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捷達裝飾內飾圖片
1. 為什麼都願意開老捷達捷達四十年光輝歲月回顧
1991年2月,一汽大眾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一汽大眾成立以後將國外已經風行了10年的捷達引入生產,捷達就成了一汽大眾推出的第一款車型。2018年末,捷達迎來了它生命當中一個重要的轉折點——升級為捷達品牌,這就意味著已經在國內生產了30年的捷達轎車終於要停產,作為伴隨我們長大變老的車型,理應回顧它光輝的四十年歲月。1、捷達的誕生
要說捷達的誕生就離不開大眾歷史上最偉大的車型高爾夫,高爾夫於1974年在德國沃爾夫斯堡誕生,高爾夫的誕生是彌補並改善了甲殼蟲的種種缺點,所以一上市就成了爆款。
雖然當時高爾夫各個方面都比較好,但是還是有一些小缺點的,其中一個缺點就是裝載空間不太好。而為了解決這一缺點,1979年大眾就給高爾夫加了個屁股,並取名為Jetta A1,這就是捷達誕生的背景。
2、Jetta A1(1979-1984)
大眾從那時起就喜歡用一些風的名字來給自己的車命名,Jetta就是一股太平洋上的季風。第一代的捷達別看它方方正正,它可是出自世紀級設計大師喬治亞羅,所以時至今日這種外觀依然那麼耐看那麼有味道。
在動力方面,Jetta有1.3L、1.5L、1.6L三種動力可以選擇,而且還有雙門、四門、敞篷等車型,甚至後來還在美國市場上推出過GTI和GLI性能車型,這是讓人意想不到的。
3、Jetta A2(1984-1992)
在第一代Jetta推出六年以後,Jetta迎來了第一次改款,這一次改款對於Jetta來說有著比較重要的意義,因為它要與高爾夫區分開來,不是作為高爾夫的三廂版車型立足於市場。
在動力方面,第二代Jetta在1988年從化油器發動機升級到了電噴發動機,而且還首次搭載了渦輪增壓發動機。
同時,第二代Jetta GTI用了16氣門的發動機代替上一代的8氣門,最大輸出功率可以去到103kW,跟現在的車相比可能沒啥,但在當時可是非常頂的。
看到這副1988年改款Jetta的內飾是不是很熟悉,這套德味內飾在捷達引入了國內之後用了相當長一段時間。
4、捷達進入中國(1991-1998)
第二代Jetta對於中國來說也是意味深遠,因為一汽大眾所引入的第一台捷達就是Jetta A2。一汽大眾引入捷達的前五年,都是採用一種引進零部件再在工廠內組裝的這么一種方式,相當於你在網上網購日本萬代正品模型回家自己拼。
直到1995年,大眾將生產的技術也傳給一汽大眾之後,捷達才真正實現國產化。當時國內的市場情況用經濟學的角度去分析就是生產者導向,相當於廠家生產出來是什麼樣那就什麼樣,我也沒想過汽車可以是什麼樣。所以當時的捷達一推出就能大賣,擁有一輛捷達也是很了不起的事。
由於第二代捷達非常火爆,所以一汽大眾硬是將第二代捷達生產了8年時間,在同一時期的海外,捷達已經推出到了第三代(1992-1998)。因此,大眾是沒有將第三代捷達引入國內的。
5、第二代捷達改款(1998-2013)
一款車生產了8年還不改變肯定是不好的,所以在1998年捷達進行了改款。這一次的改款也是比較有意思的,因為它借鑒了第四代帕薩特的外觀和內飾,出來的車型就開始有點像駕校的教練車捷達了。
而且1998年改款的捷達GLX車型,就是我們的捷達王。與此同時,國外的Jetta已經更新到了第四代(1998-2005),並且2001年一汽大眾將Jetta A4引入了國內,但不是叫捷達,而是叫寶來。
2004年,第二代捷達又進行了一次改款,外觀線條沒有那麼方了,多了點圓潤,而且據說尾燈的造型還是參考了輝騰。
2010年,第二代捷達再次改款,黑底大燈和黑中網就是這一年款捷達開始使用的。在機械方面,這個黑捷達改善了變速箱的齒輪,提高了車輛的燃油經濟性。
6、中國市場和消費者在變化
基本上,國內的捷達都是從第二代的Jetta開始不斷演變的,並沒有根據國外Jetta的變化而變化,所以捷達引入到中國以後基本上就是一個中國特供車型的狀態。
