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車音響改裝分高中低頻
1. 請問大家、汽車音響改裝中用的高轉低是什麼意思麻煩大家說詳細一點
把高功率的揚聲器信號轉換成RCA音頻信號。
2. 汽車音響高中低音響怎麼調
汽車音響高中低音響怎麼調? 1一般調成中等一般調成中等就是非常不錯的。汽車都是有配備音響的,這樣可以給車主提供聽音樂的娛樂功能,不同級別的車型所配備的音響檔次也是不相同的。車主也可以了解下汽車三段音效設置,還有三段均衡器高中低最佳位置,讓播放的音樂效果可以改善一點。2音響均衡器汽車上的音響均衡器就是一種可以調節不同頻率成分的電信號放大量的設備。車主對其進行不同頻率的電信號調節,可以改善汽車喇叭播放音樂的效果。 @2019
3. 汽車音效只有高,中,低音三種調節,怎麼調音效才好點
有些 汽車 音響(如原車選裝的喇叭)過度追求音效,反而會失去聲音本身的特點。一般來說,專業 汽車 音響,分三分頻,兩分頻,而三分頻並不是嚴格意義的高、中、低。
原車的構圖簡單如下:
以德國專業 汽車 揚聲器GLADEN為例:
航天AEROSPACE系列的中音頻譜,而中音的理論定義:500赫茲---8千赫茲
航天AEROSPACE系列的高音頻譜,而高音的理論定義:8千赫茲以上
所以一般調音的時候,先是根據在皇帝位用某個試音碟通過拾音器與示波器或頻譜儀等盡量平滑輸出。然後再根據個人感覺適量調整。
按一般人的聽覺感受來說,車載音響高音調節一般不動或者調高1-2格,超過2格以上就會感到刺耳不舒服;中音是音樂里的砥柱音,可以適當調高或衰減2-3格,衰減超過3格容易導致中音衰薄,而調高超過3格會導致音效失真;低音由於強勁有力,可以根據個人喜好進行調節,如果長時間聽音樂,建議低音降低2格避免聽覺疲勞。
車載音響的調音技巧:
方法一:粉碎高頻 ,創造清晰,有空間感,沒有壓力的高頻效果。對高頻進行一定的衰減,由於掩蔽效應,低端衰減後可以突出高頻段的細膩和空間感。
方法二:收緊超低頻 ,創造爽快,干凈的超低頻效果。先把聲音收緊不要拖泥帶水,大幅度衰減低音殘留後會變得干凈清爽。
方法三:加厚中低頻,創造快速、飽滿的中低頻效果。切掉60赫茲以下的頻段,讓低端反應速度提升,增加160赫茲段讓音效更加厚實飽滿。
對於均衡器一般調節方法:高音增益1格,中音增益2格 ,低音衰減2格,車載音響才能達到最佳效果。根據曲風的不同還可以選著搖滾效果(高音增益4格,中音衰減4格,低音增益4格),如果配有其他模式(舞曲效果、爵士效果等)可以直接選用。
只討論入門級車型,10萬以下車型,如果原車主機只有高中低三段調音,先看原車音響配置,如果原車音響是前四後二的喇叭配置,也就是前門有高音喇叭和中低音喇叭,後門是全頻喇叭的,如果感覺量感不夠,建議適量加大低音,中音其次,高音不動;如果聲音渾濁,建議減少中音,加大高音。如果原車是前二後二,就是說全車沒有高音喇叭的,建議加大高音。如果全車是前四後四喇叭的,調節前後左右平衡,根據聽感,適量加減高中低音。如果想獲得最佳效果,最好找個專業的人員調音。
如果音響設備都安裝合理,還原程度足夠好的前提下,調音是很主觀的東西。大部份人會偏愛低音多一點,中高音按「吵」的程度衰減一點。
但是 汽車 音響因為安裝,成本的原因,聽感很難和家庭音響相比。
終上所述,你這個問題簡單點可以請對這方面較了解的朋友,甚至改裝店幫忙。
自己調也可以,拿台Iphone配個好點的耳機,在車上和手機上放一首自己最熟悉喜歡的歌,然後調節車載播放器上的設置,令車上的音響效果最接近你用iphone配耳機上聽到的效果即可。
汽車 音響基本上都是有源音響,功放已經整合進主機結構件中,音響的中高低音是根據車輛內部空間的結構進行了初始設置。過渡自行調整會造成車輛內飾的共振,可以選擇主機內提供的聲響模式進行選擇。
調一下重低音和平衡音!
