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和氫能源汽車
『壹』 國外新能源車是電車還是氫能源車
國外新能源汽是氫能源車。國外從來不把電車當作新能源車。只有氫能源車才是。
『貳』 電動汽車和氫能源汽車,你覺得最終誰會勝出,成為未來的主要選擇
氫氣在地球上不存在的,先搞清楚這點。雖然水中有氫,但是和二氧化碳含炭一樣,屬於「氧化態」。
從水中提取氫,相當於把石頭從山底再搬到山頂。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
而這能量從哪裡來?最便宜的還是用煤炭,石油。煤,石油是一次能源。
所以。氫是二次能源,氫的本質決定了,氫不是能源,氫不過是能源存儲介質罷了,
氫氣的來源,是煤,石油化工的副產品,就像你走路放了個屁一樣。便宜。
但是如果專門生產氫。則成本貴的很。
發展氫能 汽車 ,是環保概念扭曲的結果。氣體燃料不適合大規模應用。也無法大規模。看看天然氣 汽車 就知道了。
不要以為氫不排放碳。實際追蹤生產氫的源頭,排放碳更多。
也不要以為氫能替代石油,要是能代油,美國就不打石油戰爭了,從太平洋大西洋舀水就行了。
同樣的路子,電動 汽車 能量密度瓶頸解決不了,而補貼卻沒了,再整個氫能概念,繼續套補貼。
5年之後,會發現氫能一地雞毛。
我是老張,專業甲醇 汽車 。請關注。
電動 汽車 和氫能源 汽車 ,誰最後會勝出,成為未來的主流呢?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作為 汽車 領域從業者,今天就趁勢來普及一下這個概念。
先糾正兩個概念。
一、題主所說的「電動 汽車 」,在國內電動化的發展中,應是包括「非傳統燃油車」(即存在弱混電池的車)、「混動 汽車 」、「純電動 汽車 」以及「燃料電池 汽車 」。
二、氫能源 汽車 實際上是「氫燃料電池」 汽車 ,而不是像以甲烷氣體為能量來源的加氣 汽車 。
好了,明白了這兩個概念,我們就言歸正傳吧。
不少電動 汽車 企業對這種發展思路做了相關宣講,燃料電池 汽車 是電動 汽車 發展的高級階段,關鍵是在「電池技術」方面有技術瓶頸無法突破,而目前狹義上的純電動 汽車 受充電設施、續航等問題的影響,所以還是堅持以現在的48V弱混車和插電式混動 汽車 比較主流。
在相關規劃上,2045年之後,氫燃料電池 汽車 可能才會成為主流。對於日本來說,火力發電比較昂貴,加上日系車代表著「地球夢」、「藍天夢」發動機技術,也將內燃機得以充分的發揮。所以,他們仍以燃油車為主戰場,紛紛開始研究氫燃料電池 汽車 ,比如豐田量產的MIRAI車型就是一款氫燃料電池 汽車 。
那既然氫燃料電池 汽車 是電動 汽車 發展的高級階段,你覺得哪個會勝出呢?就好像你在問「 社會 主義和共產主義哪個會勝出?」一樣,感覺自己知識豐富,實則已經被業內嘲笑成一個「笑話」了。
電動 汽車 ,實際上就是用電能作為動力來驅動 汽車 進行運動。它符合「機械能」到「電能」過渡的一般趨勢,也即是內燃機過渡到電池電機,所以國內開始大力發展「電動 汽車 」來進行「彎道超車」。
注意,這里的電動 汽車 指的是純電動 汽車 ,不包括混合動力 汽車 ,目前也已經取消掉了。電動機具有扭矩大的優勢,所以加速性能特別好,比如特斯拉的百公里加速只需要3.1s,碾壓許多著名的內燃機驅動的跑車了。
但電動 汽車 也存在諸多的瓶頸,使得民眾對於電動 汽車 的發展普遍有信心不足的情況。
比如,所有的電動 汽車 ,都要建立新的「充電站」或「充能站」,這些充電設施的建設、使用會遇到很多問題,這個問題不可忽略;
其次,電動車的整車成本一向比燃油車要貴出很多,這主要是蓄電池的成本比重比較高,約戰全車總成本的30%~50%。而內燃機技術比較成熟,成本相對來說比較低;
