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龍潭新能源汽車園失火
❶ 南京一小區車棚起火無人受傷,造成此起火事件的原因是什麼
起火原因是電路短路。
南京一小區車棚起火,是因為連日大雨造成車棚內電路短路引起的。但這個起缺備火原因是現場居民猜測,具體原因還還需要相關部門做進一步的調查和核實,要等官方的通報。在火災發生後,當地消防部門快速趕到現場將明火撲滅,而且當地街道到了現場,會對後續工作進行跟進。
雖然這次車棚起火沒有人員傷亡,但也造成了比較大的經濟損失,其他地方的物業應該提高警惕,加強對車棚的安全管理,發現問題以後要及時液罩排除,不要留下安全隱患,避免火災再次發生。現在全國各地都加強了電動車的管理,不允許電動車上樓充電,要求居民把電動車全部放在車棚中充電,但車棚的安全也是一個大問題,如果車棚安全無法保證把電動車集中在車棚充電,也會存在很大的安全隱患,這個問題值得人們深思,也應該引起相關部門的重視。
❷ 南京一沃爾沃新能源車爆炸,現場情況如何
江蘇南京的一地下停車場,發生了一起新能源車輛充電發生爆炸的事件,涉事的車輛是一台沃爾沃XC90 T8車型,是一台主打插電混合動力的車型,充電時發生了嚴重的爆炸。從現場的狀況中能看出,這台沃爾沃XC90是發生突發的爆炸情況,涉及的旁邊兩台豪車並沒有被火燒的情況,從受損情況來看,更像是受到了巨大的沖擊,並非自燃。
安裝在前排座椅外側的安全帶固定拉線位於特定位置。當駕駛員和前排乘客進入車輛時,可能導致安全帶固定拉索反復彎曲,超過拉索的屈服強度,長期疲勞磨損可能導致拉索斷裂。如果車輛發生碰撞,從而增加事故中人身傷害的風險。前擋風玻璃雨刮器臂螺母的安裝參數設置不正確,導致擰緊力矩不足。它可能會減少甚至失去前擋風玻璃雨刮器的功能,增加事故風險,並存在安全隱患。
❸ 南京街頭蘭博基尼自燃變廢鐵 租客恐賠百萬車損
近來,新能源汽車起火的案例總是備受關注,幾乎每一台自燃的新能源汽車都能在網路掀起熱議。而無論是此前起火的理想ONE等造車新勢力旗下車型,還是廣汽新能源AionS等傳統汽車廠商旗下的新能源車型,對於今天的主角來說都顯得不夠看!
9月13日午時,南京江北新區一輛藍色蘭博基尼自燃起火,車身被燒得面目全非。據了解這輛跑車正在行駛過程中突然冒出大量的濃煙,駕駛者在隧道前緊急停車,並且躲在綠化帶里,第一時間聯系了消防員。但等到消防人員趕到時,這台蘭博基尼已燃起熊熊大火,現場濃煙滾滾,待消防人員撲滅大火,這台車已經徹底燒毀,成了一堆廢鐵,僅車頭部分「倖存」。所幸,並無人員傷亡。
據有關部門統計,我國每年因汽車自燃引發的火災約佔全國火災總數的8-9%,足見車輛自燃的可怕。眾所周知,在高溫天氣下,車輛自燃概率會大增,目前雖已來到9月,但全國大部分地區仍暑氣未消,對於廣大車主而言「防患於未燃」還是有必要的。
為此,《汽車專業網》編輯建議在高溫下一定要提高警惕,防止汽車自燃:
1、勤檢查電路、油路:查看是否有膠皮老化、接線柱松動或被油污腐蝕、油路泄露等情況。2、不私自改裝:不正規的汽修店或是自己隨意加裝電器、布設電路可能在用料、線路布局、電路負荷等方面達不到要求,從而帶來隱患。
3、注意危險物品:打火機、空氣清新劑、真空鋁罐包裝的化妝品、香水、摩絲等受熱容易膨脹爆炸,最好不要放在車內。
