汽車4s店環境影響報告表
A. 汽車4s店(含噴漆房)是編制報告書還是報告表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汽車、摩托車維修場所 :營業面積5000 平方米及以上;涉及環境敏感區的需要做報告表.其他 的做登記表.
環境敏感區,是指依法設立的各級各類自然、文化保護地,以及對建設項目的某類污染因子或者生態影響因子特別敏感的區域,主要包括:
(一)自然保護區、風景名勝區、世界文化和自然遺產地、飲用水水源保護區;
(二)中基本農田保護區.
B. 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
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範文
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範文,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是由具有相應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的單位對可能造成重大環境影響的建設項目編制的對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全面評價的一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下面是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範文。
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1
一、建設項目概況
1、建設項目的地點及相關背景
項目名稱:長春市寬城區都市森林公園二期建設項目
建設性質:新建
建設單位:長春市綠化管理處
建設地點:本項目位於長春市寬城區丙四路與丙六街之間,南起北三環路,北至凱旋路與森林公園一期隔路相望的地塊。建設地點見圖1
2、主要建設周期、投資及建設內容
⑴建設周期
項目建設期從20XX年2月-20XX年11月,冬季不施工(即10月下旬-次年的3月末不施工)。
由於都市森林公園面積較大,並且公園南部存在一部分拆遷工程,將該公園分兩部分進行,分別為丙五路以北和丙五路以南:
丙五路以北
20XX年2月-4月進行場地整理、土方、部分喬木及剩餘喬木穴工程。
20XX年5月-10月進行灌木、地被栽植、硬質工程及其他工程。
20XX年11月-20XX年4月栽植該區剩餘喬木及交叉工程的細部處理。
丙五路以南
20XX年5月-20XX年10月進行場地平整、部分地被灌木栽植及喬木穴工程。
20XX年11月-20XX年4月進行剩餘喬木栽植。
20XX年5月-9月進行硬質景觀、其他工程、剩餘地被灌木栽植工程及交叉工程細部處理。
20XX年10月正式投產運營。
上述項目實施進度主要是針對工程項目總的進度的控制,對於各子項目應根據具體的難易情況可進行適度調整。
⑵總投資
總投資:項目總投資27787.17萬元人民幣。
資金來源:本工程的建設資金由政府撥款。
⑶建設內容
項目總佔地面積245000m2,其中陸域面積為221400m2,水域面積為23600m2,日接納遊客最大量為2200人次。
本公園主要技術經濟指標詳見表1,項目工程量詳見表2。
二、建設項目周圍環境現狀
1、建設項目所在地的環境現狀
本項目以劃撥方式獲得土地,該地塊現中部為一處河道,水面面積23600m2,平均水深2m,積水容積為47200m3,補給方式為自然降水及串湖水系補給,岸邊植被多為荒草(詳見圖2-3),水域內野生動物主要為野生小魚及浮游生物。
都市森林公園二期地形總趨勢為東高西低,南高北低,中間現有一河道,將規劃用地分為東西兩部分,其餘為荒地,場地南部有一部分需要進行拆遷。
陸域面積涉及拆遷控制模咐仔用地范圍內零星分布的村落,低矮的平房或棚戶區等建築物,其中拆除房屋面積約28331.5m2。
2、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范圍
⑴地表水評價范圍
本次評價主要對受納水體伊通河地表水環境簡氏進行評價,為了解本項目所排污水對受納水體伊通河的影響,本環評地表水評價范圍確定為長春市串湖污水處理廠出水口上游0.5km至串湖污水處理廠出水口匯入伊通河8km,全長約8.5km的流域。地表水評價范圍圖詳見圖3
三、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及擬採取的主要措施與效果
