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首頁 » 新型汽車 » 電動汽車大數據系統

電動汽車大數據系統

發布時間: 2023-01-18 07:37:49

㈠ 大數據在新能源汽車行業有哪些可以落地的應用

大數據技術在新能源汽車領域的應用主要體現在智能運營方面。

以智能充電為例,新能源汽車主要以電力能源作為汽車運行的動力,當汽車內部儲存的電能消耗到一定程度時,必須充電才能確保純電動汽車的正常使用。為了確保新能源汽車能夠在短時間內完成充電工作,徹底解決以往純電動汽車充電裝置稀缺、充電難等問題,我國正在大力推動新能源汽車相關維護設施的建設工作,在城市區域和高速公路服務區等多個區域修建了大量的電動汽車充電站和充電樁。

作為新能源汽車使用過程中重要的基礎設施,充電站和充電樁在為新能源汽車提供服務的過程中會產生海量的運行數據,如果不依託大數據技術對充電設施進行維護管理,新能源汽車在智能充電方面將會耗費大量的運維成本。簡單來講,新能源汽車領域依託大數據技術實現智能運營的主要方案就是打造車聯網和充電網,並將二者與互聯網相融合,形成一個為新能源汽車運營而服務的雲平台。

該雲平台首要具備的便是超強的數據處理能力,無論是並發數據還是海量數據均可快速有效地加以處理。其次,該雲平台要具備強大的數據分析和挖掘能力,從海量數據中為新能源汽車運營挖掘高價值的數據信息。為了保證新能源汽車運營的效率和質量,需藉助運營雲平台對運營結構進行改革,整合運營數據,促使新能源汽車運營過程中涉及的全產業鏈互聯互通。

在此基礎上,車輛生產商和服務商可以通過大數據雲平台獲取新能源汽車的車輛信息,駕駛行為信息,電池數據和充電情況,並通過大數據技術建立車輛電池的全生命周期模型,為車輛用戶提供更為精細化的管理與服務。

㈡ 零跑首發CTC技術,將向全行業開放共享

零跑首發CTC技術,將向全行業開放共享

零跑首發CTC技術,將向全行業開放共享,零跑汽車最終在CTC技術的研發潮流中,拔得頭籌,自研出國內首款可量產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零跑首發CTC技術,將向全行業開放共享。

零跑首發CTC技術,將向全行業開放共享1

4月25日,零跑汽車發布了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從而補全了零跑智能動力的最後一塊拼圖「智能電池」。此外,該技術將在零跑C01車型上率先搭載,零跑科技董事長 朱江明也在會上宣布,CTC技術將對全行業免費開放共享。

CTC技術即為cell - to - chassis,就是將電池、底盤和下車身進行集成化設計,這一靈感主要來自智能手機電池的集成方式。

通過重新設計電池承載托盤,使整個下車體底盤結構與電池托盤結構進行耦合。同時減少了零部件的數量,在提升空間利用率和系統比能的同時,讓車身與電池結構互補,電池抗沖擊能力及車身扭轉剛度都會得到明顯的提升。

在空間方面,CTC技術應用車身結構作為電池包外部結構,取消了電池上部結構,減少了冗餘的結構設計,整車垂直空間增加10mm,電池布置的空間隨之增加14.5%。

此外,由於電池和座艙之間的結構減少,增加了保溫層的設計 ,可以為車輛的保溫性能更佳、冬季的續航表現也會更好。同時,基於AI BMS大數據電池管理系統帶來的能耗經濟性管理,綜合提升整車續航里程10%。

在性能方面,CTC技術可以為整車帶來扭轉剛度提升25%,輕量化系數達到2.4,提升20%。從而帶來更好的底盤響應效率,對NVH性能也能有所助益。

零跑在開發過程中,還對CTC技術進行了多輪嚴苛試驗,如底部球擊、擠壓、熱擴散等將近30項試驗,確保電池安全,其中有8項安全測試結果遠超國家標准。

未來,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還兼具高適配和強拓展屬性,可實現快速柔性化批量生產,未來可兼容800V高壓平台、400kW的超級快充,以及各級別、類型的車型。