4、注意在上下車時使用靜電消除設備。
5、常備滅火器,並定期檢查滅火器狀態。
如果不幸發生車輛自燃現象,也不要驚慌,正確處置。行駛途中發現車頭冒火苗或黑煙時,要立即靠邊停車熄火離開車輛,並撥打119報警。在用滅火器撲救時,應對准燃燒部位,如無法撲滅火勢,應立即遠離車輛,等待消防人員到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❹ 新能源汽車起火統計
隨著近年來新能源汽車的崛起,越來越多消費者選購了新能源汽車,自燃事故的現象也就多了起來,據不完全統計,2020年1月1日至11月8日國內新能源乘用車已發生了27起自燃事件,這些自燃的新能源車涉及到16個品牌共18款(純電動、插電式混合動力和增程式電動)車型。其中,1月份共發生1起、5月份中發生6起、6月份發生6起自燃事件,7月份發生1起、8月份發生8起、10月份發生4起、11月份發生了1起。
這些發生自燃事故的新能源汽車分別是哪些品牌的?涉及到哪些純電動或混動車型等新能源車型?以下是2020年新能源汽車自燃事件統計數據表。
序號 時間 地點 品牌 車型 事件
1 1月7日 山東臨沂 眾泰 E200 行駛中自燃
2 5月4日 浙江杭州 江淮 瑞風EV 行駛中自燃
3 5月8日 廣東東莞 日產 帥客EV 充電時自燃
4 5月8日 湖南長沙 理想 ONE 行駛中自燃
5 5月18日 廣東廣州 廣汽新能源 埃安 S 停車自燃
6 5月26日 深圳福田 南京依維柯 EV車型 追尾自燃
7 5月28日 深圳 比亞迪 秦Pro EV 充電時自燃
8 6月7日 浙江長興 江鈴 易至EX5 停車自燃
9 6月20日 江蘇靖江 東風 東風新能源 行駛中自燃
10 6月22日 河北保定 長城 歐拉iQ 充電時自燃
11 6月23日 河南鄭州 比亞迪 唐DM 行駛中自燃
12 6月27日 浙江杭州 力帆 820EV 停車自燃
13 6月28日 浙江杭州 吉利 帝豪EV 停車自燃
14 7月27日 上海松江 奇瑞新能源 小螞蟻 停車自燃
15 8月6日 廣東肇慶 理想 ONE 事故後起火
16 8月11日 廣東琶洲 小鵬 小鵬G3 停車自燃
17 8月12日 深圳坪山 廣汽新能源 埃安 S 行駛中自燃
18 8月20日 福建三明 北汽新能源 EX360 充電時自燃
19 8月21日 上海 眾泰 E200 行駛中自燃
20 8月23日 海南海口 廣汽新能源 埃安 S 路口自燃
21 8月27日 福建廈門 北汽新能源 EU5 充電時自燃
22 8月27日 湖南長沙 北汽新能源 EU5 街頭自燃
23 10月5日 福建邵武 威馬 EX5 路邊自燃
24 10月13日 福建邵武 威馬 EX5 充電時自燃
25 10月19日 江蘇泰州 威馬 EX5 路邊自燃
26 10月27日 北京海淀 威馬 EX5 停車自燃
27 11月6日 江西萍鄉 北汽新能源 EX360 停車自燃
❺ 南京一新能源轎車在充電時發生爆炸,其爆炸的原因是什麼
南京一新能源轎車在充電時發生爆炸,其爆炸的原因是什麼?
新能源轎車充電時發生爆炸,爆炸可能是因為車內放置了易燃易爆物品、電池爆炸或者油箱爆炸。對於此事件我還有以下幾點看法:
一、新能源車和燃油車有什麼區別?
