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s改裝車大賽的規則
① F1的規則是什麼
Free practice:自由練習,在大獎賽之前舉行的試車,共有三次。車隊的練習成績將被官方記錄下來,但是對發車位置和比賽結果沒有任何影響。車隊利用這個機會對賽車進行實地調校,並選擇出正確的輪胎,自由練習的圈數不受限制。 Jump start:搶跑,也叫偷跑,指車手的賽車在所有信號燈熄滅前開始移動。這種行為是通過埋設在發車線下的感測器發現的。一般來說,搶跑會受到通過維修區的處罰。 Penalties:處罰,對違法F1規則的車手執行的處罰可以從警告到終身禁賽。其他的處罰還包括罰款、暫停一兩場比賽和扣除積分。如果車手在排位賽中違反運動精神,或者違反技術規則,賽事專員可以取消他春讓慧的所以的排位成績。 Pole position:桿位,正賽時發車的第一個車位,它給予排位賽中最快的車手。 Qualifying:排位賽,決定正賽發車順位的比賽制度,目前F1採用的是三階段排位制。 Race stop:比賽中止,如果極端的天氣情況威脅到比賽的安全(例如大雨)、或者一輛出事的賽車將賽道堵死,賽會將出示紅旗,表示比賽中斷或提前結束。 Time penalty:時間處罰,這是比賽過程中,對車手違規行為執行的處罰,一旦車手收到賽後的處罰指令,車手必須在三圈之內駛過維修站接受處罰(分為駕駛過程和罰停),車手在站內不允許加油和更換輪胎。如果處罰在最後5圈內執行,則改為增加25秒。 Speed limiter:速度限制,F1賽車進入維修站之後的巡航控制,車手通過按動方向盤上的限速按鈕來激活,這樣賽車的速度便會被自動控制在維修站的限速范圍之內。 Starting line-up:發車排列。F1發車每排有兩輛賽車,一輛略微靠後一些,同一列前後兩輛賽車之間的垂直距離為8米。 Starting number:車號。每一位車手的賽車都編有起跑順序號碼,號碼的尺寸和在賽車上的標注位置,是由FIA制定的,號碼在賽季開始前便分配完畢。上滑羨個賽季的冠軍車手的賽車編號為1號,他的隊友為2號,如果上個賽季的冠軍車手不參加新賽季的比賽,那麼1號將被省略掉,並由0號來代替。另外,F1的編號中沒有13。
規則變化
車隊與主辦單位之間長年進行貓捉老鼠的游戲。隨著汽車工業的不斷發展和為了提高賽車的安全性、比賽的觀賞性,比賽規則與賽車的規格也不斷地進行改變。例如在空氣動力學套件和渦輪增壓引擎問世後,比賽規則就加入了對以上兩種技術的限制扒答。此外對於電腦的使用,限制也是日益嚴格。因此就算某車隊靠著科技進步取得優勢,第二年主辦單位就可能制訂新規則以降低其影響力。同時其他車隊也會透過抄襲或自行研發,取得類似的技術以抗衡。 雖然限制日益嚴苛,F1並不因此而失去觀賞性。因為觀眾想看的並不是某輛賽車一馬當先,而是要看到賽車選手之間的龍爭虎鬥。只有在每一輛車性能差異不大的前提下,才能比較出選手技術的優劣。因此賽車的速度受到嚴格限制。不但是為了增加競技的趣味,也是為了降低車禍時的死亡率,藉以避免例如1994年巴西F1賽車選手塞納車禍致死的意外再度發生。 雖然賽車主辦單位不斷限制新科技的運用,但是比賽用的賽車仍然比任何商品化的汽車更為先進。汽車工業利用賽車實驗各種技術,這些發明與發現也經常用於改良量產的汽車。渦輪增壓引擎的普及便是一個很好的例子。賽車運動對於汽車的安全也有正面影響。 2005年賽季F1規則有不少的變化,其中較大的變化包括一站比賽只准使用一套輪胎,與一台引擎必須使用兩站比賽(在爆胎、爆缸或影響賽車安全行駛的情況下允許更換輪胎或引擎),與後定風翼向前移了20cm以減少後擾流板透過與車尾的距離產生杠桿原理放大下壓力等等。2006年賽季F1將再次進行規則大改動,包括引擎由已經使用多年的V10設計改為V8設計,以求降低各車隊在引擎開發上的成本需求與馬力,拉近強弱隊之間的差異。2008年廢除了電子牽引控制系統,F1運動在經過一陣子高度電子化的時代後,又回歸不依賴賽車功能而更依靠車手駕駛技術的本質。國際汽聯對2009年的比賽規則進行了進一步的修改,主要核心為進一步降低賽車下壓力(高下壓力可幫助賽車獲得高速過彎速度)、增加後擾流板離地高度以減少對後面賽車產生亂流增加後面賽車超車的機會、禁用輪胎加溫裝置(此裝置可幫助賽車在比賽中更快進入工作溫度以獲得高速度)、禁用前懸吊系統後方整理亂流的破風板和引入光頭胎補償一些新規則損失的下壓力(無花紋的光頭胎可增加輪胎抓地面積有效提升賽車速度,但比現行有縱向排水紋的輪胎更易磨損)。國際汽聯希望通過以上措施將比賽更進一步地轉變為車手技術之間的較量和限制賽車速度,但是有不少車手對其提出了異議,主要體現在賽車將更加難以駕駛,比賽中事故將會增加,車手往往會因為謹慎駕駛而降低比賽的觀賞性等。
黃旗
黃旗代表前方車道上有障礙物或意外狀況。比如一輛撞壞的或者出現故障的賽車。提醒車手要小心駕駛。 出動黃旗的時候不允許超車。如果障礙賽車停在賽道一側,或者障礙物不在賽道上,那麼黃旗會靜止不動。如果障礙物在賽道上,那麼黃旗就會來回搖動,以提醒車手做好准備改變方向。黃旗的出現分兩種情況:一種是賽段黃旗,提醒車手在這一賽段(整條賽道分若干賽段)不得超車;另一種是全場黃旗,表示全場都不得超車,並會有安全車出現在賽道上,所有賽車全部減速。如果一名車手沒有認真讀取黃旗的信息,而仍舊以比賽速度開車來到賽道的事故發生地段,那麼這名車手將會受到嚴厲的處罰,甚至會被取消比賽資格。