此外,根據目前曝光的信息來看,零跑C01單電機長續航版將搭載90度電池包,最長續航里程有望超過700km(NEDC),雙電機四驅版車型則擁有「3秒級」零百加速能力,並將於今年5月首發亮相並開啟預售,我們一起拭目以待。

零跑首發CTC技術,將向全行業開放共享2

4月25日下午,「智能時代·源力覺醒·零跑智能動力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發布會」(以下簡稱「零跑智能動力CTC技術」)在線上開啟。零跑科技董事長朱江明在現場宣布將對智能動力CTC技術免費開放共享,與全行業共享全域自研最新成果。

國內首個量產CTC 零跑引領全球動力電池進入3.0時代

在去年的廣州車展,零跑發布了智能動力技術及旗下的智能電驅,並開創了「智能汽車完全體」概念,即「只有集智能座艙、智能駕駛、智能動力三位一體,才能實現全車智能控制」。此次智能動力CTC技術的發布,補全了零跑智能動力的最後一塊拼圖——智能電池。

基於對技術發展趨勢的前瞻性洞察,在行業還普遍處於傳統模組1.0時代向CTP大模組技術過渡之時,零跑汽車先人一步,實現了CTC技術量產落地。

以智能手機的集成式電池設計為靈感,零跑的電池研發團隊從2016年開始著手研發電池、底盤一體化集成技術。經過6年攻堅克難,零跑汽車最終在CTC技術的研發潮流中,拔得頭籌,自研出國內首款可量產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

零跑科技電池產品線總經理宋憶寧在這次發布會上分享道:「零跑智能動力CTC技術,即cell -to -chassis,是指將電池、底盤和下車身進行集成設計,簡化產品設計和生產工藝的前沿技術。

通過重新設計電池承載托盤,使整個下車體底盤結構與電池托盤結構耦合,創新了安裝工藝,真正做到了Less is more。通過減少冗餘的結構設計,能有效減少零部件數量,在提升空間利用率和系統比能的同時,讓車身與電池結構互補,使電池抗沖擊能力及車身扭轉剛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值得一提的是,零跑智能動力CTC技術應用車身結構作為電池包外部結構,取消了電池包的部分結構設計,從這個意義來說,搭載零跑智能動力CTC技術的零跑C01,將成為全球首款無獨立電池包的電動車。

軟硬體雙重創新 可持續進化的能量母體

用戶需求是創新的.指南。零跑智能動力CTC技術作為零跑智能動力體系下最新重要突破,通過軟硬體雙重創新,為產品全面賦能。同時,它還兼具高適配和強拓展屬性,可實現快速柔性化生產,未來更兼容更高電壓平台及各級別、類型的車型,具備不斷進化的潛力,成為「可持續進化的能量母體」。

在空間方面,零跑智能動力CTC技術在硬體、結構設計方面進行創新,通過取消電池上部結構,減少冗餘的結構設計,整車垂直空間增加10mm,電池布置空間增加14.5%,使得車內空間布置更加靈活實用。

在續航方面,零跑智能動力CTC技術相比傳統方案具備更好氣密性,可以提升電池保溫性能、電池可布置空間等,同時基於創新性軟體應用AI BMS大數據電池管理系統帶來的能耗經濟性管理,綜合提升整車續航里程10%。隨著零跑智能動力CTC技術的不斷進化,未來可以實現「加油式」充電——充電5分鍾,續航超過200km。

在性能方面,零跑智能動力CTC技術可以為整車帶來扭轉剛度提升25%,輕量化系數達到2.4,提升20%。車身扭轉剛度越高,抵禦共振能力就越強,意味著整車能夠擁有更加出色的駕控性能,更好的底盤響應效率,對NVH性能也能有所助益。

在安全方面,零跑在開發過程中針對於智能動力CTC技術,進行了多輪嚴苛試驗,如底部球擊、擠壓、熱擴散等將近30項試驗,確保電池安全,其中有8項安全測試結果遠超國家標准;同時,基於零跑AI BMS大數據智能電池管理系統,零跑可以為用戶提供觸達電芯級別的實時雲端安全保護,在電池安全、電池壽命、電池性能層面得到全方位的提升。

