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陽北汽新能源汽車
A. 北汽新能源ARCFOX αS最大續航708Km 明年有望上市
財經網汽車訊?北汽新能源ARCFOXαS登陸免徵購置稅目錄。
8月24日,工信部公布《免徵車輛購置稅的新能源汽車車型目錄(第三十四批)》,其中包括北汽新能源ARCFOX品牌兩款產品αT和αS。
具體到北汽新能源,其在新能源汽車市場擁有一定的市場積累,但主要集中在中低端市場以及公用車市場。獨立汽車分析師張翔表示,北汽新能源現有產品難以滿足主流市場需求,「消費者主流向A+級市場轉變」。
隨著ARCFOX品牌的推出,可填補北汽新能源在高端電動車市場的空白。
ARCFOX品牌於2019年3月正式對外發布。同年4月,北汽集團和麥格納成立合資公司—北汽藍谷麥格納汽車有限公司,共同生產ARCFOX車型。
北汽新能源介紹,ARCFOX品牌旗下產品動力總成,是由西門子、法雷奧、博格華納聯合打造,採用韓國SK電池模組。據北汽新能源透露,ARCFOXαS亦將搭載韓國SK電池模組。
周麗君認為,隨著市場環境的變化,對北汽新能源高品牌ARCFOX市場競爭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中國汽車市場整體大環境正在向存量市場轉變。消費結構升級倒逼車企加速向中高端市場轉型。疫情更是促使新一輪淘汰賽加速。資深汽車分析師任萬付預測,整個中國電動車市場或面臨重構。
相比特斯拉等已有產品上市,ARCFOX品牌尚在籌備階段。
為加快ARCFOX品牌落地,北汽藍谷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
8月3日,北汽藍谷發布2020年度非公開發行A股股票預案,本次非公開發行股票募集資金不超過55億元。
北汽新能源表示,本次募集資金將主要投向ARCFOX品牌高端車型開發及網路建設、5G智能網聯系統提升、換電業務系統開發三個項目。其餘部分擬用於補充流動資金,用於優化公司資本結構,降低財務費用。
上述負責人稱,前兩項項目均與ARCFOX品牌有關。
根據北汽新能源規劃,ARCFOX首款產品ARCFOXαT預計將於9月上市,該負責人稱相關部門正在推進中。
北汽新能源表示,ARCFOXαS具體上市時間暫未確認。據易車網等媒體報道,新車預計將於2021年上市。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B. 北汽集團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發展如何
在新能源領域北汽集團可以說投入了很大的精力。通過加速推動「智能網聯化」、「新能源化」的全面發展,北汽集團打造了多款新能源汽車明星產品。在今年北京車展上,北汽集團就展示了許多電動化與智能網聯化技術融合的新成果。比如:北汽旗下智能純電動SUV ARCFOX αT,就是全球首款商業搭載5G技術的汽車產品;還有BEIJING-EU5,也被稱作「人工智慧轎車新典範」,通過搭載百 度DuerOS人工智慧系統,可實現語音交互等等。這些技術都非常先進,可以看出北汽集團在新能源領域發展還是比較迅速的。
C. 信陽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
很好。信陽新能源汽車是一家前景廣闊的公司,所以信陽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很好。信陽新能源汽車是一家資金財力雄厚的公司。
D. 北汽新能源EV160有買的嗎,感覺怎麼樣
汽新能源EV160是北汽新能源推出旗下新一代純電動入門級車型。北汽新能源EV160的最大功率為53kw,最大扭矩為180N,最高車速125km/h。北汽新能源EV160輕快版外觀採用北汽新能源EV系列家族式設計,相較上一代車型,更顯動感時尚,細節上更加凸顯新能源汽車風格。
北汽新能源ev160-優點
1、駕駛便利度高
旋鈕式換擋,只需要動動手指就可以換擋,比檔把式換擋要好用,檔把式換擋需要移動大臂才能換擋。只動手指即可換擋最大的好處就是極大的減少了人的動作量,在停入車位的過程中,能夠更加方便。ev160高配車型,大燈和雨刷都是自動的,日常都是放在auto檔位上,也就省去了操作的麻煩。
2、動力總成舒適度高
電動汽車和普通汽車最大的區別就是驅動形式不同,而這註定了電動汽車有更好的動力表現。在平順性方面,普通汽車,動力總成包含發動機,變速箱,減速器至少三個部件。
