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新能源汽車走勢
Ⅰ 20172020年新能源汽車發展預測,說好的500萬還有多遠
根據2017年4月份工信部發布的汽車行業中長期規劃,2020年的新能源車銷售量是200萬台,2025年是700萬台。而2016年的新能源車實際銷量約為50.7萬台。
中國製造2025年的規劃中,2020年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就是500萬台。
個人認為是能夠實現的,畢竟補貼加上半強制的NEV積分制度雙管齊下。
Ⅱ 20172020年新能源汽車發展預測,說好的500萬還有多遠
2016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銷量將會達到45.4萬輛,同比增長27.57%,之後幾年大致會以每年2~3個百分點的速度遞增,到2020年同比增速將會達到36.75%,屆時新能源汽車年總銷量會在144萬輛左右,與2015年10月四部委(發改委、國家能源局、工信部、住建部)聯合發布的《電動汽車充電基礎設施發展指南2015~2020年》中給出的預測目標相當;總保有量480萬輛左右,與那個目標略有差距,但在全球范圍內依然屬於表現最佳的。
Ⅲ 中國新能源車市場規模
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從2017年到2021年逐年上升,2021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規模為6000億元,同比增長76.5%,2023年有望達到11500億元。
Ⅳ 談談你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看法
新能源汽車,最大痛點就是電池了,雖然有幾種比較先進的技術,如特斯拉的電力管理技術、國內的快速充電和換電,但最根本的設施需要巨大投入,當然也包括各大廠家的技術更新和發展。
(4)2017新能源汽車走勢擴展閱讀
新能源汽車優缺點:
優點:技術相對簡單成熟,只要有電力供應的地方都能夠充電。
缺點:蓄電池單位重量儲存的能量太少,還因電動車的電池較貴,又沒形成經濟規模,故購買價格較貴;至於使用成本,有些試用結果比汽車貴,有些結果僅為汽車的1/7~1/3,這主要取決於電池的壽命及當地的油、電價格。
Ⅳ 新能源汽車為什麼都是17年的
在沒有硝煙只有二氧化碳和部分氣體的汽車市場向來都是群雄並起,各自爭霸一方細分市場。然而,今年有一方英雄想在零排放零的汽車市場大顯身手,它就是新能源汽車,說得更具體一點就是純電動汽車。新能源汽車頻繁的布局使得2017年的車市註定是平凡的一年。
一個個接踵而至的新能源汽車品牌宣告誕生,都顯示出要改變世界的決心。其實,對於傳統汽車而言,它們早就在新能源汽車領域著手布局了,如混合動力、氫燃料技術甚至是純電動車等領域都有涉足,盡管如此,它們量產的產品卻寥寥無幾,若不是割捨不下國內市場這塊巨大的蛋糕,那些傳統的大車企其實很不願意去花太多的精力去研發純電動汽車。為了跟上大趨勢,傳統的大車企也在今年發力研發新能源汽車了。
從過去車市新能源汽車布局零星的分布到今年的遍地開花,互聯網造車、PPT造車的成功案例也在說明——2017年是新能源汽車元年。
Ⅵ 中國新能源汽車走在了世界前列
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崛起 技術差距進一步凸顯
近年來,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崛起。隨著在環保、經濟、便捷等方面的優勢日益凸顯,新能源車保有量快速增長。自主品牌把握住難得機遇,將大力發展新能源車視為對歐美傳統車企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途徑。不過,這些年我國在新能源汽車推廣上風生水起,但車企在發展中暴露出補貼依賴症、產能初顯過剩、核心技術仍舊缺失等不足。尤其是在國際傳統知名車企發力新能源造車後,技術差距進一步凸顯,我國新能源造車下一步該往何方發力值得深思。
新能源造車形成四大先發優勢
2018年10月,汽車產銷量環比均呈一定下降,同比降幅更為明顯,延續了7月份以來的下降走勢。但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成為行業的一大亮點。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4.6萬輛和13.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8.1%和51%。累計產銷方面,2018年1-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7.9萬輛和8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0%和75.6%。
2018年1-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經過這些年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車產業已經從培育期過渡到成長期,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一定的先發優勢。近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年均復合增長率近130%。
1、我國在新能源造車上取得的成果稱得上豐碩。首先是建立了相對完善的支持產業發展政策體系,培育了全球領先的市場規模。各部門先後推出40餘項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措施,涵蓋研發、生產、推廣等各個環節。我國新能源汽車連續三年產銷量居世界第一。
2、產業體系不斷完善
企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已涵蓋關鍵材料、動力電池、電機、電控、整車開發等產業鏈上下游,形成了結構完整、自主可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說,通過對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補貼、對新能源公車給予運營補貼等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推動了行業顯著發展,從全球范圍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政策體系應該是最全的。
