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汽協2月份新能源汽車產量
A. 2月驅動電機排行榜:特斯拉超越比亞迪,首次成為國內第一
3月12日下午,中汽協發布2020年2月汽車產銷數據。受疫情影響,2月新能源汽車產量不足萬台,僅為9951輛,同比降幅高達82.9%。其中新能源乘用車9243輛,新能源商用車僅產出708輛。
通過梳理工信部整車出廠合格證數據,我們發現,2月新能源汽車配套驅動電機裝機量僅為13,001台,環比下降76%、同比下降78%。這是自2019年7月開始連續出現的第八個同比下降月,且下降幅度繼續沖高。
分車輛類型來看,為新能源乘用車提供電機配套的市場份額優勢明顯。由於2月商用車產量僅700餘輛,配套電機市場佔比同時萎縮。較之上月,商用車配套電機佔比分布出現反轉,新能源客車配套電機佔比略高於新能源專用車。
電機類型來看,新能源商用車繼續無配套交流非同步電機的車型出現。乘用車領域,2月配套交流非同步電機的車型僅有蔚來ES6(136台)及賓士EQC(10台)兩款車型有相應產出,市場佔比收縮至僅為1%。
電機生產企業來看,2月共有50家電機生產企業實現生產配套,較之1月參與企業數量減少31家。
配套車輛類別來看,有8家電機生產企業同時為兩類車輛提供配套。其中包括,比亞迪和精進電動分別為新能源乘用車和新能源客車提供電機配套;大地和電氣、福田愛易科、眾聯能創和創驅新能源四家電機生產企業同時為乘用車和專用車提供電機配套;另有綠控傳動和合肥道一同時為客車和專用車提供電機配套。
其餘42家電機生產企業在2月只為乘用車、客車或專用車單一領域提供電機配套。
Top 10生產企業中,僅有特斯拉、比亞迪和蔚然動力三家配套電機裝機量超過1000台。Top 10企業總裝機量佔比84%,市場集中度較之上月明顯提升。
另外,除比亞迪同時為客車提供電機配套外,其餘Top 10電機生產企業均只為新能源乘用車提供電機配套。商用車領域,為新能源客車提供配套的南京金龍和為新能源專用車提供配套的匯川技術兩家在2月電機裝機量領先,均超過100台。
具體企業排名來看,特斯拉繼在1月首次闖入榜單之後,迅速站上C位。在國內大多數企業受疫情影響停工停產環比大幅下降的情況下,特斯拉逆勢環比上升,優勢十分明顯。另外,蔚然動力和博格華納也分別提升了1個和4個名次。
北汽新能源降幅明顯,名次跌至第七位。上月排名第三位的大眾汽車和排名第六位的方正電機在本月雙雙跌出前十,大眾汽車排名第11位,方正電機僅產出49台,位列第25名。中車時代電氣和聯合汽車電子替代進入前十。
配套車企車型來看,排在首位的特斯拉僅為Model 3一款車型提供配套;比亞迪為旗下12款乘用車和1款客車提供配套,其中e2、唐、秦EV、騰勢X是裝機量較高的車型,除此之外,e1、宋EV、e3和e5四款車型電機裝機量同樣超過100台。
蔚然動力在2月僅為蔚來ES6一款車型提供配套。
威馬汽車和理想汽車均選擇博格華納為電機供應商,但不同的是,威馬汽車僅有此一家供應商,而理想汽車還同時選擇了聯合汽車電子,且兩家供應商出貨量一致。
采埃孚為北京賓士EQC和華晨寶馬530Le兩款車型提供電機配套,其中EQC搭載非同步電機,當月僅生產10台。日本電產依然只為廣汽Aion S和Aion LX兩款車型提供配套,且Aion S依然為主力車型。
北汽新能源為旗下7款車型提供電機配套,EU5守住當家花旦地位。其餘車型表現慘淡,均未達到百輛。
上海電驅動為長城歐拉R1、小鵬G3和中恆天智駿GX5三款車型提供電機配套,歐拉仍為最重要客戶。中車時代電動主要哪吒N01和即將在近期上市的長安奔奔E-Star兩款車型提供配套。
除理想ONE外,聯合汽車電子還同時為榮威eRX5和天際ME7提供電機配套,但2月裝機量極為有限。
Top 10之外,我們看到剛剛上市的北京現代菲斯塔由大陸集團提供電機配套,2月裝機量為141台。
本篇部分節選自第一電動網研究院出品的《2020年2月新能源汽車行業月報》
來源:第一電動網
作者:明艷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B. 新能源車產量
截至發稿,亞星客車漲停,賽力斯漲逾7%,長城汽車、海馬汽車、安凱客車等多股紛紛跟漲。
9月19日,汽車整車板塊持續拉升,漲幅居前。截至發稿,亞星客車漲停,賽力斯漲逾7%,長城汽車、海馬汽車、安凱客車等多股紛紛跟漲。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19日在發布會上介紹,今年以來,在穩增長、促消費等政策支持下,我國汽車產業克服疫情等因素沖擊,呈現出恢復增長的良好態勢,為穩住經濟大盤發揮了積極作用。其中,新能源汽車保持快速增長,今年1—8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97萬輛和386萬輛,同比增長1.2倍和1.1倍;出口34萬輛,同比增長97.4%;新能源汽車銷量佔全部汽車銷量比重達到22.9%;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1000萬輛。
