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汽車 » 我國十二五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

我國十二五新能源汽車的技術路線

發布時間: 2023-06-28 06:51:23

『壹』 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 2.0發布,混動汽車將更受重視

10月27日,2020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上,清華大學教授李駿代表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發布了《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並對中國汽車技術的發展願景與目標,以及技術路線等加以解讀。

2.0版的路線也只是未來幾年內國內新能源汽車的技術指導路線,從更長遠的發展趨勢來看,純電動路線仍然不會改變。各個車企在這個過渡階段如何選擇自己的技術路線是十分考核戰略決策能力的事情。如何在技術變革過程中掌握主動權,需要很好的平衡市場發展、技術能力、以及政策方向。未來路線已經明晰,加油吧!中國汽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貳』 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的科技創新的重點任務

「十二五」電動汽車科技發展重點任務是:緊緊圍繞電動汽車科技創新與產業發展的三大需求,繼續堅持「三縱三橫」的研發布局,突出「三橫」共性關鍵技術,著力推進關鍵零部件技術、整車集成技術和公共平台技術的攻關與完善、深化與升級,形成「三橫三縱三大平台」(三縱: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三橫:電池、電機、電控;三大平台:標准檢測、能源供給、集成示範)戰略重點與任務布局(見表1)。
表1 重點技術方向任務布局(略) 1.電池
(1)以動力電池模塊為核心,實現我國以能量型鋰離子動力電池為重點的車用動力電池大規模產業化突破。
以車用能量型動力電池為主要發展方向,兼顧功率型動力電池和超級電容器的發展,全面提高動力電池輸入輸出特性、安全性、一致性、耐久性和性價比等綜合性能。強化動力電池系統集成與熱-電綜合管理技術,促進動力電池模塊化技術發展;實現車用動力電池模塊標准化、系列化、通用化,為支撐純電驅動電動汽車的商業化運營模式提供保障。
瞄準國際前沿技術,深入開展下一代新型車用動力電池自主創新研究,為電動汽車產業中長期發展進行技術儲備。重點研究新型鋰離子動力電池。研究新型鋰離子動力電池設計、性能預測、安全評價及安全性新技術。新體系動力電池方面,重點研究金屬空氣電池、多電子反應電池和自由基聚合物電池等,並通過實驗技術驗證,建立動力電池創新發展技術研發體系。
到2015年,為我國車用動力電池產業提升市場競爭能力提供科技支撐。通過新型鋰離子動力電池和新體系電池的探索,確立我國下一代車用動力電池的主導技術路線。
(2)突破燃料電池關鍵技術和系統集成,推進工程實用化,為新一代燃料電池汽車研發與產業化奠定核心技術基礎。
重點推進燃料電池的工程實用化,建立小批量生產線,進一步提升燃料電池性能,降低成本,強化電堆與系統的壽命考核,改進提高燃料電池系統控制策略與關鍵部件性能,提升燃料電池系統可靠性與耐久性,為燃料電池汽車示範運行提供可靠的車用燃料電池系統。
加強燃料電池基礎材料和系統集成科技創新,研發高穩定性、高耐久性、低成本的關鍵材料和部件。保證電堆在高電流密度下的均一性,提高功率密度,進一步增強系統的環境適應能力,為下一代燃料電池汽車研發奠定核心技術基礎。
2.電機
面向混合動力大規模產業化需求,開發混合動力發動機/電機總成(發動機+ISG/BSG)和機電耦合傳動總成(電機+變速箱),形成系列化產品和市場競爭力,為混合動力汽車大規模產業化提供技術支撐。
面向純電驅動大規模商業化示範需求,開發純電動汽車驅動電機及其傳動系統系列,同步開發配套的發動機發電機組(APU)系列,為實現純電動汽車大規模商業示範提供技術支撐。
面向下一代純電驅動系統技術攻關,從新材料/新結構/自感測電機、IGBT晶元封裝和驅動系統混合集成、新型傳動結構等方面著手,開發高效率、高材料利用率、高密度和適應極限環境條件的電力電子、電機與傳動技術,探索下一代車用電機驅動及其傳動系統解決方案,滿足電動汽車可持續發展需求。
3.電控
重點開發混合動力專用發動機先進控制演算法(滿足國IV以上排放法規)、混合動力系統先進實時控制網路協議、多部件間的轉矩耦合和動態協調控制演算法,研製高性能的混合動力系統(整車)控制器,滿足混合動力汽車大規模產業化技術需求。
重點開發先進的純電驅動汽車分布式、高容錯和強實時控制系統,高效、智能和低噪音的電動化總成控制系統(電動空調、電動轉向、制動能量回饋控制系統),電動汽車的車載信息、智能充電及其遠程監控技術,滿足純電動汽車大規模示範需要。
重點開發基於新型電機集成驅動的一體化底盤動力學控制、高性能的下一代整車控制器及其專用晶元、電動汽車智能交通系統(ITS)與車網融合技術(V2X,包括V2G:汽車到電網的鏈接,V2H:汽車到家庭的鏈接,V2V:汽車到汽車的鏈接等網路通訊技術),為下一代純電驅動汽車開發提供技術支撐。 1.混合動力汽車
針對常規混合動力汽車大規模產業化需求,開展系列化混合動力系統總成開發,協調控制、能量管理等關鍵技術攻關和整車產品的產業化技術研發,將節能環保發動機開發與電動化技術有機結合,重點突破產品性價比,形成市場競爭優勢。突破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關鍵技術,構建混合動力汽車零部件配套保障體系,開展批量化生產裝備與工藝、質量管理體系以及配套的維修檢測設備開發,建成混合動力汽車專用的裝配、檢測、檢驗生產線。
中度混合動力方面,突破混合動力汽車關鍵技術,深化發動機控制技術研究,解決動力源工作狀態切換和動態協調控制,以及能源優化管理,掌握整車故障診斷技術,進一步提高整車的可靠性、耐久性、性價比,開發出高性價比、具有市場競爭力、可大規模產業化的混合動力汽車系列產品。
深度混合動力方面,突破混合動力系統構型技術,能量管理協調控制技術,開發深度混合動力新構型。開發出高性價比、可大規模批量生產的深度混合動力轎車和商用車產品。