燃油車和新能源的車最大的區別就是一個是用燃油,一個是用充電,燃油汽車的技術是比較成熟的,續航里程也並沒有限制,反正現在加油站隨處可見,但是缺點在於保養的成本高,還限行。而新能源汽車有不限行,免交購置稅,用電成本低,維修保養成本低等優點,而它的缺點是續航里程短,充電站稀缺,充電速度慢,電池置換成本高。燃油車最大的一個缺點就是尾氣排放的問題,尾氣排放會造成環境污染,這也是國家大力推廣新能源車的出發點之一,而且新能源車之所以發展較快的原因之一還有就是目前的油價不斷上漲,汽油價格、柴油價格都很高,每年的有錢確實是很大的開支。
❻ 董明珠造車再遇波折 格力鈦67輛新能源客車失火被毀
經濟觀察網記者 高飛昌 實習記者 王凌雲 1月30日,三亞機場附近天涯區鳳凰村一處空地停放的多輛新能源客車發生火災的事件登上了熱搜榜。據目擊者錄制的事故現場視頻顯示,當時黑色濃煙彌漫,火勢較大。接到模乎報警後,當地消防救援人員立即趕赴現場處置,用時近兩小時將現場明火徹底撲滅。後經消防部門初步核定,現場共停放80輛,共過火新能源客車67輛,過火面積約1800平方米,火災原因和財產損失正在調查、統計中。
根據三亞廣播電視台現場報道的視頻顯示,其中部分過火但未被完全燒毀的車輛能夠在車頭看到明顯的「Yinlong」字樣,部分未被燒毀的車輛尾部則印有「廣通純電動」(格力鈦旗下珠海廣通汽車有限公司)標志。
有當地村民反映,這批上了三亞牌照的新能源客車於2022年就已停放在鳳凰村空地處,一直無人管理。也有現場工作人員稱這批車輛為「法拍車」。
公開資料顯示,2021年8月底,格力電器成功收購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銀隆新能源」),兩個月後銀隆新能源宣布更名為「格力鈦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格力鈦」)。
格力電器和銀隆新能源的關系可以追溯到2016年。由於看好新能源汽車市場前景,格力電器董事長兼總裁董明珠當時力推格力電器收購銀隆新能源,但這一議案在股東大會上被否決。不久後,董明珠以自然人股東身份,與好友王健林、劉強東共同出資30億元,投資入股銀隆新能源,董明珠成為公司的第二大股東,持股17.46%。
2018年11月,珠海銀隆發生了公司管理糾紛的波折。當時,銀隆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發布聲明稱,公司新一任董事會、監事會及公司管理層在履職過程中,發現原董事長魏銀倉、原總裁孫國華涉嫌通過不法手段,侵佔公司利益金額超過10億元。公司已向珠海市中級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訴訟、珠海市公安局經偵支隊進行報案,相關機構已正式受理。
2021年9月,格力電器發布公告,公司通過參與司法拍賣公開競拍的方式競得銀隆新能源30.47%股權,董明珠也將其持有的銀隆新能源股權對應的表決權委託格力電器行使,銀隆新能源成為格力電器控股子公司。
2月2日,經濟觀察網記者撥打格力電器投資者熱線,咨詢上述新能源客車失火事項,截至發稿電話未能接通。
自新能源汽車在國內推廣應用以來,有關新能源車起火的事件頻現報端。但單次大規模的失火還屬罕見。從受損車輛規模來看,此次三亞著火客車輛數量僅次於幾年前的北京蟹島電動客車火災事故。
2017年5月1日,北京朝陽區東葦路蟹島度假村公園停車場內汽車起火,共計89輛新能源客車被燒毀,其中涉及車輛均為安凱客車生產,所幸事件未造成人員傷亡。據北京消防當時的調查結果,該事故是由於堆積的楊柳絮快速燃燒波及所致。
當時事故中大部分是安凱客車的6111K10型純電動大巴車。據了解,該車型是安凱客車新能源客車產品中的純電動通勤車,車身長約11米,儲能裝置為國軒高科生產的磷酸鐵鋰動力電池。值得一提的是,彼時具體起火原因尚未公布時,安凱客車及充電樁企業星星充電便提前對外做出了澄清,表示事故緣由不是電動客車自身質量問題,也不是充電故障。
