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汽車 » 新能源汽車為當地帶來產值

新能源汽車為當地帶來產值

發布時間: 2023-05-16 17:41:47

A. 新能源汽車下鄉:三大基礎帶來三大利好

B. 比亞迪能給鄭州帶來多少gdp

新浪科技
31.8萬粉絲
關注
行業巨頭相繼落子中原,鄭州搭上新能源末班車?

新浪科技
2022-11-07 17:16新浪網技術(中國)有限公司官方帳號
關注
來源:21世紀經濟報道
「打造全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是鄭州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的新方向。
21世紀新汽車研究院 宋豆豆 報道
2021年11月,21世紀新汽車研究院成立之初便重磅推出了《2021中國新能源汽車城市發展報告》,對十個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前沿城市的產業發展競爭力進行了深度分析解讀。
今年,21世紀經濟報道與汽車之家強強聯手,在去年《2021中國新能源汽車城市發展報告》的基礎上共同打造的《2022中國新能源汽車發展報告》(擬)將於年底發布,選取城市從去年的10個擴充為15個,核心數據也從規模實力、產業密度、創新能力、營商環境等產業端數據,擴充了新能源汽車城市消費能力、消費潛力、消費特徵、消費保障等消費端數據。
在報告正式發布之前,我們首先將15個新能源城市進行一個系統的梳理與盤點,在去年《尋找新能源汽車產業高地》的基礎上,今年的系列報道升級為《中國新能源汽車城市商業地理》。
最後一站,來到喊出「打造全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口號的鄭州。
8月24日,一款榮威iMAX8EV純電動商務車在鄭州經開區量產下線,標志著上汽乘用車鄭州基地年產30萬台的整車第二工廠正式投產。
「從2017年9月27日投產至今,我們在鄭州已累計生產120萬輛汽車了,僅整車不含上下游產業鏈,上汽在鄭州創造的產值累計已超800億元。鄭州基地已成為上汽乘用車規模最大、布局最完整的製造基地和最重要的出口基地。」上汽乘用車鄭州分公司總經理丁波難掩喜悅。
5年突破百萬輛,上汽乘用車鄭州基地是鄭州汽車產業跑出加速度的一抹靚麗剪影。隨著新舊動能轉換,上汽乘用車鄭州基地換道新能源汽車市場也掀開了鄭州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新篇章。
回首過去,在21世紀初中國汽車業蓬勃發展的黃金期,鄭州未能抓住乘用車市場的發展紅利期,但不可否認的是,鄭州也積累了一定的汽車產業基礎,擁有宇通客車、東風日產鄭州基地、海馬汽車等6家整車企業以及精益達、比克電池等核心零部件配套企業150餘家。
凝視當下,隨著新能源汽車進入高速增長期,看到600公里外的合肥押注蔚來,1000公里外的上海抓住特斯拉,越來越多的地方政府化身「風投機構」深度參與造車,收獲巨大關注的同時,構建起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成為「合肥們」崛起的重要支撐,鄭州開始坐不住了。
在新與舊的裹挾中,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籌碼被擺上牌桌,鄭州也逐漸開始顯露「野心」。從引進比亞迪項目,到宇通集團旗下新能源商用車基地項目開工,再到上汽乘用車鄭州基地二期投產,甚至在官方文件中直接「點名」兩家造車新勢力——重點引進特斯拉、蔚來,鄭州毅然投入到「新能源汽車之都」的競逐賽中。
21世紀新汽車研究院認為,目前鄭州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已形成一定規模,尤其是在新能源客車領域,形成了以宇通客車、新能源專用車(環衛車)為代表的國內領軍企業,為做大做強鄭州新能源汽車產業奠定了堅實基礎。
然而,鄭州新能源汽車產業在發展中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一是產業規模總體偏小,部分產業鏈供應鏈不夠健全,產業聯動性有待提高;二是缺乏乘用車龍頭企業,市場競爭力有待提高;三是創新投入不夠,行業人才缺乏,高層次產業人才供給能力不足形成掣肘;四是充換電站建設緩慢,基礎設施不夠完善,配套還需提升,應用場景還需扶持。
再造一個「富士康」?
提到鄭州,除了胡辣湯、燴面被津津樂道之外,富士康也是一個繞不過去的話題。
12年前,當深圳富士康准備將工廠內遷,落地鄭州驚訝了所有人,但也開啟了鄭州產業升級和城市躍遷的新篇章。
十餘年的開花結果,鄭州富士康已成長為全球最大的電子產品代工廠,最直接的影響是GDP和就業。數據顯示,自2010年富士康在鄭州建廠以來,為約30萬人提供了就業崗位。此外富士康進出口額一度占鄭州進出口總額的近81%。
與之相伴的是相關配套產業接連涌現。富士康進駐的鄭州航空港區陸續吸引了300餘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形成以智能終端為代表的世界級電子信息產業集群,成為鄭州舉足輕重的千億級支柱產業。
在富士康的帶動下,2018年鄭州GDP破萬億,成功躋身萬億俱樂部,之後穩中有進,在中部六省省會中僅次於武漢,坐實中部「第二城」交椅。
如果說上一個十年依靠富士康單核驅動,那麼下一個十年隨著新能源龍頭企業比亞迪「落戶」鄭州,鄭州新能源汽車產業有了新的想像空間。
值得一提的是,比亞迪鄭州基地坐落於鄭州航空港區南港,與位於北港的富士康遙相對望。
比亞迪和鄭州的牽手不可謂不迅速:2021年9月,河南省政府與比亞迪簽署戰略合作協議;2021年9月,鄭州比亞迪汽車有限公司在鄭州航空港區注冊成立;2021年10月,鄭州比亞迪7.27億元競得鄭州4宗約4104畝工業用地;2022年5月,鄭州比亞迪競得約4417畝工業用地。
據了解,比亞迪興港新能源動力電池項目由弗迪電池有限公司投資約120億元,佔地約2500畝,項目分兩期建設,一期投資60億元,計劃2023年年內建成投產,達產後總產值100億元。全部建成達產後總產值200億元,提供約1萬個就業崗位。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表示,比亞迪將以此次項目開工為新起點,持續深化雙方戰略合作,積極助力河南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事實上,興港新能源動力電池項目只是比亞迪鄭州生產基地的一部分。目前坐落在鄭州航空港區南港的比亞迪生產基地已在建設當中。據推斷,鄭州比亞迪生產基地建成後,年產能或將達到40萬輛。
盡管比亞迪在西安、長沙、長春等多地布局,鄭州並非其唯一的寵兒,但比亞迪的落子為鄭州新能源汽車產業彎道超車提供了新的可能。
除了比亞迪之外,已投產的上汽乘用車鄭州基地第二工廠未來將有更多純電動、混動車型將布局投產;位於鄭州市經開區的宇通集團新能源商用車基地項目已開工,基地建成後,將實現純電及氫燃料電池全系卡車的規模化生產,預計到2031年,可實現年產值300億元;一汽解放新能源汽車鄭州基地項目完成簽約,進一步深化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今年8月鄭州市政府與汽車玻璃製造商福耀玻璃簽訂戰略合作協議,將為後者規劃500畝左右的用地規模。