表2 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研發主要技術指標(略)
2.純電動汽車(含插電式/增程式電動汽車)
以小型純電動汽車關鍵技術研發作為純電動汽車產業化突破口,開發純電動小型轎車系列產品(包括增程式),並實現大規模商業化示範;開發公共服務領域純電動商用車並大規模商業示範推廣;加強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研發力度,開發系列化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和商用車系列產品。
小型純電動汽車方面,針對大規模商業化示範需求,開發系列化特色純電驅動車型及其能源供給系統,並探索新型商業化模式。實現小型純電動汽車(含增程式)關鍵技術突破,重點掌握電氣系統集成、動力系統匹配和整車熱-電綜合管理等技術。開發出舒適、安全、性價比高的小型純電動轎車系列產品。
純電動商用車方面,重點研究整車NVH、輕量化、熱管理、故障診斷、容錯控制與電磁兼容及電安全技術。
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方面,掌握插電式混合動力構型及專用發動機系統研發技術;突破高效機電耦合技術、輕量化、熱管理、故障診斷、容錯控制與電磁兼容技術、電安全技術;開發出高性價比、可滿足大規模商業化示範需求的插電式混合動力轎車和商用車系列產品。
表3 純電驅動大規模商業化示範的主要技術指標(略)
3.以燃料電池汽車為代表的下一代純電驅動汽車
集成下一代高性能電機與電池系統,突破下一代高性能新型純電動轎車動力系統技術平台關鍵技術,到2015 年左右,完成下一代高性能、純電驅動動力系統技術平台,完成純電驅動轎車和下一代高性能大型純電動客車整車產品開發,技術水平處於國際先進水平。
面向高端前沿技術突破需求,基於高功率密度、長壽命、高可靠性的燃料電池發動機技術,突破新型氫-電-結構耦合安全性等關鍵技術,攻克適應氫能源供給的新型全電氣化底盤驅動系統平台技術,研製出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的燃料電池轎車和客車,並進行示範考核;掌握車載供氫系統技術,實現關鍵部件的自主開發,掌握下一代燃料電池汽車動力系統平台技術,研製下一代燃料電池轎車和客車產品,並進行運行考核。
表4 下一代純電驅動技術突破的主要技術指標(略) 1.標准、檢測與數據平台
實現以純電驅動汽車及其配套充/換電技術標准為代表的電動汽車標准突破,在技術規范基礎上研究提出100項以上國家級技術標准;攻克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重要元器件、關鍵材料以及充電、加氫裝備與基礎設施系統測試評價等一系列測試技術,逐步建成8個整車測試基地、15個關鍵零部件測試基地;深入開展技術分析、技術對標,建立電動汽車自主創新核心技術資料庫和共享平台。
在技術標准領域,深入研究分析國內外電動汽車技術發展最新趨勢,制定我國電動汽車自主創新的技術標准法規體系戰略,形成我國電動汽車相關技術標准法規體系。研究制定和完善電動汽車充電介面、充電通訊協議、充電機技術標准、充電站設計規范,以及電池尺寸、電池更換用電池箱譜系化等技術標准;研究制定和完善小型純電動汽車的定義和技術條件標准,各類電動汽車(尤其是小型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深度混合動力汽車)技術標准,以及關鍵零部件的規格、型號、系列型譜等重要標准,為大規模示範和產業化提供技術標准法規支持;著力開展電動汽車創新技術領域的標准法規和技術規范研究制定,開展我國電動汽車行駛工況標準的研究制定和完善,加強技術法規國際協調。
在測試評價領域,重點針對技術標准需求,開展電動汽車整車、關鍵零部件、重要元器件、關鍵材料以及充電裝備、充電站安全管理系統測試評價技術研究。
在電動汽車開發資料庫建設方面,構建服務全行業的電動汽車產品資料庫軟硬體平台,開發共享資料庫,建立電動汽車整車及零部件產品開發、測試評價、產品檢驗認證和示範運行的資料庫,為行業提供產品開發所需的基礎技術數據支持。
2.能源供給基礎設施平台
開展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建設規劃設計研究。研究制定充電/換電基礎設施設計、建設、運行規范,提高整體設計水平、安全保障能力。研究電動汽車基礎設施網路總體發展規劃和推進計劃,為形成全國統一標準的充/換電綜合網路體系提供技術支撐。
研究開發場站直流(包括快速)充電機、車載充電機及快速充換電站等各種充/換電技術及成套裝備;研製與下一代純電驅動平台和與智能電網配套的電動汽車能量雙向轉換技術與裝備,研究與可再生能源分布式發電結合的相關技術與產品。
面向下一代純電驅動平台技術突破需求,系統開展制氫、儲氫、加氫關鍵技術裝備研究與示範。對已建氫燃料加註站進行運行評價、技術升級和系統擴展;進行副產氫提純技術的規模化應用研究與示範;開展高效、低排放、低成本水電解制氫技術研究;進行小型高效低成本的化石燃料制氫系統研究;開展高壓氫氣加註技術、系統配置集成技術和控制技術的研究,開發先進壓縮機和加註槍等關鍵設備;開展太陽能光解等新型制氫技術研究;開展低成本可再生制儲-加註一體化系統集成加氫站示範。
3.應用開發與集成示範平台
結合「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工程實施,在做好公共服務領域和私人用車領域電動汽車示範推廣試點的基礎上,穩步擴大電動汽車示範推廣規模。深入開展示範運行模式研究,建立完善的車輛和基礎設施示範運行監控網路與數據採集平台。
建設電動汽車及基礎設施示範運行數據採集和信息化管理平台,通過採集分析車輛行駛數據及基礎設施運行數據,解決電動汽車性能評估、安全預警及隱患識別等問題。
研究適用於各類車輛、設施及裝備的運行維護快速保障技術,建立故障診斷及快速維保操作規范及運行體系。構築示範城市電動汽車及充電基礎設施快速維保體系,提高系統效率、安全性和示範運行效果。
通過多種商業模式在電動汽車發展初期的示範推廣應用,從形成產品市場競爭力、配套系統技術和裝備的科學性、能源供給基礎設施建設與服務的方便性等方面,展開對電動汽車商業模式及配套裝備技術研究,探索出適合中國電動汽車可持續發展的商業化模式。
開展電動汽車國際科技合作研究;開展中外電動汽車技術評價與數據交流項目;建立國際電動汽車綜合示範區。