格力鈦目前的電池產品有兩種,包括其主打的技術鈦酸鋰電池及傳統的磷酸鐵鋰電池,這兩種電池均應用到了格力鈦旗下的新能源客車和專用車上。關於此次三亞的新能源客車火災事故的具體原因,還有待相關部門調查。
跨界造車數年來,董明珠的造車之路走得並不順暢。銀隆新能旦檔悉源首款MPV車型——銀隆艾菲在市場上銷量慘淡。數據顯示,其2019年銷量僅2708輛。2021年銷量一度回升,但到了2022年銷量又有回落。
據乘聯會數據顯示,2022年我國新能源客車市場走勢總體蠢中恢復增長,1-12月銷量5.8萬台,增長18%。據中國客車信息網統計,2022年我國6米以上新能源客車銷量TOP5分別為宇通客車、蘇州金龍、中通客車、比亞迪和中車電動,格力鈦新能源則位居第12,銷量1736輛,同比下降14.27%,市場份額僅2.82%。
❼ 新能源車為何頻頻失火 這兩個「爭論」或是終極答案
隨著氣溫回升,近期電動車起火、自燃又開始頻繁發生。5月8日,東莞市一處小桔充電站發生火災事故,燒毀4輛電動車。近日,東莞市要求全市48家小桔充電站全部停業整頓。
發生事故的充電站,位於東莞市塘廈鎮田心社區木蓮路41號。當天下午14時約23分,一輛鄭州日產新能源(帥客EV)突然冒出火苗,同時,大火還將旁邊一同充電的多車引燃,造成數輛車被燒成車架而報廢。
對於電動車充電自燃一事,小桔充電方面表示,「目前當地消防部門正在調查事故原因,我們非常重視此事,已派專門工作組前往現場。」
然而這已經不是今年夏天第一起電動車自燃情況了。5月4日,浙江杭州,一輛新能源車發生自燃,現場濃煙彌漫。消防員將火撲滅後,車被燒得只剩一個空殼;5月8日上午,一輛理想one在湖南長沙街頭自燃,在將這家車企的產品推至風口浪尖。
雖然目前這三起電動汽車失火事件還沒有明確的事故原因,不過根據以往的經驗判斷,電池問題大概率是新能源汽車著火事故的主要原因。
此前,北京理工大學副教授、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副秘書長劉鵬曾談到,目前我國汽車每年的燃燒事故率達到萬分之3.16,而新能源車的燃燒事故率為萬分之0.98。對於涉及安全的事件來說,再小的安全事件,都可能釀成嚴重後果。新能源車安全究竟如何保障?
電池路線之爭
電動車實際進入百姓生活不過也就是最近五年的事情。然而縱觀這五年之中發生的種種電動車自燃情況,我們發現絕大部分都是乘用車方面發生的事故,新能源商用車,尤其是新能源客車極少發生類似情況。
究其原因,一方面是因為客車屬於大量載人為主的營運車輛,乘客的安全屬性比小車要求的更高。另外一個方面,當初在新能源頂層設計的時候,考慮到客車的安全性高標准,因此基本確定了乘用車使用三元鋰電池,而客車使用磷酸鐵鋰電池。
早年間這兩種電池類型優缺點都十分明顯,三元鋰電池能量密度高,同樣體積續航里程更長,缺點是電池安全性可靠性有待提高。而磷酸鐵鋰電池雖然能量密度稍低,但是安全性非常好,使用磷酸鐵鋰電池的車輛幾乎不會出現駕駛或者充電過程中失火的情況。
當然此後幾年,兩種類型的電池都有了長足進步,如今三元鋰電池已經占據了絕大部分新能源市場。而磷酸鐵鋰電池依舊只是客車市場大規模使用。
直到最近比亞迪對外發布了刀片電池、寧德時代發布了CTP技術之後,磷酸鐵鋰這個當初在「天賦」上低人一頭的老舊技術,在大幅度解決了電池續航方面的短板之後,爆發出超強的競爭力。
而三元鋰電池由於內含「鈷」這種材料,在今天這個新能源補貼全面下調的關口,很多新能源車型就養不起「鈷奶奶」,車價降不下來,大家就都去買燃油車了。
舉個例子,如果你買一款帶60度電,續航400-500公里的車型,用磷酸鐵鋰電池,成本3.6萬,而用三元鋰電池,成本在6 -7.2萬元之間,但是你換電池,成本可以「速降」2.4-3.6萬元,對一些十幾萬塊錢的電動車來說,半個車的成本都壓在三元鋰電池上,不是開玩笑的。
目前,寧德時代已經開始向特斯拉提供不含「鈷」的CPT封裝磷酸鐵鋰電池。而比亞迪的刀片電池在其高端車型上大量裝配,未來不排除裝備到比亞迪的超級電動大巴上。這樣一來,兩大新能源巨頭似乎就未來的電池路線之爭達成了一致,磷酸鐵鋰小勝一籌。
