漂移改裝車過程視頻
1. 飈車怎麼改裝車子過彎時,前輪抓地,後輪甩尾漂移,更好的過U字彎
汽車的漂移技術,希望對大家有用!
第一:降擋漂移
我用這個方法一般都是降到3檔,因為小冥的極速不是很高,降到4檔效果不大
具體愛生活,愛飈車作:找好入彎角度,打方向,0.2秒降檔,同時反方向,當尾巴甩到一半提當加 速(也就是0.8到1秒左右),不用松油門,用好了,入彎和出彎速度很大!!
第二:空擋漂移
找好入彎角度,打方向,然後空擋,同時打反方向,提擋,加速,動作是連貫的,我在睢冰經常用 ,第二個U彎的出彎速度很大!
第三種:提擋漂移
這種漂移我只在城市中用到過,山地出不來,因為速度不夠
當你是5當的時候降到3擋,打方向,之後迅速提檔,打反方向,這種方法,就是出彎的速度還可以
漂移(Drift)應該說有兩層意義。從技術層面講,它是指在汽車入彎發生轉向過度而甩尾時,通過反打方向同時精確控制油門,使車輛側滑並維持這種姿態,按照一定行駛軌跡繼續過彎。可以說,是利用了汽車從突破正常行駛狀態到完全失控之間的狀態,依靠車手的技術使汽車以臨界狀態行駛。這種甩尾過彎方式在路面附著力低時可以節省時間,所以在拉力賽中很常見,但在路面附著力高的場地賽則沒有用武之地,因為甩尾過彎會嚴重影響汽車的行駛速度。不過在臨界狀態下控制車輛是展示車技的好方法,汽車側滑和甩尾行駛也極具觀賞性,所以越來越多的人熱衷於此,漂移的第二層意義就是指在這種情況下逐漸形成的一種新興汽車運動。
前驅、後驅和四驅車都可以做出漂亮的甩尾過彎,但動作最完美、最後漂移愛好者喜歡的還是後驅車。駕駛後驅車漂移的簡要方法是在入彎時制動減速使汽車重心前移,並利用跟趾動作轉到合適檔位,轉方向盤入彎,同時加油使後輪突破抓地極限產生甩尾,反打方向,在汽車開始側滑後控制好油門開度,用方向盤調節車身姿態,使汽車保持滑移直至出彎。
改裝方面,主要是通過補焊、安裝防滾架或車身加強撐桿等方式強化車身,提升發動機動力,針對漂移進行懸掛調校,後橋安裝限滑差速器(LSD)以及去掉ESP牽引力控制等電子裝置。日本是漂移運動發展最火熱的地方,自2001年就開始舉行職業的汽車漂移大賽—— D1漂移大獎賽(D1 Grand Prix),該項賽事也已經傳播到美國和歐洲。
最後,請大家注意,漂移需要高超的駕駛技術和對汽車性能的深刻了解,胡亂嘗試是危險和愚蠢的。
不同級別的漂移法則
在這次講座前,先聊一些篇外話:漂移合法么?所有合法正規的賽車運動,比如說拉力,短程沖刺賽,環狀跑道賽車。。。都是誕生於一些非法的街頭賽車,但是現在,這些賽車運動,你只有在封閉式的塞到或者是私人的領地才算合法(當然也根據各國的法令不同而不同),漂移和其他賽車運動在這一點上並沒有區別,只要你有足夠大的空地,而且不影響到鄰居的情況下,你可以在家練習。。。
好了,書歸正傳,不知大家還記不記得,上次說過這次講座里會向大家介紹一些具體的漂移技巧,現在是時候了!
