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汽車 » 華為要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

華為要進入新能源汽車領域

發布時間: 2023-03-24 02:37:16

1. 華為智選「開售」新能源車,它選擇的首家合作方是誰

不生產汽車的華為准備開始銷售汽車。第一財經記者獨家從業內人士了解到,華為Smart Select將與小康股份達成正式合作,在其渠道下出售小康股份下的新能源品牌賽利斯。今年3月9日,華為終端有限公司與重慶小康實業集團有限公司在深圳舉行合作備忘錄簽字儀式,雙方就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合作進行了探討。自今年1月15日起,在不到三個月的時間里,小康股價從12.93元上漲到29元,在區間內上漲124%,總市值超過374億元。

華為內部人士表示,此前的沉默主要是因為雙方的合作仍在進行中,華為不希望合作內容未發布時影響資本市場。但在不久的將來,華為將在智能選擇中推出小康品牌汽車產品。2019年初,小康控股已與華為舉行了全面合作簽約儀式,表示將進一步推進新能源汽車領域合作,開展工業互聯網、ICT基礎設施、新能源汽車智能、網路連接等領域。今年1月底,迫使華為正式發表了聯合研究和開發的新型智能智能擴展范圍擴展范圍系統——駝峰系統,和基於這一組系統構建力免費SF5探險版模型,這是第一次生產這個系統上車,而據力上消息,預計該供應系統未來還將是第三方公司。