不過,車企選擇電池技術路線是經過深思熟慮的,不會隨意切換,三元鋰電池王者的地位近期還不會輕易動搖。但是僅就安全性這個角度來說,磷酸鐵鋰是更適合的選項。
充電模式和換電模式之爭
在2019年8月,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曾發布過《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大數據安全監管成果報告》,報告中顯示,從2019年5月至8月不到4個月的時間里,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共發現79起安全事故,涉及車輛96輛。
其中,在已經查明起火原因的車輛中,行駛狀態的車輛比例為41%,靜止狀態的車輛比例為40%,充電狀態的車輛比例為19%。由此可見,與行駛狀態、靜止狀態相比,充電狀態並非大頭。
不過若回到本文開篇的事故中,顯然車輛是在充電狀態下出的問題。這就引出了最近熱度比較高的爭論,電動車到底是充電好還是換電好。
充電模式,大家都比較了解,所以不多做贅述。關於換電模式,簡單來說就是,電動車車主使用換電品牌統一的電池,當電動車沒電時,車主無需花費七八個小時為電動車充電,只需在臨近的換電櫃中掃碼換取已充好的電池,短短幾秒,電動車「滿血復活」。
目前,行業內普遍嘗試的換電模式是車電分離,即對電量低的電池包進行更換。而國內換電業務做的最好的是蔚來汽車,截止到5月15日,隨著北京海航國興城蔚來換電站正式投運,蔚來汽車已經在全國建立了127個換電站,覆蓋54個城市,其中北京就有10個之多。
讓車電分離,可以促進動力電池的長期租賃,或者採取簽約的形式加入換電網路,以里程計費方式涵蓋電池的使用成本和能源成本。
理論上說,如果我們可以設置一個類似於電池銀行的形式,由主機廠、電池企業和社會資本出資打造,主機廠只需要銷售無電池的車輛即可,由用戶自行向電池銀行租賃電池。這種模式的好處在於賦予了用戶更多可選擇性,用戶無需再擔憂電池的衰減和後續升級問題,在一定程度上是節省了用戶購車、用車綜合成本。而且換電的過程也幾乎百分之百規避了充電失火隱患。
在這新能源汽車企業繼續降低成本的當下,顯然誘惑力十足。不過我們也應該看到,換電模式之所以還處在理論向實際使用轉化,遲遲無法大規模鋪開的原因,主要還是因為電池標准化在如今的新能源市場很難實現,各個企業都有自己的標准和設計思路,導致了多種電池規格無法進行統一的大批量處理。
只能說蔚來自建的換電站給蔚來旗下的車型換電,如果都是如此,社會資源將得到極大的浪費。而且各家自建換電站耗資巨大,短期內又看不到收益,大量投資無法短期內收回,這就是換電模式推行多年卻無法迎來規模發展的根本原因。
好在頂層政策設計層面已經注意到了這個問題,4月下旬,財政部、工業和信息化部、科技部、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了《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的通知》對補貼政策做了新一輪的調整和規范,其中一條頗引人注目:2020 年起享受政策補貼的新能源乘用車補貼前售價須在30萬元以下(含 30 萬元),但支持換電的車輛不受此規定限制。
國家已經明確了鼓勵換電站建設,接下來就是看看哪些廠家能利用這個風口起飛。
百姓評車
如果我們透過事物表面看本質,就會發現,最近頻發的新能源車失火問題從本質上來說是新能源電池的路線之爭跟充電和換電的形式之爭。不管最後走了哪條路,我們都希望新能源車的安全問題能夠從根兒上得到徹底解決。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❽ 為什麼新能源汽車起火不斷