雙黃旗
即一次搖動兩面黃旗。分兩種情況。一種是提醒車手賽道被事故徹底堵塞;另一種是當車手在暖胎圈之後並已經停在發車位時發生意外(比如賽車突然熄火)時,賽會會搖動雙黃旗,此時會重新開始暖胎圈(正賽圈數對應地減少一圈)。發生意外的賽車回到維修區,修復賽車後(比如重新點火)從維修區發車,該車手原先的發車位將被空出。
紅黃條紋旗
紅黃條紋旗代表賽道前方路面有油,或者路面較滑,車手應該小心駕駛,直到信號旗收回為止。 如果比賽官員揮動紅黃旗幟,代表著前方不遠處就有所謂的濕滑地帶。
白旗
當出現白旗的時候,表示前方有慢速行駛的車輛。可能是一輛救護車,或者一輛拖車,或者是賽會安全車輛。當看到白旗的時候,車手應該小心駕駛,甚至應該適當減速。
紅旗
紅旗表示比賽或者試車因故暫停或提前結束。紅旗會在整個賽道各個位置同時出示,這個時候車手應該回到賽道末端的檢修車道,並在那裡原地待命,以得知是否恢復比賽,並何時恢復比賽。
藍旗
藍旗表示提醒即將被套圈的車手後方有領先一圈或多圈的車輛正在接近,並且准備超車。那麼慢車就應該往 一側靠攏,為領先的賽車讓路。藍旗分兩種:一種是靜止的藍旗,表示後車正在靠近;另一種是搖動的藍旗,表示快車已經到身後,慢車必須馬上讓車。在F1比賽中,如果一名車手經過3次搖動藍旗還沒能夠及時為後來的賽車讓出超車路線的話,這名車手將會被處以進維修站並罰停10秒的處罰。
綠旗
綠旗表示前方存在的障礙已經得到清除,車手可以重新加速以比賽速度前進,而且還可以超車。
黑旗
如果車手的號碼顯示在出發線,同時旁邊有黑旗出現,這表示車手在跑完這一圈之後需要向檢修站匯報。當一名車手因為比賽行為不當而需要對其進行管教的時候,或者當車手在比賽中犯規的時候,需要向車手出示黑旗。出現這種信號時,一般來說車手有可能被取消比賽資格,或者受到時間上的處罰。
黑底紅圈旗幟
如果車手的號碼顯示在出發線,同時旁邊有黑底紅圈旗出現,這表示車手需要立即與檢修站取得聯系。當比賽官員懷疑車手的賽車存在機械問題而需要檢修的時候,會出示黑底紅圈旗幟。
黑白方格旗
當出現黑白方格旗的時候,表示比賽或者練習賽結束了。這個時候所有車手都要返回檢修車道或者集中到出發區。從這里車手們需要將他們的賽車開到賽前檢錄處,賽車在這里需要被檢測以確保符合比賽的各項規章制度。對於每次比賽的冠軍,將會為他揮舞花色方格旗;對於亞軍以及後來的車手,花色方格旗將會靜止的出示。
② F1方程式賽車的比賽規則是什麼
F1比賽規則
1.總章
F1大獎賽是由FIA(國際汽聯)領導的國際性的比賽。由FIA、各車隊和各站大獎賽組成。宗旨皆在提高賽車水平和汽車技術的發展。
2.車隊及車手
參加比賽的車隊和車手必須持有FIA認可的執照。每個車隊要有兩輛車參加比賽,並指定賽車手代表車隊駕車出賽。當賽車手出意外時,可以另外指定車手參賽。但任何車手和車隊不可以隨意缺賽。
3.排位賽
排位賽是決定正式大獎賽的出發時的排位順序。在正式比賽的前一天,在指定的一個小時中,每個車隊的車手要在賽道上競速,以單圈的最快成績來排順序,決定次日的出發排位順序。這是十分科學的。排位賽持續一小時,每輛車最多允許跑12圈,賽車手在期間盡量跑出單圈最好成績。
4.起跑
當比賽時間到時,首先開始暖胎圈,是為了確保車手的安全。如果此時車手的賽車熄火,則將在出發時排在最後;如果車手的賽車還在Pit中,那車手將在Pit的入口處出發。這些車手原來的車位空缺。暖胎後,各車回到發車位,5盞發令燈一盞一盞的亮,全亮後當5盞一起熄滅時,方團扒悔可起跑。如此時賽車還是熄火不能發動,將退出比賽。
5.比賽中
比賽中車手的賽車如果發生意外,輕度可以重新回到比賽,嚴重的退出。如賽車熄火,車手能在10秒內重新發動,還可以繼續比賽。當賽會認為事故或環境引起危險時,會舞動黃旗,此時一般不許超車。如果賽會認為事故或環境使不能正常比賽時,會出動Safty Car(SC),由SC來領跑,知道賽會認為可以恢復比賽(允許由SC領跑到比賽結束)。 若賽會認為比賽實此陸在是無法進行下去,可以宣布停止比賽,延遲再賽。當領先的賽車返超慢車時,賽會會舞動藍旗,示意 慢車趕快讓路。
6.在Pit中
賽車在比賽中途可以進Pit換胎,加油或維修。進Pit的時間算入比賽時間。當進Pit後,塌正為了保證工作人員安全,車速必須低於50km/h,否則將被處罰。每輛車都將進入自己的車隊的Pit中,在Pit內不得超速, 車手不得出賽車。
7.終點
車手的最後成績以賽車最先觸到Finish line的垂直平面的時間。此時賽會舞動方格旗,過終點後可以繞場慶賀一圈。
8.工作人員
工作人員可以對自己車隊的車手發出指示和提示,但不可干擾其他車隊的車手比賽。
9.處罰
若在Pit中超速,將被罰進Pit停10秒;如果阻擋反超的領先車,將被罰進Pit停10秒。
10.比賽結果
根據比賽的名次,得取積分,具體如下:
第一名---------------------10分
第二名---------------------06分
第三名---------------------04分
第四名---------------------03分
第五名---------------------02分
第六名---------------------01分
