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純電動汽車銷售量
『壹』 新能源銷量翻倍 車企排名有變數 | 數評11月車市
撰文|張傳宇?編輯|路由社
「金九銀十」之後,中國車市會走向何方?
因為中國農歷春節和節前集中消費的緣故,向來以公歷為運行時間標尺的汽車市場,往往會在春節前迎來一波市場的「小陽春」。
於是,夾在9、10月與春節之間的11、12月,也會在企業沖刺年度銷量目標、中國消費者特定消費習慣的雙重作用下,呈現出更為復雜多變的面貌。
值得一提的是,後疫情時代的2020年廣州車展,也以超出行業預期的存在感,一定程度上給11月中國車市的銷量走勢增加了變數。
11月的中國車市運行情況到底如何?其中又蘊含著哪些看點呢?在12月的年終銷量靴子落地之前,讓我們一探究竟吧。
連續5個月增長8%的背後
首先,11月的車市迎來後疫情時代的再次反彈。
昨天出爐的乘聯會銷量數據顯示,2020年11月,狹義乘用車市場產量數據為227.8萬輛,同比增長8.0%,環比增加11.6%;批發銷量226.3萬輛,同比增速為11.3%,環比增速是9.2%。
此外,狹義乘用車零售銷量達到了208.1萬輛,同比去年增長8.0%,環比增長了4.5%,實現了連續5個月8%左右的增速,也再次刷新了近兩年連續高增速的記錄。
值得關注的是,特斯拉中國當下的銷量,目前仍然主要集中在限牌限購城市,後續隨著Model3車型價格的下探和國產ModelY車型的推出,特斯拉中國在限牌限購及三四線城市的銷量,有望再次拓展,從而對其他新能源車企和傳統自主品牌,形成更大的市場擠壓。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貳』 新能源汽車是未來的發展趨勢嗎
新能源汽車的動力來源於電子或氫燃料,在使用過程中沒有化石燃料的燃燒,不會污染環境,因此得到了世界各國政府的鼓勵和支持,以下是新能源汽車未來十大發展趨勢,一起來看看吧!
趨勢預測1:產銷量螺旋上升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全球領先,過去三年連續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第一大國,累計產銷量已超過180萬輛。
其中,2018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79.4萬輛和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8%和53.3%,市場佔比為2.7%,比上年提高了0.9個百分點
雖然質疑聲難免,但是在政策支持之下,新能源汽車大勢已定,只會繼續向前。從數據來看,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螺旋式上升,2017年50萬輛、2018年80萬輛,而2019年預計達100萬輛以上,2020年規劃為200萬輛。
100萬的產銷量小目標對於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有著標志性意義,如果實現則代表著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條開始可以支撐起百萬量級的規模。
趨勢預測2:新能源汽車行業風雲變幻
新能源汽車行業格局正在形成。廣汽、北汽、比亞迪、吉利等傳統車企強勢領跑,同時,以蔚來、威馬、小鵬為代表的造車新勢力更是裹挾資本與技術果斷進入,走著完全不同的路。
傳統車企加速轉型布局
2019年比亞迪新能源車全球覆蓋城市將由200個擴大到400個,主推10萬元以下微型電動車。此外,明年比亞迪將增加3萬個充電配套設施。
北汽新能源發布 「擎天柱計劃」,計劃2019年~2022年,以北京、廈門、廣州等城市輻射展開,組建各城市公共出行運營平台和梯次儲能運維平台,建成換電站1000座,運營車輛10萬台。
吉利將開發多款電動車型、混動車型和插電式混動車型,2019年計劃推出5款以上的新能源車型。
造車新勢力融資建廠
蔚來汽車融資達到140億元,正籌建上海生產基地。蔚來汽車已聘請包括摩根士丹利和高盛在內的八家銀行為其年內赴美上市做准備,據悉此次IPO規模大約在10億至20億美元。工廠方面,目前蔚來汽車已經開始籌建位於上海市嘉定區的生產基地,規劃土地800畝左右。
威馬汽車計劃從2019年起,以每年超過一款新車的速度逐步推向市場。威馬汽車首批量產車於今年年中上市,新車將搭載網路Apollo系統,定價在20萬元左右,綜合工況續航里程可達450公里。
新能源汽車行業風雲變幻,無論是傳統車企加速轉型布局,還是造車新勢力融資建廠,都將推動新能源汽車行業走向新的繁榮。
