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產業倒閉情況
㈠ 品牌隕落 眾泰新能源正式裁定破產清算
[汽車之家?資訊]?我們從公開資料了解到,12月2日*ST眾泰官方發布公告稱,眾泰汽車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公司」)於近日收到浙江省永康市人民法院(以下簡稱「永康法院」)下發的《民事裁定書》([2020]浙0784破20號),獲悉公司全資二級子公司眾泰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眾泰新能源」)被債權人以不能清償到期債權,資產不足以清償全部債務為由,被申請破產清算。現將相關情況公告如下:
其實,眾泰新能源走到破產清算可以算是意料之中的事情,從年初4月份遭受員工維權,到後來的拖欠供應商貨款,這個邊緣車企的生存狀況一次又一次的被推倒風口浪尖之上。越來越多的邊緣車企被市場所淘汰,這也說明靠模仿已無法再次復制出曾經眾泰的輝煌,若想在如今的汽車市場求得生存,就必須有核心技術、研發實力等傍身,否則「裸泳者」的結局只能是出局。
值得注意的是,此次申請破產清算的是眾泰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這個品牌現有車主後續保養維修如何處置,更多消息我們也會持續關注。(文/汽車之家周易)
㈡ 30多家新能源汽車公司倒閉,這個行業要涼了嗎
有車主發帖爆料稱,由於經濟低迷,上海新能源 汽車 展原計劃有60多家參展企業,結果30多家已經倒閉,還有10多家因為參展費不夠去不了,這是行業要涼的節奏嗎?
新事物的發展總會經歷很多坎坷,新能源 汽車 從橫空出世到發展至現在實屬不易。活下來,是新能源車企們最要緊的事兒!
當時新能源 汽車 相關的政策一出來,造車企業們一哄而上,紛紛加入電動 汽車 的產車大隊,但這玩意不像外賣APP一樣砸錢活下來就能可以高枕無憂了,造車是門技術活,特別是新能源 汽車 ,沒有過硬的技術,都很難在市場里存活。讓自身有強大的技術支持是新能源車企可持續發展的硬道理啊!
雖然很多新能源車企倒閉了,但是新能源 汽車 的這個市場一定是巨大的,無論是目前還是未來。新能源道路是強國之路,是發展的必然。怎麼說呢,作為一個新能源車主還是很看好新能源 汽車 的,不是「自買自誇」,而是,環保是當今發展的重要方向,只有注重環保國家才能走得更遠。
回歸這個上海新能源車展事件本身,很多新能源車企倒閉更大地是說明他們的技術不夠硬,市場競爭,適者生存,這不是很正常嘛,落後肯定是要被淘汰的。很多不明所以的群眾就會跟風拉踩新能源 汽車 行業,行業要發展必然有犧牲的,理智看待這個事,不信的話放長雙眼吧,國家支持的行業不會錯的。總之一句話!車企們強大自身技術才是正經、緊要的事!
㈢ 河南德力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倒閉了嗎
河南德力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沒有倒閉。截止到2022年12月30日河南德力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屬於正常營業中。是一家集新能源汽車研發、製造、銷售於一體的現代化汽車企業,具有發改委、工信部雙資質牌照。
㈣ 作為新能源汽車引領者的特斯拉,為何瀕臨倒閉
因為遇到危機了,才會面臨倒閉。
自2010年6月通過首次公開募股籌集2.25億美元以來,特斯拉一直採用發行股票和可轉換債券,融資租賃和垃圾債券等方法籌集資金。此外,美國能源部在2010年向特斯拉提供了4.65億美元的貸款,特斯拉在2013年提前全額償還了這筆貸款。在各種策略下,特斯拉似乎始終不缺錢。但是自去年以來,特斯拉遇到了許多危機。原因很多,例如Model 3生產能力嚴重不足,質量問題以及自動駕駛領域的積極性。具體來說,特斯拉依靠債券融資來投資生產線建設和Model 3生產,但是Model 3遇到了產能瓶頸。特斯拉一直很緩慢地看到恢復其原始收入並形成收入的希望。此外,今年3月30日,特斯拉宣布召回ModelS,以解決動力轉向問題。特斯拉表示,2016年4月之前生產的123,000輛Model S車輛受到影響。特斯拉總共售出了200,000輛Model S,但一次召回了一半,人們不禁懷疑其產品質量。最後,一切都反映在資本市場上。今年3月27日,信用評級公司穆迪將特斯拉股票的信用評級從B2垃圾進一步降級為B3,並且不排除繼續降級的可能性。同時,特斯拉發行的債券從B3降低。突然之間,特斯拉處於四面楚歌的境地。