孟瑋表示,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快速增長,關鍵技術水平大幅提升,充電基礎設施等配套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可以說,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形成良好基礎,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全面市場化拓展期。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認真落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持續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研究完善新能源汽車政策體系,營造有利於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環境。
二是堅持「全國一盤棋」優化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按照區域集聚、主體集中的原則,構建布局合理、發展有序、運行高效的產業格局。
三是鼓勵企業充分依託我國產業基礎,加強技術創新,加快突破新能源汽車關鍵系統部件和基礎共性技術,持續提升全產業鏈核心競爭力。
四是繼續以開放的姿態深化國際合作,鼓勵中外雙方企業深化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領域,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合作和互利共贏。
西南證券指出,根據中汽協數據,8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滲透率高達30%,創歷史新高,在新能車供給持續多元的背景下,預計新能源車滲透率有望保持高位,假設9月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保持30%,則測算出2022年三季度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有望同比增長105.9%,新能源產業鏈公司業績有望明顯提升。
中信證券指出,今天上半年行業維持高景氣度,在需求與供給匹配不足的結構性錯配下,逐步擺脫局部疫情、國際局勢等外部因素的擾動,整車產銷量穩健增長,旺盛的下游需求帶動鋰鈷資源、鋰電設備、電解液、正極材料等中上游產業全面成長,營收及利潤水平持續提升。隨著優質車型加速投放,經濟形勢回暖向好及多地政策、法規推動,報告判斷2022年下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高企,高增長趨勢有望延續。從全球視野看,中國電動化供應鏈快速發展、最為完善,龍頭企業已供應海外,作為全球優質製造資產的價值凸顯。推薦具備全球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以及細分賽道優質企業。
C. 2000-2022新能源汽車銷售量
今年前11月,中國汽車產銷分別完成2462.8萬輛和2430.2萬輛,同比分別增長6.1%和3.3%。
中汽協預計,2022年中國汽車總銷量為2680萬輛,同比增長2%。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分別為670萬輛,同比增長90.3%。
展望2023年,中汽協預計,中國汽車市場總銷量將微增3%至2760萬輛。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有望達到900萬輛,增長35%。照此推算,新能源汽車市場滲透率將達到32.6%。
D. 中汽協:新能源汽車全年70萬輛銷量預期未改變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姚傑在11日的汽車行業運行月度例行吹風會上表示,他認為下半年新能源汽車月度產量將繼續呈指數級增長。年初,中汽協預測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70萬輛。今天公布的數據顯示,上半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17萬輛。對於70萬輛新能源汽車年銷量是否會調整,姚傑表示,中汽協年初提出的70萬輛新能源汽車年銷量預測,是基於新能源汽車的特點、發展環境、發展勢頭、市場需求以及國家相關發展規劃。上半年實際銷售新能源汽車17萬輛。目前,協會並未改變對新能源汽車年銷量的預測,認為下半年新能源汽車月產量將繼續成倍增長。
E. 特斯拉在歐洲跌下神壇!連續兩月不敵純電高爾夫,雷諾神車霸榜
▲大眾ID.初見
目前,中國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電動汽車市場,歐洲車企也都非常重視國內市場,其在中國也都建立的有合資企業,隨著他們的電動化腳步加快,將會有更多的外資電動車進入國內市場,這將會對國內的新造車公司和自主品牌產生不小的壓力。
結語:歐洲電動化崛起將會影響全球汽車市場
此前,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分別是中國和美國,但近些年來,歐洲的電動汽車市場開始慢慢崛起,在2019年已經成為了全球第二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
