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產業園產能
❶ 廣州: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項目開建
投資約300億元、一期規劃產能50萬輛的寶能新能源汽車產業園項目近日在廣東省廣州市黃埔區開工建設。項目將分為五大板塊:新能源汽車總部、RD整車及核心零部件中心、整車先進製造基地、整車銷售中心、物流中心。預計2019年底建成投產。廣州是全國三大乘用車生產基地之一,國家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城市。《廣州市新能源汽車發展工作規劃》提出,到2020年底,全市新能源汽車年生產能力要達到30萬輛以上,總產值突破1000億元,做到創新能源+智能網路現狀;汽車創新集聚區。
❷ 廣汽豐田新能源汽車擴建項目二期投產 產能規劃20萬台/年
易車超級評測體系重磅發布,為用戶帶來當前市場中熱門暢銷新車的全方位實用評測,徹底解決你的選車、購車、用車疑惑。
❸ 投資200億元,大眾安徽將建30萬輛產能新能源汽車工廠
12月8日,大眾汽車(安徽)有限公司揭牌儀式上,江淮汽車董事長安進表示,大眾(安徽)將投資200億元建設生產基地,年產能規劃30萬輛,至2023年投產生產多款基於MEB平台打造的新車型。
這意味著江淮大眾成為繼南北大眾之後,第三個推出MEB平台車型的車企。
大眾(安徽)前身為江淮大眾,是大眾與江淮成立的合資公司。
按照此前簽訂的相關協議,大眾承諾將授予合資公司大眾(安徽)基於其純電動平台的4至5個大眾集團品牌產品。合資公司將逐漸擴大規模並力爭在2029年達到年產量35萬輛至40萬輛,項目總投資預計達到約10億歐元或等值人民幣。
同時,在中國法律允許且取得許可前提下,大眾將優先考慮在江淮大眾生產大眾B級車、C級車等插電混動汽車和燃油車。
大眾(安徽)制定發展目標是,力爭在2025年生產20萬輛至25萬輛,在2029年生產35萬輛至40萬輛,預計總收入在2025年達到300億元,在2029年達到500億元。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❹ 股價漲停迎新規劃,廣汽對標本田、豐田,要成世界一流企業
廣汽埃安新能源總經理古惠南介紹新品牌建設。
在此次廣州車展上,廣汽集團宣布埃安品牌正式獨立運營,廣汽新能源更名為「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廣汽埃安」將作為廣汽埃安新能源公司的高端智能電動車品牌,並啟用全新LOGO。
曾慶洪表示,汽車產業還是需要積累、有犯錯的過程。汽車如果有質量問題,像賓士、寶馬、本田、豐田可能一年幾十萬輛召回,如果你沒有整個服務網路體系做保證,可能一夜之間掉下來。
曾慶洪認為,新能源這一塊面臨很多挑戰,廣汽在全國2600多家經銷店,有問題馬上可以服務,馬上就有整套的應對體系。
「我想新能源這塊,我們是穩健的。我們進入資本市場是為了體制更加靈活,上市公司變得真正是國際公司、大家投資的公司。」曾慶洪表示。
新能源的發展給傳統主機廠的發展造成了不小挑戰,比如說,特斯拉上海工廠成立後,挖走了上汽集團很多人才;小鵬、恆大汽車與廣汽集團在廣州同台競技。
「哪裡都有競爭,特斯拉跟廣汽沒競爭嗎?去上海沒有競爭嗎?一樣有的,在這里競爭更好了,對不對?大家可以共享一些資源,配套用我的,很多東西,玻璃也好,大家一起共享,在廣州建廠,好過在其他地方建廠。規模大,所有配套做大了。像本田,要帶就全部帶過來的,零部件全部帶過來的,那個成本就更低,有規模化就能有經濟,所謂規模經濟就有了。」曾慶洪說。
文|DA彬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❺ 新能源汽車市場產能過剩,他們是賭徒還是信徒
新能源汽車產業是我國重點發展的戰略性新興產業之一,在《中國製造2025》中也被列入十大重點發展領域之一。
加快發展新能源汽車產業,既能夠緩解當前所面臨的能源與環保壓力,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也可以推進我國由傳統汽車大國向現代汽車強國轉變。
