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黃金年代之有多少部
A. 美國汽車的黃金年代!充滿想像力的大尾鰭,每一台車都是飛行器
二戰之後的50-60年代,是美國的黃金年代。依靠著二戰的紅利,美國進入國力最鼎盛的一段時間。這個時代也是美國汽車的黃金年代。戰爭結束後,美國製造業從生產與戰爭有關的物品轉向民用消費品,汽車成為了美國的支柱產業之一。到20世紀50年代末,有超過15%的美國工人直接或間接地從事與汽車相關的工作。美國真正意義上的汽車工業正是在那個時候建立的,美國也在那個年代一躍成為了世界上最大的汽車製造國。1950年代,美國大概有4000萬輛汽車,而等到進入1960年代,這個數字居然翻了一倍,達到8000萬輛。那個時候,擁有一輛汽車是成功的代名詞,也是「美國夢」的重要組成部分。
那個年代裡,核能得到了大規模開發,人造衛星發射上天、甚至激光這是在這個時候誕生的。人們對於科技的推崇、對於太空的痴迷無以復加。當然,美蘇之間隨後的太空競賽也使得人們將目光更多地聚焦在浩瀚地太空。
於是乎,我們這次看到的,將會是那些彷彿來自遙遠未來的汽車……
1953,GM XP-21 Firebird 1
1953年由通用推出的XP-21「火鳥1」是美國第一款採用燃氣輪機作為動力的汽車。它誕生的目的就是為了測試這種動力系統的效率及經濟性,並以此判定是否能夠成為未來汽車的動力來源。
這輛車的造型靈感出自通用汽車的傳奇人物——設計副總裁哈利?厄爾(Harley J. Earl),正是他為「火鳥1」設計了源自飛行器的玻璃鋼車身。這輛車的動力系統被稱為「Whirlfire Turbo-Power」,由時任通用研發實驗室分部主任的Charles L. McCuen擔綱開發。
這套系統聽著像飛機的噴氣式發動機,但也有所不同。飛機的噴氣式發動機是依靠尾噴管噴出高速氣流獲得反作用力而推動飛機前進的。而燃氣輪機卻是依靠動力渦輪通過變速箱帶動直接後輪來推動汽車前進的。「火鳥1」上的這台發動機在13000轉/分的時候能夠獲得370馬力的功率。
毫無疑問,「火鳥1」的造型來自噴氣式戰斗機。它的設計由哈利?厄爾主導,車身由玻璃鋼製成。
「火鳥1」採用燃氣輪機作為動力,它同樣有一個巨大的尾噴口,但卻不是靠噴氣的反作用力來推進的,而是靠動力渦輪驅動後輪獲得動力。
這幅圖能夠很清晰地看出「火鳥1」的結構。整體布置就像那個年代的噴氣式戰斗機,巨大的燃氣輪機被放置在車身後部,由它驅動後輪。
這輛車並不只是用來做靜態展示的,而是能跑起來的。它的官方試車手是Mauri Rose,他是Indy冠軍賽的賽手。
讓我們體會一下Mauri Rose的感覺。「火鳥1」的駕駛艙僅供一人乘坐,看上去就是一架飛機的駕駛艙。
1956,GM Motorama Firebird 2
作為著名的「火鳥1」的後繼產品,通用在1956年推出了「火鳥2」。這同樣是一台以燃氣渦輪機作為動力的工程概念車。
相比自己的前輩,「火鳥2」做出了許多改進——例如,它具有四個座位。並且它還採用了很多那個年代的黑科技,例如鈦合金車身、回熱式燃氣輪機、帶自動升降功能的四輪獨立懸掛、助力式盤式剎車、交流發電機、磁性點火鑰匙、電子排擋以及獨立控制的空調系統。
相比「火鳥1」,「火鳥2」變得更加實用,至少四人座艙能夠滿足日常出行的需求。
「火鳥2」的車尾不再裝有一個大號的尾噴管,主要原因是燃氣輪機被前置了。
毫無疑問,為了向實用化邁進,「火鳥2」的整體結構進行了改變。燃氣輪機發動機改為前置,為四人座艙騰出了足夠的空間。
這是用在「火鳥2」上的回熱式燃氣輪機,最大功率200馬力。看上去它的體積並不大,被前置在前軸之上。
「火鳥2」的座艙內凸顯科技感和未來感,注意看,駕駛員面前並沒有方向盤,而是一個類似飛機式的操縱桿。而且這個操縱桿可以推進儀表台內,以實現自動駕駛……怎麼有點似曾相識的趕腳?