再次,目前的車用充電電池基本上都為鋰電池,巡航時間短是個令人非常不能接受的瓶頸問題,並且充一次電的時間慢則8小時,快充也得一小時才能滿電80%的狀態;
諸多原因,使許多朋友對電動 汽車 並不感冒。並且近來媒體屢屢曝光「電動車自燃事故」,而電動車一旦發生自燃,10秒內伴隨著大量的高熱、高溫與爆炸,逃生率幾乎為0,使得電動 汽車 的安全性能帶來的問題也暴露出來。
為了解決電動 汽車 成本高的問題,日產公司就曾經提過這么一個方案,其想法就是用戶購車時,只購買車輛本體,購車後進行「電池租賃」;
既然電池是租賃的,那麼續航、充電問題也可以解決了。就是「充電站」或「充能站」備有大量的電池,並負責充電,用戶的車輛沒有電了,到「充電站」即可更換滿電的電池;
至於繳費問題,用戶就按照上一次更換電池開始到目前的行駛里程繳納電費。這種做法解決了電池成本高昂的問題,同時解決充電時間過長的問題,也不用擔心電池衰減造成的老化。但缺點就是所有成本都壓給了「電池製造商」以及服務商了,使得投資過大。
燃料電池 汽車 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生成能量進行發電,產生的電力再來作為 汽車 的驅動能量實現運動。燃料電池從燃料的來源上,分為純氫氣和液化天然氣等幾種。
由於甲烷裝置的安裝方式是固定式裝置,體積較大,不怎麼被認可。而氫氣的製取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工業生產的副產物;二是發酵反應中產生的氫氣;三是電解水產生的氫氣。
有了能量來源「氫氣」之後,就開始了能量轉換:「化學能」→「熱能」→「電能」→「氫氣的化學能」→「電能+熱能」→「車輛的動能」,在整個能量傳遞中,都是H原子與O原子反復的結合,並不會產生什麼空氣污染。
基於此,豐田MIRAI便橫空問世了:充氫3分鍾,這個時間比加油的時間還要短,續航里程已經能夠達到500km,須知電動 汽車 的續航是從150km逐步發展起來的。
綜上,廣義上的電動 汽車 包含一切電力驅動的 汽車 ,其中明確了燃料電池 汽車 ;而如果比較狹義上的電動 汽車 (鋰電池)與氫燃料電池 汽車 孰優孰劣,掰著腳趾頭就能猜得到結果。
不要問,將來 汽車 的主導就是氫能源,只是現在還不明了氫電池的壽命是多少年。氫電池報廢後的處理問題是什麼?有沒有再回收利用的價值。如果沒有再回收利用的價值了對環境的影響有多大。純電動車不是綠色環保能源,不值得提倡。純電動車只是把污染轉移到了火電廠核電廠而已。屬於污染轉移,氫能源確不同,排出的是水,氫對大氣沒有直接利害關系。只是大氣中氫的含量超標對人類是否會有影響,這需要長時間的實驗監測才能知道。
我的感覺是家用車電能為主,大型商用車氫能為主。隨著電池技術的發展,五年內會出現能量密度大於300W/公斤的電池包,這樣就會有充電一次飽6、7百公里的電動車,並且車重控制在2噸以內,家用車充電以在家、單位慢充為主,公共快充為輔。另外由於燃料電池價格在可預見的時間內不會大幅下降,在車輛生命周期內要跑的多才可能回本,所以用在大型商用車上才有前途。
先說兩個事故:
以上兩個事故單獨看都是偶發性事故,但鑒於電動 汽車 實質上已有較大保有量,假設氫燃料電池車後來居上成為市場銷量老大呢?
在此介紹一種被稱為「亞核武器」的炸彈:雲爆彈
咋樣?雲爆彈很可怕吧?現在我們假設:
在大量電動 汽車 和氫燃料 汽車 普及以後,一輛氫燃料 汽車 ,和一輛Tesla model S停在了同一個地下車庫。因為巧合和意外,氫燃料電池 汽車 發生了氫氣泄漏,因為氫氣無色無味,無法被有效發現。
最後model S突發電池組模塊故障,進入熱失控狀態,數秒以後產生爆燃,進一步直接點燃地下車庫中的高濃度氫混合氣體。
看,這跟亞核武器雲爆彈有什麼區別嗎?
