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汽車 » 創新汽車新能源

創新汽車新能源

發布時間: 2023-01-28 18:04:07

新能源汽車外觀設計如何創新有哪些關鍵要點

一、車身設計創新

隨著社會的發展,新能源汽車的出現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由於其優異的性能,越來越多的人選擇新能源汽車。在汽車市場上,人們選擇新能源汽車不僅僅是從動力的角度,更是從消費者的外觀上。因此,相關汽車公司應該更加重視新能源汽車的外觀設計。在新能源汽車的設計過程中,設計師要考慮車輛的主體結構和流體力學,提高車身的美學設計。通過流暢的車身曲線和流暢的流線,降低了車輛的風阻,從而降低了車輛的能耗。在車輛前後的設計過程中,應增加流線型過渡設計的選擇,以降低車輛的風阻,提高車輛的美觀性。

四、新材料在汽車外觀上的應用創新

燃油車車身主要使用鋼、鋁、鐵等金屬材料。新能源汽車的出現使得材料的使用更加多樣化。電子設備的廣泛使用使得發光二極體面板可以用在汽車的車頂上,以幫助獲得電力。這些新材料的應用將部分改變汽車的外觀。一方面,它會讓新能源汽車的出現更具技術性。另一方面,能解決能源汽車的實際問題。

㈡ 如何促進新能源汽車電池的技術創新

一、進一步加強污染控制

隨著人們生活質量的不斷提高,私家車的數量也在不斷增加。在這樣的社會背景下,石油能源的消耗不斷增加,這也對周圍的生態環境產生了嚴重的負面影響,有利於我國社會的整體可持續發展。在這種環境下,電動汽車應運而生。對於電動新能源汽車來說,其整體運營成本相對較小,其能源具有可再生功能,對周邊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相對較小,更符合當前社會發展的實際需求。

四、加大對新能源汽車電池研究的投入

過去很長一段時間,中國對新能源汽車的研究一直力度不夠。根本原因是資金投入不足。雖然中國在電池研究方面已經越來越成熟,投資不足會導致研究不夠深入,這種情況經常發生。未來我國應重視新能源汽車專項基金的設立,以這種方式激發相關研究人員的積極性。對於基金會來說,其主要任務是跟蹤當前國際主流發展技術,例如那些可用於提高電池能量密度並進一步擴展其應用的技術。加大對新能源汽車電池研究的投入,可以促進內部研發的發展,並使電池更符合現階段新能源電車的實際運營需求。

㈢ 14項「黑科技」揭示新能源汽車技術趨勢

光明網訊 9月28日, 2020年「全球新能源 汽車 前沿及創新技術」評選結果在2020世界新能源 汽車 大會上發布。清華大學教授、中國科學院院士、大會 科技 委員會聯合主席歐陽明高代表大會公布了本年度評選結果,共有7項創新技術和7項前沿技術入選。

本次評選於2020年2月份正式啟動,來自全球新能源 汽車 主要技術領域的27位知名專家學者組成世界新能源 汽車 大會 科技 委員會,負責本次評審工作。本次評選從整車集成與控制、動力電池、燃料電池、驅動系統、智能化、輕量化及新材料、能源供給、其他相關技術等8個技術方向共徵集了百餘項前沿及創新技術。

經形式審查後,有56項創新技術和51項前沿技術進入初評環節;經過初評後,有12項創新技術和10項前沿技術進入終評環節。經過最後評審,7項創新技術和7項前沿技術脫穎而出。

據介紹,此次獲獎的7項創新技術已實現量產化應用,有效地提升了新能源 汽車 的技術水平;而獲獎的7項前沿技術則展示了全球基礎研究的最新方向,為今後新能源 汽車 科技 創新指出了新的方向。(戰釗)

