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要多久普及
❶ 中國還要幾年才能全面普及電動汽車
至少10年後,甚至根本無法普及。。。原因是 新能源車的 電池性能提升現在都是畫大餅,比如說 500KM里程 2小時速沖。。。這還是根本沒實現的事情,都是預計,完全就是吹牛逼。。。
政府也沒見真的支持新能源車。。。否則 為什麼那麼多年了,充電樁還那麼少? 所有加油站 旁邊增設一排充電樁 應該不算實現不了吧,所有小區 每個停車位 都設置充電樁 這是起碼的吧? 可現實情況呢。。。所以看的出來,政府也沒怎麼真用心普及
目前階段 所謂新能源車,誰買誰傻逼
❷ 電動汽車估計要多少年才會開始普及
在未來二十年內是沒有可能了,現在電能引擎的驅動力無法達到燃油引擎水平,所以載重和特殊車輛方面是沒有電能汽車的發展進度,而小型乘用車又受到行程和充電效率以及配套設施制約,推廣速度慢,就算突然有重大技術革新,考慮到技術的實用化進程所需要時間,技術專利的公開,生產設備更新,加上產能轉換過程,汽車的替代過程,沒有二十年估計很難完成,畢竟「普及」這個詞的概念可不是一兩個人換了車就行,而是「全部」的意思
❸ 新能源汽車多久才能普及
政策及市場容量:
用「理想很豐滿,顯示很骨感」來形容當前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的發展再確切不過了,按照政府部門的規劃,到2015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要達到50萬台,占汽車銷量的5%左右,而地方政府的相關規劃則更加宏大,根據各個省市的新能源汽車發展規劃進行加總,2015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量將達到800萬輛左右,與國家相關部門的差距極大。
規劃畢竟是理想,這也說明了各級政府的意願。根據《中國電動汽車充電站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前瞻》數據顯示:201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2552輛,其中純電動汽車銷量為12411輛。即使以今後每年翻倍的速度增長,到2012年的銷量也不過是10萬輛左右,與國家規劃相差40萬輛左右,與各個地方規劃之和的差距就更大了。
發展制約因素
前瞻產業研究院新能源汽車行業研究小組認為主要原因包括以下三點:
首先一點比無法迴避的,新能源汽車與燃油汽車相比,價格實在不是在一個級別,相差較大,盡管有財政補貼,但是有一定的價格差距而大事實大大削弱了消費者的夠沒慾望。以比亞迪E6為例,盡管有政府的財政補貼,但是與同檔次的燃油汽車相比,價格並沒有明顯優勢。這使得消費者購買慾望極大降低。
其次就是新能源汽車的基礎設施還不夠完善,這使得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受到影響,便利性大打折扣。特別是對於純電動汽車來說,更是如此。由於純電動汽車本身的續航能力的問題,現在又沒有完善的充電設施,則消費者的使用就會變得非常麻煩,特別是對於商務人士來說,基本就不可能購買電動汽車,即使是一般的消費者,也會因為完善的充電設施而退避三舍。
其次是新能源汽車主要以國產品牌為主,對推廣新能源汽車又產生一定的障礙。目前來說,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主要以國產品牌為主,歐美品牌、韓日品牌較少,即使有也主要是油電混合動力居多,且多處中高端,又限制了新能源汽車的推廣與發展。
因此,以上原因都是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難以啟動的重要原因。在這種情況下,特別需要政府的積極推動,特別是在政府部門公務用車領域,可以適當地加大新能源汽車的采購量,不僅起到示範作用,也可能更大程度地做大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只有做大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市場規模才能使得新能源汽車的配套設施能夠更有效效率的運轉起來,這就能帶動配套設施的投資主體增加投資,是配套更加完善,又能帶動更多的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以此形成良性循環。
特別是在新能源汽車發展遇到瓶頸的當下,更需要政府部分的強力落實,政府部門更應該起到積極的帶頭作用,避免政策、規劃束之高閣。
總之,新能源汽車是未來汽車發展方向,但由於一些原因的制約,全面普及還需要一定的時間。
