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電動汽車瓶頸
① 新能源電動車的發展瓶頸有哪些
隨著新能源發展被列入國家「十三五」規劃,呼喊多年的新能源電動汽車如雨後春筍般快速發展,國家也推出了多項措施,幫助該行業蓬勃發展,市場已初見成效。以比亞迪、特斯拉和北汽新能源為代表的電動汽車在幾年內推出,得到了市場的積極響應。
雖然目前比亞迪韓版的續航里程是605公里,小鵬P7的續航里程是705公里,但實際的續航里程還達不到,而且這個續航里程有點空,冬天開暖氣,高速行駛,續航里程特別快,所以現在如果你買純電動汽車,一般都是網上推薦的車,還有那些不需要旅行超過300公里就能買到它的人,以防他們在路上不小心被卡住。而經過幾年的駕駛,電動汽車的電池壽命也將更加嚴峻,這也是制約當今新能源汽車的一大瓶頸。
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小編針對問題做得詳細解讀,希望對大家有所幫助,如果還有什麼問題可以在評論區給我留言,大家可以多多和我評論,如果哪裡有不對的地方,大家也可以多多和我互動交流,如果大家喜歡作者,大家也可以關注我,點贊是對我最大的幫助,謝謝大家了。
② 新能源汽車已發展約20年,目前市場現狀如何還將面臨哪些挑戰
說到新能源汽車,相信很多朋友都不覺得陌生,因為這種車型在我國的大街小巷中都是較為常見的,尤其是一些注重生活質量,懂得節約與環保的人,更是會在買車的時候優先選擇新能源汽車,這種車子似乎比燃油車更受歡迎,銷量呈現出節節攀升的趨勢。新能源汽車發展約有20年,目前市場現狀比較穩定,銷量高,而且口碑也越來越好,選擇新能源車子的年輕人佔大多數,那麼新能源汽車還會面臨哪些挑戰呢?我覺得新能源汽車面臨的挑戰可能就是配置的升級與續航的提升。
隨著大環境等等影響,新能源汽車勢必能夠成為未來的主流,期待著後續我國的新能源汽車能夠有更好的發展,為人們的生活帶來更多好的改變。
③ 電動汽車的發展前景如何
發動機的氣缸數,排量,很多時候比男人的腎還重要。因為這些參數決定了你的氣場,層次跟尊嚴。但幾天前的一場會議,法國,德國等都擬定了明確的時間表,判了燃油車的死期。甚至連摩托車都還沒整明白的印度,都決定在2030年禁售燃油車。高轉的尖叫,炸街的排氣,都會慢慢離我們而去,不過,也許未來更有趣呢?
電動化是大勢所趨,這對於一直苦苦追趕合資車的自主品牌來說也是一個天賜良機。因為燃油車是高等數學,我們卻只有中學水平,最起碼連一個優良的AT變速箱都無法搞定。但純電動 汽車 省掉了三大件中的兩大件,什麼阿特金森循環,渦輪增壓,什麼AT,CVT,DSG統統滾蛋了,這意味著巨大的變革,也意味著反超的希望。
硬性指標國內外相差不大
純電動 汽車 誕生以來,就一直在為了增加續航而努力。不過受限於當前電池技術的瓶頸,不管是售價幾十萬的特斯拉,還是只賣幾萬的小知豆,大家的續航里程跟充電效率並不如價格的差距那麼巨大。
定位高端的特斯拉理論續航超過了400KM,國內的比亞迪,榮威的純電動車也能達到300KM以上的續航。國外銷量最好的日產聆風續航為250KM,國內的北汽,吉利等主流廠家也能達到。二三線的眾泰,江淮,也有150KM以上的續航,寶馬i3甚至趕不上很多國產車。綜合不同駕駛習慣造成的衰減,我們並不落後。
慢充充滿電的時間,除了騰勢在5小時左右,其他都是在6小時以上。甚至有十多個小時的,很參差不齊。從這些非常粗淺的數據中其實看不出哪一家有特別的優勢。沒有了V12的高貴,沒有了V8的殘暴,電動車的世界裡,大家站在了同一起跑線上。
核心技術供應商的強勢崛起
懂一點 汽車 行業的都知道,牛逼的燃油車零配件企業甚至比主機廠還要霸道。小到開關燈泡,大到發動機變速箱,配件商在各自領域的專業程度都是頂尖的。大眾寶馬背後站著ZF跟博世,豐田背後站著愛信跟電裝。我們什麼也沒有,甚至還要靠外資的大品牌供應商作賣點。
