貨車拖掛如何調剎車
❶ 貨車剎車怎樣調整
1、有的貨車剎車時自調的不需要用手調的。
2、不帶自調的,調整位置在輪胎後面也就是剎車輪鼓上面一個橡皮塞堵住的位置。將輪胎頂起來,五十鈴車子一個輪胎是有兩個分泵的,洞口旁邊有箭頭的,朝箭頭的方向撥是緊。每個輪轂裡面有兩個剎車分泵,一個輪子需要調整兩次。調整時你應該將調整輪子頂起來,再按箭頭方向將輪子調整抱死,然後再一點一點的回調,直至轉動輪胎剛好無阻力感,一般也就三格左右就差不多了。
還有調整位置是在那面的,一個輪子只需要調整一次就可以了一般都是朝上撥是緊下調是松將輪子調整抱死,然後再一點一點的回調,直至轉動輪胎剛好無阻力感。
3、再者就是氣剎的車子了,在輪胎旁邊有一個圓的氣分泵,上面有一個17或者21.22的螺絲,前面的是順時針緊,後輪有的是順時針緊也有逆時針是緊。
剎車燈開關都是在腳踏板的上面。
❷ 半掛車主車剎車怎麼調順時針還是逆時針
半掛車車主剎車是時是向順時針方向調的。
在半掛車的剎車系統中剎車鼓後面有個拉桿,桿壁末端那個撐拉剎車的。半掛車的車主剎車時調至順時針即可啟動剎車的系統,保證半掛車能夠平穩的進行剎車。
半掛車的剎車系統由牽引車的氣管接頭、充氣管路、繼動閥、ABS 閥、ABS 感測器和車輪制動器等部分組成。充氣管路通過快速管接頭與牽引車儲氣筒連接;操縱管路通過快速接頭與牽引車的制動閥連接,半掛車制動時,各個制動氣室同時作用。
(2)貨車拖掛如何調剎車擴展閱讀:
半掛車踩剎車時注意事項:
1、半掛車在下長坡、陡坡時無論有沒有狀況都應該踩下剎車,不但能夠檢驗剎車性能,也能夠在剎車失靈時博得控制車速的時間,也稱為預見性剎車。
2、根據路況和車速控制好方向,脫開高速擋,同時疾速轟一腳空空油,將高速擋換入低速擋。這樣,發起時機有很大的牽引阻力從而疾速降車速。另外,在換低速擋的同時,應分離運用手剎,但要留意手剎不能拉緊不放,也不能拉得太慢。
假如拉得太緊,容易使制動盤「抱死」,很可能損壞傳動機件而喪失制動才能;假如拉得太慢,會使制動盤磨損燒蝕而失去制動作用。
3、應用車的保險杠、車廂等鋼性部位與路邊的自然障礙物(岩石、大樹或土坡)摩擦、碰撞,到達強行停車脫險的目的,盡可能地減少事故損失。
4、下坡剎車失靈,不能應用車輛自身的機構控制車速時,駕駛員應果斷利用自然障礙物,如路旁的岩石、大樹等,給汽車形成阻力。假如一時找不到適宜的地形、物體能夠應用,緊急狀況下可將車身的一側向山邊靠攏,以摩擦來增加阻力,逐步地降低車速。
5、半掛車上坡時呈現剎車失靈,應適時減入中低擋,堅持足夠的動力駛上坡頂停車,應堅持進低擋位,拉緊手制動,隨車人員及時用石塊、墊木等物卡住車輪。如有後滑現象,車尾應朝向山坡或平安一面,並翻開大燈和緊急信號燈,惹起前後車輛的留意。
❸ 貨車調剎車教程是什麼
貨車調剎車教程如下所示:
1、首先在前輪輪軸出找到剎車調整螺絲。如圖所示:
❹ 貨車的剎車怎麼調氣剎的要詳細的方法,不是問原理!