單獨特斯拉燒起來,可能只是車主來不及跑,要是再加上Mirai泄漏,地下車庫里所有活物恐怕都無法倖存!
鑒於大量Tesla已經存在於哥高檔小區辦公樓的地下車庫,各位土豪你們真的還想要再來普及要你命的氫燃料電池私家車嗎?
請讓氫燃料電池 汽車 局限於物流等有限行業並嚴禁其進入地下車庫長期停放!
電動汽+快速換電站(更換電池),是 汽車 發展的最終模式,因為電機是目前作為動力源最成熟的技術,電是作為能源最方便的來源,電動 汽車 目前已經很成熟,只是續航和電池壽命兩個瓶頸沒有解決,這個都可以通過換電站迎刃而解,電池是換電站的只要交了押金和每次的換電費用你可以無限期使用,到時候不用了還可以還電池退押金,換電站通過收電費和服務費盈利(這個費用要確保比油費低),只需要國家出台政策和電池統一標准,車廠做到電池方便更換就一切OK,別的氫能源,燒水等等都是扯淡!
氫能源是必然的。風能、潮汐能、水電、核能等清潔能源發電———電力水解氫———氫燃料車———排放水以及應急用電,這是未來閉環的人類清潔能源解決方案,難得美國中國歐盟日本各方觀點一致。現在急需推動產業鏈上下游成熟,制氫成本制氫方式的轉變,從高壓氣體儲氫到低壓低溫液體儲氫的轉變,都需要人類共同的努力。至於那些動不動說氫燃料車會爆炸之類的,我只想說一句,第二次工業革命誕生汽油內燃機 汽車 的時候,習慣於馬車的人也是這么評論的。鼠目寸光!
社會 的發展地球石油資源的減少,使各國都在尋求新的能源方式。作為百姓一種出行方式,作為經濟產業鏈中重要的一個緩環節,家用 汽車
『叄』 氫能源汽車是新能源汽車嗎
2019年東京車展正式開幕,除了本田飛度和斯巴魯LEVORG原型車正式亮相外,日本大哥大豐田仍占據「 C位置」,通過展示人工智慧,無人駕駛等一系列科學技術思想出行方式,反映出豐田汽車未來出行的暢想。
車展前夕,備受關注的豐田氫燃料電池汽車的第二代Mirai概念車正式亮相。盡管它看起來非常驚艷,但看起來像概念車,但是從整體形狀和細節上來說,這已經非常接近量產了。在外觀上,這款近5米的車型整體上具有轎跑車風格,大嘴形也顯示出整車的豪華感。內部工藝精湛,風格相當雷克薩斯的風格。專門設計了許多細節以突出車輛的技術特性。
特別值得注意的是,根據官方的說法,第二代氫燃料汽車的續航里程比上一代增加了30%,這意味著一次加氫可以行駛近650公里,而氫的充電過程僅需5分鍾。
按照常識,這輛車長近5米,採用後輪驅動設計,非常豪華和未來感的車型。推出後,應售空。實際上,據官方消息,該車有望在2020年開始生產,並計劃在歐洲,北美和日本銷售,到2025年,豐田Mirai的產能將增加到20萬輛。可以看出,對於豐田本身而言,這種車型的銷量並不算高。
成本高且維護困難
根據相關報道,豐田Mirai於2014年上市,迄今已售出約10,000輛。原因只不過是汽車價格過高和維護費用困難。在獲得補貼後,即使是「小型」模型也以近30萬美元的價格出售,這對於需要在世界范圍內找到加油站的模型來說是無法接受的。
同時,對於採用「黑色技術」的車型,豐田未來在技術上過於復雜,整個動力系統不僅與傳統的燃油汽車有所不同,即使它類似於豐田的「雙引擎」技術。只要。盡管維護成本不高,但是諸如儲氫罐,燃料電池堆,增壓器和功率控制單元之類的組件並不理想。其中任何一個都可能面臨更高的維護要求。成本高,維修難度大。
支持基礎設施薄弱,技術瓶頸難以突破。