1、施工期環境影響及擬採取的治理措施
⑴施工期的污染情況
①施工廢水的污染情況及擬採取的治理措施
施工過程中將產生含有泥漿或砂石的工程廢水,該部分廢水中的主要污染物為SS。若該部分廢水不經處理直接排放,對地表水環境將產生一定影響。因此,施工廢水要經過沉澱池採取澄清處理,上清液做為澆道路用水,沉澱下的泥漿和固體廢棄物與建築渣土一起處置,不得倒入生活垃圾中。
另外施工人員將產生一定量的生活污水,主要污染物為COD及SS,建議施工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進入防滲旱廁,清掏外運做農肥。
水系清淤工程對地表水體有一定的擾動可造成水體SS濃度升高,若施工機械設備出現跑、冒、滴、漏現象而未及時維修,繼續使用的,將對地面水產生一定的旦汪負面影響。
擬採取的治理措施:該湖泡為天然湖泡,水生生物主要為小魚、水蛭等,水生植物主要為水草、蘆葦、菖蒲等,在清淤過程中不可避免的將對這些水生動物及植物賴以生存的環境造成一定的不利影響,但相對於施工期來說,這種影響是短暫的,且清淤工程完成後,將進行灌水及水生植物的配備,這對天然湖泡生態環境的恢復是有利的。
②施工期廢氣的污染情況及擬採取的治理措施
A施工揚塵
由於施工場地周圍建築材料和工程廢土的堆放、散裝粉、粒狀材料的裝卸、拌料過程以及運輸車輛在運載工程廢土、回填土和散裝建材時,由於超載或無防護措施,常在運輸途中散落,會產生大量揚塵。
施工期TSP污染嚴重,土方在裝卸、運輸、施工及石料運輸中,距現場100m處環境空氣中TSP濃度高達11.7mg/m3,150m處環境空氣中TSP濃度仍達5.0mg/m3,但影響周期短,且將隨施工結束而消失。
擬採取的治理措施:對容易產生揚塵的建築材料應設立臨時倉庫,專人管理,避免散裝水泥、黃砂、白灰等物料長期露天堆放;若需要在室外堆放散裝粉、粒狀材料,應採用雨棚或雨布覆蓋,減少揚塵產生。施工拌料時,即用即拌,設置圍護工棚,防止粉塵吹散產生揚塵;混凝土澆注時,應全部採用商品混凝土攪拌車直接送至施工現場。
B運輸揚塵
出入工地的施工機械的車輪輪胎和履帶將工地上的泥土粘帶到沿途道路上,經過來往車輛碾軋形成灰塵,造成雨天泥濘,晴天風干,飄散飛揚。
擬採取的治理措施:運輸車輛在顛簸或劣質土路行駛時應及時對路面進行養護,定期噴灑水,以保持濕潤,抑制揚塵的發生,如每天灑水4-5次,可使揚塵減少70%,揚塵污染距離可縮小到20-50m。運輸散裝粉、粒狀材料應使用密閉槽車及封閉式料倉等運輸工具。
C淤泥異味
本項目清淤過程中,會產生大量的淤泥,淤泥經過晾曬之後,回用於土坑填方,其在晾曬過程中會產生異味氣體。淤泥異味會隨著風力作用飄至下風向地區,對下風向的人口居住區產生不良的影響。
本項目擬於20XX年X月進行湖底清淤,清出淤泥量為1000m3,晾乾場長40m,寬30m,在該場內設置淤泥堆,每天將淤泥堆的淤泥攤鋪在場內,攤鋪厚度約0.2m,陽光充足的天氣,1天可晾乾當日攤鋪的淤泥,於傍晚運送至區域內假山堆砌取土坑,做回填土。將天氣原因計算在內,晾乾所有淤泥約需要6d,故淤泥異味主要集中在這段時間內。
擬採取的治理措施:淤泥異味主要成分為氨及硫化氫,項目所在區域目前大部分為荒地淤泥異味的飄散主要受風力作用的影響,為了減少異味對該側居民的影響,建議在淤泥晾曬場周圍設立4m高的圍擋,圍擋的設置,可有效降低異味對周圍環境的影響。
③雜訊影響及擬採取的治理措施
項目開始啟動後,將動用大量的施工作業設備和機械,主要有前斗裝卸機、鏟土機、平土機、移動式吊車、起重機、打樁機、電鋸、夯土機及卡車等。因此,不可避免地產生建築施工雜訊。這些聲源具有雜訊高、無規則等特點,如不加以控制,往往會對附近的區域產生雜訊污染。
上述施工機械擬採取以下減噪措施:
A施工單位在施工組織設計中,應合理擺放施工機械,比如擺放在靠近公路一側,減少機械雜訊對聲環境的污染。
B合理安排施工計劃和施工機械設備組合以及施工時間,避免夜間(22:00-6:00)施工,避免在同一時間集中使用大量的動力機械設備。施工單位嚴格執行《建築施工場界環境雜訊排放標准》的要求,在施工過程中,盡量減少運行動力機械設備的數量,盡可能使動力機械設備比較均勻地使用。
C有意識地選擇低雜訊的機械設備;對於開挖和運輸土石方的機械設備(挖土機、推土機等)以及翻斗車,可以通過排氣消聲器和隔離發動機震動的方法來降低雜訊,其他產生雜訊的環節還可以採用部分封閉或者完全封閉的辦法,盡量減少振動面的振幅;閑置的機械設備等應該予以關閉或者減速;
一切動力機械設備都應該經常檢修,特別是對那些會因為部件松動而產生雜訊的機械,以及那些降噪部件容易損壞而導致強雜訊產生的機械設備。