❹ 電動汽車在我國什麼時候才可以普及
電動汽車是國內主推的新能源汽車,因為它採用可儲能動力電池,用電能驅動整車行駛,而不產生污染,所以備受青睞。國內電動汽車發展迅猛,雖然今年有個過渡期,補貼相較去年來說有所滑坡,但是2月份之前的整體產銷量均有增長,去年全國推廣新能源汽車大概77萬輛,其中燃料電池僅僅有一小部分,絕大多數還是電動汽車。國內電動汽車依舊是主流,國家計劃今年要實現產銷100萬輛,到2020年要實現產銷200萬輛,這個筆者預計都能實現,就目前來看2018年2月份與1月份的總額都在增加。
電動汽車主要的優勢就是結構簡單,看法周期較短,研發實力較強的研究院,一個項目一般就是10個月左右,而且很多研究院都是同時進行好幾個項目,有乘用車、專用車、也有輕卡。比如陝汽的軒德就賣得很不錯,走在街上時常可以看見軒德,他的應用范圍非常廣,比如共享單車搬運車、蔬菜配送車、冷鏈車、物流車等等,在說電動輕卡的運輸路線一般都比較穩定,而且線路也不長,一個工作日有200公里足矣。這樣也就便於充電、也能減少整車運輸成本,這就是為啥會在市場上迅速推廣的原因,因為它符合消費者的需求,而且運輸成本低,每公里才一毛左右。
時代的步伐總是向前邁,誰也擋不住歷史潮流的發展,電動汽車作為國家戰略布局的新興產業,在未來必將更好地服務於人類。
❺ 新能源汽車還有多久普及
新能源是未來社會的發展方向,也是大勢所趨。伴隨著環境日益嚴峻以及各方面能源衰竭的問題,新能源汽車已然來到了我們身邊。在此背景下,英、法、德、美等主要汽車國家也紛紛打出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對於在大街上馳騁的燃油車來說,「末日」似乎從天而降了。尤其是在我國表示「已啟動相關研究,將制定我國傳統能源汽車退出的時間表」後,「禁售燃車」一時間成為整個汽車行業乃至社會性的關注焦點,其實從2016年12月1日起,上海、南京、無錫、濟南、深圳這5個城市試點就已經開始發放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而目前,5個城市已發放新號牌共7.6萬副。公安部交管局表示,試點進展順利、效果良好,而按照公安部統一安排,從2017年11月起,除了在前期5個試點城市推廣應用基礎上,增加河北保定、吉林長春、福建福州、山東青島、河南鄭州、廣東中山、廣西柳州、重慶、四川成都、雲南昆明這10個城市啟用新的號牌。而在2017年12月底前,除直轄市、省會市、自治區首府市啟用外,各省至少還有1至2個城市啟用新號牌;等到2018年的上半年,全國所有城市必須全面啟用新號牌。看得出來,公安部對新牌照的落實問題很是看重,也說明了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已經在在國內生根,其實大家大可不必有這種擔憂,因為我國還沒有明確停止生產銷售傳統能源汽車的時間表,即使時間表已經出來,也會留出多達10年,甚至20多年的時間來緩沖,OK
❻ 新能源汽車多久能普及啊
這個普及時間不太好說,但是國家的發展方向是朝這個方向的,未來5-10年新能源汽車會越來越多。
希望能夠幫助你,謝謝採納。
❼ 新能源汽車什麼時候全國普及
新能源汽車何時才能遍布全國?
9月9日,工信部副部長辛在2017中國汽車工業發展(TEDA)國際論壇上作公開發言。現在,全球汽車行業正在加速向智能化、電氣化方向轉型,中國已經啟動了對傳統燃油車停產停售時間表的研究。
在此之前,中國、印度、挪威、法國和英國已經宣布,它們將逐步淘汰燃油汽車,代之以更清潔的電動或混合動力汽車。挪威定的最後期限是2025年,印度是2030年,英法基本是2040年。
新能源汽車何時才能遍布全國:開始告別內燃機。
大眾:到2020年,大眾集團預計在中國銷售40萬輛新能源汽車,到2025年,將向中國消費者供應約150萬輛零排放新能源汽車,其中大部分是純電動汽車。
賓士:未來,賓士的插電式混合動力、純電動等新能源動力汽車將納入品牌的系列。
寶馬:將加大對互聯網化、智能化、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電動、燃油車等)的投資。).
沃爾沃:宣布從2019年起,所有沃爾沃新車型都將配備電動馬達。
豐田:早在2015年,豐田就宣布在2050年前停止銷售。
內燃機車只會賣混動車、電動車和燃料電池車。
新能源汽車何時能遍布全國:遍布全國的原因?
從目前的情況來看,有幾個原因與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及其在全國的普及有關:第一,新能源汽車續航里程的問題。二是新能源汽車的快充技術。第三,充電樁遍布全國。第四,電動汽車廢電池對未來環境的污染問題。只要解決了這些問題,燃油車禁產禁售與人民生活的關系將為零,燃油車禁產禁售將被社會普遍接受。
新能源汽車何時才能遍布全國:何時停止銷售燃油車?
