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配件維修 » 廣州市擎動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廣州市擎動汽車配件有限公司

發布時間: 2023-06-13 09:58:26

⑴ 為什麼傳統汽車巨頭都賣不好純電動汽車

路透社近日報道,在中國市場一向高歌猛進的大眾 汽車 的純電動ID系列在中國的銷量並不如意,南北大眾兩款姊妹車型的月銷量加起來才1000多,這似乎與大眾在中國斥巨資建立MEB工廠的初衷以及外界對ID.4系列的期待不太相符。

事實上,這不是大眾 汽車 這一家傳統 汽車 巨頭在中國面臨的棘手局面,包括通用、寶馬、豐田等傳統 汽車 巨頭,都轟轟烈烈的宣布過在中國市場的電動化路線和產品,但幾乎無一例外,這些巨頭們的純電動 汽車 產品的銷量比起特斯拉以及中國造車新勢力還有不小的差距,至少在純電動 汽車 領域,他們的表現遠不如在傳統燃油車市場表現的那麼好。


叫好不叫座的尷尬


傳統 汽車 巨頭中,大眾 汽車 在純電動 汽車 領域的布局是反應最快也是最積極的。去年,作為ID.系列在中國的開山之作,ID.4正式在中國投產,生產的工廠分別是上汽大眾投資170億元人民幣新建的安亭工廠和投資額更大的一汽-大眾佛山工廠。兩家工廠的純電動 汽車 初期年產能都達到了30萬輛。

真金白銀砸進去讓外界看到了大眾 汽車 在純電動 汽車 領域的信心和決心,更讓人期待的是ID.4姊妹車型最終的上市價格,以不到25萬元就能擁有一輛大眾品牌的純電SUV產品,且產品力不俗,這讓不少媒體驚呼:特斯拉的對手來了。除了在產品層面,大眾 汽車 還變革了銷售模式,試圖像新勢力品牌學習。


似乎在大眾品牌強大品牌力、ID.4優秀的產品力以及誠意滿滿的售價的加持下,大眾應該可以坐等銷量收割,但事情並沒有按照人們期待的那樣發展。


路透社報道,上汽大眾ID.4 X和一汽-大眾ID.4 CROZZ在今年五月的合計銷量僅有1213輛,比4月份的數據還低了200輛。從2月開始計算,兩款ID.4的累計銷量不足5000輛。作為對比,大眾ID.4和ID.3長期霸佔歐洲純電動 汽車 銷量的冠亞軍位置。


到底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難道在純電動 汽車 領域,中國消費者的口味變了?要知道在傳統燃油車市場,中國消費者顯然更喜歡源自歐洲的車型多一些,而現在,源自美國的特斯拉卻在中國賣的更好。南北大眾對ID.4的銷售都採用了全新的代理制模式,難道是銷售模式出了問題?


事實上,這種困惑不是大眾 汽車 獨有的。寶馬集團是全球最早量產上市純電動 汽車 的豪華品牌,旗下BMW i3早在2013年就登陸中國市場。去年,作為集團首款國產純電動 汽車 ,BMW iX3正式上市,兩款車型的售價分別為46.99萬元和50.99萬元,2個月後,寶馬官方宣布,兩款配置車型的官方價格下調7萬元。

數據顯示,今年前5月BMW iX3的銷量為1.3萬余輛,月均2000多輛,數據比大眾ID.4系列好看點,但比起燃油版BMW X3月均1萬多的銷量和特斯拉Model Y月均5000的銷量差的有點多。至少,BMW iX3的表現沒有像其他燃油版BMW車型表現的一樣好。


在華銷量一路高歌猛進的沃爾沃也沒能避免純電動 汽車 的「尷尬」。今年3月,沃爾沃宣布將XC40純電版車型的售價由35.7萬元調整為29.9萬元起。今年上半年,沃爾沃在中國大陸的銷量猛增了44.9%,可惜的是,XC40純電版的銷量表現與沃爾沃整體表現相去甚遠。