在這次講座里,將為大家介紹10種常用的基本漂移技術,文章是死的,但是人是活的,希望大家能勤奮練習,將每種單個的技術完全消化,在融入到不同的彎道,並且靈活運用,這樣才能發揮最大的效應。然後會講一下每項技術與彎角的基本時間關系,希望能讓大家能夠運用最短的時間來得到最大的進步,當然,不同的彎角,不同的車,不同的人都有各自的特性和習慣,入彎的時機也會不同,所以只簡單的講一下理念層面的東西,而具體到實踐,還是希望大家能夠勤奮的練習來發掘其中的精髓,記住:Practicemakeperfect。
彈離合(初學級):能夠比較理想的直接破壞掉輪胎的抓地力。通過對離合踏板的踩擊導致扭力在傳動系統的不均勻傳遞來使後輪失去牽引力。所謂的踩擊的意思就是說:迅速而有力的將離合踏板踹到底,然後再迅速的抬起。一般運用在比較窄,沒有足夠的空間利用重心轉移造成甩尾的入彎處。在低速時進行強力的彈離合,是最直接有效能夠在瞬間使節流閥完全開啟的辦法。而在有一定的速度的基礎下或這是正在側滑的過程中,則要輕而柔和的彈離合。只可能運用在後驅車。
手剎(初學級):最早是在拉力賽中被運用。在拉起手剎鎖住後輪的同時,導致了整個後車身的側滑開始。因為需要使車尾發生側滑而剛好甩到一個正確的入彎角度,所以一個很流暢,力度和時間剛好的手剎使用過程是很難掌握的。拉手剎時不要太緊張,不用太狠,也不用太高,足夠就好,任何時候都不要松開手剎扣,因為拉手剎的過程並不長,要保證在適當的時候,手剎能夠順暢而快速的放掉。這個基礎的技術能夠運用在任何速度,任何彎角,任何車,即便是專業的漂移車手也經常會運用手剎在側滑的過程中來糾正車身側滑的角度。
鎖檔(中級):這是一個在減速過程中的彈離合。以適當的引擎轉速接近彎道,迅速的踩擊離合器,並且降檔,利用引擎的出力來使後輪急劇的減速以致發生側滑。當然,這對你車子的傳動系統來說會比較辛苦。而車子具體的動作,反映和程度,完全取決於車子的種類以及引擎的不同。因為需要有較好的技術控制引擎轉速的掉落以及動力回升來達到使車身滑行,所以相對於手剎來說更難於使用。同彈離合一樣,只能運用在後驅車!
重剎車(中級):一般運用於較窄的彎位和中速彎。在重踩煞車的情況下沖入彎道,使車子大絕大部分重力拋到前面,而使後輪不受重力而失去抓地力。這項技術經常被運用在賽車場上以來提高入彎的回頭性,尤其是四驅(Evo和STI)。在柏油路面練習時如果發現你的車子在合適的入彎速度下嚴重的出現轉向過度的話,那你可能在避震的設定或輪胎的選擇上沒有搞好,或者你應該換一台更適合的車子。
Liftoff轉向過度(上級):被廣泛地運用在高速彎的滑行。利用重力轉移使車子從擁有抓地里的狀態轉變到漂移狀態。和重剎車是同樣的物理原理—重量轉移,但不同的是這項技術被運用在非常高速的情況下,這就需要車手對車子在高速的平衡有著很好地掌握。頂級的D1車手會在漂移的過程中運用具有進攻性的liftoff轉向過度來削減動力輸出。
鍾擺效應(上級):對頭文字D熟悉的朋友應該對「鍾擺」這個詞有所了解了,這也是一項由拉力技術而衍生出來的。顧名思義,鍾擺的意思就是說在入彎之前先將車子向彎的外側擺動,然後再大幅度轉向內側,在重力轉移的作用下破壞輪胎地抓地力而使車身發生側拋,一般使用在入口的弧度比較小的彎位。配合liftoff轉向過度,可以增強彼此的效果。在拉力過程中,鍾擺是為了在沒有摩擦力的路面上盡可能的增強抓地力,而漂移比賽中使用鍾擺則完全因為相反的原因--讓車身發生側拋。鍾擺的價值和實用性在於既可以在入彎的時候有效的減速,同時還能保證整個過程的高速狀態!
