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汽車維修復工復產
㈠ 武漢重啟 | 東風汽車等風來
神龍汽車也表示,會按照公司去年推出的「元」計劃的規劃,努力完成年度目標。2020年,東風雪鐵龍原計劃推出天逸的四驅插混車、全新轎車C3L等車型。另外,2021年東風雪鐵龍還將推出一款中國生產,供應全球的D級旗艦車型。
「新車上市確實受到了疫情影響,上市時間比原計劃略有推遲。目前,新車上市的准備工作都在正常有序推進。」東風雪鐵龍相關人士表示。
東風汽車此前公布的2020年經營和銷量目標是,「確保『兩個400億』」,即「確保公司利潤總額在400億元以上,經營現金流不低於400億元」,銷售汽車375萬輛。
隨著各地不斷推出刺激汽車消費政策,低迷了兩個多月的中國車市,有望逐漸恢復。東風汽車也在加快復工復產的節奏,重回競爭賽道。除了做好防疫工作、加快推進復工之外,如何在疫情沖擊、競爭加劇的情況下保住自己的市場份額,是東風需要面對的現實問題。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㈡ 武漢戰疫重啟製造鍵 3月各車企復工復產現狀如何
隨著3月以來疫情防控形勢不斷向好,國內車市也開始逐漸轉入復工復產狀態。近日,編輯從相關報道獲悉,當前武漢市車企一級供應商整體復工率95%以上,因供應商未復工造成的供應鏈風險已基本解除。
日前,從愛馳汽車獲悉,截至3月23日,愛馳汽車除湖北地區所有員工均實現返崗,工廠整體復工率達87.63%。而在3月初,國內汽車企業綜合復工率達84.1%,如今疫情進一步控制,預計復工率能夠達到近9成。
疫情對於汽車企業作為生產製造業來講影響較大,如今隨著疫情逐步控制,各車企和零部件企業的復工復產,對帶動汽車產業經濟來說有著促進作用,在疫情期間的最後階段,各車企更要注意疫情的防範。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㈢ 湖北的零部件廠商復工,全球汽車產業鏈終於又可以運轉了
一副產自湖北武漢制動系統空氣軟管的斷供,直接導致日本汽車製造商日產(Nissan)向其位於馬來西亞、美國、英國、西班牙、俄羅斯和印度的全球工廠發出停產警告。
這便是中國湖北——這個幾乎所有全球知名汽車製造商們仰仗的零部件生產「大後方」因疫情停產,對全球汽車產業鏈所施加的「蝴蝶效應」。湖北零部件製造產業圈群踩下的急剎車,讓德、美、法、日、韓的汽車企業們,瞬間陷入停擺桎梏。
全球汽車的「骨骼基地」
按國家編制零配件目錄編號計算,汽車零部件總成共74種,其中每個總成部件的零件組成數量少則十幾,多則上千。倘若將互換及通用標准件,如螺栓、螺母和墊片等一同計算在內,一輛普通家用汽車上,大約裝載兩萬個不可拆解的獨立零部件。
兩萬個零件構架成了一台汽車基礎的「骨骼結構」,而這些「骨骼」中的每一塊,都需要有相應專業級供應商進行配套生產。
就在支持湖北汽車零部件產業優先復工復產新聞發布會召開前的一周,滿載著9200個汽車座框骨架與9520個背框骨架的41074次列車從武漢全速駛出,目的地是位於吉林省長春市的一汽轎車股份有限公司零部件裝卸基地。
這是自武漢因疫情實行的交通管控以來,第一列出發的、運輸著汽車零部件與希望的列車。
普華永道中國在2月13日發布的《汽車行業應對疫情挑戰四大舉措》報告中指出,「全球前十供應商約40%的生產工廠和研發中心處於重災區。由於汽車產業高度融合且相互依賴度高,短期替換供應商可能性較低,導致重點疫情區域零部件供應商生產受阻。」
德勤管理咨詢戰略和運營團隊合夥人馮莉在接受《中國汽車報》采訪時表示,「疫情對行業的長期影響主要有兩個方面,一是中小零部件企業的經營性風險,二是『斷供』可能帶來的供應鏈替代和松動風險。」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首席專家吳松泉則認為,「疫情不會改變湖北在全國重要汽車零部件製造基地的地位。湖北零部件產業已經形成集群優勢。生產恢復後,鑒於湖北的重要產業地位、運輸中心地位等,零部件供應的經濟技術條件沒有發生變化。」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㈣ 復工形勢兩極化:中部疫區復工難,未來影響全國汽車發展
作者?|王一萍?????編輯?|王鑫
●?●?●
2月17日,隨著新工作周的開始,豐田、寶馬、馬自達等又一批車企陸續開工復產,截至目前,除湖北省之外的大多數整車企業已經復工或進入復產准備狀態。在此基礎上,整個汽車行業的復工比例在2月10日後得到進一步提升。
