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製太陽能做動力房車旅遊
㈠ 喜歡戶外又怕住的不舒服約合15萬的房車廂體,洗澡做飯全解決
HELLO大家好!最近整理後台車友留言中經常提到了越野房車,這類房車國內大部分都是基於越野底盤改裝而成的房車廂體,離地間隙也比較高,配備越野輪胎,能適應各種路況條件。駕駛這樣的房車出去旅行,不會刻意擔心路面情況了,但當你抵達營地後,想要在周圍痛快地越野的話,傳統房車還是顯得有的累贅~今天給大家介紹一款能夠和皮卡完美配合的「背駝式」房車,具體怎麼回事兒?還是來看看吧~
總結一下,今天這款美國越野房車廂體,售價約合15萬人民幣,自帶開頂帳篷可以滿足6人休息需要,航海級地板設計,車內可以沖洗身上的泥沙。大家對這款國外越野房車怎麼看呢?歡迎在下方留言討論!感謝您持續關注房車情報!我們下期再見!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㈡ 旅行新神器-不僅能下水,還能當房車的電動三輪車
想像一下,如果把一台電動自行車、露營房車、電動船結合在一起,會造出什麼樣的產物呢?
來自拉脫維亞的BeTRITON公司就創造了一個有著上述特質的奇葩交通工具——Z-Triton。
從歸類上來講,Z-Triton應該算是一款電動旅行車,但要明確的是,Z-Triton不是為越野旅行設計的,至少不是為高速旅行設計的。
畢竟該車所搭載的鋰離子電池組並不大,在純電模式下只能支持最遠50公里陸地續航或20公里的水上續航。
然而,你能在這50公里內做什麼才是真正有意義的,這也是這款奇葩旅行車對某些電動露營者會產生吸引力的原因。
Z-Triton2.0版
Z-Triton1.0版
Z-Triton僅提供兩人乘坐,目前上市銷售的是它的2.0版本,相比兩年前的初代產品,新車在整體尺寸以及細節上都有了優化調整。
首先,Z-Triton2.0的車頭配置了一個稍大的前輪和一個座椅供一名騎行者駕駛,且騎行座椅的高度可以調節。與一代車型相比,新車的前輪尺寸雖然稍小但卻有著更高的底盤,後懸掛提供的舒適表現也更好,這樣的設計也確保了駕駛者可以騎著它進行小幅度的越野冒險。
在陸地模式下,Z-Triton2.0由一台1000W的八方極速電動自行車中驅電機提供動力(在內部7齒輪輪轂的幫助下),騎行者只需要稍微踩下踏板,就能驅動這台200公斤重的電動旅行車,並保持最高25km/h的車速,這也是歐洲大部分地區電動自行車的最高合法限速。不過該車的電池組僅支持50公里的陸地續航。
為了必要的安全保障,這台電動旅行車在兩個24英寸後輪上配備了制動性能更好的液壓盤式制動器,它還為後面的乘客座位配備了一條安全帶,以保障其乘坐安全。
從自行車模式轉化到遊船模式只需要5分鍾,這個過渡過程包括將前輪折疊升起,抬起後輪並展開兩側的充氣浮動穩定器,以及從艙內釋放牽引電機。需要指出的是,在遊船模式下,它的動力是由另一台電機提供的,該電機擁有1150W的功率。
Z-Triton2.0配備有伸縮船槳
在水上,Z-Triton2.0的最高時速僅為陸上的1/5,也就是5km/h,除此以外它的純電續航也不到陸上的一半,僅有20公里。
值得欣慰的是,不像電動旅行車如果耗盡燃料你只能打電話等待救援拖車,由於Z-Triton2.0配備了伸縮船槳,就像其他普通船隻一樣,你完全可以手動劃船靠岸,再找插座補能。