而歐洲多個傳統大牌車企也都進行了電氣化轉型,其中大眾、賓士、寶馬、奧迪等車企已經開始量產電動汽車了,這有可能會打破特斯拉長久以來的壟斷地位。
此外,歐洲車企加速電動化轉型之後,也會增加對中國的輸出,會有更多的合資電動汽車進入到中國,將會加劇國內新能源市場的競爭。
歐洲曾是最古老的汽車市場,連歐洲都開始大力發展電動汽車了,說明電動汽車即將會深刻的影響汽車行業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F. 收藏 | 2020年第2季度重要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回顧
今年「兩會」政府工作報告提出,要加強新型基礎設施建設,增加充電樁、換電站等設施,推廣新能源汽車,激發新消費需求、助力產業升級。
伴隨我國疫情防控形勢持續向好,新能源汽車產銷規模隨之回暖。中汽協數據顯示1至5月累計銷量29.5萬輛,同比下降39.7%,仍未能擺脫負增長態勢。對此,政府相關部門及各地方政府都相繼出台了拉動新能源汽車成長的利好政策。
EV視界對今年第二季度中央及地方發布的新能源汽車產業重要政策法規進行總結回顧,下半年新能源車市是否會出現反轉值得關注。
【六月份重要政策】
一、工信部修改「雙積分政策」:明確未來三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
經過兩年磨合,去年啟動兩次公開意見徵集的新版「雙積分」政策終於6月15日落地,工信部發布《關於修改〈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的決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
《積分辦法》修改的主要內容包括:
1、明確了2021-2023年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2019年度、2020年度、2021年度、2022年度、2023年度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10%、12%、14%、16%、18%。
《車輛智能管理標准體系建設指南》在《國家車聯網產業標准體系建設指南(總體要求)》提出的總體框架下,以推動車聯網技術在公安交通管理領域應用、保障車聯網智能網聯汽車運行安全為核心,提出了構建包括智能網聯汽車登記管理、身份認證與安全、道路運行管理、車路協同管控與服務等方面標准在內的標准體系,列出了標准明細共66項,並將根據發展需求,不定期進行更新完善。
1、基礎類標准為其它各部分標準的制修訂提供支撐,主要包括術語和定義、分類和編碼、符號等方面標准。
2、智能網聯汽車登記管理類標准支撐智能網聯汽車運行安全測試、公安交通管理部門開展智能網聯汽車登記、在用車定期安全技術檢驗等安全管理工作,包括運行安全要求、運行安全測試要求等方面標准。開展登記管理是智能網聯汽車運行安全測試和上道路行駛的基本前提。
3、身份認證與安全類標准主要支撐智能網聯汽車和道路交通管理系統、設施之間身份互認,主要包括智能網聯汽車身份與安全、道路交通管理設施身份與安全、身份認證平台及電子證件等方面標准。在車聯網環境中,車輛及其駕駛人、道路交通管理設施具有數字身份並對其進行驗證是確保信息交互及安全的關鍵環節。
4、智能網聯汽車運行管理類標准主要支撐公安交通管理部門依法對上道路行駛智能網聯汽車進行管理,主要包括交通秩序管理、交通事故處理和實時運行管理等方面標准。針對智能網聯汽車開展道路通行秩序管理、道路交通事故處理等道路運行管理工作是車輛智能管理的核心所在。
5、車路協同管控與服務類標准主要支撐車聯網環境下道路交通管理設施信息交互及基於道路交通管理相關信息系統提供信息服務。車路協同管控與服務工作是支撐車聯網技術在道路交通管理領域應用的根本保障。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G. 2020年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排行:前十半數「換血」
2020年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排行:前十半數「換血」,比亞迪再度霸榜,蔚來連升三級,合資/自主二八比例
本文節選自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汽車縱橫》雜志權威發布的《新能源汽車月度數據監測報告》,敬請關注!本報告共計40-50頁PPT,內容涵蓋以下六個部分:一、新能源汽車產銷數據;二、新能源乘用車銷量排行榜;三、新能源主要上市新車;四、動力電池產銷數據;五、充電樁/站保有量數據;六、新能源市場動態信息監測。數據來源於各協會、聯盟、咨詢公司等不同權威機構,把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上的每個環節匯集於一體,綜合呈現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態勢。一文在手,掌控全局!
