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家廟汽車配件
① 董家廟歷史
潘庄,現在聽來是一個很不起眼的名字了!博學的人也許會想到潘安的故鄉——河南潘庄,但它不是;可它也曾經一度是南宮眾鄉鎮中的奇葩,從這里也走出了不少的成功楷模!是那個時代很多公社所羨慕的對象。潘庄公社是平原改革開放的半個縮影,潘庄公社也是南宮市公社時代不磨滅的樑柱!
現在再走進這里,你或許只會為這里的坑窪道路和蕭條街巷所感嘆:多富自然氣息的農村吶!
看來你是不了解潘庄!
只要是旁邊有潘庄人,他准會這么說你。
潘庄是個大村!潘庄是公社、是鄉!要不是並鄉,我們潘庄現在不知好成什麼樣了呢!這是潘庄人對自己故鄉的自信,也是對生活成長地命運不平的吶喊!更是對這方土地無限熱愛與回味!
潘庄,南宮城東二十五里處緊依邢德公路(邢台至德州)的一處村莊。因為西邊也有一個莊子叫潘庄,所以分為大潘庄和小潘庄;也有人稱為東潘庄或西潘庄。我所凳族配說者是大潘庄,也就是東潘庄,習慣稱之為大潘。現在全庄有兩千多人,分十二個生產隊,按居住位置又分為南街、北街、東街、西街和西庄五個區域,主要街道成「羊字形」。零散分布著幾處不大的小賣部,兩座縮水了的供銷社,一個風光不在的工商銀行,半所地廣人稀的小學校,還有就是那段曾經光輝耀眼現在坑坑窪窪的石子路了!
潘庄,名從何來?歷史多久?有無別名?
潘庄,據說原來這里只有潘、李、常、韓四姓的人居住,因為是潘姓人家居多,所以稱作潘庄,居住的也是現在西街與西庄交匯的觀音廟一代,村子並不大。後來明代大移民從山西遷來班姓二弟兄在此定居,開枝散葉子孫漸多,耕地漸少,有潘姓族人搬到了西面不遠的一塊叫做龍王井的高地,因為那井的水質特甜後又陸續有些人搬了去,也便有了後來的小潘庄。千百年後的今天,當我們再次走進這兩個莊子時潘姓族人已無一人,只有「潘庄」二字還依稀追憶著從前!李姓、常姓、韓姓的族人也若斷若離,守望那子孫興旺的夢,只有外來的班氏一族,如今在這個莊裡成了大戶,隨便走在那條胡同里都能找見班姓人的蹤跡!
潘庄,從明初移民算來有六百多年歷史,可那時這里已經是真實存在的村莊了;宋《九域志》、《金史》中關與南宮三鄉(長蘆、堂陽、新河)、三鎮(唐陽、寧化、七公),提到寧化(即大潘庄)時算起,潘庄要有一千年歷史了;潘庄素有「大廟換大集」的傳說,即用寧化寺(即現在西街與西庄之間的觀音廟所在地)與西十多里張馬村一帶的集市互換,從那以後潘庄的恢宏寺院變做了老人依舊清記的「大廟疙瘩一口鍾,」張馬有了泰興寺,潘庄有了三八大集。從這寧化寺的歷史算來雙把潘庄的歷史向前提了唐朝,如此算來潘庄少說也有一千三百年以上的歷史了!