㈤ 奇瑞新能源倒閉了嗎現在
沒有倒閉。奇瑞新能源汽車技術有限公司始於1999年,專注研發新能源汽車,始終堅持自主創新,逐步建立起國際化的整車開發流程和標准體系。 2016年10月通過了國家發改委關於新建純電動乘用車項目的核准,並於2018年9月獲得工信部生產資質准入,獲得純電動新能源汽車生產牌照。
㈥ 一周新能源:又一家車企破產了……
??在續航能力方面,在NEDC工況下,充電一次可行駛600km。同時E-GMP平台搭載400V/800V多功能快充系統,採用超高速充電設施時,14分鍾內電池可充至80%,意味著充電5分鍾就能行駛100km。
按照現代集團的計劃,2025年前就要推出11款純電動汽車,所以我掐指一算,等於從2021年起就是平均每年接近3款新車的節奏了。
2021年起,合資品牌的新能源車就開始密集上市了,而現在離2021年只剩下二十多天了。在剩下的這二十多天里,還會有什麼更有意思的新鮮事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㈦ 又一個新能源汽車品牌倒下了,300億灰飛煙滅 車主怎麼辦
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就如同曾經的共享單車行業,一眾企業轟轟烈烈地入場,隨後又紛紛黯然退場。新能源汽車在國家的政策扶持下開始興起,隨著我國對新能源汽車補貼的減少,企業的發展面臨沖擊。就像巴菲特說的:「當浪潮退去,才知道誰在裸泳」。
但是新能源車就不一樣了,新能源汽車行業剛剛開始發展,許多技術還沒有普及。在外面的第三方維修不僅門檻高,收費也高,車主只有去4S店維修才最靠譜。並且一旦威馬汽車倒閉以後,汽車相關的零部件也不再生產,車輛的維修更加困難。
總結
新能源汽車行業實際上就是各行各業的縮影,在行業初期都是百舸爭流。然而隨著競爭加劇,在經歷了大洗牌以後,總有人會被淘汰,能夠留下來的都是真正有實力的企業。不知道你對於新能源汽車行業看好哪一家呢?
【本文來自易車號作者能源車世界,版權歸作者所有,任何形式轉載請聯系作者。內容僅代表作者觀點,與易車無關】
㈧ 補貼退潮後第一個倒下的新能源車企誕生了
"新能源車企倒閉潮大浪正在逼近"去年的6月30日,一家叫做紅星汽車的"老牌"車企加入了造車新勢力的隊伍,在發布會上,紅星汽車發布了全新乘用車品牌"閃閃"及旗下首款智能電動四驅微型SUV產品" 閃閃X2 ( 查成交價 | 車型詳解 )"。
然而時隔一年,隸屬於多氟多旗下的河北紅星汽車製造有限公司發布通知,由於受到國家國家政策及市場影響,部分崗位從6月22日停產放假,放假期限不定,而放假期間,員工只能拿到當地最低工資標準的工資。
從傳統汽車轉型到新能源汽車,依靠國家的補貼紅利,有不少自主品牌在這期間實現了成功轉型。同時也有一批造車新勢力乘著這股東風順勢而起,但是這期間也有一些"渾水摸魚"的品牌,不能完全適應市場,日子難以為繼,甚至面臨洗牌,紅星汽車就是這樣的例子。
放假?停產?真相為何?
車企有放高溫假的傳統,但紅星汽車為員工停產放假,卻無法保證假後是否能正常上班。
近期有消息曝出一張紅星汽車《關於部分員工放假的通知》的圖片,並蓋有公司印章。通知表示,受國家政策及市場影響,結合公司現狀,經公司研究決定,自2019年6月22日起,部分崗位員工停產放假,卻顯示"放假期限不定"。並表示,"如果有計劃改變,公司另行通知。"
圖片顯示,此次放假通知涉及紅星汽車140、510兩個項目的部分員工。從對放假員工的計薪標准來看,紅星汽車此次停產放假時間是按超過兩個月准備的。根據紅星汽車員工計薪策略,放假第一個月,按員工入職合同簽訂的標准支付;第二月起,按照邢台市最低工資標准執行。
在圖片被曝光之後,紅星汽車官方回復道:目前,紅星汽車在研發新車型,原車型放慢了生產速度,不存在停工放假。但這個說法難以讓人信服,以車企高溫假為例,往往只有7-10天,一般不超過15天。
這種放假方式難免讓人聯想到此前北汽銀翔以高溫假為名放假40天,官方當時回復也是正常放假,但在此後被爆出停產及欠薪,並有近百家經銷商維權的風波,而紅星汽車一放則是預計兩個月起,難免讓人猜測紅星汽車是否難以為繼?