數據顯示,2018年中國加油站數量已超過100,000,並且有加氫站數量。根據相關數據,到2018年底,全球共有369座加氫站。其中,歐洲有152座,亞洲有136座,北美有78座。但是,在總共369個加氫站中,只有273個是所有人均可使用的公共加氫站。其餘的加油站則保留給封閉的用戶群和補給客車或車隊車輛使用。可以看出,氫燃料汽車不僅受到加氫站數量的限制,而且在氫燃料的提取和儲存方面存在很大的技術困難。那些了解氫的物理性質的人知道,盡管電解水和化石燃料可以產生氫,但它們也消耗大量能量。氫不同於汽油。氫氣在常溫下是一種氣體,其密度非常低,很難液化。它在室溫下不可液化,因此不容易安全地存儲和運輸氫氣。從今年年初開始,挪威和韓國兩個加氫站的爆炸已成為發展氫燃料電池汽車的重要因素。
氫燃料電池VS電動汽車,誰是「新能源」
關於作為新能源的「氫」和「電」的爭論已經存在了很長時間。 「氫氣」在十七世紀被醫生發現為「空氣」。直到21世紀,由於其易燃和爆炸特性,它的使用仍然更多。許多人抵制,直到現在,它的應用一直很廣泛,但也受到限制。
作為「水之母」,其提取方法被認為需要更多的能量,許多人認為提取氫作為燃料是「不值得的」。同時,從燃料本身來看,氫是宇宙中最豐富的成分之一。就取之不盡用之不竭,它是迄今為止地球上最好的備用能源。最後,氫和氧結合在一起只能產生對環境幾乎無害的無毒無害的水。
『肆』 新能源汽車有哪些類型
新能源汽車主要包括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混合動力汽車、氫能源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BEV,包括太陽能汽車)、其他新能源(如高效儲能器、二甲醚)汽車各類型產品。
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 是以氫氣、甲醇等為燃料,通過化學反應產生電流,依靠電機驅動的汽車。其電池的能量是通過氫氣和氧氣的化學作用,而不是經過燃燒,直接變成電能的。
混合動力汽車: 是指採用傳統燃料,同時配以電動機或發動機來改善低速動力輸出和燃油消耗的車型。混合動力汽車按照燃料種類的不同,又可以分為汽油混合動力汽車和柴油混合動力汽車兩種。目前在國內,混合動力車輛的主流都是汽油混合動力為主,而國際上柴油混合動力車型的發展也比較快速。
『伍』 氫能源汽車和電動汽車哪個好
氫能源汽車比較好。
氫能源汽車相對於電動車的優勢如下:
1、環保方面:氫在燃燒之後只會產生水,而且燃料電池沒有回收的問題,氫燃料電池車在環保方面可以做大真正的零排放。
2、充能速度:電動汽車要把電池充滿,就算是用快充,也需要半個小時才能充80左右。氫燃料電池車加氫就快多了,僅僅需要幾分鍾就可以加滿。
『陸』 新能源汽車一般可分為哪四種
新能源汽車主要包括燃料電池電動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氫能源動力汽車和純電動汽車。以下是關於新能源汽車介紹:1、純電動汽車:純電動汽車指以車載電源為動力用電機驅動車輪行駛安全法規各項要求的車輛。由於對環境影響相對傳統汽車較小其前景被廣泛看好但是當前技術尚不成熟。2、混合動力汽車:混合動力汽車指車輛驅動系統由兩個或多個能同時運轉的單個驅動系統聯合組成車輛車輛的行駛功率依據實際的車輛行駛狀態由單個驅動系統單獨或共同提供。3、燃料電池電動汽車:燃料電池電動汽車實質上是電動汽車一種在車身、動力傳動系統、控制系統等方面燃料電池電動汽車與普通電動汽車基本相同主要區別在於動力電池的工作原理不同。