接下來就是它最大的魅力部分了。經過新的調整後,這台電動露營車有著約3900/1450/1720mm的三圍尺寸,雖然與一般的房車比起來顯得有點狹窄,但它仍然設計了足夠容納兩人的生活空間,居住空間配備了「一個折疊廚房桌、USB充電口、閱讀燈、GPS、行李儲物櫃、杯托和藍牙音響系統」,來保證必要的居住舒適性。
它甚至還設計了一個1x2米的睡眠空間,方便兩人在湖中休息或野外露營。駐船休息時,你可以把艙內的方向盤拆卸下來,給船艙內騰出額外的睡眠和機動空間。
考慮到夜晚在湖中休息會更加潮濕陰冷,製造商也在想辦法為睡眠區增加額外的加熱功能。但現在,旅行者還只能依靠擁抱和羊毛衣服來保暖。
在用電方面,旅行車的車頂配備有100W的集成太陽能板,盡管它的尺寸不夠大,沒法在一天之內為Z-Triton2.0的電池組完全充能,但給車內的音響、閱讀燈、USB等小件補充電量是足夠的。
當然它也能作為備用的能源補充方案,只不過充電速度會非常緩慢,如果你堅持要靠太陽能來恢復電量,可能得在湖上呆好幾天。
如果想連續使用該車,最好的辦法仍然是晚上把Z-Triton2.0開上岸,老老實實去找一個220V的家用插座或延長線充電給它充電,這樣你就能在第二天早上收獲一個完全滿電的旅行車了。
就像我們前面提到的,Z-Triton2.0是由電力或人力(水中)驅動,完全不會給環境帶來任何污染,其實它在製造方面也是一樣的。
該車的車身是由有機玻璃纖維和聚酯組成,而這些材料都是來自於回收再利用的PET瓶。它甚至還包括一大塊3D列印成型的生物塑料,所以它的整個生活空間也算是完全符合了當下大環境倡導的「可持續發展」理念了。
比較有意思的是,為了「標榜」Z-Triton2.0的環保主義者身份,BeTRITON公司還特地在車頂設置了一個花盆,這樣旅行者就可以帶上自己栽種的花花草草一起出行,讓它們成為旅途中最獨特、也最有趣的綠色風景線。
最後說兩個大家最關心的問題,首先駕駛Z-Triton2.0不需要任何特殊駕照,至少在歐洲你完全可以把它當做一台電動自行車來騎,它是可以合法上路的,而且駕駛起來也沒有什麼上手難度。
根據你的心情,你可以在湖中、高速公路和自行車道上使用它,但要注意電池的續航。電動旅行車的凈重約為200公斤,包括乘客行李在內,它還可以承受額外200公斤的負重。這意味著,當你乘坐這款三合一電動車旅行時,只需要多帶一個人和你們的行李。
然後是價格問題,由於Z-Triton2.0對原型車進行了新改進,它的價格也有所提升。該車的單車售價約為14500歐元(約合人民幣10.3萬元),如果加上額外的DIY套裝要再多花4500歐元(約合人民幣3.2萬元)。
這個定價讓它成了市場中最昂貴電動三輪車之一,但也是最便宜的電動露營車之一。BeTRITON計劃在2022年底前後完成歐洲用戶的交付,而美國用戶要等到2023年,如果它受到更多房車旅行者的歡迎,也會考慮出口到更多國家。
總的來說,Z-Triton2.0是一台舒適休閑的三合一車輛,對那些想用房車旅行給生活找點樂趣的人還是蠻劃算的,畢竟只用花上十幾萬塊錢,你就能同時享有水上與陸上兩種 探索 自然的方式,很美妙不是么~【iDailycar】
㈢ 這才是拎包入住的房車!900Ah電池+500W太陽能,水電夠用能睡5口
Hello,大家好!
