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房車內飾 » 古代皇官內飾

古代皇官內飾

發布時間: 2021-05-14 02:38:46

A. 求古代歷朝管理宮廷皇帝官員侍女等儀容服裝的部門資料介紹!

http://wenku..com/view/91c3f159312b3169a451a41商周服飾(約公元前16世紀~前771年)

商代衣服材料主要是皮、革、絲、麻。由於紡織技術的進展,絲麻織物已佔重要地位。商代人已能精細織造極薄的綢子,衣料用色厚重。
西周時,等級制度逐步確立,周王朝設「司服」、「內司服」官職,掌管王室服飾。根據文獻記載和出土文物分析,中國冠服制度,初步建立於夏商時期,到周代已完整完善,春秋戰國之交被納入禮治。
從周代出土的人形文物看,服飾裝飾雖繁簡不同,但上衣下裳已分明,奠定了中國服裝的基本形制。

春秋戰國服飾(公元前770~前221)

春秋戰國時期織綉工藝的巨大進步,使服飾材料日益精細,品種名目日見繁多。工藝的傳播,使多樣、精美的衣著服飾脫穎而出。
春秋戰國時期的衣著,上層人物的寬博、下層社會的窄小,已成為趨勢。
深衣有將身體深藏之意,是士大夫階層居家的便服,又是庶人百姓的禮服,男女通用,可能形成於春秋戰國之交。深衣剪綵獨特,衣與衫相連在一起,製作時上下分裁,中間有縫相連接,用途最為廣泛,隆重程度僅次於朝祭之服。
公元前307年趙武靈王頒胡服令,推行「胡服騎射」。胡服指當時「胡人」的服飾,與中原地區寬衣博帶的服裝有較大差異,特徵是衣長齊膝,腰束郭洛帶,用帶鉤,穿靴,便於騎射活動。

秦漢服飾(公元前221~公元220)

這一時期的衣料較春秋戰國時期豐富,深衣也得到了新的發展。
西漢建元三年(公元前138)、元狩四年(公元前119),張騫[qiān]奉命兩次出使西域,開辟了中國與西方各國的陸路通道,成千上萬匹絲綢源源外運,歷魏晉隋唐,迄未中斷,史稱「絲綢之路」。於是,中華服飾文化傳往世界。
秦代服制與戰國時無大差別,保持中國服飾深衣的基本形制。西漢男女服裝,仍沿襲深衣形式。不論單、綿,多是上衣和下裳分裁合縫連為一體,上下依舊不通縫、不通幅;外衣裡面都有中衣及內衣,其領袖緣一並顯露在外,成為定型化套裝。下著緊口大褲,保持「褒衣大裙」風格。秦代服制,服色尚黑。
漢代有了輿服制度。史書列有皇帝與群臣的禮服、朝服、常服等20餘種。服飾上的等級差別已十分明顯。主要表現在:冠服在因襲舊制的基礎上,發展成為區分等級的基本標識;佩綬制度確立為區分官階的標識。
公元前202年,劉邦戰勝項羽,建立漢朝,定都長安,
漢初統治者汲取秦亡的教訓,對農民採取輕徭薄賦的休養生息政策。一般制度多無太大改變,冠服制度,也大都承襲秦制。直至東漢明帝永平二年,才算有正式完備的規定。
漢初,由於統治者採取了休養生息政策,經濟得到恢復發展,出現了「文景之治」這樣的太平盛世。農業和手工業得到了長足提高。當時民間手工業最普遍的就是紡織業。這一時期絲綢錦綉產量極多。漢代的紡織工藝也達到很高的水平。
漢朝的衣服,主要的有袍、襜褕〔直身的單衣〕、襦〔短衣〕、裙。漢代因為織綉工業很發達,所以有錢人家就可以穿綾羅綢緞漂亮的衣服。一般人家穿的是短衣長褲,貧窮人家穿的是短褐〔粗布做的短衣〕。漢朝的婦女穿著有衣裙兩件式,也有長袍,裙子的樣式也多了,最有名的是「留仙裙」。
〔相傳漢朝趙飛燕被立為皇後以後,十分喜愛穿裙子。有一次,她穿了條雲英紫裙,與漢成帝游太液池。鼓樂聲中,飛燕翩翩起舞,裙裾飄飄。恰在這時大風突起,她像輕盈的燕子似的被風吹了起來。成帝忙命侍從將她拉住,沒想到驚慌之中卻拽住了裙子。皇後得救了,而裙子上卻被弄出了不少褶皺。可是說來也怪,起了皺的裙子卻比先前沒有褶皺的更好看了。從此,宮女們競相效仿,這便是當時的「留仙裙」。〕
漢代創造的前所未有的物質財富,使漢代人對人類生產能力持有樂觀信心。在《中國美學思想史》中作者說到「漢人繼承了道家美學的基本思想,又舍棄了它的消極出世思想,吸取了儒家某些合理觀點,注意了自然規律與人的目的的統一性,堅信廣大的外部世界存在著無限豐富多樣的美,人們應當積極地去發現、佔有,享受這種美。」