鏈接

2020年7項創新技術

1、高集成刀片動力電池技術

——弗迪電池有限公司

高集成刀片動力電池技術,是全球首創的具有高集成效率、高安全防護的動力電池技術。該技術突破傳統拉深/擠出工藝制約,並攻克超薄鋁殼焊接技術,成功開發長寬比為10:1、厚度為0.3mm的超長超薄鋁殼刀片電池,打破傳統電池系統的模組概念,利用刀片電池獨特長寬比特徵,實現超長尺寸電芯的緊密排列,獲得超過60%的體積集成效率。與傳統電池系統40%的體積效率相比,體積集成效率提升50%,使得搭載磷酸鐵鋰體系的純電動 汽車 續航里程達到600km。同時,基於磷酸鐵鋰先天的安全優勢,刀片電池的緊密組排設計、多功能集成包絡設計和系統三明治式結構設計可以從多層級多維度保障動力電池系統安全。

2、面向海量場景的自動駕駛雲模擬平台技術

——深圳市騰訊計算機系統有限公司

該技術在計算節點中閉環運行全棧自動駕駛演算法,並利用雲計算的強大算力,支持一萬個以上場景的並行計算,使得1000個測試場景的運行時間從2天大幅縮減至4分鍾,並實現全自動化測評。在虛擬城市中數以千計的自動駕駛車輛不間斷的持續行駛,並通過隨機工況和激進交通流提升測試復雜度。雲模擬節點中通過數據壓縮、場景分割、網路策略模型、流量鎖、全局幀同步等機制保證了模擬時序一致性和通訊效率。同時,為實現高精度場景建模,使用多感測融合技術自動計算三維模型位姿、網格和匹配紋理,自動化率超過90%,三維場景相對誤差小於3cm。該技術實現了高並發、高效率、高容災、低成本,保障數據安全和資源的有效利用。

3、動力電池高效成組CTP技術

——寧德時代新能源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

動力電池高效成組CTP技術打破了行業固有的「單體成組模組再成組電池包」 三級成組設計思維,從電池包結構高度集成、新工藝研發以及熱管理優化等方面開發了全新的動力電池高效成組CTP技術,實現兩級成組—「單體直接成組電池包」 。CTP技術將電池包的重量成組效率從行業平均水平70%提升至80%,體積成組效率從56%提升至65%,零件數量減少25%。同時,減少了傳統模組的生產工序,生產效率提高20%。量產電池包重量能量密度超過170Wh/kg,同時在研產品電池包重量能量密度達到215Wh/kg。

4、一體化大功率燃料電池系統技術

——上海捷氫 科技 有限公司

一體化大功率燃料電池系統技術通過採用超薄金屬雙極板、低Pt催化劑、空氣側無外增濕及智能控制策略,有效縮小了燃料電池系統體積,降低成本。搭載該技術的燃料電池系統功率可達到92kW,體積功率密度達到956W/L,貴金屬Pt載量為0.35mgPt/cm2,可應用於乘用車和商用車雙平台,尤其是能滿足作為未來重點發展方向的中重型貨車功率的需求。同時,該技術通過建立質子交換膜中水含量狀態的在線智能檢測與控制策略優化,實現-30℃的無輔助熱源的低溫啟動,可補足目前純電動技術在寒冷區域應用不足的空白,形成優勢互補局勢。

5、800伏碳化硅逆變器技術

——德爾福 科技

該逆變器技術的核心是開發和應用了Viper電源開關。該開關高度集成了雙面散熱技術,並將原來的硅質絕緣柵雙極晶體管(IGBT)電源開關更換為了碳化硅金屬氧化物半導體場效應晶體管(MOSFET)開關。與前幾代逆變器相比,可以減少40%的重量,縮小30%的整體尺寸,提高25%的功率密度,同時可以減少最高70%的開關損耗。該技術下的逆變器可以賦能電壓高達800伏的電氣系統,相比如今最先進的400伏系統,因重量和損耗的較少,它可以提升電動 汽車 (EV)的行駛里程並將充電時間縮短一半。