前不久我們在上海房車展上體驗了一款「大水大電」的新款依維柯房車,這款新車水電配置相當之高,基本上可以做到「拎包入住」,免去了後期二次升級的煩惱,除了水電配置高,在這款新車的內部也十分精緻,下面就讓我們一起來看看這款房車吧~
這款新車就是由大連寬大房車推出的寬大V9房車,這款新車基於南京依維柯歐勝底盤打造而成,是一款典型的自行式C型房車。
車身整體設計與常見的同類型車型相差不大,大面看上去並沒有特別出彩的的方,但仔細看會發現整車外部加入了不少的「寬大」房車的logo,提升了品牌辨識度,再加上使用的多層復合鋁塑板車身,擁有更好的平整度,即便是使用多年以後依然能夠保證車廂亮麗如新,同時也具有更好的抗撞擊能力,提高整車安全性。
車身尺寸方面,這款房車也是幾乎達到了C本藍牌駕駛的最大限度,長寬高分別達到了5995*2380*3050mm, 軸距3300mm,3米的車身高度雖然不能夠完全避開限高桿,但比起一些3米1、3米3的C型房車來說,還是有一定優勢的。
車身外部的設計同樣以簡潔為主,提供了一些常用的戶外設備,例如車頂遮陽棚、電動踏步、外置抽拉燃氣灶、尾部爬梯等,另外值得一提的是,在車廂尾部還提供了一個空間超大的行李艙,便於存放旅行中需要的行李。
動力方面,這款房車依然採用的是南京依維柯3.0T柴油發動機,最大功率107kW,最大扭矩370N·m,與之匹配的是一部采埃孚8擋手自一體,這套動力總成對於大部分房車消費者來說並不陌生,是目前國內房車市場里表現最優秀的動力總成之一,動力充沛、換擋迅速平順,能夠為駕駛者提供舒適高效地駕駛體驗,提升了房車旅行的舒適性。
進入車廂內部,由於車身並沒有採用拓展機構,為此車內空間表現與其他品牌的同類型產品相當,前後車廂採用貫通式設計,整體空間感非常不錯,一家人在車內活動並不會感到局促。
除此以外,這款寬大V9房車的內飾依然延續了寬大房車精緻的內飾做工,車內傢具採用拼色設計,在細節上處理的十分到位,可以負責任地說,這款車的內飾品質在同類型房車絕對算上乘,給人的好感度相當不錯。
車廂中部的會客區採用L形座椅布局,搭配可啟動調節高低的餐桌,能夠滿足日常使用所需。夜晚休息時,如果車上人員較多,還可以把這里拼接成沙發床,臨時休息。
會客區另一側是一組鞋櫃,平時上下車方便換鞋,而且也在這里形成一個小「屏風」,把副駕駛位單獨分隔開。
駕駛室頂部依然是一張額頭床,床位的尺寸挺大基本上能夠達到2000*1300mm,日常使用完全沒有問題,再加上車頂的大尺寸天窗,可以為這里增加採光和通風。
這張額頭床還採用了一個比較有意思的設計,它的床板可前後拉伸,當不使用額頭床的時候,可以把床板推進去,提升駕駛室頂部空間,從前進入後車廂的時候避免碰頭;需要使用額頭床的時候,往外一拉即可,簡單省力。
車廂後方就是車上的廚衛區域,車廂中門旁是車內的廚房,廚房區域的整體設計較為常規提供了電磁爐、洗菜池、儲物抽屜等,還是那句老話,個人覺得車內廚房僅作為臨時應急或製作簡餐使用,想要煎炒烹炸建議還是用車外爐灶。
位於廚房內側還提供了一台微波爐以及一台容積約為138L的弗羅斯特房車專用冰箱,單獨的冷藏冷凍區域,不僅能夠儲藏食物,還能夠在炎熱的夏季冰鎮飲料。
衛生間位於車廂尾部,內部空間真心不小,且衛生間內部在細節上的處理也非常到位,不會有那種粗糙感,衛生間內部提供了盒式馬桶、淋浴、梳妝鏡、洗手盆、儲物櫃等常規設施,日常使用完全沒有問題。
車尾另一側是車上的主休息區,一張尺寸挺大的縱置雙人床,滿足兩名成年人使用完全沒有問題。床位上方提供了多個儲物吊櫃,便於存放一些個人物品。其中有一個吊櫃內部為酒杯架,一定程度上體現了車主的生活品質。