不僅如此,河南省在原材料、核心零部件、整車、配套設備等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加速布局。9月寧德時代洛陽新能源電池生產基地(中州時代)正式開工,項目總投資不超過140億元,主要建設新能源動力電池系統及儲能系統生產線。
此外,焦作的電池原材料供應商多氟多、洛陽的動力電池生產商中創新航、許昌的配套設備製造商許繼電氣等均集中在鄭州都市圈內城市,為鄭州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提供較強競爭力。不過需要警惕可能導致的地區發展不平衡局面,這將不利於全省新能源汽車產業整體發展。
電動化錯失先機,加速追趕自動駕駛第一城
事實上,與許多從零開始追逐風口的城市不同,在這座佔地7567平方公里的城市,鄭州汽車產業基礎並不薄弱。汽車產業成為其確定的戰略支撐產業之一,主要布局在鄭州經開區、鄭州航空港區、中牟縣、管城回族區、滎陽市。
有業內人士告訴21世紀經濟報道記者,「一個汽車製造廠的落地,會吸引數十家、上百家產業鏈上下游企業進入。」
當下鄭州擁有宇通客車、東風日產鄭州工廠、鄭州日產、上汽乘用車鄭州基地、海馬汽車等6家整車企業,已形成了客車、乘用車、新能源汽車三大整車生產格局,涵蓋客車、皮卡、SUV、MPV、轎車、輕卡、中重卡車等系列化的產品體系,整車產能達到161萬輛,並引進投建興港新能源產業園項目;擁有宇通重工、鄭州紅宇等專用車企業15家;擁有精益達、比克電池等核心零部件配套企業150餘家,零部件本地配套率超過30%,全市汽車產業規模約2000億元。
聚焦新能源汽車,作為國家「十城千輛」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城市之一,鄭州第一批開展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拉開了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序幕。
然而,與同為中部城市的長沙、合肥相比,鄭州並未把握住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先發優勢。
截至目前,全市共有新能源汽車生產及相關企業近20家,2021年鄭州市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4.67萬輛,這與2021年排名第一的上海(產量為63.2萬輛)有著超出10倍的差距,對於試圖躋身第一陣營的鄭州而言並不容易。
今年上半年鄭州市新能源車產量約1.75萬台,僅佔全市汽車產量(16.45萬台)的10%。同期上海新能源汽車產量達到42萬輛,同比增長30%。
有分析認為,鄭州汽車產業的轉型起步較晚,主要由於鄭州在傳統汽車產業上相對發達,若全力押注新能源汽車產業,難免會產生「搶自己飯碗」的顧慮,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鄭州並未搶到先機。
不過,隨著汽車電氣化變革的大幕拉開,燃油車領域蟄伏已久的鄭州看到了希望。政府的大力支持、政策的相繼落地等頂層設計的加持為鄭州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提供了廣袤的空間。
河南省人民政府辦公廳印發的《河南省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施方案》中便明確提出,到2025年要建成千億元級鄭開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
2022年2月,《河南省「十四五」深化區域合作融入對接國家重大戰略規劃》中直接「點名」兩家造車「新勢力」——重點引進特斯拉、蔚來汽車等,宣告河南加入特斯拉第二工廠「爭奪戰」。
今年5月,河南省《關於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中提到,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突破150萬輛、佔全省汽車產量的比例超過40%,努力建成3000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力爭推動全省汽車整車產值達到5000億元、零部件及配套產值達到5000億元、銷售及增值服務營業收入達到5000億元。
除了省級層面的支持,鄭州也將野心全部寫入規劃中。
今年6月,《鄭州市「十四五」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總體規劃(2021-2025年)》發布,鼓勵上汽集團、東風集團產品結構調整,布局生產暢銷新能源車型,加快推進比亞迪乘用車項目建設,支持其他重點企業加強合作提高產能利用率。「十四五」期間,全市力爭新引進2家以上實力雄厚的新能源整車企業。
同期,鄭州市發布《關於加快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發展的實施意見》(簡稱《意見》),到2025年力爭全市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能超過100萬輛,動力及燃料電池產能達到15萬套,驅動電機及控制系統產能達到10萬套,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產業產值年均增長20%以上。
此外,鄭州在2020年便牽頭組建城市群申報了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並於2021年底得到正式批復。按照《鄭州城市群燃料電池示範應用實施方案》,鄭州將在4年示範期內示範推廣燃料電池汽車4445輛,建設加氫站82座。
需要注意的是,電動化是上半場,智能化是下半場,新一輪科技革命正在推動汽車產業鏈發生顛覆性變革。
鄭州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部署中大力強調汽車智能化發展,比如《意見》提出,力爭培育主營業務收入10億元以上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企業20家以上、50億元以上新能源及智能網聯汽車企業2-3家,智能網聯汽車技術創新和推廣應用體系基本構建,新能源汽車占汽車產業比重明顯上升,力爭達到30%。
目前中原科技城已引入華為河南區域總部、阿里雲中原研發交付中心、網路自動駕駛基地、東軟華北區域總部等人工智慧、自動駕駛企業。
此外在無人駕駛公交領域,鄭州加入了「自動駕駛第一城」的爭奪戰。2015年8月,自動駕駛客車在鄭開大道上公開路試;2019年5月全球首條在開放道路上運行的自動駕駛公交線路在鄭東新區智慧島開跑;2020年6月,宇通自動駕駛客車在國內開通首條自動駕駛商用智能公交線路;去年底網路自動駕駛公交開啟運營,首批投入運營的有10輛,巡航速度為每小時近40公里。
不過,與北京、上海、廣州、深圳、武漢等地或發放政策先行區道路測試牌照,或開放自動駕駛測試區域相比,如何加速自動駕駛商業化落地以及加大智能網聯汽車研發切入汽車工業智能化升級,是加速追趕自動駕駛第一城的鄭州需要思考的課題。
新能源滲透率顯著提升
一個城市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也離不開當地新能源汽車的消費氛圍的驅動。
截至2022年6月底,鄭州市汽車保有量約445萬輛,在全國各個城市中排名第六。相比整體保有量而言,鄭州市汽車的千人保有量成績更為突出,達到349輛,僅次於蘇州,排名全國城市第二位。