取得以上名次的車手可以在個人積分上加上相應的分數,他所代表的車隊也將獲得相應的積分。
11.頒獎
奏冠軍的國歌和車隊的國歌,然後由承辦賽事者頒獎,然後就是開香檳慶祝。
2003年F1新規則
測時賽:
- 一站比賽有兩場測時賽 - 星期五和星期六,從13.00 - 14.00。
- 每一位車手都有一次機會在場上獨跑一圈。
- 出場順序在星期五是由去年的冠軍率先下場,其次是亞軍車手,其它依序出場。
- 星期的出場順序以星期五的測時成績為依據,所以星期五最快的車手在星期六最後出發,第二快的車手由倒數第二位出發,其它依此推論。
自由練習賽程:
自由練習時間仍維持星期五早上11.00 - 12.00,星期六早上09.00 - 09.45與10.15 - 11.00,測時賽如前所述在這兩天的下午13.00 - 14.00進行。
測試:
在12月15號之前,至少要有三支車隊向FIA保證在3月1日與11月1日期間,私底下測試不超過10個測試天,這些提出保證的車隊將可以在每場比賽的星期五早上09.00到11.00進行測試,在這段時間也可以使用後備車以及測試車手下場。
世界冠軍積分:
從2003年開始,前8名完賽的車都將取得積分,依序是10:8:6:5:4:3:2:1 (先前為取前6名,積分為10:6:4:3:2:1)。
禁止車隊指令:
禁止會妨礙比賽結果的車隊指令(Team orders)。
取消2003年比利時站:
2003年比利時站由於煙商廣告問題無法解決,從賽程中移除。
輪胎:
每支車隊在每場比賽中將被允許使用兩種不同的干胎,(之前每個輪胎廠只能提供他的車隊們相同的兩組干胎)。車隊仍然被限制每場比賽只能使用10套干胎,而每場比賽只能使用一種雨胎。
F-1大賽規則簡介(1)
最初的車賽是以城市街道或城市間的公路作為賽場,在規則上也不很完善,這既使賽車的速度受到限制,又威脅著觀眾和行人的安全。為改善車賽條件,永久性的賽道逐漸出現。現在的F-l大賽都是在專用的賽車場按照一定規則進行的。
一、原則性規則
考慮到公平競爭及安全性等方面的需要,FIA制定了以下三條原則性的規則:
1、盡可能使參賽者在同等條件下比賽,同等地發揮潛力和競技水平,以最大可能地發揮出比賽和體育運動水平。根據這一原則,對賽車的氣缸排量、燃料類型、輪胎尺寸、賽車重量、賽車尺寸等都有詳細規定。同時對空氣動力裝置的安裝也具體規定,因為這一裝置對輪胎具有下壓力,可以提高車速。
2、確保提供最大可能的安全措施,以防止事故的發生。這條原則包括對賽車基本結構的限定:軍用航空輪胎、安全型橡膠燃料箱、燃料阻燃器、安全衣帽等裝置的限定;燃料庫地點和維修站燃料放置地點的限定及採用專門保護措施;車手出入駕駛艙以及駕駛艙的大小也必須限定。
3、限制開支,禁止增加比賽場次,以防止給個人和車隊帶來財政上的沉重負擔。根據這一原則,限定發動機的氣缸數目不超過12個,而且外觀上應呈圓形,同時還必須是四個沖程互換理和自然吸氣式;限定賽車只能有四個車輪,其中兩個車輪可以驅動。限定每年只舉辦16場比賽。
二、Fl賽場 F-l車賽必須在專用賽場進行,對專用賽場的長度和寬度、路面情況、安全措施等均有極為嚴格的要求。一般說來,專用賽場為環形,每圈長3-7千米,賽道總長度不能太長,為305-320千米。為安全起見,賽道兩旁一般鋪設寬闊的草地或沙地,以便將觀眾與賽道隔開。如今在正式比賽的諸多賽場中,摩洛哥賽場的賽道最短(3.328千米),比利時的斯帕賽場的賽道最長(6.94千米),FIA規定賽場不允許有過多過長的直道,目的在於限制高速,以免發生危險。 一般地,對於一個標準的F-l賽場來說,以下設備是必不可少的:
賽道--寬7-18米,長3.0-7.0千米。為避免車速過高,必須設置眾多彎道。
起步與終點直道--寬12米,長250米。可以並排安置兩輛賽車,但又不能過於擁擠。
看台--需用鐵絲網和1.2米高的欄桿與賽道隔開。
攝像機與電視塔--用於電視轉播。
大屏幕電視--置於看台對面,便於看台上的觀眾了解全部比賽情況。
安全人員觀察站--位於相對危險地段,以供安全人員保持跑道暢通、處理各種事故、向車手發出存在潛在危險的警告信號等。
直升飛機--准備對受傷車手進行緊急救護。
醫療站--位於修理站旁邊的防護地點,設有手術室及急救室。
修理站--每隊配備一個,屬永久性設施。
贊助商接待看台--位於修理站後方的高台上,可俯瞅修理站。
圍場--為運輸車及宿營車停車處。
比賽控制塔--位於整個控制塔的第二層,可以俯瞅修理站入口,指揮人員在此通過無線電裝置與安全人員取得聯系,控制比賽的進行。
F-1賽場大多位於歐洲,在1950-1995年間,F-l大賽共進行了580場,其中在五大洲舉辦的次數分別為:歐洲407次(佔了70%);美洲125次(佔22%);非洲24次(佔4%);亞洲13次(佔2%);大洋洲11次(佔2%)。在歐洲,舉辦F-l比賽最多的賽場是:義大利的蒙扎45次,摩納哥42次,荷蘭的贊德沃特30次,比利時的斯帕30次,英國的銀石29次,德國的紐倫堡24次。
三 排位賽與決賽
正式比賽分計時排位賽和決賽兩個階段。
