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遊安全有關的論文
『壹』 寫一篇關於旅遊業的論文3000字左右
這次是我們首次採取自助的形式出遊,因此不像從前跟團那樣省時省力,凡事都需要親力親為,好在有網路,給我們提供了許多快捷的幫助。
首先我們通過網路查詢了旅遊當地的許多相關資料,如天氣情況、景點分布,食宿介紹等等,然後再參考一些去過該地的遊客所寫的游記及相關書籍,再搜集幾個旅行社的出行線路安排,對要去的地方在心中有個大致了解後,再結合自身的實際情況,選擇好相應的出行工具,制定了具體的出行路線。並根據當地天氣准備了所需要的衣物,帶上充足的食品、水、現金和銀行卡以及一此常用的如感冒、腸胃、跌打酒之類的葯品。OK,一切准備就緒,炎炎夏日,開始我們期待的旅程。
石林之旅
我們這次的第一站是石林,從柳州到昆明我們先選定了兩趟車,即上海----昆明,桂林北----昆明。前者從乘坐環境來說比較好,但相對較貴。從時間上考慮,我們選擇了後者。由於當時正值學生放假,我們只買到了坐位票。上車時經過一番搏鬥與混亂後方能安然就坐。而最痛苦的是上車好長一段時間以後,准備吃飯時才知道,因為人員太多,列車無法正常供應開水,這就使我們所准備的方便麵成了擺設。(在此提醒各位,去的時候最好要買卧輔票,因為能休息一個晚上,精神狀態會好許多。而且卧輔的服務條件相對好一些,另外,如果你不打算吃列車上難以下咽的盒飯的話,最好准備多元化一點的食品。)。忍受著飢腸轆轆,日曬雨淋的折磨,在穿越了無數個深遠幽長的隧道,16小後,在隆隆聲不絕於耳中我們終於到達了石林火車站。
清晨5點的石林火車站靜謐一片,我們的到來讓它暫時的熱鬧起來。乘坐站外搭客的麵包車我們來到了石林景區附近的青年旅行社的賓館,稍事休息、填飽肚子、寄存好行李。等到7:30景區開門後我們便開始了今天的旅程。
石林的天氣要比柳州涼了許多,帶來的厚衣服正好派上用場。在這里,我們結識了兩個也是自助游的女孩子。特別有一個是從俄羅斯來的女孩子,在一句中文不懂的情況下居然獨自遊了中國的許多地方。真是不得不佩服外國人的獨立性。
石林號稱天下第一奇觀,俗稱「李子箐」,整個景區包括大石林、小石林、外石林、步哨山、李子園箐等。游覽此地也有一種套票(面值100元),可以游包括石林在內的三個景點,而且還包括一年的會員費(即你或者你的朋友在一年內持此票來游覽石林就再不需要再購買門票了)。如果單游石林的話門票是80元,人多的話在石林湖畔的街上請個導游也是不錯的選擇,大約60元左右,保證讓你在充分游覽石林的同時少走不少冤枉路。
石林以喀斯特地形為主,形成於古生代時期。但這對於我們生長於南方的人來說算不上是很奇特的地貌,只是這里相對集中一些。步行其間,四周怪石嶙峋,群峰壁立,造型千姿百態。峰迴路轉間,步步有景,或如利劍,或如母子同游,或如唐僧入定,令人浮想聯翩,不禁驚嘆於大自然的鬼斧神工。從高處望去,只見一隻只巨大的灰色石峰、石柱撥地而起,直刺雲宵,如一片莽莽森林,蔚為壯觀。石林間不時有身著民族服裝的導游在為遊客講解,為石林增添了不少民族風情。遠處,似有若隱若無的歌聲傳來,讓人不禁想起傳說中美麗的阿詩瑪和情深一片的阿黑哥之間凄婉動人的愛情故事。
我們從望峰亭到雙鳥渡食,穿大石林到小石林,反反復復,兜兜轉轉的花了將近四個小時才出了景區大門。從石林到昆明白天有三趟火車經過停靠,最後一班是13點鍾到。我們吃過午餐時間也就正好合適。因為聽說這個期間昆明到大理的票非常緊缺。所以我們通過聯網售票,直接在石林火車站就把車票買好了。後來我們才知道,我們的決定是正確的,這是最後的6張票了,而且還是昆明站因為旅客太多,加了一節廂的結果。
『貳』 想寫一篇關於會展旅遊的畢業論文,選題該怎麼定選題范圍不能太大
董天祥同志
在全市旅遊細微服務經驗交流會上的講話
(2005年7月8日)
同志們:
今天的會議非常必要,也十分重要。市委崔書記、宋市長對旅遊服務工作都高度重視,多次做出專門指示,要求將旅遊服務做細、做精、做好,切實提高旅遊服務水平,保持好、維護好威海旅遊良好的形象。剛才,大會通報表彰了全市細微服務「示範企業」和「服務明星」,幾位同志做了生動感人的典型發言,市旅遊局高旭光局長一會兒還對全市細微服務工作進行全面總結和具體部署,希望大家認真抓好落實。下面,我先講三點意見。
一、要進一步提高對開展旅遊細微服務活動的重要性和緊迫性的認識
旅遊業作為直接跟人打交道的窗口行業,「服務」二字價值千金,實施細微服務意義特別重要。從大處看,細微服務事關一個城市的品牌,代表一個城市的文明形象。當前,全國乃至世界范圍內,城市之間的競爭已不僅是經濟實力的競爭、區位優勢的競爭,也是文明環境的競爭、優質服務的競爭。去年以來,全市各旅遊企業認真貫徹市委、市政府創建文明城市的部署,充分發揮了窗口行業的作用,推動了我市整體文明水平的提高。最近,市委、市政府又下發了《關於「文明威海」建設的實施意見》,我們在座的這些行業,都與旅遊相關,對外都代表威海的文明形象,在全市共建「文明威海」的大環境下,我們這些旅遊景區、服務窗口應該率先成為傳播文明、弘揚文明、建設文明威海的重要窗口。開展旅遊細微服務活動就是創建文明城市,建設「文明威海」的具體要求和重要舉措。全市旅遊行業要結合創建文明城市的契機,從提高旅遊服務質量入手,全面落實細微服務各項工作標准,在旅遊服務的各個崗位上,體現文明禮貌、誠信待客、文明用語、文明服務的行業風采,營造優美、文明、和諧的旅遊環境,力爭我市首批進入全國文明城市行列,為我市創建工作做出應有的貢獻。從小處看,做好細微服務是旅遊經濟自身發展的迫切需要。旅遊業正進入重要轉型期,隨著休閑度假、自助游、自駕車遊客日趨增多,遊客對旅遊接待設施、旅遊產品和服務質量提出更多更高的要求。各級旅遊部門、各個旅遊企業都要適應旅遊業發展形勢,練好內功,做好服務。服務做好了,跟上了,大家都關愛遊客、善待遊客,讓遊客感受到威海是充滿愛心的旅遊城市。那麼,回頭客就會增多,遊客多了,大家都有生意做,都有錢賺。相反,慢待遊客、冷待遊客甚至對遊客坑蒙拐騙,讓遊客寒心、傷心,以短期行為賺錢,這種不道德行為太重的商業行為,不僅大煞風景,有損威海旅遊形象,而且直接影響旅遊業的持續健康發展,是旅遊經濟的自殺。所以說,旅遊服務是旅遊業的生命線,旅遊業的競爭歸根結底就是服務質量的競爭。希望全市旅遊企業高度重視,百般警惕,牢固樹立細微服務的宗旨,切實做好細微服務的各項工作,以一流的服務吸引遊客。也希望所有的旅遊工作人員,都能在旅遊服務工作各個方面爭當標兵,努力用情服務,用心服務,使所有的來威遊客都受到我們的善待,真正打造我市旅遊度假目的地的良好形象。
二、要採取得力措施,打造好旅遊細微服務的魅力品牌