但純電動 汽車 最關鍵的大件變成了動力電池,這個領域我們不僅不落後,居然還有兩把刷子。比如比亞迪,大家對它的熟悉已經超過自己的身體。還有一家不熟悉但更具實力的寧德時代,這個公司一戰成名是因為它是寶馬新能源車在國內的獨家供應商。目前也是中國唯一一家向外國車企提供電池系統的企業,大眾,標致都在跟寧德時代談合作。
2017年第一季度,寧德時代動力電池供貨量達328245kWh,市場份額佔比達26%,超越比亞迪成為第一,合作夥伴包括了絕大多數的自主品牌。在純電動 汽車 領域來說,寧德時代的地位堪稱日本電裝,德國博世。
國家層面積極扶持
任何時候國家的政策都沒毛病,一直在扶持自主品牌,畢竟誰不希望自家的孩子聰明漂亮呢?但燃油車是在國外高度進化超過一百年的產物,哪怕每年國家給一汽這么多資金,請外國設計師,砸錢搞V12發動機,卻始終收效甚微。但黨的智慧是無窮的,補貼就是一招妙棋。
不限牌,不搖號,還有補貼,大大提高了大家的購買熱情。最重要的是補貼僅限於純電動跟插電式混合車型,於是將九成九以上的合資車攔在了門外。大家可以參一下2017年第一批新能源車推廣目錄公布,純電動乘用車幾乎全是自主品牌。插電式混合也僅僅只有寶馬一家合資廠入選,實際意義為0。大規模進入中國的豐田混動,一毛錢都得不到。
更狠的是,2016年國家設立了電池企業准入目錄,採用目錄以外電池的新能源 汽車 無法獲得補貼。二師兄根本記不住這么多家公司的名稱,只知道目錄上沒有一家國外公司,這么明顯的護犢子,國家真是操碎了心。
未來到底屬於純電動還是氫燃料電池,還沒有個定論。但是在以通勤為主的城市中,純電動 汽車 肯定會占據不小的份額。對了,德國紐博格林賽道最快電動 汽車 圈速創造者不是特斯拉,而是中國蔚來的EP9。
二師兄總結:對於自主品牌來說,現在到了最好的時刻。一方面我們對於傳統燃油車有了相當的積累,除了動力總成以外的很多方面甚至已經不遜色於合資車。另一方面我們有較為成熟跟先進的供應商,造一台高品質的電動車已經不是問題。加上國家層面的大力扶持,自主品牌在普通民用電動車上定能打一個翻身仗。
傳統能源終有一天會消耗殆盡,石油是不可再生能源,國家的石油儲備也受制於國際形勢,所以新能源的普及和使用也是國家發展的必然走向。
後續待光伏能源的技術和成本上有更大發展和突破之後,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太陽能就會替代傳統能源,隨之而來的也自然是電力 汽車 的全覆蓋。
所以,新能源電動 汽車 的到來,不是噱頭,是必然。在傳統燃油車還占據主要市場份額的時候,電動車的市場反而無限大,這也會成為各大車企的必爭之地,就像哪家企業能作為先行者了。目前看好比亞迪,如比亞迪秦、唐、宋之類新能源 汽車 已經在新能源市場確立了自己的地位了。個人意見,僅供參考。
先上結論:中國的電動 汽車 市場很有前景。
理由有以下幾條:
1、隨著科學技術的發展,電動車的蓄電池的成本將會出現顯著下降,降低電動車的價格,增加電動車的性價比,從而增加民眾購買積極性。
2、隨著基礎設施的進一步完善,給電動車充電也將不再成為難題,進一步增加了電動車的實用性。
3、中國政府出台一系列相關政策支持新能源 汽車 和新能源技術的發展,這也將會是電動 汽車 的一個主要爆點。
除此之外,摩根大通預計,到2025年,全球電動 汽車 銷量將增長至3360萬輛,占 汽車 總銷量的比重約為30%。而中國電動 汽車 銷量也將逐步上升,並占據全球市場銷售份額的大部分。而且,摩根大通預計,到2025年,中國新能源 汽車 產量將增長至460萬輛,占據中國 汽車 市場的很大一部分。
電動 汽車 有前景!目前歐盟已經確定在2020年全部停產停售柴油汽油車!