潘庄,其實是有別名的,大潘庄、東潘庄是至今仍有人叫的名字,「三八大集」也曾一時成了潘庄的代名詞。可見於史書的卻只有兩個名字,一個是至今仍喚的「大潘庄」,一個是少有人知的「寧化鎮」,提起第二個名字,今人可能會更多的想到明化鎮,這是不可取的,因為在民國版《南宮縣志》里對此二鎮都有明確的稱謂,那時的明化鎮叫做「蘆花鎮」,而潘庄則稱為「寧化鎮」;這在《清一統志》里也有記載:「長蘆鎮,縣北;寧化鎮,縣東二十五里;元設守御所。」縣東二十五里別無他村,其時縣城也是今之縣城所在,地理並無變異,所指的當然就是現在的大潘庄。那時的明化鎮還稱蘆花鎮,與董家廟堡、白家莊堡、開河村堡一起稱之為「南宮四堡」,可見此二地之名並不沖突。
時光悠悠,世事悠悠。
一輩輩人兒逝去,一座座院落更迭,一段段繁華遠去,一個個故事穗隱消失,只有天上的星共斗,在每個夜晚來臨時來探望這方與他伴千年的朋友!
唐時的寧化寺沒了!元時的御兵所沒了!清時的寧化鎮也沒了!
日本人修的炮樓成了老人的故事!「大廟疙瘩一口鍾」成了老人的故事!人山人海的「三八大集」也成了上一代人的故事!
公社舊址被變賣分割成了民宅!校舍廠房也拆去大半,所能看者也似垂垂暮年!當時造福庄棗指里的馬路比山路還難走,只有刮下少有的平坦路面上的厚厚的堅硬的泥土,你才會發現,噢,原來這是一條柏油路!
「董寺王常蓋,任劉許白曬;大小潘一溜煙,建城南邊郝家莊,柴馬劉河溝,……。」這是當年有關「潘庄公社」所轄村莊的童謠,朗朗上口,好記易懂!那時的潘庄我是有記憶的:公社門口整天的車來車往,因為我家就挨著公社,有時夜裡還能聽到汽車進出的聲音,吵的睡不好覺。小學和中學的學生一放學能把新修的馬路堵上半小時,因為這里還有很多是外村的學生。每年都會有交公糧和棉站收棉花時,我們小孩兒最高興了!人多,車也多,穿梭在車行當中撿些棉花換冰棍兒吃,多美呀!逢農歷三、八、十三、十八、二十三、二十八大集,更是滿街滿巷的人,做買做賣此起比伏能若到年底能熱鬧一天呢!還有那時的的工廠、醫院、敬老院、農行、工行、供銷社、郵寄站、小賣部都是那麼有朝氣!那麼有活力!
一九九八年,那年突然聽說要並鄉,還在小學四年級的我第一次感到了做為潘庄人的自豪,因為另一個鄉和潘庄是比不了地!
一、潘庄緊臨邢德公路,交通十分方便;而那個鄉卻處在溝壑之中,只有一條路通向市裡還七扭八拐。
二、潘庄當時財力充足,正准備在第二年在街心建新的鄉辦公樓;而那個鄉卻還有負債未清。
三、潘庄四周地勢除西、北部外,都較為平闊,有利於規劃發展;而那個鄉卻四面底窪。
四、當時潘庄的梳絨業已進市場,正在發民壯大;而那個鄉還沒有像樣的支柱產業。
可萬萬沒想到,結果卻把鄉辦公地定在了那裡。莊裡人震驚了!此鄉人震驚了!那鄉人也震驚了!公社裡新栽的小樹苗也震驚了!木愣愣的看著他的親人陸續離開了這片院子,想連送他一片綠葉的機會都沒有!那以後的日子是暗沉沉;中學搬到了野地里,棉站糧站也先後撤出,銀行也走剩下一家,改成了儲蓄所,街里的道路,街邊的環境也臟亂起來!去年回家三八大集的「人擠不動」變成了「路可行車」。只有依庄而過的邢德公路由原來的舊路變成了如今的新路,彰顯著時代的進步!
時光悠悠,世事悠悠。
並走的鄉寒了這方百姓的心,並走的鄉卻沒有打碎這方百姓的夢。一幢幢小樓相繼長起,一處處新宅相扶相依,一家家小廠依舊轉動,一個個遊子待孝家鄉!這就是潘庄。他會用故事傳承曾經,他會用雙手打造夢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