由於受到國家政策的大力扶持,國內各類投資主體競相進入新能源汽車製造領域,推動新能源汽車產業快速發展。據統計,2017年我國總計生產的新能源汽車數量已達到了79.4萬輛,是2012年的63.3倍,市場累計產銷量達157.1萬輛,已經連續2年在全球產銷量排名第一,佔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保有量的一半以上。
但是,與新能能汽車產業高速發展相伴的是,該產業產能過剩風險正在不斷累積,當前採取措施遏制新能源汽車市場產能過剩勢頭已經刻不容緩。
新能源汽車市場產能過剩風險日益加劇:
2012年6月,國務院印發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中設定的發展目標是:到2020年,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生產能力達200萬輛。
但是,根據中國流通協會發布的數據顯示,2015年至2017年6月底,國內已經落地的新能源整車項目超過了200個,相關投資金額高達10000億元以上,各類車企已經公開的新能源汽車產能規劃超過2000萬輛,是《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12—2020年)》中設定目標的10倍。以上數據顯示,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產能過剩已現端倪。
GDP政績觀和地方保護主義加劇了產能過剩風險:
當前新能源汽車產能過剩風險高企與各地政府片面追求GDP政績密不可分。新能源汽車產業作為新興產業之一,具有產值大、利潤高、帶動性強等特點,新建項目產能一旦形成,必將大幅拉動地方經濟增長。例如,某汽車集團新能源乘用車在某省的項目建成後,按年產60萬輛車估算,年產值將高達600億元,佔到全省GDP的1.5%。正是受上述利益驅動,各地政府對發展新能源汽車均熱情高漲。目前獲得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的15家企業中,大部分企業背後都有地方政府的身影。
這種不顧本地發展條件而盲目跟風上馬新能源汽車相關項目的做法,必將給以後的產能過剩埋下隱患。此外,地方保護主義也阻礙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進程,影響了市場優勝劣汰機制發揮,導致優勢企業和高效產能無法進入,弱勢企業和僵屍企業得以生存,從而加劇了行業低端產能過剩風險。
行業進入門檻低形成大量低端過剩產能:
相比較於傳統汽車製造業的極高進入壁壘,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門檻較低,除了電池等幾個大的核心零部件外,其他高技術壁壘基本不存在。據測算,傳統燃油車的盈虧平衡點為200萬輛,而電動車的盈虧平衡點僅為10萬—20萬輛,正是相對較低的行業進入門檻及廣闊的市場空間,使得新能源汽車成為資本追逐的「香餑餑」。當前,很多並不具備研發、生產以及製造新能源汽車的能力,甚至毫無造車經驗的企業,利用新能源汽車行業較低的進入門檻,千方百計地採取控股、合資建廠、切入供應鏈等投資手段進入新能源汽車製造領域,短期內易形成大量低端過剩產能,給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健康發展帶來不利影響。
優化政府補貼扶持方式,加強行業監督管理:
當前,必須採取措施優化政府補貼扶持方式,同時有效打擊「騙補」等違規行為,從供求兩端發力化解產能過剩風險。建議地方政府的補貼方向由鼓勵購置轉為支持使用,出台停車費減免、高速公路免收過路過橋費等優惠政策,進一步加大對充電基礎設施的補貼扶持力度等。
加大推廣宣傳力度,培育發展消費市場:
圍繞新能源汽車市場化進程,不斷創新商業模式,努力開拓國際國內兩個市場,支持國內過剩產能走出去,加快培育知名的新能源汽車自主品牌;在商業模式上,探索推進電動汽車或電池租賃服務、整車或固定充電樁共享服務以及分時段租賃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