『叄』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如下:

他提出至2035年,我國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將各佔一半,傳統能源動力乘用車將全部轉為混合動力,從而實現汽車產業的全面電動化轉型。其中,針對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2.0版技術路線圖指出。

至2035年,我國將形成自主且完整的產業鏈,自主品牌純電動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品技術水平將與國際同步,新能源汽車占汽車總銷量50%以上,純電動則將佔到新能源汽車的95%以上。

技術路線圖2.0進一步強調了純電驅動發展戰略

提出至2035年,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比超過50%,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100萬輛左右,節能汽車全面實現混合動力化,汽車產業實現電動化轉型。

技術路線圖2.0進一步明確了構建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體系和新型產業生態,提出到2035年,各類網聯式自動駕駛車輛廣泛運行於中國廣大地區,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肆』 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的形勢與需求

發展電動汽車是提高汽車產業競爭力、保障能源安全和發展低碳經濟的重要途徑。未來五年將是電動汽車研發與產業化的戰略機遇期。「十二五」期間,國家科技計劃將加大力度,持續支持電動汽車科技創新,把科技創新引領與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相結合,組織實施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專項規劃。 從國際發展趨勢看,隨著技術的不斷創新與突破,面對金融危機、油價攀升和日益嚴峻的節能減排壓力,2008 年以來,以美國、日本、歐盟為代表的國家和地區相繼發布實施了新的電動汽車發展戰略,進一步明確了產業發展方向,明顯加大了研發投入與政策扶持力度。日本以產業競爭力為第一目標,全面發展混合動力、純電動、燃料電池三種電動汽車,研發和產業化均走在世界前列;美國以能源安全為首要任務,強調插電式電動汽車發展;歐盟以CO2 排放法規為主驅動力,重視發展純電驅動汽車,僅德國國家電動汽車平台計劃就投入近50 億歐元。
從技術層面看,混合動力電動汽車技術逐步成熟,已進入產品市場競爭期,率先實現產業化,正成為汽車市場銷售新的增長點,其中,日本市場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已達到汽車銷量的10%左右;純電動汽車電池技術進步加速,整車產品更加接近消費者需求,插電式電動汽車作為一種具有純電動和混合動力雙重特徵的電動汽車技術成為全球新的研發熱點,以電池租賃為代表的純電動汽車商業模式創新取得進展,世界主要汽車製造商加快了純電動汽車量產步伐,率先上市的日產LEAF 車型銷售勢頭良好,各大汽車公司多種小型純電動轎車將在2013-2015 年密集上市;車用燃料電池技術取得重大進展,通用汽車公司轎車燃料電池發動機貴金屬催化劑Pt 的用量從上一代的80 克降低到30 克,並計劃2015 年降至10 克,燃料電池轎車在動力性、安全性、續航里程、低溫啟動等性能指標方面已接近汽油車水平,燃料電池汽車整車成本顯著下降,豐田公司宣布,2015 年將實現燃料電池車零售價格為5 萬美元/輛的目標。
經多年探索實踐,國際汽車產業界達成了電動汽車產業化戰略共識:在技術路線上,近期(2010-2015 年),在依靠內燃機汽車技術改進和推進車輛小型化實現降低油耗和排放的同時,為滿足更為嚴格的節能減排法規目標要求,應盡快推進混合動力技術的應用,並發展小型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車;中期(2015-2020 年),在混合動力技術得到廣泛應用的基礎上,提高汽車動力系統電氣化程度,加大小型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推廣力度;中遠期(2020年以後),各種純電驅動技術將逐步占據主導地位,通過進一步發展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大幅度降低石油消耗和CO2 排放。
在車型應用方面,純電動、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等不同類型的電動汽車技術各自具有最優的交通出行適用范圍。對於城市短途出行需求,小型純電動汽車具有優勢;對長途出行需求,適合採用混合動力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或者燃料電池汽車。
