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ort房車
A. Vroom租車預訂攻略
這是關於租車的一個攻略,大家都知道在國外旅行租車的時候是要登陸一些租車網站的,國內的網站還好,但是遇到國外的網站就有些懵了,應該怎麼樣去操作呢?現在小編就來和大家說說吧。
預定網站:http://www.vroomvroomvroom.com.au/?a=W18HMQ0O3g7b8
B. 澳大利亞旅遊的特色之旅
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三座城市究竟該選哪一個?先聽老移民的怎麼說
樓主來澳洲十幾年了,悉尼、墨爾本、布里斯班這三座最重要的城市都呆過,而且待的時間不短,所以對它們都有多了解,以及他對每個城市的獨特的見解,講述不同的城市都有不同的活法,哪裡都可以過得很好。
布里斯班慵懶的傍晚時分
我最先來的是布里斯班,這是我住過時間最長的城市,住了三年。比起墨爾本和悉尼來,布里斯班還是比較有真正的澳洲風情的,民風淳樸。年輕的時候對環境不太敏感,現在想起來,覺得布里斯班真像個烏托邦,所有人都是那麼有禮貌,沒怎麼見過地痞流氓之類的人,沿街乞討都幾乎沒見過。
布里斯班是個非常干凈的城市,路上沒什麼人吐痰,連廢紙都很少。在這樣的氛圍下,你也會很自覺的注意衛生。市中心不大,但印象中路很寬敞,綠化也很好,感覺很舒適。同時也有一個建設得還算不錯的唐人街。不過布里斯班總體來說華人開店的不算多
布里斯班最有特色的應該就是South Bank上的人工海灘,印象中總是非常熱鬧。人工海灘四周也是很好的一片綠化帶,草地上總是坐滿了人。周末帶著孩子來這里玩,真的是幸福感由生。
總體來說,布里斯班是個舒服干凈又簡單的平民化城市,而且很有community的氣息,日子久了會有很眷戀這個小城市的感覺。還有布里斯班的氣候真是相當不錯,我從來不需要check out天氣預報,絕大多數日子都是陽光燦爛。
唯一的缺點就是買東西不是很方便,比如說好像沒有一個像Victoria Market或者Market City那樣一個星期開五天的菜市場,也沒有像Fish Market這樣海鮮品種很全的市場,只有星期六菜市場。華人店也不是特別多。
這幾年,布里斯班房地產市場發展迅猛,實力不容小覷。布里斯班的房地產一直處於被低估的狀態,也許90萬澳元在悉尼只能買一套公寓,而在黃金海岸卻能買一套獨立屋,相當物有所值。根據最新CoreLogic房屋指數,布里斯班房價中位數53萬澳元,幾乎是悉尼的一半,另外布里斯班也為投資者帶來最強勁的回報,均高於悉尼和墨爾本。
墨爾本是個古建築很多所謂很有「人文氣息」的地方,是澳洲的時尚中心,人們穿衣服很講究,是個非常適合小資生活的地方。
維多利亞女王市場,有眾多的新鮮蔬菜和海鮮,讓我大開眼界。市場東西真又是便宜又是好,只要自己肯做飯,什麼樣的東西吃不起?在墨爾本一年,我吃得可好了,也沒覺得經濟上有壓力。
墨爾本的好,是熟悉後,才慢慢體會出來的。市區的電車,非常方便,要去海灘,坐火車舒舒服服地,直接終點站就下。墨爾本的海灘,也很有特色,St Kilda那裡走大橋去的海上咖啡館,窗子做的漂亮極了,在裡面點一杯咖啡,看著外面湛藍的天空,不時還有海鳥滑過,真是心曠神怡。
墨爾本
過去十年,墨爾本的人口增長了近百萬。墨爾本作為澳大利亞發展最快的城市,其人口總數現已達約467萬,是全澳人口增長最快的首府城市。據統計,墨爾本CBD居民人數現約130,000人,並呈持續增長之勢。預測至2055年,墨爾本人口將增加至808萬。前幾日,墨爾本第七次蟬聯了「全球最宜居的城市」的榜首。
相關數據表明,墨爾本的居住環境,文化教育,醫療服務和基礎設施都近乎完美,這也是不少投資者和留學生首選墨爾本的主要原因
悉尼
第一次看到悉尼歌劇院的時候,有一種熱血澎湃的感覺,我說不出為什麼,但就是覺得很震撼。我對這種大型的人文建築完全沒有抵抗力。
悉尼給我最初的感覺是熱鬧、繁華、時尚、快速,與國內的大城市很相似,大家都是行色匆匆。
黃昏中的悉尼歌劇院
悉尼的物價比起其他城市來,也並沒有太誇張。要買有錢人的東西,頂級大牌店密密麻麻地排在步行街上;要買窮人的東西,Woolworths什麼的打折也一樣爽氣!