汽車工業發展史上的這一里程碑時刻何時到來?專家們有不同的解讀,最早不會早於2025年,也不會晚於2040年。因此,在8到22年內,新能源汽車將完全取代燃油汽車。
今天,邊肖汽車的簡介到此結束。以上是邊肖汽車關於新能源汽車何時會遍布全國的簡要介紹。目前,新能源汽車正在慢慢走向成熟。對待新能源汽車的關鍵原因應該是電池壽命的問題。不過目前大家基本都在積極解決這個問題,所以新能源汽車應該離遍布全國不遠了。
❽ 純電動汽車還要多久會普及五年還是十年相應的大規模充電站/電池置換站要多久才會像加油站一樣多
我認為純電動車真正普及,至少還需要15年,除了充電站等基礎設施跟不上以外,電動車本身的安全性、可靠性也達不到傳統內燃機的水平,比如鋰電池吧,一旦過熱燃燒起來,撲滅是不可能的,只能站在一邊看著它燒完了。現在各地紛紛建設大規模充電站示範工程,動輒就是每天可以給一兩百台車充電的容量,可實際上使用這些充電站的示範用車不過幾十台而已,資源大量浪費了。今後電動車普及了,這種大規模充電站也不符合我國國情,因為快速充電,也就是直流充電會降低電池使用壽命,導致電池淘汰過快,加重環保負擔;而慢充,也就是交流充電,起碼需要5個小時以上,不能滿足白天正常駕駛需要,夜間開回自己家充電更方便,還有助於削平供電網峰谷;更重要的是,如果期望大規模充電站像加油站一樣多,那就必然涉及到國家電網、供電公司、和地方政府的利益博弈,這么大的一塊肥肉,誰都不會輕易放棄,想要它遍地開花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所以我認為相比之下,電池置換站更符合中國國情。
❾ 什麼時候普及電動汽車
十年左右吧
現在電動車占的市場份額還達不到普及的程度,技術上市場接受程度都還有待提高。續航里程少部分能達到五百公里,基本接近燃油車標准了,未來還需在價格方面再大幅下降才能逐漸普及
❿ 大家認為新能源汽車什麼時候可以普及
那現在正在普及中,因為它的成熟度和可靠性都得到了較充分的驗證,並在持續驗證中;而且它是像純電動過渡的一個更加穩妥和經濟的驅動形式,因此我認為是在未來幾年內就能得到迅速普及的一種形式。舉個數據的例子:
我認為目前還有些問題尚待解決,比如續航里程,充電的方便程度,充電的速度、電池安全性等,哪一個環節都沒有做到能夠和燃油車分庭抗禮。所以,什麼時候普及,取決於它的核心部件什麼時候足夠成熟和安全。我認為目前阻礙純電動車普及的瓶頸,主要責任都出在電池系統上!
電動車核心就是電池、電機、電控。
綜上,關鍵就看電池啥時候能搞定,搞定電池的一系列問題(續航啊、安全啊、充電啊),那純電動車普及是水到渠成的事。
別太過於樂觀和理想化,我們現在國產所謂的新能源車都是些技術含量不高的電動 汽車 ,它的技術含量雖然標榜三電合一,但實際上和以前的電瓶車來說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差異,無非是電池和控制器更加先進一些。再放眼5-10年量產電池技術也很難有實質性的飛躍,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並不是很容易突破的瓶頸。
城市的電力供應是否能滿足純電動 汽車 的普及?能否支撐每個家庭一天20度左右的用電量需求?沒有科學、長遠、系統的規劃發展,而通過臆想定出燃油車退市的時間表是件很可笑的事情,這就像我們國內的很多重點工程、重大項目的完工時間並不是按照科學發展的規律制定,而是以某個大事件的發生或管理者人為的意志為完工的時間點一樣。
今天我們的新能源 汽車 (電動 汽車 )只是虛假的繁榮,是通過政府補貼和對已經非常環保、成熟的燃油車進行限制而得來的。有人覺得2025年新能源 汽車 會全面爆發,但我並沒這么樂觀,現在很多電動 汽車 從200公里增加到300公里續航無非都是增加電池數量,獲得政府補貼為目的,根本不是電池技術的提升 ,5-6年後我們可能未必迎來穩定、安全、可靠續航幾千公里甚至上萬公里的電池技術,但現有蜂擁而上馬的技術不成熟的電動 汽車 的電池普遍會壽終正寢,將會給電池回收和無害化處理帶來巨大的壓力,要知道到今天我們連垃圾分類還都做的相當不理想,所以如果電池不能妥善處理,那將不是比燃油車污染更大的問題,很可能會導致斷子絕孫的命運,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我們不斷透支環境發展眼前利益而遭受的報應。
提前報廢掉燃油車似乎排氣管少排點尾氣,但報廢一輛 汽車 產生的污染和生產一輛難於處理、壽命有限的電池車所對環境的影響往往被我們心安理得的忽略了,這就是在利益面前人是很難戰勝靈魂的。現在全球的氣候異常,冰川加速溶解,似乎並沒有讓我們止步於對安逸生活的享受。
新能源 汽車 主要兩個發展方向,電動,氫燃料。
過去我國 汽車 行業里,大家經常引用德國、丹麥一些國家的禁售燃油車倒計時,強調2035年是一個大關,工信部之前也有強硬的聲音,表示中國也將制訂禁售燃油車時間表,但過了幾年多時間,仍沒有具體的方案。