看你選擇什麼價位的。如果是性價比選擇的話應該是5高5中2低 如果超過車的功率的話再加一個功放。
根據人耳聽覺特性,聽音樂提升高低音,適當衰減中音,這樣高音悅耳,低音充足震撼。如果聽新聞,適當提升中音可使語言清晰。
這個調音得看主機是什麼,個人喜歡什麼風格,如果是改過的音響,讓門店幫你調好;
1要看你喜歡聽的音樂是哪種類型
2好聲音不是調出來的,你的那個機頭也就是那個屏幕里用的是哪種功放晶元
3那就看音源和你的喇叭了普通的怎麼調也就是高低音配合,細節聲場等等是表現不出來的!
4. 車內音響的高、中、低音該怎麼調
1.在調音台每一路輸入通道上都有一組均衡旋鈕: HIGH--高頻;MID--中頻;LOW--低頻。 2.它們都稱之為擱架式均衡,即中央頻率是固定的。更高檔調音台會有選頻旋鈕。 3.高中低頻率旋鈕向左(順時針)旋起時,對應的頻段就會得到提升,反之衰減。 4.一般情況下頻率旋鈕應在中間位置,確實需要調節時再做調節,原則不要盲目亂調。 1.車內環境跟房間有很大區別,車廂內其實就類似於一個音箱的混響室。所以一般而言全部調放中間就可以了,高音可以稍微調高一些,然後按自己的習慣去稍微變動就可以了。 2.需要注意的是,高音不要調的太高,對耳朵有傷害,因為耳朵接受高音的部位很容易受到損傷,而且是不可逆的傷害。
5. 汽車音響高中低音最佳配置圖,十段均衡器最佳效果圖
汽車音響起初只是一種輔助設備,然而發展到現在,已經變成了一輛車檔次的衡量標准之一。越來越多的車主在乎汽車音響,甚至花一大筆錢改裝,由此看來,汽車音響的重要性無庸贅述。汽車音響高中低音如何調整?
高中低音是汽車音響中的一組調節選項,通過增加某一頻率來調整音效風格。值得一提的是,調整音效高中低音並不可以改善音質,如果你想獲取更好的音質體驗,應該從音源、改裝音響出發。
低音:提升低音頻率可以使聲音變得深沉或低沉,過度提升反而適得其反,長時間聽會感覺難受。最合理的應是聲音渾厚而踏實。
中音:提升中音頻率可以使聲音具有臨場感,過度提升反而變得嘈雜,影響我們對聲音的識別度。最合理的應是聲音豐富而明亮。
高音:提升高音頻率可以使聲音清脆而嘹亮,過度提升會出現嘶啞、發毛,導致聲音失真。
由於每個人的耳朵感受都不一樣,所以在高中低比例上,沒有一個通用的最佳配置。要想達到最佳的配置,還是要自己動手操作並親自體驗,才能得到最合適的音效風格。
這里,指南君分享一種個人比較滿意的高中低音比例:低音+2;中音+4;高音+2,未必適合所有人,但是可以嘗試體驗一下。
十段均衡器如何調整?