來了悉尼後,我才體會到以前很多人說的英語不用很好也可以在澳洲生存。悉尼的外來移民太多了,尤其是華人,簡直是普通話就能走遍悉尼,即使非要說英語,大家英語都講得一般般,所以壓力也不是很大。
悉尼
我印象最好的還是悉尼市區的植物園,我很欽佩這種肯把市區一大片地方劃出來做植物園的氣度。悉尼的植物園還有一個特色,就是雕塑很多,很有情趣,我覺得比墨爾本的漂亮。有了這個植物園,我覺得悉尼也不會繁華到壓抑的地步。
如果你想移民澳洲,不知道怎麼選擇定居城市的時候。我可以給一些建議,我覺得悉尼比較適合快節奏有沖勁想打拚的人,布里斯班慢適合慢生活享受型的人,而墨爾本則正好介於這兩者之間。
總之澳洲是想移民小夥伴的不二之選 樓樓很喜歡澳洲 也喜歡和大家分享一些出國、移民、留學、購物。。。。。。大家可以和我一起討論分享
C. 請全方位闡述一下澳大利亞的阿德萊德
因為太多,我分兩次發給你,在這里一部分,私信一部分,請你參考!
阿德萊德
阿得萊德是一個位於澳洲大陸南緣上的美麗城市,同時也是是南澳洲的首府,更是澳洲東部各州前往澳洲中西部的交通中心。最初在1836年由英國的殖民來此,如今市內依舊可見典雅的維多利亞式及愛德華式建築物及殖民地時代的房屋。至今仍舊保存完好無缺,甚至包括建築物的游廊及鐵制細工亦然。
基本信息
中文名稱
阿德萊德
外文名稱
Adelaide
行政區類別
市
所屬地區
澳大利亞南澳大利亞州
地理位置
澳大利亞大陸南部聖文森特灣東岸
面積
2000平方公里
人口
112.4萬(2004)
方言
英語
氣候條件
地中海氣候
著名景點
阿德萊德賭場,阿得萊德慶典中心
機場
阿德萊德機場
目錄
1概述
2地理位置
3自然氣候
4旅遊景區
5旅遊指南
6歷史文化
7政治經濟
8相關信息
概述
澳大
利亞(Adelaide)南澳大利亞州首府和港口。位於州東南部洛夫蒂山地與聖文森特灣間的濱海平原上。托倫斯河橫貫市區。港口距市區西北12公里,有鐵路相通。人口120.21萬(2008),佔全州人口的72%以上,增長率1.3%。1836年始建。為州行政、經濟、交通和文化中心。鐵路連接大陸東西海岸重要城市,又北通艾麗斯斯普林斯,為縱貫大陸鐵路的南端海港站。附近為小麥、大麥和葡萄種植區,並有發達的奶牛養殖業。為本州農畜產品貿易中心和重要輸出港。工業發達,以汽車製造、金屬加工、化工、機械、電氣設備、紡織、食品加工等為主。博物館富藏澳洲人種學資料。冬季游覽地。
阿得萊德是澳洲的第五大都市,最初在1836年由英國的殖民來此。成為澳州第一個自由殖民這是一座寧靜,美麗,略帶鄉村氣息,但又不失現代與藝術氣氛的城市。應該說阿城是近幾年澳洲發展較快的城市之一,她以藝術與葡萄酒而聞名於世,再加上南澳洲的礦藏資源極為豐富,為阿城增添了無限魅力。近年來各國投資著不斷湧入,更為這座城市帶來生機與活力。阿德萊德是個非常年輕的城市,1836年始建居民點。城市早年在農畜產品集散地的基礎上發展起來,並逐步建立了加工工業。20世紀40年代末,由於鄰近的米德爾巴克山脈鐵礦和利克里克煤礦的開采而發展起重工業,港口亦隨之擴展。與其他城市不同的是:當初這兒不是犯人流放地,而是個地地道道的移民城市。早期的移民大部分是盎格魯撒克遜人,戰後亞洲人開始遷入。市內可見典雅的維多利亞式及愛德華式建築物及殖民地時代的房屋。至今仍舊保存完好無缺,甚至包括建築物的游廊及鐵制細工亦然。[1]
