凱迪拉克內飾改裝白色
⑴ 凱迪拉克XT5,2020年改款四驅鉑金運動型,漂亮是真漂亮
提車帖:2020年7月-凱迪拉克XT5-2020年改款四驅鉑金運動型黑色
最後一張,幾個門都開開了~
最後說幾句:1、價格在前面有些了,至於為什麼買這車還真說不太上來,外觀、內飾應該是最吸引我的,或許更多的是沖動,但不後悔,這周開了幾天感受還是很棒的。即使之前一直有點在意的剎車硬的問題,這幾天開下來也習慣了,感覺不算什麼問題吧,每個車都有自己的脾性,了解了、熟悉了就好。網上說的各種異響、共振、卡機/死機什麼的可能我開的少,還沒碰上。2、買車的用途不復雜,家裡老人乘坐舒適一些、我自己開車也舒服一些、工作商務用車也挺適合。3、為什麼買鉑金運動?因為之前的A3我作了不少改裝(AudiMMI、液晶儀表盤、ACC自適應巡航、折耳等等),總結下來但凡拆過車的短時間可能不覺得,過個幾年大概率會有各種異響。不想折騰了,配置一步到位,只做一些外觀裝飾、堅決不拆車!4、還沒上牌,壇子無法認證,不代表我是托哦[嘻嘻]我在上海凱迪拉克XT5官方車友會里哦,號碼:1826好了,就這么些吧!版主,能給個精不?寫了那麼多字、發了那麼多的圖,不給個精不合法哦[壞笑]
⑵ 80後大叔酷愛改裝 凱迪拉克ATS-L兩年心路歷程
「17年年底購入的ATSL到目前已經開了2年多啦,本人雖然是個80後大叔,但是有著一顆酷愛改裝的心,由於文采差強人意,所以話不多說,直接上圖總結這兩年的心路歷程吧,喜歡的車友給點個贊。」
「一轉眼小A已經伴隨了我兩個年頭啦,個人對車是非常愛惜的,這個不在於它有多貴,而在於我有多喜歡,懂的人自然懂,而小A到目前為止給我的反饋也是讓我滿意的,油耗維持在9~10個油之間,各種該滲油漏油的地方也從來沒有出現過,變速箱除了思考人生的一秒之外毫無問題,顏值完美,動力充沛,後驅都是我選擇它的理由(當然同級別最具性價比也是很重要的一點),有人說喜歡一個人,就會連她的缺點也一並喜歡,我要說,車也是如此,人無完人,車無完車,不外如是。最後感謝小A,風里來雨里去,不管多遠,帶我去我想去的地方,不管多晚,伴我回我溫暖的家園。」
本期凱迪拉克ATS-L改裝案例鳴謝車主:尐孑2014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⑶ 喜提凱迪拉克CT6,獻給即將到來的而立之年,致敬夢想與遠方!