每場比賽只能有26輛賽車參加決賽,如果報名者超過26輛,則對以往成績較差的車手進行一次預賽,取出前4名與上一場的26輛賽車一起編組進行計時排位賽,最後確定26輛參加決賽。計時排位賽安排在決賽前兩日進行,通過60分鍾的跑車,分別計得每部賽車跑得最快一圈所用的時間,用時最 少的賽車在決賽中將排在賽道的最前面(如果賽道的第一個彎道是右彎,頭位車就排在右邊;反之則位於左邊),其他依次類推。如果兩部以上的車子最快圈所用時間相同,則率先跑完計時賽的車手佔先。賽車在賽道上的排位相當重要,排在前面的車手將有搶先拐第一個彎道(優先使用內彎)的優勢。決賽當天,車手先有23圈自由練習機會(上午9:30-10:15及11:30-11:15),用以檢查車子各部位的工作情況。賽前半小時所有賽車必須進入排定 位置(兩輛車一排,每排相距25英--7,6米),開賽前5分鍾開始倒計數,當剩下最後l分鍾時,發動機開始起動。一旦綠旗出現,賽車便起步進行最後一圈熱身賽,但中途不準超車,也不準更換賽車(練習賽時可以更換)。一圈之後仍按原順序排好,靜待即將開始的決戰。幾秒鍾之後,信號一發,決賽正式開始,賽車似脫僵的野馬,拼盡全力向前沖去。賽車在比賽中可以更換輪胎,出了故障也可以迸修理站維修,但需佔用比賽時間。所以,當車手 發現賽車發生故障後,要預先用通訊設備通知維修站做好准備。如果賽車因發生故障而停在賽道,將被賽場工作人員(不是車隊維修人員)推走,並因此失去比賽資格。
一般情況下,F-l大賽即使在雨天也要進行。如果雨下得實在太大,出於安全考慮,比賽組織者也有可能暫停或取消比賽。冒雨進行比賽的最大危險不是來自於車手對賽車的控制能力,而是寬闊的車胎甩起的水霧使賽場能見度大為降低。基於這一點,賽車尾部必須安裝一隻紅色信號燈,而且在整個比賽過程中一直開著。關於比賽途中是否允許加油,各時期的規定不盡相同,起初無任何規定,後來為防止車手在比賽臨近結束時給可能太輕的 賽車增加質量以求增大輪胎與地面的附著力,自1986年起規定不允許在比賽過程中加油。但這一規定受到了各參賽車隊的一致反對,再加之有時因下雨等原因而不得不降低車速等,往往比賽尚未結束,油箱中的燃料就消耗殆盡,這樣,組織者經常需要在比賽中途強行中止,平添了許多麻煩。1994年1月1日,經FIA批准,修改後的新規則允許賽車中途加油。
四 修理站
為保證比賽順利進行,並贏得勝利,每一支F-l車隊必須配備由高素質人員組成的賽車維修隊伍。由於賽車允許中途更換輪胎及加油,這就意味著修理站內維修人員的工作配合必須無懈可擊,目的不僅僅是使時間的損失減小到最低程度,更重要的是減小與此相關的致命危險--只要有一滴汽油滴到熾熱的排氣管上,賽車就有遭受失火的巨大危險。
在維修站內,發動機技術員的面前有三台電腦屏幕供他使用:第一台用來顯示發動機的各種性能數據;第二台用來觀察比賽的全部過程;第三台用來顯示賽車在各圈所處位置及所用時間。
任何車隊的修理站都至少需配備17名機械師:拆卸和更換每隻車輪3人(1人拆下和擰緊螺母,1人拆舊輪胎,1人換新車輪);2人操作前後快速干斤頂;2人加油;再加l位手持指揮標志的總機械師。除這17位機械師以外,有時再加1位加油助理員,1名發動機技術員和2位機械師,他們分別負責擦拭車手的遮陽板和清除側艙進氣口內的紙張或雜物,以保證散熱器的最佳工作效果。
當賽車在比賽中發生故障時,車手首先利用無線電裝置與維修站內的總機械師取得聯系,請求入站修理。接到總機械師"修理站一切准備就緒"的通知後,車手駕車來到修理站,正好停在快速千斤頂的前面。當賽車即將停穩的一剎那,總機械師將長柄圓形牌子舉在車手的前面,通知他一直踩住制動踏板(Brakes on)。操縱前後千斤頂的兩人一起動作,將賽車頂起離開地面。當賽車頂後,12人分成三組奔向四個車輪,利用手中的高效氣動工具,迅速將舊胎拆下、新胎換上。而負責加油的2位機械師則將加壓後的汽油以每秒9升的速度注入油箱。由於訓練有素、動作熟練,一次成功的換胎只需6-8秒(1993年英國大獎賽期間,麥那倫車隊為塞納換胎時間為5.11秒;威廉姆斯車隊為普羅斯特換胎的時間為8.02秒) 。一般說來,賽車在維修站停留時間的長短取決於加油時間,因為加油速度幾乎已被壓縮到了極限。當加油工作結束以後,總機械師將手中一直舉著的長柄圓形牌子翻到可以開走的一面(G0),車手鬆開制動踏板,賽車又如離弦之箭一般重新進入激烈競爭的賽道。
由於高速賽車的幾乎每一個部位(尤其是發動機排氣管、車輪、輪胎、制動鉗等處)溫度都很高,機械師在維修過程中稍有不慎就會被燙傷。為避免這種現象的發生,除要求機械師維修時應十分小心外,換胎機械師還必須佩帶毛絨手套。另外,為防止意外失火,機械師們均穿著防火的連衣褲,並佩戴頭盔。
③ 介紹下F1排位賽的規則
本賽季,F1將採用全新的三段淘汰制排位賽。新排位賽的規則相比以前的單圈制復雜了很多,為了幫助車迷更好的觀看排位賽,我們做出如下F1新排位賽規則詳解:
基本思想:三階段淘汰制 可換胎自由跑
排位賽將於比賽周末的周六14:00開始。總共一小時的排位賽分為三個階段:15分鍾+15分鍾+20分鍾。前兩個階段的排位賽各淘汰一部分慢車:22-6=16(決定17到22名),16-6=10(決定11到16名),剩下的10部賽車在第三階段決定1到10名)。在各自階段內參賽車手可以自由決定出場時間和行駛圈數。
關於輪胎:服從新的輪胎規則
排位賽沒有對輪胎的使用做特殊要求。也就是說排位賽服從2006F1大獎賽的輪胎規則,即:一場大獎賽期間,一位車手最多隻能使用七套干胎,四套濕胎,三套雨胎。在排位賽開始之後,每位車手只能使用一種組分的干胎。也就是說,車隊需在排位賽開始前決定所使用輪胎的組分種類.