地理位置
阿得萊德位居海岸平原, 西靠聖文生灣(Gulf of St. Vincent),東倚阿得萊德丘(Adelaide Hills)。整座城市坐落於扥羅斯河岸上,背後是風景優美的諾夫第山嶺,市區街道整齊寬敞, 由高空俯視整個市區宛如傾斜的8字型。市區以一條東西橫貫的北台街(North Terrace)將阿得萊德劃分為南北二區,北阿德萊德(North Adelaide)和北區多為寧靜的優美住宅區。一片佔地約689公頃的長形公園綠地環繞著城區,將阿德萊德與日益擴展的郊區隔開。南區阿德萊德(Adelaide/city)多為商業區。而另一條重要干線為南北縱貫的威廉王路(King William Rd.)。這兩條主要幹道的交會點,正是阿得萊德的中心位置和精華所在。阿德萊德港(Port Adelaide)距離市中心11公里。
阿得萊德城市面積為2000平方公里,約為悉尼的一半。人口約在1,172,105,其中歐美人士佔85% 亞洲1% 其它種族則佔14%。
在歐洲人到達前,阿德萊德主要是灌木林地,海邊有一些沼澤。但大部分過去的植被已經不復存在,只有在一些自然保護區里還可以看到它們。不少小溪和河流流經阿德雷得,其中最大的是托倫斯河。阿德萊德的用水來自周邊的許多水源保護區。
自然氣候
阿得萊德 (Adelaide) 擁有地中海式氣候,冬天潮濕而寒冷,夏天乾燥而炎熱。春天和秋天日夜天氣都相當
暖和, 夏天平均最高溫度約為攝氏28度 (但內陸
地區溫度可高達40度),冬天溫度則降至約攝氏15度。平常可穿清爽的休閑衣服, 但日夜溫差大,需要額外多加一件外衣。這里的氣候不太友好,這里夏季炎熱、乾燥,氣溫可達四十攝氏度,而冬季則寒冷、潮濕,氣溫最低會降至零度左右,幾乎終年無雪。年平均氣溫17.1℃,最熱月(2月)平均氣溫23℃,最冷月(7月)平均氣溫11.1℃。年平均降水量528毫米。來阿德萊德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最好不要在盛夏和嚴冬,這里極端的氣候恐怕不會給你帶來什麼快樂的回憶。因此,如果要在這里長時間居住,一定要准備好大量的衣服,做好足夠的心理准備。
旅遊景區
阿德萊德是一個旅遊盛地,城市的規劃及架構很集中,觀光客可徒步游覽,相當方便;另外,市區內有許 多保存完善的老建築物,整個市中心都被公園綠地包圍,是個非常吸引人的城市。環繞在阿德萊德四周的,是無數個著名的葡萄釀酒場,出產澳大利亞最著名的葡萄酒。另外,位於阿德萊
德附近的阿德萊德群山(Adelaide Hills),是縱觀阿德萊德最佳的眺望台,此區也有一些極具歷史價值的城鎮,包括德國小鎮。在離阿德萊德不遠之處,有一個袋鼠島(Kangaroo Island)以蘊藏豐富的澳洲本土動、植物為盛名,島上有幽靜的海灘、崎嶇的海岸線、野生動物和自然路徑。另外,近海處有許多沉沒的船隻,潛水家們還可下水探險。訪客們可由Glenelg搭輪渡前往。此外,這里還是著名的葡萄酒之鄉,澳洲多數出口外銷的葡萄酒都產自於阿德萊德近郊,具國際知名度、備受歡迎的葡萄酒釀酒廠地區包括:Barossa Valley、 Claire Valley和Adelaide Hills,全在距阿德萊德車程不遠處。
市區重要景點