『柒』 電動汽車和氫能源汽車,你覺得最終誰會勝出,成為未來的主要選擇
燃油車,其他都是浮雲
氫氣在地球上不存在的,先搞清楚這點。雖然水中有氫,但是和二氧化碳含炭一樣,屬於「氧化態」。
從水中提取氫,相當於把石頭從山底再搬到山頂。需要消耗巨大的能量。
而這能量從哪裡來?最便宜的還是用煤炭,石油。煤,石油是一次能源。
所以。氫是二次能源,氫的本質決定了,氫不是能源,氫不過是能源存儲介質罷了,
氫氣的來源,是煤,石油化工的副產品,就像你走路放了個屁一樣。便宜。
但是如果專門生產氫。則成本貴的很。
發展氫能 汽車 ,是環保概念扭曲的結果。氣體燃料不適合大規模應用。也無法大規模。看看天然氣 汽車 就知道了。
不要以為氫不排放碳。實際追蹤生產氫的源頭,排放碳更多。
也不要以為氫能替代石油,要是能代油,美國就不打石油戰爭了,從太平洋大西洋舀水就行了。
同樣的路子,電動 汽車 能量密度瓶頸解決不了,而補貼卻沒了,再整個氫能概念,繼續套補貼。
5年之後,會發現氫能一地雞毛。
我是老張,專業甲醇 汽車 。請關注。
電動 汽車 和氫燃料 汽車 誰才是未來?關於這一點,業內存在不同的觀點,一邊是以特斯拉比亞迪為代表的純電技術路線,一邊是以豐田為代表的氫燃料電池技術路線,究竟誰有誰劣,每個人心中都有自己的衡量標准,但是至少從能量加註的便利性來說,氫燃料電池 汽車 遠遠走在了前面。
在電動 汽車 需要半個小時才能完成30-80%充電,完整充電需要1小時以上,並且續航嚴重依賴於氣溫和行駛路況的當下,氫燃料 汽車 卻已經能夠實現3分鍾滿血復活,並且穩定續航600km。並且這種氫燃料 汽車 已經可以實現量產,這就是豐田公司的全球首款氫燃料電池車MIRAI。
MIRAI在日語里是「未來」的意思,代表著這項技術彷彿來自未來。作為氫能源 汽車 的代表作,這款 汽車 通過碳罐儲存氫氣,再通過氫燃料電堆將氫氣轉化為電能驅動車輛行駛,這款車唯一的排放物是水,可以實現真正的無污染零排放。目前日本國內道路上行駛的氫 汽車 已經超過4000輛。
那麼這款車的售價多少?需要加註多少氫氣呢?根據央視報道,這款車的售價約合人民幣46萬元,東京市中心的加氫站即可為這些車型提供加氫服務,通過輸送管道3分鍾就可以加註5公斤的氫氣,大約需要人民幣400元。考慮到日本9元/升左右的汽油售價,如果按照汽油車7升/百公里計算,600公里需要42升汽油,加註汽油的價格也達到了接近400元,也就是說氫氣的價格相比汽油已經貴不了多少。
據估算,到2030年,日本國內氫能源產業市場規模將達1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640億元,到2050年,這個數字將增加到8萬億日元,約合人民幣5120億元,對於長期依賴能源進口的日本來說,完善氫能源產業意義重大。
日本的氫能源 汽車 發展對於我國也有一定的啟示。氫氣作為被譽為未來能源,熱值高並且清潔環保,氫燃料 汽車 加註氫氣時間短、受基礎設施的限制更低、便利性更強,而且我國的氫氣製取來源廣泛,有大量的工業副產品氫氣,氫氣可能相比電池是更合適的能源種類,目前奇瑞、吉利等車企也在研發氫能源 汽車 ,希望我國的氫能源 汽車 能夠早日實現量產,並且價格可以進一步降低。
怎麼這么多的人看好氫燃料,無知無畏啊。電動 汽車 不光是鋰電池,未開還有石墨烯等更尖端的電池出現。
發電火電是污染,但是未來核電,光伏,風電的佔比越來越大,火電污染的問題自然解決。