學生時代就一直喜歡凱迪拉克這個品牌,尤其是車型的外觀,鑽石切割線條硬朗,給人的視覺沖擊感非常具有記憶性!曾經有一段時間非常著迷CTS-Coupe,被它的設計深深所吸引,但今天的主角並不是它,而是CT6。大學畢業後家裡給配了一台菲亞特菲翔,日常上班跟家用是足夠了,但畢竟不是自己買的,心裡難免會有些疙瘩,於是心裡暗下決心努力掙錢,爭取換一輛真正屬於自己的愛車。19年下半年有了購車計劃,便開始做功課,雖然心儀凱迪拉克,但畢竟是買大件,貨比三家還是很有必要的。老婆非常喜歡三叉戟品牌,所以賓士是我們去的第一家4s店。不知道是我們比較年輕,還是因為預約的是C260車型,整個過程體驗非常令人失望,業務不專業,態度冷冰冰,問一句擠一句,反正就是你買不買都可以的那種態度,最後在我的要求下給我倒了一杯白開水,所以,第一個pass的就是賓士,售前就這態度,售後還得了?同樣,寶馬也沒好到哪裡去,但至少銷售比賓士4s店要熱情,我看中了325首發版,銷售說沒有,所以也放棄。(Ps:在得知我在凱迪拉克交了訂金後寶馬銷售又打電話來告訴我有325首發,讓我再去談談,是不是很戲劇?)奧迪我有偏見直接pass。凱迪拉克沒讓我失望,銷售給力,整個購車過程都非常愉快。唯一有些遺憾的就是要在豪華版棕色內飾和豪華運動版19寸輪轂中取捨一個,要輪轂就沒棕內,實在是很頭疼。說實話,ct6啥都好,就是內飾。。。太那個啥,你們懂得,畢竟我才二十多歲,開個全黑內飾的車感覺太壓抑了,但19寸大腳丫同樣令人垂涎。最後我選擇了輪轂,自己來改內飾,多5000換四個原廠輪轂和運動包圍套件,值!說說車的各方面性能。外觀方面:白色豪運跟豪華版完全不是一個感覺,無論是從前臉還是側顏都年輕很多,非常慶幸自己的選擇!動力與操控方面:方向精準沉穩,動力隨叫隨到,除了起步檔稍有一點滯後其餘的動力非常強勁,過坑窪地帶車感很軟,但是在過減速帶就很硬,這個要老司機來解釋一下是為啥。。。科技方面:豪運的配置很高,而且都非常好用!但是車友們想要購車,一定要讓銷售送三代流媒體。因為,它真的很清晰!360全景影像精準度很高,老司機加這個簡直不要太爽。最後,還有四天就要迎來29歲生日,當打之年的年紀,希望大白能夠陪伴我一路駛向夢想的彼岸,祝自己生日快樂!
機甲鑰匙鎮樓
⑷ 凱迪拉克xt6可以改後排航空座椅嗎
【太平洋汽車網】凱迪拉克xt6可以改後排航空座椅,凱迪拉克XT6的長寬高分別是5056mm/1964mm/1780mm,軸距為2863mm。
本改裝廠是以房車、商務車、越野車內飾改裝及汽車航空坐椅生產銷售及主要配件生批發為一體的大型民營企業,具有改裝資歷及研發新產品的實力,可以出具改裝合格證及房車公告。(招收改裝加盟店產品銷售店新產品共同開發商)改裝電話在文章最底部↓↓↓航空座椅功能:360度旋轉、180度平躺、前後電動調節、電動加熱、電動按摩、電動腳托【選配功能:USB充電介面、電動通風】下面是航空座椅的特點:1,安全性。安全性是航空產品首要考慮的重點。航空座椅和其他的航空產品一樣,必須符合對應的質量標准,通過要求的測試並取得相應的適航證書。比如上文的TSO-c127標准.2,座椅材料阻燃性要求。主要是座椅墊和座椅套了,金屬骨架是燒不起來的,安全帶應該也要。反正座椅上所有的材料都要有燃燒報告。另外,空客和波音都有對飛機座椅坐墊強制的煙霧與毒性的測試要求。民航客機的陸地緊急撤離時間是90s,阻燃要求有多高可想而知了。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問答叫獸)
⑸ 出了磨合期來補一篇提車作業——凱迪拉克CT5 28T 鉑金運動版用車