中央市場(Central Market)建於1870年,是南半球最大的市場,富有歷史意義,各式各樣的小商店出售的食品包括新鮮蔬菜、水果、魚、肉、家禽,還有獨特的乾果和咖啡豆。這里也有林林總總的中國式商店、多種小攤檔及娛樂場所。維多利亞廣場(Victoria Square)位於市中心,建
有現代化噴泉,有出生於阿德萊德的雕刻家設計。從廣場四周可同時眺望阿德萊德新、舊兩個時代的建築,有近代南澳大利亞政府大樓、建設阿德萊德之初修建的聖弗蘭西斯·沙維爾大教堂(St. Francis Xavier's Cathedral)以及最高法院相襯托。南澳大利亞博物館(the South Australian Museum)是一座自然和文化歷史博物館,主要展覽南澳大利亞的古今動植物和太平洋島嶼與各民族的生活習俗資料,其中有關人類學、自然歷史和地質學的展品最為豐富,是世界上收藏澳大利亞土著物品最多的博物館,並有早期太平洋文化人種學資料。
市郊重要景點
高巴柏迪(Coober Pedy)是南澳大利亞州最古老及規模最大的蛋白石(opal,又名「澳寶石」)采礦城,也是全世界擁有最多蛋白石商店和最多蛋白石品種的地方。另一馳名於世的是,不論是當地的民居、教堂,還是蛋白石開采工廠,都建於地下,目的是為了逃避此地炎熱的氣候。
賭場
阿得萊德賭場(Adeladie Casino)位於北大道車站樓上,除了提供應有盡有的賭局設施之外,內里還有三間酒吧與兩間餐廳,是阿得萊德夜生活的中心。周五至周日進入賭場必須服飾整齊,平日則可穿著運動鞋入場,不過仍不可穿T恤進入,可見這個賭場的氣派;周末假日,賭場二十四小時營業, 平日則是從晚上十時至凌晨四時, 算是毫無夜生活可言的阿得萊德唯一的夜間娛樂。
慶典中心
阿得萊德慶典中心(Festival Centre)是一幢擁有高大白色屋頂的建築,被喻為阿得萊德的悉尼歌劇院。內有音樂廳,戲劇廳,太空劇場,小型酒店與餐廳等等。平日及周六皆有職員帶領遊客參觀慶典中心。慶典中心地下室是南澳洲劇場博物館,介紹各式各樣的表演藝術及演進過程。阿得萊德慶典中心緊靠美麗的托倫斯湖,遊客可以在托倫斯河乘兩人式腳踏船或乘搭「卜派號」遊艇遊河,航程約半小時。此外,每年三月第二個周日在阿得萊德慶典中心北側廣場會有一個國際市集, 聚集許多服飾,日用品,手工藝品,小吃等攤販,非常熱鬧。建議你如果剛好碰到, 不訪進入其中, 感受澳洲市集的獨特風格。
南澳博物館
南澳洲博物館(South Australian Museum)是一間介紹自然與歷史文化的博物館,透過落地玻璃牆,可以清楚看見陳列館內一座巨大的鯨魚骸骨,十分壯觀,為博物館最明顯的特色。館內展覽品多圍繞人類學、地質學及自然的歷史介紹,澳洲與大洋洲原住民的手工藝術品等,還有關於澳洲原住居民幻夢時代傳說的 展覽與介紹。
文化中心
坦達尼亞原住民文化中心(Tandanya),是阿得萊德首座原住居民綜合藝術中心,館內設有藝廊,手工藝坊,紀念品店,表演與展覽場地。遊客可在此了解及欣賞土著文化之餘,可到附近的特色零售店購物,或到咖啡店及餐廳享受澳洲的地道美食。
歷史與文化時光步道 折疊
阿得萊德的市政府建了七個時光步道在市區內,每一個步道介紹不同阿德來德獨特的歷史及文化背景。非常適合全家大小輕輕鬆鬆,一邊欣賞市內風景一邊增長知識。
旅遊指南
美食
美食街