魏晉南北朝服飾(220~589)

魏晉和南北朝時期,等級服飾有所變革,民族服飾大為交融。魏初,文帝曹丕制定九品官位制度,「以紫緋〔大紅〕綠三色為九品之別」。這一制度此後歷代相沿雜而用之,直到元明。
南北朝時,北方少數民族入主中原,人民錯居雜處,政治、經濟、文化風習相互滲透,形成大融合局面,服飾也因而改易發展。北方民族短衣打扮的袴褶漸成主流,不分貴賤、男女都可穿用。女子衣著「上儉下豐」。
東晉末至齊、梁間,衣著為襦裙套裝,原始於漢代,晉代時具有了上衣短小、下裙寬大的特色。少數民族服飾受漢朝典章禮儀影響,穿起了漢族服裝。
鮮卑族北魏朝於太和十八年(494)遷都洛陽後,魏孝文帝推行華化政策,改拓跋姓氏,率「群臣皆服漢魏衣冠」。原來鮮卑族穿著夾領小袖衣服,這次改革舊俗,史稱「孝文改制」,使秦漢以來冠服舊製得以賡續,推動了中華服飾文化的發展。
魏晉南北朝時期的服飾,大體上仍承襲秦漢舊制。南北朝各少數民族初建政權時,仍然按照本族的習俗穿著,後受到漢族文化的影響,也開始穿著漢族的服飾。
中原人民的服飾,特別是便服、常服,在原有的基礎上吸收不少北方民族的服飾特點,衣服的形式適體。六朝的服飾,男子穿袍衫而低敞衣襟,女子則穿褂襦,雜裾雙裙,甚是美觀。這個時期的服飾,可以參鑒《洛神賦》、《列女傳》等圖卷。
北朝的服飾,以合身的褲褶裝、短袍衫,各式的靴子為特點,服裝窄短,裙腰略微高提。婦女的服裝多以簪花、珠翠及各種花冠為點綴,進而導致宋代的鳳冠定製。
魏晉南北朝是我國古代服裝史的大變動時期,這個時候因為大量的胡人搬到中原來住,胡服便成了當時時髦的服裝。緊身、圓領、開叉就是胡服的特點。

隋唐服飾(581~907)

隋唐時期,中國由分裂而統一,由戰亂而穩定,經濟文化繁榮,服飾的發展無論衣料還是衣式,都呈現出一派空前燦爛的景象。
隋唐時期最時興的女子衣著是襦裙,襦裙是唐代婦女的主要服式。在隋代及初唐時期,婦女的短襦都用小袖,下著緊身長裙,裙腰高系,一般都在腰部以上,有的甚至系在腋下,並以絲帶系扎,給人一種俏麗修長的感覺。中唐時期的襦裙的比初唐的較寬闊一些,其它無太大變化。隋唐女子好打扮。從宮廷傳開的「半臂」,有對襟、套頭、翻領或無領式樣,袖長齊肘,身長及腰,以小帶子當胸結住。因領口寬大,穿時袒露上胸。半臂歷久不衰,後來男子也有穿著的。當時還流行長巾子,系用銀花或金銀粉繪花的薄紗羅製作,一端固定在半臂的胸帶上,再披搭肩上,旋繞於手臂間,名曰披帛。
女裝男性化是唐代社會開放的表現之一,婦女穿著男裝是當時一種時尚。唐人善於融合西北少數民族和天竺、波斯等外來文化,唐貞觀至開元年間十分流行胡服新裝