擺動漂移(上級):鍾擺的最終形態。速度並不快,在道路的兩邊進行來回的側擺,是一種直線上的飄移,也叫做「魚擺尾」(神龍擺尾?),但是這種擺動最難的部分不只是能將車身在高速狀態下的重力裝移掌握得爐火純青,還要能夠讓車身的擺動角度剛好在入彎的時候處於正確的入彎角度和速度。而這一動作的熟練運用也標志著車手技術的全面以及高水準。
打滑(專業):頂級車手的伎倆,這個技術是指將車子的後輪使入賽道外的土地或者是草地上面,使之在瞬間喪失原有的抓地力,以獲得更大的角度。這種特殊而有效的方法一般被運用在那些無法依靠本身引擎馬力和速度來破壞抓地力的車子和情況下,或者在入彎時做出更具有攻擊性的角度。更多地被運用在後驅車上面。
跳動側滑(專業):和前一個技術一樣,這個都是充分利用路面的狀況而使車子側滑。這次是讓後輪壓到路旁的波浪帶(賽道彎位周圍紅白色相間的石帶),通過後輪壓到波浪帶而產生的跳動來使車子脫離原有的抓地力,也或者利用前輪壓到波浪帶產生的轉向過度而產生漂移。因為在運用這項技術的時候會產生相當強烈的震動和搖擺,所以不論對於車手還使車子都十分辛苦的。
長距離漂移(專業):用於頂級的競賽中,其實質就是在離入彎還有一段距離的直線上使用手剎,提前使車子貼著邊線沖入彎道。直到最近才發展成為一種獨立的技術,目的是讓車子在攻入彎線就已經發生漂移。與擺動漂移配合來使用,能夠幫助車手一氣呵成式的攻下整條線路。
最後再向大家講一下漂移的線路,時機,位置的關系問題。上面這張圖能夠清楚地告訴大家基本的線路和所用到的技術,圖示中,車身上的數字與前面的10種技術是相對應的,而車頭的箭頭表示前輪的指向,紅色是減速,綠色是加速,藍色是調節節流閥的開啟。
一般來說,在學習漂移攻彎的過程中,有兩點是十分值得注意的:第一點,越早的開始發生側滑,就越容易產生更好,更大的入彎時的車身角度;第二點,越是上級的車手,比如說土屋圭市,越是會在利用入彎的前半部分用來削減速度,在車身運動到切點的時候運用馬力在後半段漂移出彎,尤其是在大於90度的彎角。所以大部分技術都是讓車子在減速的狀態下發生漂移。每個人都可以根據自己的習慣,判斷力來決定使用如何的技術攻彎,不過越好的車手,就越是能將多種技術混合在一起使用。也許你能使用各種技術來漂移過彎,但通過彎道的速度也是非常重要的。
嗯~不知道大家看懂了沒有?技術這種東西,越是高級就越是融合了更多的基本技術在其中,而且越是坐在這里看就越糊塗,應該將要領記在腦中然後進行實踐練習,就會更有發現。如果對一些技術的概念模糊不清的話,可以去找一些漂移的視頻來看,日本的《Option》,《甩尾天國》都是不錯的選擇,這兩個系列的DVD在很多國家都是超級受歡迎的,裡面有D1最前線的日本傳來的最新的漂移咨詢,從改裝,技術,比賽應有盡有。而更重要的是大家勤奮刻苦的練習和鑽研,這樣才能擁有好的技術,當然,會有各種各樣實際的問題無法解決,但是條條大陸通羅馬,如果是真正的喜歡的話,一定會找到通往理想的路,祝大家在賽車的世界裡天天進步,開心愉快!
漂移小教室
為啥前置後驅(FR)的車比較適合漂移勒??
從重量分配來看 前置後驅的車 比較可以設計成完美的重量分配 就是 前:後=50:50
所以 開FR的車 車子重心比較好控制
從傳動來看 後驅就是後輪有動力 前輪沒動力 所以前輪只是轉向用的
舉例來說比較清楚 當你搬家推手推車的時候 在前面拉比較容易轉過頭還是在後面推勒??? 一般是在後面推 當轉過頭(所謂的轉向過度)的時候 車子後面就會往彎道的外側甩(甩尾) 在配合上重心的控制(方向盤+油門+煞車) 就是頭文字D裡面的漂移了.....
Conclusion: FR適合漂移
大致的方法上如下:
1.加速。一般來說需要50-60km/h才能很順暢的完成整個動作,但初學者可以先從低速開始,找找感覺。
2.打方向。很多人說不能做出這個動作,跟打方向的方法有很大關系。由於一個手要拉手剎,所以打方向的手要盡量握在能夠回轉角度最大的位置,這樣才可以迅速的轉動方向,讓車子產生足夠慣性。
3.拉手剎。當轉向開始時,稍晚一點或者同時開始提起手剎。手剎提起是一定要按住手剎按鈕,否則就放不下去了......當感覺到車子開始甩尾,或者預感會開始甩尾時,松開手剎。但一定不能早松,否則會產生轉向不足。
4.回盤。回盤英文又叫count
首先你應該更正觀念,「漂移」這個名稱是頭文字D出現以後人們給汽車入彎出彎時使用的瞬轉技術的一個別稱。而且瞬轉技術絕對不是用手剎去完成的。真正的飄移是需要方向舵、腳剎、油門的三項配合才可以達到!