阿得萊德有許多條著名的美食街。建議你可以去歐.康奈街 (O'Connell Street) 和辜澤街 (Gouger streets),還有諾活大道 (Norwood Parade) 和藍道東街 (Rundle Street East)。那裡有吃不盡的小吃與美食。
亨利廣場
若想悠閑地享受海景晚餐,不妨試試到亨利廣場 (Henley Square)(奧斯卡得獎電影《閃亮的風采》就是在此取景!)或 Glenelg,選擇一家咖啡室或餐廳。若要開懷大嚼,也可以到 Ayers House、積瑪士 (Jarmers)、艾弗切 (Alphutte) 等餐廳,多樣化的美食選擇一定讓老饕們說不出話。另外值得一提的是農庄餐廳 (The Grange),它不但曾奪得人頭馬(Remy Martin)、美食旅客 (Gourmet Traveller) 和全年餐廳大獎 (Restaurant of the Year Award), 更由當地鼎鼎大名的華僑大廚 Cheong Liew 親自主理。
阿得萊德為能提供生活中許多美好的事物而感驕傲, 這些美好的事物包括從高級的餐館到一系列上等美酒. 當地的必嘗美味如桉樹熏袋鼠肉,金槍魚, 鮭魚,牙鱈魚, 紐西蘭真鯛魚, 鯊魚, 長嘴硬鱗魚, 岩石龍蝦,鮑魚,生蚝和小龍蝦。市內的亨得利街(Hindley St.),為各式餐廳的集中中心。有中國,義大利與黎巴嫩式的餐館在此, 還有數間俱樂部和酒吧。在阿得萊德吃飯最舒服的是可以盡情的在戶外露天用餐, 因天氣乾燥少雨, 所以不必擔心忽然變天下雨。
巴羅沙峽谷
在阿得萊德市內, 遊客們可以享受到眾多美食。雖然在餐廳的數目上,不及悉尼和墨爾本那麼多。但是在水平與服務上,並不會為之遜色, 而且其餐桌酒的質量則冠於全澳。從阿得萊德出發,一個小時以內您可以到達葡萄園的中心。阿得萊德北部的巴羅沙峽谷是有名的游覽點之一。自十九世紀四十年代起,各代釀酒商釀出了澳洲最好的美酒
。直到今天, 主要的釀酒商仍以此為家。那兒還有美味餐館,歷史性的鄉鎮客棧和旅館。你可以再這里一面與酒場老闆話家常。一面品嘗最好的阿得萊德美酒。大多數的釀酒廠每天開放,每年二至三月是他們最繁忙的收獲季節。許多釀酒廠還有安排參觀葡萄園和歷史建築物的游覽團。
特產
來到阿得萊德,記得試試 Two Dogs 檸檬酒。這是世上最先出現的檸檬酒精飲品,由於當時有一個居民存有太多檸檬而發明出來的,後來再由法國的巴諾利卡公司 (Pernod Ricard) 買下來,此外,還要試試黑氏巧克力(Haigh's Chocolates),黑氏是澳洲唯一仍然進口可可豆並且以烤焗方式來控制味道和口感的巧克力廠,生產多種不同口味的巧克力。絕對跟一般的巧克力有不同的風味。
購物
一切要從阿得萊德市中心的購物區 ─ 蘭德爾商場開始。那是一個十分熱鬧的購物商場,您能享受咖啡的 閑情, 或逛逛各種有趣的商店。您還可以在此購買澳洲名家設計的服裝,鞋襪和禮品。這兒還有阿得萊德主要的批發貨商場如:大衛·瓊斯,梅爾,約翰·馬丁和亨利 ·斯咖夫。新的梅爾中心到處是專賣店。歷史有名的拱形走廊,如阿得萊德拱形走廊和麗晶拱形走廊是有浪漫的氣氛和密集的商店.如果想購買名家設計的時裝, 皮革用品和古董,那一定不能錯過阿得萊德的Gallerie購物中心。另外在墨爾本街,北阿得萊德和埃利區的埃利路則有各種名家設計的珠寶, 戒指和古董,在Norwood 地區的the Parade 則是古董和咖啡的集中地。位於19 Morpheff Street 的 Jam 工廠,手藝中心和設計中心,有玻璃,陶瓷金屬和傢具等精緻產品可供選擇,那裡還有十個手工藝品工作室。