用電制氫,我們國家目前火電佔比極大的情況下,用電制氫豈不是更加浪費。目前的所謂氫燃料,僅僅是依託化工企業的氫氣產能。除非未來存在大量的環保的富裕電能,制氫用來轉化儲存電能的方式存在。
電動 汽車 和氫能源 汽車 ,誰最後會勝出,成為未來的主流呢?這是一個很好的問題,作為 汽車 領域從業者,今天就趁勢來普及一下這個概念。
先糾正兩個概念。
一、題主所說的「電動 汽車 」,在國內電動化的發展中,應是包括「非傳統燃油車」(即存在弱混電池的車)、「混動 汽車 」、「純電動 汽車 」以及「燃料電池 汽車 」。
二、氫能源 汽車 實際上是「氫燃料電池」 汽車 ,而不是像以甲烷氣體為能量來源的加氣 汽車 。
好了,明白了這兩個概念,我們就言歸正傳吧。
不少電動 汽車 企業對這種發展思路做了相關宣講,燃料電池 汽車 是電動 汽車 發展的高級階段,關鍵是在「電池技術」方面有技術瓶頸無法突破,而目前狹義上的純電動 汽車 受充電設施、續航等問題的影響,所以還是堅持以現在的48V弱混車和插電式混動 汽車 比較主流。
在相關規劃上,2045年之後,氫燃料電池 汽車 可能才會成為主流。對於日本來說,火力發電比較昂貴,加上日系車代表著「地球夢」、「藍天夢」發動機技術,也將內燃機得以充分的發揮。所以,他們仍以燃油車為主戰場,紛紛開始研究氫燃料電池 汽車 ,比如豐田量產的MIRAI車型就是一款氫燃料電池 汽車 。
那既然氫燃料電池 汽車 是電動 汽車 發展的高級階段,你覺得哪個會勝出呢?就好像你在問「 社會 主義和共產主義哪個會勝出?」一樣,感覺自己知識豐富,實則已經被業內嘲笑成一個「笑話」了。
電動 汽車 ,實際上就是用電能作為動力來驅動 汽車 進行運動。它符合「機械能」到「電能」過渡的一般趨勢,也即是內燃機過渡到電池電機,所以國內開始大力發展「電動 汽車 」來進行「彎道超車」。
注意,這里的電動 汽車 指的是純電動 汽車 ,不包括混合動力 汽車 ,目前也已經取消掉了。電動機具有扭矩大的優勢,所以加速性能特別好,比如特斯拉的百公里加速只需要3.1s,碾壓許多著名的內燃機驅動的跑車了。
但電動 汽車 也存在諸多的瓶頸,使得民眾對於電動 汽車 的發展普遍有信心不足的情況。
比如,所有的電動 汽車 ,都要建立新的「充電站」或「充能站」,這些充電設施的建設、使用會遇到很多問題,這個問題不可忽略;
其次,電動車的整車成本一向比燃油車要貴出很多,這主要是蓄電池的成本比重比較高,約戰全車總成本的30%~50%。而內燃機技術比較成熟,成本相對來說比較低;
再次,目前的車用充電電池基本上都為鋰電池,巡航時間短是個令人非常不能接受的瓶頸問題,並且充一次電的時間慢則8小時,快充也得一小時才能滿電80%的狀態;
諸多原因,使許多朋友對電動 汽車 並不感冒。並且近來媒體屢屢曝光「電動車自燃事故」,而電動車一旦發生自燃,10秒內伴隨著大量的高熱、高溫與爆炸,逃生率幾乎為0,使得電動 汽車 的安全性能帶來的問題也暴露出來。
為了解決電動 汽車 成本高的問題,日產公司就曾經提過這么一個方案,其想法就是用戶購車時,只購買車輛本體,購車後進行「電池租賃」;
既然電池是租賃的,那麼續航、充電問題也可以解決了。就是「充電站」或「充能站」備有大量的電池,並負責充電,用戶的車輛沒有電了,到「充電站」即可更換滿電的電池;
至於繳費問題,用戶就按照上一次更換電池開始到目前的行駛里程繳納電費。這種做法解決了電池成本高昂的問題,同時解決充電時間過長的問題,也不用擔心電池衰減造成的老化。但缺點就是所有成本都壓給了「電池製造商」以及服務商了,使得投資過大。