在雙人床內側還提供了氛圍燈以及12V充電介面,便於在床上為手機、PAD等移動設備充電,也提升了雙人床的整體格調,床位下方還提供了一台目前大多數車友都非常喜歡的洗衣機,提升了旅行時的便利性。
在雙人床頂部,我們還可以看到一台投影儀,搭配設置在額頭床的投影幕,能夠在車內實現私人影院的效果,旅行在外,晚上和愛人看一場屬於兩個人的電影也是挺不錯的。
水電方面,這款房車搭載的是3000逆變器、900Ah鋰電池、500W太陽能電池板以及整車電路系統採用了 汽車 專用線束,水箱方面這款車提供了220L凈水箱和60L污水箱,除此之外,這款車還提供了埃貝赫2200W燃油暖風機、特魯瑪電熱水器、特萊爾2800W頂置空調等,對於日常使用來說還是沒有問題的。
總結一下,這款寬大V9房車,給我印象最深的就是精緻的內飾和充足的水電配置,精緻的內飾可以讓我們在旅行途中隨時隨地都有一個溫馨舒適的休息場所,而充足的水電配置又可以保證我們的日常所需。總的來說,這款售價53.8萬元的寬大V9房車,是一款能夠讓一家人拎包入住的高性價比車型。
㈣ 手拉太陽能房車是什麼
這種是自己設計的一款,在房車加裝太陽能。就是太陽能板接到控制器上;控制器再引出兩條線,接到蓄電池上就行了。車身主要由鋁合金和玻璃製成,其水滴式外形充分應用了空氣動力學減小了它行駛時的空氣阻力。
接線很簡單控制器上標得清清楚楚,認真看不會接錯的。系統接好後要記得調整電池類型。控制器出來的線連到蓄電池上注意正負極就OK了。線要想辦法固定一下行車時不能晃動。兩個電瓶都是12.2伏接好太陽能後生活電瓶顯示為12.7,電池板發揮作用了。
手拉太陽能房車徒步西藏遇難,有網友稱其是觸電身亡
據網友們上傳的視頻及評論顯示,8月21日早上7:44分左右,美美稱要把車子推到路上去,隨後就聽到「啊」的一聲,鏡頭經過幾番翻轉後變成了黑屏模式。隨後,網上有消息稱「河南一位叫美美的善良女孩徒步西藏,車禍遇難」,一時間,網友對美美的死因議論紛紛。
有的網友稱美美是車禍去世,還有網友稱美美是觸電身亡。8月23日下午,正觀新聞記者聯繫到美美生前的一位好友小黑(化名),他也是一位徒步西藏者。小黑告訴正觀新聞記者,目前美美的屍體已找到,確已遇難。「不是車禍,正在進行屍檢。」
㈤ 房車太陽能板多少瓦合適
在選擇房車太陽能板時,合適的功率是確保能源供應充足的關鍵。一般來說,安裝6塊功率在300-400W的電池板就能滿足房車的日常能源需求。太陽能板通過吸收太陽的熱輻射能,也就是我們通常所說的太陽光線,將其轉化為電能。這種轉化過程不僅高效,而且環保,符合現代人對可再生能源的追求。
太陽能板的主要用途是為房車提供持續的電力供應,可用於照明、充電、驅動電器等各種設備。此外,太陽能板還可為房車的熱水器提供能源,確保在戶外旅行時也能享受到舒適的熱水服務。
太陽能板主要分為光伏板和光熱板兩種類型。光伏板是一種暴露在陽光下便會產生直流電的發電裝置,由半導體物料製成的固體光伏電池組成。而光熱板則通過聚集陽光並運用其能量產生熱水、蒸氣和電力。
在選擇房車太陽能板時,除了考慮功率和類型外,還需要注意太陽能板的品質和安裝角度等因素。優質的太陽能板具有更高的轉化效率和更長的使用壽命,而合適的安裝角度則能確保太陽能板充分吸收陽光,提高發電效率。
㈥ 房車安裝太陽能發電系統有必要嗎
首先,我們要知道房車內那些常用的家電功率,一天下來大概耗電多少。
1、21寸電視,功率大概50瓦,預計一天使用10小時,累計耗電在500瓦,約0.5度電!