做好細微服務關鍵看行動,重在抓落實。當前,我市旅遊業發展機遇非常好,一大批旅遊新項目建成開放,旅遊市場份額不斷擴大,來威遊客持續增長,旅遊發展環境進一步優化,特別是創建文明城市,建設文明威海活動的開展為旅遊服務工作提供了難得的機遇。全市各級旅遊部門、各個旅遊企業要緊緊抓住發展機遇,採取得力措施,落實細微服務標准,全力提高服務水平,迅速打響威海旅遊細微服務的品牌。要牢固樹立「抓旅遊就要抓服務,抓服務首先抓細微」的指導思想,不斷鞏固、深化旅遊細微服務活動的成果。全市旅遊細微服務活動已取得階段性成果,涌現出了一大批先進服務單位和個人。各類旅遊企業要認真總結經驗,鞏固成果,深化內涵,狠抓薄弱環節,不斷推動旅遊細微服務年活動向縱深發展。要認真學習「細微服務示範企業」和「服務明星」等先進典型,倡導細微服務理念,推進落實《細微服務基本標准》,全面提升我市旅遊服務水平。要將細微服務和創建文明城市結合起來,進一步突出人性化、細微化、文明化服務,努力追求服務零缺陷,全心全意為旅遊者服務,使遊客真正滿意,讓廣大遊客盡興而來、高興而歸。要大力加強旅遊行風建設,倡導誠信經營、依法經營,廣泛開展旅遊企業誠信建設,切實解決依法經營意識不強、誠信缺失、服務不規范等影響旅遊業發展和遊客反映比較強烈的問題,樹立威海旅遊誠信服務的良好形象。要廣泛開展崗位練兵、技術比武,強化旅遊培訓,進一步提高從業人員的服務技能和水平。要高度重視旅遊安全,切實落實好安全生產責任制和各項安全措施,嚴防旅遊事故發生,確保遊客健健康康出遊,平平安安返程。要下力整頓和規范旅遊市場秩序,堅決打擊「黑車」、「黑導」、強行拉客、欺詐遊客等擾亂旅遊市場秩序的違法違規行為,杜絕互相拆台、互相降價、惡性競爭,削價競爭,保護好旅遊市場秩序,維護好廣大遊客的合法權益和守法旅遊企業的共同利益,全力打造我市「安全、文明、誠信、健康」的旅遊目的地。
三、要進一步加強對旅遊細微服務活動的組織和領導
一是要落實責任。各旅遊部門要建立健全細微服務和創建全國文明城市的各項制度和措施,一把手負總責,明確分工,責任到人,切實把旅遊細微服務工作的每個環節落到實處。各旅遊企業要讓每個職工了解細微服務工作的重要意義、目標和任務,做到有問必答。旅遊從業人員要端正態度,切實樹立起主人翁意識,以良好的職業道德形象和優質服務的整體素質,為我市創建文明城市工作做出應有的貢獻。
二是要加強督導和宣傳。各市區旅遊局切實加強領導,精心組織,狠抓落實,切實防止和杜絕「一陣風」、走過場、做表面文章。在那些工作還不夠深入扎實的地方和企業,要認真研究採取得力措施,做到思想到位、領導到位、工作到位、成效到位。要及時總結開展細微服務年活動經驗,加強交流,相互借鑒,共同提高。要要通過電視、電台、報刊等新聞媒體大力表彰先進典型,這次我市被省旅遊局評為「細微服務示範企業」、「明星員工」的單位和個人,代表了我市旅遊細微服務的先進水平,也凝聚著大家的智慧和汗水,確實來之不易。要認真學習推廣他們的好經驗、好做法,以實際行動迎接創建文明城市工作。
三是要建立長效機制。重點完善督導檢查機制、達標考核機制、激勵獎勵機制,確保細微活動取得新的成效,使我市的旅遊細微服務常抓常新,常抓常好,真正成為吸引遊客、引來遊客、留住遊客的服務品牌。
(2006年7月25日)
--------------------------------------------------------------------------------
省旅遊局:
全省旅遊發展大會召開以後,威海市進一步增強做大做強做活旅遊產業的緊迫感和信心。圍繞落實會議精神,威海市委將研究部署以旅遊業為龍頭的服務業作為今年市委理論學習中心組讀書會的主題,並由市委副書記、市長宋遠方帶隊組團赴滇粵湘滬進行考察學習。考察活動成果顯著,進一步明確了站在新起點上推動我市旅遊業又快又好發展的努力方向,還與上海青浦區建立了旅遊合作關系。借鑒南方先進地區經驗做法,依據威海自身的發展優勢,我市重點提出了實施「1345」的戰略舉措。
一、一個目標。緊緊圍繞建設旅遊度假基地主題, 以千公裏海岸線為載體,以福文化為靈魂,著力打造幸福海岸。爭取全年國內遊客突破1000萬人次,國內旅遊收入達到90億元,均增長15%左右;海外旅遊人數達到18萬人次,旅遊創匯達到7000萬美元,均增長20%以上。到2010年,旅遊總收入達到262億元,佔全省旅遊總收入的1/8,將威海建成為「引領半島、承接日韓、輻射全省、影響歐美」的旅遊目的地,讓中外遊客在我市「吃有特色,住有選擇,行之方便,游之盡興,購之豐富,娛之快樂,健之有所,療之有效,教之有益」。
二、三個轉變。一是由觀光型向休閑度假型轉變。將發展目標重點放在吸引高端遊客、拓展入境市場、完善度假基礎設施上,重點實施《幸福海岸專項規劃》。年內,來威的觀光為主遊客比例由目前的60%左右降到55%左右;二是由國內遊客為主向內外並舉轉變。藉助捧得「歐洲遊客最喜愛的中國旅遊城市」獎杯之東風,加大內外聯力度。爭取海外遊客與國內遊客比例由目前的80:1改變到75:1左右;三是由追求數量向追求質量轉變。逐步改變低層次、粗放式的旅遊增長方式,努力在增加遊客逗留時間,擴大消費內容上下功夫,實現由人數和天數的數量性增長到人均花費的質量性增長,爭取五年內遊客消費由目前的800元提高一倍以上。
三、四個突破。一是實現旅遊項目建設新突破。重點抓好全市在建擬建投資總規模超過176億元的28個旅遊大項目,加快大乳山福地養生園、藍湖國際度假村、環翠國際海洋城、東方如意及名車遊艇俱樂部、榮成鳳凰湖開發和乳山福如東海風景區的開發,打造一批國內一流的頂級旅遊項目。二是實現旅遊宣傳促銷新突破。建立「政企聯手、部門聯合、區域聯盟、上下聯動」的旅遊宣傳促銷機制,按照「國內市場主攻京津冀、滬寧杭和國際市場鞏固韓、日,擴大俄羅斯,兼顧歐美」的市場開發戰略,細分客源市場,精心策劃組織具有轟動效應的大型旅遊宣傳促銷活動,大規模、高強度、全方位開拓海內外市場,使威海旅遊品牌盡快打入主流市場。下半年重點舉辦好第三屆威海國際人居節,在《北京晚報》組織文章,擴大威海旅遊在北京地區的影響。大力實施招徠旅遊團隊獎勵政策。爭取全年旅遊包機在150架次以上,旅遊包船及旅遊專列在20艘次以上。三是實現旅遊綜合效益新突破。學習上海旅遊委、杭州旅遊委的管理做法,動員全社會力量來發展旅遊,促進旅遊業與文化、體育、會展、商貿、宗教、教育等的融合發展,扶持發展農業旅遊、工業旅遊、民俗旅遊、農家樂、漁家樂旅遊,實現旅遊業與其他產業的互動,豐富旅遊消費項目,活躍夜間旅遊消費,拉長旅遊產業鏈條,延長遊客逗留時間,提升旅遊娛樂、旅遊購物、旅遊餐飲在總消費中的比重,提高旅遊綜合效益。四是實現旅遊對外開放新突破。爭取引進國際知名飯店管理公司落戶威海,加大國際會展中心、國際海洋城、草廟子溫泉等旅遊項目的招商引資,鼓勵引導外資建設汽車旅館、鄉村旅館和家庭旅館。引進世界知名商業品牌, 建設威海旅遊商品超市。創造條件,組織開發海上郵輪及國際豪華遊船旅遊。加快對接青島旅遊圈,牽頭組織青煙威地區旅遊整體聯動工作會議,積極推進與長三角、珠三角、環渤海以及周邊省市的區域聯盟。以友好城市為紐帶,推進跨國界旅遊合作,重點面向東北亞經濟圈尋求國際區域旅遊合作。
四、五個加強。一是加強行業監管。仿效雲南做法,成立威海市旅遊執法聯動中心,旅遊旺季由公安、工商、物價、旅遊等相關部門集中辦公,聯合執法,健全旅遊市場聯合執法體系,嚴厲打擊「黑導」、「黑店」、「黑車」等不法行為;二是加強行業自律。成立威海市旅遊行業協會,下設各旅遊企業分會。加大旅遊投訴查處力度,確保遊客投訴處理率達100%;三是加強誠信建設。深入開展「文明威海、誠信旅遊」活動,推進誠信旅遊體系建設,建立旅遊企業誠信經營檔案和導遊人員信譽檔案;四是加強細微服務。深入開展旅遊細微服務活動,推行規范化、親情化、個性化服務,提高旅遊服務水平。爭取年內5-6個單位為省級旅遊細微服務示範單位,50個單位為省級旅遊細微服務達標單位;五是加強教育培訓。研究制定旅遊培訓計劃和培訓目標,對旅遊企業管理人員以及從業人員進行有的放矢培訓。重點提高導遊人員素質,優化導游隊伍結構,組織舉辦全市導游精英大賽,形成一批金牌導游。
你自己看看!論文格式www.66wm.com/Article/gzbg/qtlw... - 29K - 2007/01/07
『叄』 中國旅遊法制建設的相關論文
看看下面兩篇文章就差不多了!