公開資料顯示,從3月8日到6月15日,國內外總共發生10起新能源汽車燃燒事故,涉及特斯拉、蔚來等17輛新能源汽車。從數據看,無論是絕對數還是相對佔比,新能源汽車燃燒事故並不多。新能源汽車屬於新生事物,人們對它的關注度比較高,再加上某些媒體有意無意地炒作,一起燃燒事故夠它們炒上幾個月,所以新能源汽車燃燒事故發生後,只要打開網頁,滿屏都是相關消息。相反的,燃油車自燃雖然也經常自燃,卻因為人們已經見怪不怪了,所以媒體根本懶得報道。這樣一來,就給不明真相的群眾帶來新能源汽車頻繁起火,燃油車不會燃燒的錯覺了。新能源汽車以電能為驅動能源,車上高壓電路密集,加上動力電池蠢襪屬易燃物品,的確會發生燃燒事故。引發新能源汽車燃燒事故的原因是熱失控,而短路則是新能源汽車熱失控的根本原因,因為短路發生時,短路點會因電阻加大,在瞬間凝聚大量熱量,當熱量凝聚到燃點時,燃燒事故就不可避免地發生了。造成新能源汽車短路的原因主要有機械濫用、電濫用和熱輻射,這既有質量問題,也有用戶使用不當的原因,當然也有意外因素。機械濫用一般發生在交通事故後,動力電池由於受到劇烈碰撞而受到擠壓、穿刺,造成外殼變形或破裂,電池內部的隔膜因此撕裂,使電池發生短路。另外,有些人好奇心比較大,閑著沒事干去拆解動力電池,也會使電池受到擠壓穿刺。電濫用就是短路,包括電池短路和電路短路。像電池過放過充、大電流充放電、在0℃以下的環境中充電等,都會使帶塵激電池內部的一部分鋰離子無法順利完成負極嵌入,形成鋰枝晶,當鋰枝晶足夠長時,就會刺破電池隔膜,形成短路。而車輛涉水後電池進水,則可能直接使電池短路。另外,電路老化,私改電路或加裝電器,使用不合格充電設施充電,充電功率超過電路負載能力等,也會造成電路短路,引發短路燃燒,殃及車輛。不過,車輛燃燒事故對車企品牌形象的打擊是致命的,所以,車企非常關注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性能。為確保新能源汽車不發生燃燒事故,車企和電池廠商除了會嚴格按國家標准對動力電池進行安全測試,還給車輛加裝了電池管理系統和電池溫控系統,密切監控電池溫度,及時控制充電電流,盡量避免燃燒事故發生。對於消費者而言,在日常用車時,一定要注意按規范用車,注意平穩駕駛,不急加速急減速,不過放過充,盡量少用直流快充,盡量避免發生交通事故;要嚴格按規范給車輛充電,不得使用不合格充電設施充電,不用網購的大功率攜帶型充電器充電;不私改電路,不加裝電器;不輕易涉水,涉水後要尋求4S幫助;要經常檢查電路是否出現老化或磨損,按要求前往4S做定期保養;夏季盡量把車停放在陰涼通風處充電,盡量避免在陽光直射處充電,以免電池溫度過高;嚴禁飛線充電和雷雨天氣充電。這樣,就能有效避免車輛燃燒事故發生了。 目前,國內電芯的技術雖然已經很先進了,但仍然存在產品一致性差兄行的問題。此外,電芯模塊裡面,可能會存在一些很難被檢測出來的微短路。這些微短路,就像一個個小小的螞蟻穴一樣,對於一個大壩而言,它剛開始是不會有影響的。但是,電動車長期使用過程中,電池包經歷過成百上千次充放電,或者因為進水以及碰撞等緣故,這些微短路會不斷變大,最後導致整個電芯模塊的短路,然後熱失控就發生了。一旦電池出現熱失控現象,BMS首先要能夠精準的檢測出來,識別出具體是哪個電芯模塊發生了熱失控,然後它會馬上做兩件事:第一,強制啟動液冷系統,以降低熱失控蔓延速度,延緩爆發時間;第二,跟整車系統配合,通知乘客趕緊逃離。但遺憾的是,目前國內的BMS都還處於初級階段,只具備一些基礎功能,如顯示電壓電流,對充電放電進行管理等等。很多廠家推出的BMS其實都還沒有真正的熱失控管理功能。 伴隨著世界不可再生能源的逐年遞減、環境污染狀況的逐年增高,新能源汽車儼然成為了目前世界車市上的「新角兒」,在低消耗、低污染、低消費的整體優勢之下,不同於傳統燃油汽車的新能源汽車也有著專屬於它的安全隱患,那就是用電安全,目前國內已經發生過很多起的新能源汽車自燃、起火狀況,那麼面對這些頻繁起火的新能源汽車,車企和生產廠商應該對汽車的哪些方面做技術改善呢?或者說新能源汽車起火不斷的背景下,最根本的原因是什麼呢?