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主婦寂寞電影
『壹』 《愛的捆綁》並非講述繩縛文化,而是對婚姻愛情的解讀
《愛的捆綁》是一部於1994年在日本上映的、僅有47分鍾的電影。劇情簡單來說就是男主人公(他)因為工作冷落了女主人公(她),她開始捆綁家裡的一切事物,而後被診斷出「強迫性緊縛癥候群」,他聽從醫生建議,嘗試捆綁她,但捆綁之後,她總說:「喂,緊緊地綁住吧,緊緊地綁住吧」那個夜晚他將她三次捆綁,最後一次把她釘到牆上,但第二天醒來,他被五花大綁,而她不知蹤影。
《愛的捆綁》劇情介紹:
」丈夫是一個作家,幾乎整日忙於寫作,因為丈夫的工作越來越忙,兩人共處的時間越來越少,妻子萌寶想要養條寵物犬,卻因公寓的規定無法實現,只得通過改養烏龜來排遣寂寞,當丈夫寫作時,她就在旁邊安安靜靜編織。
她不願打擾丈夫工作,只是不經意間問他「你好嗎?」,但是,連回答也沒有,於是,她只好習慣沉默,連自言自語都嫌多餘,在內心深處,她的失望和不安開始漸漸生長。
原本視愛情為全部的萌寶,漸漸變成了家中的隱形人。像一個幽靈在家中飄來飄去,窒息的生活將萌寶一步步拖入深淵。
漸漸地,萌寶處於失控之中,她在織毛衣時,會將自己的雙手綁起來。並且產生了捆綁各種東西的慾望,她用毛線將家裡的書、剪刀、烏龜、甚至門房都捆起來。,也許這一切的怪異的行為,也只是在向丈夫發出最後的呼救,她依然期待著丈夫的愛。
面對病症,丈夫依然漠視丈夫發現妻子的反常後,帶妻子去看病,經診斷,萌寶患上了一種名叫「強迫性緊縛症侯群」的精神病,被告知無法進行醫學治療。_,但是也不是沒有解決辦法,因為醫生告訴妻子需要更多的關心和愛,這種捆綁行為其實反映了妻子內心對丈夫關愛的渴望,但是,回到家後,丈夫依然埋頭自己的工作。_
他以為捆住丈夫心愛的東西,就會引起丈夫對自己的關注。可是,連爭吵打鬧都沒有,丈夫依然沉浸在自己的世界裡,她好像只是一個來敲門的人,門開了,她進來了,她坐在空盪盪的房間里,他卻變成一個陌生人,她感受不到任何溫暖和愛,妻子的病情也愈發難以控制,甚至想要把空氣、星期六這些無法捆綁的東西捆綁起來。
丈夫親自為妻子捆綁影片的最後,丈夫下定決心為妻子治病,在妻子的強烈要求下為妻子捆綁,女人一直重復著說牢牢地綁吧!緊一點,再緊一點,可是困住的終究是自己,男人也天真地以為妻子想要的只是被束縛的安全感。於是,他說:「今天晚上,給你快樂。」
多緊的捆綁能拯救愛情?捆綁的時候她眼裡恢復片刻光彩,他粗暴地將她五花大綁,似乎她變成一件器物,連手指縫隙都被死死捆住,她從椅子被放倒到地上,又被拖到牆角,甚至在牆上打釘,繼續捆綁,她累得氣喘吁吁,像是在愛情里艱難跋涉的自己,沒有方向,不得要領,她終於是累了,最後的期待也落了空,她放棄了,眼裡的光消失了。
哀莫大於心死。,她心裡已做好了決定,出人意料的是,當第二天他醒來時,丈夫發現妻子不知去向了,並且再也沒有回來,影片至此結束。__「
看完《愛的捆綁》的一些感悟:
有的人在電影里看到的是「兩個蜘蛛精在盤絲洞里捆綁play的故事」,有的人覺得女主事多,「男主負責賺錢養家,女主負責貌美如花還不好嗎」。
在我看來,這些言論的關注點或是跑偏,或是留在表面,他們沒有看懂導演所關注的社會現象,即借這種病態極端的愛情來反映社會的冷漠疏離,死屍般的女主被釘在牆上,絕望的男主坐在她腳旁,無數的繩纏繞著他們。這個鏡頭與其說只是電影畫面中的一幀,倒不如說是將「孤獨」具象化的藝術——導演將現代人的孤獨表現得淋漓盡致。