新技術不應是壁壘 而是帶動產業向上突破的階梯

在新能源賽道上,只有自己掌握核心技術,才能防止「卡脖子」。零跑科技董事長朱江明在演講中說:「 我本人是一個工程師,重視研發,喜歡創新,零跑自創立之初,就確立了在核心技術領域走軟硬體一體化的全域自研發展路線。把智能電動汽車作為一個電子產品來打造。」

有技術實力,更有企業擔當。「新技術不應是壁壘,而是帶動產業向上突破的階梯。」,朱江明重磅宣布,將對智能動力CTC技術免費開放共享,讓全球消費者共享技術進步紅利。他表示,新能源汽車發展不能閉門造車,行業崛起也不是一家一人之事,交流、互聯才是中國汽車趕超全球的關鍵。

7年堅守全域自研技術路線,零跑已進入技術成果加速涌現階段。零跑智能動力CTC技術將在零跑的C平台電動中大型轎車零跑C01上,率先量產應用。這款新車是零跑汽車品牌向上的旗艦車型,它將進一步完善零跑汽車產品矩陣,即將在近期開啟首秀及亮相。

業內人士分析,在傳統汽車時代,長期以來,中國品牌是以市場換技術。零跑汽車率先量產智能動力CTC技術,證明了在智能電動汽車的新賽道上,中國品牌開始站上C位,實現「以技術奪市場」,有望持續引領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

零跑首發CTC技術,將向全行業開放共享3

在電動車時代,動力電池和車體安裝的方式也將會發生改變,CTC技術就是將電池和底盤融合在一起,更好的優化車輛空間和結構強度。

今日,零跑汽車正式發布「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成為國內首個「吃螃蟹」的車企。

據官方介紹,CTC電池地盤一體化技術即「Cell-To-Chassis」,是指將電池、底盤繼承設計,提升車輛性能。

通過減少冗餘的結構設計,能有效減少零部件數量在提升空間利用率和系統比能的同時,讓車身與電池結構互補,使電池抗沖擊能力及車身扭轉剛度得到大幅度提升。

零跑汽車的自研化成果,利用車身設計實現電池密封,CTC技術借用底盤基本結構,利用車身縱梁、橫梁形成完整的密封結構,解決氣密難題,相對於傳統汽車這是一大創新。

CTC技術為電池布置空間增加14.5%,車身垂直空間增加10mm,更高的電池空間利用率,以及冬季保溫性能更加,車輛綜合續航增加10%。

而車身輕量化系數相比傳統方案提升20%,車身扭轉剛度提升25%;車端BMS實時在線檢測,雲端電池大數據管理並通過Al深度學習,實現車端雲端全時主動守護。

此外,零盤的CTC技術還有高適、強擴展特性,與整車匹配度高,可快速柔性化量產,未來能夠適配各級別車型;同時,智能化、集成化熱管理系統,未來能夠兼容800V高壓平台,提升充電體驗。

據官方表示,零跑智能動力CTC電池底盤一體化技術,將會首搭與零跑全新轎車零跑C01車上,該車也將很快與我們見面,我們拭目以待。

㈢ 比亞迪大數據和數據布置哪個好

易汽車6月5日報道 中國汽車產業變革進程漸入白熱化階段,當下市場遇寒不容樂觀,未來「三化」技術將進行產業重塑,如何在抓准趨勢的同時「創新·圖強」?在2019中國汽車重慶論壇中,超過300名國內外汽車行業領軍人物匯聚於此,碰撞出最先鋒的發展路徑。

網易汽車直擊重慶論壇,其中網易傳媒副總編輯張齊先生將深度對話車企領袖與供應商巨頭,探尋補貼退坡之後的電動汽車前行之路。

在「新能源汽車與大數據研討會——新能源汽車大數據應用價值」環節,比亞迪乘用車研究院副院長鍾益林發表了「汽車大數據在新能源研發體系中的深度應用」主題演講。他表示,通過新能源大數據可以做更懂用戶的車,精準定位細分群體,為群體提供個性化服務,了解用戶駕駛習慣,讓產品得到很好的設計改進,包括通過網路輿情改進產品不足。