由於純電動汽車沒有變速箱,只有減速器,因此在電動汽車上本身就不存在因為變速箱導致的動力不平順問題。純電動汽車加速時毫無換擋頓挫,這就讓動力總成的舒適度得到了極大的提升。
E. 北汽新能源規劃出爐8款新車涵蓋全車系
近日,記者從北汽集團獲悉其新能源汽車項目未來兩年的總體規劃。目前,BAIC新能源共有4款在研新能源車型、3款規劃車型、1款預研車型、1款規劃車型,共計8款新能源車型,涵蓋大、中、小系列產品規劃。BawEV200據悉,正在開發的代號為C30DB、C33DB、C70GB、M30RB的四款車型,主要針對現有產品的技術改進,改進方向為制動能量回收技術、輕量化、智能化。比如磷酸鐵鋰電池容量從60mA提升到80mA,整車續航里程提升到200km。安全方面,新動力電池達到IP67防護等級,輕量化技術得到廣泛應用。動力電池蓋減重20公斤,減重率超過30%。此外,代號為C10IB、C50EB、C71GB的都是新產品開發,其中C10IB為微型車,C50EB為緊湊型車,C71GB為中型車。這三款車型有望在2015年面市。代號為C80GB的中大型轎車計劃於2016年上市。目前,北汽集團已生產銷售純電動汽車5000輛。
F. 北汽新能源EC52019款5座落地價多少北汽新能源EC5優惠價
從環保以及政策角度來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已是大勢所趨,其中,純電動車型有著出眾的動力表現,征服了不少消費者。今天我們就來瞧一瞧眾多車型中的一份子——北汽新能源EC52019款新尚版,順便再為大家算一算買它需要多少錢才能落地。
落地價方面,我們以北汽新能源EC52019款新尚版為例,據了解,目前在泉州市沒有什麼優惠。首先來看看以貸款方式購買這款車需要多少錢,按照首付比例30%,貸款年限3年來算,月供就是2461元,再加上商業保險5405元,以及其他必要花費1450元,最後的首付款就是32970元。當然,如果你想要全款購買的話,包括商業保險和交強險等各項費用,你需要為這款車准備好116755元,這個價格對你有吸引力嗎?
總的來說,北汽新能源EC5的綜合實力還是比較符合其市場定位的,屏幕前的你會為這款車買單嗎?歡迎大家在評論區留言。
(圖/文/攝:太平洋汽車網問答叫獸)
G. 北汽新能源如何跌落谷底:從獨角獸、第一股,再到追趕者
到了2020年,北汽自主在北京地區要全面停售燃油車,到2025年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停售燃油車。
——前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
本文字數8609字
閱讀時間22分鍾
在2018年北汽集團召開的一場 「北汽集團再度晉級世界500強新聞發布會」 ,會上時任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先生提出,
「北汽就是走新能源化創新之路,燃油車不玩了,北汽沒戲,或者戲也不大」。 與 此同時徐和誼先生還公開表示,「到了2020年北汽自主在北京地區要全面停售燃油車,到了2025年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停售燃油車。
如此有自知之明,又如此的自信,他比楊笠口中的那個男人還要優秀
但是徐董事長一定預料不到,他的夙願並沒有成真。2020年的北汽自主在北京地區如果不是靠著燃油、新能源並網銷售,可能在大本營北京都要出讓大半市場。北汽新能源在短短兩三年時間里都經歷了什麼呢?
徐董提出的新能源取代燃油
是否夜郎自大?
北汽新能源是2009年時就成立的國內最早涉足新能源的車企之一,同時北汽還是首個獲得新能源 汽車 生產資質、首家獨立運營、首家進行混改所有制改革和首批試點國有企業員工持股改革的新能源 汽車 企業。
新能源領域資深企業,北汽發展新能源領域的自信不只是來自「全球500強企業」的底氣,更是因為有多年行業積累的經驗。
憑借著地處北京的出色戰略眼光, 北汽新能源在2018年成功借殼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新能源企業, 不僅自家的EC和EU系列新能源車型常年霸榜新能源銷售榜,同時 北汽新能源從2014-2019年連續7年銷量全國第一。
「什麼叫做「站在風口,豬也會飛」」
北汽新能源完美詮釋了這一句話,作為最早站上風口的新能源企業,北汽新能源在市場、政策兩邊的收獲可謂盆滿缽滿。 2019年12月,單月銷量都能突破1.9萬輛!