順時針緊,逆時針松。
後輪(1;2;3;軸)方法如下:
先順時針擰緊,再松3扣(指螺栓內彈簧每響一下為1扣)前輪緊後松4扣,腰輪緊後松3扣。
拓展資料:
1.氣剎構成:
氣剎是由:空氣壓縮機(俗稱 氣泵),至少兩個儲氣筒,剎車總泵一個,前輪的快放閥一個,後輪的繼動閥一個.剎車分泵四個,調整背四個,凸輪四個,剎車蹄八個和剎車古四個組成。
2.工作原理:
由氣泵通過發動機帶動,把空氣壓縮到高壓氣體儲存在儲氣筒內,其中一個儲氣筒能過管路於剎車總泵相聯,剎車總泵分上下兩個氣室,上氣室控制後輪,下氣室控制前輪。當駕駛員踩下剎車踏板時,上氣首先打開,儲氣筒的高壓氣體傳到繼動閥,把繼動閥的控制活塞推出。
這時另一個儲氣筒的氣體能過繼動閥和兩個後剎車分泵接通,剎車分泵的推桿向前推出,通過調整背把凸輪轉動一個角度,凸輪是偏心的,轉動的同時把剎車蹄撐開與剎車古產生磨擦達到剎車的效果。
❺ 貨車的剎車應該怎麼調試
1、有的貨車剎車時自調的不需要用手調的。
2、不帶自調的,調整位置在輪胎後面也就是剎車輪鼓上面一個橡皮塞堵住的位置。將輪胎頂起來,五十鈴車子一個輪胎是有兩個分泵的,洞口旁邊有箭頭的,朝箭頭的方向撥是緊。每個輪轂裡面有兩個剎車分泵,一個輪子需要調整兩次。調整時你應該將調整輪子頂起來,再按箭頭方向將輪子調整抱死,然後再一點一點的回調,直至轉動輪胎剛好無阻力感,一般也就三格左右就差不多了。
還有調整位置是在那面的,一個輪子只需要調整一次就可以了一般都是朝上撥是緊下調是松將輪子調整抱死,然後再一點一點的回調,直至轉動輪胎剛好無阻力感。
3、再者就是氣剎的車子了,在輪胎旁邊有一個圓的氣分泵,上面有一個17或者21.22的螺絲,前面的是順時針緊,後輪有的是順時針緊也有逆時針是緊。
剎車燈開關都是在腳踏板的上面。
❻ 貨車的剎車怎麼調,往哪調是緊,往哪調是松。
現在的貨車大多是氣剎,然後有個調節臂,還有個連接桿連接剎車分泵的(就是那坨裝氣桶。你車調節臂上的螺絲,看見連接桿在往分泵里鑽就是緊,反之就是松。
氣剎車是一種剎車方式。汽車上用以使外界(主要是路面)在汽車某些部分(主要是車輪)施加一定的力,從而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強制制動的一系列專門裝置統稱為制動系統。
汽車制動系統按制動系的作用可分為行車制動(氣剎車)、駐車制動、應急制動、輔助制動。駐車制動又可分為中央盤式制動和儲能彈簧制動,而儲能彈簧制動則俗稱為「斷氣剎」。
(6)貨車拖掛如何調剎車擴展閱讀:
氣剎的組成和功用
1)普通氣剎制動系統
①組成
普通氣剎制動系統由制動操縱機構、雙迴路制動機構、中央盤式制動機構、制動器、空壓機等組成,其中制動操縱機構包括制動踏板、踏板吊掛等。
雙迴路制動機構包括儲氣筒、制動閥、低壓報警器、氣壓調節器、制動管、換向閥、繼動閥、安全閥、放水閥;中央盤式制動機構包括駐車制動操縱手柄、制動拉索、中央盤式制動器。
②各組成工作原理