趨勢預測3:共享汽車前景光明,隱患暗藏
經歷過共享單車的繁榮與寒冬,共享的優勢與隱患不言而喻。目前市面上大部分分時租賃汽車都是新能源汽車,雖然隨借隨還、自由支配吸引著用戶,但充電樁的數量與共享汽車數量不匹配,以及還車點的缺乏,導致行業運營效率低,共享汽車便利性不足。
即便如此,摩拜出行、滴滴出行、美團等互聯網巨頭,北汽集團、上汽集團、首汽集團、吉利汽車等傳統汽車生產商依舊紛紛進入新能源共享汽車行業。可以說,依賴資本的獨立運營派和依託整車企業的出行服務探路派是目前兩大主要力量。
隨著共享汽車運營規模的不斷擴張和運營區域的擴大,共享汽車的經營難度和經營壓力不斷增大,行業規范運營有待加強,例如保險的完善,為企業制定個性化方案或強制購買運營級商業保險,只有讓用戶無後顧之憂,未來前景才能長期看好。
趨勢預測4:商用車率先上路
人類運輸有兩種形式:生活流動和商品流動。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商用車有望率先上路。
公交電動化已經進行很多年,新能源客車的有效市場目前已經接近飽和,計程車和物流車作為政府采購和城市交通管制的領域,有望迎來新一輪的電動化熱潮。
眾所周知,大城市在解決個人的出行交通方面,公認的方式是減少私家車,大力發展公共交通系統。同理,最有效的解決貨物的出行,同樣是打造「貨物公交系統」。
解決諸如續航、充電、一次裝載量等固有短板,「貨交」系統完善,物流公司大量自有車輛就不再是必須,貨物們定時定點定路線上車,分站到達,形成一個高效、有序、減少閑置和浪費的城市貨物運力系統,從而形成新一輪新能源熱潮。
趨勢預測5:配套產業逐步完善
兩會期間,工業和信息化部部長苗圩公開指出:「充電基礎設施仍然是我們發展的短板」。
雖然新能源汽車產業初具規模,產業鏈條相對完整,但是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的持續增長,充電基礎設施供給不足的矛盾日益加劇,整體建設規模已經嚴重滯後。
數據顯示,截至2018年底,我國各類充電樁達到45萬個,車樁比約為3.8∶1,距國家規劃的1∶1還有很大差距。充電技術是電動車發展的關鍵,未來電動汽車的充電趨勢將是「私人交流充電樁日常慢充」與「公共快充補電」兩種方式相結合。
預計下一步是加快充電基礎設施建設,鼓勵無線充電、智能充電、大功率充電技術創新及產業化,支持加氫站建設運營。
趨勢預測6:與人工智慧結合,向著無人駕駛前進
在《速度與激情8》中被黑客攻擊導致交通癱瘓的場景已經不是科幻。人工智慧+新能源=未來汽車。車聯網+新能源將徹底改變出行方式,一邊吃著火鍋一邊開著車不再遙遠。
為此,業內人士建議,加快研究並出台運營政策,從國家層面為加快自動駕駛汽車產業化奠定法律基礎;加強防範汽車被黑客攻擊、關鍵數據被控制而造成的巨大風險;加快部署自動駕駛車輛運營,推進智能化道路基礎設施規劃建設,加速改造面向自動駕駛汽車的新型城市交通環境。
可以想像,未來一輛由電力或太陽能或其他清潔燃料為動力,由人工智慧操控的無人駕駛汽車,不僅擁有「朋友」屬性,陪你聊天,感知你的各種情感;還是你的專屬僕人,替你「跑腿」購買咖啡、機場接人。
趨勢預測7:中國特色新能源技術路線
新能源汽車包括:混合動力汽車(HEV)、純電動汽車(BEV)、燃料電池汽車(FCEV)、氫發動機汽車以及燃氣汽車、醇醚汽車、太陽能汽車等其他新能源型汽車。
目前,純電動戰略初見成效,但弊端也開始顯現。因此,燃料電池、插電式、增程式作為技術補充方案等在某些應用領域的技術優勢將得到更多的政策關注和支持。
著眼未來,將重點突破動力電池、高比功率高耐久性燃料電池電堆等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分布式可再生能源將成為發電主體能源,充電智能化將引發能源結構的巨大變革。
趨勢預測8:動力電池回收體系逐步完善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存在諸多問題:1.回收利用法律法規尚不完善;2.回收利用體系尚不健全;3.回收技術和工藝水平有待提高;4.回收利用成本高、盈利難。
但同時,新能源車動力電池回收體系加速成形,《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試點實施方案》完成,這將對動力蓄電池結構設計、連接方式、工藝技術、集成安裝的標准化做系統梳理和規定,同時強化對廢舊動力蓄電池回收、運輸、儲存等制定相應的法律法規,進一步落實動力蓄電池編碼制度及可追溯體系。
同時以補貼的方式規范新能源汽車電池的回收。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將逐漸規范,為新能源汽車發展提供新的增長動力。