現在來看,政策還不夠明朗。我個人認為,新能源 汽車 的普及有幾個前提條件:
一是政策。在政策上,要有嚴有松。
嚴的方面是,要大力推動公務用車、公共交通、商用貨運、特種車輛、特殊區域,加快強制更新為新能源車。例如港口,機場,封閉的廠區,裡面的車輛都是僅在本區域內進行作業的車輛,具備良好的充電環境和充電時間,為什麼不用新能源車輛呢?在北京首都機場我就注意到,幾次乘坐的擺渡車仍為燃油車,排放大量的尾氣,我用鼻子就可以判斷,尾氣排放根本就是不達標的。
松的方面是,要給低速電動車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從經濟的角度出發,電動 汽車 並不是續航里程越高越好,而是根據需要,在一些人口密集的縣城,市民對低速的電動車需求很大,因為他們每天的車程只是10-30公里,買一輛續航里程在80-150KM的老年代步電動車就足以滿足需求。但是低速電動車,怎麼界定?怎麼管理?所以在電動 汽車 的發展上,要兼顧各方需求,合理規劃方案和制訂完善的政策。
二是配套。必須加快跟進。
充電、加氫燃料電池,是新能源 汽車 發展的必要配套條件。目前,充電樁發展較快,截至2019年10月,中國電動 汽車 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布數據,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47.8萬台,其中交流充電樁27.8萬台、直流充電樁20.0萬台、交直流一體充電樁488台。2019年10月較2019年9月公共類充電樁增加1.2萬台。從2018年10月到2019年9月,月均新增公共類充電樁約1.6萬台,2019年10月同比增長68.0%。但是,一些品牌不匹配,不兼容的問題,充電樁利用率不均衡,仍比較突出。在很多城市裡,通過地圖尋找充電樁,經常出現不能用、損壞的情況,無人維護。
三是技術。要突破瓶頸。
電池的成熟性、穩定性、可靠性,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驗證,自燃現象大幅降低了。但是成本、回收環節,仍有較大的問題。電池在整車的成本上占據較大,一旦涉及換電池的環節,讓消費者難以承受。特別是換下的電池,還沒有很好的形成梯次利用,資源浪費,處理不好,也一樣污染環境。
在這幾個因素能夠充分解決的前提下,我認為,在中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人口密集的城鎮,有希望在十年內得到普及。在西北、西南邊疆這些地廣人稀的區域,還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工信部2025年禁售燃油車的信息雖然沒有實錘,但是無風不起浪也是老例。目前長安、北汽以及其他小廠制定階段性禁售燃油車計劃,以及2025年徹底停產燃油車計劃也從側面印證了工信部信息。
那麼電動 汽車 的普及節奏就可以大致判斷了,從第一款國產EV上市銷售到2017年保有量不過170萬左右,而2018年僅上半年的銷量就超越現有量的2/3,預計完成目標為200萬輛。按照現在的普及速度來看,這七年內電動 汽車 的市場佔有率會達到15%~20%。尤其是北上廣深這些一線限行限牌城市,傾斜會越來越大。
但電動 汽車 畢竟是新生事物,任何一種新生事故如果沒有剛需或者特別大的領先差距,普及的難度都會很大。電動 汽車 的優勢僅在於用車成本,使用便利性還不盡人意。
可政策的大力推行是勢不可擋的,普及階段不僅是讓消費者主動或被動的接受這一車型,更是 汽車 研發企業技術積累和突破的過程。
如果汽油2元一升的話沒人會在乎用車成本,但是高昂的售價已經讓用車成為很多人的負擔,電動 汽車 的優勢也就逐漸顯現。一旦續航里程或者電池成本突破限制,這種車會迅速取代燃油車。
新能源 汽車 目前還存在不少使用困難,縮短充電時間,電源容量大一些。普及介決全國性或地域性充電樁設置,投資大,那個部門投入,須多個部門配合協商,問題多,麻煩。如果是全面普及,只能長期觀望。
真正的達到普及的話,我覺得應該最少在十年以上,除了相關充電配套設施的完善和電池充電技術的普及與提高,還有老百姓對新能源 汽車 的接受度。
汽車 畢竟是能源利用的終端,只有新能源普及了,新能源 汽車 才有普及的條件。
就我個人而言,對內燃機有著自己的熱愛,這是情懷。內燃機從19世紀誕生到如今一百多年了,經歷了很多技術上的變革。所以,每一台機器都是一代又一代工程師的心血,如果真要取代內燃機,那會有很多人就面臨失業的。
我認為內燃機在未來20年內不該被完全替代,而是繼續在它上面尋找技術的革新,應對環保問題。
你先買我們馬上跟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