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時候去麥積山旅遊資料
Ⅰ 麥積山好玩嗎 2019麥積山旅遊攻略
麥積山石窟 仙人崖 曲溪景區 石門山 街亭古鎮 麥積山作為一處絕佳的旅遊景點之一,在這里,可以游覽到哪些好玩又有趣的景點呢?這些景點分別又有哪些特色?接下來,小編為大家梳理了一些相關的內容,快來一起瞧瞧吧!
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因山孤峰突起、形似麥垛而得名。石窟創建於十六國後秦時期,現有洞窟194個,泥雕、石雕7800餘件,壁畫1300多平方米,被譽為東方雕塑陳列館。麥積山石窟大氣磅礴,很值得一看。景區通票70元,去石窟史料展得另買票景區內有電瓶車,但離入口500米左右就沒法再上去。這是段很陡的上坡路,交通有點不方便,麥積山石窟內是禁止拍照的,記者或者是有組織的美院學生(均需出示證件)等除外。
仙人崖
仙人崖僅次於麥積山景區,寺觀、廟宇、窟龕多建於高聳的峰頂或凸凹的飛崖間。有自南北朝以來的歷代建築和雕塑造像,遺憾的是現多已被損毀,遺存甚少。
曲溪景區
曲溪景區屬自然景觀,這里的溪水深藏在山區茫茫林海中,水道九曲十八彎,山壁陡峭,危崖聳立。這里山奇水絕,令人彷彿置身畫中,有「小九寨溝」之稱。
石門山
此處山崖壁立千仞,南北兩峰間唯有狹窄的聚仙橋連接,橋下石壁上有大方形黑圈,像門楣,故名石門山。主峰上有明清重修的真武祠、王母祠等景觀。
街亭古鎮
早在秦漢時期街亭就是人口稠密的小鎮,三國時期蜀國大將馬謖失街亭,即在此處,現在鎮上許多民居建築還保留著古代秦州風貌,是游覽勝地。
Ⅱ 麥積山簡介的內容是什麼
麥積山位於甘肅省天水市,麥積山又名麥積崖,始創於十六國後秦(公元三八四年至四一七年)時期。區內松竹叢生,山巒迭翠,周圍群峰環抱,麥積一秀崛起,古稱「秦地林朱之冠」,是我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距天水火車站三十公里。山高只142米,但山的形狀奇特,孤峰崛起,猶如麥垛,人們便稱之為麥積山。山峰的西南面為懸崖峭壁,著名的麥積山石窟就開鑿在這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達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懸崖上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我國的石窟中是罕見的。
據史書記載,著名禪僧玄高、曇弘在此講學,「聚集僧人三百」。北魏、西魏、北周三朝,大興崖閣,造像萬千。隋、唐、五代、宋、元、明、清都曾不斷開鑿或重修。歷史上雖遭多次地震、火災的破壞,仍保存窟龕194個,泥塑、石刻7800多件,壁畫1000多平方米,北朝崖閣8座。
麥積山周圍風景秀麗,山巒上密布著翠柏蒼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頂,極目遠望,四面全是鬱郁蔥蔥的青山,只見千山萬壑,重巒疊嶂,青松似海,雲霧陣陣,遠景近物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景,這圖景被稱為天水八景之首的「麥積煙雨」。
Ⅲ 麥積山石窟是什麼年代的
麥積山石窟始建於後秦(384年~417年),大興於北魏明元帝、太武帝時期,孝文帝太和元年(477年)後又有所發展。
西魏文帝元寶炬皇後乙弗氏(乙弗皇後)死後,在這里開鑿麥積崖為龕而埋葬。北周的保定、天和年間(561年~572年),秦州大都督李允信為亡父建造七佛閣。隋文帝仁壽元年(601年)在麥積山建塔「敕葬神尼舍利」,後經唐、五代、宋、元、明、清各代不斷的開鑿擴建,遂成為中國著名的石窟群之一。
約在唐開元二十二年(734年)的時候,因為發生了強烈的地震,麥積山石窟的崖面中部塌毀,窟群分為東、西崖兩個部分。麥積山石窟在東崖保存有洞窟54個,西崖140個。
東崖的石窟以涅槃窟、千佛廊、散花樓上的七佛閣等最為精美。在涅槃窟前有四根粗短的石柱,柱頭有蓮瓣形的浮雕,柱頂不用斗拱,而代之以浮雕的「火焰寶珠」,設計構思極其巧妙,這座崖閣是北魏晚期建築的,是石窟寺建築中的珍品。千佛廊長32米,崖壁上分兩層整齊地排列著258尊石胎泥塑的神像,神情各異,栩栩如生。
西崖聚集著萬佛堂、天堂洞、121窟、123窟、127窟、165窟等最有價值的洞窟。萬佛堂又叫「碑洞」,跨進門,迎面是一尊3.5米高的接引佛,雙目微合,雙手作接引之姿。窟內現存泥塑30多件。前壁的左上側留有影塑的千佛千餘身。窟龕中有許多製作精巧的彌勒、沙彌、供養人的雕塑。天堂洞是兩崖上最高的石窟,窟內全是大型的石刻造像,中間一尊,高1.95米,左右兩尊,高1.28米,每尊像約有二、三噸重。
(3)什麼時候去麥積山旅遊資料擴展閱讀
麥積山石窟藝術,以其精美的泥塑藝術聞名中外。歷史學家範文瀾曾譽麥積山為「陳列塑像的大展覽館」。如果說敦煌是一個大壁畫館的話,那麼,麥積山則是一座大雕塑館。這里的雕像,大的高達16米,小的僅有10多厘米,體現了千餘年來各個時代塑像的特點,系統地反映了中國泥塑藝術發展和演變過程。
麥積山石窟的泥塑大致可以分為突出牆面的高浮塑,完全離開牆面的圓塑,粘貼在牆面上的模製影塑和壁塑四類。其中數以千計的與真人大小相仿的圓塑,極富生活情趣,被視為珍品。
麥積山的塑像有兩大明顯的特點:強烈的民族意識和世俗化的趨向。除早期作品外,從北魏塑像開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視的體態,都有和藹可親的面容,雖是天堂的神,卻象世俗的人,成為人們美好願望的化身。從塑像的體形和服飾看,也逐漸在擺脫外來藝術的影響,體現出漢民族的特點。
Ⅳ 麥積山石窟的旅遊事項
交通在麥積區火車站前每日有專線旅遊車34路發往麥積山,車程約40分鍾左右,每20分鍾一趟。 開放時間8:00~17:00特別提醒參觀麥積山石窟允許帶包和相機,無須寄存。由於麥積山是人文景觀,建議請導游講解講解。
Ⅳ 麥積山景區推薦遊玩時間半天還是一天好
如果只看石窟,半天就行,要是整個景區就要一天。
上午從火車站廣場坐34路公交車做到麥積山,買票後進山,可以坐電瓶車也可步行,到石窟後上山,細看需要兩小時。下山後可到後山植物園。出來後轉車去仙人崖景區,要是沒車就坐34路往回走,在賈河鎮下車,然後轉37路車,可到仙人崖景區,游覽需3小時。最後坐37路車回火車站。
Ⅵ 速求麥積山石窟資料!!!