http://news.et-china.com/etnew/readnews.asp?NewsID=1098&BigClassName=%D0%D0%D2%B5%B6%AF%CC%AC&SmallClassName=%C2%C3%D3%CE%D2%B5%B6%AF%CC%AC&SpecialID=0
http://www.yzdb.cn/gmyfz.asp?id=139
1.中國旅遊法制建設進步大 依法治旅格局基本形成
旅遊業是依託性、關聯性很強的產業,它的健康發展必須以法制為保障。改革開放以來迅速崛起的旅遊業,其法制建設經歷了從無到有、加快建立、逐步強化的過程。尤其是「九五」以後,隨著旅遊業的飛速發展,旅遊法制建設也日新月異,推動著我國躋身世界旅遊大國行列。一、旅遊法制建設步伐日益加快我國旅遊法制建設最初較多的表現為行政手段管理,隨著國家法制建設步伐的整體推進和旅遊業的加快發展,旅遊業的發展和管理加快進入法制化軌道,依法治旅的工作格局基本形成。主要表現在:
1、由計劃經濟向市場經濟轉軌。
「八五」期間旅遊法制規范的內容,許多都是直接與旅遊企業的經營密切相關,如旅遊價格、外匯兌換、旅遊商品生產、外匯報價結算、廁所收費、門票價格等,反映了計劃經濟體制的時代特徵;「九五」以後,這些項目因大都下放到了旅遊企業,立法規范的內容陸續轉向管理市場准入、市場秩序、經營規則等方面,反映了旅遊行政管理職能的逐步轉變。
2、由單項內容逐步向綜合方面過渡。「八五」期間,旅遊立法規范的內容一般比較單一,大多針對某一事項做出規定,如旅行社的質量管理、旅遊簽證的通知、對客人服務的基本標准、旅遊投訴的規定、旅遊發展基金的征繳、旅遊商品定點生產企業的審批、旅遊安全事故的報告與處理程序等,反映了旅遊立法逐步建立的過程。「九五」以後,旅遊立法規范的內容明顯趨向於綜合,涉及一個方面的法規、規章明顯增多,如旅行社管理、導游員管理、出國游管理。以出國游為例,以前出台過多個規范性文件,後來被1997年的部門規章、2002年的行政法規所取代。
3、規范范疇逐步從傳統轉向新興領域。「八五」期間,旅遊立法基本以旅遊接待和經營方面內容為主,比較集中的是旅行社、涉外飯店等,即旅遊業起步發展以來的傳統產業范圍;「九五」以後,隨著旅遊產業規模的迅速擴張,「大旅遊」從概念變為了現實,旅遊立法也就拓寬了領域,如合資旅行社、內河遊船評定星級、旅遊漂流管理、旅遊標准化管理、旅遊規劃管理、旅遊統計管理、優秀旅遊城市創建等。
4、由行政手段為主加速轉向法制化。「八五」期間,旅遊法規性文件大多是以規范性文件的形式出台的,即使國務院發布或批准下發的也不例外,據不完全統計,此間出台的旅遊規章、規范性文件多達45個,其中占相當數量的是以《通知》的形式。「九五」以後,隨著《立法法》的實施,旅遊法制化工作加速走向正軌,此間出台的規范性文件約減少了50%,而行政法規出台了2部,即《旅行社管理條例》、《導遊人員管理條例》;「十五」以來,現已修訂了1部行政法規(《旅行社管理條例》)、出台了1部行政法規(《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管理辦法》)和5個部門規章,旅遊的立法規格、法律效力都有了明顯提高。
二、一些領域的旅遊法制漸成體系旅遊業至今尚未有一部綜合性的旅遊大法,但近年來某些領域的旅遊法制已取得較大成績,初步形成了以旅行社業為核心的旅遊法制體系。
1.旅行社業的旅遊法制建設日趨健全。旅行社被喻為旅遊業的龍頭,隨著旅遊業的飛速發展,旅行社數量快速增加,由1996年的全國4252家,增加到2001年的10532家。為及時加強對旅行社市場的管理,1996年10月15日國務院發布了旅遊業首部行政法規——《旅行社管理條例》。為貫徹好《條例》,國家旅遊局制定了《旅行社管理條例實施細則》,並先後出台一些部門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如《旅行社質量保證金暫行規定》、《旅行社投保旅行社責任保險規定》、《旅行社經理資格認證管理規定》、《關於加強旅行社審批和登記管理的通知》、《關於加強和規范旅行社門市部管理的通知》等,形成了以旅行社為核心的比較完善的法律體系。我國加入WTO以後,為及時適應新形勢的變化,又加快修訂了《旅行社管理條例》,增加了有關「外商投資旅行社」的內容,使《條例》囊括了對各種類型旅行社的管理。
2.導游管理有法可依。導游員是旅遊活動的具體組織者和服務者,與旅遊消費和接待服務質量密切相關。全國現有導游員15萬人,以及大量季節性的臨時導游員。1999年5月14日,國務院發布了《導遊人員管理條例》,這是旅遊行業的第二部行政法規,明確了導游資格考試制度、導游證制度、導游分等定級、導游工作職責與處罰,為建立政治業務素質雙過硬的導游隊伍提供了法律保障。為貫徹好這個《條例》,國家旅遊局1999年8月出台了《導游證管理辦法》,2001年12月出台了《導遊人員管理實施辦法》,增加了對導游實行分級管理、登記制度、記分管理、年審管理的規定,強化了對導遊人員的日常管理。
3.出境旅遊管理逐漸步入法制化。為加強對出境游管理,1997年7月1日,經國務院批准,出台了《中國公民自費出國旅遊管理暫行辦法》。經過5年的發展,我國出境旅遊已達1213.3萬人次,因私出境旅遊明顯加速增長。為適應新形勢的發展變化,國務院決定2002年7月1日起實施《中國公民出國旅遊管理辦法》,這是旅遊行業的第三部行政法規,從管理手段上向法制化方向邁出了一大步。根據新的管理辦法,出境游組團社由67家擴大到528家;隨後出台了《中國公民出國旅遊服務標准》;10月28日,國家旅遊局又發布了《出境旅遊領隊人員管理辦法》,使出國游管理更加有法可依、有章可循。
三、地方旅遊法制建設取得明顯突破地方旅遊法制是全國旅遊法制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九五」以來,旅遊業作為國民經濟新的增長點快速成長,地方旅遊法制建設步伐也抓緊跟進。
1.省市旅遊立法起點較高。
「八五」期間,國家層次的旅遊立法尚以規范性文件為主,省市則大多以政府名義制定了旅遊規章,據統計,僅加快旅遊業發展方面的就有18個省份,屬綜合管理的有2個省份。「九五」時期,除10來個省份出台了政府規章外,21個省份、7個單列市和副省級城市出台了由省人大發布的地方旅遊法規(旅遊業管理條例)。
2.絕大多數省市已制定了旅遊《條例》。1995年6月22日,海南省第一屆人大常委會批准了《海南省旅遊管理條例》,成為全國第一個地方性旅遊法規。此後,各省加快了旅遊立法步伐,截至2002年11月上旬,除吉林、青海、天津、上海四省市外,已有27個省份制定了旅遊《條例》,佔全國省份總數的87%(除台灣);廈門、青島、深圳3個單列市出台了《條例》,佔全國單列市總數的60%。此外,武漢、哈爾濱、鄭州、廣州、大同、成都6個大城市也報經省人大批准出台了旅遊《條例》。
3.旅遊立法適應了地方旅遊發展需要。各省市除了制定綜合性的政府規章、地方法規外,還出台了不少針對性較強的規章和規范性文件,內容涉及旅遊安全、設立分支機構、旅遊度假區、旅遊商品生產、旅遊企業所得稅返還、旅遊景點徵收專用資金、散客服務、特殊旅遊項目、景區景點講解等。當前,各地為了與世貿規則接軌,抓緊了對地方旅遊法規的修改,海南、廣西等6省市已基本完成修訂,北京、山東、內蒙古、湖北、陝西、雲南等10省區市已把修訂列入計劃。可以相信,這對促進入世以後旅遊業的加快發展將發揮重要作用。
四、旅遊行政執法力度和執法水平明顯提高「八五」以來,隨著我國法制化建設進程的加快,以及旅遊市場規模的迅速擴張,加強旅遊執法被提上重要工作日程。特別是「九五」以後,隨著旅遊部門管理職能的轉變,旅遊執法實踐大量增加,旅遊執法水平也有了明顯進步。
1.旅遊行政執法隊伍不斷壯大。「九五」以後,根據旅遊業發展的需要,國家旅遊局成立了旅遊質量監督監理所(即「質監所」),專門負責受理旅遊投訴,以後全國逐步建立起國家、省級、旅遊城市三級質監網路,現在崗人員近千人。其中,四川省質監所是行政編制,陝西、雲南、青海、寧夏4省區的質監所與行管處合並執法,12個城市成立了旅遊執法(稽查、監察)大隊,其他100多家質監所的一部分被賦予了一定行政職能,成為旅遊行業管理的重要補充和旅遊行政執法的重要力量。
2.日常性的旅遊執法數量增多。受理旅遊投訴和進行旅行社業務年檢,是旅遊執法的日常性、經常化內容。據統計,2001年全國各級質監所接受旅遊投訴(僅統計了29個省區市)6966件,正式受理5738件,結案5417件,結案率達到94%。在2001年的旅行社業務年檢中,1142家旅行社被暫緩通過年檢、並分別受到限期改正、警告、通報批評、限期整頓、停業整頓等處分,占參檢的10.85%;293家沒有通過年檢,被注銷、吊銷營業許可證或自動提出歇業,占總數的2.79%。
3.專項旅遊執法活動成效明顯。「九五」以來,整頓旅遊市場秩序一直被作為工作重點。1995年底至1996年,打擊無證無照和超范圍經營為重點的專項治理,查處旅遊市場違法違規行為4093件;2000年下半年至2001年首季,集中開展對出境游市場的整頓,重點查處旅行社掛靠承包、「黑社」、超范圍經營、零負團費、虛假廣告等;2002年上半年開始的旅遊市場打假打非專項整治,已出動檢查人員2.6萬人次,檢查導游9萬人次,現場檢查率達到60%,1700名違規導游被扣分處罰,查處了一大批違規違法經營者,打擊了旅遊市場的欺行霸市、強買強賣、欺客宰客行為,旅遊市場秩序和環境有了比較明顯改善。