回到19年年底,家裡本來是一輛昂科威一輛10款寶來相得益彰的和諧場面。有一天出去吃飯時候娘親突然問我最近是不是不打算結婚(單身狗的我倒是想……),如果最近不結婚不如把車換了,畢竟寶來也開了十年了,就沖著帝都這一年比一年的排放法規,搞不好開不了多久連本地轉手都轉不了了。我一聽這話那可是得開心啊,家裡有昂科威負責實用,那這個牌就可以整一個爽就完了的車了,嘖嘖[壞笑]
其實我本身一直是在關注各種對我來講「比較現實」的價位的車的,因此當娘親提出這個提議的時候,我是心裡不慌的,那我當時都想過哪些車呢,下面我來簡單數一數:1.沃爾沃V60我其實是非常能接受旅行車這類車的,首先顏值上就可以很出挑,其次好看的同時實用性一點都不耽誤,買回來之後加個頂箱那簡直絕了,但我對於旅行車的喜愛是有偏向的,我喜歡跨界款的旅行車,因為我覺得一定的通過性和四驅有時是「旅行」必需的一個能力。回到V60上講,我一直很希望能夠引進V60的CC版,但上市時不但沒有上CC版,甚至我還聽說不打算引進,窩窩啊,這,咱倆可就么得緣分了。2.奧迪Q3Q3對我來講肯定就是一個無功無過的選擇,標準的緊湊級豪華品牌SUV的身材和空間,頂配的配置再選裝一些也就足夠滿足我。最後沒選還是因為不想家裡囤兩輛功能重疊的車,做個區分還是有一些必要的。3.凱迪拉克CT6是的,CT5和6都是我的菜,尤其是改款後CT6前後燈的造型彌補了整個車橫向上的視覺效果,空間上又足夠滿足各種使用場景,再加上足量的優惠,不得不讓人產生興趣。不過最後竟然是我娘給我否了,人家覺得對我來說太油膩,用不上,沒必要[擦汗]4.寶馬3系這個價位這個目標選車,3系是一定繞不開的。沒選的原因呢也比較簡單,325的配置我不太能滿足,選裝了之後又超預算,而且個人認為,外觀上確實沒有CT5出挑。另外,我去的那家寶馬店,店裡本身沒幾個顧客,我從進店到出門十幾分鍾愣是沒人搭理我,是因為我長得丑么?
言歸正傳,我總共去了兩家店,第一家去了之後安排了試駕等環節,簡單詢問了一下優惠情況,然後店裡表示現車可能需要等7-10天左右。互留了聯系方式之後我過了兩天又去了另外一家店,巧的事兒就來了。進門之後我停好車發現邊上就是一輛頂配藍琴鍵內飾,還貼著白色膜。進去跟銷售例行聊了兩句,銷售表示現車也得10天左右,然後我問銷售門口那輛是已經訂走了嗎,銷售竟不知道門口有一輛現車……問了一圈之後,銷售說那是當天早上剛到的,沒人訂,要的話就是他了[嚇]。那,我還猶豫什麼?之後陸陸續續辦手續交錢什麼的持續了大概四五天,然後,提車走人。
圖發完了也該看看字了。在此就借用一下汽車之家的標准口碑格式來分享一下我這仨月的感受吧。【空間】對於一輛長4.9米軸距2.9米的准中大型車,任何人都會對他的空間抱有期待。但CT5在這一點上毫無疑問交了一個不及格的答卷。前排按理來講是極難把空間做的不好的,但CT5做到了[鄙視]。究其原因,還是縱置的變速箱佔用了過多的腿部空間,副駕的腳下沒有踏板,頂多就是憋屈一點。反觀主駕這邊,剎車踏板已經被擠過了座椅中線,駕駛員想要找到一個舒服的坐姿,確實是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的……後排頭部空間確實不寬裕,但絕沒到無法乘坐的地步,我在與一些車友的交流時,大家都在奇怪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不到一米八的人嚷嚷著腦袋放不下……我身高176,放鬆點坐的話,頭頂離車頂有個三四指是沒有問題的,是我身子短腿長咯?那我腿部空間離前排我調好的駕駛座也還有接近兩拳左右呢……行了,肯定是愛康在騙我。【動力】動力這點呢,是要做一個區分的,以什麼為區分?軟體升級。首先是升級以前。我是1月初提的車,在手冊上要求的2400km磨合期當中,我基本沒有上過3000轉,而偏偏這台發動機在3000r以下的這個區間當中極其乏力,尤其以低檔位時最為明顯。紅綠燈起步時,3000r以下完全可以用干吼不走來形容,只有當時速超過30,檔位在3檔2500r以上時,才能獲得較為理想的提速感受。