基於新能源汽車本身,其起火不斷的根本原因便是電池,目前雖然插電式混合動力和油電混合動力新能源汽車還需要發動機的應用搭配,但是電動機的加入、使用,都讓它們擁有和純電動汽車同樣的用電安全隱患,而電池質量參差不齊也是新能源汽車起火最根本的原因。在新能源電動汽車的熱潮開啟之後,全國上下很多的新能源汽車製造廠商都在靠不同的手段貼近補貼合理化的邊緣線,但是一味地追求政府補貼,卻不合理檢查自身電池質量也讓很多新能源汽車在上市時便擁有安全隱患,這種隱患存在於消費者上路使用、充電的全部過程,所以如果消費者在上路行駛時速度過快、充電時相應功率不匹配都有可能引爆安全隱患,造成汽車起火的狀況。同時,很多車企為了盲目迎合國家補貼政策和相應技術調整以及門檻設定,都會將自家新能源汽車所配套的電池能量密度做提高,可是這個基礎並沒有建立在成熟的電池製造技術之上,所以這也是誘發新能源電動汽車起火事件的另一個因素。可以說相應的起火事件,大多都是因為汽車本身的技術不合標准,偷工減料下減少的成本預算也讓汽車整體的安全性更低,所以面對新能源汽車頻繁起火的現狀,車企和生產廠商應該嚴格要求、處理相應的技術核心,保證出廠電池的可用性和安全性,同時相應的監管部門也應該做到嚴格的後期檢測,以此來保證消費者的購車安全,從而減少新能源汽車的起火概率。 1:新能源汽車起火不斷?作為新能源汽車來說,發生新能源汽車自燃的事件經常出現在各個媒體的報道中,我查閱了一下有關新能源汽車自燃起火的事件,根據國家權威部門的統計,今年1~10月全國發生新能源汽車自燃事件40多起!由於新能源汽車對於汽車市場來說更能觸碰到公眾的神經!2:新能源汽車的電池在發生碰撞或者是線路出現問題是非常容易起火和爆炸的,因為新能源汽車電池的穩定性相對於燃油車來說還有不少差距,但是我們忽略了一個事情就是市場上燃油車的保有量比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多燃油車每年發生的自燃事件對於新能源汽車來說新能源源汽車的自燃事件根本不值得一提。總結:就目前來說新能源汽車自燃事件相對於燃油車來說還是比較少的!由於新能源汽車的電池本來就是穩定性不太高的東西,發生自燃事件只是概率事件,我們普通人購買新能源汽車的時候選擇那些保有量大,口碑好的新能源車。 三元鋰電池的不穩定性:高於200度就有可能燃燒,一點就著,同時會釋放出氧氣,造成類似於火葯的 熱失控。一旦著火短時間內會爆燃。熱失控,俗稱就是失火了、爆炸了。失火,肯定是有原因的,主要有以下3種:機械:碰撞擠壓、針刺。電池的正極、負極、電解液是有序組合的,碰撞擠壓、針刺等狀況是打破有序組合,發生內短路釋放大量的熱,從而引發熱失控。電:長期內短路、外短路、過充。長期內短路可理解為電池老化的一種形式;外短路可能由錯接、進水等引起;過充很好理解,就是充電充多了。熱:接頭松動內阻大、車輛起火加熱電池,引發電池熱失控、二次爆炸。一般來說,電池著火了,逃不過機械、電、熱這三種誘因。但電池從正負極材料到裝在行駛的汽車上,經過了電池廠、Pack廠(有時候電池廠或主機廠兼做Pack)、主機廠等好幾手,如果發生了自燃事故,那到底是誰的水平不行、誰粗心大意了,我們該問責誰呢?材料層面:正極材料、電解液、負極材料構成了電池單體,材料本身就決定了這種電池有多大的危險。打個比方,如果是NCM三元鋰電池,不管是寧德時代造的、還是不知名三流小廠造的,只要持續過充,都會自燃;而如果是鉛酸電池,那麼即便質量差一些,過充也不容易自燃。單體層面:單體設計、生產質量。三星Note就是因為單體設計過於激進,受擠壓後導致內短路而起火爆炸。而特斯拉所用的18650電池,一般都會設計有CID(電流中斷裝置)、PTC(可恢復保險絲)等安全裝置,這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使用NCA材料的風險——材料層面的先天缺陷,可以在單體層面來彌補。Pack層面:Pack就是所謂的「儲能裝置總成」,俗稱電池包。電池包要做好機械設計、防水設計、高壓安全設計、防火阻隔等,以保護電池遠離碰撞、擠壓、針刺等機械濫用,遠離進水短路、錯接等電濫用,遠離接頭松動等熱濫用。 