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去北京旅遊日記手抄報
1. 關於去北京的日記280字
第一天到北京: 剛到北京,風塵僕僕,先不要急著休息:乘坐特1路或者特4路雙層觀光巴士(或者直接打一輛的士),在長安街走一個來回,就是從國貿(大北窯)到軍事博物館這一段,9點半之前都能看到長安街的夜景,包括亮燈的天安門和人民廣場,有助於給你留下美好的首都第一印象; 如果是打車的話,建議各位再去看看亮燈後的故宮後門,非常美,有一種難以言狀的神秘感 在北京的前幾天:建議趁精力好,把故宮、長城等需要大量行走的景點先看了; 故宮---天安門路線;(行程需要一天) 毛主席紀念堂:開放時間:8:00--11:30;13:30--16:40(周一、三、五下午及周日休息);要排長隊,必須提前去廣場東邊的馬路對面寄存隨身小包(建議別帶包了); 人民大會堂:開放時間:8:00----11:30;14:00----17:00; 故宮:一定記得要去故宮內東北角的珍寶館,找不到就多問問,很多人都錯過了;其他收藏館基本沒什麼好看的; 景山:建議別去了,就算去也別爬山,後幾天要走的地方多著呢; 中午吃飯:建議帶麵包; 長城路線;(行程需要一天)
2. 有沒有關於旅遊的手抄報啊,最好是帶上圖片的
蒙古族
[民族簡介]
蒙古族,現有人口約4800,00人。主要聚居在內蒙古自治區,其餘分布在中國的東北、西北地區。 蒙古族是一個歷史悠久而又富於傳奇色彩的民族。千百年來,蒙古族過著「逐水草而遷徙」的游牧生活。中國的大部分草原都留下了蒙古族牧民的足跡,因而被譽為「草原驕子」。 蒙古族在科學文化事業上比較發達,特別是明代以來,在歷史、文學、語言、醫學、天文、地理等方面,對祖國的科學文化事業作出了重大貢獻。在民間文藝方面,「好力寶」是蒙古族中流傳很廣的一種演唱形式,馬頭琴是最富特色的民族樂器。 蒙古族始源於古代望建河(今額爾古納河)東岸一帶。「蒙兀」是「蒙古」一詞最早的漢文譯名,始見唐代。「蒙古」最初只是蒙古諸部落中的一個部落的名稱。13世紀初,以成吉思汗為首的蒙古部統一了蒙古地區諸部,逐漸形成了一個新的民族共同體。「蒙古」也就由原來的部落名稱變成為民族名稱了。 蒙古族有自己的語言文學。蒙古族屬阿爾泰語系蒙古語族,分為內蒙古、衛拉特、馬爾虎--布里亞特三種方言。
[飲食習慣]
蒙古族人民世居草原,以畜牧為生計。馬奶酒、手扒肉、烤羊肉是他們日常生活最喜歡的飲料食品和待客佳餚。 每年七八月份牛肥馬壯,是釀制馬奶酒的季節。勤勞的蒙古族婦女將馬奶收貯於皮囊中,加以攪拌,數日後便乳脂分離,發酵成酒。隨著科學的發達,生活的繁榮,蒙古人釀制馬奶酒的工藝日益精湛完善,不僅有簡單的發酵法,還出現了釀制烈性奶酒的蒸餾法。六蒸六釀後的奶酒方為上品。 馬奶酒性溫,有驅寒、舒筋、活血、健胃等功效。被稱為紫玉漿、元玉漿,是「蒙古八珍」之一。 「手扒肉」是蒙古人傳統的食品方法之一。做法是將肥嫩的綿羊開膛破肚,剝皮去內臟洗凈,去頭蹄,再將整羊卸成若干大塊,放入白水中清煮,待水滾肉熟即取出,置於大盤中上桌,大家各執蒙古刀大塊大塊地割著吃。因不用筷子,用手抓食而得名。 斟酒敬客,吃手扒肉,是草原牧人表達對客人的敬重和愛戴。當你踏上草原,走進蒙古包後,熱情好客的蒙古人便會將美酒斟在銀碗或金杯中,托在長長的哈達上,唱起動人的敬酒歌,款待遠方的貴客,以表達自己的誠摯之情。