燃料電池 汽車 的基本原理就是利用氫氣和氧氣的反應生成能量進行發電,產生的電力再來作為 汽車 的驅動能量實現運動。燃料電池從燃料的來源上,分為純氫氣和液化天然氣等幾種。
由於甲烷裝置的安裝方式是固定式裝置,體積較大,不怎麼被認可。而氫氣的製取方式主要有以下三種:一是工業生產的副產物;二是發酵反應中產生的氫氣;三是電解水產生的氫氣。
有了能量來源「氫氣」之後,就開始了能量轉換:「化學能」→「熱能」→「電能」→「氫氣的化學能」→「電能+熱能」→「車輛的動能」,在整個能量傳遞中,都是H原子與O原子反復的結合,並不會產生什麼空氣污染。
基於此,豐田MIRAI便橫空問世了:充氫3分鍾,這個時間比加油的時間還要短,續航里程已經能夠達到500km,須知電動 汽車 的續航是從150km逐步發展起來的。
綜上,廣義上的電動 汽車 包含一切電力驅動的 汽車 ,其中明確了燃料電池 汽車 ;而如果比較狹義上的電動 汽車 (鋰電池)與氫燃料電池 汽車 孰優孰劣,掰著腳趾頭就能猜得到結果。
就目前 科技 而言,是氫能源,除了貴點,勝在污染集中,環保工作異於處理。鋰電池嘛,本身就是污染,又是二次能源轉化,儲存難,保存難,充電樁建設難,回收難,易污染,電池成本其實不比氫能源低。
此二者都是忽悠,都是騙局,最終都不會成功。最終都會跟光伏發電和風能發電一樣,除了失敗,還是失敗。這些聽著光鮮實際而無用的東西,在中國之所以有市場,是因為有補貼,玩者們一哄而上全都是沖著補貼。1
我認為是電動 汽車 。因為氫的儲存不易,生產成本高,運輸也不易,安全性不好,氫燃料的使用上也需要貴金屬支持,成本下不來。但是氫燃料也必須要發展,因為有些應用需要,比如潛艇。我理解的氫只是能源儲存的一種方法,現在儲能的方法很多,比如壓縮空氣儲能、飛輪儲能等等。
未來一定是電動 汽車 (+智能車聯網+自動駕駛)的天下,氫能源(燃料電池) 汽車 也是電動 汽車 的一種,區別於鋰電池動力而已。氫燃料電池方向、其它純電池方向未來都會有大發展,也還都存在很多障礙需要解決。
氫燃料電池 汽車 是真正的無污染,標準的新能源,續航能力強,加氣快捷。但還存在氫的生產、運輸、儲存及車載氫的安全問題等需要解決。
而鋰電池等純電池驅動 汽車 存在的充電時間長、電池容量不夠及壽命不夠問題、廢舊電池污染處理等問題也很難解決。
偽命題:氫能 汽車 難道不是電動 汽車 嗎?
以「日韓車系」為核心的車企們熱衷於【氫能 汽車 】,於是哈日哈韓的年輕NC們就盲目的認定這種 汽車 一定很先進,因為在此類 汽車 愛好者的普遍認知中外國技術就代表先進——哪怕是日韓技術。
於是就出現了這樣的疑問: 氫能 汽車 和電動 汽車 哪種是未來的技術發展方向?然而類似的提問本就很顯得無知,因為氫能 汽車 就是電動 汽車 !
所謂的「氫能」並不是依靠燃燒氫產生熱能,在利用熱能轉化為機械能的化學發動機。其本質是利用氫氧反應產生電流,以燃料電池堆(化學發電器)為電動 汽車 的【動力電池組】充電,最終仍以電驅 汽車 的「氫燃料電池堆增程式·電動 汽車 」。也就是說這種 汽車 具備普通電車的所有總成與特徵,只是多出一組增程器而已。
知識點:電動 汽車 需要增程是因為續航里程偏短,造成續航短的原因是動力電池製造成本太高,也就是在合理的價格區間無法裝備太多的電池。
然而製造氫燃料電池堆需要消耗的主要材料是【鉑(白金)】,小功率的堆也需要幾十克,每組的製造成本高達數萬元。而以目前的高標准LFP磷酸鐵鋰電池,原車動力電池組成本加上燃料電池成本,直接換用LFP可以輕松讓 汽車 續航破1k,那麼是不是吃飽了撐的還去增程呢?