要知道那年受補貼退坡以及大市場環境的影響,國內新能源市場的體量不增反降4.0%,全年僅銷售了120.6萬輛。
但是好日子沒過多久,2020年這股風小了,入局的狼多了,北汽新能源這只大肥豬就處於虎視眈眈之中。
傳統 汽車 領域比亞迪、廣汽新能源開始全力沖刺,新勢力品牌蔚來、小鵬、理想們正舉起銷量大刀三英戰特斯拉。新能源市場進入了一個火熱的時期,作為曾經的王者,北汽新能源毫無徵兆就被市場拋棄。
北汽新能源2020年全年累計實現銷量2.59萬輛,累計同比暴跌82.79%! 從2019年依然站在巔峰,到2020年瞬間跌入谷底,北汽新能源雄風挺立的周期這么短暫嗎?和2019年單月1.9萬輛的銷量相比,2020年簡直成了笑話。
也許在明眼人看來,北汽新能源的衰退是必然的,但衰退速度如此之快,衰退結果如此慘烈還是給吃瓜群眾增添了不少意外之喜。為了揭露 北汽新能源衰退背後的秘密, 筆者決定做回事後諸葛來尋根溯源。
北汽或許是國內最復雜的車企,畢竟難有人說得清楚「北汽」究竟包含了什麼。
在北汽集團的大框架下,有 北汽製造、北京 汽車 、北汽新能源、極狐 汽車 、北京賓士、北京現代、北汽福田等等超過10家 汽車 品牌, 甚至包括北京通航這樣的航空公司都有,還有北汽鵬龍、華夏出行等等出行相關行業品牌。
可以說北汽集團覆蓋的交通出行產品陣列之廣,是國內大部分 汽車 集團無法企及的。 集團下的眾多品牌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北京 汽車 處於怎樣的地位呢? 北京 汽車 和北汽新能源又是什麼關系? 對於錯綜復雜的北汽,我們有必要抽絲剝繭的來解讀。
北京 汽車 成立於2010年9月,是北京 汽車 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北汽集團)乘用車整車資源聚合和業務發展的平台。 這就意味著北汽集團從2010年開始不直接涉足整車業務,並將相關業務下放給北京 汽車 這一子公司。
也就是說,我們熟悉的一些北汽合資公司,例如 北京賓士、北京現代等等,他們的合資對象都是北京 汽車 。 雖然是子公司,但不同於一汽轎車在一汽集團中的地位,北京 汽車 在集團內部的地位可以改用獨攬乘用車板塊大權來形容。
在與合資公司的基礎之外,北汽還有自主品牌的業務,而這正是北京 汽車 復雜的地方。
例如我們現在在道路上看到的 北汽自主品牌 ,有懸掛「北字」標、「北字」藍標、「北京」標、「BEIJING」標等等眾多logo的車型 ,甚至有些車同款不同標。他們究竟是同屬一家,還是各自獨立呢?
