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第一新能源汽車網
① 新能源汽車排名第一的哪個品牌
截止到2020年1月新能源汽車排名第一是美國汽車品牌特拉斯。
特斯拉(Tesla),總部位於美國加利福尼亞州矽谷的帕羅奧多,2003年最早由馬丁·艾伯哈德和馬克·塔彭寧共同創立,2004年埃隆·馬斯克進入公司並領導了A輪融資。創始人將公司命名為「特斯拉汽車」,以紀念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
特斯拉第一款汽車產品Roadster發布於2008年,為一款兩門運動型跑車。2012年,特斯拉發布了其第二款汽車產品——Model S,一款四門純電動豪華轎跑車; 第三款汽車產品為Model X,豪華純電動SUV。
(1)中國第一新能源汽車網擴展閱讀
特斯拉車型:
1、Model S
該車定位一款四門Coupe車型,動感的車身線條使人過目不忘。此外在前臉造型方面,該車也採用了自己的設計語言。另值得一提的是,特斯拉Model S的鍍鉻門把手在觸摸之後可以自動彈出,充滿科技感的設計從拉開車門時便開始體現。
2、MODEL X
特斯拉MODEL X為SUV車型,採用「2+3+2」的七座布局設計,介於SUV和轎跑車之間的跨界車。2016年4月23日,特斯拉正式在中國國內發布Model X汽車。
② 新能源汽車國產哪個好
比亞迪、北汽新能源、知豆都不錯。
1、比亞迪
作為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標志性龍頭企業,比亞迪始終走在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最前沿。比亞迪在上海、西安、深圳等城市建設有自己的汽車研發、生產、組裝中心,獨立研發新能源汽車所具備的鋰電池等動力電池組。
挑選汽車技巧
第一,選車先要看自身經濟狀況。買車是一筆不小的開支,因此,首先應該根據自身或者家庭的經濟狀況來做好買車的預算。通常,買車預算包括:購車費用、汽車保險費用、汽車牌照費用、汽車日常保養費用、以及汽車耗油費用等等。
第二,要考慮買車的主要用途。很多家庭雖然買了車,但是使用的機會並不多,只是偶爾一家人出行時使用,那麼就可以選擇經濟實惠、空間較大的家庭用車。
一些年輕人買車是為了上班或者接待顧客的方便,就比較適合選擇購買配置較好、外觀好看的車型。而如果是公司老總或者企業老闆等成功人士,則可傾向於選擇更追求時尚、有面子的品牌豪車。
第三,建議最好選擇大品牌的汽車。倒不是說一些小品牌的車不好,而是大品牌的車各方面都「有口皆碑」,不僅在車型外觀、汽車配置上有保證,而且在售後服務上更可靠。
(2)中國第一新能源汽車網擴展閱讀:
發展意義
1)新能源汽車可使中國實現從汽車大國到汽車強國的轉變。
雖然當前世界各主要發達國家和有關汽車公司均在加緊研發此種新型汽車技術並取得長足進展,但總體而言,中國仍基本上與之處在同一個起跑線上,差距不過只有3—5年,並不像傳統內燃機技術一樣存在20年的巨大差距。
在商用化和產業化方面更是如此,某些方面我們還有一定優勢。
2)新能源汽車可繼續開辟中國的汽車市場。
中國的汽車產業剛剛發展起來,汽車普及率低,因而在汽車動力系統發展戰略選擇上有更大的自由度,在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產業化方面具有比較優勢,推廣應用新能源汽車的阻力也會小得多。
③ 中國新能源整車第一股:銷量腰斬,生財有「道」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④ 中國新能源汽車走在了世界前列
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崛起 技術差距進一步凸顯
近年來,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崛起。隨著在環保、經濟、便捷等方面的優勢日益凸顯,新能源車保有量快速增長。自主品牌把握住難得機遇,將大力發展新能源車視為對歐美傳統車企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途徑。不過,這些年我國在新能源汽車推廣上風生水起,但車企在發展中暴露出補貼依賴症、產能初顯過剩、核心技術仍舊缺失等不足。尤其是在國際傳統知名車企發力新能源造車後,技術差距進一步凸顯,我國新能源造車下一步該往何方發力值得深思。
新能源造車形成四大先發優勢
2018年10月,汽車產銷量環比均呈一定下降,同比降幅更為明顯,延續了7月份以來的下降走勢。但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成為行業的一大亮點。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4.6萬輛和13.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8.1%和51%。累計產銷方面,2018年1-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7.9萬輛和8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0%和75.6%。
