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研發人員數量
Ⅰ 我國新能源汽車研發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主要有哪些
一、缺乏核心技術
新能源汽車作為一個新興產業,與我國傳統汽車相比取得了巨大的技術創新和發展,但也存在許多不足。新能源汽車在開發過程中使用了更先進的技術,在生產過程中對生產技術有更高的要求。從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的整體水平與西方國家相比還有一定的差距。從核心部件的性能和質量可以看出,我國的科研水平與發達國家還有一定的差距。因此,在發展過程中,中國新能源汽車要佔領國際市場是極其困難的。
四、投資不足
新能源汽車作為新興產業,需要投入大量資金,但實際情況是,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的投入並沒有增加,政策支持也沒有放開。許多新能源汽車公司可能會放緩整體發展速度;由於資金不足,一些公司甚至可能因為承擔不起高昂的成本而瀕臨破產。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的研發人員並不多。這些原因導致了我國新能源汽車研究項目的失敗。
Ⅱ 工信部修改新能源車企業准入規定,著重審核企業技術保障能力
2月10日,工信部發布《工業和信息化部關於修改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定的決定(徵求意見稿)》(下稱「徵求意見稿」)公開徵求意見的通知,現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
當前的《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及產品准入管理規定》自2017年7月1日起已經實施了2年半,與發改委發布的《新建純電動乘用車企業管理規定》並稱為「雙資質」。
本次徵求意見稿中作出了十項修改,其中最核心的部分是刪除了之前對於准入企業「設計開發能力」要求的大部分內容,調整為對「技術保障能力」的要求,這意味著放寬了對於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在設計研發機構的要求,也降低了對專業技術人員能力、數量以及崗位分布的要求。
附件《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准入審查要求》表明,對於設計開發能力的要求已經全部刪除,替換為對「技術保障能力」的要求。
2020年1月11日,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高層論壇(2020)上,工信部部長苗圩就重點談到了「加快改革創新,採取更加開放包容的監管手段,進一步放寬事前准入,強化事中事後監管,給企業和市場更多選擇空間。」
上述修改代表新「准入規定」對新能源車企的設計研發能力與生產製造能力進行了分離。業內專家認為,不同於此前的設計開發,技術保障強調的是生產,一些外資車企仍然不具備新能源汽車的設計開發能力,或者設計開發中心在國外,新規為這些外資新能源車企在中國落地生產創造了條件。
產品設計開發能力不再作為審核整車企業的核心指標,這將降低獲取造車資質的技術門檻。
此前,大部分造車新勢力在披露公司概況時會刻意著重指出研發團隊和人員佔比,並對研發中心等部門進行濃墨重彩地描述,主要就是為了展示公司符合「老准入規定」中與「設計研發」相關的規定。
而新「准入規定」附件4《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准入申請書》中,刪除了「與新能源汽車產品有關的專業技術人員總數(人)」、「新能源汽車產品設計能力及設計開發過程說明(包括研發機構和人員、開發工具和設備、開發過程描述等)、「產品開發主要設施設備(含必要的軟體程序)清單」等內容;在附件6《新能源汽車年度報告》中,刪除了對「新產品研發情況」、「研發能力和條件建設情況」的內容。
汽車業投資人士則認為,新「准入規定」能幫助一些造車新勢力「起死回生」。「目前國內拿到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新造車企業,許多不一定有原廠全面開發能力,新規可能基於這些方面的考慮。讓他們能夠通過其它車型導入的方式做下去。」
另一方面,近期新能源車安全事故頻發,新「准入規定」的風向轉變也被認為是有關部門開始更著重新能源車安全性的信號。
《新能源汽車生產企業准入審查要求》中對新能源汽車保障能力主要包括整車動力驅動測試能力、控制軟體分析測試能力、硬體在環測試能力、單個箱體的動力蓄電池包(超級電容器)性能測試能力及耐環境性(高溫、低溫、振動等)測試能力、電子電器件的電氣性能基本測試能力、高壓電安全測試能力。
插電式混動車還應具備發動機性能/工況排放、能耗、電機性能、機電耦合裝置性能綜合測試台架;燃料電池汽車的還應具備燃料電池系統性能測試台架、車載氫系統泄漏及高壓氣體安全方面的測試儀器和設備。
汽車行業分析師張嘯林告訴我們:「相比外觀設計和高科技概念,今後新能源產品的營銷傳播趨勢將是主打耐久性和穩定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Ⅲ 7月銷量:蔚小理新勢力地位不保,主機廠比亞迪、五菱強勢
【EV視界報道】按照我們以往的經驗,7月份是國內車市傳統銷售淡季,但今年7月份國內汽車市場淡季不淡,銷量依然保持較高的增長速度。7月份的銷量一掃疫情期間的陰霾,已經出現了明顯的回暖,其中新能源汽車消費尤其火爆。