6、基於升騰AI的自動駕駛雲服務技術

——華為技術有限公司

華為自動駕駛雲服務HUAWEI Octopus基於「升騰910」AI晶元和AI訓練平台,通過軟硬體加速,自動分析演算法、並行模擬等技術實現車雲協同的自動駕駛數據快速閉環。Octopus提供數據、訓練和模擬三大服務。Octopus突破了真實世界時空的約束,在模擬空間更高效地運行演算法,快速得到演算法里程數據和性能評測數據,旨在降低自動駕駛開發門檻,讓自動駕駛開發變得更智能、更高效、更便捷。

7、車用金屬雙極板燃料電池電堆技術

——新源動力股份有限公司

通過開發寬電流適應性膜電極、高效流體分配金屬雙極板和自調節集成化電堆結構,實現了燃料電池電堆的高比功率和高可靠性,電堆功率密度達到4.2kW/L,並完成了電堆及其關鍵部件的工程化開發,成功通過38項車規級驗證。經電堆、發動機台架及整車的振動試驗、環境標定試驗、碰撞試驗以及路況測試表明:金屬雙極板燃料電池電堆可以滿足全天候環境車用要求,為氫燃料電池 汽車 的商業化應用提供了關鍵部件和技術支撐。

2020年7項前沿技術

1、高電壓鎳錳酸鋰正極材料及電池技術

高電壓鎳錳酸鋰材料具有高電壓、高能量密度、低成本、高安全和快鋰離子傳導特性,是下一代動力電池的主流正極材料之一。在高電壓下,電極材料與電解液之間劇烈的副反應是限制鎳錳酸鋰材料商業化的最大障礙,解決該問題的關鍵就是構造穩定的正極材料與電解液界面和耐高電壓的材料體系,具體包含高電壓正極材料表面改性技術,高電壓鎳錳酸鋰材料電解液開發匹配技術,高電壓輔助配套材料的匹配改性技術,這些技術也將推動電池行業向高電壓、高能量密度和高安全的目標前進。

2、新型無氟碳氫質子交換膜技術

新型無氟碳氫質子交換膜表現出較強的化學耐久性,較高的離子交換率使其電導率是目前領先的全氟磺酸膜的1.5-2倍。同時顯著降低了氫氣的滲透,這不僅減少了寄生電流密度的損失,而且可以減少由滲透的氫和氧氣反應所產生的過氧化氫。碳氫質子交換膜的低氣體滲透性主要是由於碳氫聚合物的氣體溶解度比含氟聚合物低,碳氫膜低氫氣滲透率的特性,可以減少鉑層帶狀化,增加催化劑層壽命。同時,減少氫氣滲透降低了燃料電池系統對氫氣排放的要求,提高了整體氫能效率和續航能力。

3、基於3D結構復合載體的鉑基合金催化劑技術

本技術採用石墨烯為載體材料,以陽離子聚合物PDDA功能化的碳黑為間隔物,與氧化石墨烯通過靜電作用自組裝,解決制備過程中石墨烯片層發生堆疊的問題;經化學還原得到三維石墨烯/功能化炭黑復合材料,然後擔載Pt及其合金納米粒子,製得基於3D結構復合載體的鉑基合金催化劑。制備的催化劑,具有獨特的核殼結構可避免過渡金屬的腐蝕,電化學活性、穩定性優異, Pt利用率大幅提高,成功實現了Pt用量及燃料電池成本的降低。

4、聚合物復合固態電解質技術

固態鋰電池以其高比能、高安全等顯著優勢,成為未來新能源 汽車 發展的核心動力,設計和制備物理與電化學性能優異的固態電解質迫在眉睫。「剛柔並濟」的聚合物復合固態電解質設計理念,是以尺寸熱穩定性好的「剛」性材料為骨架支撐,復合電化學窗口寬、室溫離子傳輸性能優異的「柔」性聚合物材料和高離子遷移數鋰鹽,有效解決了單一聚合物電解質尺寸熱穩定性差和力學強度低,以及單一無機固態電解質界面傳輸和加工性能差的瓶頸問題,利用該聚合物復合電解質研製的固態鋰電池具有高安全、高比能、高耐壓、長壽命等突出特點,是未來新能源 汽車 動力電池技術的重要選擇。