D施工機械設備盡量安放在遠離周邊小區居民的位置,同時施工場界要設置圍欄,特別是靠近居民區的一側,圍欄高度不得低於4m,屏蔽施工雜訊,在施工時對高雜訊設備設置移動聲屏障,將對小區居民的影響降至最低。
④固體廢物
A建築垃圾
根據同類施工統計資料,項目土建施工期碎磚、過剩混凝土等建築垃圾產生定額為0.001t/m2,約50.2t/a(約合25.1m3),根據建設方介紹,這些建築垃圾全部用於施工現場回填。
B生活垃圾
生活垃圾按人均產生量0.5kg/d計算,施工期人數以50人計,則生活垃圾產生量為25kg/d,由市政環衛部門統一收集,集中處理。
C水系治理工程淤泥
水系治理工程清淤過程中預計產生1000m3的淤泥,可晾乾後,作為區域內的回填土或綠地墊高土。
綜上所述,擬建項目固體廢物將得到有效的治理,不會產生二次污染。
2、運營期環境影響分析及擬採取的治理措施
⑴地表水環境影響分析及擬採取的治理措施
本項目建成後,廢水為遊客產生的衛生清潔污水及公園工作人員產生的生活污水,產生量分別為11.88m3/d(4336.2t/a)、0.48m3/d(175.2t/a),污水總量為12.36m3/d(4511.4t/a),均屬於生活污水的范疇
其主要污染物為COD、BOD5、SS、氨氮,污染物排放濃度分別為COD:300mg/L、BOD5:150mg/L、SS:180mg/L、氨氮:30mg/L,污染物排放量分別為COD:1.35t/a、BOD5:6.77t/a、SS:0.81t/a、氨氮:0.135t/a。
擬採取的治理措施:公園建成後,公園內的遊客及公園工作人員均為在公園建成前已長期居住於長春市的居民,因此,本項目的建設只是改變了部分生活污水的排放途徑,而不會增加長春市污水總量和污染物排放總量。因此,本項目的建設不會加重對地表水環境、特別是伊通河的污染。
⑵環境空氣影響分析及擬採取的治理措施
本項目管理人員冬季採暖為集中供熱,不自建鍋爐房,因此不存在燃煤鍋爐煙氣污染。
本項目建成後,僅在公園入口處設置一處停車場,設32個停車位,均為露天,產生的汽車尾氣很快被周圍空氣所稀釋,公園內除綠化灑水車外,不允許外來車輛進入,故本身對環境空氣基本無無負面影響,且公園內的植被對環境空氣中的汽車尾氣有一定的凈化作用
據報道,1ha林帶,一年中可吸收並同化800kg的`污染物,吸收SO2較多的植物:柳杉、美人蕉、月季、丁香、菊、銀杏、洋槐等,本公園種植的灌木中有丁香,可有效的吸收SO2。
陸地綠化面積為198000m2,據保守據算,每年可還可吸收並同化15.84t的污染物,同時還有吸毒、防塵的作用,故對環境空氣的影響是正面的。⑶聲環境影響分析及擬採取的治理措施
⑶聲環境影響及擬採取的治理措施
本項目營運期雜訊主要為公園內遊客運動過程中播放音樂產生的雜訊,源強約在55-75dB(A)之間。
由總平圖知,公園最大的休閑活動場所位於主入口附近,遊客健身不會靠近正門太近,至少會保持35m的距離,公園內植被較多,音樂會被其吸收或阻隔一部分,且播放的音樂多優美悅耳,不至造成人情緒的暴躁。
綜上所述,雜訊經距離衰減及隔聲後,公園邊界外可滿足GB22337-2008《社會生活環境雜訊排放標准》中1類標准要求,對周圍環境影響較小。
⑷固體廢物環境影響分析及擬採取的治理措施
本項目產生的固體主要為遊客及公園員工產生的生活垃圾,產污系數分別取0.1kg/人次·d及0.5kg/人·d,產污量分別為:0.22t/d(80.3t/a)及6kg/d(2.19t/a),生活垃圾產生總量為82.49t/a。
公園內沿路布設垃圾桶,並由公園管理人員隨時巡查,將散落於地面的垃圾收集到垃圾桶內,每日由市政環衛部門統一清運,不會造成二次污染。
3、項目的經濟損益分析
⑴項目建成後,將提高當地環境質量。公園內的植被對於改善地區小環境,凈化空氣,具有顯著作用。綠化率的提升,林木,草坪面積的增加有助於涵養水土,促進地區物質良性循環,在春夏大風天里,減少揚沙現象,減輕對外界環境的影響。
⑵項目建成後將加快城市化進程,塑造出一個與周邊景觀相融的公園,有利於城市總體規劃的實現,有利於城市生態景觀的改善,在提高環境質量水平的同時,能取得經濟、環境效益的雙贏。
綜上所述,該項目無直接經濟效益,但環境效益及社會效益均較好。
4、社會環境影響
⑴生活質量的影響
擬建項目主要採用現代造園和生態造園的設計理念,運用自然式與規則式相結合的布局手法,設計以"人"為主體,體現"人性化",為附近居民提供一處集安靜休息、濱水景觀和健身活動為一體的開放性綜合性公園,符合現代人渴望親近自然的心境,有利於緩解現代生活對人造成的緊張情緒,提高居民生活適宜度,對居民的生活質量有正面的影響。
⑵對人群健康的影響