我國高度重視電動汽車技術的發展。「十五」期間,啟動了863 計劃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確立了「三縱三橫」(三縱: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燃料電池汽車;三橫:電池、電機、電控)的研發布局,取得了一大批電動汽車技術創新成果。「十一五」期間,組織實施了863 計劃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重大項目,聚焦動力系統技術平台和關鍵零部件研發。經過兩個五年計劃的科技攻關以及北京奧運會、上海世博會、深圳大運會、「十城千輛」等示範工程的實施,我國電動汽車從無到有,在關鍵零部件、整車集成技術以及技術標准、測試技術、示範運行等方面都取得重大進展,初步建立了電動汽車技術體系,已申請專利3000 余項,頒布電動汽車國家和行業標准56 項,建成30 多個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平台。科技創新為我國新能源汽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形成奠定了良好基礎。
當前,我國電動汽車發展已進入關鍵時期,既面臨重大的發展機遇,也面臨著嚴峻的挑戰。我國電動汽車發展中還存在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例如核心技術還不具競爭優勢,企業投入不足,政府的協調統籌潛力還沒有充分發揮等。總體看,我國電動汽車研發起步不晚,發展不慢,但由於傳統汽車及相關產業基礎相對薄弱、投入不足,差距仍在,中高端技術競爭壓力越來越大。因此,必須加大攻堅力度,推動我國車工業向創新驅動轉型,搶占技術制高點,培育新能源汽
車戰略性新興產業,引領產業變革,確保我國汽車行業可持續發展。 面對節能減排的嚴峻挑戰和培育新能源汽車戰略性新興產業、實現自主創新與科技跨越的歷史任務,發展電動汽車已成為我國重大的科技戰略需求與戰略重點。
1.產業升級的需求
從汽車行業節能減排趨勢看,發展電動汽車是汽車技術進步與產業升級的必然選擇。我國從2000 年開始進入汽車產銷快速發展期,新車年銷售量從209 萬輛增加到2011 年的1851 萬輛,12 年間增長了將近8 倍。自2009 年以來已連續3 年成為全球第一大新車生產國和消費國。隨著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道路交通燃料消耗量也持續上升,導致石油消費進入快速增長期,全國原油年消費量從2000 年的2.3 億噸增長到2011 年的4.2 億噸,對外進口依存度超過55%。我國面臨著汽車節能減排的嚴峻挑戰,迫切需要產業技術升級。
為了使我國2020 年乘用車燃油經濟性達到國際同期水平,平均油耗應降至5 升/百公里以內,採用以混合動力為代表的重大汽車節能技術勢在必行。同時,以混合動力技術為龍頭,可帶動傳統汽車節能減排技術的綜合集成與全面進步。
2.技術轉型的需求
從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看,發展電動汽車是我國汽車工業技術轉型和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歷史機遇。
從車用能源角度看,電可以作為我國車用主體替代能源之一。預計到2020 年和2030 年我國乘用車保有量將會達到1.5 億輛和2.5 億輛的規模,假設這些車輛全部使用電力驅動,所使用總電量低於電網總發電量的10%。電動汽車大規模應用後,可在電網負荷低谷時段常規充電,對電網起到「填谷」作用,提高發電設備的綜合利用率,起到節能減排的效果。
我國發展電動汽車具有獨特的資源和市場優勢。我國在鋰離子動力電池、永磁電機等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的核心材料方面具有資源優勢。我國具有巨大的、多元化的汽車市場優勢,而且在電動汽車基礎設施建設方面有後發優勢。我國城鎮化、城市化過程中,電動汽車充電站等基礎設施建設具有較大的發展空間。
總之,我國的資源狀況、市場特點和戰略性新興產業培育的現狀,適合推動汽車動力電氣化技術轉型。
3.科技跨越的需求
從國際新一輪低碳科技競爭角度看,「十二五」電動汽車自主創新是中國汽車工業實現科技跨越的攻堅戰。
我國在電動汽車關鍵零部件高端技術方面總體上尚未形成競爭優勢。在電池成組技術、燃料電池發動機技術、車用電機電力電子集成技術、強混合動力機電耦合技術等方面,與國際先進水平仍有一定差距。
同時,我國在整車動力系統發展方面也面臨著國際新一輪低碳科技競爭壓力。針對能源及環境的壓力,各國紛紛制定了更加嚴格的汽車CO2 排放法規,促進了低碳技術的發展與競爭。從排放標准來看,汽車廠商僅僅依靠燃油車的技術進步難以滿足排放限值,必須依靠汽車動力電氣化技術變革。從技術的潛力分析結果來看,將CO2 排放降低40%以上的技術途徑主要集中在深度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和氫能燃料電池技術。
為此,必需加大攻堅力度,實現科技跨越,推動我國汽車工業從投資驅動向創新驅動迅速轉型。否則,將會形成新一輪技術引進的高潮。