趨勢預測9:低速電動車卷土重來
此前,依靠補貼政策支持,純電動A0、A00級市場攜低價、牌照優勢對低速車市場形成一定的沖擊,收割了一大批低速車用戶,但由於2018年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調整,對續航里程進行強制升級,車輛成本預計大幅提高,部分過於依賴補貼的車型將黯然退出。
與此同時,低速電動車憑借不依賴補貼、暫時還不需上牌的優勢有望卷土重來,在交通管理政策相對寬松的三四線城市迎來新一輪的高速增長期,佔領半壁江山。
低速電動車具備替代同級別燃油車的實力,但缺乏技術標准和規范管理,續航虛標、電池衰減、中小企業產品無售後服務等也是突出問題,雖然占據了三四線城市,但低速電動車若想真正贏得消費群體的認可,有更廣闊的發展,仍需在售後服務加大投入。
趨勢預測10:渠道模式創新
新能源汽車各種銷售推廣模式層出不窮,包括直營、分銷、運營等等,隨著汽車渠道和服務的線上線下融合,以電商為主的新零售模式更是成為了新的風口。
但是針對不同用戶群體,渠道模式有所差異。有分析指出,一二線市場的用戶較為集中、普遍有購車用車經驗,採取直營體驗店的模式更被認可;而三四線城市用戶相對分散,且很多首次購車,傳統4S店模式信賴度更高。
此外,有些車輛和充電設施運營商通過向潛在用戶提供用車或充電服務,順便銷售車輛的模式也在探索中,由此形成了整個產業鏈的串聯。
『叄』 新能源汽車熱銷排行榜
基於EV Sales博客提供的數據,對2019年全球市場電動汽車(乘用車,包含純電動車EV和插電式混動動力車PHEV)銷量進行統計,結果如下:
5、上海五菱寶駿/E系列
上海五菱寶駿/E系列主要為寶駿E100。寶駿E100是上汽通用五菱旗下寶駿品牌首款新能源汽車。寶駿E100車身長寬高尺寸分2488/1506/1670mm,軸距1600mm,轉彎半徑僅為3.7m,整備質量為840kg。
『肆』 中國私家車保有量超2億輛,你拖後腿了嗎
那麼未來國內汽車市場增長的原動力又在哪兒呢?
首先,新能源。
1月11日,苗圩在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論壇(2020)上表示,「新能源汽車發展長期向好沒有改變」。2019年,受宏觀經濟壓力、國五國六排放標准切換、補貼等相關支持政策退坡影響,新能源汽車產銷從2019年7月開始出現下滑。
但從趨勢上看,2019年11月、12月的銷售量表現已經回到退坡以前的平均水平,這表明了政策退坡負面影響正在逐漸恢復當中,隨著個人購車在新能源汽車銷售比例中的上升,今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總體表現值得期待。
另一方面,隨著新能源汽車逐步實現批量生產,成本進一步下探,終端市場價格更有競爭力,比如理想ONE、蔚來ES6,特別是頗具蘋果特質的特斯拉,其Model3在上海等限牌/限行城市,補貼後價格下探至30萬元以內,讓人分外眼紅。
其次,換購/復購。
在多重因素的作用下,當下及未來一段時間,國內汽車市場的增量都將逐步縮小。當乘用車市場從以初次購車為主,逐漸切換到換購、二次購車為主時,需求增長的速度和幅度也發生了變化,市場快速、大幅增長的可能性也變得越來越小,這就促使更多汽車廠商將目光更多地投向換購/復購用戶,深耕細作。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伍』 簡述新能源汽車發展現狀
在國家及地方政府配套政策的支持下,如今我國新能源汽車實現了產業化和規模化的飛躍式發展。2011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僅0.8萬輛,佔全國汽車產量比重不到千分之一;2017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已達到79.4萬輛,佔全國汽車產量比重超過2.7%。2018年第一季度,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達到15萬輛和14.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156.9%和154.3%。至於未來發展趨勢,新能源汽車產銷將持續快速增長,預測市場規模將達萬億。
『陸』 什麼叫新能源汽車新能源行業的發展怎麼樣
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分析:補貼持續退坡,「雙積分」政策拉動產業鏈發展
補貼逐步退出將引導行業進入市場化有序競爭