據乘聯會分析稱,隨著新能源車滲透率不斷上升,新能源市場已從政策驅動轉向市場拉動。而隨著消費人群的快速增長、及新能源車型選擇的日益豐富,消費偏好也逐步回歸理性。所以說,上汽大眾的ID.純電家族能擁有如此的銷量成績,這與其推出的ID.4 X、ID.6 X、ID.3這三款可滿足不同消費者家庭所需的車型有莫大關系。雖然在此之前,因受到原材料的影響而造成車型價格有所提高,但是卻銷量沒有絲毫的影響,這背後我看到的,絕對是上汽大眾ID.純電家族產品力的很好體現。
此外,除了這三款純電車型外,大眾的另一力作,中型轎車<a class="hi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EV視界,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Ⅳ 比亞迪年報七大信息:新能源市佔率第一,汽車毛利率近22%
如今當全球汽車企業產、銷盤踞低位,收入、盈利不斷承壓,比亞迪在保證營收的同時,似乎正展現出不同的經營思路。
4月21日,比亞迪發布2019年年業績報告。報告期內,公司實現營業收入1277.39億元,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凈利潤為16.14億元,公司2019年經營活動產生的現金流量凈額147.41億,同比增長17.71%,較去年同期增長的22.18億現金流,成為上市車企中為數不多現金流正增長的之一。
比亞迪在2019年年報中表示,集團將繼續加大供應鏈體系開放,推進子公司的獨立運營和市場化。通過比亞迪近來的經營活動與財報數據可以發現,分拆業務已經成為比亞迪新的經營策略之一,簡單來說,比亞迪准備對外銷售更多的汽車零部件。
在汽車預言家看來,從某種方面而言,比亞迪2019年度對於營收背後的調整、集團內部經營策略的變化以及人才制度的傾向等方面,是更需要著重關注的地方。
1
新能源汽車市佔率保持第一
目前,比亞迪財報將產品和服務劃分業務單元,共分為三個報告分部。根據財報中「報告分部的財務信息」一項,「二次充電電池及光伏」收入包括對外交易收入與分部間交易收入(對內交易收入)。2019年財報中,上述對外、對內板塊的銷售額分別為105.06億元和120.13億元,較2018年分別增加17.39%、減少27.68%。
通過變動比例來看,該板塊對外業務正在增長,這也印證了比亞迪希望從內銷轉外供的經營目標。此外,同動力電池業務相比,比亞迪半導體業務的規模較小。公開信息顯示,比亞迪半導體業務主要覆蓋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IC、智能感測器及光電半導體的研發、生產及銷售等業務。4月15日,比亞迪發布公告稱通過下屬子公司間的股權轉讓、業務劃轉完成對全資子公司比亞迪微電子(已更名為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的內部重組,比亞迪微電子受讓寧波比亞迪半導體有限公司100%股權和廣東比亞迪節能科技有限公司100%股權,並收購惠州比亞迪實業有限公司智能光電、LED光源和LED應用相關業務。比亞迪半導體擬以增資擴股等方式引入戰略投資者。照此說法,比亞迪半導體將形成多元化股東結構,尋求獨立上市。
金融機構花旗曾在一份研究報告中指出,若比亞迪半導體業務獨立上市,或將大力提高現在上市公司的現金狀況,並為電池業務的IPO奠定基礎。相關數據顯示,全球乘用車電氣化的市場空間約600億,若比亞迪半導體能做到15%全球市佔率,對應100億營收,其拆分上市的市值約300億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Ⅳ 中國新能源汽車研究機構數量
14萬家。根據查詢中國新能源消息顯示,中國新能源汽車研究機構數量是14萬家。國家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成立於2018年3月,是科技部推動建設的第二個國家技術創新中心,也是首個國家級新能源汽車技術創新中心。
Ⅵ 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劣勢
我國新能源汽車在技術方面的劣勢主要表現為在主流新能源汽車領域如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方面缺乏核心技術,與世界先進水平存在較大差距。
在技術創新的能力方面,我國目前仍主要停留在改進型技術創新方面,技術創新能力普遍較弱。
資源察賦方面劣勢是石油資源相對缺乏,開采難度大,難以長期依賴進口;煤炭資源比重過高,存在較大的污染和溫室氣體排放;天然氣資源分布不均衡,過於集中在分布西部地區。
在資金方面也存在劣勢:與豐田汽車、通用汽車等大型跨國汽車公司相比,我國國內企業規模相對較小、實力相對較弱,在國內金融發展市場相對滯後的情況下,我國國內企業難以承受大規模推廣新能源汽車產業所需要的大量資金投入。
在政府方面,盡管我國財政收入規模較大、增長很快,但可用於新能源汽車產業研發和推廣的資金相對不足,與美國等發達國家有較大差距。
人力資源方面的劣勢主要表現為:盡管我國研發人員總數很大,但在新能源汽車研發方面的人才相對缺乏,並且就研發人員的素質而言,與發達國家也有較大差距。
在產業內競爭與合作方面存在的劣勢為:國內汽車企業互相之間合作意願較低,很少通過合作研發與推廣來降低風險和成本;目前除奇瑞、吉利等少數廠商外,國內主要汽車廠商如一汽集團、上海汽車、東風汽車等對長期依賴合資企業,導致技術創新能力下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