2018年1-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經過這些年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車產業已經從培育期過渡到成長期,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一定的先發優勢。近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年均復合增長率近130%。
1、我國在新能源造車上取得的成果稱得上豐碩。首先是建立了相對完善的支持產業發展政策體系,培育了全球領先的市場規模。各部門先後推出40餘項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措施,涵蓋研發、生產、推廣等各個環節。我國新能源汽車連續三年產銷量居世界第一。
2、產業體系不斷完善
企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已涵蓋關鍵材料、動力電池、電機、電控、整車開發等產業鏈上下游,形成了結構完整、自主可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說,通過對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補貼、對新能源公車給予運營補貼等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推動了行業顯著發展,從全球范圍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政策體系應該是最全的。
3、與此同時,配套環境持續優化,充電網路建設穩步推進。目前,公共場所、居民小區、單位內部、高速公路等主要場所充電樁的覆蓋率大幅提升。截至今年7月,全國共建成公共充電樁27.5萬個,同比增長了52%,新用戶私人安裝率接近80%,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已經在全國推廣使用。
4、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溢出效應更為明顯,吸引了資本、人才、技術加速集聚,帶動了產業投資就業。2017年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投資超過7000億元,占整個汽車產業的投資新增投資額的50%以上。
電動汽車正在迎來快速發展的階段
中國品牌汽車企業電動汽車布局基本完成,大量互聯網公司造車的新勢力以及合資企業的新能源汽車也步入發展快車道。隨著技術日益成熟,續航里程和用戶的體驗也穩步提升。
今年1到7月份,廣汽集團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達到9400輛。隨著綜合工況續航里程超過410公里的傳祺GE3上市,今年公司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有望突破2萬台。從明年開始,廣汽將以每半年一款新產品的速度密集推出純電動汽車系列產品,預計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品占集團整體銷售總量的10%。
面對新能源汽車業迅猛勢頭,石油化工行業也不甘落後。中國石化將發揮現有3萬座加油站的網路優勢,打造油、氣、電、氫自由組合的綜合服務體系和智慧服務體系。而且,中國石化也將研究布局電池材料和氫能產業鏈的可行性。
新能源車存量不斷累積 面臨挑戰越發突出
國新能源汽車業取得的成績很大程度上依賴先發優勢。近年來,隨著新能源車存量不斷累積,同時面臨國際傳統知名車企覺醒後開始發力新能源造車,我國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越發突出。
1、行業一哄而上,加劇產能過剩的同時,騙補行為屢見不鮮。國內新能源汽車業的異軍突起,與財稅政策的有效支持密不可分。在補貼扶持下,不少企業哄搶市場「蛋糕」,尤其是整車和動力電池產能過剩風險在加大,一些低水平企業採取低質低價競爭方式擾亂市場,影響了我們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高端產能不足和低端產能過剩問題並存,產業出現盲目擴張、投資過熱苗頭。
面對巨額補貼誘惑,更有甚者鋌而走險,走上了騙補的道路。2016年9月,深圳五洲龍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被曝光騙取新能源汽車補貼上億元。從調查情況看,五洲龍公司產品尚未完工就提前辦理機動車行駛證,從而為騙取補貼鋪路。
企騙補的手段五花八門。有的先生產一批「合格」的新能源車,賣給自家成立的租賃公司,然後回收已賣車輛的電池。通過將同一塊電池反復安裝在新車殼上這一方式,實現了持續騙補。從對行業摸底的情況看,騙補行為絕不僅僅是少數個案。目前,已有10餘家車企的騙補行為被查處公布。
2、市場機制不足,不少車企患上「政策依賴症」,自主發展意願不強,市場對接緩慢。我們可以從銷量結構看出,大多數企業和產品卡在補貼最低的那一條線上。」這就意味著,不少車企不願過多投入,僅僅是為了拿到補貼才勉強維持。
3、中國在電動汽車發展指數整體排名中位列第一位,但這主要體現在市場規模上,而在技術層面,中國的整車製造仍定位於低技術含量領域。新能源車上的電驅動高速軸承、控制晶元等基礎元器件,不少仍依賴進口。
主品牌車企在燃料電池電堆的科研上與國外比差距突出。質子交換膜、高壓儲氫瓶、碳紙、各類高壓精密閥門等也存在一定的技術滯後。盡管動力電池領域有產能過剩風險,但仍然欠缺原創性的技術突破。