值得一提的是,鄭州的新能源汽車滲透率和千人保有量均高於全國平均水平。
截至2022年3月,鄭州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7.8萬輛,新能源汽車千人保有量14輛,高於全國平均水平(7輛),與蘇州、武漢水平相當。

2022年上半年鄭州市新能源乘用車銷量4.5萬輛,同比上漲72%,低於全國115%的平均水平。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滲透率達26%,較2021年同期的滲透率11%已有顯著提升,且高於全國22%的滲透率水平。
根據汽車之家平台數據分析,鄭州新能源消費關注指數0.95,鄭州用戶對新能源汽車消費的關注程度屬於「比較關注」 ;新能源消費購買指數0.57,新能源購買偏好度處於中等水平。
從具體車型上看,鄭州市新能源銷售品牌以中國品牌和新勢力品牌為主,合計佔比達91%。其中,中國品牌佔比57%低於全國水平(66%),造車新勢力品牌佔比34%,高於全國平均水平。從銷量排名來看,廠商在鄭州的銷量斷層嚴重、市場集中度高,上半年銷量破萬的廠商僅有比亞迪,其他銷量均不足5千台。

從車身形式來看,鄭州新能源用戶更偏好SUV。分級別市場來看,鄭州用戶對各類SUV的喜好均高於全國。

新能源汽車的整體趨勢和未來的銷量空間也讓更多經銷商積極湧入。根據汽車之家經銷商信息數據統計,鄭州共448家經銷商;其中新能源經銷商滲透率91%,略高於全國89%的平均水平。
產業發展需要市場需求作支撐,而市場需求的原始驅動力就是消費。在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中,除了產業端不斷發力,如出台《鄭州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及產業化發展實施意見》《鄭州市鼓勵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若干政策》等多項政策外,鄭州也在加快需求端的拉動。
2022年5月,全國多地通過派發消費券、購車發補貼等方式提振消費市場,鄭州官宣發放總額達1億元的消費券,發放數量近2萬份,最高額度8000元。6月1日至8月31日,在鄭州市范圍內汽車銷售企業購買小型非營運車輛並完成新車注冊卡牌手續的消費者,均可申領。
9月鄭州再度發放1億元汽車消費券,共計1.8萬份,其中燃油車消費券8千份,共計4千萬元;新能源車消費券1萬份,共計6千萬元,重點支持新能源車購車消費。2022年9月1日至2022年9月30日期間,在鄭州市各區縣(市)指定的汽車銷售企業購買5萬元以上小型非營運車輛(包括新能源車、皮卡車,不包括二手車交易)的個人消費者(戶籍不限)和企業並在鄭州市辦理新車注冊上牌手續的購車者,均可申領。
「真金白銀」補貼之外,為了加快新能源汽車的普及推廣,鄭州市也在進一步加快並提升充電服務等基礎設施的建設與運營管理水平。
《河南省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實施方案》提出,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汽車年產量超過30萬輛,力爭達到50萬輛,全省建成集中式充(換)電站2000座以上、各類充電樁15萬個以上。
「打造全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這是今年8月,河南省委常委、鄭州市委書記安偉透露的鄭州在新能源汽車賽道上的新方向。理想很豐滿,但在這一輪新能源汽車競逐中,能否成就下一個富士康,能否講述新的鄭州故事,需要時間和市場給出答案。
132
23個金幣已到賬
金幣可兌換現金
立即提現
展望2023年,汽車行業2022年上險復盤:政策助力,新能源高增長
遠瞻智庫

關於新能源車,車主們最想吐槽的10件事,有沒有你的一票否決項?
二師兄玩車
8評論

特斯拉2023生產目標180萬輛,平均售價將高於47000美元,毛利率將高於20%
藍鯨財經

看更多熱點資訊

C. 科技賦能促發展,全新模式驅動合創汽車「生命力」

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測,在《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2021-2035)》中提出的「202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新車銷售量佔比達20%」的中期目標或提前三年得到實現。這些數據都表明,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行業規模已經極具規模,形成了相對完善的新興戰略體系,行業正在向市場驅動轉型。

在這種大前提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內在競爭也逐漸激烈,合創汽車品牌自成立以來始終保持著較快的發展步伐,並在年初完成了增資擴股。今年二月,合創汽車融合了珠江投資管理集團和廣汽集團的投資,推出了新一代新能源汽車Z03。珠江投管集團,廣汽集團和蔚來汽車的強強聯手,使得合創品牌在產品研發,生產製造以及售後服務等方面都在持續賦能,擁有良好的發展前景。

綜上所述,產品、生態、營銷、渠道、政策等方面齊頭並進才是合創汽車能分得資本給新能源市場紅利的主要原因。給了合創作為「後來者」要想走得遠的底氣。未來如何做到將產品真正連接到現實市場場景,探索更加廣闊的汽車生態空間,將會是合創汽車在新能源賽道突出重圍的關鍵。

D. 河南發文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五個目標/五項重點任務

易車訊 日前,河南省發布《關於進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指導意見》,將深入貫徹落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搶抓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機遇,加快融入全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格局,推動河南省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其主要內容如下:

產業布局:以鄭州為中心發展整車產業,重點發展新能源客車、乘用車、載貨車;產業基礎較好的地方重點發展配套產業,引進培育核心零部件龍頭企業,努力建成具有全國影響力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依託國家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鄭州城市群(以下簡稱鄭州城市群),重點發展燃料電池載貨車、客車,加快建設自主創新能力強、產業化水平高、配套設施完善、示範應用領先的燃料電池汽車產業集群。以鄭州、許昌、鶴壁、焦作等市為重點加快建設智能網聯汽車示範應用基地。

主要目標:產業規模跨越增長、關鍵技術取得突破、配套能力大幅提高、基礎設施保障有力和公共領域綠色替代。

其中,產業規模方面,到2025年,新能源汽車年產量突破150萬輛、佔全省汽車產量的比例超過40%,努力建成3000億級新能源汽車產業集群,力爭推動全省汽車整車產值達到5000億元、零部件及配套產值達到5000億元、銷售及增值服務營業收入達到5000億元。

基礎設施方面,到2025年,全省充(換)電和加(儲)氫技術水平和設施規模、運營質量顯著提升,建成集中式充(換)電站5000座以上、充電樁15萬個以上、加氫站100座以上,實現重點應用區域全覆蓋。

公共領域方面。到2025年,除應急車輛外,全省公交車、巡遊計程車以及城市建成區的渣土運輸車、水泥罐車、物流車、郵政用車、環衛用車、網約計程車基本使用新能源汽車;重型載貨車輛、工程車輛綠色替代率達到50%以上。

主攻方向:擴大整車規模、做強配套產業和做優增值服務。

其中整車規模方面,依託宇通客車公司、上海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乘用車鄭州分公司、廣州風神汽車有限公司鄭州分公司、奇瑞汽車河南有限公司鄭州日產汽車有限公司、宇通商用車有限公司等企業提升新能源客車競爭優勢、新能源乘用車規模並積極發展新能源載貨車

配套產業方面,打造千億級汽車電子產業集群、千億級動力電池產業集群和百億級電機電控產業集群。其中,動力電池產業集群將依託骨幹企業和研發機構,加快推動電池正負極、隔膜、電解質、電池管理系統等技術創新,加強高強度、輕量化、高安全、低成本、長壽命的鋰電池、鈉電池和燃料電池系統技術攻關,加快石墨烯負極、納米硅負極等電池關鍵材料和固態動力電池、鋰硫電池技術研發及產業化。推動動力電池企業改造升級、擴大產能,引進培育動力電池龍頭企業,加快形成千億級動力電池產業集群。

重點任務:加強技術攻關、做強優勢企業、強化推廣應用、完善基礎設施和推進融合發展。

其中優勢企業方面,研究組建省汽車產業投資集團,整合新能源汽車資源,盤活汽車產能。支持企業組建產業聯盟(聯合體),打造具有國際競爭力的平台化、專業化企業集團。支持汽車企業通過技術、品牌、股權投資、產能合作等方式聯合研發、生產產品,提升產業集中度和產能利用率,實現規模化集約化發展。加快培育「專精特新」企業。聚焦感測器、通信晶元、微處理器、驅動程序、軟體演算法、連接器、保險盒、插接件等細分領域,大力推進核心基礎零部件和元器件、基礎軟體、先進基礎工藝、關鍵基礎材料、產業技術基礎領域補短板,加快培育一批主營業務突出、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專精特新」企業,努力培育一批製造業單項冠軍和「小巨人」企業。

推廣應用方面,各地城市建成區每年新增或更新的公交車、環衛車輛、巡遊計程車和接入平台的網約計程車全部使用新能源汽車。省、市級黨政機關每年新增、更新公務用車采購新能源汽車比例不低於50%。以客運車輛為應用牽引,以貨運車輛為主要應用場景,以乘用車為輔助,開展燃料電池汽車示範應用,打造河南氫能文旅、物流示範名片。

E. 北方隱秘新能源汽車大城崛起!青島建成千億級產業基地

近年來,全球掀起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狂熱浪潮。許多國家都將目光聚集在新能源汽車市場這塊巨大的蛋糕上,想要從中分得一杯羹。

那麼,在如此多布局的地區中,誰會成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呢?

答案是: 中國青島 。 

說起青島,多數人第一印象會想起大海。

而提起青島的工業,很多人也會想起 海信、海爾、青島啤酒 等知名品牌,總之,幾乎不會有人將青島與新能源汽車聯系在一起。

但實際上,除了這些多年積淀下來的明星品牌之外,青島近年來還在著力打造一項新的支柱型產業: 新能源汽車製造 。

與不少城市的大手筆規劃不同,青島的新能源汽車製造產業在宣傳上略顯低調。近年來青島的該產業已經吸引了超過一千億的投資,目標直指 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基地 。 

01

不鳴則已,一鳴驚人 

2018年對於汽車行業來說是一個寒冬,中國高速增長了幾十年的汽車工業面臨產銷同比下滑的尷尬局面。

而青島,卻在這一年找到了城市汽車工業的突破點。

2018年,青島地區汽車產業產值1071.9億元,同比增長14%,主營業務收入1107元, 歷史上首次突破千億元大關 。

而這種逆襲局面,與青島近年來一直布局的新能源汽車產業息息相關。

近年來,青島緊跟國家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歷史機遇,重點引進了包括 北汽新能源、一汽解放、上汽通用五菱、一汽大眾 等新能源整車龍頭企業。

以此為依託,以 國軒電池、特銳德電氣、力神電池 為代表的一眾核心零部件製造企業也紛紛前來落戶青島,在短時間建立起了相對完整的汽車產業鏈。

據統計,截至目前,新落戶的新能源汽車相關企業已經超過400家,包括北汽新能源項目、一汽解放商用車基地、比亞迪純電動客車等在內的新能源汽車項目130餘個, 涉及總投資已經超過1000億元 。

歷經幾年發展,青島地區已經在全市范圍內規劃了 四大重點園區 ,分別是即墨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聚區、萊西新能源汽車產業集聚區、西海岸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聚區、城陽特種汽車及零部件產業集聚區。