4月11日我去做了首保和系統升級,之後在回家路上著重體驗了一下起步階段的動力感受,可以說,與升級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現在從2檔的2000r開始,動力輸出就足以滿足我對這台車的期待,不用拉高轉速的另一好處就是發動機噪音可以降低,直接提升了起步階段的整體感受。說完發動機再來說說變速箱。這台變速箱讓我不知道是該罵還是該誇。10檔數量足夠,每一檔切換流暢,是一台駕駛中「沒什麼存在感」的合格變速箱。但當我想手動模式激烈駕駛時發現,當我在3檔的4500r升檔後,4檔轉速維持在了3900-4000r,這就意味著一腳油門踹下去我就又要再次升檔了……所以這個時候我並不是在充分利用最佳轉速區間,而是不停地在升檔升檔,很顯然這樣是得不到一個良好的駕駛節奏的。【操控】滿分100我給120。MRC懸掛在運動模式下給予我極強的信心和支撐,跑山過彎時底盤能夠有力支撐住車身傾斜的趨勢,原配的PS4S運動胎可以穩穩的抓住地面,同樣是原配的Brembo剎車配上E-Boost電子助力剎車使得整個制動力釋放的極為線性而有力。幾次帝都郊區跑山下來,我最大的感覺就是,我自己已經到了膽量的極限(可能是我慫),但CT5連tm響胎都沒響過……是我配不上了[抓狂][抓狂][抓狂]。【油耗】別跟GM的車談油耗,傷感情。目前3000km不到,表顯油耗11個,在前2000km基本上都是「疫情路況」,但因為處在磨合期當中,所以降不下來。而2000km到現在為止,基本都是帝都東三環東二環的早晚高峰路況,這路況油耗要能低那才見了鬼呢。不過這次升完級之後,短暫的回家路上我發現變缸模式介入的比原來頻繁持久的多,估計也是優化了一下介入邏輯,相信後期油耗還會有降低,後續我會持續更新。【舒適性】首先聲明,CT5這個車,或者說CT5的頂配,絕不是一輛安靜的車。非車主可能會被靜態時整車的密封和靜謐性蒙騙,但開起來之後絕對能體會到我說的這幾句話。發動機聲音會在2500r以上清晰傳入車內,3000r以上時聲浪補償也開始介入,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動力那一節我會說他干吼不走。同時因為CT5用的是缺氣保用輪胎,胎噪天生比較大,因此在路面情況不好的路段,胎噪也無法避免。而撇開聲音因素,說起底盤質感,那我是要給CT5打95分的。舒適性不是CT5的絕對訴求,因此其底盤調教絕不會把路面坑窪給隔離掉,但MRC厲害之處就在於,乘客能感受到路面細節,但這些細節絕不會對乘客的乘坐姿態產生不良影響,該化解化解,該支撐支撐,就是MRC最大的用處。【外觀】外觀還用說么,流媒體鏡子里不止一次看見我們樓下各種大爺回頭看車,按我自己的話說就是,整車設計全都恰到好處,沒有發力過猛也沒有一絲含蓄,一切都恰到好處。【內飾】內飾跟外觀加起來可以給100,其中外觀99,內飾只給1分。這個內飾真的毫無亮點,完全浪費了這么一個沒有瑕疵的外觀,可能用料會比較好吧,但是一套從設計上讓人完全提不起興致的內飾,又有幾個人會深入了解其用料呢?【性價比】我的天,35萬全下來能夠享受到包括但不限於這些配置:前排座椅加熱通風按摩、方向盤加熱、空調大燈雨刷三自動、車道保持主動剎車盲區檢測等等全套主動安全配置、360°環影、流媒體後視鏡左側外後視鏡自動防眩目、全速段ACC、mLSD限滑、245/40/R19米其林頂級運動胎……我夠了。
1.方向盤確實有點大了,換個更緊湊的方向盤會更有運動氣息;2.沒有全液晶儀表差評,一輩子差評;3.前輪距1596後輪距1634,後視鏡折疊後最外緣和後輪拱到底誰最寬仍然不太確定,但目視來看後輪拱更寬一點點……4.原廠沒有隱私玻璃,我覺得甭管什麼定位的車,30多萬給配個後排的隱私玻璃應當是基本操作;5.後續接著補充吧……