[建築特色]
「蒙古包」是滿族對蒙古族牧民住房的稱呼。「包」,滿語是「家」、「屋」的意思。古時候稱蒙古包為「穹廬」、「氈帳」或「氈房」等。 蒙古包呈圓形,有大有小,大者,可納20多人休息;小者,也能容10幾個人。蒙古包的架設很簡單,一般是在水草適宜的地方,根據包的大小先畫一個畫圈,然後沿著畫好的圓圈將「哈納」(用2.5米長的柳條交叉編結而成)架好,再架上頂部的「烏尼」(長約3 . 2 米的柳條棍),將「哈納」和「烏尼」按圓形銜接在一起綁架好,然後搭上毛氈,用毛繩系牢,便大功告成。一戶牧民就算在草原上安家落戶了。 蒙古包搭好後,人們進行包內裝飾。鋪上厚厚的地氈,擺上傢具,四周掛上鏡框和招貼花。現在一些傢具電器也進了蒙古包,生活十分舒暢歡樂。 蒙古包的最大優點就是拆裝容易。搬遷簡便。架設時將「哈納」拉開便成圓形的圍牆,拆卸時將哈納折疊合回體積便縮小,又能當牛、馬車的車板。一頂蒙古包只需要兩峰駱駝或一輛雙輪牛車就可以運走,兩三小時就能搭蓋起來。 蒙古包看起來外形雖小,但包內使用面積卻很大。而且室內空氣流通,採光條件好,冬暖夏涼,不怕風吹雨打,非常適合於經常轉場放牧民居住和使用。
[服飾特色]
首飾、長袍、腰帶和靴子是蒙古族服飾的4個主要部分,婦女頭上的裝飾多月瑪瑙、珍珠、金銀製成。蒙古族男子穿長袍和圍腰,婦女衣袖上綉有花邊圖案,上衣高領,似與族相似。婦女喜歡穿三件長短不一的衣服,第一件為貼身衣,袖長至腕,第二件外衣,袖長至肘,第三件無領對襟坎肩,釘有直排閃光鈕扣,格外醒目。
[民族禁忌]
蒙古族人騎馬、駕車接近蒙古包時忌重騎快行,以免驚動畜群;若門前有火堆或掛有紅布條等記號,表示這家有病人或產婦,忌外人進入;客人不能坐西炕,因為西是供佛的方位;忌食自死動物的肉和驢肉、狗肉、白馬肉;辦喪事時忌紅色和白色,辦喜事時忌黑色和黃色;忌在火盆上烘烤腳、鞋、襪和褲子等;禁止在參觀寺院經堂、供殿時吸煙、吐痰和亂摸法器、經典、佛像以及高聲喧嘩,也不得在寺院附近打獵。
3、回族
[民族簡介]
回族,有人口約8,000,000人,是中國少數民族中人口較多的民族之一。主要聚居於寧夏回族自治區,在甘肅
3. 北京旅遊日記二百字
放暑假了,我媽媽要去北京開會,想讓我見識見識首都的美景,所以把我也帶上了。
我們坐了一天的火車到達了北京,我下車一看,這里的房子比南京豪華多了,樓層也很高,最高的有三十幾層,最矮的有十多層。我突然覺的口渴了,買了瓶礦泉水喝,啊,真貴!竟然有六元,南京才兩元,北京是個收費高的城市。
晚上,媽媽開完了會就帶著我去天安門。天安門是左右對稱的 邊上好像用筆描了,很壯觀。天安門裡面就是故宮,我和媽媽買了票 進去了。一進門,發現前面有一個房子,和天安門一模一樣。走進這個房子又和天安門一樣……我們走到了最後一個房子,累的上氣不接下氣,媽媽說故宮是皇帝的家,我一聽,心想:黃帝每天在家裡跑,不累嗎?
早上,媽媽開了會回來又要帶我去長城。長城被人們稱為:八達嶺長城,它東起山海關,西到嘉峪關。人們說能登到第八峰火台的人就是好漢。長城是連綿起伏的,一會兒斜上去,一會兒坡下去。斜上去時我們很吃力,坡下去時我們很小心,生怕會滾下去似的。大約走了一小時,我們氣喘噓噓的走到了第八峰火台,高興的歡呼起來:我們是好漢!