根據此前相關公告,多數省市規定復工時間不得早於2月10日,其中湖北省的復工時間不早於2月13日24時。目前,多數省市規定的復工「時限」已經過去了四天甚至一個周的時間,但據汽車預言家了解,當下仍有很多汽車製造商及相關企業沒有正式復工復產。
在復工復產的過程中,汽車製造工廠面臨的第一關卡或許是政府文件的時間限定。但除此之外,面對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持續影響,企業員工的安全到崗及供應鏈企業同步復工等多方面問題,都將最後決定汽車製造商能否正常復產。
1
多省市發布相關文件限定企業復工
從時間上看,不同省市半個月之前針對各地情況規定復工時間,大多集中在2月10日或2月14日這兩個時間點。為此,國內大多企業做出不同的停產和推遲生產計劃。
2月10日過後,除湖北武漢、杭州、廣州等地,數省市的企業已經陸續開工,據相關數據顯示,截至2月16日,江蘇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已復工29230家,復工面達65%;北京43家市管企業集團總部已全面復工,二級及重要子企業復工復產比例99.7%同時。在全國多數地區中,大部分企業已經順利復產復工。
為保障經濟和企業的正常發展,多數企業選擇復工復產,而在這個過程中,不同地方政府就各地情況出台不同文件,從交通運輸、行政審批、資金物流等方面限定企業開工條件。
據了解,在上海金山區,浙江平湖市、嘉善縣三地之間,為解決省界人員和車輛道口通行有關瓶頸問題,兩地政府共同推出「兩書一證」人員車輛互認通行機制。具體看來,「兩書」即《個人承諾書》和《企業承諾書》,「一證」即通行證。
與此同時,山東省採取同樣措施,啟用復工復學人員健康通行卡,以確保相關人員的正常出行;四川省為方便省外出務工人員順利返崗復工或就業,就外出務工人員申報健康證明服務做出規定;安徽省為部署復工復產,將疫情較輕地區有序恢復城市公交等服務。另外,江西省相關部門在2月16日發布,從2月17日起,取消因疫情防控對各類企業、建設項目復工復產的批准手續,復工復產改為報備制,企業和項目建設單位只需提前24小時將疫情防控方案向當地報備即可。
相關專業人士指出,復工復產一方面需要按照政府部署分類、有序地進行,另一方面不少城市企業復工復產需先經政府批准,而批復過程仍相對漫長。兩項因素相互疊加,將對中小型企業的復工計劃產生重要影響。
2
除湖北外,多省汽車工廠實現復工
作為經濟發展的重要支柱之一,汽車產業率先受到新型冠狀病毒疫情的巨大沖擊。據相關機構預計,因此次疫情的持續蔓延,包括中國乃至全球在內的汽車製造商和相關企業受到不同程度的牽連,或將影響中國汽車產量縮減170萬輛。
從全國范圍看,截至2月12日,目前183個整車生產基地中,已有59個基地開始復工復產,佔32.2%。隨著時間的發展,近日豐田汽車在中國的3家合資工廠將在17日和18日兩天內陸續復工,馬自達在中國工廠也將在2月17日重開,寶馬集團17日恢復華晨寶馬的生產,大眾在華剩餘的8座工廠也將在2月17日復產……
另外,受疫情不同程度的影響,湖北、浙江、廣東等地區的企業復工的平均時間晚於全國其他地區企業。中汽協方面對此表示,即便這些地區的車企近日復工,但其復產情況不會太理想。
根據此前情況了解,在湖北的26個生產基地中,東風汽車有限公司、東風汽車股份有限公司預計於2月17日開始復工,神龍汽車有限公司2月20日開始復工,上汽通用汽車有限公司於2月24日開始復工,日產湖北襄陽的工廠預計在20日後復工。相比之下,這些汽車工廠的復產時間略落後於其他省市。
分析其中原因,這主要受阻於人員、物資、生產原料等方面。一方面,疫區嚴格的管控使得湖北地區生產人員不足,企業無法在短時間內開工;同時,開工人員需要大量的防護物資,這容易使剛復工的企業隨時停工。另外,在汽車生產製造中,整個產業鏈需要上下游的緊密配合,這在一定程度上要求零部件廠商達到同時開工。
作為全球最大的汽車市場之一,在這個生產鏈中,很多國外汽車生產製造商都將由此受到嚴重影響。尤其在這場疫情的影響下,以中國為主要汽車零配件生產地的日本、韓國等廠商都遭遇了零件供應短缺危機。
從這個角度看,中國汽車企業的復工復產不僅關乎著中國車企的發展,同時也給很多跨國車企來帶沖擊。日前,部分與中國企業進行合作的主機廠採取其他措施協調發展,以平衡中國零部件廠商帶來的短缺沖擊。隨著中國工廠產能的逐漸恢復,整個汽車行業都在向正常的路線發展。
3
車企如何實現完全復產?