http://wenku..com/view/5de79749fe4733687e21aafa.html

B. 古代丶皇官裡面的冷官做什麼用的

並沒有哪個具體的宮殿叫「冷宮」,只是哪個後妃不討皇帝喜歡了,或者被皇帝厭棄了,皇帝再也不登門不召見了,她住的地方就是冷宮了。

C. 皇宮里的所有官職

以唐,清為例

唐朝官位

中央官制

三師:太師、太傅、太保(榮譽職務);
三公:太尉、司徒、司空(榮譽職務);
三省:中書省(決策、秘書)、門下省(侍從、諫議)、尚書省(行政)、;
尚書省下轄六部:吏部(人事)、戶部(戶口、財政)、禮部(禮賓)、兵部(國防)、刑部(法院)、工部(工程、水利);
一台:御史台(監察);
五署:國子監、少府監、將作監、軍器監、都水監(循舊制,與六部分工);
九寺:太常寺、光祿寺、衛尉寺、宗正寺、太僕寺、大理寺、鴻臚寺、司農寺、太府寺(與六部分工合作)。
散官:(榮譽職務)。

地方官制

虛設(道)置觀察使
州(郡):刺史(太守);別駕、長史、司馬;錄事、參軍事;
六曹:司功、司倉、司戶、司兵、司法、司士。
縣:縣令;縣丞、主簿;縣尉、錄事、佐史。
鄉:耆老;
里:里正;
村:村正;
保:保長;
鄰:鄰長。四家一鄰,五鄰一保,五保一里,五里一鄉;一自然村為一村。城市內無村設坊,坊正和村正同級。

部門 官職 品級 職掌 說明

(三師) 太師 太傅 太保 正一品 :
輔佐天子 是一種很高的虛銜,一般無實際執掌,不常設。

(三公) 太尉 司徒 司空 正一品 :

尚書省 尚書令 (一人) 正二品 :
總理國家政務 1.唐初,太宗李世民未繼位前,曾任尚書令,此後臣下不敢居此位,遂不設。
2.左僕射統吏、戶、禮三部。右僕射統兵、刑、工三部。
3.高宗李治時稱尚書省為「中台」,中書省為「東台」,門下省為「西台」。門下侍中「左相」,中書令為「右相」。武則天時又改尚書左右僕射為「文昌左右相」。
4.每部下屬四司,六部合二十四司。

尚書左、右僕射 (各一人) 從二品 佐尚書令

吏部尚書 (一人) 正三品 :掌管全國官吏的任免、考課、升降、調動等

戶部尚書 (一人) 正三品: 掌全國土地、戶籍、賦稅、財政收支等事務

禮部尚書 (一人) 正三品: 掌國家的典章法度、祭祀、學校、科舉和接待四方賓客等

兵部尚書 (一人) 正三品:掌全國武官選用和兵籍、軍械、軍令等事務

刑部尚書 (一人) 正三品: 掌國家的法律、刑獄等事務

工部尚書 (一人) 正三品: 掌各項工程、工匠、屯田、水利、交通等事務

六部侍郎 正四品上

尚書左丞 (一人) 正四品上

尚書右丞 (一人) 從四品下

六部各司郎中 從五品上

六部各司員外郎 從六品上

門下省 (武則天改為「鸞台」,玄宗又改為「黃門省」)

侍中 (二人) 原正三品,後升為正二品 官行宰相職

門下侍郎 (二人) 原正四品上,後升為正三品 佐侍中

左散騎常侍 (二人) 正三品下 (無實際職權,乃達官所用)

左諫議大夫 (四人) 正四品下 掌侍從規諫

左補闕 (六人) 從七品上 職務為對皇帝進行規諫,並舉薦人才

左拾遺 (六人) 從八品上 職務同上

中書省 (武則天改為「鳳閣」,玄宗又改為「紫微省」)

