寶馬parisdakar摩托車價格
❶ 達喀爾世界汽車拉力賽的英文全稱
Dakar
以非洲沙漠為舞台的[巴黎-達喀爾]作為最嚴酷和最富有冒險精神的賽車運動,為全世界所為知曉。
每年1月1日以法國為賽程起點的這項拉力賽,為世界上180個國家和地區的電視,廣播,報紙以及雜志廣泛報道,受到全球五億人以上的熱切關注。[巴黎-達喀爾]的正式法語名稱為「Le Dakar」,每年的賽會都以贊助商或地區名稱冠名。
被譽為世界上最艱險的賽程
「巴黎-達喀爾」於每年的1月1日,在人們迎接新年的興奮中從由法國出發,用2-3個星期穿越非洲大地,全程約10,000公里。至今賽程的全程跑完率只有38%,更有「跑完全賽程者均為勝利者」一說,可見賽事的艱辛程度。以嚴酷的大自然為對手,驅使人類自身的全部智力,體力和精神力進行挑戰的「世界上最艱巨的充滿冒險精神的汽車賽程」,它,就是「巴黎-達喀爾」。
專業選手和業余愛好者共同參賽
「巴黎-達喀爾」的一個較大的特徵就是:與WRC(世界汽車拉力錦標賽)不同,無論專業選手還是業余賽車愛好者都可自由參賽,共同競技。正如「巴黎-達喀爾」創始人澤利·薩賓(Thierry Sabine)所說:「巴黎-達喀爾」是一個對於專業選手充滿吸引力的專為業余愛好者的拉力」。
任何車種都可參賽
「巴黎-達喀爾」拉力賽,無論是轎車,賽車,卡丁車還是卡車…,任何種類的汽車都可參賽。且不管是從車行購入的現車還是愛車家自己裝配的世界上獨一無二的車,都來之不拒。各式參賽車輛渾然一體的參賽情景,僅「巴黎-達喀爾」才能展現。
每年都有更改的賽程路線
「巴黎-達喀爾」在正式開賽後大約10年間,都把賽程起點定為巴黎,終點為達喀爾。但賽程路途每年都略有更改。隨著時間的推移,起點終點也開始發生變化。如1992年起點為巴黎,終點為南非的開普敦,1994年則為巴黎-達喀爾-巴黎,1997年是從達喀爾出發,以奈及利亞為折回點再返回達喀爾。自1979年,法國的一些敬仰澤利·薩賓和他的精神的冒險者們發起的第一次賽程起,至今已過去了將近四分一個世紀。從由一群冒險者發起的業余賽會-「巴黎-達喀爾」,由於參加者年年增加,現已成為世界上最有名的拉力賽。以非洲撒哈拉沙漠為舞台「巴黎-達喀爾」每年都上演著驚心動魄的一幕。
「巴黎-達喀爾」拉力賽到底難在哪兒?
對於「巴黎—達喀爾」汽車拉力賽,以往我們只知道參加這一賽事非常艱苦,但具體苦在哪兒卻不甚了解。昨天,准備邁出「第一步」的兩位中國車手向記者進行了一番詳盡介紹——
費用昂貴——後援車有四輛
由於巴—達汽車拉力賽主要賽段地形險峻,加之當地氣候惡劣,車手隻身無法跑完全程,必須有一支訓練有素的補給和維修車隊跟隨其後,幫助其處理如車胎爆裂等意外情況。據首次參加該賽事的兩位中國車手介紹,他們這次參賽就將有四輛負責補給和維修的「後勤」車隊為他們的三菱賽車服務,而這筆費用相當可觀,幾乎均為車手自籌。
規則嚴格——不能隨便加油
巴—達拉力賽賽事組委會規定,由於該賽事賽車所用燃油為特殊品種,一般加油站不具備提供這種油的能力,因此賽車「口渴」時只能等組委會派飛機空運燃油過來,車手不能隨意在路旁加油站「自行解決」,一經發現即被判出局。但是在一些特定賽段,組委會會指定幾個加油站,車手可以在此給愛車「充電」。
賽段險峻——馬拉松段最苦
該賽事由於大部分賽段設在熱帶沙漠中,因此險情時有發生,各賽段都會碰到常人無法想像的困難,其中馬拉松賽段給車手造成的阻力最大。該賽段要求車手全天駕駛,中途不許停歇,而且不許有補給和維修車隊跟隨。因此參賽車手大多「折」在此處,其中不乏名將。
休息不易——每天限制飲食