2011年,E6上市時,比亞迪就開始建立比亞迪新能源監控系統。目前,比亞迪車輛總數為75萬輛,日活躍數50萬輛,數據總量112T(壓縮過的),如果沒有壓縮應該是乘5,日增量為240G(壓縮過的)。

新能源汽車大數據包括方方面面,車輛數據只是整個大數據系統的一小部分,目前,比亞迪規劃各個數據系統,主要基於公司內部產品設計、生產、運行、售後、輿情全生命周期的數據。通過數據倉庫的擴充,使大數據的分析場景化更加清晰。

鍾益林表示,比亞迪的新能源監控系統,是24小時監控室,除了有國標監控,故障報警監控以外,還有企標監控和伺服器運行狀況監控。

㈣ 年終盤點,300多萬電動汽車,行業首份大數據來了

2020中國新能源 汽車 大數據研究報告,是第一份我國新能源 汽車 真實用戶報告,不分車企、不分地域、不分車主,作為 汽車 人參考年終盤點一部分,將其中重點內容,特別針對於私家電動車的用戶行為與讀者分享。

從2017年開始,在我國生產的新能源 汽車 都需要強制納入國家監測平台。

該平台主要包括了兩方面的數據,一是接入電動 汽車 車型、電池、電機、車重等 靜態信息 ;二是用戶在使用電動 汽車 過程中產生的 運營動態信息

截止到2020年5月,新能源 汽車 國家監管平台一共接入了 332萬輛電動 汽車 ,約佔到整個電動 汽車 保有量80%

該平台的數據是在國家層面統一管理, 都是我們真實的電動 汽車 用戶在祖國大陸上跑出來的數據,含金量極高 。

電動 汽車 用戶的使用行為有哪些?

可以劃分為出行和充電兩個維度,按照使用時間,分為了每一次行駛時長、行駛里程、充電時長,每日的行駛里程、充電時刻,每月行駛天數、快慢充次數等等指標。

2019年私人用戶對電動 汽車 的使用程度,相比於18年有明顯提升, 線上率到達88% ,說明私家車用戶對電動 汽車 使用更加活躍。

2019年用戶平均每一次使用電動 汽車 時長為0.47小時,每次行駛13.15公里,略低於2018年。

而純電動 汽車 用戶每次使用時長集中在15-30分鍾(佔比47%),行駛里程集中在5-10公里的比例更高(佔比35%)。

汽車 人參考認為, 這個數據符合了目前私人市場集中在A00級別純電動 汽車 ,或是作為家庭第二輛車(增購)的特徵。

2019年用戶每一次平均充電3.97小時,每次快充時間多集中在一個小時內,而每次慢充時間從1小時到8小時分布比較均勻。

另外一個重要指標是用戶每次充電的起始電量,2019年相比於2018年有所降低,電池起始電量為39.3%。

該數據反映了私人用戶對電動 汽車 續航里程的焦慮程度 ,也反應了 公共充電設施 的一個發展情況, 從趨勢上來看變好了 。

2019年私人用戶每天使用電動 汽車 時長為1.54小時,每天行駛42公里,高於2018年。

在工作日早晚高峰的使用比例更高,即主要用於上下班, 無論BEV還是PHEV都呈現出相同的特徵 。

用戶月行為指標是很多車企用於研發電動 汽車 的重要輸入。

2019年私人用戶每個月使用電動 汽車 15.62天,相比於18年不到兩周有大幅提升。

行駛里程也有大幅提高,每個月行駛高於2000公里開始佔有一定比例,說明 用戶對電動 汽車 的使用認可程度在上升 。

從另外一角度,針對於純電動 汽車 ,有約25%大部分用戶月均行駛低於200公里,這部分大概率是家庭的第二輛車。

月均充電次數也是主要看BEV,BEV月均充電次數7.4次,每個月平均快充1.22次,平均慢充6.63次,以慢充為主。

基於以上大數據分析, 汽車 人參考初步得出兩個結論:

1. 私人用戶對電動 汽車 的使用和接受程度正在 一點點上升

2. 私人電動 汽車 目前主要機會還是集中在 家庭的第二輛車 ,使用場景為平時上下班代步。

除了受限牌等因素不得不購買的剛需,作為由「政策驅動」轉向「市場驅動」主要發力點,也就是能讓用戶首次買車就落在電動 汽車 (A級別),目前沒有突破,需要繼續挖掘,有機會。