「火鳥2」中控台上的大屏,原來這根本不是什麼這幾年才剛剛出現的高科技,而是60多年前就被玩兒剩下的……
1958,GM Motorama Firebird 3
雖然誕生時間較晚,但火鳥3卻是對通用汽車後續車型設計及開發方面指導意義最大的車型。例如1959年的凱迪拉克Eldorado就部分參考了火鳥3的車身表面開發流程及其火箭般的車身造型。1961年的凱迪拉克帝威(DeVille)則從「火鳥3」的身上照搬了尾鰭的設計方式。
正是這台車打破了由哈利?厄爾設定的若干車身造型設計准則,因此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在它的身上並沒有太多的鍍鉻裝飾,而且也幾乎找不到平行線,可是它的尾翼線條卻異常彎曲……通用曾經還計劃推出「火鳥4」,但由於「火鳥」這個名字於1967年給到龐蒂克品牌命名自己的入門級跑車,最終我們無緣見到「火鳥」概念車的新成員。
「火鳥3」的設計風格又發生巨大變化,似乎實用性不再重要,反而座艙改為了分體雙氣泡式,且只有兩個座位。車尾的尾鰭非常顯眼,這對後續車型的設計風格帶來了及其重要的影響。
這恐怕是「火鳥3」的最佳欣賞位置了,從側面看,如果不是輪子,這簡直就是一架太空船。不過,它並不像看上去那麼輕盈,雖然使用了鈦合金及玻璃鋼車身,它的重量依舊達到2.4噸。
從車尾看,「火鳥3」像一架隱形戰機,一共有7個短翼+尾翼,特別科幻。不過這7個翼面都是經過風洞測試的,並不是僅僅為了好看而存在。
這個角度看,怎麼也不會覺得這是一輛車,甚至不會覺得這是地球上的東西。
雖然看上去它的造型很怪異,但是還是要考慮一下實際操作的便利性,比如上下車的便利性……
「火鳥3」使用了一台225馬力的燃氣輪機作為主動力,另外有一台雙缸的小汽油機作為輔助動力給各種電器設備供電。不過如此「奢侈」的動力配置也帶來了災難性的油耗。再加上整套動力系統的成本太高,所以燃氣輪機在汽車上的生涯就此結束。
火鳥3有些配置在當時非常先進,比如防抱死剎車、定速巡航、超聲波車鑰匙、能夠避免交通事故的自動引導系統以及游戲機操作桿式的方向盤。
1951,Buick LeSabre
這輛造型優美的別克是哈利?厄爾的設計。他試圖將噴氣式戰斗機和汽車在設計層面融為一體。上世紀40年代末,噴氣式飛機正在取代螺旋槳式飛機,所以噴氣機的設計方法也就成為當時最為先進設計理念。
這輛車算得上是厄爾的著名作品:1938年的Y-Job的後續作品。它是一輛能開的車。1951年參與完一系列車展後,厄爾就拿它當了代步車。LeSabre的車身由鋁、鎂及玻璃纖維共同製成,發動機是一台3.5升V8汽油機。這輛車還裝備了12伏電氣系統(當時的車幾乎都是6伏的)、座椅加熱、電動隱藏大燈、可以自動升起頂棚的雨量感測器、方便換輪胎的電動千斤頂等。此外,它還是通用第一款變速箱後置的車型,也是第一款採用鋁制缸體3.5升發動機的車型,引領了當時的一股風潮。
這是繼Y-Job概念車後,厄爾的又一款重要作品。LeSabre採用了當時最時髦的飛行器設計語言,可謂引領了一股風潮。
這是一台可以正常上路的車,所以在各種車展上結束展示後,厄爾就拿它當了自己的代步車,開著它遊走於街頭。
這台車上有很多裝備在今天看來也非常新鮮,比如這種自動升降的千斤頂,可以讓換輪胎這件事省去很多麻煩。
它的大燈平時是隱藏在車鼻內的,通過電動機構可以翻折出來。
1954,Ford FX-Atmos
隨著汽車大規模進入家庭,交通事故也急劇增加。其中有不少事故是因為駕駛員視野不佳,進而造成行人傷亡。為了解決這個問題,福特在1954年3月的芝加哥車展上,展出了FX-Atoms概念車,FX(Future Experimental)是未來試驗車的意思。
這輛車有著氣泡式的座艙,對車內乘員的視野幾乎沒有任何遮擋。而且駕駛員的位置在前排正中間,因此也獲得了良好的視野。除此之外,這輛車的設計也有著濃濃的原子時代、太空時代的痕跡。巨大的尾翼讓人想起太空船;幾個圓形的尾燈亮起來通紅,好像是飛船的尾噴口;原本裝大燈的位置,現在變成了兩個突出的錐體,錐體的頭部安裝了雷達天線……