此外,各級人大每年開展的專項旅遊執法大檢查,督促和推動了旅遊行政執法工作的深入開展;旅遊行政執法所引發的一些行政復議、行政訴訟案件,督促旅遊執法人員進一步學法、懂法、用法;各地舉辦的形式多樣的旅遊執法培訓班,對提高旅遊行政執法水平也發揮了應有的作用。
當然,由於旅遊業發展形勢一日千里,現行旅遊法規的一些內容很難跟上快速發展的旅遊現實,加上國家至今尚未出台一部《旅遊法》,因此,我國旅遊法制建設還有大量的工作要做,需要全行業堅持不懈地去努力和探索。
2.論我國旅遊立法的滯後性及其完善
健全的旅遊立法是旅遊資源開發和旅遊產業建立和良性發展的法制前提和保障。加快旅遊立法是培育、規范旅遊市場秩序,應對和接軌加入世界貿易組織的客觀需要,同時也是建立我國旅遊法律體系的重要內容和步驟。許多旅遊業比較發達的和法制比較完善的國家,旅遊法律已經形成了比較完整的體系,成為國家法律體系的重要組成部分。我國雖然已經建立了以憲法為基礎,以部門法為主幹的社會主義市場經濟的基本法律框架體系,但是從部門法的角度看,我國旅遊法律還存在著嚴重滯後性。這種滯後性已給發展旅遊業帶來了不利影響,甚至出現了一些企業為了賺錢,在開發旅遊資源的幌子下搞出破壞環境、糟踏資源的項目,擾亂旅遊經營市場、侵害遊客合法權益,使我國旅遊業的可持續發展和旅遊大環境的建立面臨嚴重的挑戰。這種滯後性主要表現為:
一是旅遊基本法和單行法空白。旅遊基本法屬於我國旅遊法律體系中的「憲法」,是各級、各類旅遊立法的淵源和依據。旅遊基本法的地位和作用不僅對於旅遊法律體系的建立和發展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而且對於我國旅遊業的整體發展也具有規范和指導意義。但自建國以來,我們尚未制定過一部全面、系統的旅遊的基本法律或單行法律。九屆全國人大以來,不斷有代表建議國家應將旅遊法的制定頒布作為當前旅遊業發展工作的重中之重,組織專門力量,加快旅遊產業法律體系的建設[1]。事實上,旅遊基本法的缺位使得整個中國旅遊法制建設處於「群龍無首」的狀態,也使得地方性旅遊立法活動缺乏可供遵循的立法根據和原則。這種狀況也是引起目前旅遊市場秩序混亂的重要原因之一。
二是國家級旅遊立法數量少,層次低,旅遊法律體系很不完備。改革開放後我國非常重視法制建設,但至今沒有一件專門調整旅遊關系的法律,國務院頒布的調整旅遊關系的行政法規僅有三件[2],國家旅遊局頒布的旅遊規章也僅有六件。總體上看,現行的法規、規章在立法層次上沒有對國家發展旅遊業的原則和措施作出根本性的規定,也沒有對旅遊業所涉及的各方面的關系作出有效的約束和調整。所以,在我國旅遊法律體系中,法律、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作為社會公共產品在數量上供給嚴重不足,在立法的位階上處於比較低的層次,有的行政法規和部門規章立法思想過時,內容簡單、原則,缺乏可操作性。
三是地方性旅遊立法各自為政,缺乏統一性和協調性。近年來,一些地方為了實現和保障旅遊業在本地產業中的支柱性地位,相繼出台了地方性旅遊法規。但由於各地市場經濟和旅遊業發育程度不同,這些地方性旅遊法規立法水平參差不齊,內容不一,個別的還存在與國家政策導向相抵觸的現象。同時由於其適用范圍分別僅限於本行政區域,因而無法實現對整個西部地區旅遊資源的整合,也不可能統一協調各地區之間的利益關系,更無法實現跨省、跨區域間的旅遊合作。
法理學原理告訴我們,法的運行與作用的發揮不是僅僅依靠一部法律或地方性立法,而是由成龍配套的一系列的不同類別、不同層次、結構合理有序的法律、法規和規章來共同發揮作用。
旅遊立法也應當是多層級、全方位發展。要加強和完善旅遊立法,首先要合理協調「兩級」的立法關系。國家立法要先於地方立法,要在宏觀上能夠規范和引導地方立法;地方立法要與國家立法相互協調,增加國家立法在地方的適應性,細化國家立法的可操作性;要調動「兩級」立法的積極性,充分發揮國家立法與地方立法在規范、保障、引導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旅遊產業建立、旅遊市場秩序維護及旅遊監管體制創立與運行方面的功能和作用。
其次,要加快國家級旅遊立法的進程。國家立法涉及到以下幾個層次的法律法規:一是完善旅遊大環境的法律。這類國家級大法的重點是解決旅遊發展的法治大環境問題。涉及到的主要法律有公司法、反不正當競爭法、價格法、保險法、食品衛生與安全法等。這些大法對旅遊發展的宏觀環境起著非常重要的作用。這些法律已經制定,現在需要逐步修訂和完善。二是加快制定旅遊法。旅遊法是規范旅遊業發展的綜合性實體法和部門法。同時該法作為規范旅遊業的「憲法」,還要為旅遊單行法、國務院旅遊行政法規和地方性旅遊法規提供立法依據和指導。所以,旅遊法對旅遊法律制度的建立和發展起著決定性的作用。根據全國人大代表的建議,《旅遊法》的內容應重點放在:「明確旅遊業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地位,確定國家發展旅遊業的原則和措施,確立合理開發、科學利用旅遊資源和環境保護的制度,規定對旅遊者權益的保障等」[3]方面。三是健全旅遊行政法。這是由國務院制定和頒布的旅遊行政法規,通常以「條例」等形式出現。國務院旅遊法規的內容一般操作性比較強,制定程序也不像制定旅遊法律那麼復雜。目前主要有《旅行社管理條例》《導遊人員管理條例》《風景名勝區管理條例》。還有一些行政法規如稅收、出入境管理、旅客運輸損害賠償等涉及到旅遊方面,但這些都不是針對旅遊業發展而專門頒布的旅遊行政法規,在適用上有一定局限性,有的還不相協調,需要進一步完善與修訂。與其他部門法相比較,旅遊行政法規的類型與數量還遠遠不夠,與旅遊大國不相適應。應當盡快制定和頒布《旅遊資源開發與保護條例》《旅客權益保護條例》《旅遊飯店管理條例》《旅遊安全與旅遊保險條例》等行政法規。四是搞好部門規章的配套工作。這是由國家旅遊局單獨制定或與國務院其他部門聯合制定的各種調整特定旅遊關系的行業性規范。部門規章已有近20件,其中由國家旅遊局頒布的13件。這些部門規章是目前我國旅遊行業中遵循得比較多的規范,包括一些具體規定和技術標准,是調整全國旅遊工作的主要規范。這類旅遊規章需要進一步清理、補充、修改。
第三,地方立法的重點是要抓緊制定和頒布地方性旅遊條例、旅遊資源保護條例、旅遊市場行為的監管及遊客利益保護等地方性旅遊規范[4],細化立法的針對性和可操作性,拓展地方旅遊立法的空間范圍;注意把比較成熟的由政府頒布的行政規章及時上升為穩定的地方法規。這樣既可以完善地方立法,又可以為旅遊基本法的制定和頒布積累豐富的地方立法經驗。
『肆』 淺談旅遊政策的相關論文
旅遊政策對區域旅遊的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研究旅遊政策在空間層面的效應是旅遊政策有效調控的前提,有利於提高政策設計與配置的有效性、適用性下面是我為大家整理的旅遊政策的相關論文,供大家參考。
旅遊政策的相關論文 範文 一:鏡泊湖旅遊產業發展政策的研究
摘要:鏡泊湖山清水秀,景色宜人是中外聞名的旅遊勝地,如何做強、做大鏡泊湖旅遊產業經濟,以此來推動牡丹江經濟的快速發展,是做為每一名牡丹江市民關心的一個問題。本文通過對鏡泊湖旅遊資源現狀的分析,找出矛盾的所在,將鏡泊湖旅遊產業中存在的問題,分析到位,得出解決的辦法,力爭把鏡泊湖的旅遊產業做大做強,實現通過鏡泊湖旅遊產業帶動地方經濟飛速發展的目標。
關鍵詞:泊湖;旅遊;產業;研究
旅遊業被稱為二十一世紀“朝陽產業”、“新興產業”是構建當今和諧社會不可缺少的要素之一,與傳統產業相比,它具有產業能耗低、環境污染小、能夠吸納較多的就業人員、產業關聯度高、創造附加值能力強的優勢。鏡泊湖作為全國聞名的旅遊名地,如何加快鏡泊湖旅遊產業的發展,合理利用開發好現有的旅遊資源,最大限度地造福牡丹江市人民,是一個急需解決的問題。
一、鏡泊湖旅遊資源簡介
鏡泊湖位於黑龍江省牡丹江市東南部巍峨秀美的群山環抱之中,是我國最大的火山熔岩堰塞湖,其吊水樓瀑布是國內三大著名瀑布之一。1980年被黑龍江省人民政府批准為省級自然保護區,2001年9月被中央文明委、建設部、國家旅遊局評定為風景旅遊示範點。
景區總面積為1214平方公里,其風景資源由三部分組成:一是鏡泊湖游覽區,展現百里長湖的奇觀勝景;二是火山口原始森林自然保護區,展現豐富的地下森林資源、動植物資源和神奇壯美的火山熔岩洞景觀,三是唐代渤海國上京龍泉府遺址,展現歷史悠久的人文景觀。純朴自然的鏡泊湖,島灣錯落,峰巒疊翠,景色清秀,古跡隱約,盡攬春花、夏水、秋葉、冬雪於一湖,令人驚嘆神往,流連忘返。
二、鏡泊湖旅遊產業發展的意義
1.有利於拉動牡丹江市第三產業的發展。旅遊業是一個相關性很強的產業,它涉及到“行、游、住、食、購、娛”各個方面,將鏡泊湖打造成全省乃至全國的旅遊勝地,勢必會增加牡丹江市區域內的人流、物流、資金流和信息流,對全市住宿、餐飲、購物,娛樂服務等行業將起到極大的拉動作用。同時對於安置牡丹江市下崗就業人員提供大量的就業機會,緩散就業壓辦,穩定社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2.有利於促進交通業的發展。便捷的交通是打造地方經濟的首要條件,目前,牡丹江市旅遊交通建設進程相對比較緩慢,其中重要的一個原因是人流、物流不足,沒有激發交通部門與建設企業的投資熱情。通過打造鏡泊湖旅遊勝地,必然會加快牡丹江市的交通基礎設施建設,加強與周邊省市旅遊交通的聯系,增加開通省內外周邊地區的航空、鐵路、公路旅遊線路,提高城市交通的運轉效率,構建起牡丹江到周邊城市的立體交通網路體系。