擬建項目建成後,將為居民提供一處休息、健身的場所。據科學記載,適當的鍛煉可促進血液循環,調整心率,減輕思想壓力,提高免疫力,對人群健康有正面的影響。
5、項目的環境監測計劃及環境管理制度
⑴監測計劃
環境監測范圍包括公園內生活污水總排口,污水總排放口監測頻率為每年監測兩次,重點為污染物排放濃度及廢水排放量。通過監測力求全面、正確地反映環境質量情況,防止污染,保護環境。
⑵環境管理制度
①設計階段:設計單位應將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中提出的環保設施落實到設計中,建設單位環保部門應對工程設計方案進行審查;
②招標階段:承包商在投標中應有環境保護的內容,中標後的合同中應有實施環境措施的條款;
③建設單位在施工開始後應成立環境監理項目部,配備1-2名專職人員負責施工期的環境管理與監督,重點是監督施工揚塵和雜訊污染;
④項目建成投入營運後,也應配備專職人員負責營運期環境管理與監督,將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提出的環保措施得到實施和完善。
四、公眾參與
1、公開環境信息的次數、內容及方式
⑴調查方法
本項目公眾參與分三個階段進行,第一階段在建設單位與評價單位簽訂技術咨詢合同7日內,發布項目建設信息公告,調查項目所在地周圍居民對本項目建設的意見;第二階段在環境影響報告書初稿編制完成後
在公共網站上發布環境影響報告內容公告,第三階段在環境影響報告書編制過程中進行公眾參與走訪調查,並發放公眾參與調查表,進一步調查項目所在地周圍居民對本項目建設的意見及建議。
⑵調查程序
①公告
我單位自與建設單位簽訂技術咨詢合同後,於20XX年11月28日至12月13日在當地發布該項目建設信息公告,調查項目所在地周圍居民對本項目建設的意見。第一次公示內容如下,
②網上公示
在環境影響報告表初稿完成後,在公共網站上發布環境影響報告內容公告,公示時間為20XX年12月13日至12月24日,網上公示見圖6。
在公示期間無人提出意見及建議。
⑵公開環境信息的內容
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2
一、環評報告書作用
環評報告,即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是新建、擴建、改建項目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的預見性評定。根據對項目所在地的地下水、土壤的監測,對項目所用原材料、可能產生的廢棄物、項目的環保設施的設計的評價,從而評估項目建成對環境的影響。
「環評」是政府要求的,各項目需完成環評報告並上報至環保局。環評通過環保局審核後會公示在網站上(但是,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最後再組織專家評審,評審通過後項目才能開始建設。
二、主要內容
根據《環評法》第17條和《建設項目環保管理條例》第8條規定:建設項目的環境影響報告書應當包括下列必備內容:
(一)建設項目概況;
(二)建設項目周圍環境現狀;
(三)建設項目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分析、預測和評估;
(四)建設項目環境保護措施及其技術、經濟論證;
(五)建設項目對環境影響的經濟損益分析;
(六)對建設項目實施環境監測的建議;
(七)環境影響評價的結論。
涉及水土保持的建設項目,還必須有經水行政主管部門審查同意的水土保持方案。環境影響報告表和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內容和格式,由國務院環境保護行政主管部門制定。
根據《環境影響評價法》第8條、第10條之規定,國務院有關部門、設區的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有關部門,對其組織編制的工業、農業、畜牧業、林業、能源、水利、交通、城市建設、旅遊、自然資源開發的有關專項規劃(以下簡稱專項規劃)
應當在該專項規劃草案上報審批前,組織進行環境影響評價,並向審批該專項規劃的機關提出環境影響報告書。專項規劃的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書應當包含以下內容:
(一)實施該規劃對環境可能造成影響的分析、預測和評估;
(二)預防或者減輕不良環境影響的對策和措施;
(三)環境影響評價的結論。
基本要求
環境影響報告書的編寫要滿足以下的基本要求:
(1)環境影響報告書總體編排結構應符合《建設項目保護管理條例》(1998年11月29日頒布)的要求,即《建設項目環境影響報告書內容提要》的要求。內容全面,重點突出,實用性強。
(2)基礎數據可靠。基礎數據是評價的基礎。基礎數據有錯誤,特別是污染源排放量有錯誤,不管選用的計算模式多正確,計算得多麼精確,其計算結果都是錯誤的。因此,基礎數據必須可靠。對不同的同一參數數據出現不同時應進行核實。
(3)預測模式及參數選擇合理。環境影響評價預測模式都有一定的適用條件。參數也因污染物和環境條件的不同而不同。因此,預測模式和參數選擇應"因地制宜"。應選擇模式的推導(總結)條件和評價環境條件相近(相同)的模式。選擇總結參數時的環境條件和評價環境條件相近(相同)的參數。
(4)結論觀點明確,客觀可信。結論中必須對建設項目的可行性、選址的合理性作出明確回答,不能模稜兩可。結論必須以報告書中客觀的論證為依據,不能帶感情色彩。
(5)語句通順、條理清楚、文字簡練、篇幅不宜過長。凡帶有綜合性、結論性的圖表應放到報告書的正文中,對有參考價值的圖表應放到報告書的中,以減少篇幅。
(6)環境影響報告書中應有評價資格證書,報告書的署名,報告書編制人員按行政總負責人、技術總負責人、技術審核人、項目總負責人,依次署名蓋章:報告編寫人署名。
環境影響評價報告表3
環評報告書,全稱環境影響報告書。是由具有相應環境影響評價資質的單位對可能造成重大環境影響的建設項目編制的對產生的環境影響進行全面評價的一種環境影響評價文件。
作用
環評報告,即環境影響評價報告,是新建、擴建、改建項目對環境造成的影響的預見性評定。根據對項目所在地的地下水、土壤的監測,對項目所用原材料、可能產生的廢棄物、項目的環保設施的設計的評價,從而評估項目建成對環境的影響。
「環評」是政府要求的,各項目需完成環評報告並上報至環保局。環評通過環保局審核後會公示在網站上(但是,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情形除外。),最後再組織專家評審,評審通過後項目才能開始建設。
環評報告對企業很重要,環評通過環保局評審、批復後,後續日常生產、環保管理中還要用到。沒有環評也沒法進行環保竣工驗收。
環評報告是針對該項目生產過程中污染發生情況、治理措施是否可行,生產過程和產品是否符合清潔生產要求,以及最終排放的污染物對周圍環境的影響進行的評價。對方要這個東西是要了解己方公司環保治理、產品環保性能等情況是否符合現行國內或國外環保要求,如果沒有的話,一般認為生產企業從環保角度講是有問題的,大項目招標一般不會考慮的。
C. 汽車4S店申請管理體系認證需要提供哪些資質材料
申請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QMS)認證/再認證需提交的資料:
□ 認證申請書原件(一份);
□ 認證合同原件(二份);
□營業執照;需提交經年檢的有效期內的營業執照復印件一份(申請時來不及作本年度年檢時,以上年度年檢為准);
□組織機構代碼證;需提交有效期內的組織機構代碼證復印件一份;
□ 生產許可證或其他行政許可文件(需要時),對於需要工業生產許可證、強制性產品認證證書(即:3C認證證書)、其他行政許可證明的產品:必須提供有效期內的證書復印件一份。如處於申請受理階段,一定要提供受理文件復印件一份,對於不需要行政許可證明的產品,本項資料不必提供。(這些行政許可證明通常包括:工業生產許可證,特種設備生產許可證、計量器具生產許可證、QS許可證、危險化學品的生產、運輸、銷售許可證等。3C認證證書按國家頒布的3C認證產品目錄提供。)
□資質證明(需要時);對於需要資質才能開展生產經營活動的單位,(典型的如建築施工企業,設備安裝企業、運輸企業、印刷企業等)需要提供有效的資質證書復印件一份;如該單位不需要資質則不必提供。
□多場所清單(僅限有固定多場所或臨時多場所的組織);對於具有固定多場所或臨時多場所的申請組織,應提交加蓋申請方公章的多場所清單復印件一份;(如:銀行、郵政局、建築施工企業,設備安裝企業、監理企業、物業管理企業等)
□管理體系文件,應提供管理體系手冊一份(書面文件或電子版文件).
D. 什麼是環境影響登記表
環境影響登記表是一種在建設項目中對環境影響進行備案登記的表格。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管理辦法》,關於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相關規定如下:
