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定開始整頓電動汽車
⑴ 電動車新規定11月起執行
11月1日起電動車實行新規如下:
超標電動車是指重量超過55公斤,車速超過40公里每小時的電動車,這類電動車比較危險,車上也沒有腳蹬子,車主繼續駕駛這類電動車上路會被罰。我國有些城市要求電動車必須上牌,車主必須戴頭盔,不戴頭盔,沒有掛牌,不但會被扣車,還會被罰款。
我國有一部分城市放開了超標電動車的限制,延長了電動車新國標的過渡期。浙江省將新國標電動車的過渡期延長到了2022年12月份,截止到現在還有一年多的時間進行緩沖,2022年12月之後超標電動車將不允許上路行駛,市面上大量的電動車都會被淘汰。
三輪電動汽車迎來新政策
有關部門除了管理兩輪電動汽車,對三輪電動汽車也有了嚴格的要求。以前我國很多省份都不管老年代步車,允許老年代步車以及一些三輪低速電動車上路。如今我國浙江等省份開始加強對三輪低速電動汽車的管理,老年人想駕駛老年代步車上路必須有家人的擔保。
⑵ 保定首個環保法規治理大氣率先布局雄安汽車電動化
5月,《保定市大氣污染防治條例》正式實施。這是保定獲得地方立法權後頒布的第一部環境保護地方性法規。保定空氣污染嚴重,連續兩年位居全國污染最嚴重城市之列。《中國環境研究報告》顯示,機動車是保定市PM2.5的第二大本地貢獻者。保定正在積極建設電動汽車智能充電網路,打造智慧綠色出行新方式,助力大氣污染防治。雄安新區成立後,汽車電氣化有望提速。業內人士表示。構建快速高效的交通網路,構建綠色交通體系。這是河北雄安新區規劃建設要突出的重點任務之一。雄安新區是一座新建的城市。電動汽車作為綠色交通的重要組成部分,具有最佳的規劃和發展條件。雄安新區有望成為國內首個以電動汽車驅動為主的城市,並成為國內首個城市。綠色交通城市名片第一城。率先布局雄安的充電樁和電動車企業有望受益。
⑶ 2022年保定機動車上綠牌的條件
上綠牌照條件:1、本市戶籍人員。2、持有我市核發的有效居住證,且最近連續24個月以上在本市繳納(不含補繳)基本醫療保險的非本市戶籍人員。3、駐深部隊(含武裝警察部隊)現役軍人。4、持有效身份證明,按本市公安機關規定辦理境外人員臨時住宿登記,且近2年內每年在本市累計居住9個月以上的華僑、港澳台地區居民,以及在本市辦理簽證或者居留許可連續滿2年且每年在本市累計居住9個月以上的外國人。
插電式混動車可以上綠牌。
關於插電式混動車的更多資料如下:
1、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Plug-in-hybrid-electric-vehicle,簡稱PHEV)是新型的混合動力電動汽車。區別於傳統汽油動力與電驅動結合的混合動力,插電式混合動力驅動原理、驅動單元與電動車相同,唯一不同的是車上裝備有一台發動機。
2、插電式混合動力車的電池相對比較大,可以外部充電,可以用純電模式行駛,電池電量耗盡後再以混合動力模式(以內燃機為主)行駛,並適時向電池充電。
⑷ 保定限行時間2022最新規定
保定限行時間2022最新規定如下:
一、限行時間:
2022年1月3日—2023年1月1日(不含法定節假日、周六、周日)期間的每日7:00—19:00時。
二、限行規則:
為方便周邊出行,限行尾號輪換規則與京、津保持一致。尾號是字母的以字母前一位數字為准,特殊時段及重污染天氣I級紅色預警期間限行措施另行通告。
(一)2022年1月3日至4月3日尾號限行規則:
星期一:限行4和9。
星期二:限行5和0。
星期三:限行1和6。
星期四:限行2和7。
星期五:限行3和8。
(二)2022年4月4日至7月3日尾號限行規則:
星期一:限行3和8。
星期二:限行4和9。
星期三:限行5和0。
星期四:限行1和6。
星期五:限行2和7。
(三)2022年7月4日至10月2日尾號限行規則:
星期一:限行2和7。
星期二:限行3和8。
星期三:限行4和9。
星期四:限行5和0。
星期五:限行1和6。