最佳旅遊時間
這里的氣候不太友好,這里夏季炎熱、乾燥,氣溫可達四十攝氏度,而冬季則寒冷、潮濕,氣溫最低會降至零度左右,幾乎終年無雪。年平均降水量528毫米。來阿德萊德絕對是個不錯的選擇,但最好不要在盛夏和嚴冬,這里極端的氣候恐怕不會給你帶來什麼快樂的回憶。因此,如果要在這里長時間居住,一定要准備好大量的衣服,做好足夠的心理准備。
歷史文化折疊編輯本段
歷史發展 折疊
歐洲殖民前阿德萊德地區是Kaurna土著人的居住地。他們對這個地區的名字是Tarnda(r)nya,這個名字可 能來自tarnda,意思是紅袋鼠。有些人依然使用這個名字來叫阿德萊德,不過這不是官方名字。Kaurna人是石器狩獵採集人,他們住在阿德萊德平原及其附近地區。他們有在阿德萊德的山地里放野火的習俗。歐洲人定居後開始驅逐土著人。到1852年在阿德萊德僅剩650個土著居民,而且數量還在不斷減少。冬季他們移入阿德萊德群山因為那裡有更多避風處和木頭。
阿德萊德是英國國王威廉四世王後的名字。當時,約翰.欣德馬什總督命令威廉.萊特在墨累河口附近建立一座城市,掌權者希望這條河能像密西西比打開北美大陸那樣打開澳洲大陸。在考察了經常被淤泥充塞的墨累河口和附近充滿危險的海岸線後,威廉.萊特決定把新城市建在大約60 英里(96公里)以外――遠至聖文森特灣以北的內陸平原上。這一行動激怒了欣德馬什總督,引起了兩人及其支持者之間的激烈爭論。城市於1836年構思並建造,設計師就是當時的威廉.萊特上校。1839年,威廉.萊特去世,彌留之際,他寫下了這樣一段話:「對於把阿德萊德建在這里的理由,我不指望現在能得到廣泛的理解和冷靜的評判,我是應該受到贊揚還是譴責,自有子孫後代來做判斷。」 穩定持續的繁榮史印證了萊特的正確選擇。滿懷感激之情的市民在蒙特菲奧里山(Montefiore Hill)上為他豎立了一座銅像,當初他就是在那裡注視著
下面的平原,並認定它就是建成的地點。這座山原是北阿德萊德一個野草叢生的小山丘,剛好位於阿德萊德板球場上。這是一個認識這座城市的理想場所,從此可以看到一塊塊環繞內城的城市公共用地、宏偉的聖彼得大教堂的兩個尖頂、優雅的托倫斯河(Torrens River)和整齊的城市高大建築物的空中輪廓。這片景色被稱為「萊特視野」。當黃昏燈光閃爍的時候,站在萊特視野,很容易就能夠理解萊特的想法,他雖然沒能創建烏托邦,但他至少看到了要在哪裡去實現它。
1853年慕瑞河通運,阿德萊德開始與澳大利亞
其他州展開州際交易。1856年,英國議會通過了一部新憲法,南澳州成為自治的英國殖民地。公民選舉制度此時被引入。1857年3月9日,選民選出了一個兩院制的議會,當時南澳全州人口共有109,917名。1860年,府城有一個水源保護區被開辟了,她成為阿德萊德地區的水源處並且取代了已顯渾濁的多倫斯河。1867年,南澳政府引入了天然氣路燈,1874年,府城肇建了阿德萊德大學,1881年,南澳州立美術館開放。1890年代,澳大利亞遭到一連串經濟蕭條的打擊,結束了經濟飛躍和地價飛漲的膨漲時期。許多在墨爾本和悉尼地區的金融機構和銀行接連倒閉,同時國民生育率驟降,移民幾乎停止。當時,南澳州的出口也幾乎減半。從1884年開始,乾旱和收成減低更加劇了這項問題。一些家庭遷移到西澳州。幸好,阿德萊德本身的經濟衰退不如墨爾本或悉尼的大,因為南澳政府在布羅肯希爾所發現的銀礦和鉛礦緩和了打擊。阿德萊德在當期僅有一年出現赤字,而且葡萄酒和銅礦出口是府城兩個持續成長的產業。多元發展