中書令 (二人) 原正三品,後升為正二品 官行宰相職

中書侍郎 (二人) 原正四品上,後升為正三品 佐中書令

中書舍人 (六人) 正五品上 掌詔令、侍從、宣旨、慰勞等事。

右散騎常侍 (二人) 正三品下 同左散騎常侍

右補闕 (六人) 從七品上 同左補闕

右拾遺 (六人) 從八品上 同左拾遺

御史台 御史大夫 正三品: 專掌監察、執法受公卿奏事,舉劾案章。 唐之御史台 分三部:台院、殿院、察院

御史中丞 正四品上

侍御史 從六品下

監察御史 正八品上

國子監 國子祭酒 從三品: 掌教育行政

國子司業 從四品下

國子博士 正五品上

太學博士 正六品上

國子助教 從六品上

國了監丞 從六品下

道 (本系監察區) 觀察處置使 (每道一人) :掌監察州縣官吏,舉善糾惡。以後兼理民事。 唐初劃全國為十道,開元時分為十五道。 這個角色多由「節度使「兼任,權勢頗大。

州 刺史 (每州一人)
上州:從三品 ;中州:正四品下 ;下州:正四品下

掌州之治 1.唐於三京(京兆、河南、太原)五州(益、並、揚、荊、潞)設府。其它地方設州。三京各設牧一人(從二品),尹一人(從三品)。 2.唐以四萬戶以上為上州,二萬戶以上為中州,不足二萬戶為下州。 3.六曹為:司功、司倉、司戶、司兵、司法、司土。 4.三曹為:司倉、司戶、司法。

別駕 (一人) 為刺史的佐史
上州:從四品下;中州:正五品下;下州:從五品上

長史 (一人) :掌一州兵馬
上州:從五品上;中州:正六品上;下州:無

司馬 (一人)
上州:從五品下;中州:正六品上;下州:從六品上

錄事參軍事 (一人) : 掌糾正各曹職事
上州:從七品;中州:正八品上;下州:從八品上

錄事 (一至二人)
上州:從九品下;中州:從九品上;下州:從九品下

六曹參軍 (各一人)
上州:從七品下;中州:正八品;下州僅三曹,從八品下

縣 縣令 (一人)
京縣:正五品上 ;上縣:從六品上 ;下縣:從七品上

唐代之縣,等別如下:

京縣:三都之縣,在京城內者。
畿縣:三都之縣,在京城外者。
望縣:繁華重要之地
緊縣:重要之地
上縣:有六千戶以上
中縣:有二千戶以上
中下縣:有一千戶以上
下縣:不足一千戶者

縣丞 (一至二人)
京縣:從七品上 下縣:正九品下

主薄 (一至二人)
京縣:從八品上 下縣:從九品上


京縣:從八品下 下縣:從九品下

錄事
京縣:從九品下 其它縣不列品

清朝和別的朝代名稱上有些不同,但大同小異

文官的品級及職務如下:

清時非常重視官員的品級。當時官員分為九品,每品里又有正、從
之分,所謂九品十八級。不能列入九品以內的,叫做未入流。列表如下:

品 級 官 職
-------------
正一品 太師,太傅,太保,大學士
從一品 少師,少傅,少保,太子太師,太子太傅,太子太保,各部院尚書,督
察院左,右都御史
正二品 太子少師,太子少傅,太子少保,各省總督,各部院左,右侍郎.
從二品 各省巡撫,內閣學士,翰林院掌院學時,各省布政使.
正三品 督察院左,右副都於是,通政使,大理寺卿,詹事府詹事,太常寺卿,
順天府尹,奉天府尹,各省按察使.
從三品 光祿寺卿,太僕寺卿,各省鹽運使.
正四品 通政司副使,大理寺少卿,詹事府少詹事,太常寺少卿,鴻臚寺卿,
太傅寺少卿,各省道員.
從四品 翰林院侍讀學士,侍講學士,國子監祭酒,內閣侍讀學士,各省知府.
正五品 左右春房左右庶子,光祿寺少卿,欽天監監正,六科給事中,各部院
郎中,各府同知,直隸知州
從五品 鴻臚寺少卿,各道監察御使,翰林院侍讀,侍講,各部院員外郎,各
省知州.
正六品 國子監司業,內閣侍讀,左右春房中允,各部院主事,京府通判,京
縣知縣,各省通判.
從六品 左右春房左右善贊,翰林院修撰,光祿寺署正,州同
正七品 翰林院編修,各部院七品筆貼士,順天府學教授,訓導,京縣丞,外
縣知縣,各府學授.
從七品 翰林院檢討,中書科中書,內閣中書,國子監博士,直隸州州判,州判.
正八品 太醫院御醫,各部院八品筆貼士,外府經歷,外縣縣丞,州學正,縣教
諭.
從八品 翰林院典簿,府,州,縣訓導.
正九品 各部院九品筆貼士,縣主簿.
從九品 翰林院侍詔,刑部司獄,州吏目,巡檢.
未入流 京,外縣典吏,驛丞,和泊所所官
-------------