4、資源環境制約風險加劇。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激增,全球金屬資源爭奪日益激烈。我國金屬鋰、鈷等主要動力電池資源缺乏,資源的穩定供應和價格穩定的挑戰較大。
同時,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用電清潔化等問題也不容小覷。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吳鋒曾公開表示,1個20克的手機電池可使1平方公里土地污染50年左右。可以想見,如果是幾噸重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廢棄在自然環境中,將會對環境造成更大的污染。
目前,大多數車企對消費者承諾電池使用壽命和質保大都在10年以內。不過,隨著近幾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銷售的火熱,不久以後就將出現大量換電需求,尤其是使用頻率較高的電池組,如計程車、公交車,需求產生可能將更快。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預測,到2020年,我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2萬到17萬噸。
三大方向突破核心技術瓶頸
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擔憂與希望,集中在使用可靠性、續航能力、保養費用、智能化程度等幾個方面,這些問題的核心歸根結底仍舊是技術。專家對我國新能源車技術層面突破提出三大方向:
1、支持核心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
2、形成從關鍵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整工業體系和創新體系;
3、推動自主品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同國際先進水平接軌。這三大方向無疑是自主品牌車企須牢牢把握的。
⑤ 2020新能源汽車前十名品牌
1、第十名:眾泰
眾泰汽車憑借E200這款微型純電動車,以1537輛的銷量排在了第十位,續航里程達到了220km,滿足不少「代步一族」 買菜接娃的心。
2、第九名:廣汽新能源
廣汽新能源首款純電動汽車GE3即將於消費者見面,後續仍有很多新款車型的出現,一號車新能源汽車平台已經與北汽新能源、比亞迪、上汽榮威、知豆汽車、騰勢汽車簽訂戰略合作銷售協議。
3、第八名:上汽榮威
榮威RX5、RX3與i6等車型憑借著出色的外觀設計和豐富的配置功能贏得過大年輕群體的歡迎,還被譽為是斜杠青年們的首選座駕,同時也推出了ei6、e550、eRX5與ERX5等新能源車型,並在新能演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
4、第七名:DENZA騰勢
騰勢汽車是由中國新能源汽車領軍企業比亞迪與世界豪華車製造巨頭德國戴姆勒共同設立的合資企業,目前上市了騰勢500、騰勢400等車型,給消費者帶來更多新的電動體驗。
5、第六名:長安
長安CS75、逸動等車型都是長安新能源汽車的代表作,大量應用車身輕量化技術、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鋰離子動力電池及先進的CRBS高效能量回收系統,每公里僅需0.15度電,大大降低使用成本。
6、第五名:吉利
吉利進入新能源領域的時間要比比亞迪晚得多,由於技術比較豐富,得益於收購沃爾沃的技術優勢,有望後來居上。譬如說博瑞GE就是基於沃爾沃的CMA平台打造而來,沃爾沃研發的CMA平台可以完美進行傳統燃油車和插電式混動車型之間的切換,並且除了插電式混動車型之外,吉利還在積極布局純電動車型和甲醇汽車等新能源車型。
7、第四名:寶馬
蘋果有i7,寶馬有i8、i3等,寶馬作為汽車行業的佼佼者,也順勢推出了X1、X5和7系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的車型,BMW可以說是當前合資豪華品牌中新能源產品本土化最為積極的品牌,這種積極的領跑或許對後面的發展會有一些額外的助力。
8、第三名:北汽新能源
與純電動汽車或混合動力汽車的幾十萬款相比,北汽的補貼新能源車型非常接近大眾。許多汽車公司還沒有開始涉足新能源汽車,北汽新能源汽車已經開始推廣新車型。一些汽車公司試圖找到一輛汽車來探索水,但北汽的新能源幾乎是一個巢和移動。
9、第二名:比亞迪
說到新能源,必提比亞迪,旗下大部分車型都是採用插電式混動或者純電動,由於比亞迪的新能源技術還是比較先進,一直都在投入資金研發新能源車型,因此在新能源汽車品牌里比較靠前。
10、第一名:特斯拉
特斯拉無論是在續航還是電池技術上都一直處於遙遙領先的地位,很多品牌是無法與之抗衡。之所以特斯拉續航那麼大是因為特斯拉用的是三元鋰電池,另一些新能源車用的是磷酸鐵鋰電池,三元鋰的容量更大。
⑥ 國內生產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有哪些
國內生產新能源汽車龍頭企業有哪些?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未來一種趨勢,特斯拉做了很多年,現在已經做出了很大的成績,在新能源汽車方面領頭羊。我們國家重視新能源汽車發展,也出台相關產業規劃。我們來看看A股上市公司新能源汽車前排公司!