筆者將北汽自主根據近些年 歷史 發展分別為「北汽紳寶」、「北汽新能源」、「北汽越野」以及「BEIJING」四個部分。
「首先說說「北汽越野」」
相比於「井岡山」牌轎車, 1966年國內首款越野車「北京212」風靡全國讓北京 汽車 製造廠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因此越野車部門在北汽集團中一直有著特殊的重要地位。 而在北汽成立北京 汽車 自主部門的時候,自然而然將越野車劃撥到過來了。
但北汽越野與北京 汽車 放在一起的話,兩者品牌地位還是不對等的。畢竟前者可是有BJ90這種售價過百萬的頂級越野車,而北京 汽車 主打的是20萬元以內的入門車,兩者這么放在並不會成為彼此的助益。 2018年11月,北汽集團將其現有最後一張 汽車 生產牌照讓渡給了北汽越野。
到了2019年1月2日,北汽集團在北汽越野生產基地舉行召開了北汽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成立大會, 正式將其剝離北京 汽車 股份有限公司。自此,北汽越野成為了一家集研發、采購、製造、營銷等為一體的獨立運作公司。
如果以前買BJ40的話,是車頭掛「北京」標,而方向盤上依然是「北字」標,而現在買BJ40則是完完全全的「北京」標了。
「那麼北汽新能源和北京 汽車 的關系是怎麼回事呢?」
根據北汽新能源官網上的介紹描述,
北京新能源 汽車 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汽新能源,證券名稱:北汽藍谷,證券代碼:600733)是一家新時代下的國有控股高 科技 上市公司和綠色智慧出行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商。
注釋:「北汽藍谷」是北汽新能源證券名稱,在涉及財報等方面資訊時 大多會啟用該正式名稱,北汽藍谷包含了北汽新能源、極狐 汽車 、Lite等多個品牌,本文著重探討北汽新能源主品牌。
也就是說,北汽新能源是相對獨立的一家主打新能源領域的企業,並在2019年成功上市,所以它其實是獨立運作的。而且要算成立時間的話, 北汽新能源成立於2009年,比北京 汽車 還早。
但北汽新能源和北京 汽車 的關系可非兩家獨立公司這么簡單,在後面我們還會重點解讀它們的關系。
「還剩下的「北字」標和「BEIJING」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截止2018年的時候,北汽自主品牌業務有 北汽 汽車 (紳寶品牌)、北汽越野、北汽新能源(包含ARCFOX和Lite倆品牌)、昌河和威旺品牌。
而北汽紳寶正是那個懸掛「北字」標的自主品牌核心產品(因為設計造型原因,坊間喜歡給這個logo冠以「豬鼻標」之稱)。而「BEIJING」標是將北汽紳寶與北汽新能源並網後重新設計的品牌logo。
2019年10月15日,北汽紳寶和北汽新能源正式確認合並,啟用新品牌logo「BEIJING」,並發布新品牌首款量產純電動車EU7以及全新概念車。 隨著北汽資源的整合,2009年北汽以2億美元收購的薩博核心知識產權而開發的「紳寶」系列也就走入了 歷史 。
為什麼要合並呢?這點其實從財報之中就能夠看出原因。
根據北京 汽車 財報顯示, 北汽紳寶2016年累計銷量22.45萬輛,而到了2017年則是腰斬式下滑到了10.83萬輛,2018年北汽紳寶銷量11.44萬輛,同比有所回暖。 而2018年北京 汽車 的銷量是15.79萬輛,2019年為16.7萬輛。雖然總體有所增長,但基本還是和北汽新能源持平。
注釋1:在2018年下半年,北汽紳寶先後推出了全新產品智道和智行兩款轎車和SUV,但並沒有如預期般帶來銷量的爆發;
注釋2:北京 汽車 主要由北汽紳寶和北汽越野兩部分組成,其中北汽紳寶占絕大多數銷量;
另一邊北汽新能源的情況如何呢? 2018年全年累計銷量15.8萬輛,2019年銷量15.1萬輛, 這市場體量和北京 汽車 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營收方面,北京 汽車 品牌2019年營收196.07億元,同比增長17.87%,毛利為-47.28億元,虧損同比擴大34.47%。北汽藍谷方面2019年營收235.89億元,歸母凈利潤0.92億元,同比增長25.54%。
前者巨虧,後者巨賺,形成了巨大的差異
在銷售網路方面,截止2018年,北汽新能源共有經銷商503家,僅2018年就新增了223家;北京 汽車 截止2017年擁有一級經銷商420家,2018年並無明顯增長數據;
數據是直觀的,不論在市場影響力,還是營業能力來說,在重組之前北汽新能源都是不遜色北京 汽車 的存在,整合資源也就順理成章。
關於北汽這一年之間發生的一拆一合一停看似簡單,可涉及的業務變更可不少。例如經銷商網路如何分配?