給後來者的警示


過去,我們經常指責傳統 汽車 巨頭在純電動 汽車 領域的動作遲緩或用「油改電」車型應付市場與政策。然而,大眾 汽車 的大手筆投入和極具競爭力的產品策略依然沒有走出「魔咒」,這也給正在大舉進入純電動 汽車 領域或還在猶豫的後來者發出了警示。


豐田、本田和通用等都在今年的上海車展上發布了相對激進的純電動路線。跟大眾 汽車 一樣,豐田也推出了純電動專屬系列bZ,bZ源於片語「beyond ZERO」,意為「超越零排放」,與斯巴魯聯合開發的首款車型bZ 4X將在明年登陸中國市場,豐田計劃在2025年之前將bZ系列的產品擴充到7款。去年,豐田在全球范圍內率先在中國市場推出了三款純電動 汽車 ,覆蓋了一汽豐田、廣汽豐田和雷克薩斯三個渠道,但三款小型純電動 汽車 為「油改電」車型,並沒有在純電動 汽車 市場上引起一絲波瀾。

同屬日系的本田情況類似,他們在上海車展期間發布了一款SUV e:prototype純電概念車,將於明年量產上市。

上汽通用的純電動化路線發展的更早,但伴隨著傳統燃油車銷量的萎縮,純電動 汽車 的銷量也是平平。上海車展前夕,上汽通用宣布將引入純電專屬平台Ultium、全新VIP智能電子架構等一系列最新技術,在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等領域全面發力。

從產品層面,我們無需懷疑上述巨頭們即將推出的純電動 汽車 ,但在市場表現上,他們會不會繼續步大眾ID.4系列的後塵?不得而知。


俗話說好飯不怕晚,巨頭們的重磅級純電動 汽車 雖然來得晚了點,但好處是有了大眾這個先行者的案例可以作為參考。大眾已經在方方面面做出了努力,但市場的表現說明,一定是哪個環節出了問題,至於是哪個環節,需要後來者們好好研究一下。


擎動點評:

傳統 汽車 企業中並不是全都賣不好純電動 汽車 ,也有特例。比如上汽通用五菱就把五菱宏光MINIEV又打造成了一款「神車」,不過這款專注於短續航、低價格的電動車並不具代表性;吉利的幾何 汽車 在推出幾年後表現平平,直到他們推出了極氪,首款車型ZEEKR 001上市2個月就填滿了2021年全年可交付訂單。

成功的案例少得可憐,傳統 汽車 巨頭們正在面臨困難的抉擇,一方面是傳統燃油車賺的盆滿缽滿,另一面是可能必須要加大投入的純電動 汽車 ——要花很多錢,但卻不一定有一個美麗的結果。