第一條為規范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依據《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制定本辦法。
第二條本辦法適用於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規定應當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建設項目。
第三條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應當依照本辦法規定,辦理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手續。
第四條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的建設項目應當符合法律法規、政策、標准等要求。建設單位對其填報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內容的真實性、准確性和完整性負責。
第五條縣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負責本行政區域內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管理。按照國家有關規定,縣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被調整為市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派出分局的,由市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組織所屬派出分局開展備案管理。
第六條建設項目的建設地點涉及多個縣級行政區域的,建設單位應當分別向各建設地點所在地的縣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備案。
第七條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採用網上備案方式。對國家規定需要保密的建設項目,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採用紙質備案方式。
(4)汽車4s店環境影響報告表擴展閱讀:
環境影響登記表的相關注意事項:
根據《建設項目環境影響登記表備案管理辦法》:
第十六條規定: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發現建設單位有以下行為的,有權向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舉報:
1、環境影響登記表存在弄虛作假的。
2、有污染環境和破壞生態行為的。
3、對按照《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規定應當編制環境影響報告書或者報告表的建設項目,建設單位擅自降低環境影響評價等級,填報環境影響登記表並辦理備案手續的。舉報應當採取書面形式,有明確的被舉報人,並提供相關事實和證據。
第十七條規定:環境保護主管部門或者其他負有環境保護監督管理職責的部門可以採取抽查、根據舉報進行檢查等方式,對建設單位遵守本辦法規定的情況開展監督檢查,並根據監督檢查認定的事實,按照以下情形處理:
1、構成行政違法的,依照有關環境保護法律法規和規定,予以行政處罰。
2、構成環境侵權的,依法承擔環境侵權責任。
3、涉嫌構成犯罪的,依法移送司法機關。
E. 汽車連鎖修理店每個地方都要做環評嗎
如果是大型的連鎖店,連鎖總部在開店前都會有這樣的預案!基本上每個地方都要做環評
F. 建4s店要做環評嗎
4S店涉及汽車維修,如果面積在5000平方米以上的話,是需要做環評的。
個項目需要不需要環評,以及環評是報告書還是報告表是根據國家環保部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所規定的來的。
根據2015年6月1日起執行的新的《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分類管理名錄》中規定,營業面積5000平方米及以上;涉及環境敏感區的需要編制環評報告表。其餘的只需要在當地環保局填寫環評登記表就行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