同時也有股民在紅星汽車母公司多氟多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的股吧里稱:"今年以來,紅星汽車已經連續兩次裁員,本次裁員達30%"。而此次採用這種"不限期"放長假的方式,只給最低工資,意味著員工最後只能自己"主動"離職。
紅星汽車作為中國較早的汽車品牌,曾經名動一時,但是隨著時間的推移,逐漸衰敗。輾轉多次易手後,2015年紅星汽車被河北的多氟多化工公司以1.6億元收購。
2018年6月,紅星汽車推出了全新電動車型紅星閃閃X2,價格為11.98-13.98萬元,綜合補貼後售價4.98-6.38萬,續航里程為252-300公里。
然而公司知名度以及品牌影響力有限,再加上產品市場競爭力一般,從去年紅星閃閃X2發布後,沒有激起水花就已消退,市場上也難覓這款新車的蹤影。有數據顯示2018年紅星閃閃X2銷量為1700輛,但具體是交付給企業還是個人用戶不得而知。
作為造車新勢力,在收購紅星汽車以後,多氟多派駐至紅星汽車的決策層缺少在整車製造、運營方面的經驗。沒有跟上形勢變化導致錯過了新能源汽車高補貼時期,而後又錯過了分時租賃的藍海時期。一步慢步步慢,最終錯過了最佳時機。
"渾水摸魚"者不再有機會
在造車新勢力發展之初,確實為沉悶的汽車行業帶來了耳目一新的感覺,用互聯網思維、資源整合以及出色的融資能力,一度成為讓人看好的企業。但是在一切歸於沉靜之後,有些跟不上這個行業發展步伐的企業就會逐步顯露出來,往往在出色的PPT,乃至許下的各種宏願之後遲遲沒有下文。
在新能源汽車大潮的幾年內,大量新造車勢力湧入,並獲得了相當豐富的融資資金,但目前為止,仍有多家新造車企如江蘇敏安汽車、 刺蝟汽車 等,只公布了一個大體的計劃,而量產車則杳無音信。
從今年開始,大額的補貼退坡無疑對於新能源車企是一記重擊。作為曾經的微型電動車巨頭,知豆汽車也頻頻被曝欠薪裁員等消息。更加嚴厲的新能源補貼政策,讓曾經依靠補貼過活的低端新能源車企沒有了生存之路,而沒有自己核心技術的車企,其生存空間也將會越來越狹窄,最終淪為被淘汰的敗者。
當然,像紅星汽車、江蘇敏安汽車等車企在這個時代中還握有新能源汽車最重要的資源——"新能源生產資質",而這也是眾多造車新勢力為了爭奪市場必須要把握住的一項關鍵。"E車匯"預測,當在自主發展新能源道路上前行無望的時候,出售資質或為他人代工將會是這些車企最終的選擇。
紅星汽車現狀只能算是目前整個汽車圈的冰山一角。現在中國汽車市場進入殘酷的淘汰賽,從今年開始,不少車企都處在被出局的邊緣。現在的紅星汽車或許只是拉開了倒閉潮幕布的一角,真正的大浪還在後頭。不知在這場汽車市場大潮中,有多少企業能堅挺下去,又有多少企業以出局而終結。 @2019
㈨ 新能源汽車行業還能發展下去嗎會不會倒閉
整理了一些資料供參考如下:
預測2019年補貼退坡政策落地 新能源汽車價格將上漲
「買新能源車的話,要盡快了。」深圳一家上汽榮威4S店的銷售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如果2019年新的補貼政策落地之後,全系產品或漲價一至兩萬元。而北京一家吉利新能源4S店的銷售也表示,補貼退坡後全系產品可能漲價30%。
早在2018年年底,各地經銷商便以2019年補貼退坡後車型可能漲價為由,鼓勵消費者盡早購車。而直至2019年春節假期結束,新能源汽車補貼調整方案仍未落地,但坊間版本層出不窮,並指出2019年補貼退坡幅度將高達50%、地補取消等多項變化。而一旦該政策施行,這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巨大的震盪。業內簡單估算,單車補貼退坡預計最高可達7萬元。
而相比上述4S店的觀望態度,有新能源車企已經坐不住了,推出漲價和保價方案。春節前,小鵬汽車官方宣布,其首款量產車型小鵬G3自2月1日起綜合補貼後統一售價由13.58萬-16.58萬元調整至15.58萬-19.98萬元,相比12月份新車上市的售價增加幅度為2.00萬-3.40萬元,漲幅接近15%。更早些時候的1月24日,新特汽車DEV1兩款車型也分別漲價5000元、6000元。
與小鵬汽車和新特汽車的漲價不同,蔚來汽車和威馬汽車則選擇推出稍微含蓄的「保價政策」來應對補貼退坡。例如,蔚來公布的保價政策提出,用戶在2月份購買蔚來ES8,並在國家補貼政策發布前提車並上正式牌照,可按2018年標准享受國家補貼和地方補貼;2月份支付大定,國家政策發布後4月30日前上正式牌照,國家補貼按2018年標准享受,地方補貼則按2019年政策執行。