中國也會跟進,
但是存在的問題也不少:
首先,價格推廣問題,目前高檔的純電動 汽車 如特斯拉,都得80多萬以上,
別的品牌的也得20多萬以上
同等檔次的純電動車要比傳統燃油車貴了不只一倍,
盡量三年還算有所降低,但是還是價格偏高
第二,技術還是不成熟,尤其核心的電池技術,續航里程是硬傷,充滿電200公里左右就不錯了,只是理論數據,時間情況可能更低,
另外還受溫度的限制,溫度低的北方冬天續航里程傷不起
三,配套充電樁非常少
四,維修售後
等等好多因素限制,希望純電動車越來越好
毫無疑問,目前來說,無論是是國外還是國內,對於電動 汽車 的前景普遍都是看好的。歐盟地區已經宣布於2020年全面取消燃油 汽車 的銷售,而國內,政府對於電動 汽車 出台補貼政策以及減免購置稅和專用車牌、大量建設充電樁等一系列措施,使得電動 汽車 的銷售也是一片火爆,也說明了電動 汽車 的前景光明。
但是目前電動 汽車 想要全面推廣開來,還是存在著層層困難的。
首先就是價格上,高檔一點的車型,像特斯拉這類純進口品牌,動輒萬大幾十萬,甚至上百萬,普通人家根本消費不起。而國產車型的純電動車,就算有政府補貼,終端售價仍然要達到二三十萬,而看看相同車型的燃油車卻只有十來萬甚至幾萬塊錢,消費者心裡不平衡肯定就不會想買。而低端的電動車售價低廉,只需要幾萬塊,由於品牌混雜和做工等方面的問題,消費者又不能接受,只能活躍在廣大偏遠農村鄉鎮地區,使用者大都都是上年紀的老年人,因此也被人稱之為老年代步車。
由於目前中國的 汽車 廠商在蓄電池的開發應用上仍然存在技術瓶頸,導致實際續航能力非常差,蓄電池在冬季低溫環境下,容易流失電量,進一步降低續航能力。在充電過程中,需要耗費時間太長太久,並且電池在達到使用壽命以後,需要二次更換電池,這也必然需要一大筆費用。誠然,隨著 科技 的進步,這些技術短板相信也能慢慢被克服。
雖然說純電 汽車 的大范圍普及還有待於技術的進步,但混合動力的火爆,無疑也是在純電技術突破之前,一個合理過渡的最佳選擇。一旦純電技術出現革命性的突破,那麼毫無疑問,屆時純電動車必然將全面替換和取代燃油車乃至混合動力。
電動 汽車 的技術還不是很完善,並沒有到大力推廣的時間。另外充電樁的不足,會造成續航能力的不足,只能做小范圍的代步之用。後期維護費用太高,電池老化速度快,幾年就需要更換,更換又要幾萬塊。
看看我們國家的新能源補貼政策如何?國家是支持並且有強烈的意願往電動 汽車 發展的,這對於電動 汽車 是一個很大的發展推動,再者目前新能源 汽車 也越來越多,對新能源 汽車 的配置上也要求慢慢提高,只是一個時間的問題,2020年在電池儲蓄和充電設備上會很大的提高,至少在使用上是更方便,不擔心電源問題!
以我個人的觀點,電動 汽車 以後肯定是有前景的,但是在當前這個以傳統能源,石油,煤炭火力發電的情況下是行不通的。我們都知道電動 汽車 是需要充電才能行駛的,但是電又是需要燃燒煤,石油來提供,還有一個問題就是電池使用壽命問題,這些都是待解決的。不過目前國家也在大力發展新能源,水力發電,風力發電,等以後有一天徹底取締了以傳統能源發電,而且電池技術有了重大突破,傳統燒油 汽車 很快被淘汰,電動 汽車 必是主流。
江山代有才人出,我相信這一天不會太遠了。
電動車的發展趨勢是非常向好的。目前汽油車整體銷量下降,市場不被看好,而新能源的銷售市場一直在保持高增長。隨著國家針對於新能源 汽車 補貼的續航標准再次提高,新能源 汽車 只要在續航,電池電芯密度方面,以及充電樁的這些安裝方便性的短板。或者通俗一點的來說就是,新能源 汽車 目前比較明顯的幾個短板就是續航問題,還有就是充電樁安裝問題,以及充電花費的時間多的問題(汽油車加完油幾分鍾就夠了)。這幾大問題,隨著 科技 的發展,這些難點不斷的被解決掉的時候。正常汽油車相對於新能源車就沒有太多優勢。在目前發展的這個階段來看,新能源相對來說還有些消費者暫時不能接受。但不代表它就不是發展的趨勢,就跟當時電動自行車淘汰兩輪摩托車和助力車那種趨勢是一樣的,一開始也是擔心續航充電的問題。但最終問題只有一個,解決的方法有很多種。
有!這個我可以肯定的告訴你!因為我在 汽車 電池行業實習了已經7個月了,也接觸了不少相關的資料。另外,我弟弟也在一家國營的電動車公司上班,下面我具體來講講吧!
先說說我這個電池行業,目前電池行業已經開始加大質量的提升,不再是僅僅打價格戰,各種國內外先進的理論工具比如六西格瑪、精益等都被運用。電池質量提高了,電動 汽車 能開的遠、用的長並且馬力也夠!電池行業屬於電動 汽車 支持行業,發展了電動 汽車 也會得益!
再說說我弟弟那個行業,他是去年加入的公司,那個公司剛成立,是公家出錢辦的,工資也不低。據我弟弟說,目前主要是租賃,而且租的人也不少。政府也在投資,說明未來這一塊很有可能會大力發展。
好了,以上就是我的依據,所以電動 汽車 必然會火!
④ 電動汽車有哪些優勢和劣勢,電動汽車優勢和劣勢
導讀:電動汽車有哪些優勢和劣勢,電動汽車優勢和劣勢介紹
新能源電動汽車主要是指以電力為主要能源的汽車,其環保又節能的特點受到了很多人們的歡迎,也使其成為當下最為火爆的一個熱詞,那麼在我國這個銷售電動汽車的大國,新能源汽車相比於其他汽車有什麼優勢,又有什麼劣勢呢,今天,我就給大家聊一聊電動汽車優勢和劣勢吧!
