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改裝提高離地間隙
① 汽車車身可以調高低嗎
汽車車身高度可調但不建議調整 調整汽車高度主要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電磁懸架或空氣體減震器系統實現的智能調節。電控系統和預留開關可以簡單調節汽車離地間隙的升降。這種系統的製造成本非常高,即使是豪華品牌的汽車也很少在量產車上使用這種技術,所以本文就不討論了。第二種是常見的絞齒減震器系統,也可以調節離地間隙,但是操作起來會比較麻煩。
絞合減震器是螺旋彈簧和減震器氣缸的組合。通過調節彈簧座和減震器油缸的阻尼,可以改變離地間隙、正常行程(高度)和懸架的剛度。理論上,這種改裝已經屬於汽車懸架系統改裝的專業水平。特長在於在沒有固定標準的情況下調節行程參數,並不是用電控系統來控制減震器本身實現智能自調節。用最原始的物理方法(扳手)調整扭齒減震器,對於動手能力差的用戶來說會比較困難。
要點:調整扭齒減震器阻尼後,要進行專業測試。測試的目的是找出調整值對車輛姿態控制的能力極限,或者車輛駕駛舒適性體驗的變化是否合格。在水平路段上,往往需要三次測試才能獲得最佳效果,每次測試都需要拆回輪轂來調整懸架。大部分改裝扭齒減震器的車都沒有經過嚴格測試,因為這些車只要求車身盲目降低;改裝後的車輛姿態確實不錯,但是懸架參數的改變實際上會讓車輛的操控極限變差,還會出現脫離懸架而傷車的問題。
汽車升高的常見改裝方式
轎跑車傾向於追求「蹲式」,而越野車或SUV則追求更高的離地間隙。不考慮空空氣減震器,升級離地間隙的方法只有一個——換彈簧或者加墊,這是改裝成本最低的最常見的方法。
1.實際上,汽車懸架系統負責用各種彈簧支撐車身,如螺旋彈簧、板簧、扭桿彈簧或空氣彈簧。其中,最常見的是螺旋彈簧。彈簧的強度或行程直接決定離地間隙。普通減震器的作用不是改善車身,而是限制車輛的顛簸彈簧上下振動時彈簧的「顫振頻率」。一些流行的解釋是,彈簧只撞一次就會使車身多次波動,加上減震器的限制,會減少很多次,如果車身波動不明顯,就能提高駕駛體驗。
減震器的工作行程和自由行程有些多餘,因此改裝車輛可以直接提高彈簧的強度或高度,將減震器拉得更高沒有明顯效果。說白了,高強度彈簧就是彈簧硬。載入後,原彈簧應該從50厘米壓縮到35厘米,而加強彈簧只能壓縮到40厘米——離地間隙增加5厘米。同樣的,加長的彈簧也可以在不改變硬度的情況下提高離地間隙,但這兩種改裝會明顯改變車輛的駕駛體驗——前者太硬,後者太軟,駕駛感受會更差。
2.增加墊塊也是提升車身的常用方法。意思是去掉減震器的頂部,在固定彈簧的底部增加不同厚度的尼龍墊塊。只要墊塊厚,車身就會上升。這種改裝在SUV(非越野車)中很常見,因為改裝費用只有一兩百元。而且,墊塊的高度增加了,但螺旋彈簧的強度不受影響,充其量只是在一定程度上改變了減震器的極限容量,所以不會明顯惡化車輛的駕駛感受。
總結:轎跑車的「VIP式」改裝多採用扭齒減震器,越野車的改裝多採用加強彈簧,SUV可以用尼龍墊微調。畢竟這種車型的改裝意義不大。改裝懸架時一定要小心,一定高度的變化肯定會改變懸架各連桿擺臂的應力強度。與原車參數不同的懸架系統不僅會傷害懸架,還會傷害 車架 ,這也是改裝車維修率往往很低的原因。
② 怎樣改裝汽車的離地間隙
一般是更換避震,你可以選擇原廠避震筒加短彈簧,也可以自己配避震筒和彈簧的組合,還可以直接換套裝避震筒和彈簧配套一起的。個人建議直接換套裝,雖然貴點,但是省事省心,不然光換短彈簧的話後期避震筒觸底或者漏油什麼的很煩人。銀子充足就直接上氣動避震好了,可以遙控升降高度的,可以降的非常低,HellaFlush風格的,離地就只有不到一個煙盒寬度的高度,如果銀子不是很充足就選液壓的絞牙避震好了,高低軟硬可調的,但是要上架子頂起來調。絞牙的話舒適度會比原廠的差,但是操控會更好。短彈簧一般好一點的2到3千多可以搞定,絞牙避震套裝的話台灣的一般5到6千多,進口的街道版本絞牙不管是日本貨還是德國貨一般7到8千以上,高性能版本的都上萬了,氣動避震都1萬5以上,自己斟酌吧,有問題歡迎追問,純手打,望採納,謝謝。
③ 改裝途達如何升高離地間隙
通過對途達減震器的改裝或者增加支架和墊塊都可以實現增高離地間隙。安裝墊塊的做法成本比較低,但由於使用的仍舊是原廠避震,車輛的穩定性會受到影響,所以不建議這樣改裝,減震器的改裝可以通過避震筒與彈簧進行加高,效果明顯,也更加科學,價格也在可接受范圍之內,成為現在較為通用流行的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