2. 華為進軍充電樁市場,新能源汽車行業又要變天了

謀劃七年,華為造車傳聞一直不絕於耳,但從未被證實。直到近日,華為發布了新一代HiCharge直流快充模塊,這是華為首次公開發布充電模塊產品,意味著華為將正式進軍新能源充電領域。
眾所周知,新能源汽車的普及離不來充電樁的支持,就如同燃油車的發展離不開加油站一樣,而是否具備便捷的充電設施從來都是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的重要考量因素之一,也是至今仍然未曾解決的消費痛點。盡管華為在5G通訊、智能科技產品等方面均有著自己的優勢,但在汽車產業方面畢竟還是門外漢,若想在充電樁也能駛出一條快車道,擺在面前的第一道題——核心技術上能否支撐其站穩市場?
其實從根本上來說,目前充電樁體系運營最大的幾個痛點無非是故障多,維修不及時,用戶使用不便,同時也導致設備生命周期短,運營成本無法下降。而造成上述這些「老毛病」的原因,則在於傳統充電模塊基本就是一塊「死板」,軟體或硬體容易出現故障,供應商還很難及時監控到,所以總是等到車主發現故障,才能維修。
而這次華為推出的HiCharger模塊,大家可以簡單將它理解為給充電樁加裝的一個「大腦」,它能夠整合感測器和演算法,並且實時監控自己的運行狀態,比如防塵網堵了、溫度過高,立馬遠程提醒運營商趕緊過來維護,從而降低樁企的運營成本,可謂通過智能的手段,一站式的解決以往的那些使用痛點。
特別是對於一些軟體上的Bug,華為HiCharger甚至可以通過OTA進行遠程維護,減少人工上門檢修次數,降低車主遇到壞樁的概率。同時,HiCharger的防護等級也有所提升,作為風冷充電模塊,HiCharger通過積塵高濕測試、加速高鹽霧測試,甚至跑到海南、西雙版納、拉薩這種環境比較極端的地點進行可靠性測試,故障率有所降低,無疑進一步的降低了運維費用。
另外,與用戶使用便利性息息相關的還在於快充樁的充電效率也很重要。這次華為發布的HiCharger國內版本,通過優化風道、精準調節風扇轉速、優化控制演算法等方式減少了散熱帶來的額外損耗。據華為公布的數據,僅在充電效率這個硬核指標上,HiCharger就能領先業界1.1%-2%。
HUAWEI HiCharger國內版(30kW)
講了這么多,你可能會問,華為不是造手機的嗎?或許你還了解過華為的5G通訊技術有多領先,什麼時候電源科技也這么牛了?表面看,華為HiCharger直流快充模塊的發布確有突襲之感,但事實上,華為過去在該領域的積累和投入算得上是有備而來。
早在2001年,華為將供電部門華為電氣以7.5億美元的價格轉讓給艾默生。2009年,華為重組了電力部門,並在2010年成立了新能源部門,隨後於2016年進入充電樁市場。
去年11月,在2019電動出行創新活動上,華為還曾依靠直流快充模塊斬獲由中電聯和南方電動聯合授予的「中國充電樁行業年度核心模塊品牌獎」和「行業年度核心模塊卓越品質獎」,並得到了中電聯和南網電動的肯定。而在這背後顯露出的,無疑是華為進入充電樁行業的底氣。
另外,還有一個大家比較關心的問題,為什麼華為要選擇充電樁作為率先切入新能源行業的落腳點呢?
一方面,早前華為輪值董事長徐直軍曾表示,「華為不造車,而是聚焦信息通信技術,幫助車企造好車。更看重智能汽車的增量市場,目標是要成為智能汽車領域的Tier1。」而充電樁作為能源產業的入口,往上看是電力能源,往下則是動力電池和新能源汽車。若結合華為在智能駕駛和電動汽車方面的動作,以充電樁作為切入點,無疑能給華為構建新能源汽車產業鏈起到承上啟下的作用。
其次,從大環境看,「新基建」已成為下一個風口,而充電樁則當屬「新基建」最重要的方向之一。根據相關數據統計,截止2020年2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24.5萬個,其中公共樁53.1萬個,私人樁71.4萬個。看起來不少,這個數據在全球也是領先地位。甚至,中國一個城市的充電樁數量比歐洲某個國家還多。
然而根據公安部數據截至2019年底,全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381萬輛,若按照這一數據計算,目前新能源車樁比還不到3:1。遠不足規劃提出的2020年建成500萬個充電樁、車樁比1:1的水平,顯然無法保障新能源汽車良好的充電體驗。
更重要的是,充電樁市場需求還在持續擴大。據相關預測,到2030年中國電動車銷售會突破1500萬輛,保有量會突破8000萬輛,屆時純電動車輛或達到6480萬輛。如果按照車樁比1:1的數據估算,從2021年到2030年的這10年間,還需要新建充電樁6300萬台。
面對這樣一個龐大的市場,在全球疫情肆掠,經濟紛紛下滑的背景下,華為自然不會錯過。因此,現在華為推出具有技術領先優勢的HiCharger充電模塊,不僅是作為入局新能源汽車產業的落腳點,其實無非也是想快速搶占市場。從這點看,華為此前多年的積累和布局,算得上是押對了寶。
只不過華為作為新能源汽車基建設施的新玩家,前有一批資深的老玩家,比如特來電、星星充電樁,後有為自家新能源汽車產品鋪路而打造充電網路的車企,如特斯拉、大眾、寶馬等。華為想要在此領域大放光彩,除了掌握領先市場的核心技術外,如何擴大汽車產業的朋友圈,如何跑通整個業務鏈條,或許才是其能否在短時間內立足的關鍵。
*部分圖片來源於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系刪除
原創文章,轉載需授權
-The End-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3. 從「不造車」到「不造整車」,華為在汽車圈意欲何為

「華為不造車,幫助車企造好車。」自從2014年華為車聯網實驗室成立以來,華為幾乎每年都在向外界強調這句話。但即使如此,汽車界對於華為是否會跨界造車一直保持著高度緊綳的神經。

11月25日,在華為內部網站心聲社區刊出華為經營管理團隊(EMT)文件(華為EMT決議【2020】007號),正式將華為智能汽車解決方案BU的業務管轄關系從ICT業務管理委員會調整到消費者業務管理委員會。