電動汽車優勢和劣勢介紹:優勢
優點一:污染小,更環保
純電動汽車在運行過程中可以做到零污染,完全不排放污染大氣的有害氣體。即使按所耗電量換算為發電廠的排放,造成的污染也少於傳統汽車,因為發電廠的能量轉換率更高,而且集中排放可以更方便地假裝減排治污設備。
優點二:有補貼政策,可以省錢
2014年,國家和地方政府給予電動汽車最高11.4萬 元 的補貼,這一舉措使電池成本居高不下的電動汽車的售價能夠下降到與傳統汽車相當的水平。而在油價高企的今天,電動汽車的運行費用是要遠小於傳統汽車的。
優點三:噪音小,更舒適
電動機在運行中的噪音和振動水平都要遠遠小於傳統內燃機。在怠速和低速情況下,電動汽車的舒適性要遠高於傳統汽車,隨著速度的提升,胎噪和風噪成為噪音的主要來源,兩者才回到同一水平上。電動汽車的這一特點對於提升汽車的NVH性能無疑會有很大的幫助。
優點四:更節能
電動汽車的百公里耗電量為15-20kwh,算上發電廠和電動機的損耗之後,百公里的能耗約為7公斤標准煤。傳統汽車按百公里耗油量10L計,能耗約為10公斤標准煤。並且在城市的擁堵環境里,電動汽車的節能優勢會進一步放大。
電動汽車優勢和劣勢介紹:劣勢
缺點一:續航 里程 短
受限於電池的容量,目前大多數的純電動汽車續航里程都在100-200公里。雖然一再有專家說90%的人每日行駛距離不超過50公里,但是中國消費者對續航的要求比美國人更高,因為很少有中國家庭擁有超過1輛汽車,而美國人可以做到一輛純電動汽車通勤,一輛傳統汽車旅行。純電動汽車可以滿足老百姓平時上下班,但是周末外出,節假日出遊的需求,又該如何解決呢?
缺點而:充電難
在國內充電設施建設滯後的情況下,充電是電動汽車所面臨的的一大難題。公共場所充電樁的缺乏嚴重影響了電動汽車的出行。
缺點三:充電慢
目前大多數充電樁都是慢充樁,一輛車充滿需要5-8小時。雖然可以利用夜間休息時間充電,但是如果遇到什麼突發情況,純電動汽車的充電慢的缺點就會凸顯無疑。
缺點四:售後服務有待加強
電動汽車結構雖然簡單,但是由於動力部分和傳統汽車相去甚遠,在維修起來還是會遇到一些麻煩。第一個問題就是維修技師的缺乏,現在絕大部分的技師能夠修傳統汽車,但是缺少電器方面的知識,貿然維修電動汽車不但可能造成車輛的損壞,還有一定的危險性。第二個問題是零部件的稀缺,電動汽車生產量和保有量都少,因此零部件少,價格還高。
電動汽車優勢和劣勢介紹:未來發展
(一)技術方面在技術能力方面國內的汽車製造 商 雖然紛紛表示涉足新能源汽車研發和生產,但由於具有高科技含量並且能夠量產的車型有限,且隨著電動汽車競爭的開始加劇,由於研發經費過低,創新動力不足,直接影響我國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電動汽車技術的能力;
二)電池方面“電源”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技術瓶頸”,當前有兩大主要的問題:一是電池成本較高,電池的能量密度較低,充電後的續駛里程較短等問題;二是未來電動汽車市場會否出現真正意義上的電池回收、租賃及二次製造產業鏈;三是電池介面不同,就像不同品牌的手機充電口不同一樣,“標准”的不確定,會對電動車發展造成很大影響等等。
(三)能源方面純電動汽車本身投資比燃油汽車貴,其使用電力要建設發電廠,建設輸電配電設施,還要建設充電站,還要建設蓄電池廠等,(四)配套設施方面費者不選擇新能源汽車的重要因素還有配套服務的不健全,配套設施少,配套設施建設的滯後和維護保養不方便,充電站在國內如鳳毛麟角,難尋其蹤。
電動汽車是全世界遇到的新的課題,雖說至今為止已經得到了很多成就,但是還是有很多的困難在等待著我們去解決。但是從現在的發展來看我認為過不了多久,新能源汽車將會成為人們主流的駕駛工具,到時候世界將會因為環保而變得更將的美好。好了那麼今天我為大家介紹的電動汽車優勢和劣勢到這里已經結束了,我們下次再見吧!
@2019⑤ 新能源汽車電池技術的瓶頸在哪
當新能源汽車走進我們的生活,綠色環保的趨勢也相應上升。加上政策的推動和市場需求的釋放,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生產和銷售蓬勃發展。然而,在一些消費者眼中,新能源汽車只是& ldquo它看起來很漂亮。。充電困難、安全系數、駕駛性能等因素與傳統燃油車相比還有很大差距,使其望而卻步。讓我們用汽車編輯器來看看新能源汽車電池技術的瓶頸。
汽車新能源電池技術的瓶頸是什麼?