如需索取樣刊,歡迎垂詢!
因突如其來的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全國車市乃至新能源汽車市場全面遭到沖擊。2020年2月新能源乘用車銷量11,481輛,創近三年來新低,其環、同比降幅均超七成,而同比刷新了歷年單月降幅的最低水平,並繼2019年補貼退坡後,銷量同比出現「八連跌」。
從企業特徵來看,受傳統春節假期以及疫情的影響,2月各車企銷量均不理想,多數企業下降過半,部分造車新勢力以及自主品牌新能源車企承壓。由於2月銷量均較低,排名存在一定的偶然性。當月銷量過千的車企僅四家,盡管比亞迪銷量較上月下滑過半,但憑借2,787輛車型的成績繼續奪冠;緊隨其後的廣汽乘用車、上汽乘用車和北汽新能源雖均超千輛,但與比亞迪差距明顯,其中亞軍由上月排名第三的廣汽乘用車摘取;而1月原本第二的上汽乘用車屈居其後;作為傳統的頭部新能源車企,2月份北汽新能源銷量僅為1,009輛,排名持平上月;造車新勢力企業蔚來汽車2月也僅交付707輛車型,但較上月連升三級躍居第五。此外,上月新能源乘用車前十中的上汽大眾、吉利沃爾沃、一汽轎車、廣汽豐田和上汽通用五菱五家車企2月紛紛出局,並由華晨寶馬、奇瑞、長安、長安福特和吉利躋身6-10名,並且前十企業中除華晨寶馬和長安福特為合資品牌外,其餘八席均為自主品牌。
從動力特徵來看,2月純電動乘用車銷量9,291輛,環比減少68.3%,同比下滑約73.8%,其佔新能源乘用車總量比例超過八成;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2月銷量完成2,190輛,環、同比均下跌80.0%以上,在新能源乘用車中佔比接近20.0%。具體到純電動乘用車方面,2月全部被自主品牌佔領,其中比亞迪以2,581輛的銷量位列榜單首席;廣汽乘用車和北汽新能源所銷售的一千餘輛均為純電動車型,並分列二、三位;造車新勢力蔚來汽車憑借707輛車型排在純電動領域第四位。在插電式混合動力方面,2月銷量無過千的車企,其中華晨寶馬當月銷量雖然僅為561輛,但又重新回到了該類別的首位;上汽乘用車以559輛位居其次。而合資車企在該類別前十中占據七席之多,可見插電混動領域是合資車企布局的主推陣地。
為解決汽車產業鏈面臨的困難,更好更快地啟動汽車市場需求,近期中汽協先後提出包括延緩實施國六PN限值、放寬限購指標、個人購車支出納入個稅專項附加扣除、適當調整2020年企業「雙積分」考核要求、優化並延續新能源補貼政策、培育房車/皮卡車特色汽車消費等系列建議,以期推動汽車產業穩增長。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