1900年阿德萊德開始使用電燈照明,1909年府城市內開始使用有軌電車。第一次世界大戰時,阿德萊德徵募了2.8萬士兵。戰後府城經濟大發展,但是乾旱和1930年代的大蕭條對阿德萊德再次打擊,在一個強有力的政府的領導下,阿德萊德得以擺脫蕭條。為了擺脫對第一產業的依靠城市開始發展第二產業。1933年,南澳州共有580,949名居民,居民數的增高比澳大利亞其他州的速度要低。第二次世界大戰為阿德萊德的工業帶來了
新的刺激。阿德萊德的工業開始多樣化。作為一個後方安全的生產地阿德萊德發展迅速。在二戰中共有七萬阿德萊德人接受徵募。附近懷阿拉的船廠擴建。
戰後南澳州政府在戰時工業的基礎上發展。跨國公司如通用汽車和克萊斯勒汽車公司使用戰時留下的工廠作為生產場地來幫助阿德萊德從一個農業服務中心改變為一個20世紀的新城市。1954年建造的一條水管將慕瑞河的水從湄能運到阿德萊德,1955年西灘的機場開用。從1947年到1973年共有21.5萬不同國家的人移居南澳州。1970年州政府開始了「文化復興」的政策,政府進行了一系列社會改革,並將阿德萊德改造成一個藝術中心。從1985年到1996年澳大利亞大獎賽在阿德萊德舉行。1992年南澳州立銀行倒閉將整個州和阿德萊德的經濟帶入蕭條,其影響至今存在。今天V8國際超級房車賽在過去的大獎賽跑道上舉行,經濟也有所恢復。
文化 折疊
阿德萊德有時被稱為「教堂之城」,不過這更符合其過去,不太符合其今天。傳說阿德萊德每建造一座新教堂也會為不那麼虔誠的人造一座新的酒店。從一開始阿德萊德就吸引了許多國家的移民,尤其是德國受宗教迫害的移民移居阿德萊德。他們帶來了種植葡萄和釀葡萄酒的技術。二戰後義大利人、希臘人、荷蘭人、波蘭人和其他歐洲國家的移民移居阿德萊德。越南戰爭後許多亞洲人來到阿德萊德。這些新的移民帶來了豐富的和多樣的食品文化。
1970年政府廢除了一些當時在澳大利亞奉行的對文化生活的限制後阿德萊德興旺。今天市內舉行多個音樂節和藝術節。
皇家阿德萊德博覽會始於1840年,一開始是簡單的當地農民展覽他們的產品的聚會。今天它已經成長為一個普通的商業博覽會,每年九月初舉行。
一些阿德萊德的音樂家獲得了澳大利亞和國際聲譽。
媒體
新聞集團支配阿德萊德的報紙業。澳大利亞所有五家電視台可以在阿德萊德收到。此外市內還有一個地區性的電視台。
體育
從1985年至1995年澳大利亞大獎賽在阿德雷得舉行。大獎賽移往墨爾本後V8奇勝國際超級房車賽在改造過的原來大獎賽的跑道上進行。阿德萊德有2支澳式足球隊參加澳大利亞聯賽分別為阿德萊德鷹隊以及阿德萊德港隊。南澳州還有一個地區性的由九支澳式足球隊參加的聯賽。阿德萊德聯隊目前是澳大利亞A聯賽的8支隊伍之一,中國球員曲聖卿曾為其效力2個賽季,並有不錯的表現。兩支阿德萊德的籃球隊參加國家級比賽。阿德萊德還舉辦國際性的曲棍球比賽。從1999年開始舉辦的自行車比賽也越來越在國際上知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