3、與此同時,配套環境持續優化,充電網路建設穩步推進。目前,公共場所、居民小區、單位內部、高速公路等主要場所充電樁的覆蓋率大幅提升。截至今年7月,全國共建成公共充電樁27.5萬個,同比增長了52%,新用戶私人安裝率接近80%,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已經在全國推廣使用。
4、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溢出效應更為明顯,吸引了資本、人才、技術加速集聚,帶動了產業投資就業。2017年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投資超過7000億元,占整個汽車產業的投資新增投資額的50%以上。
電動汽車正在迎來快速發展的階段
中國品牌汽車企業電動汽車布局基本完成,大量互聯網公司造車的新勢力以及合資企業的新能源汽車也步入發展快車道。隨著技術日益成熟,續航里程和用戶的體驗也穩步提升。
今年1到7月份,廣汽集團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達到9400輛。隨著綜合工況續航里程超過410公里的傳祺GE3上市,今年公司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有望突破2萬台。從明年開始,廣汽將以每半年一款新產品的速度密集推出純電動汽車系列產品,預計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品占集團整體銷售總量的10%。
面對新能源汽車業迅猛勢頭,石油化工行業也不甘落後。中國石化將發揮現有3萬座加油站的網路優勢,打造油、氣、電、氫自由組合的綜合服務體系和智慧服務體系。而且,中國石化也將研究布局電池材料和氫能產業鏈的可行性。
新能源車存量不斷累積 面臨挑戰越發突出
國新能源汽車業取得的成績很大程度上依賴先發優勢。近年來,隨著新能源車存量不斷累積,同時面臨國際傳統知名車企覺醒後開始發力新能源造車,我國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越發突出。
1、行業一哄而上,加劇產能過剩的同時,騙補行為屢見不鮮。國內新能源汽車業的異軍突起,與財稅政策的有效支持密不可分。在補貼扶持下,不少企業哄搶市場「蛋糕」,尤其是整車和動力電池產能過剩風險在加大,一些低水平企業採取低質低價競爭方式擾亂市場,影響了我們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高端產能不足和低端產能過剩問題並存,產業出現盲目擴張、投資過熱苗頭。
面對巨額補貼誘惑,更有甚者鋌而走險,走上了騙補的道路。2016年9月,深圳五洲龍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被曝光騙取新能源汽車補貼上億元。從調查情況看,五洲龍公司產品尚未完工就提前辦理機動車行駛證,從而為騙取補貼鋪路。
企騙補的手段五花八門。有的先生產一批「合格」的新能源車,賣給自家成立的租賃公司,然後回收已賣車輛的電池。通過將同一塊電池反復安裝在新車殼上這一方式,實現了持續騙補。從對行業摸底的情況看,騙補行為絕不僅僅是少數個案。目前,已有10餘家車企的騙補行為被查處公布。
2、市場機制不足,不少車企患上「政策依賴症」,自主發展意願不強,市場對接緩慢。我們可以從銷量結構看出,大多數企業和產品卡在補貼最低的那一條線上。」這就意味著,不少車企不願過多投入,僅僅是為了拿到補貼才勉強維持。
3、中國在電動汽車發展指數整體排名中位列第一位,但這主要體現在市場規模上,而在技術層面,中國的整車製造仍定位於低技術含量領域。新能源車上的電驅動高速軸承、控制晶元等基礎元器件,不少仍依賴進口。
主品牌車企在燃料電池電堆的科研上與國外比差距突出。質子交換膜、高壓儲氫瓶、碳紙、各類高壓精密閥門等也存在一定的技術滯後。盡管動力電池領域有產能過剩風險,但仍然欠缺原創性的技術突破。
4、資源環境制約風險加劇。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激增,全球金屬資源爭奪日益激烈。我國金屬鋰、鈷等主要動力電池資源缺乏,資源的穩定供應和價格穩定的挑戰較大。
同時,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用電清潔化等問題也不容小覷。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吳鋒曾公開表示,1個20克的手機電池可使1平方公里土地污染50年左右。可以想見,如果是幾噸重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廢棄在自然環境中,將會對環境造成更大的污染。
目前,大多數車企對消費者承諾電池使用壽命和質保大都在10年以內。不過,隨著近幾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銷售的火熱,不久以後就將出現大量換電需求,尤其是使用頻率較高的電池組,如計程車、公交車,需求產生可能將更快。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預測,到2020年,我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2萬到17萬噸。
三大方向突破核心技術瓶頸
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擔憂與希望,集中在使用可靠性、續航能力、保養費用、智能化程度等幾個方面,這些問題的核心歸根結底仍舊是技術。專家對我國新能源車技術層面突破提出三大方向:
1、支持核心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
2、形成從關鍵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整工業體系和創新體系;
3、推動自主品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同國際先進水平接軌。這三大方向無疑是自主品牌車企須牢牢把握的。
Ⅶ 怎麼看今天江淮汽車的走勢江淮汽車下周走勢如何江淮汽車股價那麼低漲停很難拉嗎
近幾年,全球多個國家就發布了將來幾年或十幾年後禁止出售燃油車後,不少出名品牌車從爭相轉向新能源汽車的研發方向。因而能源汽車領域迎來了空前絕後的紅利與前景,並且目前新能源汽車領域還屬於新興行業,該行業的發展和研發具有非常大的發展潛力。
投資者是否可以一起搭上這趟駛往未來的"列車"呢?關於汽車行業的上市公司--江淮汽車,我今天就在此與大家好好聊聊!