青島新能源汽車崛起的路徑十分具有代表性 ,即在政策的引導下,吸引整車龍頭企業入駐,在此基礎上,青島又在上下游產業鏈配套企業上下功夫,零部件配套穩步跟進,最終推動產業集群的不斷壯大。

這一發展思路與 深圳電子信息產業的崛起路徑頗有些相似 。對標城市的成功經驗也為青島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帶來了足夠的底氣。

而最近,有消息稱,青島地區也正在與 恆大集團 對接新能源汽車項目,近期有望再度引進行業龍頭企業。 

02

氫能正在發力 

當然,在新能源汽車製造領域,氫燃料電池汽車也是未來相當被看好的方向。

青島在氫能領域的布局十分給力,短短一個月內先後與 美錦能源、氫能知名企業德國FCP公司合作項目 ,總投資達140億元。

6月28日,青島工信局、青島西海岸新區管委會與美錦能源簽署了《青島美錦氫能小鎮合作框架協議》,協議主要內容為在青島市西海岸新區投資建設青島美錦氫能小鎮,總投資100億元(具體投入需根據後續達成的正式協議確定)。

據預計,此次青島地區與美錦能源的合作, 也將以二者所擅長的氫燃料電池整車研發製造為主。

公告中表示,氫能小鎮還將涉及膜電極、燃料電池電堆和系統、燃料電池分布式能源以及相配套的產學研科創中心、燃料電池檢測中心等項目。

引入美錦能源的氫能小鎮,對青島來說是一次擴展城市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的重要舉措。

在與美錦能源「親密接觸」後不久,青島就迎來了氫能發展的第二個大動作。

7月26日, 總投資達40億的FCP中德氫能源產業園項目在青島開工奠基 。

德國FCP公司擁有國際領先的氫燃料研發及生產設備和技術。此次打造的氫能產業園總投資達40億元,將重點放在 氫能源產品生產及建設全球氫能源技術中國本地化研究中心上 ,推動青島地區甚至全國氫能經濟的發展。

據了解,該項目將於明年年底竣工,2021年實現量產。預計中德氫動力公司一期項目 產值將達165億元 ,可創利稅10多億元。

FCP中德氫能源產業園不止服務於本地氫能產業的發展,還將 為央企提供核心部件配套 ,預計產值高達260多億元。

無論是美錦氫能小鎮還是FCP中德氫能源產業園,青島的目光都始終聚焦在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上,足以看出這座城市打造未來新支柱產業的決心和魄力。

當然,作為一個新興行業,青島在發展過程中也面臨著許多不足。

與江蘇、浙江、廣東等地區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相比,青島在 智能型裝備製造、核心研發、高端人才引進 三方面還存在差距。

以三地經驗為參照,青島地區還需要 設立新能源汽車重大科技研發專題,建設產業創新平台,同時引進、培育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先進人才, 才能保證新能源汽車產業更加長遠、持續地發展。

當然,作為國內知名的海濱城市,青島還應因地制宜, 發揮港口優勢, 從貨車、船舶等領域入手,推動新能源汽車尤其是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發展,創造來自青島的「新世界名牌」。 

F. 新能源汽車的經濟效益

新能源汽車具有經濟效益:

1、新能氏盯源汽車森磨能源利用率高,油耗低,使用成本低,比普通汽車節約更多的能源,節約更多的成本。

2、新能源汽車擁有更高的環保性能,可以有效減少空氣污染,減少噪音污染,減輕城市交通擁堵,保護環境,改善城市空氣質量,提高城市美觀度。此核斗

3、新能源汽車擁有良好的安全性能,可以有效降低事故發生率,降低交通事故的發生率,提高行車安全性。

4、新能源汽車擁有良好的可靠性,可以有效減少維修次數,提高行車可靠性,提高行車舒適度。

G. 上海:2025年新能源車產值3500億元/推廣氫燃料電池車

在汽車方面,規劃提出到2025年,上海新能源汽車製造業產值達到3500億元左右。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比重進一步提升,推動重點汽車製造企業加速向戰略性新興產業企業轉型,培育一批銷售規模百億級汽車零部件中小企業。

上海將加快動力電池技術突破,提高電池能量密度、安全性和電池壽命,推動高功率密度驅動電機及控制系統向系統集成化、結構輕量化、控制智能化方向發展。推廣氫燃料電池汽車逐步進入市場應用,突破膜電極、電堆、質子交換膜等系統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降低燃料電池汽車成本,完善加氫站布局。支持相關企業加強合作,聯合開展車規級晶元、車載操作系統、車載人工智慧計算平台、車聯網通信、激光雷達、毫米波雷達、專業測試設備、線控執行系統(制動、轉向)、高精度地圖、感測器等技術及裝備研發,探索特定場景下智能網聯汽車商業化運營及應用。

此外,在新能源汽車跨越發展工程上,將加快推動傳統汽車向新能源汽車轉型,推動長三角燃料電池汽車和智能汽車一體化發展,攻克「三電」等關鍵零部件、燃料電池汽車的核心技術。推動重點企業產品向純電動汽車和燃料電池汽車轉型,培育一批銷售規模百億級汽車零部件企業。

H. 珠海市透露正與特斯拉、比亞迪等4個項目洽談

珠海市透露正與特斯拉、比亞迪等4個項目洽談

珠海市透露正與特斯拉、比亞迪等4個項目洽談,目前,各地正加速競逐「中國新能源汽車之都」的稱號。不久前,9個城市爭奪特斯拉中國第二工廠項目的傳聞,便可見一斑。珠海市透露正與特斯拉、比亞迪等4個項目洽談。

珠海市透露正與特斯拉、比亞迪等4個項目洽談1

據媒體報道,珠海市近期正重點對新能源整車製造項目進行招商,已初步洽談特斯拉、比亞迪、小鵬汽車及優品車等項目。同時,據當地發布的《關於堅持「產業第一」加快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顯示,珠海未來新能源產業集群的產值將超2000億元。

4月25日,時代財經就新能源汽車項目規劃等情況采訪了珠海市招商署,相關工作人員透露稱,目前珠海市主要發力的是新能源的整車項目。「珠海市遵循產業第一、製造業優先的發展規劃,所以在新能源產業發展上,整車製造是新能源項目的切口和重點目標(對象)。」