『伍』 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的組織與保障

面向電動汽車科技發展需求,落實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目標和任務,切實加強電動汽車產業所涉及的汽車企業、關鍵零部件企業、能源運營商以及高校和科研院所之間的合作,建立產業創新聯盟,匯集優勢資源,推動電動汽車走向產業化。
1.建立以產業鏈為紐帶的混合動力汽車產業技術創新聯盟探索以產業鏈為紐帶的研發組織機制,建立整車整機廠牽頭,縱向整合零部件企業的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組織承擔產業化研發科技創新任務。
對於混合動力汽車,建立整車/整機廠牽頭,縱向整合零部件企業的產業技術聯盟,由整車/整機廠負責整車與動力系統開發、生產,並縱向組織零部件企業進行零部件研發與生產,最終面向用戶進行銷售和售後服務。
2.建立以價值鏈為紐帶的純電動汽車跨產業技術創新聯盟
探索以價值鏈為紐帶的研發組織機制,建立「能源供應商-汽車廠商-電池電機廠商」跨產業技術創新聯盟,組織承擔面向大規模商業化示範需求的重點科技創新任務。
對於純電動汽車(包括增程式、插電式電動汽車),結合其跨產業、跨行業的特點,融合汽車整車廠、動力電池企業、能源企業、網路運營商企業等方面的資源和力量,以實現電動汽車的商業價值為核心,以價值鏈為紐帶跨行業整合資源,建立新型的產業組織模式。
支持電動汽車技術與商業運營模式的集成創新,鼓勵汽車企業、電池電機等關鍵零部件企業、能源基礎設施企業以及示範應用城市緊密配合,積極探討電動汽車的新型交通模式和新型商業化模式,實現純電驅動汽車「技術融合、商業可行、協調發展」的新型產業機制的突破,研究和探索整車租賃、電池租賃等新型商業模式。
3.建立以技術鏈為紐帶的燃料電池汽車等前沿技術創新聯盟
探索以技術鏈為紐帶的研發組織機制,建立產學研結合、以國家研究基地為骨幹、以燃料電池汽車為代表的下一代前沿技術創新聯盟,組織承擔前瞻研究和科技創新任務。
對於以燃料電池汽車為代表的下一代純電驅動核心技術,結合其整個研發技術鏈涉及多項基礎學科技術、具有更廣泛的跨產業性的特點,以技術鏈為紐帶,全面整合各個領域的相關技術環節。建成以國家研究基地為骨乾的前沿技術創新聯盟,實施技術聯合開發、突破高端電驅動技術。 統籌規劃組織科技計劃相關任務,落實資金投入,支撐電動汽車領域的科技創新活動,協調推進研究開發、示範推廣、產業發展和環境建設等工作。
1.創新組織管理方式
堅持自主創新、市場導向的原則,優化組織管理,充分調動各種資源,鼓勵競爭,擇優支持,實施過程式控制制,加強項目監理,拓寬交流合作,形成以企業為主體的產學研創新機制。發揮相關部委和地方政府的支撐和協調作用,形成研發、示範與產業化互動的新能源汽車戰略性新興產業的培育機制。
2.統籌安排與協調相關任務
圍繞《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統籌安排863計劃、973計劃、科技支撐計劃等相關項目和經費,支持電動汽車相關基礎研究、高技術研究、產業化支撐技術攻關與示範考核等全方位的科技創新。
3.落實經費投入
充分發揮政府資金的引導作用,逐步形成以國家和地方資金為引導、企業資金為主體的多層次、多渠道資金投入體系,支持科學研究、新產品研發和示範推廣。 根據已經簽訂的國際合作協議,積極開展與美國、德國等國家和相關國際組織在電動汽車前沿基礎技術研究、測試與標准規范制定、聯合示範與考核、技術發展路線圖等方面的合作。
建立聯合研發互助平台,組織國際電動汽車發展論壇,為我國學者參與國際交流和訪問提供平台;在制定和完善我國電動汽車相關標準的基礎上,針對電動汽車涉及到的各種已有和未制定標准,開展交流與合作,積極參與國際標準的研究與制定,爭取在優勢產品和技術領域發揮主導作用;共同開展包括電動汽車技術路線圖、電動汽車基礎設施戰略規劃與總體設計、電動汽車新型商業模式等戰略研究。
選擇有條件的城市(區域),建立國際電動汽車綜合示範區,開展新一代燃料電池汽車、下一代純電動汽車、下一代可充電式或里程延長式電動汽車等下一代純電驅動電動汽車的技術示範和考核,使其成為道路交通電動化全面轉型的試驗和展示區域。鼓勵行業、企業以各種形式參與國際性電動汽車示範項目,促進開展電動汽車產品的道路適應性研究。 1.動態科學規劃
前瞻制定戰略規劃,並通過持續研究、示範過程,不斷修正與完善,逐步形成電動汽車技術與產業發展規劃藍圖,指導戰略方向、整車和核心零部件技術發展目標、標准制定計劃、市場應用推廣規劃以及配套設施建設規劃等,起到明確科技發展重點,引領產業發展方向的作用。
2.完善協調機制
針對電動汽車從單純技術研發轉變為全創新鏈協調發展的需求,建立和完善跨部門的協調管理體系。同時,政企協作、產學研結合,共同制定產業技術創新規劃、政策措施,確保有限的公共和社會資源用在解決核心問題上,提高資源的使用效率。
3.培育創新主體
適應電動汽車科技發展的新階段,進一步突出企業的創新主體作用。通過完善創新平台、推動產學研合作等方式,提升企業的創新能力;發揮標准法規、財政政策等手段在技術產業化過程中的積極作用,增強企業創新動力。
4.加快人才培養
根據國家總體人才培養戰略與相關規劃,結合科技人才專項的實施,培育造就新能源汽車高級人才,尤其是領軍人才。充分調動社會各界研究機構、高校、企業的積極性,培養一批新能源汽車研發的骨幹人才團隊,建立過硬的研究開發隊伍。充分利用海外華人智力資源,大力引進新能源汽車高級人才。加強電動汽車技術的專業教育與培訓,培養電動汽車工程化專業人才。