在合並之前,北京 汽車 和北汽新能源都有獨立經銷商網路,前者產品包含紳寶和越野,後者主打新能源系列產品。 而現在存在的北京 汽車 經銷商分為「BEIJING」、「北汽新能源」、「北京」三個品牌, 至於銷售產品類目,則看各自網路的授權許可權。
「北汽集團自業務整合後,在營銷團隊和渠道方面都獲得了加強和提升,並優化了超過700家經銷商」, 這是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李一秀先生在2019年合並後透露的信息。
「我有一個朋友系列」
筆者一位朋友,從2016年加盟至2020年的經銷商總經理告訴筆者, 業務重組並沒有官方表述的那麼理想。 原來過去基於集團戰略發展的原因,北京 汽車 和北汽新能源的經銷商大多毗鄰,守望相助。
而在品牌合並後,針對經銷商網點是只要更換全新「BEIJING」品牌logo即可無條件同時銷售燃油與新能源產品,加上北汽越野還沒完全獨立,產品目錄還是相當豐富的。一時間不少銷售網紛紛變更新logo。
這就導致了全國不少 汽車 城的街道上會出現兩家臨近的「BEIJING」品牌4S店,再加上合並後2020年北京 汽車 的銷量並不理想,因此 惡性競爭讓不少經銷商打退堂鼓。
根據筆者在相關網站上查閱的信息顯示, 截止發稿前,北京 汽車 在全國的4S門店數量為222家, 囊括了「北汽新能源」、「BEIJING」和「北京」三個品牌的門店。大規模的退網對一個 汽車 品牌的打擊毫無疑問是致命性的,對此北京 汽車 做了什麼呢?
根據筆者朋友的描述,為了即使止住退網趨勢,北京 汽車 內部出台了針對4S店經營的政策,只要經銷商維持經營,部分經營成本,例如員工工資,將由北京 汽車 給予補貼,補貼比例高達50%!
政策是給力的,但奈何市場體量難以為繼,朋友還是在2020年選擇了退網
掌握中國新能源 汽車 發展政策發展風向的北汽新能源本應成為北京 汽車 的救命稻草。
根據中國 汽車 工業協會數據顯示, 2020年,中國新能源 汽車 銷量達到136.7萬輛,同比增長10.9%。 而北汽藍谷的產銷快報顯示, 2020年北汽新能源的累計銷量為2.59萬輛,同比下滑高達82.79%。 要知道2019年北汽新能源可是創造了1.9萬輛的的單月。
2018年,北汽新能源全年累計銷量15.8萬輛,2019年銷量15.1萬輛,並連續第7年問鼎中國新能源市場銷量桂冠。 而到了2020年,各大榜單上已經見不到北汽新能源的名字,銷量就彷彿雪崩一般的暴跌了。
2021年7月算是北汽新能源值得開心的一個月份了, 這一月北汽新能源的銷量達到了3491輛,同比增長73.77%,環比大漲120.3%, 這是今年目前為止最好的一個月。
今年1-6月,北汽新能源累計銷量6595輛,也就是平均1100輛/月的表現。
8月27日,北汽藍谷披露公司半年報,報告顯示,北汽藍谷的經營面持續惡化並未得到改善。 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24.37億元,同比減少21.69%;凈利潤為虧損18.13億元,上年同期凈虧損18.63億元,同比縮窄2.68%!
讓悲慘銷量雪上加霜的是
自家龐大產業規模的赤裸對比
目前 北汽新能源在河北、青島、江蘇以及北京擁有四大生產基地,設計年產能約25萬輛,而如今的銷量僅為產能的10%, 如此之低的產能利用率,也許要不了多久北汽新能源會資產拋售以補貼營收?