至於在引進整車製造廠的進度方面,前述工作人員向時代財經透露,現階段珠海市與特斯拉、比亞迪等4個新能源整車項目處於初期洽談階段,洽談結果具有不確定性,「正在初期洽談,但是項目在沒有簽約、落地之前都可能存在變數。」與此同時,該人士認為,如果上述整車製造項目都順利落地,將對珠海的產業發展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產銷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國汽車產銷分別為648.4萬輛和650.9萬輛,同比增長2.0%和0.2%,增速有所回落;

但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依然強勁,第一季度產銷分別完成129.3萬輛和125.7萬輛,同比均增長1.4倍,市佔率達19.3%。中汽協預計,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達到500萬輛,繼續成為車市增長的主要力量。

業內人士認為,在此行業背景下,各地政府大力布局新能源整車企業,可以拉動地方整體汽車產業鏈與周邊配套產業的協同發展,這對城市的就業乃至經濟增長都有積極的意義。

作為目前我國新能源車年產量最多的城市,上海此前不僅引進了特斯拉,還參與了威馬汽車的融資,並參股智己汽車等。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上海以63萬輛的新能源汽車年產量,位居全國首位,其新能源汽車產值更突破1600億元,同比增長200%。其中,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僅去年的產值就超過1500億元。

除上海外,曾因投資蔚來等明星企業被冠以「最牛風投城市」之稱的合肥,此前還對包括江淮大眾、長安汽車二期等50多個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項目進行了總額超500億元的投資;小鵬汽車首個自建工廠落地肇慶,零跑牽手杭州等,同樣離不開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這些新能源車企也成為當地先進製造業的代表性名片。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各地正加速競逐「中國新能源汽車之都」的稱號。不久前,沈陽、廣州、深圳、青島、宜賓、重慶、合肥、武漢、西安等9個城市爭奪特斯拉中國第二工廠項目的傳聞,便可見一斑。

對此,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產業鏈配套和消費基地的組合是車企選擇擴產落戶地的主要考慮因素。」他向時代財經表示,對於車企自身來說,其實是比較希望擴產的,這樣車企在全國范圍內能擁有更多的生產基地,同時憑借地緣優勢在相應地區獲得更多的消費人群,也有利於銷量的增長。

此外,對於珠海加入特斯拉中國第二工廠爭奪戰,有業內人士則認為,珠海市背靠大灣區,海運優勢明顯,但是由於新能源產業起步較晚,供應鏈配套與長三角仍有一定差距,所以在當地政府沒有出台明確的優惠政策情況下,相關項目能否落地仍未可知。

珠海市透露正與特斯拉、比亞迪等4個項目洽談2

自特斯拉表示將在中國建設第二個超級工廠以來,多個城市都曾與這一項目傳出緋聞。

4月24日,根據珠海產業發展大會披露信息,珠海將瞄準年度新簽約千萬元以上產業項目1500個、注冊超億元製造業項目450個等重量級目標,倒排工期,加強外出招商力度。近期重點對接新能源整車製造項目,已初步洽談特斯拉、比亞迪、小鵬汽車及優品車,探討合作可能性,積極推進比亞迪電子、信維通信、萊寶高科、中材鋰膜、科恆股份等優質在談項目。

業內認為,上述消息也釋放出珠海市欲參與爭奪特斯拉超級工廠項目的信號。在此之前,已有沈陽、廣州、深圳、青島、宜賓、重慶、合肥、武漢、西安等9個城市與特斯拉中國第二工廠項目傳出「緋聞」。

4月2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針對此事向特斯拉中國方面進行求證,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對特斯拉來說,當地產業鏈配套是否完整,是其選址首要考慮的問題。因為降低成本,使利益最大化,是包括特斯拉在內的所有企業所追求的。」4月25日,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即使地方政府能給予最大的政策支持,如果沒有完整的產業鏈配套,會讓企業生產陷入被動,無形中增加生產製造成本。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黃鑫磊 攝(資料圖)

自上海超級工廠投產後,特斯拉在中國的產能和市場規模均處於快速提升狀態。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共交付48.41萬輛汽車,同比增長235%,占特斯拉年度全球總交付量的51.7%。今年一季度,特斯拉累計交付新車超31萬輛,同比增長68%。而特斯拉中國今年1~3月批發銷量累計約18.22萬輛,占特斯拉總銷量的59%。這意味著,特斯拉全球銷量中有近六成來自中國市場。

在今年1月舉行的特斯拉財報電話會議上,特斯拉CEO馬斯克公開表示,公司正在為新工廠進行選址,今年年底可能會有相關信息公布。

在外界看來,特斯拉選擇在中國建設第二工廠是吸取了上海超級工廠帶來的經驗,即越接近當地市場,對生產越有利。同時,本土化生產更有利於其控製成本。

「主機廠選擇工廠落戶城市主要考慮的是當地產業鏈配套是否完善、市場需求是否旺盛,以及地方政府給予的包括土地、稅收等支持政策力度的大小。」今年2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曾表示。

4月25日,汽車行業分析師田永秋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稱,好的企業引進,將為當地政府帶動一批相關產業鏈配套企業的入駐。而相關產業鏈配套企業的逐步完善,也將吸引更多的企業和人才進入,提高當地就業率,從而形成正向循環效應,助推當地經濟快速發展。

中國作為特斯拉的出口中心,出口的`便利性,無疑會是其考慮落戶城市的關鍵一環。田永秋分析稱,按照慣例,美國企業的出口方式更多選擇的是海運方式。

在田永秋看來,特斯拉中國第二工廠選址主要會考慮三方面因素:一是地理位置的便利性,評估是否便於其出口和銷售;二是當地產業鏈配套是否完善;三是當地給予的政策優惠條件是否足夠吸引。

如此來看,在出口便利性上,珠海市擁有著其他內陸城市沒有的天然優勢。公開資料顯示,珠海位於廣東省南部,珠江口右岸,珠江八大出海口的五門(金星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和崖門)匯流入海處。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發布的「2021年全球港口排名」顯示,珠海港以全年實際完成貨物吞吐量1.28億噸的成績,名列全球港口第57位。

值得注意的是,珠海市也曾被列入FF國內工廠落戶城市名單中。但後因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成立而發生了變動。「FF中國總部落戶珠海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未來不排除FF會有一部分研發中心設立在珠海。」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此前也向記者坦言。

在多個城市的激烈爭奪之下,最終特斯拉第二工廠項目建設會花落誰家?