上頂配就完了,哪兒那麼多說的,凱迪拉克的頂配和其他配置那就不是一輛車。
⑹ 凱迪拉克ATS-L選車玩車過往和外觀改裝歷程
先說說我的玩車歷程吧。09年拿到駕照一直開10款君威,當時是2.0自然吸氣的,雖然動力不大但是給我感覺到了一輛運動型車該有的素質,從此以後開不慣SUV和軟趴趴的轎車。另外值得一提的是這輛君威至今為止還在我老家服役,通用車的質量沒有大家說的那麼差。然後14年提了一輛寶馬320Li,提了寶馬3系後,一直交給家人開,在3系認證的帖子里也提過競爭對手ATS,pass掉的原因是ATS當時是進口車型,價格貴。以下是提3系的時候的認證貼。https://club.autohome.com.cn/bbs/thread/31ddabc39c1cba60/28710630-1.html後來買了一輛公車拍賣的方頭捷達,玩了半年改了點外觀件後來賣掉了。
⑺ 談一談我的愛車凱迪拉克ATS-L的用車改裝過程詳解!
也許某一天,我會心如止水的駕駛著類似雷克薩斯、沃爾沃那樣的老年代步車行駛在路上,我會失去對汽車的喜愛,對改裝的熱情,對駕駛的追求,我不再以此為樂,只想駕駛一台舒適的交通工具到達目的地,僅此而已,我希望那一天盡可能晚來或者不來。------本人距離上次寫帖子又有半年時間了,期間又跑了一萬多公里路,陸陸續續的折騰了心心念念的排氣、V包,避震,車子又有了一些變化,受疫情所困也在家裡宅了一個多月了,閑來無事,就寫一篇帖子記錄和分享一下這半年的折騰。
車牌不遮了坐標重慶有緣相見喇叭三聲
最最後,我希望大家多多在論壇里交流分享,雖然現在有著層出不窮的可以讓一台車網紅起來的平台,但論壇是我們最初開始的地方,無可替代,大家多多交流,我們就不會玩得孤單。最最最後,借用著名單口相聲演員溜溜哥的話:給夢想尊嚴讓道路安全理性改裝合法駕駛歡樂的時間總是短暫的,咱們下期再見。
⑻ 出了磨合期來補一篇提車作業——凱迪拉克CT5 28T 鉑金運動版用車
回到19年年底,家裡本來是一輛昂科威一輛10款寶來相得益彰的和諧場面。有一天出去吃飯時候娘親突然問我最近是不是不打算結婚(單身狗的我倒是想……),如果最近不結婚不如把車換了,畢竟寶來也開了十年了,就沖著帝都這一年比一年的排放法規,搞不好開不了多久連本地轉手都轉不了了。我一聽這話那可是得開心啊,家裡有昂科威負責實用,那這個牌就可以整一個爽就完了的車了,嘖嘖[壞笑]
其實我本身一直是在關注各種對我來講「比較現實」的價位的車的,因此當娘親提出這個提議的時候,我是心裡不慌的,那我當時都想過哪些車呢,下面我來簡單數一數:1.沃爾沃V60我其實是非常能接受旅行車這類車的,首先顏值上就可以很出挑,其次好看的同時實用性一點都不耽誤,買回來之後加個頂箱那簡直絕了,但我對於旅行車的喜愛是有偏向的,我喜歡跨界款的旅行車,因為我覺得一定的通過性和四驅有時是「旅行」必需的一個能力。回到V60上講,我一直很希望能夠引進V60的CC版,但上市時不但沒有上CC版,甚至我還聽說不打算引進,窩窩啊,這,咱倆可就么得緣分了。2.奧迪Q3Q3對我來講肯定就是一個無功無過的選擇,標準的緊湊級豪華品牌SUV的身材和空間,頂配的配置再選裝一些也就足夠滿足我。最後沒選還是因為不想家裡囤兩輛功能重疊的車,做個區分還是有一些必要的。3.凱迪拉克CT6是的,CT5和6都是我的菜,尤其是改款後CT6前後燈的造型彌補了整個車橫向上的視覺效果,空間上又足夠滿足各種使用場景,再加上足量的優惠,不得不讓人產生興趣。不過最後竟然是我娘給我否了,人家覺得對我來說太油膩,用不上,沒必要[擦汗]4.寶馬3系這個價位這個目標選車,3系是一定繞不開的。沒選的原因呢也比較簡單,325的配置我不太能滿足,選裝了之後又超預算,而且個人認為,外觀上確實沒有CT5出挑。另外,我去的那家寶馬店,店裡本身沒幾個顧客,我從進店到出門十幾分鍾愣是沒人搭理我,是因為我長得丑么?