工信部部長代表,從我國產業發展來看,隨著新能源汽車普及率和數量的不斷提高,產業發展進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但發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問題逐漸凸顯:一是充電基礎設施仍是發展的短板;二是政策體系仍需完善;三是核心技術需要進一步突破;四是後市場流通服務體系有待完善。
汽車新能源電池技術瓶頸簡介
鋰電池的組成成分中,還有磷酸鐵、錳、石墨、鈦酸鹽等其他金屬和非金屬材料。,但他們需要依靠& ldquo鋰離子。這種元素在陽極和陰極的插入和取出,可以實現電能和化學能的相互轉換,最終完成充放電過程。然而,鋰電池的技術進步緩慢。雖然鋰離子電池開發後能量密度等性能有了很大提高,但根據目前汽車油箱的位置和尺寸,動力電池的比能量應達到500-700Wh/kg,電池重量滿足汽車承載能力和軸重分布的要求。然而,目前鋰離子電池的能量密度遠低於這個值。因此,提高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是制約鋰離子電池發展的瓶頸問題,仍然難以滿足快速增長的電子產品和電動汽車的需求。
新能源汽車電池技術的瓶頸在哪裡相應研究?
近年來,研究人員努力提高鋰電池的能量密度(電量的體積容量比)、價值、安全系數、環境關系和試用壽命,並正在設計新型電池。但據Passer里尼介紹,目前傳統鋰電池技術已接近瓶頸,只有空進一步優化的空間。為了突破能量密度低的瓶頸問題,國內外學者做了以下研究。
在材料方面,硅基和錫基合金被用作鋰離子電池的陰極材料。該材料提高的鋰離子電池理論容量可分別高達4200Wh/kg和990Wh/kg,完全可以滿足純動力汽車動力電池的能量需求。但硅基鋰離子電池由於充放電過程存在巨大的材料體積膨脹效應,鋰在硅膜中的擴散系數小於去年同期,電化學性能明顯惡化。錫基合金正極材料電池首次需要解決不可逆容量高、充放電循環性能差的問題,但目前在 純電動 汽車動力電池領域尚未實現產業化。
此外,一方面,關鍵是在制備技術和成組技術上取得突破。綜合考慮電池的制備技術,我們利用納米技術來改善電池的性能,開發新的納米材料。考慮成組技術,可以合理設計動力電池系統的模塊化結構,縮短電池單體組成的電池組所帶來的性能衰減,降低電池組中電池單體一致性之間的關系。通過對實車電池系統的能量管理,可以通過以下方式實現能量的進一步合理分配。現在的重點是電池組的能量管理、充放電平衡和SOC估計。在電池組能量管理的研究中,針對 混合動力 汽車的能量分配,國內外學者對電池組能量管理和分配策略進行了廣泛的研究,總結出了功率跟隨調節策略、開關調節策略、固定因子功率分配調節策略和模糊調節策略等一系列能量管理和調節策略。
基於以上分析,純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的關鍵是鋰離子電池。提高其性能的關鍵技術瓶頸在於進一步提高純電動汽車電池單體的性能水平,完善純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系統的管理。
⑥ 大家認為新能源汽車什麼時候可以普及
那現在正在普及中,因為它的成熟度和可靠性都得到了較充分的驗證,並在持續驗證中;而且它是像純電動過渡的一個更加穩妥和經濟的驅動形式,因此我認為是在未來幾年內就能得到迅速普及的一種形式。舉個數據的例子:
我認為目前還有些問題尚待解決,比如續航里程,充電的方便程度,充電的速度、電池安全性等,哪一個環節都沒有做到能夠和燃油車分庭抗禮。所以,什麼時候普及,取決於它的核心部件什麼時候足夠成熟和安全。我認為目前阻礙純電動車普及的瓶頸,主要責任都出在電池系統上!
電動車核心就是電池、電機、電控。
綜上,關鍵就看電池啥時候能搞定,搞定電池的一系列問題(續航啊、安全啊、充電啊),那純電動車普及是水到渠成的事。
別太過於樂觀和理想化,我們現在國產所謂的新能源車都是些技術含量不高的電動 汽車 ,它的技術含量雖然標榜三電合一,但實際上和以前的電瓶車來說並沒有什麼本質的差異,無非是電池和控制器更加先進一些。再放眼5-10年量產電池技術也很難有實質性的飛躍,鋰電池的能量密度和安全性並不是很容易突破的瓶頸。
城市的電力供應是否能滿足純電動 汽車 的普及?能否支撐每個家庭一天20度左右的用電量需求?沒有科學、長遠、系統的規劃發展,而通過臆想定出燃油車退市的時間表是件很可笑的事情,這就像我們國內的很多重點工程、重大項目的完工時間並不是按照科學發展的規律制定,而是以某個大事件的發生或管理者人為的意志為完工的時間點一樣。