㈤ 中國車載T-BOX行業市場發展現狀如何中山邁易科技設計的汽車T-BOX是什麼工作原理

隨著車聯網的逐步滲透,以及新能源汽車企業對車輛電池和整車狀態信息的實時需求,全球T-box市場在2020年將達到38億美元的市場規模,年復合增長率約27%。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

純電動汽車是指其動力系統主要由動力蓄電池和驅動電機組成,從電網獲得電力,並通過動力蓄電池向驅動電機提供電能驅動的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是一種能從外部電源對其能量存儲裝置進行充電的混合動力汽車,具有純電行駛模式。圍繞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將主要在以下重點領域開展工作:

1. 研發一體化純電動平台。開發高集成度的電動一體化底盤產品技術,高度集成電池系統、高效高集成電驅動總成、主動懸架系統、線控轉向/制動系統、集成控制系統,實現整車操縱穩定性、電池組安全防護、底盤系統的輕量化的研究應用。

2. 高性能插電式混合動力總成和增程式器發動機。開發高性能插電式混合動力總成,開展離合器、電機及變速箱集成開發、混合動力系統控制和集成技術開發。重點掌握新型結構發動機、高效高密度發電機的開發,研究高效發動機與發電機的集成的核心關鍵技術,形成增程器系統的自主開發和配套能力。

3. 下一代鋰離子電動力電池和新體系動力電池,高功率密度、高可靠性電驅動系統的研發和產業化,構建自主可控的產業鏈。建立和健全富鋰層氧化物正極材料/硅基合金體系鋰離子電池、全固態鋰離子電池、金屬空氣電池、鋰硫電池等下一代鋰離動力電池和新體系動力電池的產業鏈,並推動高功率密度、高效化、輕量化、小型化的驅動電機的研發。

4. 基於大數據系統的智能化汽車產業鏈建設,突破車聯網應用、信息融合、車輛集成控制、信息安全等關鍵技術。建立基於大數據系統的智能網聯汽車自主研發體系和生產配套體系,基本完成汽車產業轉型升級突破環境感知與多感測器信息融合技術、信息支撐平台與協同通信技術、智能決策及智能線控技術、智能網聯汽車的車輛集成技術、智能網聯汽車信息安全技術等關鍵技術。

㈥ 「SAECCE議程劇透」新能源汽車大數據應用——機遇與融合

導讀

新能源 汽車 大數據的利用不僅在 汽車 產業內部釋放了巨大的數據紅利,未來也必將成為 汽車 產業與其他產業融合的重要紐帶。隨著我國「新基建」的不斷推進,高速低延遲的5G網路覆蓋與新能源 汽車 充電樁的建設,勢必會加速新能源 汽車 的發展與數據井噴。由此可見,大數據技術在新能源 汽車 上的應用會加快 汽車 產業向信息化與智能化邁進的腳步,而新能源 汽車 大數據與電力等行業的融合還將產生出巨大的藍海市場。

2020中國 汽車 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SAECCE 2020) 將於 2020年10月27-29日 上海 汽車 會展中心 舉辦。迄今為止,SAECCE年會已成功舉辦26屆,成為在國內舉辦的 汽車 行業標桿活動之一。

本專題分會以 「新能源 汽車 大數據應用——融合與機遇」 為主題,邀請國內外權威專家主旨演講和互動討論。通過聚焦「大數據背景下新能源車輛全局優化式能量管理方法研究」等若干議題,共同交流新能源 汽車 大數據應用的主流技術與最新發展趨勢,加速新能源 汽車 大數據技術成熟,並加大 汽車 產業的輻射帶動能力。