言歸正傳,我總共去了兩家店,第一家去了之後安排了試駕等環節,簡單詢問了一下優惠情況,然後店裡表示現車可能需要等7-10天左右。互留了聯系方式之後我過了兩天又去了另外一家店,巧的事兒就來了。進門之後我停好車發現邊上就是一輛頂配藍琴鍵內飾,還貼著白色膜。進去跟銷售例行聊了兩句,銷售表示現車也得10天左右,然後我問銷售門口那輛是已經訂走了嗎,銷售竟不知道門口有一輛現車……問了一圈之後,銷售說那是當天早上剛到的,沒人訂,要的話就是他了[嚇]。那,我還猶豫什麼?之後陸陸續續辦手續交錢什麼的持續了大概四五天,然後,提車走人。
圖發完了也該看看字了。在此就借用一下汽車之家的標准口碑格式來分享一下我這仨月的感受吧。【空間】對於一輛長4.9米軸距2.9米的准中大型車,任何人都會對他的空間抱有期待。但CT5在這一點上毫無疑問交了一個不及格的答卷。前排按理來講是極難把空間做的不好的,但CT5做到了[鄙視]。究其原因,還是縱置的變速箱佔用了過多的腿部空間,副駕的腳下沒有踏板,頂多就是憋屈一點。反觀主駕這邊,剎車踏板已經被擠過了座椅中線,駕駛員想要找到一個舒服的坐姿,確實是需要一段時間的調整的……後排頭部空間確實不寬裕,但絕沒到無法乘坐的地步,我在與一些車友的交流時,大家都在奇怪為什麼會有那麼多不到一米八的人嚷嚷著腦袋放不下……我身高176,放鬆點坐的話,頭頂離車頂有個三四指是沒有問題的,是我身子短腿長咯?那我腿部空間離前排我調好的駕駛座也還有接近兩拳左右呢……行了,肯定是愛康在騙我。【動力】動力這點呢,是要做一個區分的,以什麼為區分?軟體升級。首先是升級以前。我是1月初提的車,在手冊上要求的2400km磨合期當中,我基本沒有上過3000轉,而偏偏這台發動機在3000r以下的這個區間當中極其乏力,尤其以低檔位時最為明顯。紅綠燈起步時,3000r以下完全可以用干吼不走來形容,只有當時速超過30,檔位在3檔2500r以上時,才能獲得較為理想的提速感受。4月11日我去做了首保和系統升級,之後在回家路上著重體驗了一下起步階段的動力感受,可以說,與升級前有了大幅度的提高。現在從2檔的2000r開始,動力輸出就足以滿足我對這台車的期待,不用拉高轉速的另一好處就是發動機噪音可以降低,直接提升了起步階段的整體感受。說完發動機再來說說變速箱。這台變速箱讓我不知道是該罵還是該誇。10檔數量足夠,每一檔切換流暢,是一台駕駛中「沒什麼存在感」的合格變速箱。但當我想手動模式激烈駕駛時發現,當我在3檔的4500r升檔後,4檔轉速維持在了3900-4000r,這就意味著一腳油門踹下去我就又要再次升檔了……所以這個時候我並不是在充分利用最佳轉速區間,而是不停地在升檔升檔,很顯然這樣是得不到一個良好的駕駛節奏的。【操控】滿分100我給120。MRC懸掛在運動模式下給予我極強的信心和支撐,跑山過彎時底盤能夠有力支撐住車身傾斜的趨勢,原配的PS4S運動胎可以穩穩的抓住地面,同樣是原配的Brembo剎車配上E-Boost電子助力剎車使得整個制動力釋放的極為線性而有力。