今天我們的新能源 汽車 (電動 汽車 )只是虛假的繁榮,是通過政府補貼和對已經非常環保、成熟的燃油車進行限制而得來的。有人覺得2025年新能源 汽車 會全面爆發,但我並沒這么樂觀,現在很多電動 汽車 從200公里增加到300公里續航無非都是增加電池數量,獲得政府補貼為目的,根本不是電池技術的提升 ,5-6年後我們可能未必迎來穩定、安全、可靠續航幾千公里甚至上萬公里的電池技術,但現有蜂擁而上馬的技術不成熟的電動 汽車 的電池普遍會壽終正寢,將會給電池回收和無害化處理帶來巨大的壓力,要知道到今天我們連垃圾分類還都做的相當不理想,所以如果電池不能妥善處理,那將不是比燃油車污染更大的問題,很可能會導致斷子絕孫的命運,這不是危言聳聽,而是我們不斷透支環境發展眼前利益而遭受的報應。
提前報廢掉燃油車似乎排氣管少排點尾氣,但報廢一輛 汽車 產生的污染和生產一輛難於處理、壽命有限的電池車所對環境的影響往往被我們心安理得的忽略了,這就是在利益面前人是很難戰勝靈魂的。現在全球的氣候異常,冰川加速溶解,似乎並沒有讓我們止步於對安逸生活的享受。
新能源 汽車 主要兩個發展方向,電動,氫燃料。
過去我國 汽車 行業里,大家經常引用德國、丹麥一些國家的禁售燃油車倒計時,強調2035年是一個大關,工信部之前也有強硬的聲音,表示中國也將制訂禁售燃油車時間表,但過了幾年多時間,仍沒有具體的方案。
現在來看,政策還不夠明朗。我個人認為,新能源 汽車 的普及有幾個前提條件:
一是政策。在政策上,要有嚴有松。
嚴的方面是,要大力推動公務用車、公共交通、商用貨運、特種車輛、特殊區域,加快強制更新為新能源車。例如港口,機場,封閉的廠區,裡面的車輛都是僅在本區域內進行作業的車輛,具備良好的充電環境和充電時間,為什麼不用新能源車輛呢?在北京首都機場我就注意到,幾次乘坐的擺渡車仍為燃油車,排放大量的尾氣,我用鼻子就可以判斷,尾氣排放根本就是不達標的。
松的方面是,要給低速電動車生存和發展的空間。從經濟的角度出發,電動 汽車 並不是續航里程越高越好,而是根據需要,在一些人口密集的縣城,市民對低速的電動車需求很大,因為他們每天的車程只是10-30公里,買一輛續航里程在80-150KM的老年代步電動車就足以滿足需求。但是低速電動車,怎麼界定?怎麼管理?所以在電動 汽車 的發展上,要兼顧各方需求,合理規劃方案和制訂完善的政策。
二是配套。必須加快跟進。
充電、加氫燃料電池,是新能源 汽車 發展的必要配套條件。目前,充電樁發展較快,截至2019年10月,中國電動 汽車 充電基礎設施促進聯盟發布數據,聯盟內成員單位總計上報公共類充電樁47.8萬台,其中交流充電樁27.8萬台、直流充電樁20.0萬台、交直流一體充電樁488台。2019年10月較2019年9月公共類充電樁增加1.2萬台。從2018年10月到2019年9月,月均新增公共類充電樁約1.6萬台,2019年10月同比增長68.0%。但是,一些品牌不匹配,不兼容的問題,充電樁利用率不均衡,仍比較突出。在很多城市裡,通過地圖尋找充電樁,經常出現不能用、損壞的情況,無人維護。
三是技術。要突破瓶頸。
電池的成熟性、穩定性、可靠性,已經得到了很好的驗證,自燃現象大幅降低了。但是成本、回收環節,仍有較大的問題。電池在整車的成本上占據較大,一旦涉及換電池的環節,讓消費者難以承受。特別是換下的電池,還沒有很好的形成梯次利用,資源浪費,處理不好,也一樣污染環境。
在這幾個因素能夠充分解決的前提下,我認為,在中國東部、經濟發達地區、人口密集的城鎮,有希望在十年內得到普及。在西北、西南邊疆這些地廣人稀的區域,還需要很長很長的時間。
工信部2025年禁售燃油車的信息雖然沒有實錘,但是無風不起浪也是老例。目前長安、北汽以及其他小廠制定階段性禁售燃油車計劃,以及2025年徹底停產燃油車計劃也從側面印證了工信部信息。
那麼電動 汽車 的普及節奏就可以大致判斷了,從第一款國產EV上市銷售到2017年保有量不過170萬左右,而2018年僅上半年的銷量就超越現有量的2/3,預計完成目標為200萬輛。按照現在的普及速度來看,這七年內電動 汽車 的市場佔有率會達到15%~20%。尤其是北上廣深這些一線限行限牌城市,傾斜會越來越大。
但電動 汽車 畢竟是新生事物,任何一種新生事故如果沒有剛需或者特別大的領先差距,普及的難度都會很大。電動 汽車 的優勢僅在於用車成本,使用便利性還不盡人意。
可政策的大力推行是勢不可擋的,普及階段不僅是讓消費者主動或被動的接受這一車型,更是 汽車 研發企業技術積累和突破的過程。
如果汽油2元一升的話沒人會在乎用車成本,但是高昂的售價已經讓用車成為很多人的負擔,電動 汽車 的優勢也就逐漸顯現。一旦續航里程或者電池成本突破限制,這種車會迅速取代燃油車。