3.有利於加快城市經濟發展。打造鏡泊湖旅遊名地的過程其實就是打造一個城市品牌的過程。發展旅遊業,必然會加快城市建設,優化城市空間布局,提升城市的功能和管理水平,努力打造精品工程,充分改善城市人民環境和服務等軟硬體設施,為遊客展現一座現代化的文明旅遊城市,使旅遊者對牡丹江市產生難以忘懷的印象,對於提升牡丹江市城市品味,打造國家級風景園林城市起到積極促進的作用。
三、鏡泊湖旅遊產業當前存在的問題
1.行政區劃交叉,難以實行統一的規劃管理。由於景區內的行政區劃隸屬於不同的管理系統,各個系統都以景區資源為依託,在各自區域內進行規劃建設,亂批亂建現象十分普遍,景區內現已建成各類賓館、療養院、培訓中心的建築140多處,出現了幾個職能相同的部門同在景區內實施同一內容的行政管理現象,破壞了景區規劃的統一性。
2.由於景區缺乏統一管理,過度開發濫用使景區資源遭到破壞。由於景區的地方鄉鎮、森工企業互不隸屬,各自為政,許多問題不能協調一致,同時風景名勝資源具有獨特性、脆弱性和不可再生性,一旦破壞,很難恢復,如鏡泊湖原有的特色魚種湖鯽、鰲花、湖鯉等到鏡泊湖特有魚種,現在少之又少。目前,水產部門對湖魚的過渡捕撈和放養(特別是近年興起的網箱養魚),對湖水造成較為嚴重的污染。森工企業過量採伐湖邊林木,破壞了湖邊山岸的綠色植被,造成水土流失,不僅破壞了湖區整體景觀。而且使湖泊污染日趨嚴重。
3.鏡泊湖旅遊宣傳力度不夠,旅遊產品開發的還不夠多。鏡泊湖湖光山色,景秀優美並非眾所周知,與南方一些景觀相比知名度還不夠高,在南方的一些大旅行團,還把鏡泊湖列為避暑的旅遊勝地,在省內與 其它 地市旅遊景點相比也存在著知名度不夠高,宣傳力度不夠大。多年來一直鮮為人知,造成旅遊資源的極大浪費,整整比其它旅遊發達地區晚發展十幾年,甚至幾十年。
四、鏡泊湖旅遊產業發展的對策
解決鏡泊湖景區管理體制問題是一項長期、復雜的艱巨任務,必須從景區實際出發,提出切實可行的對策和 措施 ,根據實際存在的問題,制定具體對策如下:
1.科學規劃,合理利用,確定鏡泊湖景區功能定位,加大項目開發建設力度。科學規劃的關鍵問題就是理順管理體制,鏡泊湖景區發展中的種種弊端就能從根本上解決。為更好地規劃、建設、保護、管理和利用好鏡泊湖這一“北方明珠”,造福子孫後代。更有效地發揮其在牡丹江市經濟發展、旅遊振興、招商引資、對外接待等方面的作用,應將鏡泊湖風景名勝區作為牡丹江市“旅遊經濟特區”來對待,實行適當的傾斜政策,清除障礙。從全國一些景區成功 經驗 做法來看,可以借鑒五大連池的做法,合理調整行政區劃,將景區區域劃定為一個行政區域,賦予景區管委會一級地方政府的職能,統一管理景區的經濟、行政和社會事務,從根體上改變目前景區中區劃交叉、各自為政的局面。
2.依靠政府,加大投資,強化景區管理體制,增強景區發展後勁。
當地政府應從景區長遠角度出發。盡快出台景區管理法規,健全景醫管理 規章制度 ,實行依法行政,按章辦事,促進景區管理步入科學化、規范化、制度化軌道。由於對於風景區來講,有其特殊性,尤其是景區承擔著繁重的基礎設施建設、公共管理服務和保護職責,這些具體的工作,都需要強有力的資金作保障,這就客觀上要求政府對景區的財政管理不能等同於一般的行政管理,而是在財力上要給予大力的傾斜和支持,按照“一級政府一級財政”的原則,建立功能完善,體現事權與財權相一致的景區獨立財政體制,只有這樣才能確保景區健康持續發展。
3.擴大宣傳,提高名氣,以增加景區人氣為目的,加強了宣傳促銷工作。從一定意義上講,旅遊經濟就是宣傳經濟,針對鏡泊湖景區宣傳力度不夠,景區遊客規模徘徊不前,人氣指數不高等問題,牡丹江市應採取一系列宣傳促銷的措施。如①利用多種媒體宣傳鏡泊湖,投入資金對鏡泊湖旅遊網站進行提檔升級-②積極參加各種旅遊交易活動。組織人員多參加相關部門旅遊交易活動,與部分知名景區和旅遊企業建立了聯系,增加溝通了解信息,宣傳自己;③出台促銷優惠政策。為了吸引更多的遊客來鏡泊湖,如實施旺季對旅行社實行了8折優惠,淡季5折的優惠政策等等實施多種惠民政策。
通過上述對鏡泊湖旅遊產業發展的研究、分析,有利於推動鏡泊湖旅遊產業的快速發展,帶動相關產業的蓬勃發展,為牡丹江市經濟的又好又快發展起到積極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旅遊方針政策與法規》,中國旅遊出版社,2005年
[2]楊桂華、鍾林生、明慶忠:《生態旅遊》,高等 教育 出版社,2006年
[3]楊振之:《旅遊資源開發》,四川人民出版社,2006年
[4]《旅遊經濟》2000 2006年合訂本,2006年第1期
[5]於學謙著《現代旅遊市場經營學》,旅遊教育出版社,2007年
旅遊政策的相關論文範文二:促進鄂西生態 文化 旅遊圈發展的政策建議【摘要】2008年11月,湖北省委、省政府作出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戰略決策。本文著重從政策層面提出了既切實保護好,又充分利用好鄂西圈豐富的生態、文化、旅遊資源,加快發展形成先導產業的一系列政策措施。
【關鍵詞】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 先導產業 優化發展 政策建議
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是繼武漢城市圈之後,省委、省政府從全省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出發作出的又一重大決策,是我省新時期總體發展戰略布局的重要組成部分,對於形成兩輪驅動、一帶(長江經濟帶)相連、整體發展的新格局,對於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建設和諧湖北具有重大的現實意義和深遠的歷史意義。此問題本文將在分析現狀及優勢的基礎上,就如何指導和促進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生態文化保護和旅遊產業發展,形成由生態、文化、旅遊產業組成的先導產業並加快發展,走出一條有別於傳統工業化、城市化的後現代化的新路子,從政策層面提出一些建議。
一、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的先導產業
產業是商品經濟中具有某種同類屬性的企業經濟活動的集合,它是介於宏觀范疇的國民經濟和微觀范疇的企業經濟之間的一種經濟范疇,屬於中觀經濟。產業的分類 方法 比較多,常見的有三次產業分類法、國際標准分類法、兩大部類分類法及關聯方式分類法。關聯方式分類法中有一種戰略關聯分類法,將產業分為主導產業、先導產業、支柱產業、重點產業、先行產業等。而其中的先導產業是指在國民經濟體系中具有重要的戰略地位,並在國民經濟規劃中先行發展以引導其他產業往某一戰略方向發展的產業或產業群。它不同於主導產業,主導產業是指能夠依靠科技進步或創新獲得新的生產函數,能夠通過快於其他產品的“不合比例增長”的作用有效地帶動其他相關產業快速發展的產業或產業群(羅斯托)。主導產業一般能對其他產業乃至所有產業的增長起著決定性的作用。
湖北省委、省政府決定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加快推進生態、文化、旅遊產業的發展,以帶動鄂西地區經濟社會全面發展”。顯然,這里的生態、文化、旅遊產業就是鄂西圈重點打造培育的先導產業。湖北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必然要以發展生態、文化、旅遊等先導產業來帶動其他相關產業的發展,從而促進整個產業經濟的發展。
二、鄂西圈先導產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生態產業尚未形成
生態產業,目前在學界還未達成一致意見。但一般有廣義和狹義之分,為了研究的需要,本文中指的生態產業是狹義的,主要指基於鄂西地區優質的生態資源,涉及農業、林業等部門的與旅遊發展緊密相關的能夠帶來經濟效益的產業。鄂西圈生態資源優勢明顯但利用率低,未形成產業。圈域內已有國家級生態示範區5個,國家級自然保護區9個,省級自然保護區10個,分別佔全省總數的71%、90%和59%。但這些保護區大都沒有得到合理開發利用,反而存在被破壞的傾向。神農架擁有全球中緯度地區唯一一塊保存最為完好的原始森林,有“物種基因庫”、“天然動植物園”、“天然葯庫”之譽,但神農架旅遊發展還不足以成為其先導產業。圈域內有國家重點保護野生植物51種,野生珍稀動物金絲猴等120種,分別約佔全國的18.55%和31.75%,但這些珍稀物種並沒有給當地帶來直接的經濟效益。另外,神農架森林覆蓋率高達35.2%,擁有林地面積648萬公頃,其中森林面積450萬公頃,但其中主要以灌木為主,用材林、經濟林不多。
2、文化產業尚未形成規模