(四)2022年10月3日至2023年1月1日尾號限行規則:
星期一:限行1和6。
星期二:限行2和7。
星期三:限行3和8。
星期四:限行4和9。
星期五:限行5和0。
以下車輛不受限行措施限制:
1、公共汽車,大(中)型省(市)際長途客運班車,客運計程車(不含租賃車輛),持有運輸管理部門核發旅遊客車營運證件的車輛,經市公安交管部門核定的單位通勤班車和核發校車牌證的校車。
2、執行任務的軍車、警車、消防車、救護車、工程應急救險車。
3、懸掛合法新能源號牌的純電動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燃料電池汽車,殘疾人駕駛的殘疾人專用汽車(注冊地為保定市主城區)。
4、法律法規明確的其他不受行駛路線、行駛方向限制的車輛。
⑸ 注意!8月1號起各地電動車迎來新規,這些規定會如何影響人們的生活
電動車在日常生活當中,出現的頻率還是比較高的,而且讓大家的生活得到了便利。不過有些居民在行駛的過程當中,是沒有按照相應的交通規則,所以出現一些違法行為,另外也造成很多的交通事故。不過根據相應的新聞可以了解到,8月1日起各地電動車迎來新規,這些規定會有效改善當地的交通情況,因為明確表示,對於一些道路違規行為嚴懲。
其實小編當地對於電瓶車,就已經做出了相應的調整,如果不走非機動車道、不戴頭盔、並且逆行,查住之後,是要進行拍照的,而且也要繳納罰款。另外也經常能夠看到逆行的車輛發生車禍的現象,所以盡量嚴格規范自己,這樣才能夠共創文明城市。而且電瓶車給自身帶來的傷害,還是非常嚴重的,所以不要有任何的僥幸心理。
⑹ 電動車開始大整頓,滿足這幾個條件才能上路,違者罰款
答:闡述的電動車是指電動力二輪車,不包括電動汽車等。一、電動車屬性 根據《道路交通安全法》第119條,車輛是指機動車和非機動車。 機動車是指以動力裝置驅動或者牽引,上道路行駛的供人員乘用或者用於運送物品以及進行工程專項作業的輪式車輛。 ...
⑺ 低速電動汽車2021年最新政策是什麼
2021年最新電動車新政策: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下發了《電動自行車安全技術規范》中,對電動車生產企業做出新的要求,對消費者在日常使用的電瓶車也做出新規定,此舉有利於完善電瓶車企業合理規范生產;有利於保護消費者購買電瓶車的利益;有利於促進電瓶車產業結構創新升級,為消費者提供安全的保障。此管理辦法於去年4月15日開始實行。
一、將對電動車進行速度限制,意味著今後電動車不能隨意超出限定的速度了,不然是違反相關規定的,現在限定為每小時不得超過25千米行駛速度。
二、在購買電動車的時候注意購買新國標的,不符合要求的不允許上牌的,購買車輛後需要上電動車牌,沒有車牌的將不能上路行駛,一旦被發現也是會被處罰。
三、現在電動車的重量由原來40kg調整到新國標的55kg,重量包含電池在內,這樣有效增加行駛時長。
四、電動車速度可以行駛到50千米每小時的,必須上牌照,這類車型歸為電動摩託管理。
五、電動車需要安裝有腳踏板並且還要防火、防水,沒有腳踏板是不允許上牌。
六、電動機功率從240KW提高到400KW。
七、不合標準的電瓶車不允許生產,消費者有權退貨超標車。
⑻ 電動車進入「整頓期」,載人罰款,家長犯難了:我騎車娃後邊跑
說到電動車,方便是方便,讓人頭疼,也著實讓人頭疼。
南京的一大景觀就是電動車了,在南京有個說法:什麼車都不怕,就怕馬路殺手電筒動車,這些電動車狂得很,紅綠燈都敢闖,馬路上的各種車輛給他們讓路。
正是因為電動車的這種「霸道」,幾乎每年都很嚴重的電動車車禍。
近兩年,電動車的整頓頻頻上限,先是要求戴頭盔,然後電動車上牌照。
事實上,目前很多地區已經開始實施這條規定,有不少騎電動車載人的路人被罰款處理。
關於電動車載人的明文規定是:時速不超過25千米每小時,不能載超過12歲的孩子,而時速超過50千米每小時的電動摩托車,只能載一個成年人。
面對這個問題,很多家長紛紛吐槽: 如果載人要罰款,那我們接送孩子,大概就需要孩子在後邊跟著跑了?