1、空壓機
空壓機直接提供製動所需要的空氣,並產生制動所需要的空氣壓力 它是制動系統當中的第一供能裝置。空氣壓縮機由曲柄連桿機構,氣缸體,壓縮彈簧和進氣閥門,排氣閥門組成。
當發動機運轉時,空壓機隨之轉動,帶動活塞下壓,外界空氣經空氣濾清器和進氣閥門進入氣缸。當活塞上行時,缸內的空氣被壓縮,壓力升高,克服排氣閥門的彈簧預緊力而使排氣閥門開啟,壓縮空氣便進入濕儲氣筒。
調壓閥
調壓閥由進氣口,排氣口,進氣閥門,排氣閥門,壓縮彈簧,膜片,當儲氣筒中的氣壓升至0.78¬0.81MP時,膜片下方氣壓作用力足以克服彈簧預緊力而推動膜片向下拱曲,從而使進氣閥門關閉,排氣閥門開啟,來自儲氣筒中的壓縮空氣進入壓縮機中的卸荷氣室中,使卸荷膜片4和卸荷桿下移而頂開進氣閥門,使兩氣缸均與大氣通氣。
2、多迴路壓力安全閥
多迴路制動系中,來自空壓機的壓縮空氣可經多迴路壓力保護閥分別向各迴路的儲氣筒充氣。當有一迴路損壞漏氣時,壓力保護閥能保證其餘完好迴路繼續充氣。
雙迴路保護閥有1個進氣口,2個出氣口,兩個活塞閥門,和一個壓縮彈簧,平時活塞閥門在壓縮彈簧的作用下分別將兩個出氣口封閉,當壓縮空氣由調壓閥進入進氣口時,經兩側氣道分別流入兩個氣腔。
當兩側氣腔的壓力分別超過0.52MP時,兩側氣腔的作用力超過彈簧預緊力,推使兩活塞門離開出氣接頭上的閥座,壓縮空氣經兩出氣口分別進入兩迴路儲氣筒。
若在正常充氣過程中有一迴路突然損壞漏氣,即有一端出氣口壓力很低,當空壓機不繼供氣時,保護閥內的氣腔壓力也會上升,至沒有損壞那個迴路活塞門重新開啟重新充氣,只不過充氣氣壓較低,只能過到0.5¬0.55MP,因為若超過此值,另一邊的活塞門也會開啟則放氣。
3、制動閥
制動閥是汽車行車制動系當中的主要控制裝置。制動閥主要由上腔活塞,下腔活塞,推桿,滾輪,平衡彈簧,回位彈簧(上下腔),上腔閥門,下腔閥門,進氣口,出氣口,排氣口,通氣孔組成。
當駕駛員踩下腳踏板時,通過拉伸拉桿使拉臂一端下壓平衡彈簧,使平衡臂下移,首先將排氣閥門關閉,打開進氣閥門,此時儲氣筒的壓縮空氣經進氣閥充入制動氣室,推動氣室膜片使制動凸輪轉動從而實現車輪制動。
4、手動制動閥
手動制動閥可以控制汽車的駐車制動和第二制動(應急制動),因為對駐車制動沒有漸進控制的要求,所以控制駐車制動手動制動閥僅僅是一個氣開關。
手動制動閥由操縱手柄,壓縮彈簧,閥門,芯管彈簧,進氣口,出氣口和排氣口組成。其中進氣口接駐車儲氣筒,出氣口接繼動閥,當駐車制動手柄在駐車狀態時,芯管在彈簧作用下緊靠操縱凸輪。此時進氣閥關閉,排氣閥開啟.出氣口經芯管和排氣口通大氣。
同時儲能彈簧氣室中的儲能彈簧制動氣室也經繼動閥通大氣。此時,汽車處於駐車制動狀態,欲解決駐車制動,必須操縱操縱手柄,使排氣閥關閉,進氣閥開啟,由出氣口B輸出的氣壓作為控制信號輸入繼動閥,後者便開放一條由駐車儲氣筒直接進入儲能彈簧氣室的充氣捷徑。當空氣壓力達到超過彈簧壓力時,氣室推桿回位,從而解決駐車制動.