5、智能駕駛感知計算平台技術

智能駕駛感知計算平台是實現 汽車 智能化的基礎,是機器替代人的眼睛識別外部環境,邁向無人駕駛的前提。智能駕駛感知計算平台基於車載人工智慧計算處理器和視覺演算法的深度融合優化,利用先進的車載視覺感測器、雷達等感知設備,支持針對復雜場景的細粒度、結構化的語義感知,對高度可擴展、模塊化的三維語義環境重建以及透明化、可追溯、可推理的決策和路徑規劃。滿足不同場景下高級別自動駕駛運營車隊以及無人低速小車的感知計算需求,支撐L3及以上級別自動駕駛技術突破和應用示範。

6、高功率密度硅基氮化鎵功率模塊技術

硅基氮化鎵功率模塊具有較低內阻,較高功率密度,較高效能和良好高頻切換特性等優點。以上性能可提高功率模塊的散熱性能,跟傳統硅基組件相比可提高30%以上的效率,在應用上有很大的優勢,可以有效減少驅動逆變器系統體積,降低系統成本。受限於單顆晶元輸出電流較小,暫時無法使用於車用驅動逆變器。但通過晶元並聯與應用高導熱鍵合材料來降低熱阻提升整體電流輸出,可以實現高功率密度和每相可輸出350A大電流的高功率硅基氮化鎵功率模塊。目前,硅基組件中MOSFET無法耐高壓 、IGBT開關切斷速度不夠快造成能量的損失較大,隨著硅基氮化鎵成本的降低,未來在車載充電機,驅動逆變器,車輛到電網的電力儲存等新能源 汽車 市場應用上氮化鎵有較大的應用發展潛力。

7、扇形模組軸向磁場輪轂電機技術

扇形模組軸向磁場輪轂電機是具有扇形模組定子繞組、制動盤和電機轉子一體化設計的新型軸向磁場電機。應用到乘用車上能有效降低輪轂電機的簧下質量,能有效結合液壓制動以保證車輛制動安全性,能避免與現有車輛底盤懸架零部件的運動干涉。關鍵技術涉及扇形模組定子繞組設計封裝技術、制動盤和轉子一體化設計製造技術、電磁和機械耦合的NVH技術、扇形模組電機的控制技術。應用該技術可以形成獨立轉向的驅制動一體化零部件,可以形成分布式驅動系統和混合動力系統。

㈣ 現階段,新能源汽車如何進行創新

我國的新能源汽車需要不斷提升自身的競爭實力與核心技術研發創新能力,具備更加雄厚的創新模式與創新能力基礎,只有這樣,才能夠躋身於世界激烈的市場競爭中,樹立自身的形象品牌,推動科學技術的進步與經濟實力的發展。我認為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創新:

合作創新在我國的汽車行業中得到了較好的反響。合作創新的各企業之間有著相同的目標與共同的利益,需要共同承擔研發新產品、新技術的責任,同時享有共同的利益與風險承擔責任。所以,合作創新就是將企業的利益聯繫到一起,共同規劃與制定出相同的發展目標,共享研發的新技術與新產品成果,共同面對產品研發過程中所面臨的困境與投資風險。這種多方共贏的合作模式下,合作企業能夠分擔風險、共享成果,還能夠取長補短,最大程度的減少產品研發過程中的成本費用,有效實現資源共享與互補,為全面提升企業的自主創新能力提供更良好的技術基礎。

㈤ 創新汽車有哪些

創新汽車有新能源汽車,魏牌智能等。

汽車還可以創新的物品有隻戴智能鑰匙手環沒有帶電子鑰匙的情況下也可以開關汽車把電子鑰匙鎖在車里,用智能鑰匙手環即可鎖車,將手環靠近車門即可解鎖車輛,用激光燈做為車燈這樣的燈能放出正常鹵素燈兩倍光亮的燈光,使用的能量要比等效的led燈少得多。