北京一家比亞迪4S店的銷售也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補貼退坡政策落地後,新能源產品價格將會上調,而在3月份之前完成上牌的購車用戶則能享受2018年的補貼優惠。位於北京的一家奇瑞4S店的銷售告訴記者,目前下一批次的車可能因為補貼政策而漲價。相比推出保價政策穩固市場,有些品牌則選擇了暫停銷售等待政策落地再行定價。位於北京的另一家奇瑞4S店的銷售告訴記者,店面從2019年1月1日開始便暫停銷售,直至新的補貼政策落地。「有一些品牌沒有漲價,但是由於補貼少了,消費者需要掏出更多的錢;而另一些品牌車型的到手價格會有小幅上調。但在2019年底,實際價格將重新回到下降通道。」有分析人士指出。
2018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統計情況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截止至2018年12月份新能源汽車銷量為22.5萬輛,同比增長38.2%,環比增長32.9%,單月銷量創歷史新高。累計方面,2018年1-12月份累計銷量為125.6萬輛,同比累計增長61.7%,全年勝利收官。1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為16.6萬輛,同比增長69%,環比增長19%,佔比74%;新能源商用車銷量為5.9萬輛,同比下降8.8%,環比增長97.8%,佔比26%。純電動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9.2萬輛,同比增長33.8%,環比增長39.1%,佔比85%;插電混動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2萬輛,同比增長73%,環比增長3.2%,佔比15%。整體銷量增長符合預期。
2018年12月,狹義乘用車(轎車+SUV+MPV)零售銷量達221.7萬輛,同比下降19.2%,環比增長9.8%;2018年全年累計銷量達2235萬輛,同比下降5.8%。2018年全年狹義乘用車產量2309萬輛,同比增速下降5%。
2012-2018年中國乘用車銷量統計情況
2012-2018年中國乘用車銷量統計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補貼退坡後影響到底多大?
對於2019年補貼退坡政策落地後產品是否漲價,蔚來、威馬汽車都保持著謹慎觀望態度。如果保價政策到期而不採取其他措施,那麼對於消費者而言,價格則順其自然上漲。與此同時,比亞迪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補貼退坡後車企成本增加,2019年大多數電動車都會有升級換代,包括續航里程、電池能量密度都會升級,而升級後的產品價格也會適當向上調整。
舉例來說,廣汽新能源GE35302018年享受的補貼為9.9萬元,但2019年的補貼將直降至2.9萬元,補貼退坡幅度高達7萬元。不過,中關村新型電池技術創新聯盟秘書長、電池百人會理事長於清教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電動車漲價並不會成為一種趨勢。「漲價不會成為一種趨勢,只是一種表面現象,事實上新能源汽車的價格整個還會下調。」他表示。
其認為,新能源汽車的電池、電機、電控等上游企業在前幾年整車廠的傳壓之下成本已經實現穩中有降,隨著2019年特斯拉等外資品牌電動車產品的加入,如果自主車企不自掏腰包補齊差價,那麼產品競爭力也將極大減弱。「整車如果因為沒有補貼就漲價是不現實的,第一消費者不會買單,第二並沒有更高性價比的車讓消費者買單。」於清教說。「變相漲價說明新能源整車在控製成本方面做得還不是很好。」於清教認為,漲價對限購城市而言影響不大,主要影響更關注性價比的二、三線及以下市場。「補貼進一步退坡至少讓那些以補貼為生,或者說目的不是研發和開發有價值新能源產品的企業退出市場,清理了市場環境。」上述比亞迪相關負責人告訴經濟觀察報記者。