5、繼動閥和快放閥
儲氣筒和制動氣室二者一般只通過制動閥用管路連接。這樣,儲氣筒向制動氣室充氣以及壓縮空氣排入大氣,都必須迴流制動閥。在儲氣筒,制動氣室與制動閥相距較遠的情況下,這種迂迴充氣和排氣將導致制動和解決制動的滯後時間過長,不利於汽車及時制動和制動後的及時加速。
繼動閥和快放閥就是在這種情況下應運而生,在制動管路上靠近制動氣室處,設置一快放閥,可以保證解快制動時快速排氣,制動時,由制動閥輸運過來的壓縮空氣由進氣口進入,將閥門推離進氣閥座,壓緊排氣閥座,從而使排氣閥關閉,壓縮空氣直接進入彈簧氣室。
解除制動時,閥門在回位彈簧的作用下回位關閉進氣閥門,開啟排氣閥門,彈簧氣室內的壓縮空氣直接由排氣閥排入大氣,不需迂迴流過制動閥。
繼動閥在一般情況下,進氣口接通儲氣筒,出氣口接制動氣室。當踩下制動踏板時,制動閥的輸出氣壓作為繼動閥的控制壓力輸入,在控制壓力作用下,將進氣閥推開,於是壓縮空氣便由儲氣筒直接通過進氣口進入制動氣室,而不用流經制動閥,這大大縮短了制動氣室的充氣管路,加速了氣室的充氣過程。因此繼動閥又叫加速閥。
當腳踏板松開時,控制壓力撤除後,膜片在彈簧的作用下向下拱曲,使進氣閥關閉,排氣閥開啟,於是制動氣室的壓縮空氣便經芯管和孔流向制動閥,並經制動閥排氣口排入大氣。
❼ 貨車剎車怎麼調松緊圖
1、首先在前輪輪軸出找到剎車調整螺絲,如圖所示位置。
(7)貨車拖掛如何調剎車擴展閱讀:
剎車的日常養護
清潔的、高質量的制動液是安全和剎車系統功況良好的基本。你應該購買市面上質量較好的制動液。如果制動液臟了,放掉並且沖凈整個系統,然後用新液灌滿主油缸。剎車油不要重復使用,所有從系統中被放掉的制動液都應該被丟棄掉。
吸入石棉粉塵對你的健康十分有害。用干刷子或壓縮空氣去除剎車系統上的灰塵泥垢時會揚起塵土,由於其中極易含有石棉纖維,因此容易損害健康。灰塵和泥垢應該用專除石棉的吸塵器來對付,而且應該用防塵模式。如果沒有吸塵器,那麼在保養剎車總成時應該在通風良好的地方,並帶上經過鑒定的防毒呼吸器。
檢查剎車之前,小心地擦凈主油缸上的泥垢,以免任何臟東西掉入儲油罐。摘掉緊固件(一般是銷子)和蓋子。對於沒有刻度的油缸,應保持液面距油缸頂6毫米,如果有刻度,只要保持液面比刻度高就可以了。如果主缸需要加油,請加入符合DOT3或4規范的重載剎車油。
剎車系統的保養很重要。電動汽車的剎車系統主要採用剎車油傳遞剎車力,而大型客車和重型貨車則採用氣動剎車系統。對於不同的剎車系統也有不同的保養的方法:
對於氣路剎車系統,要注意經常排出系統中的積水及定期更換乾燥器。氣路系統中的水分會腐蝕管路並影響制動效果。嚴重時甚至可以導致制動系統失靈。此外,還要經常檢查打氣泵的工作情況及氣泵皮帶的磨損。如發現問題要及時更換。
❽ 大貨車氣剎怎樣調剎車
1、首先反方向把螺絲擰緊。
氣剎車是一種剎車方式。汽車上用以使外界(主要是路面)在汽車某些部分(主要是車輪)施加一定的力,從而對其進行一定程度的強制制動的一系列專門裝置統稱為制動系統。
汽車制動系統按制動系的作用可分為行車制動(氣剎車)、駐車制動、應急制動、輔助制動。駐車制動又可分為中央盤式制動和儲能彈簧制動,而儲能彈簧制動則俗稱為「斷氣剎」。
(8)貨車拖掛如何調剎車擴展閱讀:
氣剎車各組成工作原理
1、空壓機
空壓機直接提供製動所需要的空氣,並產生制動所需要的空氣壓力 它是制動系統當中的第一供能裝置.