夜視功能一般情況下會和夜間行人及動物的檢查能力一同使用,能夠保障野生動物不撞車,使用手勢實行調節只要做出准確的手勢即可召喚車輛的各類功能把氣囊放在汽車外面有效果保障行人免受傷害。

新能源身上,殊不知,除了新能源以外,新能源汽車本身還是有著一些十分具有創新,並能帶來實際使用意義的設計或是配置。而今天的話題,就是要和大家說說,除了新能源以外,新能源汽車還新在哪裡。

輔助自動駕駛不得不承認,新能源汽車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輔助自動駕駛的普及以及發展,這是一個其對於行業來說有著極大積極意義的一件事情。雖然如今我們在許多汽油車上也能見到這樣的裝備,但就普及率而言,還是新能源汽車會更高一些。

除此以外,輔助自動駕駛功能的一些大膽創新也會是出現在部分新能源汽車上,能給實際用車過程中帶來一些便利性提升,這些都是十分值得肯定的點。

車機系統智能化同樣,新能源汽車還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車機系統的智能化。我們現在所見到的一些大屏風格,起初都是源自於新能源汽車上的一些設計。車機系統的智能化所帶來的用車體驗提升相信大家都有體會過,例如手機互聯,APP遠程式控制制,OTA智能升級等,都能讓更多的科技走進汽車並改變體驗。

總的來說,新能源汽車本身一些大膽的設計與裝備,對於整體汽車行業而言的確有著積極意義。在批評現有新能源汽車的一些不足時,我們也應發現它們的價值所在,只有這樣汽車行業才能持續不斷的健康發展。

㈥ 新能源汽車動力轉型,電池技術創新是關鍵

「動力電池是新能源 汽車 的核心部件,也是新能源 汽車 動力轉型的關鍵支撐。」近日,在2020世界新能源 汽車 大會的「先進動力電池技術創新」主題峰會上,中國電子 科技 集團公司第十八研究所研究員肖成偉說。

他強調,新能源 汽車 要求動力電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高安全等特性,先進動力電池技術的創新對新能源 汽車 的發展至關重要。

肖成偉表示,「未來,刀片電池技術、CTP(Cell To Pack)和大模組技術、無鈷電池技術、鋰離子電池干法工藝技術是當前的幾個技術創新熱點。」在這場精彩紛呈的主題峰會上,來自學界和業界的專家對這些技術創新點進行了細致、深入的分享,為線上線下的觀眾奉上了一場動力電池新技術的思想盛宴。

2019年,全球主要國家新能源 汽車 銷量超過210萬輛,中國銷量達到120.6萬輛,佔中國新車銷售比例達4.68%。截至2019年底,全球新能源 汽車 累計銷量突破720萬輛,中國佔比50%以上。

中國新能源 汽車 的市場目標是:2020年銷量達到500萬車輛,2025年達到3000萬輛,2030年達到7500萬輛,2035年達到12000一14000萬輛。

新能源 汽車 蓬勃的市場發展也對動力電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實現高能量密度、高功率密度和高安全性是學界和業界著力 探索 的方向。

「在國家的支持下,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的指標逐年提升。高比動力電池是國家支持研究的重點方向,技術與產業化進展都很快,已經實現產業化電池的體系。」肖成偉說。

談及動力電池技術的進展與趨勢,他介紹,中國鋰離子動力電池技術路線的變化趨勢呈現混合動力和純電動 汽車 領域應用並重,純電驅動 汽車 領域應用為主,兼顧混合動力 汽車 領域。300Wh/kg高比能鋰離子電池成為當前產業化熱點。

「未來,需要重視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安全、循環耐久和成本之間的平衡,智能製造和數字化工廠設計,動力電池系統的設計開發及產業化水平,標准化(單體、模塊及系統)及全生命周期的測試驗證(尤其是安全可靠性),新材料及新體系電池前瞻技術的研發(固態電池、鋰硫、鋰空氣電池盒鋰離子電池等)等五大方面的問題。」肖成偉說。