關於用油:前10名排位賽中決定 後12名正賽前決定
這套復雜的排位賽用油規則可以簡單理解為:排位賽不限制所有賽車的載油量,但是不允許排位賽前10名的賽車在第三階段排位賽開始後隨意加油。
具體操作方法如下:排位賽開始後,所有賽車允許以任何載油量進行排位。閉租排位賽前兩個階段被淘汰的賽車(11到22名)允許在正式比賽前加入任意數量的正式比賽用油。參加排位賽第三階段的賽車(1到10名)需要在第三階段排位賽開始前為賽車加入正式比賽用油。平排位賽結束後,賽會將為參加第三階段排位賽的10部賽車補充它們在第三階段排位賽中所消耗的燃油,此後直到正式比賽開始這些賽車不允許再次加油。賽會在排位賽後為前10部賽車補充燃油的程序被稱為「燃油借貸」。
燃油借貸:引入110%圈速規則
第三階段排位賽中只有當參賽車手的單圈用時在該車手在本階段排位賽所創最快單圈用時的110%以內的前提下,該單圈才被記為有效燃油借貸轎轎兆圈。也就是說,如車手在第三階段排位賽的某個圈速慢於自己在本階段排位賽中最快圈速的的110%,那麼排位賽後賽會將不為該賽車補充其在該圈的用油。其中涉及的具體單圈用油量,由賽參考實際情況而決定。
備註:賽車在進入賽道參與首次排位到正賽開始時仍然執行FIA名為「parc ferme conditions」的系統,我們姑且稱之為「驗車區管制」。在驗車區管制下,賽車已允許更換輪胎和加註燃油,但須受到以下限制:賽車可以在排位賽的前40分帆猛鍾的任何時候加註燃油,在前兩階段被淘汰的10輛賽車,可以在正賽時維修站開放前加註燃油。參與最後20分鍾排位的10輛賽車,必須在排位前加註好他們在正賽中計劃使用的油量。在比賽開始前,參與第三階段排位的10輛賽車可以由賽會為他們的賽車補充燃油。
④ WRC Group A組的詳細比賽規則和對賽車改裝的限制具體有哪些
WRC比賽依參賽車輛規格的不同,分為原廠組Group N 及改裝組Group A 兩大組別。而A組與N組又依排氣量的不同將每組分為4小組,分別為:
A組:
A8:2000C.C.以上 改裝組
A7:1601-2000C.C. 改裝組
A6:1401-1600C.C. 改裝組
A5:1400 C.C.以下 改裝組
N組:
N4:2000 C.C.以上 原廠組
N3:1601-2000C.C. 原廠組
N2:1401-1600C.C. 原廠組
N1:1400 C.C.以下 原廠組
每一站的比賽每一組最少要要有5部車參賽,否則必須強迫晉級。
錦標賽分組
WRC比賽中有兩項FIA錦標賽,World Rally Car(W.R.Car)組及F2組,在每一站的比賽各組取前六名,分別得到10、6、4、3、2、1的積分,車手所得積分可成為車手本身及車隊年度積分。
其中World Rally Car(W.R.Car)是包含在A8組中,這個錦標只有汽車製造廠身份的廠隊才具有參賽資格,廠隊在每一站參賽車輛可以超過兩部,但是只有兩部車可以成為積分注冊車手,除了這兩部車之外,其它參賽車所得到的積分與將無法計入車隊年度積分。目前大家所熟知的WRC參賽車與車手,應該都是屬於W.R.Car這一組。
F2組則包含於A7組中,所謂F2是指搭載2000C.C.以下自然進氣引擎的2輪傳動車輛。廠隊在全年度必須參加10站以上,K且至少要參加兩場歐洲以外的賽站。近幾年在國際RALLY賽場上由於IMPREZA WRX與LACER EVO取得容易、套件充足,因此造成A8組與N4組的參賽車輛數遠大於其他組e。
WRC比賽方式
每一站拉力賽包含了兩天的實地勘查、一天的機件檢查以及三天比賽。每一站賽事被分成三段(Leg),通常每一站大約有15到25個特別賽段(SS: special stage)。SS (Special Stages) 路段就是在封閉管制的路段上進行競速,1個Leg通常規劃有5-10個SS路段,長度通常在10-50公里間,SS路段的規劃總長度以400公里為限,WRC就是以每一位車手完成所有SS路段時間的總和來分勝負,計時的單位是0.1秒,而規劃的平均速度110公里為限,最高不可超過132公里。
不同的 SS 路段間則以 RS (Road Section) 路段相連接,通常RS 路段就是一般的道路,因此速限必須遵守比賽當地的交通法規,也就是和一般道路用車一樣不能超速違規。因此為了讓車手有足夠的時間到達下一個RS路段起點,大會會提供一段時間,給車手以當地法定速限完成RS路段,並配合警力或軍隊以維持交通順暢。而RS路段的計時單位是1分鍾,若車手未能在指定時間到達,每遲到1分鍾總成績將加罰10秒。
WRC的積分制度與F1相同,每一站的前八名分別可獲得10、8、6、5、4、3、2、1的積分,車手所得積分可成為車手本身及車隊年度積分,全年積分最高的車手與車隊將獲得世界冠軍的最高榮耀
我們所熟知的World Rally Car(W.R.Car)是包含在A8組中,這個錦標只有汽車製造廠身份的廠隊才具有參賽資格,2004年共有5個車廠參與角逐。
目前FIA規定每支廠隊只能派出兩部車參賽,而參賽廠隊也必須全年參賽才能角逐年度車隊積分。綜合這兩項規定,車隊積分是取具有車隊積分車手中成績最佳的前八位。
參加WRCar組比賽的都是各家的精英車手,比賽起跑出發順是依照他們的排名,積分領先者首先出發。通常參加比賽的車輛數約90部上下,除了參加WRC比賽車輛之外,其餘部分也會穿插引擎動力較低,專為年輕車手所設的JWRC(Junior World Championship)或PWRC(Proction World Championship)比賽。
廠隊在全年度必須參加10站以上,並且至少要參加兩場歐洲以外的賽站。 近幾年在國際RALLY賽場上由於IMPREZA WRX與LACER EVO取得容易、套件充足,因此造成A8組與N4組的參賽車輛數遠大於其它組別。
⑤ F1賽車比賽的規則是什麼啊