文化產業,是指為社會公眾提供文化、娛樂產品和服務的活動,以及與這些活動有關聯的活動的集合。本文中的“文化產業”與上述概念一致,但側重於與旅遊發展密切相關的文化產業,特別是文化遺產保護與建設、文化資源挖掘和開發利用等。目前,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雖然有豐富的文化資源,但開發利用不夠,產業規模沒有形成。鄂西圈炎帝神農文化源遠流長,楚文化輝煌燦爛,三國文化獨領風騷,宗教文化博大精深,現代科技文化蔚為壯觀。圈域擁有各類文化遺產8000多處(項),其中世界文化遺產2個,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51個,省級非物質文化遺產56個;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53處,省級文物保護單位440處。但圈域內文化專業人才缺乏、文化產業發展不足,文化產業佔地區生產總值的比重僅為2%左右,而發達省份這一比例已達5%,發達國家的這一比例更是高達20%左右。
3、旅遊業發展水平不高
旅遊業是指以食、宿、行、游為基本組合消費商品,通過專業化運作模式為遊客的出行提供安全、可行、方便、滿足遊客合理需求的服務,兌現其消費商品的契約交易,使商品的提供商和經營商從中獲取運營收益的服務性產業。鄂西圈自然山水瑰麗秀美,人文景觀奇特壯觀,生物景觀豐富多彩,遺址遺跡保存完好,建築設施古樸精緻,旅遊資源富集度高,種類齊全,品位獨特。圈域內有國家級風景名勝區4個,國家級地質公園3個,國家級濕地公園1個,國家5A級景區1個,4A級景區22個。近年來,圈域旅遊業發展初步形成了融觀光度假、民俗宗教、購物娛樂、生態文物於一體的產品開發格局,旅遊產品結構體系不斷完善,但鄂西圈仍然存在旅遊資源開發不足、旅遊投入比重偏小、旅遊景點管理不善、品牌建設不力與圈域旅遊景點協作能力不強等問題。2008年圈域旅遊業總收入佔GDP的比重僅為8%左右,而有的省份這一比重早已超過10%。
三、促進鄂西圈產業優化發展的政策建議
1、堅持保護第一的方針,確保鄂西地區的生態、文化、旅遊資源永續利用
一是採取嚴格措施保護自然生態環境。把自然生態環境保護放在優先戰略位置,作為發展生態旅遊的前提條件和基礎工作,全面落實建設項目環境影響評價制度和“三同時”制度,嚴格環境准入要求。建立政府監測、預測、預警和干預機制,確保鄂西圈自然生態環境優勢地位。按照主體功能區規劃和生態功能區規劃要求,依法保護好國家重點保護野生動植物資源,禁止在重要和敏感的生態區域及自然災害高發區建設旅遊設施,對於設立在水源涵養地的煤礦、鐵礦、錳礦等,要逐步停止開采,並進行復墾再植,恢復生態。二是有效保護和合理利用文化遺產資源。堅持“保護為主、搶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強管理”的文化遺產保護方針,嚴格執行國家文化遺產保護政策,提高文化資源開發利用水平,建立政府投資主導機制,做好世界文化遺產、古建築群等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和中國歷史文化名鎮(村)的保護工作。對列入國家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的傳承人實行政府扶持政策,對其從事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活動在土地、稅收、貸款等方面給予支持。
2、大力發展生態產業
一是大力開發農業、林業等生態產業資源。支持旅遊線路、旅遊景區附近農民發展生態觀光農業,支持市、縣級政府統一組織好村莊整治規劃,做好飲水、通電、道路等配套設施建設。景區規劃要統籌考慮一定范圍內的農田、果園、森林、草場等資源,促進旅遊開發企業與農民合作開發生態觀光農業,實現雙贏。深入推進林權制度改革,促進圈域生態保護與建設,建立以實際受益者(市場主體)補償為主、財政轉移支付和政府生態項目為輔的圈域生態補償機制。二是促進特色農產品和旅遊產品開發。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通過定向投入、定向服務、定向收購等方式,發展產業化經營,與農民建立穩定的合同關系和利益聯結機制,大力開發特色農產品。加快開發具有地方特色、景點特色和文化內涵的旅遊商品,努力提高質量,促進產銷緊密結合,建立多 渠道 、多形式的產銷體系,增加旅遊創收、創匯,對於開發特色農產品和旅遊商品有一定影響的企業,由各級財政從旅遊專項資金中給予補助。
3、積極發展文化產業
一是促進地方特色文化產業發展。培育和建設一批民族文化旅遊基地和民族文化生態旅遊村(鎮),鼓勵和支持創辦旅遊文化娛樂企業、旅遊文化演出企業,推出一批以民族風俗、民族歌舞、地方文化為特色的旅遊表演項目,著力打造一批文化旅遊精品。旅遊景區景點要增加文化旅遊項目,豐富游覽內容,不斷提高文化內涵。充分挖掘荊州花鼓戲、漢劇、楚劇、長陽南曲、土家擺手舞、神農架堂戲等地方戲曲文藝的市場價值,鼓勵創造更多群眾喜聞樂見的節目,為旅遊業發展提供豐富的文化內涵。二是推進影視製作、動漫娛樂、創意設計等現代文化產業發展。放寬市場准入政策,積極吸引社會資金參與影視製作、動漫娛樂、創意設計等現代文化產業發展,政府在資金投入、政策引導等方面給予支持,結合地方文化特色和資源優勢,推動建設影視城、動漫產業園、創意設計園等,鼓勵藝術品經營、音像製品分銷、大眾娛樂項目的經營等。
4、突破性發展旅遊業
一是加快旅遊交通骨幹網路建設。統籌規劃建設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旅遊交通骨幹網路,加強交通對旅遊的服務功能,加快推進骨幹網路項目前期工作,優化各種運輸方式的相互銜接,構建高效、便捷、一體化的現代綜合旅遊交通體系。盡早將襄樊、宜昌等地建設成區域性綜合交通樞紐。二是加快旅遊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加強地區中心城市的旅遊接待功能,改造、升級各大長途汽車站、火車站,改造、新建一批沿長江、清江、漢江的重要旅遊碼頭。發揮歷史文化特色、地方民族特色,完善重點旅遊城鎮的旅遊功能,聯合建設各具特色的遊客服務中心。加快建設旅遊配套的醫療、治安、旅遊導引標識等綜合服務設施。建設各具特色的專題公共博物館、城市公園等,並實行免費開放。三是扶持重點旅遊企業,推進市場化運作。加強旅遊資源整合,鼓勵省內外有實力的大型旅遊開發企業在圈域內設立分支機構並給予優惠政策和扶持,支持其並購旅遊景點景區。打破行政區劃界限,突破體制障礙,鼓勵地域相鄰、資源類同、同質競爭的旅遊企業進行兼並重組。扶持圈內重點旅遊企業,特別是對在全國有較大影響力的“一江兩山”旅遊開發企業,要加大政策支持,提供相關服務,整合旅遊資源,創立旅遊品牌,探索發行旅遊企業債券、推動旅遊企業包裝上市,藉助資本市場力量實現旅遊業跨越式發展。
5、加快發展相關服務業
一是積極發展商貿會展業。採取“以獎代投”的形式,扶持商貿會展信息化建設、引進商貿會展重點項目。支持品牌展會,豐富節慶展銷活動,要鼓勵舉辦地方產品跨省推介展銷、名特優新產品展銷、聯展活動,積極舉辦特色農產品、文化產品、旅遊產品“對接會”、“推介會”和“采購會”,形成會展、旅遊、休閑消費的一體化發展。二是大力發展金融服務業。發揮省農業銀行、農業發展銀行、湖北農村信用社等金融機構在支持鄂西農業產業發展中的主導作用,支持組建新的小型農村金融機構,支持小額貸款,用於支持與生態文化旅遊有關的綜合服務企業的發展壯大。三是加快旅遊信息服務發展。加快旅遊信息化建設,整合政府門戶網站、旅遊、文化等行業信息網及企業網路信息資源,建立鄂西生態文化旅遊圈綜合信息系統,及時發布生態、文化及旅遊等方面的綜合信息,開展項目招商、人才培訓、遠程教育,並建立基於此系統的生態環境、文化保護、旅行安全方面的監測、預警和監督機制。
淺談旅遊政策的相關論文相關 文章 :
1. 淺談旅遊管理論文
2. 旅遊業的發展現狀淺析論文
3. 淺談旅遊管理方向論文
4. 淺談旅遊營銷畢業論文
5. 關於旅遊管理畢業論文範文
6. 關於旅遊管理論文
7. 旅遊管理論文
『伍』 旅遊系畢業論文選題
據學術堂了解旅遊系畢業論文題目可以在下面四個方向進行參考:
方向一:
產業發展、假日經濟、鄉村旅遊促進新農村建設、中西部旅遊發展、西部大開發、旅遊信息化、電子商務、區域旅遊合作、京津冀都市圈、河北省休閑產業帶,產業結構優化、網路經濟、旅遊扶貧、銀色(老年)旅遊、自駕車、高爾夫、探險旅遊、紅色旅遊、女性旅遊、旅遊紀念品開發、會展節慶、團隊與散客、旅遊企業品牌創新、人力資源、信息系統、服務質量、產品細分與創新、營銷銷售、禮儀禮貌、職業道德、消費心理、消費者權益保護、旅遊傳媒、出入境旅遊、旅遊服務貿易、奧運經濟、行業誠信、旅遊發展史、旅遊經濟與統計、旅遊會計與財務、國際產業交流與合作、旅遊安全與預警、會展節慶、學生旅遊、老年人旅遊、工業旅遊等等;
方向二:
產權酒店、分時度假、經濟型酒店、酒店集團、管理藝術與方法、員工技能、團隊精神、企業文化、人才培養、員工流失、餐飲服務、會議旅遊、酒店康樂設施等等;
方向三:
導游管理、旅行社管理、網路化、規模化、產業結構、職業素質等等;
方向四:
可持續發展、環境保護、宗教文化、生態旅遊、文物古跡、景區開發與建設、民俗旅遊、濕地旅遊、沙漠旅遊、沿海度假旅遊、皇家陵寢資源、森林公園等等;
『陸』 關於旅遊的學術論文
進入80年代以來,我國旅遊業蓬勃發展,旅遊業已經成為國民經濟的新的增長點,越來越多的旅遊城市提出將旅遊業發展成為支柱產業。這是我為大家整理的關於旅遊的學術論文,僅供參考!