電動車載人是否會受到限制,也不是一刀切的,另外能否載人,跟電動車的型號也有關系。
不過這些規定,也是為了大家的安全著想,電動車實在是應該整頓,這樣才能減少電動車安全事故的發生。
不過,電動車的確給人們提供了方便,現在接送孩子上下學的家長,基本上就是使用電動車,有少數家長開車接送。
上文中提到了,家長也不要感到恐慌,上文提到了不是所有的電動車都不能載人,即便是電動車的型號不合格,也不會一刀切,讓老百姓重新購買電動車。
經常在馬路上看到這樣一個情景:一個家長騎著電動車,後座上坐著兩個孩子,有的是前邊站著一個,後邊坐著一個。
當然這樣做也是為了方便,一次性把兩個孩子送到學校。
但是這樣做也是非常危險的,之前南京就出現過這樣的一個交通事故,一個老人載著兩個孩子,發生了嚴重的車禍,最後不幸身亡。
我們聽到要求的時候,不要先急著跳腳,要先把孩子和自身的安全放在首要位置。
即便是沒有規定限制,也應該把孩子和自身的安全放在首位,麻煩一點沒有關系,保證安全才是最重要的。
之前在馬路上看到一個媽媽騎著電動車,後座上坐著六七歲的兒子,母子兩個的姿勢就很耀眼。
媽媽翹著二郎腿,兒子站在後座上。
媽媽沒有安全意識,兒子也是膽子大。
孩子寧可膽子小一點,也不要膽子太大,容易出現危險的,都是那些膽子大的孩子。
家長安全意識灌輸到位,時刻提醒孩子注意安全,孩子就會小心翼翼,首先想到的是「是否安全」,當孩子有了這樣的意識之後,家長就可以放一半的心了。
從小給孩子灌輸安全意識,包括出行的時候過馬路、乘坐電動車、坐私家車坐安全座椅等等,這些都需要家長一點點提醒,孩子才能一點點接受。
當孩子的安全意識形成之後,他們最喜歡問的一句話就是:這樣安全嗎?
如果孩子已經具備了這樣的意識,說明家長教育到位。
孩子上學一般都是片區的,如果孩子在自己小區附近上學,距離不遠的話,真的可以考慮步行接送。
現在的人們非常依賴電動車,一出門就是電動車,上次回到媽媽家,發現家裡人的概念中,走路超過5分鍾的距離,都是遠的,一定要騎上電動車。
其實我們在接送孩子上下學的時候,如果步行距離在15分鍾以內,完全可以步行接送,還可以趁機鍛煉身體。
電動車確實帶給人們很多方便,人們對電動車也過於依賴了,如果孩子年齡比較小,幼兒園或者是小學距離比較近,走路接送孩子也是一件很有樂趣的事情。
⑼ 近期開始嚴格管理整頓老年代步車,你怎麼看
國家應先出台老年代步車管理標准,法律法規,讓老年代步車能合法上路,這樣不就好管理了嗎,不要一刀切,難道道路只是為單輕松人修的,年輕人合法上路就沒有交通事故了,建議國家,交通部門考慮劃出電動車道,各行其道,違者重罰,這樣做老年代步車有法可依,一切都就解決了。
現在沒有標准,源頭也不管,讓賣讓買,但是不讓開,這個不合理。最好是加強引導和監管,等待國標出來再嚴格管理整頓老年代步車才更有意義。
老年代步車的問題也很簡單,第一標准得先出來,現在沒有標准,即使你買了想上牌都沒法上牌,車管所也不知道怎麼給你上牌;第二源頭監管,有沒有生產資質,生產的車輛是否可以銷售?如果不能銷售那就全部停產,只有這樣先管理起來,才可以談的到現在市場上保有的的車輛的管理整頓。
如果出了新的標准,可以給予一定的期限,讓市面上的車去按照標准整改,如果可以的話就上牌、買保險才能上路,如果不合格的禁行、查扣都可以。但是現在沒有標准,是如何嚴格整頓呢?是一律全部禁行查扣么?這個也不行的。
另外就是駕駛者的問題,因為現在不上牌不要駕照,所以很多人買了但是不懂交通安全法規,那是不是在銷售的時候就必須強制學習?買車可以,預約去學習,或者按照三輪摩托的D照也可以,總歸不能啥都不管,現在就可以清理整頓。
老年代步車發展的很快,是因為契合了現在很多人的代步提升需求,而且也不單單是一方面的原因,國家的政策法規、地方政府的監督管理、車企的標准要求,購買者只是最後一環,前面都沒做好,現在來管控購買者不讓上路,可是即使想正規上牌也上不了的呀。所以真不能簡單的一刀切,我們向來都是市場先發展,然後暴露問題再逐步規范。