相比通用的三輛「火鳥」概念車,福特的FX-Atoms一點也不落於下風。氣泡式的座艙再加上駕駛員位置處於前排中央,使得車內的視野非常好。
車尾燈亮起來之後,讓人想起宇宙飛船的尾噴口。出於純展示的目的,這輛車並沒有動力系統。但許多媒體暗中猜測,它可能會使用核動力!這恐怕也是那個獨特的年代所賦予的想像力吧。
從這張圖上可以看得出,這輛車並沒有傳統的方向盤,而是以駕駛員兩側兩個操縱桿取而代之。
1955,Lincoln Futura
很多人認為,Futura是林肯歷史上最棒、最成功的概念車。同時它也是最最著名的「蝙蝠車」(Batmobile)的鼻祖。這輛由林肯團隊在義大利手工打造的概念車於1955年正式亮相。雖然它的設計看似極端與不切實際,然而Futura卻是一台具備完整的動力系統且完全可以操作的車。
這輛車有著連體的雙氣泡透明座艙、兩個巨大的尾翼以及誇張的車頭大燈艙,未來感很強,而實際上,它的底盤卻來自Mark II,動力來自一台6.0升V8發動機。
因為Futura的反響超出預期,所以在1956及1957年的林肯車型上都採用了很多這輛車上的設計元素。
Futura被認為是林肯歷史上最棒的概念車。它由林肯團隊聯合Ghia車身設計公司共同打造。它的車身並沒有採用玻璃鋼,而是由真正的鋼鐵製成。這也凸顯出Ghia公司當時在金屬加工方面的高超技藝。
由於造型非常誇張,人們給Futura取了個綽號叫「蝙蝠車」,這就使它成為了Batmobile的鼻祖。
在Futura上,儀表盤被整合在了方向盤中央,這在當年不得不說非常有創意。
1957,Ford X2000
1956-1957年,設計師Alex Tremulis與Bill Balla聯合推出了福特X2000概念車方案,這個方案給後面的福特產品指明了方向。這款車的中網設計可以被看做是著名的Edsel馬蹄形中網的源頭。可惜的是,這輛車的狀態只到了1/3尺寸模型,全尺寸模型最終未能完成。1994-1996年,X2000的全尺寸模型車終於被完成了。
X2000的設計看著很復雜,但其中很多元素都成為福特後續車型的靈感來源,尤其是車頭的馬蹄形中網。圖片中的這輛車是在1994-1996年重新製造的。
X2000的內飾看著也很現代,方向盤只有下半部分,儀表被集成在了中控台的上方。
1959,Cadillac Cyclone
1959年的凱迪拉克Cyclone是哈利厄爾的最後一輛Dream Car,也是太空和大尾鰭時代終結的見證者。作為那個時代的絕唱,Cyclone的車尾依舊聳立著兩個大尾翼,車頭兩側安裝著兩個黑色的錐體,內置雷達感測器,以便為告警系統提供識別信號。它的動力來自一台6.4升V8發動機,最大功率325馬力。配備後置的三速液力自動變速箱,配合雙速後軸差速器,Cyclone相當於有6個前進擋。
這是哈利厄爾的最後一輛Dream Car。在最初的狀態,它依舊有著誇張的大尾鰭。車頭的兩個黑色錐體里藏著雷達感測器。
這張圖可以看得出,Cyclone的座艙蓋是整體向上打開的,而車門卻是側向外擺打開的,有點復雜,但非常與眾不同。
厄爾退休後,這台Cyclone經過了一番改造,不但變成敞篷車了,原來巨大的尾鰭也變得收斂了許多,尺寸大幅縮小。這一變化也標志著一個充滿想像力的美國汽車的黃金時代已然謝幕。
通用汽車前設計總監Ed Welburn親自駕駛Cyclone。作為通用第6任設計總計,Ed Welburn就是因為幼年時期看到Cyclone並為之吸引,才走上汽車設計之路的。在從事汽車設計事業44年之後,他終於有機會駕駛了這台在他生命中無比重要的汽車。這對他和Cyclone來說,都是最美好的一刻。
1950年代是一個美好而充滿想像力的時代,二戰後科技的發展及多元文化的融合都給汽車設計帶來了寬松的環境。後來,這個時代成為了美國汽車的黃金年代。飛行器+大尾鰭的設計風格不但成為了時代的烙印,更是在全球范圍內掀起一股潮流,並對後續的汽車設計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