關於旅遊的學術論文篇一
對做好旅遊管理的探討
摘要: 如何做好旅遊管理是我們當前面臨的一個重要問題,本文從旅遊人文資源開發以及應對旅遊危機管理兩方面闡述了旅遊管理的思想。
1旅遊管理要加強在人文資源開發利用方面的建議
1.1 促進人文資源與自然資源的統一自然資源不管多麼美麗,沒有人的參與就失去意義,沒有人文的氛圍就失去了顏色。以杭州西湖為例,是我國獨有兼具美麗的湖光山色和悠久歷史文化韻味的景區,這里孕育的文化非常豐富。既有家喻戶曉的白蛇娘子傳奇,又有文人墨客留下的象“若把西湖比西子,濃妝淡抹總相宜“的佳句。這些資源都可以在西湖文化旅遊資源的開發方面發揮重要作用,在西湖旅遊區的各個景點,可以充分利用名人故居這一旅遊資源。遊客在遊山玩水之間,也可以充分了解到西湖文化的歷史和典故,同樣也可以利用杭州的民俗藝術團體在西湖景區表演西湖文化的傳統民俗節目,巧妙的將文化資源和自然景物結合起來,使得遊客更容易理解杭州,實現西湖景區的人文自然景觀的和諧統一。當然在這個過程中還要保護西湖資源,對西湖的生態、水質、衛生狀況加強保護和監督。
1.2 努力發掘人文歷史旅遊資源我國擁有悠久的文化歷史,眾多的文化資源,像龍舟賽、元宵燈會、清明踏青、五月花會、八月觀潮、中秋賞月、重陽登高、十月廟會等民俗活動,開發利用條件極其優越。要充分利用這些民俗文化,重點打民俗旅遊,這樣不僅可以為當地的旅遊產業帶來巨大的收入,也會對當地的城市發展和定位等具有很好的作用。
1.3 提高人文素質,完善旅遊設施文化旅遊具有文化傳播和交融的作用,具有很強宣傳作用,旅遊就像一張名片,在帶給遊客旅遊資源享受的同時,也將自己的形象進行了宣傳。從事旅遊資源服務的人員素質對旅遊形象具有重要影響,在旅遊景點的一些人性化的配套設施對旅遊地形象也有重要影響。好的人文素質、禮貌切近的服務態度會對旅遊者帶來很大正面的影響,會提高遊客對旅遊滿意度,進而對整個城市的形象具有更好的印象。旅遊設施的完善程度也會對遊客帶來不同的感覺,遊客在旅遊時一般比較放鬆,一些人性化的設施會讓他們感覺很親切,一些帶有遊客可認知的語言無疑會增加親近感。
1.4 優化資源配置,改進旅遊經營策略和其他產業一樣,人文旅遊產業的開發、經營等需要進行細化研究,所不同的是一般其他企業開發的是有形產品,而人文旅遊產業開發的更多的是精神層面的產品,產品的質量通過旅遊群體的滿意程度體現。開發怎樣的旅遊產品、旅遊產品的市場前景如何、如何合理規劃使得資源配置優化以及採用什麼樣的旅遊產品經營策略都需要因地制宜、通過對人文旅遊產業的科學研究實現。目前,我國很多旅遊景點在人文旅遊開發方面既有成功的經驗,又有失敗的教訓,我們可以在以下幾個方面努力:①通過加強在人文旅遊產業方面的研究,使得人文旅遊資源開發更加成功,則可以大大減小旅遊資源開發方面的風險;②旅遊資源的優化配置值得關注,不同的旅遊資源如何配置更加合理,如何配置才能更加吸引旅遊者,使得運行成本降低,產業收益增加,這些方面也需要進行科學的研究;③人文旅遊產業的經營策略非常值得研究,並非景點門票價格定得越高,旅遊產業的收入就越多,不同的旅遊景點採用聯合消費還是單項消費更好也需要根據消費者的旅遊消費心理和旅遊景點的具體情況確定。
2加強旅遊危機管理的措施
旅遊業是一個相對脆弱的行業,由其自身所具有的“食、住、行、游、購、娛”六大要素決定了她的觸角極大地延伸到其他各個行業領域,使得外界瞬息的變故都牽動著整個旅遊行業敏感的神經。旅遊危機已成為世界許多地區的旅遊業上空的陰雲,良好的危機管理成為旅遊業——這個應優先考慮快樂和關照產業的急迫需要。
2.1 樹立強烈的危機意識危機意識是一種競爭意識、超前意識、鞭策意識,也是一種凝聚劑。企業的高層管理者應在感覺危機、認識危機的前提下,經常地、系統地講形勢、講問題,使員工牢固樹立危機意識和與企業共同承擔危機與風險的主人翁責任感。居民與旅遊者要強化安全意識,強調人的生命高於一切,確保平安健康也是一種增收途徑。
樹立強烈的危機意識應是政府危機管理的核心和重點,作為旅遊地區政府應首先樹立危機意識,加強旅遊危機戰略性研究,從根本上防止危機的形成和爆發或將其及早制止於萌芽狀態。
2.2 建立預警機制,實施預防管理在建立旅遊災害預警機制方面已經達成普遍共識。所謂"旅遊預警制度",主要是有關部門在國內外發生疫情、戰爭、社會問題、自然災害等影響旅遊的事件,予以發布並警示,從而有利於旅行社和遊人預見問題,並主動採取積極的安全措施。
2.3 建立應付旅遊危機的應急機制旅遊危機爆發後,最緊要的是建立起一套快速反應機制,盡量避免造成更大的損失。災害、事故發生後,在第一時間實施有效搶救,減少人員傷亡;在疫情發生時,防止疫情擴散;在治安事件發生後,盡快偵破案件,懲治違法分子,保護受害人,處理善後事宜。因為自然災害導致旅遊地暫時不能接待旅遊者,及時告知旅遊者,減少旅遊者的期待成本和預期心理,有利當地旅遊市場的恢復。
2.4 旅遊危機過後盡快採取措施復甦旅遊業首先,旅遊危機過後要有針對性地開展促銷活動。其次,要利用媒體重樹區域旅遊形象。旅遊危機之後,要盡快挖掘正面報道的價值,予以針對性的促銷。第三,做好事件旅遊營銷,加大市場對旅遊地的關注。
總之,當組織或個人面對危機時,應當把社會公共利益放在核心地位,及時反應、控制、補救、總結,並有意識地將危機轉化為契機,因勢利導,借題發揮,將損失減小到最少。旅遊行業是很脆弱,但不經磨練、不經危機,這個行業永遠都是脆弱的。作為旅遊行政主管部門,應當努力構建比較完善的公共危機管理機制,並在此基礎上不斷推動本部門以及整個行業危機管理能力的提升。
參考文獻:
[1]王如東.政府在旅遊管理中的作用及制度創新[D].同濟大學,2006,(08).
[2]牛江.自然保護區生態旅遊管理的利益相關者分析[D].北京林業大學,2007,(03).
[3]王詠.遺產旅遊地管理體制的初步研究[D].安徽師范大學,2005,(05).
[4]張志娟.中國傳統文化與旅遊管理[D].廈門大學,2001.
[5]烏傑.淺談旅遊危機管理機制的構建策略[J].科技資訊,2008,(01).
[6]陳景翊,姜春紅.中國旅遊業危機管理對策分析[J].北華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0,(02).
關於旅遊的學術論文篇二
三亞市旅遊房地產發展驅動因素量化分析
[摘要]三亞市是我國旅遊房地產發展的代表城市,總體發展水平在我國處於領先地位。本文在對相關數據進行因子分析和多元回歸分析的基礎上分析了影響三亞市旅遊房地產發展的主要驅動因子,對我國城市旅遊房地產發展具有一定的指導性。
三亞市地處海南省的最南端,是我國唯一的熱帶濱海旅遊城市,擁有土地面積1919.6平方千米。三亞市是中國熱帶濱海旅遊資源最豐富、最集中的地區,在境內長達209千米,每岸線上,密布亞龍灣、大東海、鹿回頭公園、天涯海角、南山文化旅遊區等聞名中外的旅遊景點。不僅具備現代國際旅遊五大要素——陽光、海水、沙灘、綠色植被、潔凈空氣,而且還擁有河流、港口、溫泉、岩洞、田園、熱帶動植物、民族風情等各具特色的旅遊資源。
作為旅遊業與房地產業相互滲透融合產生的新興產業,旅遊房地產目前在中國越來越得到重視,步入了快速發展階段,而三亞市的旅遊房地產發展不僅走在全國前列,也最具有代表性。胡浩(2005)以上海為例研究了大都市旅遊房地產發展與布局,徐翠蓉(2005)以青島市、蘇瓊瓊(2006)以杭州市、程敘(2008)以重慶市、謝志林(2008)以南寧市和任宜煊(2009)以山東省海濱城市為例對旅遊房地產項目開發及市場發展狀況等進行了研究。而有關旅遊房地產發展驅動方面,劉艷紅(2004)認為經濟增長(內因)和經濟全球化(外因)共同促進了旅遊房地產發展。胡浩(2005)認為休閑時間增加、政府大力推動、城市產業結構調整、居住職能變化、商業服務業發展等條件促進了旅遊房地產項目開發。從文獻綜述看,並沒有學者對三亞市的旅遊房地產發展狀況做過研究,也沒有專門對城市旅遊房地產發展驅動因素進行研究,方法也局限於簡單的定性分析。本文利用多元統計學當中的相關分析、主成分分析等研究影響三亞市旅遊房地產發展的驅動因子,建立三亞市旅遊房地產發展驅動因子逐步回歸方程,並分析各驅動因子間的關系及其作用,為該市旅遊房地產可持續發展和管理提供決策依據,同時也尋求城市旅遊房地產發展的共性。
1三亞市旅遊房地產發展現狀特徵
自從1996年三亞市在亞龍灣成功舉行中國度假休閑游開幕式,凱萊度假酒店正式起航,後來幾十個大型旅遊項目相繼投建,三亞市的旅遊房地產業開始蓬勃發展,至今已有十多年。
現階段三亞市的房地產銷售主要為旅遊房地產,其發展呈現以下特徵:
(1)產品特徵:旅遊房地產產品主要以公寓、住宅、別墅和產權式酒店為主,作為島外客戶的“第二居所”、“第三居所”等,其中公寓、住宅所佔比例較高。
(2)產品分布:主要分布具有一定景觀的區域,充分利用海景、河景、山景資源。目前正在開發海景沿線的基礎上向縱深發展。
(3)置業人群:有調查研究表明,絕大多數的購房者來自於島外,這一群體佔到了三亞市總體樓盤客戶的90%以上.並且大多為二次甚至多次置業者,集中來源於“兩區都”,即長江三角洲經濟發達地區、東北高寒地區和首都北京。
2三亞市旅遊房地產發展驅動因素的量化分析
2.1指標選取和數據標准化
本文通過對《三亞年鑒》中社會經濟、城市發展、旅遊業以及房地產業等方面的相關數據進行整理,選取了第三產業主導性X1、對外貿易商品進出口總值X2、全社會貸款余額X3、居民消費價格指數X4、旅遊總收入X5、接待過夜旅遊者人數X6、社會旅客周轉量X7、實有客房數X8、文教衛科事業費占財政支出比例X9、城市居民每萬人擁有公共汽車數X10和房地產開發投資總額Y等11個指標變數進行分析,其中指標Y代表三亞市旅遊房地產的發展。由於不同的自變數Xi,它們的取值范圍和單位都不相同,為了在無量綱影響下進行計算,利用SPSS.18統計軟體對三亞市2000—2006年X1~X10和Y進行標准化處理,結果見上頁表1。
2.2基於主成分分析法的因子分析
通過SPSS.18統計軟體對標准化數據進行相關分析得到相關系數矩陣,見表2。可見變數之間的相關系數大都在0.5以上,所選取的10個變數之間相關性較高,可以提取綜合指標。而從公因子方差中可以看到X1-X8的共同度都在90%以上,最低的X10也有62.2%的共同度,即這些變數的信息丟失較少,都能被因子解釋,因此適合進行因子分析。