『陸』 我國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技術路線是什麼分別是哪些

樓主你好 新能源是將先進的信息技術、數百據通訊傳輸技術、電子感測技術、控度制技術及計算機技術等有效地集成運用於整個智能管理系統而建立的一種在大范圍內全方位發揮作用的、實時准確高知效的綜合交通運輸管理系統。2019年智能網聯、汽車智能駕駛、自動駕駛勢必成為道帶動汽車相關產業快速發展,成專為新的經濟增長點。崗位需求,隨著新能源汽車高速發展,未來三年,所有4S店及汽車連鎖服務門店都將需要配置專門的屬新能源汽車技術服務技師,每年約30萬人。 望採納。

『柒』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版發布,混動車迎來好時代

在10月27日開幕的2020中國汽車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上,由工業和信息化部指導、中國汽車工程學會組織全行業1000餘名專家歷時一年半修訂編制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2.0版)》(以下簡稱技術路線圖2.0)正式發布。其中最受業界關注的便是在進一步強調了純電驅動發展戰略,提出至203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比超過50%,燃料電池汽車保有量達到100萬輛左右,節能汽車全面實現混合動力化,汽車產業實現電動化轉型。

而在全球汽車產業的另一熱點——智能網聯汽車方面,技術路線圖2.0進一步明確了構建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技術體系和新型產業生態,提出到2035年,各類網聯式自動駕駛車輛廣泛運行於中國廣大地區,中國方案智能網聯汽車與智慧能源、智能交通、智慧城市深度融合。

正是基於此,2.0版技術路線圖中提出了,至2035年,我國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年銷量將各佔一半,傳統能源動力乘用車將全部轉為混合動力,從而實現汽車產業的全面電動化轉型。在此基礎上,我國汽車油耗將在未來5年、10年及15年達到不同的標准。

業內分析人士指出,新版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圖是對我國汽車電動化路線的合理修正,將引導我國電動汽車產業走上健康和可持續發展的道路。在汽車全面電動化的進程中,混合動力汽車的重要性有望顯著提升,國內廠商技術儲備充足,隨著混合動力汽車成為關鍵的過渡產品,其重要性將顯著提升,市場滲透率有望迅速增長。

根據乘聯會統計數據顯示,從2019年下半年開始,過去平穩但有些「寡淡」的混合動力(HEV)市場開始明顯升溫,尤其是在2020年前7個月純電動與插電式混動車型同比下滑的情況下,還實現了混動車型(不含進口車)批發銷售16.6萬輛、同比增長16.2%的逆勢上揚。而豐田、本田等日系在華合資混動車型的表現更是出色,僅廣汽本田混動車型今年前三季度累計銷量就達到了82,284輛,展現出了極強市場競爭力。

值得一提的是,豐田汽車有望向廣汽集團提供混合動力技術,這也是豐田首次將其核心混合動力技術提供給外國公司,其目的無疑是為了進一步提升其在中國市場的份額(2019年豐田品牌在華市佔率約為6%)。

此外,日產汽車也在加強其在中國的混合動力汽車業務。該公司將發布一款配備了其ePower混合動力技術的車型。日產汽車還計劃未來三年在中國推出五到六款混合動力車型,其中包括暢銷的軒逸轎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捌』 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是什麼

在中國汽車產業發展(泰達)國際論壇上,中國科學院院士、清華大學教授歐陽明高表示中國應堅持純電動戰略,在此基礎上再推進混合動力和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