誰是老大,大家心裡還不清楚嘛,先讓我比亞迪來跟大家講講,到底誰是老大。我是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綜合實力第一。
基本面:新能源車行業絕對龍頭,16年新能源汽車銷量9.6萬輛,蟬聯全球第一;在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市場份額約19.5%(第一);17年10月,其北美電動大巴工廠竣工並全面投產佔地面積近4.1萬平方米;18年7月,子公司中標逾55億元純電動客車招標項目。我自產電池,有「刀片電池」完美通過動力電池安全領域最嚴酷的針刺測試,擁有其他動力電池無法企及的安全性。今年上半年營收超605個億,同時凈利潤超16個億,毛利率超19%,這個成績相對牛吧。
技術面:整體走勢看,趨勢上漲。最近平台突破不斷創出新高,而且連連拉升。請大家關注支持我,為我點贊!不然我老大位置不保
比亞迪
比亞迪你牛什麼牛,看我走勢你比得上嗎
大家好,我是長城汽車,連續8年保持全國SUV銷量前三、自主品牌SUV銷量第一。
基本面:公司是中國最大的SUV和皮卡製造企業之一。目前,旗下擁有哈弗、WEY、長城皮卡、歐拉四個品牌,並與寶馬合作,成立光束汽車有限公司,產品涵蓋SUV、轎車、皮卡三大品類,動力包括傳統動力、純電動以及插電混動,具備發動機、變速器等核心零部件的自主配套能力。我不僅銷量高,還自己做電池,已建成氫能技術中心,具備燃料電池汽車核心部件的測試、試制,以及整車集成與測試能力。上半年營收超359億元,凈利潤超11億元,毛利率達到14%,就說牛不牛。
技術面:最近走勢連創新高,漲停頗多,另外在於我的持續給力和國家的政策支持,我會繼續加油的,請大家關注支持我,為我點贊!我要做老大
長城汽車
你們兩個都讓讓,我長安還沒有說話呢。
大家好,我是長安汽車,研發實力位居中國汽車行業第一的國產汽車集團。
基本面:新能源方面,自主創新七合一系統總成,即第三代智能整車域控制器「長安智慧芯」性能提升70%,達行業領先水平。CS75PLUS榮獲2019國際CMF設計至尊金獎,榮獲2019年度中國智能汽車指數測評和中國汽車健康指數VOC/VOI板塊測評雙料冠軍。藍鯨NE平台化產品最高熱效率40%,多項指標行業領先,榮獲「中國心」十佳發動機稱號。公司為中國汽車行業第一陣營公司,與寧德時代將在智能網聯汽車等領域展開合作。上半年營業總收入327.82億元,凈利潤26.02億元,同比增長216.17%,不錯。
⑦ 如何評價中國新能源汽車
首先,電動車在很長一段時間內並不環保。
我們可以粗略的做一個生命周期分析。先看看燃油車的排放情況,根據國5標准,汽油乘用車行駛每公里排放的污染物要求為:
PM需小於0.0045g
碳氫化合物需小於0.068g
氮氧化物需小於0.06g
一氧化碳小於1g。
為了讓燃油車吃點虧,我們就以上限作為汽油車排放的平均水平吧。
再來看看電動汽車,首先我們為了照顧電動車,就不選國內那些雜牌電動車了,就選定全球銷量最大的日產Leaf的中國版本——啟辰晨風作為標准,按工信部測試百公里電耗為14.6度(啟辰晨風e30-Venucia啟辰官方網站),也就是每公里電耗0.146千瓦時。