新能源 汽車 目前還存在不少使用困難,縮短充電時間,電源容量大一些。普及介決全國性或地域性充電樁設置,投資大,那個部門投入,須多個部門配合協商,問題多,麻煩。如果是全面普及,只能長期觀望。
真正的達到普及的話,我覺得應該最少在十年以上,除了相關充電配套設施的完善和電池充電技術的普及與提高,還有老百姓對新能源 汽車 的接受度。
汽車 畢竟是能源利用的終端,只有新能源普及了,新能源 汽車 才有普及的條件。
就我個人而言,對內燃機有著自己的熱愛,這是情懷。內燃機從19世紀誕生到如今一百多年了,經歷了很多技術上的變革。所以,每一台機器都是一代又一代工程師的心血,如果真要取代內燃機,那會有很多人就面臨失業的。
我認為內燃機在未來20年內不該被完全替代,而是繼續在它上面尋找技術的革新,應對環保問題。
你先買我們馬上跟上
⑦ 馬斯克稱中國電動汽車領先世界,究竟是謙虛還是事實
從以上的幾個方面來說,我們國內電動汽車的發展的確取得了一定的成就。特別是在電池、電機、設計理念等方面處於領先的優勢。但是相對而言,智能晶元還需要努力。所以馬斯克稱中國電動汽車領先世界的言論,相對客觀,但是也存在商業吹捧的成分,畢竟他最大的生產基地在中國,最大的消費群體在中國。我們更多的還是要保持清醒,不能因為某些人的贊譽停頓了前進的腳步,前路漫漫,還有更多的難關需要我們去攻克。
⑧ 新能源汽車發展迎來瓶頸期,後續應該如何應對
新能源汽車發展迎來瓶頸期,後續應該如何應對?新能源汽車的發展似乎已進入「瓶頸期」。 2019年,中國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和銷量是負增長。為了保護新能源汽車的使用和長期促銷,CPPCC胡立慶今年的兩屆會議提出了這一提案,建議相關部門盡快推出新的能源汽車電池再循環政策措施。
開發新能源汽車已成為「趨勢」,這是減少汽車排放的關鍵作用,減少了霧。上海是該國最大的城市,擁有35,000名電動汽車公共收費站,佔領重要的戰略地點。
此外,胡利慶呼籲政府推出相應的電池更換或回收財務補貼支持政策,允許製造商更換或廢除電池回收,並確保新能源汽車可以繼續,穩步發展。
⑨ 新能源汽車普及的瓶頸在哪
新能源普及的瓶頸,按照重要性來講,我認為有如下幾點:
1、充電樁的普及率不高
這應該屬於基礎建設范疇。
截止2019年第二季度末,中國新能源 汽車 保有量達344萬輛;而公共充電樁中充電慢、成本小的交流式充電樁保有量達23.6萬台,佔比超5成;其次是充電快、成本高的直流式充電樁,保有量為17.5萬台;可同時實現慢充及快充的交直流一體式充電樁佔比僅為0.1%。中國新能源 汽車 與公共充電樁的比例為8.7: 1,算上私人充電樁則車樁比達到3.5: 1。
理論上來講,這個比例是可以滿足需求的,但實際情況是由於充電基礎設施建設分布不均、洗能源 汽車 充電時間集中、燃油車「霸佔」充電停車位等問題的存在,經常會出現找充電樁困難的情況。降低人們的心理預期。
2、充電時間過長
燃油車的一般有效續航里程在600~700公里左右,但有由於加油方便,在理論上其可以擁有無限續航能力。
現在新能源 汽車 的續航里程一般都超過了500公里,最高的如理想one已經達到700公里以上,已經和燃油車相差無幾了。但人們依舊擔心新能源 汽車 續航里程不夠,為什麼?
這主要還是因為新能源電池快充時間過長,足足需要30分鍾左右,而燃油車加油僅需3分鍾。這個時間增加10倍,效率可不是慢10倍,而是幾十倍,需要足夠數量的充電裝置來彌補這個差距。
若是新能源 汽車 普及,當需要充電時,就需要早早的去搶充電裝置了。
3、安全問題
新能源 汽車 自燃,一直是新能源企業的噩夢,而且還經常被喚起。
從能源來源來看,電池相對汽油來講理論上更加安全。燃油車自燃狠的原因是油路老化,油泥堆積等原因引起,車齡越長越需要注意。
但新能源 汽車 自燃的常是新車,無跡可尋;而且隨著新能源 汽車 使用年限增長,電路出問題的概率肯定會成倍提高。
新能源 汽車 的安全性方面還可以做到更好。
4、人們心中疑慮還很重
燃油車上百年的 歷史 已經贏得人們的信任,而新能源 汽車 在技術上、配套設施上都還沒有完全准備好,人們對新能源 汽車 的疑慮還很多。
新能源 汽車 的發展是大勢所趨,這一切瓶頸隨著時間的推移都將被一一解決。
新能源普及的瓶頸我來回答。
首先;續航。
續航是新能源 汽車 的要害所在,跑著跑著不動了,那不得把人氣死。
其次;充電。
目前高速公路、城市等充電樁沒有普及,且充電介面不一致,導致新能源 汽車 不能及時補電,而且也不方便。
第三;安全。
現在新能源 汽車 動不動就自燃,這點關乎生命的電池始終不能做到絕對安全。