低速電動車未來將是很好的代步工具,但是需要規范發展,這點大家也有共識,只是不能發展這么多年了,說整頓就全部禁行,這樣得做法不可取。
有些人對老年代步車或電動三輪車似乎有成見、而且情緒很激動、描繪的情景與現實大相徑庭、說什麼亂走亂停、逆向行駛、闖紅燈、橫沖直撞、佔道停車、更有甚者說老人無法無天、以上這些行為都是真的嗎?總該舉一兩個例子吧?老人怎麼無法無天怎不說出來?歧視老人本就不該、詬病老人更是惡意、說話要憑良心更要負責、不要被自已的良心譴責。
應該打擊,沒有工信部的批准,一切廠家生產的電動車都是哄老年人錢的,口口聲聲不要駕照,車有合格證,交警路上不查。都是廠家在忽悠人。最最終損失的是老百姓。買下就上路不懂交道規則,撞紅燈,佔道。交通事故頻發,交警不扣車不打擊能行嗎。現在,只能在鄉村道上開一開還差不多。國家應該是出一個標准。對老年人應該是考什麼照,駕什麼車做出名文規定。不符合要求,廠家不得生產。現在各行其是。生產廠家沒工信部批文一律不得生產,工商不能辦照,從源頭上治理。
做為百姓只有刃沒辦法嗎?讓你走你就走不讓走就別走,不是百姓說了算。
老年人是沒路可走的,只能在小區里逛逛,因為你出門要開老年代步車,會影響交通,坐公交吧還的讓年青人讓坐,所以說老年人,就應該是在家呆著,沒辦法,老年人處處難
應該管理,加強交通意識,按交通法規行駛,因為老年人也是 社會 一員,人人都要老,沒老怎有小,同在藍天下,因該有他,她們的空間!
不讓銷售是最好的 既然你讓銷售 那就有需求, 有需求他就有人買 。可以規范一下 。不能一邊兒讓銷售這邊兒不讓上路 。切實體諒百姓的日常生活困難, 接送孩子小車挺方便的 ,希望政府部門應該認真謹慎的研究 。
管應該管,不能一刀切,對那些違規的堅決處理!代步車也確實給家裡有老年人,病人,學生,上幼兒園的孩子的家庭解決了很大交通問題。真正違規的老年人開車有多少?馬路上那些拉貨的,拉客的,四輪車在快車道行駛的大有人在!老年人現在越來越多,取消代步車等於砍掉老年人的腿,您讓老年人帶孩子擠公交車?擠地鐵?現實嗎!再說北京疫情不是穩定,萬一感染新冠誰負責任?我想責任一定是這個主張取消代步車的負責人!這個責任太重大啦!
我認為嚴格整頓管理老年代步車是有必要的,但要處理好也是需要下大功夫的。首先要明確一點,老年代步車這個工具並沒有錯,問題是出在駕駛它的人身上。
⑽ 電動車最嚴整治來臨,上牌、考證、戴頭盔
交通工具的出現,是解決人們出行的需求,而能夠解決需求,理應受到人們的認可和青睞,不過,有一款交通工具,即便在我國擁有數以億計的用戶,但是一直都是「褒貶不一」,沒有一款交通工具,會像它一樣,一邊是被高度依賴,不可缺失的交通工具,一邊又被人嗤之以鼻,被喊道是城市交通最大隱患的交通工具,這就是電動車。
在2018年之後,從兩輪電動車治理開始,各地就頻繁制定規定,從推廣上牌、考駕照、戴頭盔,到電動車新國標的實施,讓兩輪電動車生產、銷售、上路有了一個完善的標准,當然,作為電動車的另外2個成員,電動三輪車、四輪車的規范治理也緊隨其後,而面臨8月,電動車「規定潮起」,多條新規實施。
事關兩輪電動車的新規有哪些
電動三、四輪車生產有了標准:近期,湖南長沙、北京均發布了和電動三、四輪車這類低速電動車有關的規定,其中在對生產有了明確的標准,要求嚴禁生產、銷售不符合國家標准、行業標準的電動三、四輪車,個人或單位也不能購買這類低速電動車。
電動三、四輪車上路有了標准:相對其他車輛,電動三、四輪車一直在上路行駛都是缺乏管理的車輛,而近日北京、長沙等地的管理通告,讓這類車上路有了標准,根據規定,包括電動三輪、四輪車在內的低速電動車,想要上路必須要獲得牌照,而對於不具備申領牌照的車輛,北京給予2年半的過渡期,在過渡期內申領臨時號牌,也可以合法合規上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