根據乘聯會批發數據顯示, 2021年1-7月極狐阿爾法T累計批發銷量1,191輛,極狐阿爾法S累計批發銷量604輛, 這樣的數據在眾多新勢力品牌中,就是處於邊緣化的狀態。
從曾經的7冠王,到如今的舉步維艱。對北汽新能源的境遇筆者不免好奇,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風口上的豬」,政策扶持下的好日子
「如何快速拿到新能源政策補貼?那是油改電工程的輝煌歲月。」
早在前面的內容筆者就說過北汽新能源其實是一隻「站在風口上的豬」,產品基本沒經過多少研發投入就將其推向市場了。 北汽新能源主打的EU/EC/EX/EV系列電動車中大部分就是拿北汽紳寶燃油車做了簡單的電路改造,就成了一台可以合法上路的電動車。
這批車在網路上被戲稱為「合法上路的老年代步車」,記住,這並不是一種褒義。
換而言之,北汽新能源雖然有較長的發展 歷史 ,但其產品力一直是上不來檯面的。那麼 北汽新能源靠什麼做到連續7年摘奪銷量桂冠的?很簡單,政策。
作為一家坐標北京的車企,北汽對於政策的把控與解讀一直是行業領先的。在提倡發展新能源之初,國家對敢於先行試點新能源的企業給予了非常豐厚的補貼。
2017年北汽新能源應收國家補貼資金 27.71億元 ,應收地方補貼 21.88億元 ,
合計高達 49.59億元 !!!
2017年全年北汽新能源營收 114億元 ,
補貼佔比,也就接近一半而已。
於此同時,2017年北汽新能源在研發上的投入僅為1500萬元
相較於豐厚營收來說,真可謂是鳳毛麟角。有個諷刺的對比,即使是經營不善的海馬 汽車 ,同年研發費用都有2.54億元。所以對於此時北汽新能源的描述,沒有比「站在風口上的豬」更合適的了。
一直到了2019年,北汽新能源在研發上的投資才比較像樣:
2019年,北汽新能源研發投入了15.06億元,在營收中佔比6.55%(年營收235.89億元),這一年北汽新能源投資20.51億元的試驗中心正式啟用。
試驗中心的88個實驗室覆蓋了電池、電機、電控、智能網聯、輕量化、整車應用六大關鍵核心領域。這樣看來,北汽新能源總算有「中國新能源領軍企業」該有的樣子了。
沒對比就沒傷害,我們再看看國內其他企業的研發投入狀況:
「2017年,廣汽集團斥資30億元在國內率先開發出純電專屬平台,
並投資45億元建成中國第一個純電專屬工廠。」
並投資45億元建成中國第一個純電專屬工廠。
新勢力方面:
「蔚來 汽車 2019年研發投入44億元,2020年研發投入24.88億元;
小鵬 汽車 2019年研發投入20.7億元,2020年研發投入17.26億元;
理想 汽車 2020年研發投入10.2億元;」
上述幾家企業,即使到了2020年市場規模、公司體量也沒法和北汽新能源相比較。但即便在這樣的前提下,他們在研發上的投入也不是北汽新能源能比的。也就是說 北汽新能源在產品研發上的投入遠遠達不到主流新能源品牌該有的表現, 最多和理想 汽車 這種非正統新能源車廠比高低。
按前面所說,北汽新能源是吃了政策補貼新能源的福利,才能創造這么好的營收。但對於北汽新能源這么一隻大豬來說,只有這一個政策風口還不足以讓它起飛。畢竟補貼政策是要你把車賣出去之後才會支持你, 如果沒產量,沒銷量,政策憑什麼支持?
善於解讀政策北汽新能源就借著另一個風口的風勢順利讓產品有了銷路, 共享出行。
在國家大力提倡發展新能源 汽車 的時候,就明確提出了 汽車 新「四化」, 「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共享化」 ,而「共享化」,就為北汽新能源帶來了銷路的靈感。
「共享出行對於計程車市場頗有建樹的北汽新能源來說,這個操作成本並不高」
在2018年底,北汽新能源低價出售旗下呂狗租車,接著又與滴滴出行合作將EU5打造成網約車專屬,還推出新的共享 汽車 平台「輕享出行」。
而作為網約車的主推車型,EU5也貢獻了北汽新能源的絕大多數銷路。 這款車在2019年時銷量超過了9萬輛,佔全年品牌銷售比例59.8%(全年銷量15.06萬輛) 。也就是說,在不直面銷售市場的前提下,北汽新能源通過「to B」的渠道就完成了大半的銷售目標。
在一次北汽新能源的推介會上,總經理助理卜紅升就公開透露, 公司產品私人購買與單位購買、租賃的比例為 3:7!