第四;認知。
雖說新能源 汽車 現在普遍推廣,但是因為人們思想認知慢,導致人們對於電車的信任不夠,總覺得電車不如油車。
最後,如果國家能好好監管新能源 汽車 的質量,加快基礎設施建設,那麼新能源 汽車 必將加速普及。
我個人認為在基建和技術,如果到處都是充電樁,快充20分鍾能需要100公里,那麼作為城市通勤代步還是沒有任何問題的。
一個新的事物從出現到普及需要經歷一個漫長的過程,如果沒有外部的因素去推動發展,時間會更加長。新能源 汽車 是全世界人民對於節能減排、應對石油資源的不斷減少的事實下產生的,目前還處在一個消費認知的階段。目前為止進度並不快,主要問題有以下幾點:
無論是純電動 汽車 還是混合動力同時存在目前技術難以突破的問題,電池的使用效率如何提高,如何用更加節能、重量更輕的電池。個別國家的專利技術如何實現共享這個都是普及的難題,燃油 汽車 已經發展了近150年,技術沉澱在那及時不是最先進的技術也是有市場的需求,新能源 汽車 近幾年才開始批量生產,電池效率不高直接影響續航里程的問題,技術問題是新能源車企的核心問題;
無論是投入充電樁還是充電站,都需要大量的資金支持。目前除了一線城市設備相對完善外,其他地區基礎設施嚴重不足,除了投入建設,日常的維護也是不到位,不能及時維修損壞的設備是利用率降低;
目前的新能源都是以電能轉化為動能的,廢舊蓄電池的回收和再利用、及報廢制度也需要同時建立,否則我們就是在做一件飲鴆止渴的事情,不可取。
購買新能源 汽車 人們最最主要的原因就是節能。這個觀點不算錯,不過按照現階段的情況看購買新能源 汽車 更多的是一種區別燃油車的駕駛體驗,而不是僅僅節能。新能源 汽車 有著燃油車無法比擬的優勢:操作線性,跟隨型極佳;靜音;節能減排;但是這些功能能夠最大化是逐漸提高和完成的,不可能一口吃一個胖子。當新能源 汽車 的優點沒有完全達到人們自己設定的預期的時候就會對新事物抱以否定的態度,這是非常不利於新事物的發展,同時車企和媒體在宣傳新能源產品的時候既要抓住消費者的痛點也要抓住產品的核心賣點,沒有一款車是完美的,只要在現階段你的產品把優點發揮到極致你就是好產品。
當然是續航了,跑跑就沒電了,就麻煩了,官方給的續航不準確。現在新能源 汽車 電池技術不是很成熟。在南方還可以,北方不是很合適
近幾年新能源 汽車 的發展,對於新能源 汽車 來說,也不再是一個陌生的詞彙,新能源 汽車 已經開始逐漸的走進了我們的用車生活,路上新能源 汽車 跑的也是越來越多了,新能源 汽車 作為現在 汽車 的一種發展趨勢,那麼如何能快速的普及呢?站在新能源 汽車 發展的角度上面來說,現在制約新能源 汽車 發展的因素還是有幾個,第一個就是車輛續航的問題,第二個呢就是車輛後續配套服務的問題,第三就是車輛充電時間的問題。
首先,對於現在的車輛來說,雖然說車輛的續航是在200到400甚至500公里左右的續航,但是車輛的續航里程或受到天氣的影響,以及一些其他因素的影響,會導致續航里程達不到所宣傳標准,所以,針對續航里程來說,要不斷的去突破動力電池的儲存技術和動力電池的一些效率,其次,加大車輛充電樁的建設力度,以及車輛充電樁的密度,根據現在來說的話,並不是說像加油站一樣能夠隨處可見,都有充電樁的,所以,對於充電樁的建設方面,必須要加快,同時呢也要提升充電樁的充電效率。
其實簡單的來說的話,在充電方面能夠增加充電的數量,另外,加強對充電樁的管理,因為現在很多的充電樁會被燃油車所佔據,所以呢,導致充電樁會出現充電比較困難的一種情況出現,最後就是快充的技術需要不斷的提高,雖然說現在充電的時間在一個小時或半個小時左右就可以充滿,但是,能夠像加油一樣快速的解決充電的問題,其實也是非常重要的。
最後就是要做好 汽車 的售後工作,因為車輛的售後來說,主要還是電池衰退的檢測和更換,對於新能源 汽車 或者是電動 汽車 來說的話,電池是非常重要的一個環節,就像比亞迪一樣,對於電芯都提供終身質保,或者是北汽以及榮威一樣提供衰退20%後,就直接更換電池,當然,最後總結來講的話,就是要緩解使用新能源 汽車 的里程焦慮,同時呢提高車輛的充電便捷性,這樣的話就可以加速新能源 汽車 的發展和普及。
新能源發展的瓶頸是噴子
主要還是技術,談別的都是扯淡,如果一台電動車可以一次充電跑1000公里了。那就是強些買電動車的時候了。
樓主問的新能源車,應該是指純電動車。
普及的瓶頸我認為是人們的認知阻礙:有些傳統思想的人人打心底看不上純電動車,覺得它不像台 汽車 ,主要在於充電相比加油要更繁瑣以及里程焦慮。
在電池的存儲能量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