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斯洛需求安全需求旅遊
① 去旅遊是出於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中的什麼需要
根據馬斯洛的人類需求層次理論,旅遊需要屬於自我實現的需要 。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是行為科學的理論之一,由美國心理學家亞伯拉罕·馬斯洛在1943年在《人類激勵理論》論文中所提出。書中將人類需求象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分為五種,分別是: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
②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解釋旅遊動機有什麼不足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
其中社交需求包括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系的需求。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後,社交需求就會突出出來,進而產生激勵作用。在馬斯洛需求層次中,這一層次是與前兩層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層次。
③ 馬斯洛的需要觀對旅遊服務有什麼指導意義
「以人為本」
人性化的理解「旅遊服務」是通過各種設施、設備、方法、手段、途徑和「熱情好客」的種種表現形式,
不是用其它的所謂思辨得來,更不是辯證法得來的知識。
更具有科學觀的話,你不得不用人本主義思想來理解。
都認為精神分析學派過於強調病態的行為和過於以決定論作為人的價值基礎,缺乏了對行為的意義、正面的成長和發展的探索,因此決意創立一個全新的心理學取向,藉以強調正向的心理發展和個人成長的價值。
同時又加入了存在主義的哲學思想,強調自由、個體決定的價值和人生的意義。
「馬斯洛認為人的本性是中性的、向善的,主張完美人性的可以實現性,是一種樂觀主義的美學,但他離開社會實踐談審美體驗、審美活動,有抽象、片面之嫌。」
但是,按馬斯洛的理論,個體成長發展的內在力量是動機。而動機是由多種不同性質的需要所組成,各種需要之間,有先後順序與高低層次之分;每一層次的需要與滿足,將決定個體人格發展的境界或程度。 馬斯洛認為,人類的需要是分層次的,由低到高。
在為旅客提供能夠滿足其生理和心理的物質和精神的需要過程中,創造一種和諧的氣氛,產生一種精神的心理效應,從而觸動旅客情感,喚起旅客心理上的共鳴,使旅客在接受服務的過程中產生愜意、幸福之感,進而樂於交流,樂於消費的一種活動。
④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在制定旅遊決策時的重要作用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在制定旅遊決策時的重要作用:保證目的地能生存,至少能保證有最基本的食物、水、住處;保證人身安全。
根據五個需要層次,可以劃分出五個消費者市場:
1、生理需要→滿足最低需求層次的市場,消費者只要求產品具有一般功能即可
2、安全需要→滿足對「安全」有要求的市場,消費者關注產品對身體的影響
3、歸屬和愛的需要→滿足對「交際」有要求的市場,消費者關注產品是否有助提高自己的交際形象
4、尊重需要→滿足對產品有與眾不同要求的市場,消費者關注產品的象徵意義
5、自我實現需要→滿足對產品有自己判斷標準的市場,消費者擁有自己固定的品牌需求層次越高,消費者就越不容易被滿足。
(4)馬斯洛需求安全需求旅遊擴展閱讀:
馬斯洛認為需要層次越低,力量越大,潛力越大。隨著需要層次的上升,需要的力量相應減弱。高級需要出現之前,必須先滿足低級需要。
在從動物到人的進化中,高級需要出現得比較晚,嬰兒有生理需要和安全需要,但自我實現需要在成人後出現;所有生物都需要食物和水分,但是只有人類才有自我實現的需要。
馬斯洛需要層次論的基礎是他的人本主義心理學,人的內在力量不同於動物的本能,人要求內在價值和內在潛能的實現乃是人的本性,人的行為是受意識支配的,人的行為是有目的性和創造性的。
⑤ 馬斯洛的需要層次理論解釋旅遊需要
馬斯洛理論把需求分成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實現需求五類,依次由較低層次到較高層次。
其中社交需求包括對友誼、愛情以及隸屬關系的需求。當生理需求和安全需求得到滿足後,社交需求就會突出出來,進而產生激勵作用。在馬斯洛需求層次中,這一層次是與前兩層次截然不同的另一層次。
(5)馬斯洛需求安全需求旅遊擴展閱讀:
注意事項:
五種需要像階梯一樣從低到高,按層次逐級遞升,但這樣次序不是完全固定的,可以變化,也有種種例外情況。
需求層次理論有兩個基本出發點,一個是人人都有需要,某層需要獲得滿足後,另一層需要才出現,另一個是在多種需要未獲滿足前,首先滿足迫切需要,該需要滿足後,後面的需要才顯示出其激勵作用。
一般來說某一層次的需要相對滿足了,就會向高一層次發展,追求更高一層次的需要就成為驅使行為的動力。相應的,獲得基本滿足的需要就不再是一股激勵力量。
⑥ 馬斯洛的需求層次理論在旅遊產品中的表現形式對旅遊營銷的啟示
經濟下行、風險加大---》需求不進返退---》基本生活支出以外的消費大幅減少---》人們越發在乎每一分閑錢帶來的效益----》對產品的性價比越發重視、討厭被欺騙。---》騙傻瓜的旅遊產品將會迅速失去市場。
旅遊業整體受挫---》產業洗牌來臨----》多數旅遊公司保持規模、留住客戶,或者重新定位尋求市場,以求挺過未來幾年的嚴冬是第一要務,利潤次要,只求生存。
也就是說,盡量做到高性價比的、透明的旅遊產品來吸引、討好客戶是一個比較穩當的營銷戰略。
如果無力改變這些,只是需要一個口號的話,那就強調一下家庭旅遊的好處吧,畢竟人沒錢的話,反而更願意拿錢購買一些與家人的回憶,這樣性價比高。
⑦ 馬斯洛需求層次理論在旅遊活動中的體現
旅遊業是為旅遊者而存在的產業.吸引更多的旅遊者是旅遊企業生存和發展的先決條件.旅遊工作的一切都是圍繞有思想,有感情,有各種需求的旅遊者來服務的,旅遊者在旅遊過程中有何感想,想得到什麼,又是如何審美,旅遊管理和服務人員又該如何滿足旅遊者的需求.本文試圖從心理學,旅遊管理學及傳播學角度來探析旅遊者的旅遊動機及需求,旅遊企業的服務倘若能盡量全面地滿足旅遊者的各種需求,景區就能得到更好的經濟效益和社會效益.
日本心理學家今井省吾指出,現代人的旅遊動機含有「消除緊張感的動機」、「社會存在的動機」和「自我完善的動機」,這三種動機具體細分為:(1)消除緊張感的動機,包括交換氣氛、從繁雜中解脫出來、接觸自然。(2)自我完善的動機,包括對未來的嚮往、接觸自然。(3)社會存在的動機,包括朋友的友好、大家一起旅行、了解常識、家庭團圓。
今井省吾的觀點與馬斯洛的需要結構的三個高層次的需要不謀而合,揭示了旅遊與人們豐富多樣的需要息息相關。
運用馬斯洛的理論,遊客的旅遊動機呈現出一個一步一步不斷向上遞進的階段性進程。它顯示出個人的需求在行為上的表現:從生物需求安全保護需求到關系發展和延伸需求再到特別利益與自我發展需求最後完成或自我實現。
遊客可以通過旅遊行為和旅遊活動的實踐,進入到一個不斷遞進的「梯級體系」中,從開始的「體驗心理類型的快樂過程」,到富有經驗的遊客「利用旅遊去發展各種關系」,最後達到「自我尊重和動機自我實現的目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