(PT為鉑金元素符號)
制氫的清潔方式只有「電解水」,消耗60kwh左右的電能可以電解出1公斤左右的氫。這些氫放到電池堆里只能反應出20kwh左右的電,也就是說用電制氫、用氫發電會有三倍的能耗,這與環保背道而馳了。
重點:液態氫的加註速度同樣很慢,相比快充的時間充其量能減少一半;但是使用成本又會是普通電動 汽車 的十倍以上,所以綜合使用成本也不會被接受。
而且液態氫的能量密度相當於等量T·N·T的三十五倍左右,普通氫能電車裝備6公斤左右則相當於隨車攜帶數萬枚「手雷」。可想而知在碰撞中如果造成泄漏會怎樣,韓國某氫能 汽車 在工廠中爆燃,產生的沖擊波至少僅500米左右范圍內的房屋牆體擊裂了。這就是氫能 汽車 的品質,所以在全球推廣也沒賣出去幾台,在日本本土市場發展多年後也只有幾千台的保有量而已。
增程 汽車 最佳的選項目前仍然是「內燃機」,因其能量轉化的損失是要低於氫燃料電池堆的。所以很多中重型客貨車只需要用1.0~1.5T的雙缸柴機油即可滿足發電需求,相比燃油版≥5.0T的柴油會大幅降低耗油量。而且這種機器的製造成本相當低,這就是混合動力增程電動公交車都用柴電增程的原因。
新能源 汽車 未來一定會以純電驅動為主,因為動力電池的製造成本越來越低,非常優秀的LFP電池成本也能低至300¥/1kwh左右。在這種電池普及後普通家用 汽車 續航突破500公里會很輕松,中端車甚至有600/1000公里不等的續航,這是燃油車也極少能做到的水平。至於營運車輛則可能依靠無線充電或解控接觸網充電的方式,實現與道路等長的續航能力,所以增程系統作為過渡選項即使柴電也會消失。
歡迎留言討論,保留版權保護權利
『捌』 氫燃料汽車和純電動有什麼區別
氫燃料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相比,它的動力系統要復雜的多,另外,氫燃料電池汽車最後的排放是水,純電動汽車則沒有排放。
純電動汽車的動力系統主要是動力電池+電機的組合形式。當下流行的動力電池是正極為鎳鈷錳的三 元 鋰電池,由上千個電芯經過包裝整合組成電池pack。純電動汽車的電池pack一般懸掛在汽車底盤下邊,為純電動汽車續航提供能量,一般是交流感應電機,這種電機比較小,但是能輸出比較大的功率,目前一個pack所攜帶的電量普遍小於90Kwh。還有一種電機是輪轂電機,能耗比較小,但受限於成本,並未普及。
氫能汽車,它的動力系統主要是電動機+燃料電池+儲能電池+儲氫罐的組合形式。和純電動汽車相比,它的動力系統要復雜的多,電機基本相似,我們只討論電池和儲能裝置。可以把氫能汽車上的電池分為兩種,一種是通過加氫燃料產生電能的,另一種是儲備電能的,前一種稱為燃料電池,後一種稱為儲能電池,這兩種電池必不可少。儲能電池是一個閉環系統,它的作用就是儲能和充放電,當然三元鋰電池也可以用作儲能電池。整體而言,其構成材料基本上沒有毒性,在制備、使用和回收處理環節,不存在對環境的污染問題。另外,氫燃料汽車續航能力可達到650公里,相比於目前國內純電動車的200公里,續航能力更勝一籌。(圖/文/攝: 吳丹妮) @2019
『玖』 氫燃料電池汽車不屬於新能源汽車
氫燃料電池汽車屬於新能源汽車。純電動汽車和氫燃料電池汽車本質上都是電動車,只是電能來源形式不同。狹義講兩種能源形勢都不屬於新能源。廣義上來講都區別與常規的消耗化石燃料的內燃機,稱之為新能源也無可厚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