從因子分析的總方差解釋中可知第一個因子的特徵根為6.918,解釋10個變數總方差的69.181%;第二個因子的特徵根為1.198,解釋10個變數總方差的11.981%;第三個因子的特徵根為1024,解釋10個變數總方差的10.244%。前三個因子累計方差貢獻率為91.406%,能夠包含大部分變數的信息,故選取三個主要因子,見表3。
表3顯示的是旋轉後的因子載荷矩陣。可知,第一因子F1基本反映了X2~X8變數的信息,包含對外貿易、金融、物價、旅遊業等方面,因此可命名為“城市經濟和旅遊發展水平”因子。第二因子F2主要反映了X9、X10變數的信息,可命名為“城市公共事業發展水平”因子。第三因子F3反映了X1變了的信息,可命名為“城市第三產業發展水平”因子。根據因子得分的系數矩陣,可以寫出以下的各因子的得分函數:
F1=-0.088X1+0.135X2+0.160X3+0.167X4+0.158X5+0.133X6+0.158X7+0.123X8-0.044X9+0.033X10
F2=-0.028X1+0.029X2-0.089X3-0.061X4-0.144X5+0.041X6+0.002X7+0.128X8+0.682X9-0.565X10
F3=0.909X1+0.058X2-0.076X3-0.130X4-0.025X5+0.063X6-0.107X7+0.069X8-0.206X9-0.216X10
2.3多元線性回歸分析
因子分析只是對多個指標變數的降維處理,並不能解釋各因子的影響作用,因此還需要對各因子和因變數Y之間的關系進行逐步回歸分析。回歸分析結果見表4。
根據表4建立的多元線性回歸方程為:Y=A+0.991F1+0.130F3
方程式中的常數項為A,值為4.109E-18,偏回歸系數B1為70.991,B3為0.130,經T檢驗,B1和B3的概率P值均小於0.001,按給定的顯著性水平0.10的情形下,均具有顯著意義。
從表達式可以看出:F1對因變數Y的影響遠遠大於F3,就是說三亞市旅遊房地產的發展主要是受F1(城市經濟和旅遊發展水平)直接驅動影響。而F3涵蓋了城市除農業、工業和建築業以外的其他產業的發展水平信息,對旅遊房地產的發展起到支持作用,驅動力明顯不如F1大。具體到城市科教文衛、交通等公共事業的發展水平因子F2,由於主要服務於三亞本地居民而對旅遊房地產發展的驅動不明顯,被剔除在驅動力多元線性回歸模型之外,這也與三亞旅遊房地產的主要消費群體來自市外的情況是吻合的。
以上分析只是對三亞市旅遊房地產發展驅動因素的量化分析,還有看到一些不能量化的方面:第一,地方政府為增加財政收益,對旅遊房地產業大力扶持,出台一系列相關利好政策,促進旅遊房地產的發展。第二,居住理念與消費文化的轉變也促進了旅遊房地產的發展。第三,大量閑余資本的炒房投機行為已經成為影響三亞市旅遊房地產發展的驅動因素之一。
3結論
依託於獨特旅遊環境和較大的國際知名度,)三亞市旅遊房地產的發展呈現出持續、穩定的發展態勢,其所體現出來的特徵具有城市旅遊房地產的典型意義。綜合上述分析本文得出如下結論:
——三亞市旅遊房地產發展的主要驅動因素是三亞市旅遊業發展水平以及城市綜合經濟水平,旅遊業和綜合經濟水平越高,對旅遊房地產發展的驅動力作用越大。城市其他第三產業的發展對旅遊房地產的發展業起到一定的輔助驅動作用。
——城市旅遊房地產的發展除了當地政府的政策扶持與民間資本的投資推動之外,最根本的驅動因素是城市旅遊經濟發展水平。因此,提高城市旅遊素質,發展城市旅遊經濟,發揮旅遊產業關聯帶動作用是城市旅遊房地產良好發展的先決條件。
『柒』 談旅遊安全問題及對策
談旅遊安全問題及對策
摘要:旅遊安全是旅遊業發展的基本保障,沒有安全就沒有旅遊業。然而目前我國的旅遊安全還存在著很多問題,分析旅遊安全的現狀和表現形式,並提出一些對策,以期能夠對旅遊安全問題的解決提供一些參考。
關鍵詞:旅遊;安全;對策
隨著國家經濟的快速發展和社會生活生平的不斷提高,以及交通條件的不斷完善,外出旅遊已經成為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我國的旅遊業進入了蓬勃發展時期。然而,旅遊活動的增多也使旅遊安全事故發生的概率增大,旅遊安全問題逐漸成為社會各界日益關注的焦點。
一、旅遊安全現狀
安全是旅遊業發展的基礎,它不僅是旅遊活動順利發展的保障,也是旅遊業發展的前提。旅遊業是個綜合性的產業,它涉及到很多社會部門和行業,旅遊活動又包含了食、住、行、游、購、娛六大方面,涉及到社會生活的方方面面,可以說現代旅遊業由於各種社會的和自然的因素影響,潛在著許多危險和不安全因素,旅遊行業和旅遊活動的各個環節中都可能存在著潛在的旅遊風險。旅遊安全問題產生後,會通過各種媒介影響到潛在旅遊者,影響潛在旅遊者對目的地決策行為。由表1我們也可以看出,旅遊風險可能是來自旅遊目的地的自然環境或社會環境,也可能來自旅遊者自身和旅遊組織者等各個方面。因此,解決旅遊安全問題,加強旅遊安全研究,不僅是旅遊活動質量的重要保證,也是旅遊業做到可持續發展的重要因素。
在目前情況下,旅遊安全事件還在頻繁發生,甚至出現了增長的趨勢。據國家旅遊局綜合司統計,從2009年初至9月份僅9個月中就發生了41起旅遊事故,其中重大事件8起,比2008年同期增長60%,整體比2008年同期增長10.8%。由此可見,旅遊安全問題越來越尖銳,已經是擺在我們面前需要時刻關注的.問題。
二、旅遊安全的表現形式
旅遊安全的表現形式在實際生活中是各種各樣的,而且常常是交叉出現。按照旅遊研究對象劃分,旅遊安全表現為旅遊主體安全、旅遊客體安全、旅遊中介安全。旅遊主體安全就是旅遊者的安全,旅遊客體安全為旅遊目的地人和物的安全,旅遊中介安全為各種旅遊接待設施和人員的安全。按照旅遊的六要素:食、住、行、游、購、娛進行劃分,旅遊安全表現為飲食安全、住宿安全、交通安全、游覽安全、購物安全和休閑娛樂安全。按照最終的表現形式劃分,旅遊安全表現為交通事故、疾病、治安事件、火災、食物中毒、旅遊設施事故等。
三、旅遊安全問題的對策
(一)完善旅遊安全法規
旅遊安全法規是從法律上保障旅遊安全,為旅遊活動過程中出現的各種安全問題的解決提供法律依據,依靠其權威性和強制性來規范和約束旅遊從業人員的行為,增強旅遊從業人員的安全意志和防控意志,提高旅遊者的旅遊安全防範意志,約束旅遊者在旅遊活動過程中的各種不當行為。目前,雖然旅遊安全問題已經引起了人們的關注,國家和地方也相繼出台了各種相關法規,但是我國的旅遊法體制還不完善,對安全問題只是做出了原則性的指導和規定,在處理旅遊安全的相關問題上還存在著很多空白處。旅遊安全法規是旅遊安全得到保障的基礎,完善的旅遊安全法規是旅遊業順利、平穩發展的保障和前提。
(二)建立旅遊安全預警系統
旅遊安全不僅僅考慮與人們生命財產直接相關的安全問題,還應涵蓋旅遊資源安全、旅遊環境安全等內容,准確、及時的預警信息能有效減少國家經濟損失,確保人們生命財產安全,從某種意義上說對危險事故的預警也是一種安全。旅遊安全預警就是在安全事故發生之前,通過科學指標,對未來特定的一段時間,一定旅遊區域內的旅遊動向進行預測和引導,使旅遊效果達到最佳。旅遊安全預警系統是個復雜的系統,它是為了預防旅遊活動過程中發生危險而建立的報警和排警系統,它擔負著旅遊安全信息的搜集、分析、對策制定和信息發布等功能,是國家發布旅遊安全信息、進行安全預控的組織機構,它在警示旅遊者和旅遊企業、增加安全意志、提高安全防範與控制能力,使旅遊者和旅遊企業預見問題並採取積極的防範措施等方面有著極大的作用。
我國目前很多地方都建立了假日旅遊預警系統,屬於旅遊團體協作機構,依靠其成員單位的廣泛性和權威性已經在假日旅遊活動過程中發揮了積極、有效的作用。因此,可以在假日旅遊預警系統的基礎上,集成和調配相應的功能,建立一套完善的旅遊安全預警系統。
(三)建立旅遊急救系統
我國現有的旅遊安全急救系統還不成體系,相互之間的協調合作程度比較低,這使得急救工作的效率不高。張秋芬指出,旅遊急救系統應包括:(1)救援指揮中心。對整個旅遊安全急救工作的進行開展、協調、整體統籌。(2)安全救援機構。涉及到很多部門,如醫院,消防部門,及其他與救援工作有關系的其它部門。(3)安全救援的直接外圍機構。包括可能發生旅遊安全問題的旅遊景區(點)、旅遊企業、旅遊管理部門和社區。(4)安全救援的間接外圍機構。包括旅遊地、保險機構、新聞媒體和通訊部門。這些部門雖然不參加直接的救援工作,但是卻對救援工作的順利開展起著非常重要的影響作用。一個完善的旅遊安全急救系統要能夠這四個部分組織起來,以救援指揮中心為核心統一策劃旅遊安全急救工作,一旦發生旅遊安全事故,各方面能夠快速、有序的開展工作,發揮集體的力量,順利解決問題。
(四)加強旅遊從業人員培訓 旅遊業是屬於勞動密集型的產業,相對於其他產品,旅遊產品有無形性、生產和消費的同時性、不可儲存性、異質性的特點。這些特點決定了旅遊產品的質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旅遊從業人員的即時表現來決定的。如果旅遊從業人員沒有掌握足夠的基本安全知志,或是在旅遊活動過程中不按有關規定行事,就會大大增加旅遊安全事故發生的可能性。因此,旅遊企業和旅遊有關部門應按照國家有關規定定期對旅遊從業人員進行培訓,提高他們的安全知志水平和安全防範意志,強化他們在旅遊活動過程中嚴格按照規章制度工作的意志,將安全事故的發生扼殺在萌芽階段。
(五)加大旅遊安全的宣傳教育
針對近年來出現的諸多安全事故,旅遊企業及旅遊有關部門應加大旅遊安全的宣傳教育,增加人們對旅遊活動過程中潛在危險的了解,提高社會大眾的自我保護意志。
參考文獻:
[1] 鄭向敏,盧昌崇.論我國旅遊安全保障體系的構建[J].東北財經大學學報,2003,11(6).
[2] 朱紅新.旅遊安全及其管理體制研[D].南京農業大學,2007,(11).
[3] 李巧玲,彭淑貞.旅遊安全及其相關問題的初步研究[J].泰山學院學報,2006,(1).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