具體技術要領:
1、入彎方向舵迅速不高於35度轉舵
2、迅速同時點踩腳剎和油門
3、放腳剎,50%量度睬油門
這三項是需要高密度配合的,也就是基本等於同時在進行,想要達到瞬轉技術需要不斷的去揣摩和訓練,這樣你才能達到自己心裡想要的「漂移」效果!切記,注意安全!
首先,除了天氣的因素之外,還有哪些因素會導致乾燥、剝落的皮膚及不健康的羽毛狀態呢?皮膚及羽毛的失常大多導因於營養不良,因為這會造成免疫系統的失調。另外,其它可能的因素包括:- 1.休息不充分 2.陽光不充足 3.新鮮空氣不足 4.運動量不足 5.壓力 6.感染﹝例如:真菌、細菌、病毒或寄生蟲﹞ 7.化學物質 8.特定葯物 9.包含過度純化之食物與糖分的飲食 10.消化吸收功能不良 11.肝臟或腎臟功能不良 12.內分泌機能障礙﹝例如:甲狀腺機能不足、副甲狀腺機能不足、糖尿病﹞ 13.必須脂肪酸不足 14.鐵質缺乏 15.食物過敏 當然還有其它可能性,基因問題等的。以上是較常見的。嘻!
2. 漂移的方法及汽車改裝的注意事項
有人提到多種漂移方式,實際上都在上面五種之內。
甩尾中的控制:
如果是用手剎產生漂移的,那麼當車旋轉到你所希望的角度後,就應該放開手剎了。
漂移的中途的任務就是要調整車身姿勢。因為路面凹凸、路線彎曲程度、汽車的過彎特性等因素是會經常變化的。所以車手經常要控制方向盤、油門、剎車、甚至離合器(不推薦),以讓汽車按照車手所希望的路線行駛。
先說明一點原理:要讓車輪滑動距離長,就應盡量減小車輪與地面間的摩擦力;要讓車輪少滑動,就應盡量增大摩擦力。減小摩擦力的方法前面說過,一個是讓車輪太快或太慢地轉動,一個是減小車輪與地面間正壓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就是相反了。
其中,讓車輪太慢轉動的方法即是踩腳剎或者拉手剎了(再強調一次:腳剎是作用於四個車輪,手剎是作用於後輪的。不管是否有手剎作用於其他車輪的車,我所知道的有手剎的賽車全都是我所說的情況)
踩腳剎:四個車輪都會減速,最終是前輪失去較多摩擦力還是後輪失去較多摩擦力不能一概而論。
拉手剎:前輪不會失去摩擦力而後輪就失去大量摩擦力,所以就容易產生轉向過度了。因為無論腳剎、手剎都有減速的作用,所以車很快就會停止側滑。
汽車產生漂移的原理
歸咎到底就是一種:後輪失去大部分(或者全部)抓地力,同時前輪要能保持抓地力(最多隻能失去小部分,最好當然是獲得額外的抓地力了),這時只要前輪有一定的橫向力,車就甩尾,便會產生漂移。
令後輪失去抓地力的方法:
1.行駛中使後輪與地面間有負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低)
2.任何情況下使後輪與地面間有正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高)
3.行駛中減小後輪與地面之間的正壓力。
這三項裡面只要滿足一項就夠
實際上1,2都是減小摩擦系數的方法,將它們分開,是因為應用方法不同。
保持前輪抓地力的方法:
1.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有很大的速度差
2.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正壓力減少太多,最好就是可以增大正壓力。這兩項要同時滿足才行。
實際操作裡面,拉手剎就一定同時滿足行駛中使後輪與地面間有負速度差(後輪速度相對低) 行駛中不使前輪與地面間有很大的速度差 ;
漂移初狀態的簡單操作:
產生漂移的方法有:
1.直路行駛中拉起手剎之後打方向
2. 轉彎中拉手剎
3. 直路行駛中猛踩剎車後打方向
4. 轉彎中猛踩剎車
5.功率足夠大的後驅車(或前後輪驅動力分配比例趨向於後驅車的四驅車)在速度不很高時猛踩油門並且打方向
其中3,4是利用重量轉移(後輪重量轉移到前輪上),是最少傷車的方法。
1,2隻用於前驅車和拉力比賽用的四驅車,而且可免則免,除非你不怕弄壞車。
注意1和2,3和4分開,
是因為車的運動路線會有很大的不同。重要說明:漂移過彎和普通過彎一樣,都有速度極限,而且漂移過彎的速度極限最多隻可能比普通過彎高一點,在硬地上漂移過彎的速度極限比普通過彎還低!