目前,大多數汽車企業已經選擇復工,但這並不意味著這些企業已經回歸正軌,完全實現正常生產,因為在從復工到復產的過程中,他們還將面臨著汽車生產鏈中零部件不足、物流運輸等問題。
零部件是率先復產車企面臨的核心問題,據了解,目前包括博世、法雷奧等大多數非湖北零部件企業已在2月10日復工,但這些企業也面臨人員緊缺、原材料供應不足等因素影響,無法順利生產。對此,有人認為部分中小型零部件企業或將面臨破產等問題。
除此之外,汽車製造商生產汽車的最終目的是實現銷售。就目前的形勢來看,為避免人員集中,包括4S店、商場等非重點重大項目建築施工、文化休閑娛樂等相關企業都要求較晚復工。因此,這在很大程度上阻礙了消費在汽車等多方面的消費,從而影響了汽車產業鏈的下游企業發展。
為了使整個汽車鏈靈活的發展,汽車相關企業不得不選擇多種措施實現真正意義上的「復工復產」。對於汽車生產製造商而言,在物流受阻和人員缺失的情況下,其更應傾向自動化發展,減少對人工的依賴程度。
受疫情影響,汽車線下4S店銷售嚴重遇冷,多數4S店僅保留值班人員。數據顯示,2月17日接受調查的68家汽車經銷商中,綜合復工效率僅為9.33%,其中銷售的效率僅為5.8%。
在此環境中,不少車企只能選擇線上線下相結合,服務產品一體化的方式進行發展。據了解,目前寶馬、賓士、一汽-大眾等主流車企都已實現線上看車、選車的模式,甚至有部分汽車品牌倡導消費者線上訂車/交車等服務,滿足消費者當下的購車需求。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㈤ 「疫」探究竟:車企和經銷商的復工復產現狀
?隨著新型冠狀病毒疫情勢頭的逐漸減弱,自2月10日起,眾多行業在做好防疫的同時也逐步復工復產,汽車行業也不例外。
近日,買車網針對復工復產情況,采訪了20餘家車企,以及走訪相應的經銷商。最終結果發現,車企以及經銷商復工率在逐步提升,但是產能和實際運行情況卻還沒有恢復至春節前的狀態,而有業內人士指出,在疫情結束之前,這樣的狀況還會持續一段時間。
車企:迎多輪復工潮產品還未完全恢復
說到復工,上汽大通、宇通客車、江鈴汽車等可以稱得上是最先復工的一批車企了。因為在春節期間,這些車企就接到了生產任務,生產大量的負壓救護車以及救護車,並持續為需要地區進行運送。
在此之後,受疫情影響而推遲復工的車企迎來了一波又一波的復工潮。首先是在2月10日,包括上汽集團、北汽集團、蔚來汽車、小鵬汽車,以及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等都在充分做好防疫措施後開始了復工復產。
一周後的2月17日,車企又迎來一波復工潮。廣汽集團生產線正式開工;威馬位於溫州的整車工廠及電池包工廠全線恢復生產;豐田位於位於長春和廣州的兩家整車工廠正式開工。而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公布的數據顯示,截至2月18日汽車行業的復工率已超過了75%。
緊接著又一周,2月24日,再次迎來了又一波車企復工潮。比如,上汽大眾官方稱,其安亭、儀征、長沙工廠於2月24日正式復工。與此同時,上汽通用方面也於2月24日全面復工。
買車網走訪經銷商線下門店發現,目前多數線下門店仍處於值班模式,其會有3、4個銷售工作人員輪流到店值班,而其他負責分期手續和保險的工作人員基本都是處於遠程辦公狀態,如有需要才會到店進行工作。
綜上不難看出,無論是整車廠還是經銷商都在逐步復工復產,但疫情所帶來的影響卻沒有散去,車企以及經銷商都還沒有恢復到此前的營運節奏。不過同時需要注意的是,目前疫情勢頭逐漸減弱,車企以及經銷商都逐漸踏上正軌,而這也有理由讓我們相信,在疫情過後,國內的汽車行業發展會逐漸恢復到健康軌道上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㈥ 疫情穩定武漢車廠復工!正常每天能生產3千台
受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影響,武漢汽車零部件企業大多經歷了2個月左右的停產,給全國汽車供應鏈造成巨大壓力,目前,以東風系為代表,武漢各個汽車生產企業正有序推進復工復產,並拉動上下游零部件等生產企業強勁復甦。
車企復工安排
東風本田汽車公司執行副總經理鄭純楷3月23日介紹,目前,汽車公司3個工廠已全部實現同步生產,開始將產量提升上去,一級供應商也實現100%復工,東風本田汽車公司在武漢有3個工廠,去年生產汽車79.2萬輛,產值1350億元,是湖北省規模最大的單體工業企業,正常情況下,東風本田汽車公司每天產量多達3000台以上,而今年3月份到目前為止,總共僅僅生產了1000台汽車,20多天只相當於過去1/3天的產量。
鄭純楷介紹,我們是上周啟動復工復產,現已基本完成熱身,這周正逐步將產能提升到50%的生產水平,目前,我們在保證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安全前提下,三個工廠實行單班進行生產汽車,每天有4500名至5000名專業員工在崗,東風本田汽車公司一廠、二廠、三廠,分別於3月11日、3月16日、3月18日復工。
目前,武漢汽車零部件廠商正在積極復工復產,幫助國內汽車供應鏈緩解產能壓力,武漢市車企一級供應商復工批復100%,整體復工率95%以上,因供應商未復工造成的供應鏈風險已基本解除。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