每個車手每天只能「享用」賽事組委會規定的幾個三明治和幾瓶礦泉水,即使想「偷吃」恐怕也不可能,因為車手都在拚命搶時間以多跑幾程。此外,通訊問題也令車手撓頭,他們若想與後方保持聯系,只能在休息區的新聞中心「自行」解決,每個休息區相隔都不近,而且話費也不便宜。
「巴黎-達喀爾」之起源
"我可帶你一起去敲擊冒險之門,但打開這扇向命運挑戰之門的是你自己"
(打開冒險之門的是你自己,如果你願意我可帶你一起去。)
"對於參加的人來說,這是一項挑戰對於沒參加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夢想。"
這是「巴黎 - 達喀爾」的創始者 (澤利•薩賓Thierry Sabine) 所說的。
出身於諾曼底的一家富裕的醫生家庭的澤利•薩賓(Thierry Sabine),當時是活躍在法國國內的業余賽車場上的一名業余賽車手。薩賓曾於1976年駕駛摩托車參加了第二次「阿比讓~尼斯」(從非洲象牙海岸的首都阿比讓~法國南部尼斯的行程約為10,000的難以致信的賽事)拉力賽。賽程途中為利比亞的沙漠所征服。當他在山中徘徊不前,瀕臨絕境之時,為主辦者的直升飛機所救脫險。此拉力賽也於這一年為止告終。但次此的體驗,據說成為薩賓決定籌劃「巴黎-達喀爾」拉力賽的重要原因。
為了籌辦「巴黎-達喀爾」,薩賓徵集幫手,尋找贊助,並制訂比賽規程和測量系統。而更困難的則是隨著拉力賽的進行而必須組織的人員運送工作,以及需要取得的賽程經過的國家和地區的通行許可等。對於薩賓(Thierry)來說,這一切的一切都是從零開始。當時他只有28歲。
細數達喀爾歷史悲劇 52個生命離我們遠去
每一年的達喀爾拉力賽,伴隨著激烈精彩的賽事的同時,總有一些悲情的色彩揮之不去,今年也不例外。隨著昨天南非的摩托車手西蒙·埃爾默的以外身亡,在達喀爾的歷史上,已經有52個生命離我們遠去。
在達喀爾賽事聲名遠播的同時,請不要忘記這些再也回不去的英雄:
2007年 摩托車組車手奧比約克斯在第14賽段離終點還有15公里的地方因心臟病突發身亡
2007年1月09日 南非的車手西蒙(Elmer Symons)在比賽中不幸墜車生亡。
2006年1月13日 一位10歲的非洲兒童在穿越賽段經過的道路時被汽車組的402號賽車撞倒身亡。
2006年1月09日 澳大利亞車手安迪-科爾德考特(Andy Caldecott)因遭受致命的頸部受傷而身亡
2005年 佩雷斯在車禍後去世,梅奧尼猝死,兩名比利時摩托車手身亡,5歲女孩車輪下喪生。
2003年 法國籍導航員布魯諾-考維與尼伯特所駕駛的賽車與巨石相撞,考維當場死亡。
2001年 第一賽段中,一名途經的民用車輛與一輛拉力賽運輸車相撞,民用車司機當場身亡。10天後,機械師維爾格內斯死於一次撞車事故。
1998年 在茅利塔尼亞,一輛參賽車輛與當地計程車相撞,四人死亡,三人重傷。
1997年 法國業余車手勒杜克不幸身亡。
1996年 法國卡車手戈根在第五賽段踩上地雷,被炸身亡。24歲的西班牙車迷托馬斯-烏爾皮在跟隨比賽過程中遭遇嚴重車禍,搶救無效死亡。一個幾內亞小女孩也在一起摩托車事故中身亡。
1994年 寶馬車隊59歲的比利時車手米歇爾-桑森從摩托車上摔落,不治身亡。
1992年 1989年摩托車組冠軍獲得者、法國天才車手拉萊駕駛的賽車與賽事醫療車相撞身亡。一名塞內加爾小夥子被一輛參賽車軋死。
1991年 兩位法國卡車手索尼拉克和博格奧伊斯在第二賽段臨近終點時相撞,同時喪命。
1990年 法國卡車手卡巴內遭遇槍擊身亡。芬蘭記者薩爾米登遭遇事故身亡。