⑵ 觀察|高管開撕背後 恆大造車4個想不到

恆大集團最近屢屢被送上"熱搜"。
先是恆大球員於漢超修改機動車號牌事件,恆大火速開除了於漢超;緊接著是蓮花造型的球場,引起了網友各方吐槽,其中也不乏贊美之聲;緊接著是5月6日晚間,中國恆大發布公告,4月集團實現合約銷售金額為652.1億元,同比增長11.6%;截至4月末,中國恆大累計銷售金額2125.7億元,同比增長19.4%。在"房住不炒"的大環境下,實現這樣的業績實屬傲嬌。
此外,還有兩件事,看似"浪花雖小,卻濺起了大片水花。" 一是恆大汽車工程師被逼"賣房",二是恆大高管呂超在朋友圈發文開撕恆大"真拿地假造車" ,這個"罪名"對於雄心勃勃造車的恆大可謂一石激起千層浪,其背後是恆大作為龍頭戰略的新能源汽車轉型,涉及恆大千億投資和新能源版圖戰略。
許家印曾說過:"我幹了10年的車間主任,還是有製造業基本功的。"對於造車,這句話現在看來要打個大大的折扣,造車不是恆大和許家印嘴上所說的那麼簡單,其中至少有四個想不到:
第一個想不到:車未造好先打起官司
恆大在2018年與被譽為"賈布斯"的賈躍亭合作,當時的許家印不顧流言蜚語,堅持要買下賈躍亭的FF,半年後的2019年1月,迎來了雙方分道揚鑣的局面。雙方你來我往,互不相讓,就"FF控制權爭奪戰"雙方經歷了訴訟、仲裁、和解的戲碼。
時間進入到2020年,恆大汽車動力科技副總呂超在朋友圈公開開撕恆大,認為恆大「房地產造車」模式很難成功,直白的說就是「真拿地假造車」。
高管呂超 ,其身份是中國汽車工程學會齒輪技術分會主任、天津天海同步集團董事長,同時也是湖北泰特機電的實控人。2019年3月15日,恆大健康(HK.0708)公告稱,以5億元收購泰特機電有限公司70%股份。兩者之間的紛爭便來自這次收購。
呂超希望恆大能妥善處理好收購款、借款和股權款事宜。此次紛爭大概率也會上演與賈躍亭相似的局面,訴訟或者仲裁。
第二個想不到:造車原來很慢
截止目前,恆大最成功的兩個標簽是恆大地產和恆大足球,這兩者之間有一個共同特點:買買買。地產是儲備土地,買買買;恆大足球是引進球員,同樣買買買。輪到新能源汽車時,恆大許家印延續了此前一貫的成功模式,依舊是買買買,這一點財經圈和汽車圈的從業者有目共睹。
2019年,恆大和許家印的腳印遍布了幾個大洲,最終買來了國能汽車(NEVS)51%的股權,入股了動力電池企業卡耐新能源,並以持有58%的股份成為其最大的股東,在動力電池產業鏈布局上又布下一顆棋子。入股瑞典超跑製造商柯尼塞格;收購泰特機電有限公司70%股份。啟動了8000人的造車全球招聘,簽約了來自德國、義大利、美國、法國、日本等國家的15位世界頂級汽車造型設計大師.......
一直浸淫地產多年的許老闆,將地產基因復制到汽車產業,光"買買買"花了一整年時間。不是收購、入股就是簽約,2019年的恆大一直狂奔在"買買買"的道路上。
只是忙乎兩年後,恆大量產車還未見到影子。
與拿地造房子相比,造車真的太慢了。
第三個想不到:虧損那麼多
3月30日,恆大健康(HK:00708)發布2019年全年業績,披露了涉及新能源汽車業務的營收、投資等多方信息,恆大健康凈虧損49.5億元,其中,財報顯示新能源汽車業務2019年全年虧損32億人民幣。
恆大健康方面表示,虧損主要是由於新能源汽車業務尚屬拓展投入階段,購買固定資產及設備,研發等相關費用及利息支出增加所致。
盡管虧損對於新造車企業屢見不鮮,但對於房地產企業恆大來說,虧損那麼多還是很陌生。
第四個想不到:技術那麼復雜
恆大選擇新能源汽車也並非一蹴而就,期間也經歷過一路曲折,從快銷領域糧油、礦泉水、乳業到光伏,最後到新能源汽車,技術是最為復雜的製造工業,其他每次都大張旗鼓,結局不一,頗有些"紙老虎"的架勢。
許家印在買到輪轂公司後,在一些場合講起該項技術如數家珍,比如他說:"整車的成本去掉變速箱、傳動軸、差速器,選擇輪轂電機系統,成本大概降低10%~15%。這是目前e-Traction在歐洲的成本。"這一切只是看上去很美好。
在恆大買來或入股的公司中,主要是獲取技術,比如與德國BENTELER集團、德國FEV集團簽約的是新能源汽車3.0底盤架構知識產權,收購泰特機電是為了先進的輪轂技術,入股卡耐新能源是為了新能源汽車所需的動力電池。
造一輛車,產業鏈那麼長、技術那麼復雜、輪轂技術也沒用到,在商戰中身經百戰的許家印曾說出過這樣的豪言壯語:
1.我們(恆馳系列)14款車不敢說全部爆款,但我有信心其中8-10款能成為爆款。
2.恆大在新能源汽車投資3年預算將達到450億,其中包括2019年投資200億、2020年投資150億、2021年投資100億。
對於圈地與造車的輿論漩渦,在3月30日的線上直播業績披露會上,恆大健康集團副董事長兼瑞典NEVS總裁彭建軍表示,目前新能源汽車項目進展順利,"恆馳1"將在今年亮相。廣東南沙、上海松江生產基地將於今年下半年竣工,2021年投產,首期規劃產能均為20萬輛,將為恆馳全系列產品2021年陸續全面量產提供強有力保障。
擎動觀察:
不論語言表述多麼壯麗,檢驗許老闆豪言壯語的日子一天比一天近。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⑶ 【汽車人◆聚焦兩會①】非常時期「兩會」,擎動車業未來