進入後補貼時代,對於新能源汽車企業而言,要做的不單單是整合現有技術開發一款受市場歡迎的產品這么簡單,更要實現全產業鏈的布局和各個細分市場產品的全覆蓋,強化企業綜合競爭力。「新能源汽車目前產品處在快速迭代的時期,整個供應鏈任何一個環節技術沒有快速跟進的話,對沒有掌握核心零部件技術的企業來說,很容易掉隊。」上述比亞迪相關負責人說。
電池成為成本核心 價格下降將成為未來主要趨勢
依託新能源補貼政策的扶持,過去幾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實現了高速增長。中汽協數據顯示,即便是在乘用車銷量28年來首次負增長的2018年,新能源汽車也實現了61.7%的同比大幅逆勢增長。盡管對補貼的梯度式退坡,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已經做出了一定的適應,但在資金緊缺以及市場導向還未完全形成的大環境下,2019年補貼的進一步退坡對車企而言仍帶來成本壓力。
新能源汽車的價格下降被認為是未來的主要趨勢,其關鍵在於電池等核心部件的成本下降。2018年年底,威爾森發布的《2018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市場白皮書》指出,2020年電池成本相比2018年可以再降20%左右。縱向來看,動力電池系統成本從2015年的3元/瓦時,降低至2018年的1.2元/瓦時。若同比計算,電池容量60千瓦時的整車電池成本估計下降了2-3萬元。
與此同時,非電池關鍵部件的其他部件成本,也在下降通道當中。在科技進步和規模效應的雙重帶動下,電機、電控、智能系統等主要部件成本也在下降。不過,威爾森同時表示,這依然難以覆蓋補貼全部退出帶來的影響,建議未來雙積分政策獎懲力度進一步加強,如設置更高的積分比例要求、更嚴格的技術參數指標以及提高經濟懲罰的金額等。目前中國推行的雙積分制度還不能有效地化解補貼退坡之後的影響。
在2018年的一次論壇上,江淮新能源乘用車營銷商務中心總監王輝用清晰的數據,展示了雙積分交易初期微薄的「填坑」能力——一輛能獲得6萬元—8萬元補貼的電動車,積分只能賣出5000元—6000元,僅為補貼的1/10。而與此前6萬到8萬的單車補貼相比,雙積分的收入就是「毛毛雨」,可以想像,2020年補貼取消之後,企業日子的艱難程度。
這對於試圖將賣積分作為收入來源的新造車企業來說不是一個好消息。而對於處於創業初期的新造車企業而言,由於補貼下滑,未來企業的資金壓力會進一步加劇。新造車企業產品尚未形成大規模銷售,資金正向迴流有限。除此之外,隨著各家產品陸續批量交付,2019年新造車企業將全面開啟銷售端的比拼,屆時整車售價大概率將會走低。
希望對你有幫助!!
㈩ 又一家新能源車企倒閉四年間「燒毀」51億元!
近日,杭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以下簡稱「長江汽車」)已進入破產清算階段,中國證券報記者實地探訪長江汽車總部了解到,廠區里大部分員工都已離職,目前只有兩百多位負責乘用車生產的員工還照常上班,但手上為數不多的訂單完成後已沒有新訂單。
長江汽車前身為杭州公交客廠,成立於1954年,90年代曾因經營不善瀕臨破產,2013年由五龍電動車前身中聚電池注資重組,並成立了杭州長江汽車有限公司。而五龍電動車第三大股東,則是香港首富李嘉誠。
2016年,長江汽車是最早一批拿到國家發改委批文的新能源車企之一,2017年12月,在工信部公示的第302批《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中,長江汽車位居其中。
在2016年4月時,五龍電動車投資51億元推出電動車品牌「長江EV」,一期年產量10萬輛、二期年產量30萬輛,杭州工廠正式開始投產。同時貴州長江、深圳長江、成都長江等子公司也相繼成立。
數據顯示,2015年,長江汽車與簡式國際汽車設計(北京)有限公司、北京紫荊聚龍科技投資有限公司共同出資成立長江乘用車有限公司,持股比例分別為34%、33%、33%。
外憂內患長江汽車不堪重負
外憂內患,讓長江汽車不堪重負,昔日的高光時刻已不復存在,在長江汽車總部園區內,也只剩下「長江汽車」四個紅字,市場從不缺乏新產品,要想在市場中贏得一席之地,沒有像樣的產品是很難做的,適合消費者,順應市場規律,進而生產出性價比過硬的產品,才是企業長期發展的重中之重。對長江汽車唏噓的同時,也不禁感嘆所有汽車製造商務實的重要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