多家新能源產業鏈企業披露了2018年業績預告,新能源客車、電機電控等相關企業利潤大幅下滑。分析人士指出,電機電控、負極材料、電解液等環節出現產能過剩或產品同質化現象,未來競爭將進一步加劇。報告分析認為,新能源汽車產業正經歷由慢到快、由量到質的關鍵爬坡期,2020年後即將迎來補貼退出後的平價時代。補貼逐步退出將引導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市場化有序競爭。
2018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均突破120萬
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2月新能源汽車產量為21.4萬輛,銷量為22.5萬輛,同比分別增長43.4%和38.2%。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7.7萬輛和19.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7.2%和33.5%;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6萬輛和3.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78%和67.9%。
累計方面,2018年全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27萬輛和125.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9.9%和61.7%。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銷分別完成98.6萬輛和98.4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47.9%和50.8%;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8.3萬輛和27.1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122%和118%;燃料電池汽車產銷均完成1527輛。
2018年1-12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市場競爭加劇
新能源汽車產業鏈包括整車、三電(電池、電機、電控)、電池材料、上游資源以及鋰電設備、充電設施環節。
寒銳鈷業預計,2018年歸屬於股東凈利潤比上年增長56%-67%。對於業績大幅上升的主要原因,公司表示,三元鋰電池市場需求量加大,鈷產品銷售量、價齊升。此外,公司募投項目產能進一步釋放,帶動產銷量增長。
中通客車預計,2018年歸屬母公司凈利潤為2500萬元至3750萬元,下降80.39%至86.93%。公司表示,2018年經營業績同比大幅下降,主要是新能源客車補貼政策持續退坡,公司銷售收入下降。同時,新能源客車推廣補貼資金未到位造成公司融資費用增加。
藍海華騰預計,2018年歸屬股東凈利潤為2200萬元至3200萬元,較上年下降75.05%-82.85%。對於業績下滑的原因,公司表示,國內新能源商用車產銷量呈現負增長,行業競爭加劇。公司新能源汽車產品訂單出現明顯下降;受整車廠商控製成本的影響,電動汽車電機控制器產品價格持續下降,而公司部分電子元器件原材料價格有所上升。
從目前情況看,電機電控、負極材料、電解液等環節都出現產能過剩或同質化現象,未來競爭進一步加劇。
上述報告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車電機電控市場處於成長期,製造商營收有望出現增長,但整體利潤率不樂觀。產品同質化、產能過剩和產業鏈中議價能力弱等因素導致電機電控廠商利潤下滑明顯;負極材料規模投資建設石墨化產能仍將持續,行業或出現產能過剩加劇,出現量增價降利減局面;鋰電設備淘汰和並購仍會繼續,由於行業發展初期不同鋰電設備供應商的客戶結構差別很大,小型設備供應商在客戶結構方面處於劣勢,鋰電設備環節的集中度將提升;充電樁產品同質化嚴重,近幾年無技術革新的背景下,充電樁製造商將面臨激烈競爭。
補貼持續退坡,市場份額有望持續集中
經過近十年的發展,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已發展至千億級產值,2017年產銷達80萬輛,同比增長超過50%,2018年前11月已突破百萬輛。作為中國製造2025方針的核心焦點,國內新能源汽車產業正經歷由慢到快、由量到質的關鍵爬坡期,2020年後即將迎來補貼退出後的平價時代。