要知道,汽車電子產業鏈Tier1系統集成廠商,目前處於國際寡頭壟斷的市場格局,全球前十大汽車電子供應商擁有70%市場佔有率。即使國內市場也被博世、大陸、電裝等國際Tier1巨頭所壟斷。通過華為在汽車領域的布局可以看出,華為的目標的確不是想成為一家「造車新勢力」,它更想在汽車產業鏈中扮演供應商的角色。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從業者,我們更希望華為未來能夠和更多希望進入智能汽車領域的整車企或者電機、減速器、電池等硬體產品商合作,提供智能電動方案,以此來打破Tier1被博世、大陸等巨頭壟斷的局面。

華為很強,但是在造車這條路上,幾乎沒有一個對手是弱者。一方面有BAT這些從互聯網跨界過來的對手,華為採用智能電動汽車解決方案,其實也是BAT會採用的方式。此外,當下與華為是盟友合作關系的主機廠商,未來的合作能否可持續還很難說,因為在造車新模式下,華為通過智能汽車解決方案分割了原來本屬於主機廠的利潤。更何況對於未來的智能汽車,用戶數據的價值遠要大於車輛硬體本身,主機廠不是不懂這個道理,而現在是不得已為之,現在通過採用華為的解決方案,主機廠可以用最低的成本讓產品擁有更強的競爭力,但未來主機廠很有可能將這部分業務拽在自己手中。所以未來華為在汽車領域,能不能做到它現在手機領域的地位還不好說,需要靠時間和實力去證明。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4. 華為為什麼虧錢也要做汽車生意

我認為華為虧錢也要肢乎做汽車生意主要帶知是看中了新能源汽車未來的發展,畢竟石油屬於不可再生資源,有能替代的產品出現不管從什麼角度來講都是非常有意義的,而且一旦大家認可度高,那麼未來的市場是非常巨大的。


而這個選擇也不用質疑,畢竟現在屬於互聯網時代,新能源汽車的各種利弊,未來的發展情況,肯定都是調研過很多次的,肯定是有大數據的支撐的,所以不用太擔心會虧錢,雖然華為沒做過汽車這個行業,但是手機行業打下的名聲和聲望也會讓華為在這個新領域中受益的,而且就像新東方一樣,當你到了絕境的時候想要去改變那是很痛苦的,因為可能一步走錯就會步入萬丈深淵,但是在你處於巔峰的時候想要換一個方向,那還是非常容易的。

5. 據可靠消息稱華為與廣汽將聯合造車,此消息屬實嗎

據可靠消息稱華為與廣汽將聯合造車,此消息不一定屬實。這可能是華為又一次大膽的嘗試。而且這個消息已經得到了廣汽集團的回應,說是從2017年開始,廣汽集團已經先後兩次和華為集團簽訂了戰略合作協議。雖然廣汽的回應說只是戰略合作協議,但是廣汽是造車的, 華為是造手機的,而且華為的研發也比較先進,所以很難讓人不往華為造車這方面去想,畢竟汽車也是一個很人們的行業。但是華為掌握的畢竟是技術,也可能和廣西的合作是為了造車芯。

三、華為可能是要造車芯。。

華為不僅僅和廣汽建立了合作關系,而且和很多汽車廠家都建立了合作的關系,所以我們更傾向於認定華為不造車,但是華為已經將眼光轉向了汽車市場,也就是造車芯。就目前的形勢來看,華為應該是在推廣車芯,佔領市場。

6. 華為新能源汽車叫什麼品牌與華為合作的新能源汽車是什麼車

【 新能源資訊】4月19日,華為終端官方微博宣布:華為要賣車了,一款電驅動力強,增程跑得遠的首款高性能電驅轎跑SUV,真的來了。在純電模式下,賽力斯華為智選SF5可實現續航180公里(NEDC),滿足城市日常通勤;最長可實現1000+公里(NEDC)續航,隨時盡情地遠行自駕。(文末附賽力斯汽車品牌介紹文章)
點擊查看:
華為汽車2022款最新款價格>>>
華為發布首輛氫能源汽車>>>
華為退出阿維塔>>>