由於疫情因素,2020年的兩會被賦予了遠超以往的期望和內涵。制定關鍵對策,擎動車業未來,非常時期的非常兩會,註定帶來深遠影響。
文/《汽車人》管宏業
隨著全國政協十三屆三次會議今日召開,中國再次進入兩會時間。因新冠疫情而延後兩個多月,今年兩會來之不易。盡管抗疫還未徹底勝利,但兩會能夠召開,就是最好的官宣,意味著疫情防控形勢向好、經濟生活秩序恢復。也因此,2020年兩會的意義就不僅是代表委員履職謀策的舞台、世界觀測中國的窗口,更是穩定國民經濟、鼓舞民眾士氣的信心之源。
在「疫情防控常態化」的當下,今年經濟社會主要指標如何確定?在「六穩」基礎上如何做到「六保」,穩住經濟基盤?無論宏觀還是微觀、國家還是個體,每個關注點上,都承載著人民對美好生活的期望,傳遞出中國發展路徑的自信。
信心比黃金更重要
信心比黃金重要,種種跡象預期,2020年兩會將從三個維度向外界展示中國戰勝疫情、穩定發展與持續開放的堅定意志。
首先,展示抗疫必勝的信心。從1月疫情爆發至今,中國已走出至暗時刻,社會正加速回歸正常,今年兩會將出現更多「抗疫印記」,總結得失,針對後疫情特徵加強部署。
其次,強化穩定發展的決心。一季度,國內生產總值下降6.8%,雖然近期以來多項經濟指標好轉,但回到正軌難度仍然很大。如何扎實做好「六穩」工作,切實履行「六保」任務,將是今年兩會焦點。事實上,就在兩會召開前夕,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委員會召開會議,除了研究部署抓好常態化疫情防控措施之外,一大主題就是研究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
第三,明確擴大開放的恆心。鑒於今年各主要經濟體同時陷入衰退,中國外部環境變得更加復雜,經濟全球化與地緣政治呈現出復雜變局。作為全球主要經濟體中最早走出疫情危機的國家,後疫情時代如何創新發展擴大開放,兩會上預計透露新的方略。
在這些關鍵節點里,如何推動汽車消費市場復甦、穩住中國汽車製造基盤,將是重中之重。同往年一樣,圍繞汽車產業生態鏈條,從前端製造到後期消費服務的提案、議案,仍將是2020年兩會一大看點。雖然兩會剛剛召開,未來路徑還很難下定論,但從此前不久的政治局會議議程上,已經不難發現端倪。
政治局會議看端倪
按慣例,每年全國兩會期間都會在政府工作報告中向社會公布當年GDP增速。但在今年一季度GDP同比負增長6.8%的背景下,增長目標可能會淡化。4月17日的政治局會議上,對當前形勢的判斷是:「經濟發展面臨的挑戰前所未有,必須充分估計困難、風險和不確定性。」在上述判斷下,中央首提「六保」,即保居民就業、保基本民生、保市場主體、保糧食能源安全、保產業鏈供應鏈穩定、保基層運轉。很顯然,在百年一遇的疫情災難面前,有必要重新制定切合實際的目標,接受較低的經濟增速,同時應把工作重點放到穩就業與穩民生之上來。
即使在當下,GDP增長目標依然是中國經濟增長最重要的指揮棒,無論部委還是企業,很多經濟工作都是以此開展。但當中國經濟從常規增長模式轉入「戰疫增長模式」時,今年即使能夠實現3%左右的增長,也是一個很大勝利。
倘若能夠淡化處理GDP目標,無疑也是對汽車企業松綁。車企有必要對包括市場容量、發展速度、消費能力在內的諸多要素重做規劃。當下最重要的是降低期望,各汽車企業不僅需要對2020年銷量目標重做規劃,未來兩年的步子也有必要慢下來。切忌抱著之前的目標不放,做好最壞的准備,爭取更好的結果。
也同樣是在政治局會議上,5月14日的會議主題之一是:研究提升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和競爭力。新冠疫情之下,以美國為首,吸引製造業迴流的呼聲強烈。盡管中國產業鏈健全、市場巨大、基礎設施較好,但中國勞動密集型商品已有相當一部分向東盟諸國轉移。應對產業鏈外遷的現實風險,不僅需要持續加大開放,改善營商環境,更需要採取競爭中立原則,減少民營企業准入限制。