報告數據預計2018年-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分別達到110萬、160萬和210萬輛,動力電池裝機量將分別達到50GWh、79GWh和110GWh。動力電池價格下降、電動車續航里程持續提升,將拉動單車帶電量提升。隨著國家補貼政策對電池能量密度要求的持續提升,行業「領頭羊」表現出顯著技術競爭力,研發投入規模優勢凸顯,市場份額有望持續集中。
此外,補貼逐步退出將引導新能源汽車行業進入市場化有序競爭,預計2019年新能源汽車補貼將繼續退坡。預計高續航、高能量密度車型將獲更強的支持力度。
2018年7月初,中國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管理平台上線,乘用車企業「雙積分」交易正式啟動。
「雙積分」政策核心是從供給端促進純電動車的普及。目前「雙積分」政策規定的比例對於現階段車企來講,無論是自主品牌還是合資品牌,在不外購積分的情況下,基本都可以在2019年-2020年通過雙積分考核要求。不排除未來政策會從供給端繼續施加壓力,提高「雙積分」政策新能源積分比例,倒逼車企進一步加大對新能源產品的投入,拉動產業鏈發展。
『柒』 2018年1月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實現鋰離子電池裝機1.32GWh
真鋰研究的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月中國電動汽車市場實現鋰離子電池裝機1.32GWh,同比暴增647.75%(呿哖同期176.1MWh),取得開門紅。這個晟績是兩個洇傃同時莋甪導致的。
去年同期洇ゐ所有電動汽車產品要重新上厷吿,嚴重影響了電動汽車產量,導致鋰電裝機量同比大幅下降(與2016年1月的577.6MWh葙笓)。訡哖雖然夶家對補貼政策調整有一致預期,但媞調整辦法並未在去哖厎出台,就意味著1月有可能按照既定政策執哘(既定的補貼政策是2018年和2017年一樣),這樣,一些膽大的企業(也可能是嗵濄非正式渠道事先從主管蔀冂處嘚菿了確認)1月份簊夲維持了正常生產。兩個因素相結合,導致電動汽車產量及對應的鋰電裝機量同比暴增。
1、從各類車輛市場看,增萇動力注崾集中在純電動乘用車和純電動客車
2018年1月1.32GWh的總裝機量中,純電動乘用車市場以550.2MWh佔比41.78%,同比增長了437.86MWh;純電動客車市場以441.0MWh佔比33.49%,同比增長了437.14MWh;值得関紸的是插混乘用車市場也實現了較大增長,以187.3MWh的裝機量趠樾純電動專用車市場排在第3位,同比暴增1555.5%。
2、從各類型鋰電看,NCM三元電池裝機過半
2018年1月1.32GWh的總裝機量中,NCM三元電池以728.8MWh佔比55.35%,單獨過半。萁ф,純電動乘用車市場NCM三元電池裝機439.0MWh,占該市場總裝機量的79.8%,佔NCM三元電池總裝機量的60.23%;插混乘用車市場本月佺蔀彩甪的是NCM三元電池,占該類電池總裝機量的25.7%;純電動專用車市場NCM三元電池裝機102.5MWh,占該市場總裝機量的82.4%。值得關注的是,1月沒有NCA電池裝機。
磷酸鐵鋰電池以510.7MWh佔比38.79%,主要用在純電動客車和純電動乘用車市場。其中,純電動客車市場以376.5MWh占該類電池的73.7%,更是佔到了該市場總裝機量的85.4%;純電動乘用車市場以111.1MWh占該類電池的21.8%,應該是去年底搶裝現象的延續。
3、從各形狀鋰電看,方形電池裝機量遙遙領先
2018年1月1.32GWh的總裝機量中,方形電池以907.7MWh佔比68.93%,在三種形狀的鋰離子電池裝機量中遙遙領先;圓柱電池以245.1MWh佔比18.61%,比重與之前幾個月相比有較明顯下降,主要是受純電動專用車市場增速不高的影響;軟包電池以164.1MWh佔比12.46%,大致與之前幾個月相當。
方形電池主要用在純電動客車市場和純電動乘用車市場,二者裝機量衯莂佔到了方形電池的40.82%和38.81%。圓柱電池主要用在純電動乘用車市場和純電動專用車市場,二者裝機量分別佔到了圓柱電池的49.66%和41.18%。軟包電池的應甪情況相對最為衯潵,但在最大的純電動乘用車市場,裝機占軟包電池總量的比重也達菿了46.43%。
4、從電池廠情況看,CATL裝機佔比接近一半
先簡單看一下車企的情況。2018年1月共有54家車企有電動汽車產量誋錄,其中16家車企電池裝機不足100kWh。裝機量位列前三位的車企(集團)分別是北汽、宇通和上汽,分別以218.4MWh、185.8MWh和134.2MWh占據了16.58%、14.11%和10.19%的市場份額,三家市場份額合計剛剛突破40%,較為分散。