2、90升的冰箱,全天使用,累計耗電也不會超過0.5度。(一般會建議使用間停器,這樣冰箱的啟動時間就可控制,一天下來不會超過0.2度)
3、100瓦的筆記本(一般在60瓦),預計一天使用5小時,累計耗電500瓦,大概0.5度電。
4、800瓦左右的電飯煲,容積4L,預計一天使用2次共半個小時,累計耗電400瓦,大概0.4度電。
5、900瓦的電壓力鍋,預計一天使用2次共半個小時,累計耗電450瓦,大概0.45度電。
6、800瓦的電熱水瓶,容積4升,預計一天使用3次,每次5分鍾,累計耗電200瓦,大概0.2度電。
7、10瓦的LED燈,按3個的量來算,一天使用5小時。累計耗電150瓦,大概0.15度。
8、500瓦的阻絲式電熱爐(不建議用電磁爐,功率、耗電高),預計一天使用2次,每次20分鍾,累計耗電350瓦,大概0.35度。
9、按一匹的空調來算,大概在1000瓦左右一小時,那麼如果開5個小時,需要耗電5度電。
當然這些只是一部分房車電器,房車需要用電的地方還有很多,所以一個好的解決房車用電的方式是很重要的,太陽能也許不是能夠完全解決的但也是目前最理想的房車用電輔助設備的最佳選擇!
㈦ 玩家講述|新能源汽車 會成為房車旅行的未來嗎
隨著電動車逐漸被更多人接納,它們也無縫對接了燃油車在家庭生活中的工作職責。
尤其是對那些素有房車旅行習慣的歐美用戶,電動車更是理所當然的承擔起牽引車的工作。
不過對於電動車做牽引車來說,車主可能會遇到的尷尬問題就是路程走了一半,就不得不停車充電,要是走到了一些人煙稀少的地方,充電樁可能都找不到一個半個。
為了避免這種麻煩,即使是那些一年中僅有那麼一兩次打算拖著房車去郊外旅行的車主,也必須購買電池組容量最大的電動車。
這就意味著,在接下來的一年中,他們將背負著更沉重的電池跑在城市道路中,而這些電池是在沒有掛拖車的日常通勤或旅行中並不需要的。
E.HomeCaravan電動拖車原型車
半掛房車自帶動力
德國旅行拖車和房車製造商Dethleffs認為打造一款電動拖車,並使其能適配各種牽引車的連接,可能會讓自己成為這個 游戲 規則改變者,特別是對一些只想通過租賃拖車來遊玩旅行的客戶。
在旅行規劃公司ErwinHymer和 汽車 零部件供應商采埃孚的幫助下,該公司設計和開發了一款名為E.HomeCaravan的原型拖車。
測試線路總長386公里
為了證明自家的電動拖車可以真正適應遠途旅行的需求,Dethleffs上個月走了一條穿越阿爾卑斯山,總里程為386公里的路線,這也是一條在歐洲房車車主中非常熱門的路線。
在旅程中,他們選擇用一輛EPA續航里程為350公里的奧迪E-TronSportback作為牽引車,並且在完全沒有充電的情況下,用其拖拽著一輛大型旅行拖車走完了整個計劃線路。
這條路線從該公司位於德國伊斯尼的工廠開始,經過布倫納山口,最後到達義大利加爾達湖的北岸。
電動拖車系統提供的加速度與E-Tron單獨提供的加速度相當,並且經過校準以增強穩定性。
要指出的是,由於山路上的速度很慢,他們一共花了6個多小時才跑完這386公里的路程。
在部分行程中,E-Tron和拖車是頂著強烈的逆風行駛的,由於E-Tron的82kWh電池組和拖車的74kWh電池組提供了充足的電量,它們最終平安的抵達了目的地。
拖車車軸前後配有兩個電池組
E.HomeCaravan原型車本身搭載了兩個電池組,每個電量大約40kWh,分別被安置在車軸的前後方。
除了提供必要的推動力,這兩塊電池組還可以為其他露營需求提供電力,或為車頂上的太陽能電池提供支持。