前面說的高中低音調整屬於三段均衡器,現在很多汽車音響已經是十段均衡器。雖然頻率多了,實際上原理還是如此。
十段只是在高中低音的基礎上,劃分更詳細的頻率,當然對於廣大車主來說,可以調到更合適的音效風格,但學習成本提高了。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大幅提升或降低某一頻率,微調即可,或者直接選擇系統自帶的模式。
6. 汽車音響高中低音怎麼調效果最好
汽車音響高中低音調接步驟如下:
1、車內環境跟房間有很大區別,車廂內其實就類似於一個音箱的混響室。所以一般而言全部調放中間即可,高音可以稍微調高一些,然後按自己的習慣去稍微變動即可。
2、需要注意的是,高音不要調的太高,否則會對耳朵有傷害,因為耳朵接受高音的部位很容易受到損傷,而且是不可逆的傷害。將整個聲場往前調2或3格即可。
3、高中低音-不要超過3,高音1,低音2,將整個聲場往前調2或3格即可。
7. 汽車音響高頻和低頻怎麼區分
高、中、低各頻段量感的分布與控制力
這個項目很容易了解,但也很容易產生文字傳達上的誤解。怎麼說呢?大家都會說:這對喇叭的高音太強、低音太少。這就是高、中、低頻段的量感分布。問題出於如果把從20Hz到20KHz的頻寬只以三段來分的話,那必然會產生「不夠精確」的混淆。到底您的低音是指那裡呢?多低呢?為了讓形容的文字更精確,有必要把20Hz-20kHz的頻寬加以細分。照美國TAS與Stereophile的分法很簡單,他們把高、中、低每段再細分三小段,也就是變成「較低的中頻、中頻、較高的中頻」分法。
這種分法就像十二平均律一般,相當規律化。不過用在中國人身上就產生了一些翻譯上的小問題,如「較低的中頻」我們稱作「中低頻」還是「低中頻」?那麼較高的低頻呢?「高低頻」嗎?對於中國人而言,老外這種分法恐怕行不通。因此很早以前我便參考樂器的頻寬,以及管弦樂團對聲音的稱呼,將20Hz-20KHz的頻率分為極低頻、低頻、中低頻、中頻、中高頻、高頻、極高頻等七段。這七段的名詞符合一般中國人的習慣稱呼,而且易記,不會混淆。
1.極低頻
從20Hz-40Hz這個八度我稱為極低頻。這個頻段內的樂器很少,大概只有低音提琴、低音巴松管、土巴號、管風琴、鋼琴等樂器能夠達到那麼低的音域。由於這段極低頻並不是樂器的最美音域,因此作曲家們也很少將音符寫得那麼低。除非是流行音樂以電子合成器刻意安排,否則極低頻對於音響迷而言實在用處不大。有些人誤認一件事情,說雖然樂器的基音沒有那麼低,但是泛音可以低至基音以下。
其實這是不正確的,因為樂器的基音就是該音最低的音,音只會以二倍、三倍、四倍、五倍…等的往上爬高,而不會有往下的音。這就像您將一根弦綳緊,弦的全長振動頻率就是基音,二分之一、三分之一、四分之一、五分之一…等弦長的振動就是泛音。基音與泛音的相加就是樂器的音色。換句話說,小提琴與長笛即使基音(音高)相同,音色也會有不同的表現。
2.低頻
從40Hz-80Hz這段頻率稱為低頻。這個頻段有什麼樂器呢?大鼓、低音提琴、大提琴、低音巴松管、巴松管、低音伸縮號、低音單簧管、土巴號、法國號等。這個頻段就是構成渾厚低頻基礎的大功臣。通常,一般人會將這個頻段誤以為是極低頻,因為它聽起來實在已經很低了。如果這個頻段的量感太少,豐潤澎湃的感覺一定沒有;而且會導致中高頻、高頻的突出,使得聲音失去平衡感,不耐久聽。
3.中低頻
從80Hz-160Hz之間,我稱為中低頻。這個頻段是台灣音響迷最頭痛的一段,因為它是造成耳朵轟轟然的元兇。為什麼這個頻段特別容易有峰值呢?這與小房間的長、寬、高尺寸有關。大部份的人為了去除這段惱人的峰值,費盡心力吸收這個頻段,使耳朵不致於轟轟然。可惜,當您耳朵聽起來不致轟轟然時,下邊的低頻與上邊的中頻恐怕都已隨著中低頻的吸收而呈凹陷狀態,而使得聲音變瘦,缺乏豐潤感。更不幸的是大部份的人只因峰值消失而認為這種情形是對的。這就是許多人家裡聲音不夠豐潤的原因之一。這個頻段中的樂器包括了剛才低頻段中所提及的樂器。對了,定音鼓與男低音也要加上去。
4.中頻