  • 中國電氣化的技術路線應該繼續堅持純電為導向,盡快形成平台化與模塊化,不要折騰。

  • 500公里以內的乘用車,燃料電池與純電動相比沒有優勢

  • 純電動車最大的風險就是電池的安全性,我國應盡快建立電動車的年檢制度

  • 隨著補貼政策的退坡,雙積分制度的力度還不夠,可以借鑒國外變得燃油稅、碳稅等政策

『玖』 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的發展戰略與目標

1.自主創新
發展電動汽車要依靠自主創新,掌握核心技術。根據混合動力、純電動和燃料電池三種基本的電動汽車動力系統技術特徵與發展階段,靈活運用不同的自主創新方式,堅持以科技為支撐,以人才為根本,推動電動汽車技術的快速進步。
2.重點突破
緊緊把握汽車動力系統電氣化的戰略轉型方向,重點突破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核心技術,以及電動汽車整車關鍵技術和商業化瓶頸。
3.協調發展
發展電動汽車是一項系統工程,在研發、示範和市場導入初期需要一個有利的政策環境。通過制定引導性政策,產、學、研、用和社會各方力量形成合力,構建中國特色的電動汽車產業發展環境,推動我國電動汽車產業快速、健康發展。 電動汽車按動力系統電氣化水平分為兩類:一類是全部或大部分工況下主要由電機提供驅動功率的電動汽車(稱為「純電驅動」電動汽車,例如純電動汽車、插電式電動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以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另一類是動力電池容量較小,大部分工況下主要由內燃機提供驅動功率的電動汽車(稱為常規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從培育戰略性新興產業角度看,發展電氣化程度比較高的「純電驅動」電動汽車是我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的發展方向和重中之重。要在堅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過渡與轉型」並行互動、共同發展的總體原則指導下,規劃電動汽車技術發展戰略。
1.確立「純電驅動」的技術轉型戰略
順應全球汽車動力系統電動化技術變革總體趨勢,發揮我國的有利條件和比較優勢,面向「純電驅動」實施汽車產業技術轉型戰略,加快發展「純電驅動」電動汽車產品。實施這一技術轉型戰略,要依靠自主創新,堅持自主發展,突破電動汽車核心瓶頸技術;同時要充分利用國際資源,進一步提升我國汽車共性基礎技術水平,服務於「純電驅動」的技術轉型戰略。
2.堅持「三縱三橫」的研發布局
我國電動汽車研發在「三縱三橫」的技術創新戰略指導下,經過「十五」「三縱三橫、整車牽頭」和「十一五」「三縱三橫、動力系統技術平台為核心」兩階段技術攻關,取得了重大技術突破,形成了中國特色的電動汽車研發體系。「十二五」期間,繼續堅持「三縱三橫」的基本研發布局,根據「純電驅動」技術轉型戰略,進一步突出「三橫」共性關鍵技術。在「三縱」方面,純電動汽車、增程式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作為純電驅動汽車的基本類型歸為一個大類;燃料電池汽車作為純電驅動汽車的特殊類型繼續獨立作為一「縱」;混合動力汽車主要為常規混合動力汽車。在「三橫」方面,「電池」包括動力電池和燃料電池;「電機」包括電機系統及其與發動機、變速箱總成一體化技術等;「電控」包括「電轉向」、「電空調」、「電制動」和「車網融合」等在內的電動汽車電子控制系統技術。 1.面向產業升級需求:產品研發,支撐發展
「十二五」是以汽車電控化和動力混合化兩大技術相結合為標志的產品換代與產業升級期。要推進各種常規混合動力汽車的產業化技術研發與大規模產業化。力爭使我國混合動力客車綜合性價比和市場佔有率處於國際先進水平;力爭使我國混合動力轎車具備國際市場競爭力。以混合動力技術為龍頭帶動傳統汽車節能減排技術的綜合集成與全面進步。為我國汽車行業實現汽車產業政策和油耗與排放法規的「十二五」目標提供技術支撐。
2.面向技術轉型需求:規模示範,產業引領
「十二五」是將汽車小型化和動力電氣化相匯合,發展我國小型電動轎車的機遇期。要實施「純電驅動」技術轉型戰略,探索純電驅動汽車技術解決方案、新型商業模式和能源供應體系。使我國在以小型電動轎車為代表的各類純電動汽車普及程度、以示範城市為平台的電動汽車全價值鏈整合水平、以鋰離子動力電池為重點的車用電池產業競爭能力等方面處於國際先進水平,為培育我國電動汽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揮引領作用。
3.面向科技跨越需求:前瞻部署,創新突破
「十二五」是將能源多元化和動力一體化兩大趨勢相統一,研究下一代純電驅動平台,搶占電動汽車高端前沿制高點的科技攻堅期。要攻克以先進燃料電池/新型動力電池等為代表的一批前沿高端難點技術。開發出具有關鍵技術綜合集成性、先進成果展示標志性、系列化、高級別電動汽車,其綜合技術指標達到國際先進水平。為實現我國從汽車製造大國向汽車技術強國轉型奠定堅實基礎。