F1賽車為單座的特製賽車,座艙是敞露在外的,巨大的輪胎也是暴露在車身外面的,沒有翼子板遮擋。F1賽車不能在普通道路上行駛,在汽車廠的流水線也不生產,而是由各賽車公司或車廠的賽車運動部單獨設計和製造的。
F1比賽的時間不是跨年度的,使用的是單一年度聯賽制度,積累全年積分來決定車手和車隊的成績,以便產生冠軍。在F1大賽舉辦過的所有比賽中(1950年至2010年),其中舉辦最多的是歐洲,其次是北美洲,最少的是大洋洲只有11次。
每年規劃有16至17站的比賽(2012年賽季達到20站比賽),通常約在三月中開跑,十月底結束賽季。
按照F1的章程,成立車隊的必要條件需要擁有自主研發的底盤,發動機總成、空氣動力學套件等可以使用其他車隊或廠家的產品。例如:索伯車隊的引擎由法拉利提供,而法拉利車隊也使用同樣的引擎。
以前的車賽常借用城市的街道和公路作為賽道,而且比賽規則也不完善,選手也由此受到了很大的局限性。隨著專業賽道的出現,而比賽規則也在不斷的完善之中。使車手有了更好的發揮。
F1比賽每個分站產生一名分站冠軍,全年各分站成績總積分最高的賽手成為當年度的F1世界冠軍。
2013年12月。國際汽聯(FIA)批准世界一級方程式錦標賽(F1)新規則:2014年起收官站將給予雙倍積分,F1車手將分配固定車號,增加比賽中進站罰停5秒處罰,2015年啟動車隊預算帽。
從2014年開始,F1將對全年排位最好的車手頒發桿位獎。
(5)fs改裝車大賽的規則擴展閱讀
知名車手
邁克爾·舒馬赫
邁克爾·舒馬赫(Michael Schumacher),1969年1月3日出生於許爾特,德國一級方程式賽車車手,現代最偉大的F1車手之一,在他頭16年的職業生涯中,幾乎刷新了每一項紀錄。總共臘姿孫贏得7次總冠軍,亦曾是唯一贏得總冠軍的德國車手(後被德國車手塞巴斯蒂安·維特爾於2010年刷新)。
塞巴斯蒂安·維特爾
塞巴斯蒂安·維特爾,1987年7月3日出生於德國黑彭海姆,德國F1車手,2010年~2013年四屆F1世界冠軍。
2009年,維特爾首次駕駛紅牛賽車出戰就獲得年冊尺度亞軍。2010年,維特爾奪得車手年度總冠軍,同時幫助紅輪鏈牛車隊贏得了第一座車隊冠軍獎杯。2011年維特爾衛冕世界冠軍。2012年維特爾三度獲得世界冠軍。2013年維特爾第四次獲得F1世界冠軍,並創造了單賽季9連勝的紀錄。2015年,轉投法拉利車隊。
⑥ WRC Group A組的詳細比賽規則和對賽車改裝的限制具體有哪些
A組:
A8:2000C.C.以上 改裝組
A7:1601-2000C.C. 改裝組
A6:1401-1600C.C. 改裝組
A5:1400 C.C.以下 改裝組
FIA規定:WRC賽車必須使用量產車輛的標准車體。WRC在使用的時候,會把量產車體的所有附屬物都拆除只剩金屬框架,並且把所有點焊的地方重新進行縫焊。為了減輕重量,車體所有多餘的支架和固定板都要拆除,同時還要安裝用鋼管製造的防滾架。在經過大約700個工時的改裝之後,一輛比改裝前堅硬強壯得多的新車產生了。大部分的WRC賽車能夠支撐起相當於10輛普通車的重量。FIA要求所有的WRC發動機在空氣進氣口安裝的節氣門規格不能大於34mm,這個要求把賽車的動力限制在了300匹力以內。發動機缸體和缸蓋必須採用標準的民用車配件,不過能夠對曲軸,連桿,活塞,缸襯,氣門和凸輪軸進行改進。賽車配備的標準的渦輪能夠推進4-5個巴(氣壓單位)的氣壓——相比較而言,普通的民用車只有最多1巴的壓力——賽車也安裝了時間延遲系統,這個系統可以讓渦輪增壓器從起步開始就能釋放最大推進力。所有這些改變帶來的是巨大的扭力——700牛頓.米——與法拉利恩佐(Ferrari Enzo)的扭力相同。
全部WRC賽車都採用了四輪驅動的方式,配備了6速半自動變速箱。由電子控制的換檔系統讓車手可以在無需離合器的情況下用四百分之一秒的時間換檔,這個速度和F1的賽車一樣。很多賽車也採用了F1類型的發車控制系統,盡可能把發車的速度提高。賽車安裝了離合器,但是車手一般只有在起步的時候才會用到。
在WRC的賽車裡面沒有任何的內飾——只是暴露的金屬以及為賽手和領航定製的兩個碳纖維座椅。車子後面也沒有多餘空間——鋼管做的防滾架占據了後座的空間——車子裡面也很擁擠,因為所有賽車需要攜帶的東西,例如滅火器、工具包和備用輪胎都被固定在地板上——或者車子的下面——這可是使整個車的重心盡可能的低。
拉力規則允許使用尾翼以及其他你在民用車上見不到的空氣動力學組件。這些設計利用圍繞著車子的氣流來冷卻機械部件——例如發動機和剎車——也利用空氣保持車子的抓地性能——或者在賽車跳起的時候保持平穩。
不管路面狀況如何,改裝後的車可以在三秒內起步並加速至60英里/小時(約等於100公里/小時)--在賽手熟悉賽車性能的條件下--賽車還可以在狹窄的砂石路面上以200公里/小時的速度從兩棵樹之間側滑而過,並且保證賽手在這個速度下對賽車仍有完全操控。
⑦ 車模比賽的規則
一、1/32遙控漂移車競時比賽1、運動員採用1/32原配置車模參賽,原則上每校3人/一組(按A B C三種頻率)參賽,不滿3人裁判會安排與其他學校合並參賽。2、比賽採用「三角加頂標2圈計時,超過2分鍾者為9999分,時間短者為優勝。3、比賽進行兩輪,兩輪連續進行,中間不得換電池。取較好一輪成績。比賽圖如下:上標標距為1米,三角標距為4米 二、太陽能動力車模比賽1、運動員採用原配置車模參賽,可以對模型進行改裝,動力可以利用電池而不用太陽能板,但太陽能板必須裝上。2、原則上按學校初賽人數1/3參賽,但每校不超過3名運動員。預先貼好號碼標簽,否則不得參賽。一所學校的運動員必須依次列隊排列進行,不得分散進行。3、比賽採用直線形式競速,方向得分相同者以時間短者為勝。比賽進行兩輪,取較好一輪成績。比賽圖:
三、星際軌道車模型競速比賽1、比賽採用星際車模型,可以進行改裝,但車殼外形必須完整。2、每校參賽人數限額2—3人,一人一車。預先貼好號碼標簽,否則不得參賽。一所學校的運動員必須依次列隊排列進行,不得分散進行。3、比賽在規定軌道內進行1圈計時,以時間短者為勝。比賽進行兩輪,取較好一輪成績。 四、排齒四驅車模型拼裝、競速比賽(一)、拼裝競速比賽1、採用原裝排齒車模型進行拼裝,比賽開始前不得開啟包裝袋。聽到裁判指令後打開包裝,但內包裝不得打開,並檢查零件是否齊全。當裁判發出「開始」方能打開內包裝並進行拼裝。2、每校參加人數為校級初賽的1/5(含進一法)參加地區比賽。3、外殼及彩色貼紙可以不拼裝,但其他另配件必須按要求完成,如在裁判檢驗時發現漏零件,則少一個加10秒,依次類推。4、當運動員拼裝完成模型四驅傳動時,舉手向裁判示意要求計時並在規定直線軌道內試車,當試車成功則記錄成績。試車不成功則繼續調試直至成功。5、比賽拼裝時間為競賽成績,時間短者為勝。6、參加地區賽的所有運動員的成績分之和為學校團體成績,團體中小學分別取前三名發獎狀。(二)、軌道競速比賽1、採用原裝排齒車模型進行,可以對模型進行改裝,比賽時必須保持模型完整。2、每校參加人數為校級初賽的1/5(含進一法)參加地區比賽。預先貼好號碼標簽,否則不得參賽。一所學校的運動員必須依次列隊排列進行,不得分散進行。3、比賽在規定軌道內進行一圈計時,計時短者為勝。比賽進行兩輪,取較好一輪成績。4、參加地區賽的所有運動員的成績分之和為學校團體成績,團體中小學分別取前三名發獎狀。5、參加拼裝和競速兩個項目的運動員記錄總成績,取前六名發全能獎狀。各校參加全能的所有運動員成績分之和取團體全能分,團體全能分取前三名發獎狀。 五、奧迪四驅車模型競速賽1、比賽採用奧迪四驅車模型,可以進行改裝,但車殼外形必須完整。2、每校參賽人數限額2—3人,一人一車。預先貼好號碼標簽,否則不得參賽。一所學校的運動員必須依次列隊排列進行,不得分散進行。3、比賽在規定軌道內進行1圈計時,以時間短者為勝。比賽進行兩輪,取較好一輪成績。 六、田宮子彈頭車模型競速比賽1、比賽採用「田宮」子彈頭車模型,可以進行改裝,但車殼外形必須完整。2、每校參賽人數限額2—3人,一人一車。預先貼好號碼標簽,否則不得參賽。一所學校的運動員必須依次列隊排列進行,不得分散進行。3、比賽在規定軌道內進行1圈計時,以時間短者為勝。比賽進行兩輪,取較好一輪成績。 七、齒輪回力車模型直線競距比賽1、比賽採用齒輪回力車模型,可以進行改裝,但車殼外形必須完整。2、每校參賽人數限額2—3人,一人一車。預先貼好號碼標簽,否則不得參賽。一所學校的運動員必須依次列隊排列進行,不得分散進行。3、比賽在規定軌道內進行直線競距比賽,以距離長者為勝。比賽進行兩輪,取較好七、各類遙控車模型比賽1、比賽項目分1/16越野車模型、1/18平跑車模型、1/20大腳車模型、TT01電動房車模型。2、均採用「M」繞標競速計圈計時評定成績,時間均為1分30秒。中間有兩個標進行穿門。越野車在兩旁直道處分別要越過坡道(坡道見圖)。3、比賽按頻率分組進行,一人一車,每校參加人數不限。在比賽開始運動員按分組的組別和色別(為區分賽車模型專用)在遙控天線上貼上相應的色別標簽,否則不得參賽。4、在遙控設備上預先貼上個人統一標簽,比賽開賽前15分鍾必須上繳遙控設備,否則取消該校所有項目的比賽資格;全部遙控比賽結束後才能領回設備,過時遺失設備責任自負。5、點名開始1分鍾不於到場者取消該輪比賽,不經裁判同意不得插入其他組進行比賽,其該輪成績為0。6、由於各校報名時的原因報錯頻率,而使得頻率沖突,則取消該運動員的參賽資格。 肯定是自己設計呀...
⑧ 智能車大賽規則
「飛思卡爾」杯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比賽規則
參賽選手須使用競賽秘書處統一指定並負責采購競賽車模,採用飛思卡爾16位微控制器MC9S12DG128作為核心控制單元,自主構思控制方案及系統設計,包括感測器信號採集處理、控制演算法及執行、動力電機驅動、轉向舵機控制等,完成智能車工程製作及調試,於指定日期與地點參加各分賽區的場地比賽,在獲得決賽資格後,參加全國決賽區的場地比賽。參賽隊伍之名次(成績)由賽車現場成功完成賽道比賽時間為主,技術方案及製作工程質量評分為輔來決定。競賽秘書處制定如下比賽規則適用於各分賽區預賽以及最終決賽。在實際可操作性基礎上力求公正與公平參與。秘書處將邀請獨立公證人監督現場賽事及評判過程。
一、器材限制規定
1. 須採用統一指定的車模,細節及改動限制見附件一;
2. 須採用限定的飛思卡爾16位微控制器MC9S12DG128作為唯一控制處理器,有關細節及其它電子器件使用之限制見附件二;
3. 其他事項
如果損毀車模中禁止改動的部件,需要使用相同型號的部件替換;
車模改裝完畢後,尺寸不能超過:250mm 寬和400mm長,高度無限制。
二、有關賽場的規定
1. 賽道基本參數(不包括拐彎點數、位置以及整體布局)見附件三;
2. 比賽賽道實際布局將在比賽當日揭示,在賽場內將安排與實際賽道具有相同材料的測試賽道供參賽隊進行調試;
三、裁判及技術評判
競賽全國決賽階段,由組委會全體主任、副主任(或其授權代表)組成組委會執委會負責審查及批准比賽賽優勝名單,受理參賽隊對裁判決定提出之異議或抗辯,並作出最終裁決。組委會下設獨立的技術評判組及現場裁判組,分別負責技術評分及現場車賽裁判,成績確認等事項;兩個組共同商議決定賽道布局。所有競賽組織委員會工作人員,包括技術評判組及現場裁判組人員均不得參與除提供S12培訓以外的任何對個別參賽隊的指導或輔導工作。
在分賽區預賽階段中,裁判以及技術評判由各分賽區組委會參照上述決賽階段組織實施。
四、分賽區、決賽區比賽規則
在分賽區、決賽區進行現場比賽規則相同,都分為初賽與決賽兩個階段。
在計算比賽成績時,分賽區只是通過比賽單圈最短仿賀廳時間進行評比。決賽區比賽時,還需結合技術報告分數綜備隱合評定。
1.初賽與決賽規則
1)初賽規則
比賽場中有兩個相同的賽道。
參賽隊通過抽簽平均分為兩組,並以抽簽形式決定組內比賽次序。