武官的品級及職務如下:

品 級 官 職
------------
正一品 領侍衛內大臣
從一品 將軍,督統,提督
正二品 副督統,總兵
從二品 副將
正三品 參將
從三品 游擊
正四品 都司
從四品 城門領
正五品 守備
從五品 守御所千總
正六品 門千總,營千總
從六品 衛千總
正七品 把總
從七品 盛京游牧副尉
正八品 外委千總
從八品 委署驍騎尉
正九品 外委把總
從九品 額外外委

武官無未入流
-------------

官員的稱呼:

看電視或看報紙的時候,有的網友可能會被一些官員的稱呼搞糊塗
了,那麼下面我們就把一些官員的別稱,介紹給大家。

中央官部分

官 職 稱呼
-----------------
大學士 中堂
吏部尚書 天官、冢宰
禮部尚書 大宗伯
戶部尚書 大司徒,大司農
邢部尚書 大司寇
兵部尚書 大司馬
工部尚書 大司空
左都御使 總憲
右都御使 副憲
通政使 銀台
御使 都老爺
郎中、員外朗 部郎,郎官
主事 主政
-----------------

地方官部分

官 職 稱呼
-----------
總督 制軍,制台,制憲,都憲,部堂
巡撫 中丞,撫軍,撫台,撫院,撫憲,部院
學政 學台,學憲
布政使 藩台,方伯,東司
按察使 臬(音NIE)台,廉訪,西司
知府 太守,皇堂,五馬
知州 牧,刺史
知縣 令,令尹
-----------

武官部分

官職 稱呼
---------
提督 軍門,提台
總兵 總鎮,鎮台
副將 協鎮,協台

D. 古代皇宮里所有的官位是哪些

在歷史長河中古代皇宮里有許許多多的官職職位,這里我姑且先列舉一小部分。

戰國時期,各國的中央權力機構就有分職位了,當時的太師、太保、太傅職位被廢掉,改為司馬、司空、司徒也稱為「三公」 。秦始皇統一六國後在職官制度上正式確立了中央朝廷的三公九卿制,形成新的中央權力中樞 。丞相、太尉、御史大夫是謂秦時三公,「三公」以下設九卿,分掌禮儀、賦稅、司法、財政、警衛等事。隋朝,楊堅繼位成皇帝後又重新建立了新官制。有三師、三公、五省、六部、二台、十一寺、十二衛府,共42個單位。分為太尉、司徒、司空、尚書令、僕射、納言、內史監及其領導下的尚書省、門下省、內史省。