對於電動車來說,考慮它的污染水平不應該用電網平均每千瓦時排放來計算,而應該用邊際增加發電量來計算。(威爾芙節能機油www.ukwef.cn)如果沒有電動車,BAU場景(business as usual ),隨著推廣新能源發電,會自然用清潔的電力取代原有電網中最「臟」的電力,電動車帶來的這部分新增需求相當於使得最臟的這部分電力產能不能被淘汰。
為了簡化計算,這里就用火力發電來計算(當然火電本身也佔到發電量的66%)。實際上這樣計算已經照顧了電動車,我國現在的火電裡面有天然氣和煤兩部分(天然氣火電佔4%左右),而如果要用最臟的電力計算,顯然應該只算煤電,而且是煤電裡面效率最低的那部分產能。
根據中電聯的《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16》,單位火電發電量煙塵(可以近似理解為PM)排放量0.09克/千瓦時,二氧化硫排放量約為0.47克/千瓦時,氮氧化物排放量約0.43克/千瓦時(中電聯發布《中國電力行業年度發展報告2016》)。
折算以後,也就是說電動汽車每公里的排放量為:
煙塵(PM):0.09g/kwh*0.146kwh=0.013g
二氧化硫:0.47g/kwh*0.146kwh=0.069g
氮氧化物:0.43g/kwh*0.146kwh=0.063g
可以說,兩種車輛的排放物並不相同,電動車的二氧化硫和PM比較突出,汽油車則以碳氫化合物和一氧化碳比較突出。那麼怎麼比較呢?
最權威的辦法是採用Impact Assessment的方法,將不同的污染物按單位效應的不同換算成同一種基準污染物,比如研究溫室效應就是都換成等效二氧化碳,在我國最嚴重的環境問題顯然是霧霾,而根據國際學術界普遍採用的方法,是採用美國環保部(EPA)頒布的TRACI(Tool for Rection and Assessment of Chemicals and Other Environmental Impacts)數據
根據TRACI數據,對於顆粒物污染來說:
每g二氧化硫等效於0.061g PM2.5
每g氮氧化物等效於0.0072g PM2.5
每g一氧化碳等效於0.00036g PM2.5
每g碳氫化合物等效於0g PM2.5
這里假定汽油車和電廠排放的PM都為PM2.5,實際上還有PM10,而且每gPM10隻等效於0.22g PM2.5,但因為沒有具體數據,只好粗略計算
因此電動車中比較優秀的啟辰晨風在使用平均火電情況下行駛每公里排放的等效PM2.5為:0.013g+0.069g*0.061+0.063g*0.0072=0.018g
而勉強符合國5標準的汽油車行駛每公里排放的等效PM2.5為:
0.0045g+0.06g*0.0072+1g*0.00036=0.0053g
也就是對霧霾來說,將國5的汽油車換成電動車,每輛車對霧霾的貢獻至少會是之前的3.36倍
也許有人會說,電網會越來越清潔,可是汽油車也會越來越清潔,你可知道國6的標准已經嚴格到什麼情況?兩邊都在進步,這個3.36倍的差距恐怕不是一二十年能追上的。
還有另外一些人會說,電動車可以將污染從人口集中的大城市轉移到人口相對稀少的農村。但首先,這里有一個環境正義的問題,華北的農村已經被北京吸血吸的很嚴重(參見「上海富了周圍,北京坑了周圍」這種說法有道理嗎? - chenqin 的回答 - 知乎),難道未來還要進一步為首都吸霾?