珠海市透露正與特斯拉、比亞迪等4個項目洽談3

據南方財經報道,4月24日舉辦的珠海產業發展大會上,珠海官方稱將瞄準年度新簽約千萬元以上產業項目1500個、注冊超億元製造業項目450個等重量級目標,倒排工期,加強外出招商力度。

近期重點對接新能源整車製造項目,已初步洽談特斯拉、比亞迪、小鵬汽車及優品車,探討合作可能性,積極推進比亞迪電子、信維通信、萊寶高科、中材鋰膜、科恆股份等優質在談項目,做好本土企業、商業樓宇「二次招商」,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注入強勁動力。

珠海市招商署主任劉高路表示,將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組建駐外招商部門。搶抓重點經濟城市產業溢出和產業轉移、央企限時遷出北京等重要機遇,全面鋪開對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西南地區等地多點開花招商。

珠海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李叢山介紹,為增強產業發展承載力,珠海將按照1年100億元、5年不少於500億元的標准,實施園區配套倍翻計劃,解決當前園區配套滯後的問題;5年內統籌新增和盤活工業用地約50平方公里,首年熟地整備不少於7000畝,保障重點項目用地需求。

「這也是珠海首次通過特區立法嚴格管控工業控制紅線,嚴格限制工業控制線內用地改變功能和用途。」珠海市自然資源局局長蔣道平說,到「十四五」末期珠海將力爭整備工業熟地3.5萬畝。

按照目標,到2025年,珠海全市工業總產值要突破1萬億元,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不低於40%,工業固定資產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不低於30%;全市新增15家以上百億級製造業企業,上市企業超過50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4000家。

I. 新能源汽車落地湖南湘陰:千億產值下的「困境」

本報記者 陳靖斌 岳陽報道

某世界500強企業落地湖南湘陰,在湘陰建設新能源整車生產基地,讓湘陰這座位於長沙以北近70公里的小縣城成為眾多投資者矚目的焦點。

據了解,該項目用地總規模約2400畝,規劃年產能50萬輛,全面建成達產後預計年產值過1000億元。根據當地政府要求,項目於2020年6月25日前需具備開工條件。

然而半年過去了,開工條件具備了卻未如期開工,項目空地上原來巨幅廣告牌卻被悄然撤下,縣長曾經調研項目的新聞也在政府官網上刪除了,人們會不由自主地猜想,湘陰引進的新能源 汽車 產業鏈,到底怎麼了?

「只有發展工業才能拉動經濟增長,雖然我們通過各種方式招商引資,但實際上並沒有招商到太多『好項目』。」一位政府官員向《中國經營報》記者吐露,難得招進新能源產業的「好項目」,到底能否落實推進,目前卻仍摸不透,這也使他們十分捉急。

好項目招商難、推進難背後,折射的是省市周邊縣域的發展難題:一方面是長沙的南拓以及虹吸效應,高新技術企業不願來,湘陰自身的特色綠色食品產業帶來的實際稅收卻又很少。而另一方面當地政府還面臨著規模工業的核查壓力,這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工業增長。

這也倒逼著湘陰尋求新的盈利增長點,而新興產業是他們首選的發展方向。「湘陰想發展新能源其實也是對新興產業的博弈,能否產生新的盈利增長點仍未可知。就像談戀愛一樣,來了是喜事,不來你又想著她來,想跟她談她卻只是拋了下媚眼,真的好難。」一位政府官員向記者坦言。

起底湘陰「新能源產業」

某世界500強企業落地湖南湘陰,在該縣籌建整車生產基地,著實讓湘陰賺足眼球。

事實上,對於湘陰而言,該項目落地也確實意義非凡。

湘陰縣縣長李鎮江在調研項目現場時曾表示,該項目填補了湘陰 汽車 生產的空白,必將對全縣經濟 社會 發展產生深遠影響。

這對於2019年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只有333.32億元的湘陰而言,確實炸開了鍋。

根據《湘陰縣政府工作報告》顯示,2019年湘陰縣的招商引資取得 歷史 性突破,新引進「三類500強」企業投資項目4個。其中該企業籌建的新能源 汽車 整車及中央電機項目總投資450億元,建成後預計年產值過1000億元、稅收超60億元。

《湘陰縣政府工作報告》亦評述稱,這是湘陰發展史上具有劃時代意義的重大項目,既是 科技 密集型產業,又符合國家戰略方向,必將成為湘陰縣推動強園興工的「新龍頭」「新引擎」。

李鎮江亦在督導項目建設時要求各級各部門要咬定6月25日前具備開工條件這一目標,嚴格按照協議要求,堅持技術標准,強化監督管理,保證工程質量。

然而半年過去了,《中國經營報》記者來到項目現場發現,原來某企業的新能源 汽車 廣告牌已悄然撤下,現場僅是一片空地,而政府官網上李鎮江於2020年6月1日督導項目建設的新聞,也遭到了刪除。

一位政府官員向記者坦言,眼見著好項目好不容易招商引資進來,企業又沒說開工,也沒說不開工,讓他們也很為難。「它在湘陰既拿了地建房地產,也拿了地建新能源 汽車 。而新能源 汽車 產業鏈政府也不是很明朗,都是『摸著石頭過河』,在這過程中難免會有問題,但迫於產業轉型和競爭壓力,我們對這個新興產業也不得不去 探索 ,政府當然還是希望項目能夠順利落實推進。」

產業轉型之痛

湘陰之所以迫切希望新能源 汽車 整車生產基地項目能順利落地,背後折射的是當地縣域經濟的產業轉型之痛。

一方面早在2017年,湘陰就規劃5年內主動承接長株潭產業轉移和配套,發展新能源 汽車 產業。另一方面由於其特殊的地理位置,湘陰主動承接產業轉移的舉動並沒有贏得資本市場的青睞,規劃實施將近3年,才有企業彌補縣新興產業鏈的空白。