提升汽車產業鏈供應鏈穩定性的必要性同樣迫切。盡管大多數國產汽車都已實現了90%以上的本地化生產,但實際上,即使是自主品牌企業,包括電控組件、發動機PCU單元在內的諸多核心部件,依然需要進口。對一輛需要3萬個零件的汽車來說,牽一發動全身,零件成本的最小化、企業效益最大化,並不一定是汽車產業追求的目標。疫情帶來的最大教訓是:保障產業安全、保證供應有效,比成本效益更重要。
兩會召開前兩天,5月19日,工信部組織召開暢通全球汽車供應鏈研討會。工信部部長苗圩強調,汽車產業是典型的國際化、市場化行業,疫情不分國界,全球汽車供應鏈也無國界,行業企業應該齊心協力、加強合作。包括中國一汽董事長徐留平、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等與會代表們認為,基於汽車產業鏈長、分工細化的特徵,綜合考慮製造成本、運營效率、風險管控等因素,應堅持全球化發展方向,加強協同配合、加大技術創新、提升管理水平,共同維護全球產業鏈供應鏈穩定。
讀懂五個關鍵詞
進入兩會時間,各項議程隨之展開,而代表委員提交的提案、議案也再度成為關注焦點。在產業競爭加劇、格局面臨重塑的背景下,多位代表委員從激活汽車消費到發展新能源車,從擴展中國汽車全球化路徑到財稅制度改革,提出了分量感十足的建議。我們關注到,以下部分內容,在今年多份提案、議案中多次出現。一定程度上,讀懂以下五個關鍵詞,也就能夠看清中國汽車的未來。
一、促進汽車消費
汽車產業是國民經濟發展的支柱產業,我國汽車消費市場連續兩年出現下跌,加之新冠疫情影響,嚴重沖擊了汽車產業發展。為此,全國人大代表、廣汽集團董事長曾慶洪提交了《關於促進汽車消費的建議》,他提出:推動落實各項政策措施,減輕汽車消費總體稅負,降低購車成本;改善汽車消費環境,拓展消費渠道,加大汽車下鄉支持力度,刺激消費;大力發展二手車交易市場,積極解決「停車難」、「充電難」問題。
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董事長陳虹建議,階段性放寬公積金可提取的用途范圍,在原有的購房、租房用途基礎上,將其他家庭重大開支納入可提取范圍,如購買汽車等,以此激發消費潛能。
可以預期,本次兩會上會有具體的措施建議提出,推動暫時還未有響應的城市逐步放開汽車限購或適當增加汽車號牌限額,進而拉動經濟發展。
二、加速智能網聯
隨著「新四化」深入發展,汽車正以智能化和網聯化為重點建設方向,全面進入智慧交通終端平台階段。全國政協委員,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的提案是《以汽車為新型基礎設施推動智慧城市建設》,徐和誼認為,鑒於城市治理的迫切需求與汽車產業的全新發展,有必要融合汽車、人工智慧與城市發展,把汽車產業打造成現代智慧城市的新型基礎設施,成為智能城市的AI細胞。
針對智能汽車產業「新基建」,全國人大代表,上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陳虹建議,依託國家2020年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工程,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從5G新型基礎設施、智能網聯汽車、智慧交通系統等方面入手,加快構建智能汽車基礎設施體系,加快培育相關的創新鏈和產業鏈。
三、激發新能源活力