上海大學教授張久俊介紹,目前鋰離子電池的應用廣泛,主要有車用鋰離子電池、鋰硫電池、鋰空氣電池三種類型。「就鋰離子電池在 汽車 領域的應用來說,目前我們強調續航里程要達到400公里,到2030年就要達到700公里。未來還需要進一步的增加能量密度、功率密度和壽命,提高安全性。」張久俊說。

中科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員黃學傑就動力電池無鈷正極材料的技術研究做了分享,他介紹,第一代無鈷材料是錳酸鋰,第二代無鈷材料是碳酸鐵鋰,目前主要是鋰、鎳、鈷三元電池。隨著材料技術進步,大家正在不斷努力降低鈷的含量,目前可以做到鈷佔10%,今後可能降至5%,接著降至3%。

廈門大學特聘教授董全峰認為,未來 社會 能源支持系統需要可再生能源和高效電化學儲能的結合。先進動力電池的發展目標是構建高比能量和高比功率的新型電化學儲能系統。

「電化學儲能途徑一般有兩種,一類是典型的氧化還原反應(傳統電池),再一類是界面上的電荷的存儲和釋放的過程(超級電容器)。我們團隊提出了一個新的模型,經過對材料的表面調控,能夠實現既具有高的表面面積,表面上又具有和大量離子電化學吸附的能力,填補前兩類的空白。」董全峰說。

寧德時代新能源 科技 股份有限公司研發聯席總裁梁成都認為,以CTP為代表的動力電池系統高效成組技術是未來創新趨勢。其優點眾多,零件數量降低40%,能量密度增加10%-15%,同時,壽命延長10%,成本降低10%,產品系統也可靠安全。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深圳開發中心副總監魯志佩介紹了比亞迪在高集成刀片動力電池方面的技術創新。他提到,刀片電池可使零部件數量減少40%,VCTP增加50%,整個電池系統成本下降30%。「我們在刀片電池上投入了大量的研發,期望實現更高的集成效率、更高能量密度,讓刀片電池具有更大的競爭力。2025年預期可以達到73%的集成效率,體積能量密度達到300Wh/kg。」他說。

㈦ 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的目標是什麼

新能源汽車創新發展的目標如下:

關鍵材料和零件逐漸本地化:

到2020年,實現燃料電池關鍵材料量產的質量控制和保障能力;到2025年,實現高質量關鍵材料和零部件的國產化和批量供應。

燃料電池堆和整車性能逐步提高;

到2020年,燃料電池堆壽命達到5000小時;到2025年,相對於傳統汽車和電動汽車具備一定的市場競爭力,實現量產和市場推廣。

燃料電池汽車的運營規模進一步擴大;

到2020年,將生產和展示1000輛燃料電池汽車。到2025年,制氫、加氫等配套基礎設施基本完善,燃料電池汽車實現區域小規模運行。

熱點內容
八月份去山西旅遊要健康碼嗎 發布:2025-02-02 01:59:57 瀏覽:807
日產皮卡變速箱是進口的嗎 發布:2025-02-02 01:54:49 瀏覽:155
45米的越野車 發布:2025-02-02 01:11:53 瀏覽:943
最大露營車的內飾 發布:2025-02-02 01:11:46 瀏覽:524
合肥二手吉利汽車價格多少錢 發布:2025-02-02 01:10:02 瀏覽:275
去吧皮卡丘怎麼出售 發布:2025-02-02 01:08:42 瀏覽:993
國內能跑房車嗎 發布:2025-02-02 01:05:14 瀏覽:571
奴勝越野視頻 發布:2025-02-02 00:57:54 瀏覽:50
14款邁銳寶的內飾是軟的嗎 發布:2025-02-02 00:22:07 瀏覽:574
葫蘆島到浙江汽車價格 發布:2025-02-02 00:18:56 瀏覽:58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