N01:新能源 汽車 大數據應用——機遇與融合

會議時間&地點

2020年10月27日 13:30-18:00

上海 汽車 會展中心

協辦單位

吉林大學 汽車 工程學院

會議主席

王震坡

博士/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新能源 汽車 國家大數據聯盟秘書長

王震坡,教授、博士生導師,北京理工大學電動車輛國家工程實驗室主任、新能源 汽車 國家大數據聯盟秘書長。入選了教育部「新世紀優秀人才」、北京市「 科技 北京百名領軍人才」、 科技 部「中青年 科技 創新領軍人才」、 國家「萬人計劃」和機械行業「『十二五』先進 科技 工作者」。主持了國家自然基金重點項目(動力電池系統熱失控與安全管理)、國家重點研發計劃項目(分布式驅動電動 汽車 集成與控制)、國家863計劃項目(電動 汽車 充換電設施設計集成與管理)等縱向項目12項,發表第一作者或通訊作者SCI論文29篇(ESI高被引3篇),第一作者EI論文60餘篇。第一作者出版專(譯)著4部(「電動車輛動力電池系統及應用技術」入選「十二五」高等教育本科國家級規劃教材),授權第一發明人發明專利24項。獲國家 科技 進步二等獎1項,省部級科研一等獎3項,二等獎2項(1項排名第一),中國 汽車 工業科學技術一等獎1項(排名第一),北京市教學成果一等獎1項。

聯合會議主席

許楠

博士/副教授/博士生導師,吉林大學 汽車 工程學院

許楠,吉林大學 汽車 工程學院車輛工程專業 副教授兼博士生導師,工學博士,博士後,新能源 汽車 國家大數據聯盟理事,美國電氣電子工程師學會(IEEE)會員,目前擔任Applied Energy、IEEE Transaction on Vehicular Technology、IEEE Transaction on Power Electronics、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Electronics和SAE Journal等國際期刊審稿專家。發表新能源 汽車 領域論文二十餘篇,授權發明專利10項,軟體著作權13項。作為項目負責人承擔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青年基金項目、國家博士後科學基金面上項目、吉林省 科技 發展計劃項目以及企業的合作研究等項目。榮獲國家教育部博士生新人獎,入選國家留學基金委國際清潔能源拔尖創新人才培養項目(iCET2019),吉林大學優秀青年教師重點培養計劃等。

主要研究城市智能交通系統規劃與評價、車輛全局優化式能量管理、人-車-路系統數據挖掘與分析、新能源車輛動力系統控制與評價、開放式繞組電機控制、智能輔助駕駛。

01

演講嘉賓簡介及演講摘要提前看

大數據+區塊鏈在新能源 汽車 動力電池溯源管理方面的應用研究


劉鵬

北京理工大學副教授,碩士生導師,新能源 汽車 大數據聯盟副秘書長

演講要點

1、新能源 汽車 動力電池發展現狀。

2、新能源 汽車 動力電池溯源管理平台建設及應用現狀介紹。

3、大數據及區塊鏈技術在新能源 汽車 動力電池溯源管理方面的應用現狀及最新研究。

4、動力電池數據管理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

演講摘要

概述近年來新能源 汽車 和動力電池發展數據研究現狀,以及大數據平台建設及應用狀況,並對大數據及區塊鏈技術在新能源 汽車 動力電池溯源管理方面的應用及研究進行介紹,對動力電池數據管理方面所面臨的挑戰進行分析和展望。

一種基於數據的電動 汽車 全工況行駛能耗評價方法

袁新枚

吉林大學 汽車 工程學院教授

演講要點

1、電動 汽車 能耗評價的需求。

2、一種新型的電動 汽車 能耗模型及基於數據的能耗評價方法。

3、模擬實驗結果及討論。

4、該方法在高速路充電站規劃上的一個應用。

演講摘要

智能網聯新能源 汽車 的能量管理策略

宋珂

同濟大學 汽車 學院燃料電池創新研究所所長

演講要點

1、智能網聯 汽車 概述。

2、智能網聯 汽車 的通信技術。

3、智能網聯新能源 汽車 能量管理技術發展歷程。

4、智能網聯新能源 汽車 能量管理技術發展趨勢。

演講摘要

智能網聯 汽車 與新能源 汽車 將是未來 汽車 技術發展的兩個重要方向。當今 社會 和人們對這兩項技術的協調發展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通過使用智能網聯技術(ICT),新能源 汽車 可以與外部世界(例如其他行駛車輛、道路基礎設施,互聯網等)進行信息實時交互,這就是所謂的車聯網系統(V2X)。在對各種交通信息進行深入分析的基礎上,車輛可以識別當前行駛狀況並對未來駕駛狀況進行有效預測,從而實現車輛動力系統能量管理的實時優化,以滿足不同駕駛條件下的車輛駕駛需求。這不僅能大大改善新能源 汽車 的燃油經濟性,也能夠有效緩解了交通擁堵問題。介紹近年來智能網聯技術在新能源 汽車 上的應用情況,基於智能網聯技術的新能源 汽車 能量管理策略研究現狀以及智能網聯技術與新能源 汽車 技術協調發展的趨勢。