新能源汽車向來是汽車市場的熱點,每年兩會都有與之相關的提案、議案。今年,全國人大代表,奇瑞汽車黨委書記、董事長尹同躍提出的兩項議案都與之相關,分別為《取消NEV正積分結轉限制,推動新能源汽車加速發展》、《新能源汽車核心零部件再製造再利用,促進綠色循環經濟發展》。尹同躍建議,取消對NEV正積分結轉的相關條件限制,以提高傳統汽車企業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積極性,同時推動新能源汽車基礎高價值零部件延長在役壽命工程,將再製造歸入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
針對目前小型電動車發展中存在的問題,全國人大代表、長城汽車總裁王鳳英建議,確立小型電動車產品標准,制定以降低能耗為導向的新能源汽車補貼標准,給予小型電動車稅費優惠,加強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管理,突出小型電動車優勢。
四、完善財稅制度改革
鑒於汽車行業作為國民經濟支柱產業的重要性,全國人大代表、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認為,需要加快實施汽車稅收改革,今年他帶來的兩項相關議案分別是《將車輛購置稅由中央稅改為中央地方共享稅》、《將汽車消費稅徵收環節後移至銷售環節,並實現中央與地方共享》。李書福建議,中央與地方「五五共享」,能夠減少生產企業流動資金的大量佔用,有利於企業更好地將資金投入技術創新、產品研發,從而推動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同時,消費稅後移,將部分稅收留在地方,可以有更多資金做好城市基礎設施建設,改善消費環境,進一步激活消費活力。
在《關於抗疫減負、支持企業發展的建議》中,曾慶洪也建議,推動落實各項政策措施,減輕汽車消費總體稅負,降低購車成本。
五、提升中國品牌力
針對新形勢下中國品牌面臨的挑戰與機遇,以及「一帶一路」建設等問題,全國人大代表、長安汽車總裁朱華榮帶來了《關於當前世界經濟環境下,快速提升中國品牌汽車品牌力、拉動中國經濟的建議》。朱華榮認為,中國品牌與合資品牌的品牌力差距大,在當前世界經濟環境下,生存與發展面臨困難,亟待快速提升中國品牌汽車品牌力。他建議,倡導領導幹部及公務人員、公眾人物,優先使用、購買中國品牌汽車。在大型活動或國家行為層面,更多展現中國汽車品牌形象。
針對復雜國際形勢下中國汽車走出去的問題,王鳳英也建議,制定中國汽車「走出去」國家戰略,推動汽車強國建設;強化對出口企業的管理,搭建「一帶一路」綜合服務平台,護航企業「出海」。
由於疫情因素,2020年的兩會被賦予了遠超以往的期望和內涵。制定關鍵對策,擎動車業未來,非常時期的非常兩會,註定帶來深遠影響。(文/《汽車人》管宏業,部分圖片來源網路)【版權聲明】本文系《汽車人》獨家原創稿件,版權為《汽車人》所有。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熱點內容
鈴木越野吉姆斯 發布:2025-02-08 15:53:59 瀏覽:82
汽車故障碼賓士商務車0521 發布:2025-02-08 15:45:08 瀏覽:330
歐勝底盤短軸低頂升頂房車 發布:2025-02-08 15:03:07 瀏覽:524
凱美瑞豪華款內飾圖片 發布:2025-02-08 14:21:13 瀏覽:154
四驅銳騏皮卡轉換電機多錢 發布:2025-02-08 14:09:09 瀏覽:166
皮卡堂藍色寶石 發布:2025-02-08 14:01:48 瀏覽:684
揭陽豪車聚集地 發布:2025-02-08 13:11:32 瀏覽:842
越野升高減震推薦 發布:2025-02-08 12:49:02 瀏覽:135
北汽bj40l越野版 發布:2025-02-08 12:47:00 瀏覽:1
皮卡車上牌是一類車還是二類車 發布:2025-02-08 12:44:04 瀏覽:6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