至於最終能不能甩尾,跟輪胎與路面間的摩擦系數、車的速度、剎車力度、油門大小、前輪角度大小、車重分配、輪距軸距、懸掛軟硬等多個因素有關。例如雨天、雪地上行車想甩尾很容易,想不甩尾反而難些;行車速度越高越容易甩尾(所以安全駕駛第一條就是不要開快車哦);打方向快,也容易甩尾(教我駕駛的師傅就叫我打方向盤不要太快哦);輪距軸距越小、車身越高,重量轉移越厲害,越容易甩尾(也容易翻車!);前懸掛系統的防傾作用越弱,越容易甩尾。
有人提到多種漂移方式,實際上都在上面五種之內。
甩尾中的控制:
如果是用手剎產生漂移的,那麼當車旋轉到你所希望的角度後,就應該放開手剎了。
漂移的中途的任務就是要調整車身姿勢。因為路面凹凸、路線彎曲程度、汽車的過彎特性等因素是會經常變化的。所以車手經常要控制方向盤、油門、剎車、甚至離合器(不推薦),以讓汽車按照車手所希望的路線行駛。
先說明一點原理:要讓車輪滑動距離長,就應盡量減小車輪與地面間的摩擦力;要讓車輪少滑動,就應盡量增大摩擦力。減小摩擦力的方法前面說過,一個是讓車輪太快或太慢地轉動,一個是減小車輪與地面間正壓力;增大摩擦力的方法就是相反了。
其中,讓車輪太慢轉動的方法即是踩腳剎或者拉手剎了(再強調一次:腳剎是作用於四個車輪,手剎是作用於後輪的。不管是否有手剎作用於其他車輪的車,我所知道的有手剎的賽車全都是我所說的情況)
踩腳剎:四個車輪都會減速,最終是前輪失去較多摩擦力還是後輪失去較多摩擦力不能一概而論。
拉手剎:前輪不會失去摩擦力而後輪就失去大量摩擦力,所以就容易產生轉向過度了。因為無論腳剎、手剎都有減速的作用,所以車很快就會停止側滑。
真正的漂移:
而如果想車輪長距離側滑,唯一的方法就是讓驅動輪高速空轉,必須要裝有LSD的、功率足夠大的車才可以這樣做。為什麼要有LSD呢?因為車漂移時車身會傾斜,外側車輪對地面的壓力大,內側的車輪壓力小。沒有LSD的車會出現內側驅動輪空轉,外側驅動輪轉得很慢的情況。這個轉得慢的車輪與地面間摩擦力大,車的側滑就會很快停止。
車分為前驅、後驅、四驅,沒有驅動力的車輪是不可能高速空轉的。那麼前驅車的後輪就不能做長距離的側滑,如果驅動輪(即是前輪)高速空轉,側滑比後輪多,漂移角度就減小,所以前驅車是不能做長距離漂移的。四驅的車很顯然是可以的。後驅車呢?後驅車前輪沒有驅動力,但前輪可以向車身滑動的方向擺一個角度,所以後驅車也可以作長距離漂移。
側滑距離與側滑開始前的速度有關,通常會越滑越慢,最後還是停下來,但如果場地允許、控製得好,理論上可以做無限長的側滑。因為打滑的車輪仍有一定的加速所用,而側滑的輪胎也受到地面的阻力,當這兩個作用平衡時,車的速度就不會降低了。例如 Doughnut(原地轉圈)就是無限長漂移中的一種,當然也可以做出轉彎半徑較大的無限長漂移。
上面說的都是控制驅動輪側滑長度的方法。知道這些原理之後,再說--
調整車身姿勢用到的方法:
1.控制前輪的角度,不能太大或太小,特別是對於後驅車
2.調節油門、剎車,令車有加速或減速的趨勢,就產生重量轉移,通過重量轉移控制車頭向外滑更多還是車尾向外滑更多
3.利用手剎再次產生轉向過度。
注意:2中,後驅車(或動力分配比趨向於後驅的四驅車)加油所產生的效果不一定是加速,如果加油太猛,就有可能因為後輪轉速太高而減小摩擦力,車尾向外滑得更多。
重要講解:
最大漂移角度 :
最大漂移角度--在漂移中途,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夾角如果大於這個角度,就必須要停車(不停的話就撞出去)。注意不包括漂移產生時。