大數據在新能源 汽車 安全風險防控的應用研究


張照生

北京理工大學機械與車輛學院副教授

演講要點

1、新能源 汽車 安全情況統計分析。

2、新能源 汽車 安全預警與防控方法研究。

3、典型事故案例數據分析。

演講摘要

基於新能源 汽車 國家監管平台數據,統計分析車輛報警、事故車輛相關情況,從大數據角度分析影響新能源 汽車 安全相關因素,提出新能源 汽車 安全預警和防控方法,並以具體事故案例分析新能源 汽車 預警情況,為新能源 汽車 安全管控及產業 健康 發展提供技術支撐。

大數據背景下新能源車輛全局優化式能量管理方

法研究


許楠

吉林大學 汽車 工程學院 副教授,博士生導師,新能源 汽車 大數據聯盟理事

演講要點

1、新能源車輛能量管理方法研究現狀。

2、大數據背景下全局優化式能量管理方法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

3、"信息-物質-能量"三層式全局優化架構的建立及應用。

4、全局優化式能量管理平台的應用前景。

演講摘要

概述近年來新能源車輛能量管理方法研究現狀,介紹大數據為全局優化式能量管理帶來的機遇,明確全局優化式能量管理方法所面臨的問題和挑戰,提出「信息-物質-能量」三層式全局優化架構以解決全局優化式能量管理方法實際應用問題。最後,針對全局優化式能量管理平台未來在區域交通能耗優化等方面的應用,提出了相關建議與展望。

數據驅動的鋰離子動力電池管理演算法 探索 研究

韓雪冰

清華大學車輛與運載學院助理研究員

演講要點

1、基於雲端大數據的電池管理是未來的發展方向。

2、基於數據可以有效的實現電池的安全預警。

3、基於數據可以有效的實現電池的壽命估計。

演講摘要

在新能源 汽車 使用過程中,伴隨著電池的使用,電池性能不斷衰減,電池組內單體間的不一致性持續增加,一致性問題還可能導致電池組的失效,引發安全問題。隨著雲端數據的廣泛應用,電動 汽車 的數據能被監測、記錄。基於這些數據可以有效的評估電池組一致性、估計電池壽命,進行電池安全預警,實現更加安全可靠的電池管理。

大數據背景下基於儲能應用的電動 汽車 電池的

二次利用

班伯源

中國科學院合肥物質科學研究院副研究員

演講要點

1、退役電動 汽車 電池二次利用的必要性。

2、電動 汽車 鋰電池的衰減現象的本質。

3、退役電動 汽車 電池二次利用的關鍵技術 SOH估算。

4、退役電動 汽車 電池二次利用國內應用實例。

演講摘要

近年來電動 汽車 (EV)產業飛速發展,為了保證 汽車 的動態性能和行駛安全,電動 汽車 電池在一定服役時間或性能下降後就需要更換。退役 汽車 電池二次利用是將保留了足夠的性能的退役電動 汽車 電池組,用於特定的儲能系統中。在本報告中整理了鋰離子 汽車 蓄電池二次利用的相關法律法規,收集了SOH估算的相關方法,特別是針對目前大數據背景下的提出了整合電動車能源管理系統的SOH估算方法,列舉了退役 汽車 電池可能的二次利用的利用場景。最後,根據目前國內退役電動 汽車 電池二次利用的現狀,提出了相關建議與展望。