在開始分析江淮汽車之前,我要和各位小夥伴們分享一份近期整理好的汽車行業龍頭股名單,想了解的小夥伴不妨戳一戳下方鏈接吧:寶藏資料:汽車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來看
公司介紹:安徽江淮汽車集團股份有限公司開創於1964年,是一家集全系列商用車、乘用車及動力總成研產銷和服務於一體的汽車企業集團。如今公司是安徽省12家重點企業集團之一,同時位列中國企業500強和中國汽車品牌前5強,研發、生產和銷售汽車及汽車零部件等是公司的重點營業范圍。
簡易講解了江淮汽車的公司情況後,我們來了解下江淮汽車公司有什麼長處,值不值得我們下本?
亮點一:細分市場領先優勢
據2017年報告顯示,對於輕型貨車,公司成功出售了19.1萬輛,銷量比很多同行業企業都高。而且MPV銷量越來越高,在銷量方面,全年達到了6.65萬輛。公司的出口汽車總量在同行業中排名很高,可以排到第四。其中輕卡和高端輕卡出口依舊是同行中的第一名,SUV出口數量高於4萬輛,位列行業出口第一。
公司的MPV及輕卡均得到國內外市場的認可,因此公司也可以保持在該細分領域的地位以及擴大市場覆蓋率。
亮點二:新能源車先發優勢
江淮汽車在2017年新能源乘用車銷售2.83萬輛,同比增長53.86%。同時公司在新能源技術積累、市場推廣、合資合作方面具備先發優勢。還有華霆動力、巨一自動化也和公司是合作夥伴,他們協作在電池系統、電機電控方面投資創立了合資公司。
除此以外,在新能源汽車領域方面,公司還和大眾的合資公司、蔚來汽車都有合作關系,動機是公司將來在新能源領域可以有市場先機。
由於篇幅被限制,跟江淮汽車有關的深度報告及風險提示還有許多,學姐都放在下文里了,趕緊點擊鏈接:【深度研報】江淮汽車點評,建議收藏!
二、從行業角度來看
中國的汽車品牌在2021年順利達成從奔跑追趕世界品牌到齊頭並進一起跑的目標,徹底超越對手的關鍵一年。中國汽車在世界領域中不斷占據技術和先發制勝優勢,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在我國獲得了政府的支持與市場的認可,在接下來的日子裡中國汽車銷量和認知度有超越歐美日國家的大部分出名的老車企的可能性。
概而言之,江淮汽車這家公司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研發技術獲得了全國知名汽車廠商的認同,未來有望成為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先行者之一!
但是文章具有一定的滯後性,假如想更准確地了解江淮汽車行情,直接點擊鏈接,有專業的投資顧問能夠幫你,看下江淮汽車現在行情是否到買入或賣出的好時機:【免費】測一測江淮汽車還有機會嗎?
應答時間:2021-10-06,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Ⅷ 北汽新能源在2017年裡,純電動汽車的銷量怎麼樣
在2017年裡,北汽新能源共銷售純電動汽車達103199輛,成為國內首家年產銷超過十萬輛的純電動車企,連續五年奪得國內純電動汽車銷量冠軍。
Ⅸ 2017年的大考驗,新能源汽車銷量會達到80萬輛嗎
不久前,發改委、工信部、財政部、科技部發布的「關於調整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的通知」。根據新政,2017年新能源汽車補貼額度比2016年降低20%,地方財政補貼不得超過中央單車補貼額的50%,而到2020年,個人購純電動車補貼將完全取消。
眾所周知,當初設定補貼的目的是為了吸引大家購買新能源汽車,如果補貼規模不斷減少,人們看不到直接利益,有人擔心新能源汽車市場會出現萎縮。
但業內專家表示,補貼是把雙刃劍,隨時在補貼政策的推動下,我國已成為世界上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國和消費市場,截至目前,我國累計推廣新能源汽車已經超過100萬輛,佔全球市場保有量的50%以上。但另一方面,受補貼政策的誘惑,很多企業蜂擁而上,紛紛上馬新能源汽車項目,造成資源的浪費,嚴重擾亂了市場,阻礙了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技術進步和產品質量的提升。雖然補貼退坡後,2017年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的產銷或許會有一定下滑,但是從長期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的增長仍將保持平穩前行。OFweek新能源汽車網為您解答!
Ⅹ 新能源汽車2017年10月銷量何時發布
據報道,10月20日,工信部昨天發布了「2017年9月汽車工業經濟運行情況」,1至9月,我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034.9萬輛和2022.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8%和4.5%,汽車產銷延續增長態勢,其中9月份環比增幅明顯高於8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