在充電方面,該拖車的交流充電功率為7.2kW,直流快充功率可達50kW。
車尾設有安全碰撞保護結構
拖車的電池組被安置在內框架中,而外框架則包含著逆變器、充電單元和控制單元。
針對電池組的碰撞安全,Dethleffs還特地在車輛尾部設有一個蜂窩狀的碰撞保護結構。
該公司表示,該結構已經完成了各種穩定性和可靠性的模擬測試。
量產版電動拖車還將進一步減重
電池和驅動系統加起來增加了拖車大約600公斤的重量,盡管Dethleffs沒有明確表示該電動拖車的總重,但它應該在奧迪E-Tron的1814公斤額定牽引重量之內。
Dethleffs認為該拖車的車重還有優化空間,並表示未來的量產版電動拖車將會減重至400公斤左右,這與其牽引車E-TronSUV的電池組重量相比還要輕了不少,後者重量為714公斤。
電動拖車的驅動單元由采埃孚開發,有兩個偏置電機,每個電機的連續功率為30kW,最大功率為90kW,最大扭矩為89Nm。
和現在我們駕駛的電動車一樣,當車輛減速時,拖車的電機也會進行溫和的再生制動,並將產生的能量儲存到電池組中。
拖車系統的主要功能是保持
牽引桿上的恆定牽引負載
未來解決方案
電動拖車系統中最復雜的一部分可能是其移動控制單元的主動牽引負載功能,它只負責為拖車提供足夠的推力,以保持牽引桿上的恆定牽引負載。
它的設計初衷是讓牽引車用相對較低的功率來牽引拖車,並在拖車下坡時將產生的再生制動能量進行回收,以及負責檢測和補償出現側風或轉彎的情況。
Dethleffs認為,E.HomeCaravan是一個很有意義的「未來解決方案」,不僅是對電動車,對燃油車也同樣有用,因為它可以讓功率較小的燃油車牽引更大的負載。
拖車配備智能停車APP
這款電動拖車帶來的另一個好處是其基於智能手機APP的停車系統,可以精確引導拖車進入其停車位,比用拖車倒車更容易。
比較遺憾的是E.HomeCaravan作為一款原型車目前在歐洲尚未合法。不過隨著德國聯邦運輸部和房車公司的支持,它會陸續接受更多的測試。
也許不久的未來經過Dethleffs升級優化的量產版電動拖車就會出現在歐洲的各條鄉間小路上。當然如果它要進入美國市場,也將面臨著類似的認證挑戰。
Airstream正在開發的電動旅行拖車
最後要指出的是,Dethleffs並非唯一涉足電動拖車的公司。
今年2月美國俄亥俄州的拖車公司Airstream就表示其正在開發電動旅行拖車。
去年電動車初創公司LordstownMotors宣布與房車旅行服務公司CampingWorld建立合作關系,計劃最早在2022年生產一款電動旅行拖車,之後還將生產一款電動房車。
總之,就像電動車取代燃油車那樣,電動拖車說不定也會很快取代傳統拖車。
㈧ 奇思妙想!自發電汽車真的可以實現嗎
2021 年,新能源 汽車 站在了風口上。華為、小米、大疆、滴滴,知名互聯網公司紛紛涉足新能源 汽車 產業。
純電動 汽車 、混合動力 汽車 、增程式電動 汽車 ,各種新能源 汽車 解決方案層出不窮。不過,這些新能源 汽車 方案都不夠新奇,普遍採用鋰電池與汽油混動方式。
在 汽車 大廠之外,民間還有不少牛人,他們突破客觀規律,腦子充滿各種奇思妙想。比如不需要充電的自發電 汽車 ,利用輪胎摩擦發電的 汽車 等等。千萬不要以為只是不切實際的妄想,確實有人將這些設想做了出來,甚至申請了專利。
電動車能量「循環」利用
不依靠外部能源,電動車自行發電,聽起來有些匪夷所思。然而小黑在某專利網站,確實看到有牛人申請了《新能源電動 汽車 自行發電方法》專利。其中涉及到電機、發電機、傳動軸等部件。