北京是個繁華的城市,也是個收費高的城市。
4. 去北京旅遊日記300字
北京是我國的首都,我早就想到北京去看一看.暑假的時候,媽媽終於帶我去北京去旅遊了.我們坐了兩個多小時的飛機,終於到達了北京.只見北京的一座座高樓大廈立在大街兩旁,各種商場門口燈光閃爍;來來往往的汽車川流不息,一座座立交橋像一條條龍盤在大街上.第二天一大早,我們就起床去天安門廣場.廣場好大啊,可以容納好幾萬人呢!廣場到處是來旅遊的人,還有不少外國人呢!廣場的中間是一座高高的革命英雄紀念碑,導游說有30多米高.北面是人民大會堂,東面是天按門城樓,城樓的正上方掛著毛主席的照片,正滿臉笑容的看著人們.天安門城樓紅的牆,黃的瓦,非常美麗.穿過天安門大門,就來到了紫禁城,是以前皇上居住的地方.房子多得數都數不清,每間房子都是紅牆黃瓦,金碧輝煌,美麗極了.游完了紫禁城,我們去爬八達嶺長城.在長城腳下,抬頭望去,長城像一條巨龍,盤蜒在山峰上.我對媽媽說:「長城這么長,這么高,我不想爬了.」導游說,以前,毛主席80多歲了,還拄著拐杖爬了上去.八達嶺是長城是最難爬的一段,大家要加油哦!我想:毛主席爺爺都能爬上去,我肯定也能上去.我們先坐滑車到半山腰才開始爬.我和優優姐姐一起,使勁的往上爬,把爸爸媽媽都落在後面,超過了一群又一群的遊客.那些遊客都用敬佩的眼光看著我們,我們可自豪了.終於到了最難爬的「好漢坡」,只見「好漢坡」又高又陡,兩邊裝著扶手.我和姐姐不扶扶手,一口氣就爬上了好漢坡.在我們的旅遊團中,我是第一個爬到最高點的.我自豪地大聲喊:「我是好漢!我是好漢!」媽媽為了獎勵我的好表現,就買了一塊紀念幣獎給我.紀念幣上寫著「我登上了萬里長城」,還刻上了日期和姓名.我把紀念幣掛在脖子上,就象得了世界冠軍一樣自豪.後來,我們還去了神秘的地下宮殿、不忘國恥的圓明園、美麗的頤和園、令人嚮往的清華大學……六天時間很快就過去了.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北京.北京,我國的首都,以後我還會來看您的!
5. 關於旅遊見聞的手抄報怎麼做
旅行的詩歌旅懷 (崔塗·唐)水流花謝兩無情,送盡東風過楚城。蝴蝶夢中家萬里,杜鵑枝上月三更。故園書動經年絕,華發春催兩鬢生。自是不歸歸便得,五湖煙景有誰爭。旅宿 (杜牧·唐)旅館無良伴,凝情自悄然。寒燈思舊事,斷雁警愁眠。遠夢歸侵曉,家書到隔年。滄江好煙月,門系釣魚船。旅夜書懷 (杜甫·唐)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星垂平野闊,月涌大江流。名豈文章著,官應老病休。飄飄何所似,天地一沙鷗。旅程 (汪國真·當代)意志倒下的時候生命也就不再屹立歪歪斜斜的身影又怎耐得秋葉蕭瑟 晚來風急垂下頭顱只是為了讓思想揚起你若有一個不屈的靈魂腳下,就會有一片堅實的土地無論走向何方都會有無數雙眼睛跟隨著你從別人那裡我們認識了自己 旅行和旅遊的區別: 旅行和旅遊的區別就在於:旅行是在觀察身邊的景色和事物,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相對於是指個人。旅遊是在遊玩,通常是團體出行,在時間上是很短暫的。旅行就是旅行游覽活動。又稱做旅遊。它是一種復雜的社會現象,旅遊要涉及到社會的政治、經濟、文化、歷史、地理、法律等各個社會領域。旅遊也是一種娛樂活動。世界旅遊組織指旅行的定義是某人出外最少離家55公里。 旅行的名言:步步尋往跡,有處特依依。 ——陶淵明知者樂水,仁者樂山。 ——孔丘一個人在旅遊時必須帶上知識,如果他想帶回知識的話。 ——約翰遜沒有知識的旅遊者是一隻沒有翅膀的鳥。 ——薩阿迪旅行對我來說,是恢復青春活力的源泉。——安徒生旅行教給人們寬容之美德。 ——愛利克旅遊使智者更智,愚者更昧。 ——托·富勒旅行是真正的知識最偉大的發源地。 ——杜南一個人抱著什麼目的去游歷,他在游歷中,就只知道獲取同他的目的有關的知識。 ——盧梭旅遊的作用就是用現實來約束想像:不是去想事情會是怎樣的,而是去看它們實際上是怎樣的。 ——約翰遜天朗氣清,惠風和暢,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游目暢懷,足以極視聽之娛。 ——王羲之在遠天底下,有許多我遲早要去,也終必能去的地方——我擺脫不了在心靈中流浪,又要在天地間流浪的命運的誘惑。——余純順乘興而行,興盡而返。 ——劉義慶行路多者見識多。 ——托·富勒旅遊是獲得愉悅感和浪漫性的最好媒介。 ——麥金托什臨清風,對朗月,登山泛水,意酣歌。 ——《南史·梁宗室蕭恭傳》一個真正的旅行家必是一個流浪者,經歷者流浪者的快樂、誘惑和探險意志。旅行必須流浪式,否則便不成其為旅行。——林語堂對青年人來說,旅行是教育的一部分;對老年人來說,旅行是閱歷的一部分。——培根誰出門遠游既有補於自己又有益於他人,誰就堪稱哲人;然而誰只是受著好奇心的驅使而在外一個國家一個國家地遊玩,那和流浪又有何二致。——哥爾德史密斯財富我不乞求,也不希望得到愛情或知己朋友。頭上的天堂和腳下的道路,就是我一切的追求。 ——斯蒂文森作為旅人,他得有驢一樣的背,以負全部行裝;狗一樣的舌頭,以獻殷勤;豬一樣的耳朵,聞百而不說一。——托·納什旅行在我看來還是一種頗為有益的鍛煉,心靈在施行中不斷地進行新的未知事物的活動。 ——蒙田旅行雖頗費錢財,卻使你懂得社會。 ——佚名人出門旅行並不是為了到達某地,而是為了旅遊。 ——歌德世界是一本書,而不旅行的人們只讀了其中的一頁。 ——奧古斯狄尼斯絕不離開自己祖國的人充滿了偏見。 ——哥爾多尼人之所以愛旅行,不是為了抵達目的地,而是為了享受旅途中的種種樂趣。——歌德一個人到國外去以前,應該更進一步了解祖國。 ——斯特思好旅伴可以縮短旅途時間。 ——沃爾頓
6. 關於北京歷史的手抄報!排版!
北京城歷史悠久,不同的時代有著不同的輝煌。
舊時期時代(70萬年前—1萬年前)
回到50萬至70萬年前的北京。這時的北京氣候溫和、降水充沛。在北京西南郊的山洞裡生活著北京猿人,他們是世界上最早懂得使用火的原始人類之一。有了火,文明就開始了。
新石器時代(1萬年前—4000年前)
很顯然,北京猿人勤勞和好學精神是值得後人們學習的,他們從山中洞穴來到廣闊平原。伐木蓋房,抵禦野獸,建立家庭。並學會了製作簡單的工具和飾品:男人們製作出石磨盤、石磨棒,甚至能燒制出精美的陶器,少女們則把精美的貝殼串起來,做成項鏈。
制陶技術是人類進入農業社會的標志之一,北京猿人學會了放牧和種植莊稼。過著無憂無慮的生活。
商代(公元前16世紀—前11世紀)
好景不長,炎黃時期,在北京附近的阪泉,炎帝和黃帝策劃了三場戰爭,並將戰爭擴大到黃河、江漢地區。從此,中國形成了統一的華夏民族,「炎黃子孫」誕生。
同時,在距今3000多年以前的北京地區,出現了一些地方小國,其中薊和燕最為有名。薊國的名稱據說和一種名叫薊的草本植物有關。燕國的名稱據說來源於氏族部落時期對燕子的崇拜。
西周時代(公元前11世紀—前771年)和東周時代(公元前770年—前221年)