到2015年,在整車、關鍵零部件、公共平台等29個技術創新方向上實現關鍵技術突破,全面掌握核心技術,預期申請電動汽車核心技術專利達3000項以上。形成整車及零部件研發和產業化體系,建設新能源汽車基礎設施、產業標准體系和檢驗檢測系統,新增建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領域技術創新平台25個以上,組建各類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培育形成一批國際知名的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關鍵零部件與整車企業。在30個以上城市進行規模化示範推廣,在5個以上城市進行新型商業化模式試點應用,為實現電動汽車規模產業化、尤其是純電驅動汽車銷量達到同類車型總銷量1%左右的重要門檻提供科技支撐,引領新能源汽車戰略性新興產業進入快速成長期,使我國躋身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先進國家行列。 電動汽車科技創新支撐新能源汽車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的路線圖,具體可概括為技術平台「一體化」、車型開發「兩頭擠」、產業化推進「三步走」。
1.技術平台「一體化」
為了應對電動汽車技術多元化和車型多樣化問題,緊緊抓住「電池、電機、電控」三大共性關鍵技術,以關鍵零部件模塊化為基礎,推進動力總成模塊化,促進動力系統平台化,實現電動汽車技術平台「一體化」。
動力電池、電機、電子控制單元等關鍵部件模塊化,有利於規模化生產和應用,便於電池的維修、更換、租賃、梯級利用和回收處理。以通用化、系列化的動力電池模塊為核心,可以形成多樣化的車用動力電池系統,結合電機等基礎模塊,可開發各種純電驅動汽車;車用動力總成方面,以動力電池等關鍵零部件模塊為基礎,進一步提升系統集成層次,可發展出各種新型電氣化動力總成;混合動力、純電動和燃料電池汽車在電驅動總成方面核心技術相通,容易實現電動汽車技術平台的「一體化」,並可以共同培育一體化的零部件產業基礎。
2.車型開發「兩頭擠」
我國中高級別以上轎車的純電驅動平台技術尚不成熟,需要繼續深入研究開發,並作為科技跨越的重點研究內容。與此同時,對於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充分發揮我國技術特色、產業優勢和市場潛力,在城市公共用大客車和私人小型轎車上優先發展「純電驅動」電動汽車,然後逐步從兩端向中間發展,形成「兩頭擠」格局,啟動大規模市場,並滾動發展,逐步擠佔中高檔燃油轎車這一市場空間。
一方面,要以城市公交車為重點,在現有常規混合動力大客車推廣應用的基礎上,加強各種純電驅動大客車的開發、推廣力度,形成主流商業模式,並繼續開展燃料電池-動力電池的電-電混合式大客車的研發和示範。另一方面,發展小型電動汽車(尤其是小型電動轎車)。燃油汽車小型化和電動汽車小型化是全球主流趨勢,在中國最具技術特色、產業優勢和市場潛力。小型電動汽車可以成為我國汽車工業自主創新的重要突破口,可以滿足我國快速城市化進程中交通可持續發展需求,可以促進我國電動汽車與充電設施以及電池產業之間的良性互動和滾動發展,可以形成大規模市場需求。
3.產業化推進「三步走」
電動汽車產業化初期,電動汽車產業化推進按照「三步走」的推進戰略,結合不同階段的技術進步程度和市場需求狀況,把握節奏,分步實施。
(1)第一階段:2008-2010 年
在大中城市公共服務領域開展新能源汽車示範。2008年開始的奧運示範項目,首次實現電動汽車規模化示範運行;2009年啟動「十城千輛」大規模示範推廣工程,全國13個示範城市約5000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投入示範運營;到2010年,示範城市從13個增加到25個,重點轉向純電驅動汽車,全國25個示範城市約8000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投入示範運營。
(2)第二階段:2010-2015 年
實現混合動力汽車產業化技術突破。開展以能量型鋰離子動力電池為重點,電池模塊化為核心的動力電池全方位技術創新,實現我國車用動力電池大規模產業化的技術突破。開展以小型電動汽車為代表的純電驅動汽車大規模商業化示範。開展電動汽車能源供應體系技術攻關,到2015年左右,在20個以上示範城市和周邊區域建成由40萬個充電樁、2000個充換電站構成的網路化供電體系,滿足電動汽車大規模商業化示範能源供給需求。為實現電動汽車規模產業化,尤其是純電驅動汽車銷量達到同類車型總銷量1%左右的重要門檻提供科技支撐。
同時,攻克新型鋰電池、深度機電耦合、新型電機驅動等前沿技術,研發以燃料電池汽車為代表的下一代純電驅動動力系統平台,實現燃料電池汽車在公共服務領域小規模示範考核。為下一代純電驅動汽車產業化做好准備。
(3)第三階段:2015-2020 年
繼續推進以小型電動汽車為代表的純電驅動汽車規模產業化,並開始啟動下一代純電驅動汽車產業化進程。
在此階段,以下一代動力電池技術路線為主導,開啟下一代動力電池和燃料電池產業化。確立純電驅動轎車主導商業模式,並完善發展基礎設施網路,提高車網融合程度。到2020年左右,為實現各類電動汽車推廣普及提供技術支撐。

熱點內容
綿陽金杯皮卡進城 發布:2024-12-27 11:06:54 瀏覽:618
豐田20黑色汽車價格 發布:2024-12-27 10:59:42 瀏覽:817
湖光汽油25米高房車官網 發布:2024-12-27 10:52:25 瀏覽:484
開著豪車回來報恩 發布:2024-12-27 10:51:49 瀏覽:723
房車交警 發布:2024-12-27 10:51:47 瀏覽:431
房車有單獨的支撐嗎 發布:2024-12-27 10:47:42 瀏覽:840
獵豹飛揚皮卡是什麼發動機 發布:2024-12-27 10:46:12 瀏覽:38
福田皮卡車提速慢 發布:2024-12-27 10:44:50 瀏覽:563
下眼皮卡粉怎麼辦 發布:2024-12-27 10:38:56 瀏覽:527
歐曼集裝箱車價格 發布:2024-12-27 10:37:12 瀏覽:2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