幾次帝都郊區跑山下來,我最大的感覺就是,我自己已經到了膽量的極限(可能是我慫),但CT5連tm響胎都沒響過……是我配不上了[抓狂][抓狂][抓狂]。【油耗】別跟GM的車談油耗,傷感情。目前3000km不到,表顯油耗11個,在前2000km基本上都是「疫情路況」,但因為處在磨合期當中,所以降不下來。而2000km到現在為止,基本都是帝都東三環東二環的早晚高峰路況,這路況油耗要能低那才見了鬼呢。不過這次升完級之後,短暫的回家路上我發現變缸模式介入的比原來頻繁持久的多,估計也是優化了一下介入邏輯,相信後期油耗還會有降低,後續我會持續更新。【舒適性】首先聲明,CT5這個車,或者說CT5的頂配,絕不是一輛安靜的車。非車主可能會被靜態時整車的密封和靜謐性蒙騙,但開起來之後絕對能體會到我說的這幾句話。發動機聲音會在2500r以上清晰傳入車內,3000r以上時聲浪補償也開始介入,這也就是為什麼在動力那一節我會說他干吼不走。同時因為CT5用的是缺氣保用輪胎,胎噪天生比較大,因此在路面情況不好的路段,胎噪也無法避免。而撇開聲音因素,說起底盤質感,那我是要給CT5打95分的。舒適性不是CT5的絕對訴求,因此其底盤調教絕不會把路面坑窪給隔離掉,但MRC厲害之處就在於,乘客能感受到路面細節,但這些細節絕不會對乘客的乘坐姿態產生不良影響,該化解化解,該支撐支撐,就是MRC最大的用處。【外觀】外觀還用說么,流媒體鏡子里不止一次看見我們樓下各種大爺回頭看車,按我自己的話說就是,整車設計全都恰到好處,沒有發力過猛也沒有一絲含蓄,一切都恰到好處。【內飾】內飾跟外觀加起來可以給100,其中外觀99,內飾只給1分。這個內飾真的毫無亮點,完全浪費了這么一個沒有瑕疵的外觀,可能用料會比較好吧,但是一套從設計上讓人完全提不起興致的內飾,又有幾個人會深入了解其用料呢?【性價比】我的天,35萬全下來能夠享受到包括但不限於這些配置:前排座椅加熱通風按摩、方向盤加熱、空調大燈雨刷三自動、車道保持主動剎車盲區檢測等等全套主動安全配置、360°環影、流媒體後視鏡左側外後視鏡自動防眩目、全速段ACC、mLSD限滑、245/40/R19米其林頂級運動胎……我夠了。
1.方向盤確實有點大了,換個更緊湊的方向盤會更有運動氣息;2.沒有全液晶儀表差評,一輩子差評;3.前輪距1596後輪距1634,後視鏡折疊後最外緣和後輪拱到底誰最寬仍然不太確定,但目視來看後輪拱更寬一點點……4.原廠沒有隱私玻璃,我覺得甭管什麼定位的車,30多萬給配個後排的隱私玻璃應當是基本操作;5.後續接著補充吧……
上頂配就完了,哪兒那麼多說的,凱迪拉克的頂配和其他配置那就不是一輛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