其次,因為我國的季風氣候,這些轉移到鄉下的污染未必不會刮回城市。
而我們這里還沒有考慮電池對水的高污染。
溫室氣體方面,電動汽車的情況要好一些,但如果考慮到真正的邊際增加發電量,實際上即使在美國這樣電力能源更清潔的國家,除了像加州這樣少數電網相當清潔的地區以外,電動車整體上也不佔優勢。這方面目前為止最好的研究我認為是:Archsmith J, Kendall A, Rapson, D* (2015) From Cradle to Junkyard: Assessing the Life Cycle Greenhouse Gas Benefits of Electric Vehicles Research in Transportation Economics. 52:72-90. 文章的結論如下:
附美國的發電能源結構
加州的
對比一下中國的(其中火電中2%是天然氣,66%是煤):
而這個研究實際上也還是使用普通燃油汽車跟電動汽車相比,如果拿燒汽油的混動汽車跟電動汽車相比,電動汽車在加州也並沒有優勢。
另附上評論區的討論, @許飯提了很有價值的討論
給幾個建議:1.應該拿新增發電量的污染物排放來對比國5排放的車,或者拿整體發電污染物的排放對比黃標到國5所有存量機動車的排放。對比的時候不能一邊帶上歷史包袱而另一邊無視;2.應當考慮能源替換的規模效應,中國大量使用煤電而不是更清潔的油電的原因除了煤炭儲量大以外,還有就是油優先供給機動車燒了;3.還要考慮到在整個使用周期中,電的排放是越來越清潔的,機動車的排放是越來越差的。
我的回復:
2,3點你說的有道理。第一點則不同意,原因文中有解釋,如果不存在電動汽車新增用電需求,電網也會更清潔,那麼最落後的發電產能會被淘汰,而有了電動車這部分產能就不能淘汰。同樣的,我們在今天賣掉的電動車,只能替代今天賣掉的燃油車,而跟過去賣的落後燃油車是否淘汰沒有關系。進一步我們還要考慮,汽油車通過混動和排放技術(參考國6)還有很大進步空間(而且這些技術現在就有),但電機效率和火電廠發電效率已經很高,難以進一步提高,電網清潔化只能靠結構化改變,但這個進程在20年內會比中國的汽油車進步慢
其次,強推電動車的政策讓我國民眾付出了巨大成本。
目前國際上推廣電動汽車,主要有兩種辦法,一種是財務補貼,比如免路橋費,免停車費,免購置稅,減免所得稅,補貼建設充電樁,甚至直接的現金補貼;另一種是政策優惠,比如允許單人上共乘車道,允許走公交專用道。而政策優惠裡面力度最大的就是我國一些城市的新能源汽車牌照政策,購買電動汽車就不用受牌照限購政策的限制,不用搖號或拍賣。
這些補貼本身都是有很高的成本的。補貼來源自政府財政,也就是來自於國民財富(納稅人或者國有企業的壟斷利潤)。政策優惠則相當於擠佔了普通車型車主的權利。
而中國電動車補貼更嚴重的問題是,電動車通過強推得到的絕大部分用戶根本並不喜歡電動車。以上海為例,純電動車相比插電混動汽車地方補貼就多了1萬元,而國家補貼還額外有3.15-5.4萬元,這總共4、5萬元的補貼並沒有挽回電動汽車的劣勢。2015年上海市全年銷售2萬多輛電動汽車,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只有幾百輛。此外,盡管用電相比用油更便宜,上海大部分購買了插電混動汽車的車主都很少充電使用,甚至連充電樁都沒有。那麼與此同時,在北京因為電動汽車中簽幾率很高,遠遠高於普通汽車,而得到的這部分用戶,每個人也就付出了至少等價於4、5萬元的效用損失。也就是說全體國民支付了巨大的成本,除了財務支出以外,普通汽車用戶還出讓了一部分購車名額,但實際上得到的結果卻是資源錯配