新能源車與外部環境的數據融合帶來的機遇和

挑戰

王川久

北京泓達九通 科技 發展有限公司董事長

演講要點

1、大數據讓新能源車看的更遠,了解的更多,同時我們對車輛也有了更深的了解。

2、車輛與道路交通系統的關系。

3、大數據能給我們帶來什麼。

4、幾個大數據的應用場景。

演講摘要

新能源 汽車 與外部環境的大數據交換,將使車輛更好的融入道路交通系統,提高整個交通系統的效率,同時車輛的設計、生產、銷售、質量控制等各個環節均發揮出與以往不同的作用。

關於SAECCE 2020

2020中國 汽車 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SAECCE 2020) 將於 2020年10月27-29日 上海 汽車 會展中心 舉辦,誠邀 汽車 及相關行業的企業高層、技術領軍人物、資深專家學者、廣大 科技 工作者參與會議。SAECCE以「 汽車 +,協同創新」為主題,圍繞新能源 汽車 技術、智能網聯 汽車 技術、 汽車 關鍵共性技術,深度探討如何快速推動技術創新,重塑新型產業格局。

中國 汽車 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SAECCE)已成功舉辦26屆,成為在國內舉辦的 汽車 行業標桿活動之一。此外,原定於今年5月在北京召開的第七屆國際智能網聯 汽車 技術年會(CICV 2020)將和2020中國 汽車 工程學會年會暨展覽會(SAECCE 2020)合並舉辦。

SAECCE2020將組織1天(2場)全體大會、50多場專題分會、20多場(論文交流)技術分會,展覽面積約10000平米,預計將吸引3000多位來自政府機構及行業組織、整車企業、零部件企業、高校及科研院所的代表參會及參觀。

歡迎廣大企業、高校、科研院所等機構、以及廣大 科技 工作者通過組團或個人報名的方式積極參與!

02

SAECCE 2020 日程架構

㈦ 共享電動車需要統計大數據嗎,共享電動車是如何統計大數據的,是否有專門的大數據平台

目前沒有全國性的國家層面的大數據平台,全國性的政策管理監督平台是有必要的。
在共享電動自行車領域,人民出行是唯一獲得央企認可和注資的「國家隊」企業。
人民出行公共電動自行車符合新國標標准,獲得3C認證,嚴格遵循一車一牌,每輛電動自行車均購買保險,力爭為用戶做到「通行無憂」。
在新一代共享電動自行車上,人民出行採用RFID識別與90度定向停車,支持藍牙道釘、AI視覺識別等技術,進一步規范停放行為。
在功能上,車輛採用48伏鋰電池,一塊電池充滿電僅需1.25度電,滿電狀態下續航可達80-100公里;配備可承重1.5kg重量的鋁制車筐,LED光源防水感應大燈,夜間自動開啟;超耐磨免維修實心輪胎,高於鞍座的手提架,剎車系統、IP67整車防水功能以及車速達到15KM/h時發出超速警示音。

㈧ 新能源汽車如何運用大數據

個人認為是非常必要的。因為新能源汽車屬於新出現的行業,雖然已經開展應用一二十年了,但與燃油車的研究成果相比還是有很大差距的,特別是在其關鍵的三大電設備領域的研究還是很不夠的。再就是其充電的問題還沒有根本解決,使用純電動汽車還要經常面臨充電難的老大難問題。這些都是需要應用大量數據來分析統計出規律,制定對策來統籌規劃解決,離不開大數據的應用。

熱點內容
20萬以內的全順房車 發布:2025-02-02 09:12:08 瀏覽:259
500拖掛房車圖片 發布:2025-02-02 09:09:00 瀏覽:417
犯盜竊罪電瓶車價格二千八百元 發布:2025-02-02 09:08:23 瀏覽:370
淺談旅遊安全管理工作 發布:2025-02-02 08:46:05 瀏覽:967
賓士e300有越野的 發布:2025-02-02 08:38:45 瀏覽:514
東方之子二手車價格 發布:2025-02-02 08:24:37 瀏覽:284
越野車改成跑車 發布:2025-02-02 08:24:36 瀏覽:82
環形沙發款b型房車 發布:2025-02-02 08:17:16 瀏覽:647
10年雪鐵龍世嘉二手車價格 發布:2025-02-02 08:07:32 瀏覽:862
買輛豪車出租有錢賺嗎 發布:2025-02-02 08:07:21 瀏覽:1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