事實上,早在2017年,湘陰縣就規劃以環保設備、城市智能裝備為重點,做大做強綠色裝備製造產業。而新能源 汽車 產業基地,正是綠色裝備製造的重點發展產業之一。

根據湘陰縣政府印發的《關於促進工業發展的五年行動計劃(2017-2021)》顯示,湘陰縣將深入貫徹工業強縣戰略,充分發揮新型工業化在縣域經濟發展中的第一推動力作用,依靠園區興工、項目立園,全力發展綠色建築建材、綠色裝備製造、綠色食品等支柱產業,積極培育新材料、電子信息等產業,推動新型工業規模升級、質量升級、效益升級,打造千億園區、百億產業、十億企業,實現由工業老縣向工業強縣的跨越。

其中在綠色裝備製造層面,湘陰將主動承接長株潭產業轉移和配套,緊盯珠三角、長三角等國內重要的工程機械、軌道交通、節能和新能源 汽車 產業基地,配套進行零部件生產。著力延伸智能車庫、智能電梯等城市智能裝備產業鏈,力爭五年內引進相關項目12個以上。

然而「築巢引鳳」也沒有引爆湘陰的資本熱潮。記者從高德地圖上看,湘陰縣位於長沙市北部,路程距離77公里,駕車時間約1小時直達。「由於長沙市的工業化發展路徑是向南擴張,再加上長沙市先天的虹吸效應,許多好的高新技術企業更願意往長沙或者長沙以南交通區位條件更加優越的地方投資發展。」一位政府官員告訴記者。

財政壓力

事實上確實如此,位於長沙以南的湘潭縣,離長沙距離與湘陰相當,但其經濟發展實力,近兩年卻遠超湘陰100多億元。

根據湘潭縣與湘陰縣近三年的《國 民經濟和 社會 發展統計公報》顯示,2017年至2019年湘潭縣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404.27億元、443.6億元以及485.0億元;而湘陰縣地區生產總值分別為360.6億元、331.83億元以及333.32億元,三年來兩地生產總值分別相差了43.67億元、111.77億元以及151.68億元。

數據顯示,湘陰當地的農業生產總值在波動上升。根據《國 民經濟和 社會 發展統計公報》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湘陰縣完成農林牧漁總產值分別為86.15億元、83.45億元以及100.97億元。

而規模工業企業數量卻呈下降趨勢,規模工業總產值也呈波動下滑。2017年至2019年湘陰縣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分別為159家、130家以及119家,完成規模工業總產值分別為364.4億元、275億元以及288.6億元。

與此同時,2017年至2019年湘陰縣的財政收入雖然在穩步增加,但其稅收收入卻在波動下滑。數據顯示,湘陰縣的公共財政預算收入分別為15億元、15.75億元以及17.43億元,其中稅收收入分別為10.1億元,11.31億元以及7.2億元。

而湘陰的財政支出卻壓力巨大。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9年湘陰縣財政一般公共總支出分別為42.8億元,41.17億元以及48億元。

謀求絕處逢生

稅收減收的同時,湘陰2020年還面臨著巨大的規模工業核查壓力。根據政府官網發布的《2020年一季度全縣經濟運行形勢分析預測》顯示,規模工業核查帶來基數包袱,其中2019年國家對湘陰縣菲菲毛巾、海日食品、信達電梯、遠大可建4家規模工業企業進行了核查,而國家和省統計局已將這4家企業列為重點監控對象。

預計2020年一季度這4家企業工業總產值不到1億元,同期基數為13.5億元(不可修正),同比減少12.5億元,形成了2020年的基數包袱。根據聯網直報平台數據顯示,全年將背負60億元的基數包袱,這也很大程度上影響了湘陰的工業增長。

而這也倒逼著湘陰不得不選擇對新興產業進行博弈,以謀求新的盈利增長點。

事實上,除了招商引資某世界500強入駐湘陰發展新能源產業外,2020年10月,湘陰正式獲批湘江新區新片區,全境納入《長株潭區域一體化發展規劃綱要》《長株潭都市區國土空間發展規劃》等重要規劃范圍。

也得益於該縣納入湘江新區新片區的契機,2020年12月18日,湘陰縣首次推動產業項目集中簽約開工。據悉,本次集中簽約項目16個,開工項目6個,新簽約項目總投資115.9億元。據了解,此次簽約開工的項目涵蓋先進裝備製造、綠色食品加工及配套、綠色新型新材料等類別,其中先進裝備製造產業鏈項目8個。

「湘陰無論是想發展新能源還是推動產業項目集中開工簽約,其實都是政府對新興產業的一場博弈,能否產生新的盈利增長點仍未可知,真心希望項目都能夠順利落實推進。」一位政府官員如是說。

(編輯:趙毅 校對:翟軍)

J. 中國近十年新能源汽車總產值

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已達456.7萬輛。
1、近十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逐步擴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連續7年位居世界第一。
2、2014年,我國新老敗能源汽車純含悄產量僅為8.4萬輛,銷量做渣為7.5萬輛。
3、2021年,其產銷量同步翻倍增長,均超過250萬輛。
4、2022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再創新高,前九個月產量達471.7萬輛,同比增長1.2倍,銷量已達456.7萬輛。
5、截至2022年9月,新能源汽車市場佔有率已增至23.5%。

熱點內容
b型房車2019 發布:2025-01-15 20:39:56 瀏覽:842
藍鳥七座商務車價格圖片報價表 發布:2025-01-15 20:39:53 瀏覽:964
富士達27速自行車價格 發布:2025-01-15 20:08:17 瀏覽:92
寶馬3系改內飾案件 發布:2025-01-15 20:07:05 瀏覽:189
最新高速拖掛房車收費 發布:2025-01-15 19:46:59 瀏覽:962
依維柯房車是自動擋嗎 發布:2025-01-15 19:42:56 瀏覽:602
長安北斗星二手車價格及圖片大全 發布:2025-01-15 19:41:21 瀏覽:5
包頭五當召自駕游攻略 發布:2025-01-15 19:41:17 瀏覽:217
買豪車睡了女銷售 發布:2025-01-15 19:35:29 瀏覽:833
奇力汽車價格 發布:2025-01-15 18:58:48 瀏覽:3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