還有一個現象也可以進一步說明這個問題,在美國加州,包括插電混動汽車在內的電動汽車往往是獨立設計的車型比如雪佛蘭Volt,日產Leaf銷量更好,而由普通車型衍生的車型比如飛度電動版,菲亞特500e電動版銷售情況則很不好,從一個側面也說明美國購買電動車的消費者多半是喜歡電動車,所以不同的設計能讓人一眼看出這是輛電動車,從而帶來形象上的效用。而國內卻正相反,像榮威e550這樣基於常規車型的新能源車反而賣的比較好,像啟辰晨風這樣的單獨設計的車型反而賣得不好。
其實究其原因,我國大部分居民居住在公寓樓房小區中,根本沒有固定停車位,即使有固定停車位在露天停車場和地庫中安裝充電樁也比美國大部分人居住的別墅接宅電要難得多,從居住形態和電動汽車的基礎設施不匹配的角度來說,在我國使用電動汽車付出的便利性成本也確實本來就很高。
最後,電動汽車也未必能夠實現「彎道超車」,推動民族汽車業發展的目的。反而很可能會出現大量低端產能,造成資源的浪費。
我國在過去的30年中汽車工業取得了巨大進步,但這些進步都是依靠積極參與全球汽車業為基礎的。依靠電動車「彎道超車」,設想大概是如果未來全球汽車進步的方向是電動汽車,中國可以通過政策支持,在全世界電動汽車產業鏈和產品設計尚未完全成熟之前,先自行在這方面進行積累,形成研發能力和產業鏈。但問題是,恐怕今天的中國汽車業還沒有真正完全追上國際先進水平,自己還是個半吊子就要另起爐灶,很有可能會進入一種閉門造車的狀態,減少了從國際汽車業的學習,反而可能造成汽車產業的落後(也可以說是現出原形)。
比如說我國的燃油汽車業因為與國際汽車業的密切合作,我們今天造出來的車是這樣的
吉利帝豪GS
寶駿510,合資自主的代表
別克GL8(雖然是美國品牌,但卻是貨真價實的上海泛亞出品)
但我們的電動汽車行業造出來的卻是這樣的:
北汽ev150,這還算是在傳統造車領域積累了很久的大廠的產品
比亞迪秦,一股濃濃的城鄉結合部洗剪吹風格。不過秦雖然品味差了點,但是01加速能夠到6秒內,技術上還是相當有亮點的,混動構型也為自主研發。但需要注意的是,秦可不是近兩年政策強推的產物,而是在大環境相對比較正常的情況下民營企業自主創新的成果。
而目前政策強推下大量涌現的車是這樣的:
知豆e20
各種低速電動車
當然,上面這些圖片也只是汽車外形,但其實機械方面的技術水平也大體上跟外形設計的水平保持一致。電動車本身結構簡單,零件較少,加上政策強推導致廠商可以不以滿足消費者需求為目標,而以騙取補貼為目標,造成大量的低端小廠涌現,這樣真的能幫助中國民族汽車業騰飛嗎?
超20家車企或涉嫌新能源汽車騙補 涉補貼金額近百億:
經濟觀察網記者第一時間拿到了新能源企業間傳播的那份「重要信息通報」。與財政部僅通報的五家企業相比,在這份通報中,騙補企業達20家,涉及補貼規模未公布;存在車輛閑置情況的企業(包括關聯方企業和終端用戶企業)89家,涉及補貼資金達42.826億元。
除了財政部公布的五家企業外,吉利、力帆、天津比亞迪、江淮、日產、宇通、中通等主流新能源企業都涉事其中
在這波熱潮之中也涌現了很多互聯網造車的企業。其實就我個人觀點,開放汽車牌照,讓更多的有實力的企業參與造車,讓由現代民營資本主導的IT業,來參與保守的國有資本主導的汽車業,確實是好事。但一來這未必一定要借電動車的由頭,傳統車一樣可以更開放;二來這個過程中也出現不少亂象,比如
正常的話,新事物自由發展,產生一些不靠譜的東西也實屬正常,但目前這種從官方到民間到資本界全部刻意在炒作這個新概念的情況,恐怕就有點瘋狂。
而不但技術超越難以實現,目前全國上下一片生產新能源汽車的高潮,規劃的產能已經非常讓人擔心:
據公開資料不完全統計,包括比亞迪、北汽新能源、江淮、上汽等13家傳統汽車生產企業,在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產能規劃已達416萬輛,涉及總投資高達1361.08億元。此外,包括福田汽車、南京金龍等5家商用車、客車生產企業亦有共計31萬輛的產能規劃,投資總額也有589.5億元。