E. 古代官員早朝進宮時,覲見皇帝時的宮殿叫什麼百官從外面走到宮殿里時的那條通道叫什麼謝謝。

1、明朝,開始在奉天殿後來改為皇極殿。

皇極殿指太和殿。皇極殿本名奉天殿,明永樂十八年(1420年)建成,明嘉靖四十一年(1562年)改稱皇極殿。清順治二年(1645年)改名太和殿(俗稱「金鑾殿」)。

2、清朝時候在太和殿。

明朝時叫皇極殿,後清入關改名太和殿,被老百姓稱為金鑾殿。

3、北宋,在開封皇宮里,叫文德殿。

宋皇城內大慶殿西側為文德殿,是皇帝主要政務活動場所。北宋皇城中間偏南有一條橫街,東、西兩端各開辟一門,東為東華門,西為西華門。橫街以南基本上是辦事機構。

4、南宋杭州皇宮里叫大慶殿。

北宋定都以後,仍沿用五代宮苑舊址,但對五代時期的宮殿進行了較大規模的擴建,擴建後的東京宮殿稱為大內、宮城。宮殿包括有外朝、內廷、後苑、學士院、內諸司等部分。

5、唐朝開始在太極殿後改為含元殿。

含元殿屬於大明宮的前朝第一正殿,也是唐長安城的標志建築,建成於龍朔三年(663年),毀於僖宗光啟二年(886年)。

其間逢元旦、冬至,皇帝大多在這里舉行大朝賀活動。含元殿遺址位於自強東路革新街北口,保存較為完整。

6、百官從外面走到宮殿里時的那條通道叫御道,這條道路的中間是皇帝走的,文武百官只能走在這條道路的兩側。

(5)古代皇官內飾擴展閱讀

不同的朝代皇宮地點不同,宮殿名稱也不同,通常皇帝處理朝政接見文武百官的宮殿我們民間百姓稱作「金鑾殿」,但真正的名字各朝不同。

而且根據皇帝的喜好不同,可能日常處理朝政的宮殿也不是同一座,也只有接見百官和各國使節的大殿同一個朝代一般不會變化,但宮殿名字可能會改。


如明清兩朝皇宮都是現在的故宮,明朝開始叫奉天殿,後來改名為皇極殿,清朝時改名為太和殿。北宋開封皇宮里叫文德殿,南宋杭州皇宮里叫大慶殿。

唐朝有太極殿、含元殿都曾經被皇帝用來處理朝政和接見文武百官作為上朝的地方。

F. 古代皇宮都有哪些部門

明代二十四衙門主要只是在皇帝周圍服役、為其生活服務的部門。明代的宦官機構,以「二十四衙門」為基本主體。二十四衙門包括有十二監、四司、八局。宦官除在內廷任職之外,還能出任各種外差使職。按照原來的規定,這二十四衙門主要只是在皇帝周圍服役、為其生活服務的部門。但事實上,明代的宦官已經發展成為極其重要的政治勢力,不但掌管了宮廷內有關飲食起居的一般事務,還控制了全國的軍政要務。

G. 請列舉下古代內室逐漸掌權的例子,謝謝

趙太後(戰國 趙國)
呂後(漢)
胡太後(北魏)
武則天(唐)
韋後(唐)(後被唐玄宗李隆基殺死)
蕭太後(遼)
奉聖夫人(明)(明熹宗的乳娘,後和魏忠賢勾結,形成里一定的權勢)
慈禧太後(清)

H. 古代皇宮內的女官是干什麼的

女官,又稱宮官,是指高級的宮女,有一定的品秩,並且領有俸祿。其工作范圍包括管理較低級的宮女,訓練新入宮的宮女,照顧公主、皇子等

I. 古代皇室有那些大官

。。。沒懂

J. 古代皇宮里的官職都有什麼

不太明白您的意思,不知道您是指中央官職(京官)還是指皇宮內部的官職(如皇帝的侍衛官)。

中國的官職制度歷朝歷代變化很大,名稱也五花八門。總的來說,漢唐時期的官職比較復雜,宋代的官職比較混亂,明清兩代的官職就比較清晰。

有趣的是,現今的官職除四套班子和鄉政府以外,幾乎都能和明清官職一一對應,這就說明現今的官職制度基本上就是古代官職制度的延續。當然,現在的官老爺可比古代多海了去了。

這是一個比較詳細的資料http://ke..com/view/192148.html?wtp=tt

熱點內容
自動檔皮卡如何 發布:2025-01-22 23:49:25 瀏覽:127
新騏達內飾顏色 發布:2025-01-22 23:44:46 瀏覽:373
鄭州出發自駕游路線不爬山 發布:2025-01-22 23:44:46 瀏覽:670
吉利賓瑞圖片內飾 發布:2025-01-22 23:44:01 瀏覽:535
保時捷macan算越野車嗎 發布:2025-01-22 23:29:21 瀏覽:429
威蘭達內飾功能 發布:2025-01-22 23:20:06 瀏覽:832
寧拖554查車價 發布:2025-01-22 23:08:04 瀏覽:579
林肯冒險家金色內飾等多久 發布:2025-01-22 23:06:51 瀏覽:819
青島寶碼乘車價格 發布:2025-01-22 23:04:11 瀏覽:475
現代雅閣內飾改裝圖片欣賞 發布:2025-01-22 22:59:53 瀏覽:34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