專利摘要顯示,該專利將電機傳動軸與發電機傳動軸由連接套連接,另一端直接伸入變速箱內,轉動變速箱內的齒輪,發出的電儲存在 汽車 電池上供 汽車 使用。
簡單來說,這是一種能源重復利用方式,利用變速箱轉動提供的動能發電,儲存到 汽車 電池中重復利用。這種專利並非民間大神獨創,豐田、特斯拉等廠商早就將這類技術用到 汽車 上了。
豐田制動能量回收裝置
不少豐田老司機,都知道豐田有一種制動能量回收裝置,其原閉悶巧理為利用 汽車 制動/剎車裝置罩慶。 汽車 在行駛過程中,總會需要剎車場景,這時會暫停發動機動力輸出,同時增加一個運行的阻力負荷消耗 汽車 前行的慣性,這種裝置就是制動器。
制動過程中, 汽車 慣性對制動器做功,使其變成摩擦片的熱能。豐田動能回收裝置正是通過一定的技術手段將這些能量回收利用,儲存到電池中,等需要的時候再利用。
特斯拉單踏板
與豐田類似,特斯拉也提供「動能回收」系統,具體表現為車主在使用單踏板模式駕駛時,用戶松開油門踏板,「動能回收」系統開始工作。對比豐田,可以發現特斯拉甚至不用踩制動踏板就可以開啟「動能回收」系統,使用起來更加簡便。當然,單踏板也有缺點, 近期特斯拉頻頻遭遇的「失控」事故,不少業內人士猜測可能就是這個功能所致。
摩擦生電:輪胎發電法
汽車 在行駛過程中,有很多零部件都在產生轎鍵能量。我們的鄰國日本,就有一群工程師盯上了輪胎發電。住友橡膠工業株式會社與日本關西大學的團隊,一起開發了一種能量收集器,可以在輪胎轉動的時候發電,將輪胎靜電轉化為電能。
技術細節上,工程師們把電極安放在輪胎兩層橡膠之間,每層橡膠都覆蓋在一個電極上。當輪胎滾動時,兩層橡膠之間產生的位移就會摩擦生電。
在國內,同樣有一群科學家盯上了綠色發電輪胎。 中國科學院北京納米能源與系統研究所王中林教授團隊與玲瓏輪胎合作,基於摩擦納米發電機,完成了發電輪胎研發。
與日本團隊不同,中科院團隊將導電層置於胎面層中間,使用輪胎胎面作為摩擦納米發電機的摩擦層。導電層在輪胎滾動的過程中,由於和地面的距離不斷地發生改變,進而發生電勢的變化。
雖然具體實現形式不一樣,但是中日兩國研發團隊都採用了摩擦生電這一基本原理。在技術上固然先進,但是缺點同樣明顯。在實驗室中,9cm² 該種輪胎胎面材料在實驗室就可以得到 21μA 的電流輸出和 150V 的電壓。由於發電量過低,因此科學家們目前只想到了胎壓監測等用途。
腦洞大開:「永動 汽車 」
動能回收、輪胎摩擦生電,這些技術還處於正經科研范疇。在民間,自然還有一群人,持之以恆地進行著永動機研究。
某貼吧大神就利用電瓶與電機建立了一個獨立的供、用電系統。據他所言:「隨著電機轉速的提高,發電機輸出的電流增大,當發電機輸出電流大於電機消耗的電流時,開始給電瓶充電或向外輸出電功率。」
根據這套原理,他甚至組裝了一套「自發電循環裝置」,電瓶與電機建立了一個獨立的供、用電系統,發電機與電瓶又建立一個發電、儲存能量的系統,從而實現能量自循環利用。
永動機老哥的實驗裝置,在視頻中實現了一分鍾「自循環」。當然,這位「奇人」的實驗並不能當真。從物理角度來講,將一種能量形式轉換成另一種能量同時,還會產生其他形式的能量,永動循環發電的技術永遠不可能實現。
此外,能量傳輸過程中也會產生損耗,比如充電器工作時,控制器工作時,其本身也會消耗一部分電能。理論上,不依靠外部能量,自發電的電動 汽車 根本不可能實現。
風能、太陽能,自發電 汽車 新方向?