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 位於麥積山風景名勝區,是中國四大名石窟之一,距天水市45公里。麥積山風景名勝區在西秦嶺北支脈的東段,總面積215平方公里,包括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四大景區和街亭古鎮。其中,以麥積山石窟最為著名。麥積山為典型的丹霞地貌,因形如農家麥垛而得名,山崖拔地而起,高80米,山勢險峻,周圍綠樹成林,壞境清幽。西漢末年,麥積山已成為天水名將隗囂的避暑宮。十六國後秦<公元384-417年>時期,始修鑿石窟,後經北魏、西魏,北周、隋、唐、五代、宋、元、明、清十多個朝代1500多年的開鑿重修,已成為我國著名的大型石窟群之一。麥積山石窟有洞窟194個,泥塑和石刻造像7000餘身,壁畫1300多平方米,尤以泥塑藝術見長,被譽為「東方雕塑藝術館」。麥積山石窟是中國諸多石窟寺廟中風景最為秀麗的一座。以七佛閣、萬佛洞、牛幾堂、寂陵等最為著名。泥塑以形傳神,神形兼備,反映的內容具有徹底的世俗代和濃重的生活情趣。塑繪手法是上彩不重彩,特色顯明。麥積山景區有一植物園可供參觀瀏覽。
麥積山的塑像有兩大明顯的特點:強烈的民族意識和世俗化的趨向。除早期作品外,從北魏塑像開始,差不多所有的佛像都是俯首下視的體態,都有和藹可親的面容,雖是天天堂的神,卻像世俗的人,成為人們美好願望的化身。從塑像的體形和服飾看,也逐漸在擺脫外來藝術的影響,體現出漢民族的特點來。麥積山的洞很多修成別具一格的「崖閣」。在東崖泥塑大佛頭上15米高處的七閣,是我國典型的漢式崖閣建築,建在離地面50米以上的峭壁上,開鑿於公元6世紀中葉。麥積山石窟雖以泥塑為主,但也有一定數量的石雕和壁畫。
麥積山石窟被列為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新架和修復了1300多米的凌空棧道,使遊人能順利登臨有洞窟。
Ⅶ 天水麥積山風景名勝區的景區簡介
麥積山,又名麥積崖,地處天水市東南方50公里的麥積區麥積山鄉南側,是西秦嶺山脈小隴山中的一座孤峰。始創於十六國後秦(公元三八四年至四一七年)時期。區內松竹叢生,山巒迭翠,周圍群峰環抱,麥積一秀崛起,古稱「秦地林朱之冠」,是中國秦嶺山脈西端小隴山中的一座奇峰,海拔1742米,距天水火車站三十公里。山高142米,但山的形狀奇特,孤峰崛起,猶如麥垛,「麥積山者,北跨清渭,南漸兩當,五百里崗巒,麥積處其半,崛起一塊石,高百萬尋,望之團團,如農家積麥之狀,故有此名」,人們便稱之為麥積山。山峰的西南面為懸崖峭壁,著名的麥積山石窟就開鑿在這峭壁上,有的距山基二三十米,有的達七八十米。在如此陡峻的懸崖上開鑿成百上千的洞窟和佛像,在中國的石窟中是罕見的。
麥積山周圍風景秀麗,山巒上密布著翠柏蒼松、野花茂草。攀上山頂,極目遠望,四面全是鬱郁蔥蔥的青山古木,只見千山萬壑,重巒疊嶂,青松似海,雲霧陣陣,遠景近物交織在一起,構成了一幅美麗的圖景,這便是被稱為天水八景之首的「麥積煙雨」。
麥積山風景名勝區總面積215平方公里,包括麥積山、仙人崖、石門、曲溪四大景區,以及街亭古鎮和被譽為」中國四大石窟「之一的麥積山石窟。
麥積山石窟屬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也是聞名世界的藝術寶庫,有「東方雕塑館」的美譽。
2010年12月15日,國家旅遊局正式批准麥積山風景名勝區為國家5A級旅遊景區。
Ⅷ 麥積山什麼時候
麥積山是甘肅省麥積區的旅遊景點農歷四月初八曰逄會
Ⅸ 去天水麥積山石窟最合適的季節是什麼時候
麥積山石窟這類景區,四季都可以去,不過最佳旅遊月份是每年7月~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