動力電池行業的集中度就要高得多。2018年1月共有48家電池廠實現了裝機,其中12家電池廠裝機量不足100kWh。最大的電池廠商CATL以657.7MWh占據了49.95%的市場份額,半數市場收入囊中,這可能會加劇車企們的擔憂。國軒高科和比亞迪分別以129.7MWh和114.5MWh衯列二三位,市場份額分別是9.85%和8.70%,三家合計市場份額高達68.5%,趠濄2/3。
1月份磷酸鐵鋰電池和NCM三元電池最大的供應商都是CATL,分別以353.5MWh和304.2MWh占據了這兩類電池69.21%和41.74%的市場份額;微宏動力是最大的錳酸鋰電池供應商,以54.9MWh占據了該類電池90.34%的市場份額;鈦酸鋰全部由珠海銀隆供應。1月份國軒高科供應的幾乎都是磷酸鐵鋰電池,而比亞迪幾乎都是NCM三元電池(全部供應插混乘用車市場)。
『捌』 中國新能源汽車走在了世界前列
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崛起 技術差距進一步凸顯
近年來,我國的新能源汽車市場迅速崛起。隨著在環保、經濟、便捷等方面的優勢日益凸顯,新能源車保有量快速增長。自主品牌把握住難得機遇,將大力發展新能源車視為對歐美傳統車企實現彎道超車的重要途徑。不過,這些年我國在新能源汽車推廣上風生水起,但車企在發展中暴露出補貼依賴症、產能初顯過剩、核心技術仍舊缺失等不足。尤其是在國際傳統知名車企發力新能源造車後,技術差距進一步凸顯,我國新能源造車下一步該往何方發力值得深思。
新能源造車形成四大先發優勢
2018年10月,汽車產銷量環比均呈一定下降,同比降幅更為明顯,延續了7月份以來的下降走勢。但與此同時,新能源汽車產銷量成為行業的一大亮點。據前瞻產業研究院發布的《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前瞻與投資戰略規劃分析報告》統計數據顯示,2018年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14.6萬輛和13.8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58.1%和51%。累計產銷方面,2018年1-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87.9萬輛和86萬輛,比上年同期分別增長70%和75.6%。
2018年1-10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統計及增長情況
數據來源:前瞻產業研究院整理
經過這些年持續努力,我國新能源車產業已經從培育期過渡到成長期,在世界范圍內形成了一定的先發優勢。近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年均復合增長率近130%。
1、我國在新能源造車上取得的成果稱得上豐碩。首先是建立了相對完善的支持產業發展政策體系,培育了全球領先的市場規模。各部門先後推出40餘項支持新能源汽車發展的政策措施,涵蓋研發、生產、推廣等各個環節。我國新能源汽車連續三年產銷量居世界第一。
2、產業體系不斷完善
企業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已涵蓋關鍵材料、動力電池、電機、電控、整車開發等產業鏈上下游,形成了結構完整、自主可控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體系。財政部經濟建設司副司長宋秋玲說,通過對消費者購買新能源車補貼、對新能源公車給予運營補貼等一系列政策扶持措施,推動了行業顯著發展,從全球范圍看,中國新能源汽車的政策體系應該是最全的。
3、與此同時,配套環境持續優化,充電網路建設穩步推進。目前,公共場所、居民小區、單位內部、高速公路等主要場所充電樁的覆蓋率大幅提升。截至今年7月,全國共建成公共充電樁27.5萬個,同比增長了52%,新用戶私人安裝率接近80%,新能源汽車專用號牌已經在全國推廣使用。
4、新能源汽車產業的溢出效應更為明顯,吸引了資本、人才、技術加速集聚,帶動了產業投資就業。2017年新能源汽車全產業鏈投資超過7000億元,占整個汽車產業的投資新增投資額的50%以上。
電動汽車正在迎來快速發展的階段
中國品牌汽車企業電動汽車布局基本完成,大量互聯網公司造車的新勢力以及合資企業的新能源汽車也步入發展快車道。隨著技術日益成熟,續航里程和用戶的體驗也穩步提升。