大約在公元前1045年,周武王打敗商王紂建立周朝後大封諸候。司馬遷在《史記》中說:周武王封功臣於燕和薊。這一年被認為是北京建城的開始。
北京建城後長期是燕的都邑,在戰國還是「七雄之一」。
漢代(公元前206年—220年)
2200多年前的秦朝統一了中國後,取消了分封制,建立了中央集權的郡縣制。漢朝承秦制,變化不多。這時北京是個聞名的大城。
西漢末年佛教從印度傳入中國後,不斷向四面八方擴展。大約在1700年前北京有了第一座佛寺,即潭柘寺。今天的潭柘寺林木參天,廟宇錯落,是一大瀏覽勝地。其中的兩棵被稱為「帝王樹」的古銀杏最為有名。
韓晉南北朝時期(220—589年)
1700年前的晉代,中國出現了300年的戰亂和分裂。東晉政權在南方,北方則是匈奴、鮮卑、羯、氐等少數民族的天下。此時北京成為北方少數民族的政治中心。
隋代(581—618年)和唐代(618—907年)
隋朝統一中國後開鑿了舉世聞名的大運河,運河的北部終點就是北京,此時北京被稱為涿郡,擁有13萬人口。
公元645年,唐太宗集大軍於北京,自水陸兩路攻打遼東高麗。卻久攻不下,後被迫退回北京。回到北京城,唐太宗為追念陣亡凍死的士兵,下令修建了憫忠寺(既是如今座落在宣武門外的法源寺)。
此時的北京被稱作幽州,不僅是軍事重鎮,也是貿易中心。
宋、遼金時期(960—1234年)
唐朝以後,政治陷入混亂,北方少數民族日益壯大。公元907年,契丹人耶律阿保機建立了遼朝,北京作為陪都城被稱為南京,城址在今天的白雲觀一帶。
公元1153年(金),東北少數民族首鄰海陵王定都北京,名為金中都。
如今的牛街禮拜寺和盧溝橋都是這個時代遺留下來的。
元代(1271—1368年)
公元1215年(元),崛起的蒙古族在成吉思汗的統領下攻佔北京。他的繼承者忽必烈建立「大元」,在北京建元大都,北京第一次成為統一國家的首都。
明代(1368—1644年)
公元1399年,北平的燕王朱棣舉兵南進,奪取了建文帝朱允的帝位。朱棣認為北平乃「龍興之地」,可北控大漠,南扼中原,於是遷都北平,並改北平為北京。
朱棣在元朝皇城基礎上改建擴建。如今北京的絕大多數古典建築,都是明代的遺物。
清代(1644—1911年)
滿族人進北京後,大興土木修建園林。
公元1860年,第二次鴉片戰爭爆發,英法聯軍侵入北京,燒毀了當時世界上最大的皇家公園-圓明園。並將東交民巷改名「使館街」。
中華人民共和國(1949)
1949年10月1日,毛澤東主席站在北京城中心的天安門城樓上宣告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中國人民站起來了,首都定為北京。
從此,這座歷經3000年坎坷的不朽城市進入了一個飛速發展的全新時期
7. 寫兩篇去北京的日記
我們是跟著旅遊團去的,坐了九個小時的車。第一天去天安門,故宮,頤和園,鳥巢,水立方...第二天去了長城,參觀貔貅,第三天去了北京土特產店(買了烤鴨,果脯),中央電視塔(鳥瞰北京),到了玉器店,看了風景···(北京的菜不太好)幫我寫寫內容,跪求。求兩篇游故宮,看升旗儀式日記(或者是游景點的日記)。
8. 去北京旅遊日記的結尾怎麼寫大約4行
北京好好北京.大家旅遊好開心.雖然門票高一點,人多一點.我們還是很開心,肥水不流外人田,錢花在中國值得,但是大家要記住熱愛祖國,北京我還會來的,
9. 求去北京旅遊的手抄報,急!在線等!我是初中的,不要那種小學生畫的弱智的手抄報!和奧運,精神沒關系!
暑假作業?自己動手吧 孩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