比賽分為兩輪,兩組同時在兩個賽道上進行比賽,一輪比賽完畢後,兩組交換場地,再進行第二輪比賽。
在每輪比賽中,每輛賽車在賽道上連續跑兩圈,以計時起始線為計時點,以用時短的一圈計單輪成績;每輛賽車以在兩個單輪成績中的較好成績為賽車成績;計時由電子計時器完成並實時在屏幕顯示。
從兩組比賽隊中,選取成績最好的25支隊晉級決賽。
技術評判組將對全部晉級的賽車進行現場技術檢查,如有違反器材限制規定的(指本規則之第一條)當時取消決賽資格,由後備首名晉級代替;
由裁判組申報組委會執委會批准公布決賽名單。
初賽結束後,車模放置在規定區域,由組委會暫時保管。
2)決賽規則
參加決賽隊伍按照預賽成績進行排序,比賽順序從第25名開始至第1名結束。
比賽場地使用一個賽道,決賽賽道與預賽賽道形狀不同,佔地面積會增大。
每支決賽隊伍只有一次比賽機會,在跑道上跑兩圈,以計時起始線為計時點,以最快單圈時間計算最終成績;計時由電子計時器完成並實時在屏幕顯示。
預賽成績不記入決賽成績,只決定決賽比賽順序。
比賽過程規則
按照比賽順序,裁判員指揮參賽隊伍順序進入場地比賽。同一時刻,一個場地上只有一支隊伍進行比賽。
在裁判員點名後,每隊指定一名隊員持賽車進入比賽場地,將賽車放置在賽道出發區。裁判員宣布比賽開始後,賽車應在30秒之內離開出發區,沿著環形賽道黑色引導線連續跑兩圈,由計時起始線兩邊傳拍數感器進行自動計時。跑完後,選手拿起賽車離開場地。
如果比賽完成,由計算機評分系統自動給出單圈最好成績。
3.比賽犯規與失敗規則
比賽過程中,如果賽車碰到賽道兩邊的立柱並使之傾倒或移動,裁判員將判為賽車沖出跑道。賽車前兩次沖出跑道時,由裁判員取出賽車交給比賽隊員,立即在起跑區重新開始比賽,該圈成績取消。選手也可以在賽車沖出跑道後放棄比賽。
比賽過程中如果出現有如下一種情況,判為比賽失敗:
裁判點名後,1分鍾30秒之內,參賽隊沒有能夠進入比賽場地並做好比賽准備;
比賽開始後,賽車在30秒之內沒有離開出發區;
賽車在離開出發區之後2分鍾之內沒有跑完兩圈;
賽車沖出跑道的次數超過兩次;
比賽開始後未經裁判允許,選手接觸賽車;
決賽前,賽車沒有通過技術檢驗。
如果比賽失敗,則不計成績。
比賽成績規則
在各分賽區進行預賽時,比賽成績由賽車單圈最快時間決定。
在決賽區進行比賽時,比賽成績由賽車單圈最快時間以及隊伍技術報告成績綜合決定。
技術報告評分辦法:
1) 組委會收到參加決賽隊技術報告後將匿去參賽學校名字、參賽隊員名字等所有可識別參賽隊伍的信息交技術評判組。
2) 技術評判組就控制方案創新、S12晶元資源合理充分利用、機械結構設計方案等對技術報告進行評審,並在決賽前公布得分。報告評分范圍0-10,具體的評定標准將在2007年6月30日之前給出。
決賽區比賽最終成績計算由下面公式給出:
比賽最終成績(秒) = Ts * (1-0.01R)
式中Ts為賽車最快單圈時間(秒);R為技術報告評分(分值范圍0-10)。例:如果賽車在比賽中Ts=35秒, R=5,則最終成績為
35*(1-0.01*5) = 33.25秒
鑒於決賽開始前各隊之技術報告評分(R)巳經公布並輸入到計分系統,每隊賽車完成賽道後系統將即時顯示出其最快單圈時間,系統將即刻顯示出以上述公式計算出的比賽最終成績及到此刻為止時之臨時排名。全部決賽隊完成賽道比賽後系統即會顯示排名次序與成績,但須再經裁判組復核後申報組委會執委會批准公布。
比賽禁止事項
不允許在賽道周圍安裝輔助照明設備及其它輔助感測器等;
選手進入賽場後,除了可以更換電池之外,不允許進行任何硬體和軟體的修改;
比賽場地內,除了裁判與1名隊員之外,不允許任何其他人員進入場地;
不允許其它影響賽車運動的行為。
五. 其他
1.比賽過程中有作弊行為的,取消比賽成績;
2.本規則解釋權歸競賽秘書處和比賽組織委員會所有。
第二屆「飛思卡爾」杯全國大學生智能汽車競賽秘書處
2006,12,1
附件一:智能競賽車模的規定
禁止改動車底盤結構、輪距、輪徑及輪胎;
禁止改動驅動電機的型號及傳動比;
禁止改造滾珠軸承;
禁止改動舵機,但可以更改舵機輸出軸上連接件;
禁止改動驅動電機以及電池,車模主要前進動力來源於車模本身直流電機及電池;
為了車模的行駛可以安裝電路、感測器等,允許在底盤上打孔或安裝輔助支架等。
附件二:電路器件及控制驅動電路限制
核心控制模塊可以採用組委會提供的HCS12模塊,也可以採用MC9SDG128自製控制電路板,除了DG128MCU之外不得使用輔助處理器以及其它可編程器件;
伺服電機數量不超過 3個;
感測器數量不超過16個(紅外感測器的每對發射與接受單元計為1個感測器,CCD感測器記為1個感測器);
直流電源使用大賽提供的電池;
禁止使用DC-DC升壓電路為驅動電機以及舵機提供動力;
全部電容容量和不得超過2000微法;電容最高充電電壓不得超過25伏。
可以選擇參數:
開發軟體可以選擇CodeWarrior 3.1,也可以另行選擇;
開發調試硬體可以選擇秘書處統一提供的 BDM工具,也可以另行選擇;
電路所使用元器件(感測器、各種信號調理晶元、介面晶元、功率器件等)種類與數量都可以自行設計選擇。
附件三:賽道基本參數(不包括拐彎點數目、位置以及整體布局)
賽道路面用專用白色基板製作,在分賽區以及決賽區進行初賽階段時,跑道所佔面積不大於5000mm* 7000mm,跑道寬度不小於600mm;決賽階段時跑道面積可以增大。賽道路面製作材料型號會在網站給出。
跑道表面為白色,中心有連續黑線作為引導線,黑線寬25mm;
跑道最小曲率半徑不小於500mm;
跑道可以交叉,交叉角為90°;
賽道直線部分可以有坡度在15度之內的坡面道路,包括上坡與下坡道路。
賽道有一個長為1000mm的出發區,如下圖所示,計時起始點兩邊分別有一個長度100mm黑色計時起始線,賽車前端通過起始線作為比賽計時開始或者與結束時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