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SEMA改裝車野馬
㈠ 野驢變野馬 寧德車友的迷彩二階Mustang改裝之路
「從2017年9月到今天2019年12月,提福特Mustang整整用車2年3個月,從小改到中期再到畢業,期間改裝路程少走了很多彎路,多虧了浩克家族的濤哥,一路走來,濤哥也是精心幫我打造了一台我心目中想要的小野驢。」
「2年3個月,看著Mustang終於畢業了,就像自己的孩子一樣,一步一步的看著它長大,還是挺有成就感,當然,成就感是用毛爺爺堆出來的。」
本期福特Mustang改裝案例鳴謝車主:悟空v1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㈡ 野馬改裝寬體套件後,氣質馬上過百萬
很多人吐槽福特野馬採用了一副四缸引擎,完全跟肌肉車扯不上半點關系,有人說它是失敗的,但是筆者則認為至少它的銷量比舊款翻了幾翻,你們口上說不要,但是實際行動也蠻真誠的嘛。
圖:今天筆者為大家分享一個福特野馬案例,通過圖片,大家也可以看得出這是一台改裝了氣動避震的跑車。
開上小車是大部分人類一生裡面都會考慮和實踐的事情,但是並不是每一個有駕照的人必然會成為車手,大部分車主都只是把車視為工具,車只要能向前向後、轉左轉右就可以了,馬力?馬力是什麼?另外,愛買之心人皆有之,外觀是一個最直觀的東西,所以野馬這么帥,又不是太貴,確實吸引了不少人。
咱們在衡量一台車好不好開,往往是說操控方面怎樣,馬力來得順不順暢,渦輪滯後大不大,指向是否清晰等,但是一般車主並對這些東西沒有概念,只要省油、泊車容易、通過性好就叫做好開了......
圖:這台車的前杠是來自Shelby GT350版本的。
圖:後玻璃上的「百葉窗」是經典美式肌肉車的必改之物,但是用在線條更科幻的第六代野馬上,並不能說毫無違和感,筆者個人認為若是沒有了這套寬體套件去襯托,則缺少了和諧感。
圖:輪圈則是來自Ferrada的FRD,其Size為19寸,11.5J/ET+35。
2.3公升渦輪增壓的這幅Eco Boost引擎,動力來得確實沒有Shelby那樣澎湃,但其平順性是一點也不遜色的,而且油耗也非常合理,要是人家跟你嘴炮拼馬力,你就跟他拼油耗嘛。2.3T這幅引擎的動力其實也不差的,在馬路上通勤也很舒服,在高速路上要超車也不會顯得非常吃力,尤其是在你適當改裝後。
圖:進氣系統是採用了Mishimoto AIRAID,這款進氣風箱能夠有效阻隔來自引擎的熱量,從而降低進氣溫度。
圖:原廠副水壺是塑料的,不過車主則改為鋁制副水壺,那好處當然就是更耐用啦。
論空間,福特野馬絕對有勝於豐田86,而且乘坐舒適感也更佳,如果您長得比較魁梧,筆者當然不建議你選擇豐田86作為代步車。這台野馬還寫入了來自美國COBB的電腦程序,在配合MBRP排氣後,能夠使得馬力達到一個理想的上升。
圖:車主也花了不少心思在內飾改裝方面,座椅與四點式安全帶也是來自Braum的,這座椅同時照顧了舒適性與包裹性,兩全其美。
野馬可謂是一台泡妞機器,在目前階段,它不會吹噓自己能跑多快,不會把秒天秒地秒空氣的說話掛在嘴邊,銷量才是反映一台車的受歡迎程度。在筆者來看,野馬是成功的,畢竟情懷不能當飯吃,作為福特公司,什麼項目能賺錢就搞什麼項目,以當今的新能源汽車為例,福特並不擅長搞電動車,但為了在市場能分得一杯羹,硬著頭皮也要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㈢ 改裝福特野馬,Mustang更顯邪性十足,一起來欣賞吧
福特野馬的形象早已深深地印在了每個車迷心中,而且野馬在世界范圍內都很受歡迎。甚至很多著名電影里都能看到福特野馬參與的汽車追逐鏡頭,比如《極速60秒》、《變形金剛1》和《我是傳奇》等。作為美國典型肌肉車,散發出讓人無可抗拒的魔力。它就像一匹馳騁在廣袤草原上的駿馬一樣,野馬始終散發著動力與速度的無窮魅力。今天分享的這輛福特野馬GT,車主他熱衷於「邪惡風格」的改裝車。提到「邪惡」,似乎都是和「力量」聯系在一起,所以他手中的改裝車也基本都是肌肉車。
【改裝清單】車輪20x11J20x12J底盤Accuair避震性能REVOStage2外觀黑色磨砂膜Clinched寬體
㈣ 改裝神車,分享一下一輛野馬的改裝故事
福特野馬,一款帶有濃厚美式風格的肌肉車型,在美國本土就非常的受歡迎,進入國內市場之後更是深受最求個性的年輕車迷們的歡迎。追求個性,追求獨特,追求情懷的車主拒絕擁有和別人一樣的愛車,而改裝這倆字的出現,正好帶給了他們一點彰顯個性自信的的機會。今天分享這台改裝就如此。
義大利憂郁氣質的VISSOL輪轂與BLOX鍛造螺帽完美的結合,與輪轂搭配的BLOX鍛造螺絲採用的是鍛造7075-T6鋁合金材質,螺絲顏色選擇朱紅色,運動感十足。改裝BLOX的鍛造法蘭盤後,輪轂與輪眉剛好齊平,整車的視覺效果更加飽滿,而且改裝法蘭盤後因為輪轂的加寬,車輛在過彎和高速駕駛時更加平穩了,操控性也得到了提高。
㈤ 車子越改越低一台野馬的改裝歷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