銷量有了,補貼自然輕松到手
那你知道為什麼北汽新能源的車被稱作「合法上路的老年代步車」嗎?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 2017年-2018年,中國新能源市場A00/A0級車型的累計銷量比分別為75.44%和65.11%。 也就是說入門級純電動車是新能源市場的絕對助理, 以2018年為例,北汽EC3就成了銷量最大的電動車型, 累計年銷量9.06萬輛。
這是一款車長僅3,684mm,軸距不過2,360mm的A00級小車。搭載一塊30.66kWh的三元鋰電池,可實現NEDC工況下261km的續航。該車市場指導價12.19萬元,補貼完售價6.58萬元。在大部分消費者眼中,這就和一輛老年代步車無異了。
新能源補貼政策到了2019年迎來了一次較大的變動
1.2019年純電動 汽車 國家補貼降幅大於50%;
2.插電混動車型國補從2.2萬元降至1萬元(純電續航大於50km);
3.取消地方補貼;
政策的變動是為了激勵各大車企去提升自家新能源的技術,以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對於續航里程、電池密度等核心技術指標的要求只會越來越嚴格。到了2019年,不少入門級電動車的補貼要麼被取消,要麼大幅減少。
根據2019年政策指示,NEDC續航低於250km的電動車將不再列入補貼名錄, 還好北汽EC3跨過了這個門檻,依然能拿到補貼。但是2018年時這車還能拿到3.4萬元的國家補貼,到了2019年只能拿到1.8萬元補貼。
到了2020年,新能源 汽車 推廣補貼方案及產品技術要求中則要求純電乘用車工況法續駛里程不低於300km。而北汽EC3並不符合2020年政策的要求,也就拿不到補貼。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北汽新能源在2019年時依然能保證較大的銷量規模,而到了2020年之後,立馬呈現腰斬式下滑。
成也政策,敗也政策
北汽新能源的沒落之路,可以看作是一段新能源發展 歷史 的縮影。那對於如今四面楚歌的北汽新能源來說,還有機會嗎?
東邊不亮西邊亮,口風轉向服務
從車企的角度來說,北汽新能源以及北京 汽車 是挺失敗的。但對於政策的解讀與更新,讓它在行業之中一直保持著話語權。
2020年5月,《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了將換電站的建設作為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部分,鼓勵成立獨立運營的充換電企業。 這份報告等於為新能源領域的發展又開辟了一條新賽道。而這次的風口,恰巧又被北汽新能源碰上了。
相比於共享出行,北汽新能源換電服務開展的時間還要更早。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發布前,北汽新能源已經在全國19個城市投放了1.8萬輛換電計程車,累計配套換電站超過200座。
到了2020年年底,BEIJING 汽車 4.0版換電站正式推出,這個版本的換電站的特點如下:
1、換電效率大幅提升,單次換電時間30秒,換電全程由3分鍾縮減到1.5分鍾;
2、4.0換電站儲備有60塊電池,與3.0版本的28塊相比,增加了一倍多的電池儲備;
3、配套更完善,例如毗鄰公共衛生間等公共服務設施,打造更全面出行服務平台;
不論從換電效率還是服務能力來看,BEIJING 汽車 4.0版換電站都遠遠優於時下風頭正盛的蔚來換電站。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 截止2020年結束,全國共有換電站555座,其中北汽新能源在全國19座城市建設的換電站接近250座。 這就意味著全國接近一半的換電站都掌握在北汽新能源手中,不得不說這是個巨大的話語權。
但北汽新能源發展一直以來都有個很大的問題,缺乏個人用戶
也許共享出行領域能幫助品牌前期積累用戶與市場,但後期持續 健康 的增量必定來自個人用戶市場。而在換電站方面北汽新能源同樣面對這樣的困境,計程車和網約車市場已經趨於飽和,要想發展只能立足個人用戶。
2021年過半,北汽新能源在4.0版本換電站的更新以及普及方面幾乎沒有進展。
反觀另一個大力發展換電站的車企蔚來 汽車 ,在2021年9月之前,已經在全國建成400座換電站,過去短短兩個月時間內新增了100座新站。 而根據蔚來規劃,在2025年時要在全球落成4000座換電站。
在新能源全行業發展方面,北汽新能源已經狠狠被蔚來這些後生仔甩在身後了。如果不出意外,換電站這個風口過後北汽新能源可能再也等不到下一個風口了!