要了解一部電影,首先要去了解一下相關的背景,進入資本主義社會以來,科學技術不斷進步,社會生活日益傾向機械化,人在生產生活中被機器所控制,成了機器的附屬物。人與人之間的關懷少了,取而代之的是利益上的糾紛。
其次,在日本社會中,許多女性選擇做家庭主婦,「男主外,女主內」的模式非常常見,女性沒有經濟來源,過分依靠男性,生活也都是圍繞著男性。女主的生活沒有其他的東西,只有對男主的愛,而他在這樣的社會中,沉迷於不斷地工作工作、掙錢掙錢,疏忽了對她的愛,造成她內在世界的崩塌。
讓我們跟著電影看看一個人是如何走向自我毀滅的——也許是兩個人的毀滅,也許是一群人的毀滅。
開頭便是男主抱著大箱子,在極其狹窄昏暗的電梯里無奈的獨白:「她想養只狗,可是公寓不允許養狗」,電梯里的燈一紅一綠地閃著,噪音很大,到公寓里,她滿懷期待地跑來,以為他帶來了狗,箱子一打開,竟然是兩只黑不溜秋的烏龜,她失望地連連後退。
他用電鑽在龜殼上鑽孔,再扣上鐵鏈子,說可以遛烏龜,她又害怕又嫌棄,但還是救下了他手裡即將遭殃的另一隻烏龜,一起養在了洗手池裡,在這里,電梯是狹窄的,燈光是昏暗的,烏龜是被拴住的,狗狗是可以被替換的。
壓抑,無限的壓抑;失望,無限的失望,在現實里,有多少人的處境更加糟糕,拘囿在極其狹窄的空間里,對生活質量的要求一再降低,以適應社會用最低的成本創造最高的價值的要求。
就這樣苟且著,好像被拴住的不是龜誒,而是人吶,最為典型的是香港太空艙出租房,網友怒稱堪比棺材:在這里,人不被視為人,是資本機器里的齒輪,被物化,被以金錢評判個人價值,金錢多的就成為重要部件,金錢少的就無足輕重,而缺少人文關懷的社會必然是走向異化的社會。
鏡頭一轉,女主取下了金屬牙套,當他們在親吻時,他一再地去感受她的牙齒,她滿懷期待地問怎麼樣,他品味著說「少了金屬的味道」「成了普通的感覺」她難過得撇撇嘴,一副要委屈又哭不出來的表情,轉身再次戴起了牙套,並且發誓這輩子都不取下它。
這不就是自我捆綁的開始嗎?從她的行為也可以看出她性格中的受虐傾向,受虐傾向的人深感自卑、軟弱無力和無足輕重,不由自主地輕視自己、貶低自己,她的世界很小,小到只有他,他們的愛情就是她的信仰,她的價值不在於自我肯定,而是取決於他的評價。
請不要急著批評「這個女人怎麼這么沒用,完全依照男人的想法」,導演只是用一種極端的手段反映社會現象。現實中的人可能不單單由愛情來評定自己,更多的是由市場,但內在邏輯是一樣的。
作為個體是渺小的、孤獨的、不安全的,為了克服這種消極感受,人們往往去尋求強大的社會或他人的認可,就這樣,一個人具有什麼樣的人格特質不是由其生活的邏輯決定,而是由市場決定。
人不僅出賣商品,而且出賣他自己——他把自己也當成商品,擺在市場上任人挑選。正因為一個人自我確證依賴於此,所以「受人歡迎」對現代人具有特別重要的意義。
各位說說看,「受人歡迎」是一種什麼樣的性格?是一種沒有性格的性格,是對方需要什麼樣,我就能變成什麼樣,而內心已然空洞。
看到這里,我們是否還能理直氣壯地批判女主?不,反思一下現實中的你我,這種「迎合傾向」在我們性格佔有多大比例?我們必然不會完全地迎合,但有多少個瞬間,我們放棄了自我的堅持,去成為他人想要我們成為的模樣?愛情里,究竟什麼是對,什麼是錯?誰的是誰的救贖?__願我們每一個人都擁有愛的能力,愛自己,也愛別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