1988年 在達喀爾誕生十周年之際,六人死於非命。
1987年 法國葯劑師亨利·毛倫被賽車軋死。
1986年 日本摩托車手金子康夫在法國南部死於車禍。此外,一架直升機在馬里上空遭遇空難,機上五人無一人生還。其中包括達喀爾拉力賽的創始人和組織者澤利·薩賓。義大利人馬里奧尼在最後一個賽段從摩托車上摔下,搶救無效死亡。
1985年 一名奈及利亞少女被賽車軋死。
1984年 一名婦女被賽車撞死。
1983年 法國摩托車手皮內烏在機場被殺。
1982年 一輛參賽卡車翻車,記者烏爾蘇拉-澤茨施喪生。荷蘭摩托車手奧斯特胡伊斯失蹤。一位馬里男孩死於賽車車輪下。
1981年 記者托馬索和三位技師被殺害。
1979年 一名摩托車手意外死亡。
歷經 29 年的更迭,巴黎達卡大賽也和其它賽事一樣,除了比賽精神不變,很多規則和舉辦方式都隨時空有所更動。1992 年,巴黎達卡大賽首度改變了起訖點,車隊從巴黎出發,但一路跑到非洲南端的開普敦,不再局限於「巴黎—達喀爾」的范圍;93 年雖然再度回到傳統路線,但此後的比賽有三次從西班牙的巴格達出發,也有從達喀爾出發,再回到達喀爾的例子(1997),2000 年更首創從達喀爾出發,跑到埃及開羅結束,比賽路線越來越多樣化,而由於不再限於從巴黎出發,比賽的名稱也慢慢改為「達喀爾拉力賽」。
比賽規則方面,參賽的車輛一直都還是有汽車、機車、卡車三個組別,每天采移動式前進,定點補給、維修的比賽方式,每天的行進路程中也都包含一般路段和特殊路段(SS),和一般拉力賽無異,不過基於安全因素,主辦單位於 1992 年首度引進 GPS導航系統,至於近兩年為了保留傳統拉力賽的定位挑戰精神,在比賽中另外會指定幾個路段限制 GPS 的使用,以考驗副駕駛的導航能力。
而第24屆在2001年12月28日舉行,從阿拉斯(法國)出發,經過撒哈拉及茅利塔尼亞等地的砂漠、於一月十三日抵達達卡(塞內加爾首都),17天內要跑九千四百三十二公里的路程。
自開辦以來,每屆賽事皆吸引了上百位參賽者及不同種類的車輛參加,後援團隊更是高達上千人!然而如此龐大的陣容,卻無法保證讓每一輛車都能平安跑回終點,因為這些參賽者必須在17天九千多公里的比賽中,面對各種突發狀況不斷出現,不但考驗著賽車的性能與耐用程度,也考驗著車手的耐力與技術,當然也測試支持團隊的應變能力。
尤其2002年主辦單位倡議「回歸巴黎達喀爾的原點」,除了規定技師(air mechanic)只能休息一次之外,更安排了不得使用衛星定位系統(GPS)的賽程,以及連續兩天只能抽空小憩一下的馬拉松賽程等等,而且在惡劣的天候、地形變化下,車手及參賽車的性能、耐用度都要在極限的狀態下接受考驗,稱它是『性能煉獄』一點也不為過。
達喀爾拉力賽的創始人薩賓在描述舉辦達喀爾拉力賽的初衷時說:對於參加的人來說,這是一項挑戰;對於沒參加的人來說,這是一個夢想。為了完成這個夢想,每年,有數以百計的冒險者在新年來臨之際踏上無垠的非洲沙漠,經過砂石、沙漠、泥濘、公路、草原、農田等各種地形,更要經受高溫、沙暴的殘酷考驗。
2006年,第28屆達喀爾賽事沒有逃脫死神的光臨,第九賽段比賽中,澳大利亞的摩托車手安迪-卡爾德科特發生車禍不幸去世。達喀爾似乎永遠都與死神並肩,漫漫的黃沙和連綿不斷的沙丘下掩埋了多少壯士的英魂。但是達喀爾依然魅力不減,車手們似乎就是喜歡和大自然對抗,只有戰勝了達喀爾才算真正的升華,完成了「地獄之旅」才能領略到賽車帶給人們的刺激和樂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