空氣壓縮機由曲柄連桿機構,氣缸體,壓縮彈簧和進氣閥門,排氣閥門組成,當發動機運轉時,空壓機隨之轉動,帶動活塞下壓,外界空氣經空氣濾清器和進氣閥門進入氣缸。當活塞上行時,缸內的空氣被壓縮,壓力升高,克服排氣閥門的彈簧預緊力而使排氣閥門開啟,壓縮空氣便進入濕儲氣筒。
調壓閥
調壓閥由進氣口,排氣口,進氣閥門,排氣閥門,壓縮彈簧,膜片,當儲氣筒中的氣壓升至0.78¬0.81MP時,膜片下方氣壓作用力足以克服彈簧預緊力而推動膜片向下拱曲,從而使進氣閥門關閉,排氣閥門開啟,來自儲氣筒中的壓縮空氣進入壓縮機中的卸荷氣室中,使卸荷膜片4和卸荷桿下移而頂開進氣閥門,使兩氣缸均與大氣通氣。
參考資料: 氣剎車-網路
❾ 半掛車剎車怎麼調
現在越來越多的年輕司機加入了開掛車的隊伍,但一些新手由於技術不熟,在剎車技巧上容易出現問題,就是一些老開掛車的師傅,因為自己駕齡長,就對開車不以為然,也容易養成一些不好的習慣,造成自身安全隱患。可見剎車在行車中是每個駕駛員必須牢牢掌握的駕駛技巧。
第一, 新手半掛車開車腳底功夫最重要。不少新半掛車司機習慣用腳尖輕踩剎車。在一般情況下,這種動作沒有什麼不妥;但在緊急情況下,很可能就無法立刻將車剎住。這是因為,用腳尖剎車的動作,不如用腳掌迅速,能在瞬間將整個剎車踏板踩到底,發揮最大剎車能力。腳踩剎車的正確方法是,平時就養成用腳尖到腳掌之間的力道來踩剎車的習慣。此時如果車速太快,半掛車又沒有ABS防抱死系統,很可能在剎車踩死後,出現車胎咬死無法控制行進方向的事情。從一個人平時操作剎車的方式就可看出駕駛水平的高低。一踩剎車就讓車子頓然停住,或是該停下時無法停住,都不是開車高手應有的表現。
第二,新手掛車開車,往往最看重車子的剎車,我們應該在轉彎前做好車速調整。制動、換檔、泵油。萬一遇上突發事件,如突然察覺有障礙物,應立即停止傾斜動作,拉直車身丫桿,然後制動。待車速稍慢時,再傾斜車身轉彎。簡單一點說,便是停止轉彎、制動、再轉彎。
第三,半掛車下坡剎車在於巧。先輕踏擠壓尾制,再擠壓前制,目的是防止車頭過分下沉,主動增加尾輪負重,避免加壓在丫桿上。巧用油門。除了腳剎之外,還要善用油門控制車速。在有安全距離的情況下,一旦需要減速,只要將油門松開即可,適當配合腳剎,更容易控制車速。
以上列舉的三個方面,都是開掛車剎車的正確操作方法,希望駕駛員在操作的時候謹記這些技巧,改掉以往不好的方法,正確操作,安全出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