在今年2月13日,國家發布了《關於調整完善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以下簡稱「通知」),《通知》里的核心主旨為提升續航里程高的新能源汽車的補貼,降低續航里程低的新能源汽車補貼,因此,對於車企而言,想要獲得補貼的門檻是增大了,車企想要獲得補貼,必須生產續航里程高的電動汽車。此外,剛才提到的汽車起火主因,跟電池熱失控有比較大的關系。那麼,新能源汽車起火不斷的原因,很有可能是一些廠商為了達到獲得補貼的續航里程標准,盲目追求續航里程而罔顧技術上的不完善,而造成的問題。安全是汽車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一旦出現安全問題,危害的是人的性命安全。車企研發技術的進步,必須以安全穩定為前提,嚴格自律,不能單純為了追求利益而忽略技術上的不完善,否則就是本末倒置。 我並沒有感覺到新能源汽車起火不斷。可以看一下網路上的數據。2017年上半年國內外共發生電動汽車起火事故9起,而截止到2018年6月份,國內外共發生電動汽車起火事故10起。在比較早的2016年發生的可能稍微多一點,達到35起。像比較出名的特斯拉純電動汽車,出現過的燃燒事件達到了40起左右,這個數據單純來看,感覺挺多的,但是和傳統燃油車相比,這些數據並不算多。因為新能源汽車是一項新興的產業。它的發展並沒有太長的歷史。而新興事物最容易招來人們的關注度。不論是好的事情還是壞的事情。都可以被人們放大傳播。而尤其是壞的事件時,它的傳播速度和范圍也會更大。汽車自燃屬於重大安全事故,不論是傳統燃油車還是新能源汽車。如果那段時間發生在新能源汽車上。那麼大家就可能會覺得它的電池非常不安全。其實做傳統燃油車做得好的企業,他們做新能源汽車的時候,對產品的把控和質量的監督過程還是比較到位的。而有些新進入的企業。他們對汽車的檢測和測試方面有些欠缺,並不完全充分,為了造車感覺比較倉促。存在安全隱患的幾率比較大。有些車企在生產動力電池的時候,為了增加電池的續航里程。還沒有充分測試其穩定性的情況下,增加它的能量密度。給電池起火燃燒,埋下了隱患。還有一個原因就是汽車的電路和線路非常多。出現短路的情況下,也容易引起火災。相信隨著新能源汽車技術的不斷進步和各種健全的政策推出。新能源汽車自燃事件也會變得越來越少。畢竟不能因噎廢食。生活還是要繼續的嘛。 @2019
❾ 南京一小區車棚起火,電動車接連爆燃,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在我們的日常生活當中,相信有很多人在家裡面都有一台甚至是一台以上的電動車。在給電動車充電的時候,就是一個非常危險的過程,很多人都喜歡把電動車放在自家門口或者是放到樓上,其實這脊如是一個非常危險的做法,因為電動車在充電的過程當中很有可能會因為電池老化而出現爆炸的情況。南京一小區車棚起火,電動車接連爆燃,這是什麼原因造成的?
此次爆炸事件給很多人的生活都帶來了不便之處,因為很多人的自行車和電動車都存放在這個地方,所以給很多人的交通出行帶來了很多的麻煩。爆炸的真正原因還在進一步的調查過程當中,物業管理部門也在對這些車主進行相關的理賠的理賠。
❿ 3年燒光84億,被央視點名,又一國產品牌官宣停產停工!
與2014年就已經發布的小鵬、蔚來、理想汽車不同,在2017年才發布的拜騰汽車,似乎已經成了「造車『新』新勢力」。但遲到的步伐並未影響到拜騰汽車的熱情,從發布之初,拜騰汽車就已經樹立起「植根中國、布局全球」的理念,格局之大不言而喻。
這些已經無法掩藏的負面,折射出的是不僅是拜騰的窘境,而是在這場投資極高、回本極慢的造車行業下的各造車新勢力品牌間的常態。如今潮水褪去,有產品的車企可以靠著目前的車型吸引住投資者的留步,而產品還未誕生的車企,恐怕更多的是胎死腹中。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