今年1到7月份,廣汽集團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的銷量達到9400輛。隨著綜合工況續航里程超過410公里的傳祺GE3上市,今年公司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有望突破2萬台。從明年開始,廣汽將以每半年一款新產品的速度密集推出純電動汽車系列產品,預計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產品占集團整體銷售總量的10%。
面對新能源汽車業迅猛勢頭,石油化工行業也不甘落後。中國石化將發揮現有3萬座加油站的網路優勢,打造油、氣、電、氫自由組合的綜合服務體系和智慧服務體系。而且,中國石化也將研究布局電池材料和氫能產業鏈的可行性。
新能源車存量不斷累積 面臨挑戰越發突出
國新能源汽車業取得的成績很大程度上依賴先發優勢。近年來,隨著新能源車存量不斷累積,同時面臨國際傳統知名車企覺醒後開始發力新能源造車,我國產業發展面臨的挑戰越發突出。
1、行業一哄而上,加劇產能過剩的同時,騙補行為屢見不鮮。國內新能源汽車業的異軍突起,與財稅政策的有效支持密不可分。在補貼扶持下,不少企業哄搶市場「蛋糕」,尤其是整車和動力電池產能過剩風險在加大,一些低水平企業採取低質低價競爭方式擾亂市場,影響了我們產業發展的整體水平。高端產能不足和低端產能過剩問題並存,產業出現盲目擴張、投資過熱苗頭。
面對巨額補貼誘惑,更有甚者鋌而走險,走上了騙補的道路。2016年9月,深圳五洲龍汽車股份有限公司被曝光騙取新能源汽車補貼上億元。從調查情況看,五洲龍公司產品尚未完工就提前辦理機動車行駛證,從而為騙取補貼鋪路。
企騙補的手段五花八門。有的先生產一批「合格」的新能源車,賣給自家成立的租賃公司,然後回收已賣車輛的電池。通過將同一塊電池反復安裝在新車殼上這一方式,實現了持續騙補。從對行業摸底的情況看,騙補行為絕不僅僅是少數個案。目前,已有10餘家車企的騙補行為被查處公布。
2、市場機制不足,不少車企患上「政策依賴症」,自主發展意願不強,市場對接緩慢。我們可以從銷量結構看出,大多數企業和產品卡在補貼最低的那一條線上。」這就意味著,不少車企不願過多投入,僅僅是為了拿到補貼才勉強維持。
3、中國在電動汽車發展指數整體排名中位列第一位,但這主要體現在市場規模上,而在技術層面,中國的整車製造仍定位於低技術含量領域。新能源車上的電驅動高速軸承、控制晶元等基礎元器件,不少仍依賴進口。
主品牌車企在燃料電池電堆的科研上與國外比差距突出。質子交換膜、高壓儲氫瓶、碳紙、各類高壓精密閥門等也存在一定的技術滯後。盡管動力電池領域有產能過剩風險,但仍然欠缺原創性的技術突破。
4、資源環境制約風險加劇。隨著新能源汽車數量激增,全球金屬資源爭奪日益激烈。我國金屬鋰、鈷等主要動力電池資源缺乏,資源的穩定供應和價格穩定的挑戰較大。
同時,動力電池回收利用、用電清潔化等問題也不容小覷。北京理工大學教授吳鋒曾公開表示,1個20克的手機電池可使1平方公里土地污染50年左右。可以想見,如果是幾噸重的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廢棄在自然環境中,將會對環境造成更大的污染。
目前,大多數車企對消費者承諾電池使用壽命和質保大都在10年以內。不過,隨著近幾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銷售的火熱,不久以後就將出現大量換電需求,尤其是使用頻率較高的電池組,如計程車、公交車,需求產生可能將更快。據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預測,到2020年,我國電動汽車動力電池累計報廢量將達到12萬到17萬噸。
三大方向突破核心技術瓶頸
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的擔憂與希望,集中在使用可靠性、續航能力、保養費用、智能化程度等幾個方面,這些問題的核心歸根結底仍舊是技術。專家對我國新能源車技術層面突破提出三大方向:
1、支持核心技術的工程化和產業化能力
2、形成從關鍵零部件到整車的完整工業體系和創新體系;
3、推動自主品牌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同國際先進水平接軌。這三大方向無疑是自主品牌車企須牢牢把握的。
『玖』 2018新能源銷量直線上升,汽車總銷量卻不容樂觀,下滑在哪兒
目前來看,國家還是力推這個行業的,而且油價不是又漲了!所以新能源會很可觀。
『拾』 中國純電動汽車的市場現狀是怎樣
在南方等等有經濟補貼的地方。電動車汽車的後市場還是可以的。望採納謝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