其實在2010年開始,國內的市場情況就逐漸發生一些變化。首先是日系、美系、韓系等品牌也進入到了中國市場並站穩了腳步,大眾不再是獨攬整個中國市場。
其次消費者對於汽車的使用和認識更加深,他們意識到汽車是要更加貼近人們所需的,這就促使國內的市場格局由生產者導向轉變為消費者導向,這一點非常重要。
7、新捷達誕生(2013-2018)
由於市場發生了變化,老捷達的外觀顯然已經不能滿足大家的需要,所以在2013年第二代捷達停產,新捷達推出作為替代車型。
從外觀上就可以看出來,新捷達要比老捷達更加年輕時尚,外觀的變化其實就是整個中國市場和中國消費者觀念變化的一個最好縮影。雖然外觀是變了,但是以家用車的標准來說捷達還是太簡陋了。
8、捷達光榮上升為品牌(2019)
其實進入2010年,也就是上文講的市場和消費者發生轉變開始,捷達就已經變得有點不符合主流了。一些配置更豐富外觀更拉風的A級車讓捷達顯得非常低級,所以捷達的受眾還是有,但是已非想要買家用車的人了。
別看捷達每個月的銷量還有很高,但是購買捷達的群體當中屬於自由消費者的比例越來越少,也就是說買捷達作為家用車的人很少,更多的人買捷達是作為教練車、計程車。
就連大眾自己也在A級車領域布置了捷達、寶來、速騰三款車型,這讓最底層的捷達更加難以喘氣。
不過好在大眾並沒有因此而停掉捷達,反而將捷達上升為一個品牌。當然了這裡面是有一點小心機的,因為大眾將捷達上升為品牌的目的是讓捷達和斯柯達作為低端品牌布局在市場,這樣大眾品牌就能得到提升,大眾的中高端車型就更加有競爭力。
捷達在成為一個品牌以後,目前主要是以SUV車型為主,並且目前的銷量成績還算可以。由此也能看見,捷達這個品牌對於中國消費者的影響有多深,深到它不再是一款車而是一個品牌依然能夠吸引消費者。
2. 換標後的大眾捷達,究竟有什麼不一樣
很多人都會認為,大眾最關鍵的就是車標,如果說大眾拋棄這個車標,估計不會有如此般的銷量。最近大眾將捷達作為一個獨立的品牌將其分離並一口氣推出VA3、VS5、VS7三款車型,而近日還從國家工信部網站獲取到了捷達VA3車型的申報信息,這也意味著大眾捷達VA3將離我們不遠了。
首先,從捷達的整車表現分析。捷達雖然換標,但車輛的實質並未改變。參考在售的捷達車型,並依據官方給出的數據,捷達的車身尺寸為4501mm/1704mm/1469mm,軸距為2604mm。從這些尺寸參數能夠看出,捷達與同級別緊湊型轎車比起來,無論是大小還是內部空間都差了一截。另外,捷達採用的是大眾1.4L自吸發動機,馬力只有96Ps,動力性能的表現也很難讓人滿意。內飾上則更為遜色,大量使用廉價的硬塑料,毫無設計感,細節處理也相對粗糙。如果把它做一個橫向對比,現有的捷達的內飾水平甚至不及國產車的一半。
3. 牛人改裝捷達,老車也能這么有科技范!內飾豪華感不輸大G
很多人對汽車的了解,都是從一輛捷達開始的。八九十年代的時候,汽車還沒有普及,路上能夠見到的也就這么幾款車型,其中就包括大眾捷達。那個年代但凡是能開上一輛捷達的人,家庭條件最起碼小康起步,現在要是不開個賓士寶馬的,絕對算是家道中落了。
不過這里還要提醒大家,改裝一定要適可而止,合規合法。不要心血來潮把自己唯一的愛車拿來改裝,結果不能合法上路和審車,那可就悲催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4. 捷達夥伴內飾(圖解)
第一個是夥伴第二個是前衛
捷達(Jetta)是德國大眾汽車集團在中國的合資企業——一汽-大眾汽車有限公司生產汽車品牌。捷達(Jetta-MK1)於1979年在歐洲上市。就其結構來看Jetta(包括後來的Vento/Bora)都是加了車尾行李箱的Golf,Jetta可以看作是Golf的衍生型。德國大眾汽車的營銷策略將其定位為比Golf高一級的家庭中型房車。我們現在看到的國產捷達都是一汽大眾在1983年第二代德國捷達A2的基礎上改觀和升級的版本,1991年12月5日第一輛捷達A2在一汽-大眾轎車廠組裝下線,從此捷達在近20年的時間里在神州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