以上包括傳統汽車生產企業(包括乘用車、商用車等)、新進入汽車生產企業(包括汽車周邊企業、互聯網公司等)的產能總和,在2020年已逼近700萬輛。這其中,包括一汽、東風等由於尚未公布具體的新能源產能規劃數字,僅按照現有的產能做出統計。因此,全部本土企業2020年規劃產能的規模可能還將高於700萬輛。
(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能近700萬? - EV視界)
上次出現這樣的「大幹快上」,應該是50年代後期,那場運動最後的結果大家也都知道,3000萬生命。
另外,中國政府推廣電動車的一個重要考慮,是能源安全。我國煤儲量較為豐富,電力能源可以自給,相比燒汽油不需要看別人臉色。這方面就不多評論,但整體上除非國家在做戰爭打算,否則能源安全並不是迫切的需求,世界上絕大部分發達國家包括美國在內都沒有實現能源自給。
總得來說,我也認為鼓勵新能源汽車的探索,也是有好處的,我也不敢說電動汽車一定就是方向,就比燃油汽車進一步進化(混合動力,生質燃油)是一條更好的道路,但多嘗試嘗試總是好的,而且從長期來看,隨著電網的升級,以及充電技術、電池技術、以及基礎設施的變化,電動汽車也確實有很大的潛力,但目前這個時候就以如此大的扭曲市場的力量去推動,讓人不得不感到擔憂,只希望原本出發點是「利國利民」的事情,不要到最後搞成「禍國殃民」才好。
⑧ 聽說蔚來汽車質量排名中國新能源汽車第一,是真的嗎
是真的,蔚來的質量還是很讓人放心的。
為了確保產品質量,蔚來設計的有完整的質量檢測體系。
蔚來在進料檢查、過程檢查、終檢和客戶質量評估等環節,都很嚴格的。
同時,生產線上秉承「三不」原則,即每個環節「不製造」缺陷,同時「不傳遞」、「不接受」缺陷。
⑨ 新能源汽車品牌排行十強有哪些
新能源汽車品牌有:
1、特斯拉:特斯拉公司(Tesla Inc.)是美國一家產銷電動車的公司,由馬丁·艾伯哈德(Martin Eberhard)工程師於2003年7月1日成立,總部設在美國加州的矽谷地帶。
特斯拉汽車公司以電氣工程師和物理學家尼古拉·特斯拉命名,專門生產純電動車,生產的幾大車型包含Tesla Roadster、Tesla Model S、Tesla Model X。特斯拉汽車公司是世界上第一個採用鋰離子電池的電動車公司,其推出的首部電動車為Roadster。
從2008年至2012年,公司在31個國家銷售超過2250輛Roadsters。公司在2010年開始為英國和愛爾蘭市場生產右側行駛的Roadster,並擴大銷售至澳洲,日本,香港和新加坡以及中國大陸。2016年11月22日,公司已完成對太陽能公司SolarCity的收購交易。
4、比亞迪BYD: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股票代碼:1211.HK),創立於1995年,2002年7月31日在香港主板發行上市,公司總部位於中國廣東深圳,是一家擁有IT,汽車及新能源三大產業群的高新技術民營企業。
比亞迪在廣東、北京、陝西、上海、天津等地共建有九大生產基地,總面積將近700萬平方米,並在美國、歐洲、日本、韓國、印度等國和中國台灣、香港地區設有分公司或辦事處,現員工總數將近20萬人。
5、Cadillac凱迪拉克:凱迪拉克(Cadillac)是美國通用汽車公司旗下的一個豪華汽車品牌,在北美甚至成為高品質與豪華的同義詞。
百多年來,凱迪拉克汽車在行業車內創造了無數個第一,締造了無數個豪華車的行業標准。被一向以追求極致尊貴著稱的倫敦皇家汽車俱樂部冠以「世界標准」的美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