不得不說,北汽新能源太聰明了,同時也太自信了。不論身處北京,還是行業積累,都讓它有驕傲的資本。但同時,它也忽略了市場經濟的發展性。
不進則退,當你把小聰明放在如何鑽政策空子的時候,
壯大的只是自己累贅的肚腩,而非讓你自行高遠的健足。
*如有不同觀點,歡迎探討;如發現錯誤內容,感謝指證
審閱:張建忠
撰稿:林映輝
整理:陳燕楠
H. 北汽新能源EC5屬於什麼車
1、北汽新能源EC5屬於純電動汽車。
2、北汽新能源EC5是北汽汽車旗下推出的一款新能源汽車,這款車的官方指導價格為9.99-11.99萬元。
3、在外觀方面,這款車採用的是家族的設計理念,汽車的前臉採用的是封閉式的進氣格柵,同時還採用了鍍鉻裝飾條進行裝飾。
4、從汽車的側面來看,這款車採用的是上揚式的腰線,側身貫穿式上揚腰線營造出整車的俯沖姿態,在一定程度上體現出了這款車的運動氣質。
5、在內飾方面,這款車採用的是非常簡約的設計,中控台的空調出風口採用的是帶有北汽標識的飛翼式設計,中控顯示屏採用的是當下最流行的懸浮式的設計,顯示屏的下方同時還保留了大量的實體按鍵,這些設計元素都是為了吸引年輕消費群體。
6、在動力方面,這款車搭載的是一台永磁同步電動機,這台電動機的最大功率為70kw,最大扭矩為200牛米,在傳動系統方面,與電動機相匹配的是電動車單速變速箱,最大續航里程為403km。
更多關於北汽新能源EC5屬於什麼車,進入:https://www.abcgonglue.com/ask/c428c01616094547.html?zd查看更多內容
I. 強化技術合作 北汽新能源打造智能化移動終端新體驗
11月10日,為期六天的第三屆中國國際進口博覽會落下帷幕。作為疫情後首個國家級行業會議,國家相關部委和眾多企業共聚一堂,發揮各國經貿交流合作重要平台的作用,共享發展機遇、促進世界經貿繁榮。汽車作為六大展區之一,為現場最受矚目的區域。
在進博會期間,「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論壇」也在國家會展中心(上海)同期舉辦,共同為全球化格局下的中國汽車產業現狀與未來建言,解讀中國汽車產業走向。會上,工信部裝備工業一司羅俊傑司長為國內新能源行業釋放出正面積極的利好信號,為行業發展注入了信心。他表示,國內汽車市場4月起實現產銷正增長,未來一段時間內我國仍將是全球最大汽車市場;將堅持電動化、網聯化、智能化發展方向,堅定不移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和加快智能網聯汽車產業化發展。
產業轉型升級?合作共贏成主流
本次「中國汽車產業發展論壇」以「開放、合作、共贏——新形勢下國際品牌汽車的機遇與挑戰」為主題,著重探討全球化格局下中國汽車產業走向與趨勢。在新的增長空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發展的背景下,現有的新能源汽車企業需要通過開放合作,為未來發展取得先機。作為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頭部企業,北汽新能源一直在尋求自我突破,不管是在軟體還是硬體方面,都積極探索與國內外頂尖企業展開合作。
為全面深入產業數字化、車聯網的快速發展,北汽新能源還圍繞技術融合、測評規范和標准研究等領域,與國內權威機構展開合作。據了解,北汽新能源在汽車軟體測試行業已耕耘多年,測試團隊創建了全自主研發的電控測試自動化平台,打破海外壟斷,成為全球汽車行業中首家獲得TMMi-3級認證的測試組織。
當前,世界汽車產業正處於百年未有之大變革時期,在開放、合作、共贏的理念下,跨國企業與中國汽車產業鏈深度融合,開放的中國汽車市場將迎來更多機遇。與此同時,以北汽新能源為代表的中國汽企業充分發揮行業頭部企業擔當,將呈現更加高水平的發展態勢迎接市場的挑戰。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