從160Hz-1280Hz橫跨三個八度(320Hz、640Hz、1280Hz)之間的頻率我稱為中頻。這個頻段幾乎把所有樂器、人聲都包含進去了,所以是最重要的頻段。讀者們對樂器音域的最大誤解也發生在此處。例如小提琴的大半音域都在這個頻段,但一般人卻誤以為它很高;不要以為女高音音域很高,一般而言,她的最高音域也才在中頻的上限而已。
從上面的描述中,您一定也了解這段中頻在音響上是多麼重要了。只要這段頻率凹陷,聲音的表現馬上變瘦了。有時,這種瘦很容易被解釋為「假的凝聚」。我相信有非常多的音響迷都處於中頻凹陷的情況而不自知。這個頻段的重要性同時也可以從二音路喇叭的分頻點來分析。一般二音路喇叭的分頻點大多在2500Hz或3000Hz左右,也就是說,2500Hz以上由高音單體負責,2500Hz以下由中低音單體負責。這2500Hz約莫是1280Hz的二倍,也就是說,為了怕中低音單體在中頻極限處生太大的分頻點失真,設計師們統統把分頻點提高到中頻上限的二倍處,如此一來,最完美的中頻就可以由中低音單體發出。
如果這種說法無誤,高音單體做什麼用呢?如果您曾經將耳朵貼近高音單體,您就聽到一片「嘶嘶」的聲,那就是大部份泛音所在。如果沒有高音單體發出嘶嘶的音,單用一個中低音單體來唱音樂,那必然是晦暗不堪的。當然,如果是三音路設計的喇叭,這段中頻絕大部份會被包含在中音單體中。
5.中高頻
從1280Hz-2560Hz稱為中高頻。這個頻段有什麼樂器呢?小提琴約有四分之一的較高音域在此,中提琴的上限、長笛、單簧管、雙簧管的高音域、短笛的一半較低音域、鈸、三角鐵等。請注意,小喇叭並不在此頻段域中。其實中高頻很容易辨認,只要弦樂群的高音域及木管的高音域都是中高頻。這個頻段很多人都會誤以為是高頻,因此請您特別留意。
6.高頻
從2560Hz-5120Hz這段頻域,我稱之為高頻。這段頻域對於樂器演奏而言,已經是很少有機會涉入了。因為除了小提琴的音域上限、鋼琴、短笛高音域以外,其餘樂器大多不會出現在這個頻段中。從喇叭的分頻點中,我們可以發現到這段頻域全部都出現在高音單體中。如我前面所言,當您將耳朵靠近高音單體時,您所聽到的不是樂器的聲音,而是一片嘶嘶聲。從高音單體的表現中,可以再度證明高音單體幾乎很少發出樂器或人聲的基音,它只是發出基音的高倍泛音而已。
7.極高頻
從5120Hz-20000Hz這么寬的頻段,我稱之為極高頻。各位可以從高頻就已經很少有樂器出現的事實中,了解到極高頻所容納的盡是樂器與人聲的泛音。一般樂器的泛音大多是愈高處能量愈小,換句話說,高音單體要製造得很敏銳,能夠清楚的再生非常細微的音。從這里,發生了一件困擾喇叭單體製造的事情,那就是要如何兩全其美?什麼是「兩全」?您有沒有想過,假若一個高音單體為了清楚再生所有細微的泛音,不顧一切的設計成很小的電流就能推動振膜,那麼同樣由這個高音單體所負責的大能量高頻與中頻極可能就會時常處於失真的狀態,因為這二個頻段的能量要比極高頻大太多了。這也是目前市面上許多喇叭極高頻很清楚,卻容易流於刺耳的原因之一。
您還記不記得以前的Spentdor SP-1喇叭?它是三音路設計,那三音路呢?中低音單體、高音單體、超高音單體三路。那個超高音單體負責13000Hz以上的頻率。我記得當時有許多人都「不解」,為什麼SP-1有超高音單體,而聲音卻是那麼的柔呢?應該要很銳利才對呀!現在我想您該了解了吧!SP-1設計著眼點在於使高音單體不會失真,而又能再生極高頻。這就是SP-1聽起來很舒服,具有音樂性的原因之一。
了解了高、中、低頻段的分段法之後,我們接著要討論量感之外的「控制力」。量感當然是指量的多寡,即是我們說的:高音比較多、低音比較少等。而控制力通常多指「對低頻段與高頻段」的控制力。有些器材低頻鬆散,有些則具有彈性。我們會說後者有低頻的控制力。有些器材能夠抓得住高頻,讓它不會飆得耳朵難受,我們說它高頻控制力佳。請注意,各頻段量感的多寡並不代表器材真正的好壞,器材之間量感多寡的相互搭配才是重要的。而控制力的好壞就可以說是器材本身的優、劣。
轉處:gai168論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