後輪驅動車來說,因為前輪沒有驅動力,不能產生高速空轉向外滑,只是*地面對前輪的側向力控制車頭運動。所以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的夾角最多隻能和前輪最大擺角相等(不同的車前輪擺角不同,一般轎車的前輪擺角可以有30度左右),再大一點的話,除了停車再起步之外就沒有任何方法恢復正確行駛。注意平常人提到的「大角度漂移」不是指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的夾角,而是附圖紅色標志出的角度,彎越急,顯得角度越大。
後驅車也有前輪抓地力不夠、轉向不足的情況。在這樣的情況下,車頭指向與車身運動方向之間的夾角同樣不能超越最大漂移角度,否則也必須停車才能恢復正常行駛。
前驅車因為可以保持後輪的抓地力而加大油門讓前輪向外滑,所以前驅車的最大漂移角度很大,可以接近90度。
四驅車因為前後輪都可以高速空轉,加油時有前輪向外滑得更多的可能性(為什麼?因為加油時重量轉移到後輪,前輪與地面間摩擦力小)再加上前輪可以向外擺,那麼四驅車的最大漂移角度就比後驅車大。( DRIIFT : 反對意見出現,後驅車在完整的車架SET UP 下漂移角度比4WD大.)
比較三種驅動形式的車,前驅車是最容易駕駛、最安全的。(DRIIFT: 反對意見出現 ,呵呵我覺得FR最好開,停車的時候真是"感覺好極了")
漂移的出彎:
出彎的時候就應該結束漂移了,結束方法與漂移過程中減小漂移角度的方法一樣。
對於前驅車,
1.加油使車頭向外滑動(因為除了漂移產生的時候,前驅車基本上是轉向不足的)
2.通過前輪向外擺修正車頭角度
3.也可以前輪向外擺之後放一點油門。
對於四驅車,2通常是必要的,3也很有效,1則不一定奏效。
對於後驅車,最主要*2。視具體情況而定,車的重量分配、驅動力分配、之前漂移角度、路面狀況等多種因素都有影響。
注意整個漂移過程中(包括產生、中途、結束)車身都是在向外滑的,所以准備出彎的時候不要把車頭指向路外側,而是應該指向內一點,讓車滑到路最外側時橫向速度剛好為零,這就是完美的出彎。
後記:
開不同的車做漂移都要有一段適應過程,了解車的特性;在不同路面上也要有適應過程。在拉力賽中,因為每個彎的具體情況都是不知道的,即使在上一賽季已經跑過這賽段,路面也不會與以前相同。所以拉力賽中過彎都崇尚「慢進快出」的原則--進彎前速度慢一點,看清楚彎道之後就可以加大油門出彎。用這個原則過彎不但不會慢很多,而且安全性大大提高。
3. 飈車世界AE86街漂如何改裝
3型全套。CCS一型,86輪圈,輪胎點卡,或者0.22前後。方向+2,UC駕駛套,UC2最好呵呵。
4. 1:32汽車模型怎麼改漂移車
改裝汽車漂移的方法:
1、汽車漂移的原因就一個:後輪失去大部分(或全部)抓地力,而前輪應該還能保持抓地力(最多隻能失去一小部分,當然最好是獲得額外抓地力)。
2、此時只要前輪有一定的側向力,汽車就會甩尾漂移。使後輪失去抓地力的方法:行駛中後輪與地面存在負速度差(後輪速度比較低)。無論如何,後輪與地面存在正的速度差(後輪速度比較高)。
3、降低行駛過程中後輪與地面之間的正壓。只要滿足三項中的一項,其實1和2都是降低摩擦系數的方法。因為應用方法不同而分開。
5. 汽車漂移要怎樣進行改裝
漂移是賽車術語,是一種最快速通過彎道的手段。對輪胎要求十分嚴格。漂移技巧實際上會給輪胎帶來以外沉重的負擔。