能量守恆定律是自然界普遍的基本定律,永動機暢想都是不切實際的瞎想。在永動機之外,依然有新的自發電想法萌發。
小黑在網上看各種自駕游視頻,發現不少驢友已經將風能、太陽能用到 汽車 上。有的驢友將小型風力發電機帶在車上,駐車休息的時候就將其置於車頂,利用風力發電為 汽車 供能;有的驢友直接在房車頂上安放一大塊太陽能電池板,利用太陽能發電。
風能與太陽能都屬於清潔能源,屬於真正意義上的環保 汽車 。若是風能 汽車 與太陽能 汽車 真的可以實現,那麼鋰電池 汽車 甚至有可能被取代。
車頂小型風力發電機
當然,現實遠比理想殘酷。提供的風力超過小型風力發電需要克服風阻做功,風力發電機轉換得到的能量,很大一部分就來自於 汽車 本身消耗的能量。此外, 汽車 在行駛過程中速度過快,車頂上的風力發電機並不符合安全駕駛規范。因此,風力發電機只能在駐車的時候使用,車輛行駛過程中並不允許安放風力發電機。
小型風力發電機參數
最後, 風能的轉化與 汽車 實際消耗的能量相差太大。 根據驢友體驗,一台 600W 功率小型風力發電機,在三級風條件下,可以得到四分之一額定輸出電量。也就是說每小時發電 0.15 度電。駐車 12 小時也就能產生 1.8 度電。
純電動 汽車 百公里消耗電量在 13 度到 18 度之間。經過簡單換算,可以得出 1.8 度電可以讓新能源 汽車 行駛 10 到 13 公里。由此可見,風力發電機根本不足以為新能源 汽車 供電。
太陽能發電的情況比風力發電稍好。德國公司 Dethleffs e.home 開發了一款太陽能房車,全車由 3000 個太陽能電池板堆砌而成,提供 3KW 電力。根據碳銀光伏提供的數據,1KW 組件有效日照 6 小時,不考慮損耗 1 天可以發 6 度電。
太陽能房車概念車
由此推算,該房車太陽能電池板一天產生的電能,跑上一百多公里完全沒問題。不過考慮到房車需要冰箱、微波爐等電器,日常使用起來還是有些難度。現階段這款太陽能房車還在概念階段,並沒有正式發售。太陽能電池板有發熱高、保養維修困難等難題,且全車包裹太陽能電池板也不符合房車設計,因此發電效率超高的房車基本不會實現。
不管是風能、太陽能、輪胎摩擦動能還是制動能量,都不足以為新能源 汽車 提供長久續航的能力。因此,主流新能源 汽車 廠商並沒有一家採用這些技術作為主要動力。不過,這些清潔能源可以作為新能源 汽車 的補充,在動力電池之外,為 汽車 提供額外能量。在電動 汽車 一直為續航焦慮的時代,增加風能、太陽能發電組件,關鍵時刻或許可以有奇效!
圖源:B站、微博、谷歌、pixabay、貼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