2019年初,小康股份就已經與華為舉行了全面合作簽約儀式,表示將深入推動新能源汽車領域合作,在工業互聯網、ICT基礎設施、新能源汽車智能化、網聯化等領域開展全面合作。
今年1月底,賽力斯正式發布了聯合華為共同研發的全新智能增程系統——駝峰智能增程系統,以及基於這一套系統打造的賽力斯SF5自由遠征版車型,這是這一系統的第一次量產上車。據賽力斯方面消息,這一系統未來還將有望供應第三方企業。
從財務數據來看,2018年至2020年9月,小康股份的研發投入累計超過40億元,其中大部分被用於智能電動車品牌賽力斯的研發。根據小康股份4月8日晚發布2021年3月份產銷快報,今年3月,小康新能源汽車實現產量2,899輛,同比增長411.29%,實現銷量2,815輛,同比增長149.56%。
雖然增速變快,但從品牌與體量而言,與新能源頭部品牌仍有差距。
業內人士表示,不排除雙方是否會以定製化的形式開發華為渠道的專屬車型。但不管怎樣,華為在汽車領域的方向已經定下,打通渠道優勢對於擴大合作夥伴也是一個業務拓展方向。

7. 華為會進軍新能源汽車行業嗎做通訊的能玩轉汽車嗎

華為手機市場佔有率很高,有些新開發的手機售價完全超越了蘋果手機的旗艦機,足以說明華為手機的實力,但是華為老總說並不打算進軍汽車行業,做一行就做最頂級的

8. 華為電驅薪資

你要問的是華為電驅薪資是多少吧,50萬左右。
根據查詢今日頭條資料,華為是切切實實進入新能源汽車領握戚虛域了,電驅工程師年薪50萬左右,超出同行業很高。
華為真是電子領域的仔螞騰訊,進入各種國內應用產品領域段燃。

9. 華為智選「開售」新能源車,為何不造車的華為也開始賣車了

華為開始涉足汽車領域的原因主要是:

1、是業務的拓展;

2、華為這種行為也可以看作是一種自救方式;

3、在人工智慧行業華為有絕對的話語權。

在北京時間的2019年5月29日,任正非表示華為將智選“開售”新能源車。也就是一個專門負責未來華為在智能汽車領域的主管部門,其能提供提供智能汽車的ICT部件和相當的解決方案。這也標志著華為正式涉足汽車製造行業。

三、選擇另一條路自救

2021年,華為做出來一個重要的決定,就是在研發上的投資將達到10億美元。而CEO余承東作為一名把華為手機的市場份額從默默無聞的地步帶到了前三,讓他來負責智能汽車業務極有可能讓華為的智能汽車這個新生代業務變成繼手機業務之後的有一個強大且迅速的增長點。

所以說華為之所以強有力的涉足智能汽車製造,這一轉變也可以看作是華為新一次“拓展”與“自救”。

熱點內容
皇冠汽車價格豐田 發布:2025-01-21 00:48:30 瀏覽:102
五三輪車價格圖片大全 發布:2025-01-21 00:46:11 瀏覽:864
本田自動門商務車使用說明書 發布:2025-01-21 00:39:38 瀏覽:355
2008年揚子越野車多少錢 發布:2025-01-21 00:38:58 瀏覽:980
三峽旅遊可以自駕車去嗎 發布:2025-01-21 00:30:39 瀏覽:494
越野摩托車花式表演 發布:2025-01-21 00:25:37 瀏覽:769
哈弗h620t頂配內飾 發布:2025-01-21 00:15:55 瀏覽:790
日產方形的越野車 發布:2025-01-21 00:05:56 瀏覽:47
9月14日越野跑 發布:2025-01-21 00:00:55 瀏覽:241
8萬左右的自行式房車 發布:2025-01-20 23:55:10 瀏覽:6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