漂移的步驟從剎車起始,改變前後輪的速度差,使車體在轉角時產生重量轉移。產生重量轉移的方法很多,可以利用加速,減速,剎車等等多種手段產生應有的效果。一個成功的重量轉移效果要經過減速,轉向和加速三個步驟。漂移的車輛理想選擇是一部後輪驅動的汽車,在入彎過程中幾乎失去了正常情況下的轉向能力時,靠點擊剎車獲得重量轉移的力量轉向,漂移。一部獲得足夠能量的四輪驅動的車也可以使用這種方法,甚至一部前輪驅動的汽車也可以做漂移,但需要一些特殊技巧。當然也不是所有的車都可以做漂移。首先淘汰的是底盤太高的吉普車,麵包車,卡車等等。這些車底盤太高,路面不好的情況非常容易翻車。其次是沒有LSD(limited slip diff)的車。
6. 汽車漂移改裝基礎知識
首先,你需要知道汽車漂移的一些基本知識。
馬力——可能很多人會告訴你說對於漂移來說大馬力是沒必要的,事實也確實如此。對於任何的軌道路況來說,300-550之間的馬力足以滿足漂移的需求。如果馬力過大的話,車輪就容易打滑,這樣漂移的時候就很難控制。
車重——車重在漂移過程中是十分重要的因素,車重對於漂移的啟動、保持漂移穩定及漂移的停止都起到重要作用。馬力不足的車會利用車重,通過駕駛員的高招技術開始漂移。然而重型車則需要更多馬力來彌補車重過重。汽車越重,就越難漂移。
了解了以上知識以後,我們就來對汽車漂移改裝有一個真正的認識:
輪胎氣壓——輪胎氣壓簡單地說由於輪胎的性能、寬度、抓地力的.不同而有所不同。大多數時候,你會希望你的前胎壓力低於後胎壓力,避免轉向過度。後胎壓力是一個決定性因素。後胎的壓力越大,通常來說就會越安全。很多高性能汽車的輪胎胎壓都比較小,這樣反而對行車來說不安全。
傳動系統——傳動系統的改裝沒有所謂最正確的方法。根據經驗來說,一般2.7 - 3.1的馬力都是不錯的選擇。這樣的話能確保漂移過程中不會有二次轉向的問題。
轉向校準——概括起來,車輪向內傾斜能讓車手擁有更快的漂移、更有利的競爭力,雖然這相對來說比較難操控。另一方面,車輪向外傾斜則相反有一個平穩駕駛,但除非你的角度很精準,否則的話一般都會被超車的。
橫向穩定器——橫向穩定器其實很簡單,漂移時車後部過硬的話引起轉向過度而前部過硬的話會轉向不足,所以如果你覺得你的車轉向過度,則對車後部進行微調,反之亦然。
懸掛 ——動力足夠的汽車,你需要一個稍硬的懸掛來幫助你在漂移過程中過渡,並保持汽車穩定。在動力不足的汽車,懸掛往往應該偏軟,利用車重來開始漂移。
乘坐高度 - 乘坐高度應該是相當低的,這樣才有利於漂移。
回彈剛性——這個是指車輪在經過一個凹凸不平的大坑以後回到車身的程度,初學者不用擔心這個問題,但是你可以把懸掛設置的硬點,這樣更穩定。
下壓力——大多數汽車沒必要安裝FM保險杠,但是如果你有的話,增加前部下壓力(通過降低後部)會導致車子到過度轉向,增加後部的下壓力(通過降低前部)會導致車子轉向不足。
差動器——汽車差動器如果和加速裝置配合良好的話,輪子會在同一時間開始漂移。但是對於初學者而言,差動器的使用還是比較難的。
更多相關熱門文章推薦閱讀:
7. 屠宰牛魔王,豐田GR Supra改裝漂移車變身全過程
有白煙狂冒同時還有刺耳輪胎聲的漂移甩尾,雖讓人十足看爽,但對車輛本身卻是一大折損,畢竟其所呈現的動態方式都大幅超越原廠設定范圍,無論對動力、底盤乃至車體都是嚴苛壓榨,於是車輛想轉變成正統甩尾車,車輛里外都得經過大幅度的進化,就算是豐田「牛魔王」也一樣!通過ChepaRacing的操刀,也讓GRSupra變身甩尾車的過程首度曝光。
?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