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廣汽新能源汽車
㈠ 頻遭質疑的廣汽新能源,能否撐起「對標特斯拉」的野心
但是目前來看比起直接叫板的特斯拉,廣汽新能源還差有一段距離,雖然廣汽新能源埃安S的5月銷量僅次於Model3,但從銷量數據來看,埃安S僅為國產Model3銷量的35%。
正如古惠南曾經提到的,未來汽車產業的競爭不僅是產品力的競爭,更是研發、智造、服務等全方位的競爭。隨著新技術以及新企業的陸續入局,行業競爭已經行至深水區。如何在試圖「快人一步」的研發中穩步前行,是廣汽新能源接下來必須堅守的事情。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㈡ 廣汽新能源回應的是什麼質疑
廣汽新能源回應的是中國科學院院士、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副理事長歐陽明高在發言中提出的:「如果某一位說,(他的電動車)既能跑 1000km,又能幾分鍾充完電,而且還特別的安全,成本還特別低,那大家不要相信,因為這在目前是不可能的。」
面對外界與公眾的質疑,廣汽埃安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總經理古惠南進行了最新回應。古惠南表示:「今年1000公里續航的車肯定要出來,快充也是肯定要出的,8分鍾充滿1000公里,理論上是可以的」。
(2)惠州廣汽新能源汽車擴展閱讀
古惠南談新能源汽車:
談到新能源汽車,古惠南表示目前目前市場出現「兩頭熱」:高端熱、低端熱。但是去掉A00以下微型車的銷量,新能源汽車市場的銷量呈現下滑趨勢。可以看出微型電動車的增量市場是真的增量,甚至吃掉低速電動車和一部分摩托車的市場份額。
古惠南認為,這樣生存下來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很有可能先從低端車爆發,如果假定國家不再做補貼政策,這可能會是一個市場。
另外,古惠南還談到要做電動車一定要面向智能網聯,國家應該盡快出台L3級以上的政策;同時應該一定要思考軟硬體定義汽車,否則我們追晶元這樣的硬體會一直追很多年的時間。
硬體不可能由某個企業單獨解決,軟體可能一家企業就可以解決了,但是硬體從原材料到設計,到製造,產業鏈長,一家企業干不完。
㈢ 古惠南專訪|廣汽新能源 十年磨「埃安」
[汽車之家行業]?2020年前三季度,AionS以超3萬台銷量,成功拿下新能源銷量亞軍,僅次於特斯拉Model3。異軍突起還是厚積薄發,廣汽新能源為何能取得這樣的成績?
廣汽新能源總經理古惠南,是廣汽邁向電動化時代的主導者和見證者。本期尋電之路,我們將與他對話尋找答案。
智能化方面,目前廣汽新能源已能實現L3級自動駕駛,ADiGO系統也能通過OTA方式持續升級。「未來3-5年,廣汽新能源將會推出L4級產品」。
不可忽視的一點,是廣汽新能源的「地利」和政策優勢。8月,《廣州市促進汽車產業加快發展的意見》正式發布,涵蓋新能源汽車、智能汽車、車聯網、關鍵汽車零部件四大發展技術路線圖。到2025年,實現汽車製造業產值1萬億元。
作為廣州汽車龍頭企業,廣汽集團無疑是全市汽車發展「排頭兵」。廣汽新能源則是廣汽在新能源、智能網聯兩大領域的主要陣地。Aion品牌,由此將站在廣州汽車產業基礎上「摸高」,向「世界級」目標邁進。
「必須要有世界級眼光和使命感,才能不辜負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古惠南說。
■結語
轉型是汽車產業必然趨勢。在「傳統車企」陣營中,很少有企業真的能通過合資獲得技術。廣汽的明智之處,在於關鍵技術、平台依靠自主研發,向合作夥伴學習生產方式和管理經驗,從而使「合資」真正成為優勢。AionS熱銷,無疑並非偶然。(文/汽車之家蔣平平)
㈣ 鍾師觀察 | 開電動汽車的喜與憂
通過一周長距離試駕,充分體驗到使用電動汽車仍充斥各種後顧之憂。對電動車老生常談的里程焦慮並不貼切,AIONLX滿電總行駛里程近600公里,總里程數與中大型燃油車比並不低,令人焦慮的其實是充電站樁的問題:一是分布半徑即密度,二是站樁的完好率,三是各種獨立運營商、電網、車企的充電APP的實時數據的有效性。
用電動車跑長途場景所遇到的充電可得性挑戰遠高於在一個固定區域內使用場景,迫使遠行用戶要具備指揮官的智慧,既要了解沿途的各補給點,又要知道各補給點的庫存。在家千日好,出門萬事難;車電動,不遠游!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㈤ 投113億!新增40萬輛產能!粵再迎新能源車巨無霸項目
在新能源 汽車 布局上,廣東再有大項目落地!
5月6日,廣汽集團發布《關於廣汽豐田及廣豐發動機項目投資建設的公告》(以下簡稱「公告」),廣汽豐田將投資113.29億元(摺合約164394萬美元),對新能源 汽車 產能進行擴建,未來將新增40萬輛產能,並計劃2022年全部建成投產。
隨著廣汽豐田新能源 汽車 項目的投入,不僅廣汽集團進一步完善了新能源 汽車 市場布局,實現了「合資+自主」雙腿走路;這也意味著粵港澳大灣區正在加速形成新能源產業集群。
據不完全統計,粵港澳大灣區各個車企發布的中長期規劃中,新能源 汽車 產能已超過200萬輛。
廣汽豐田新增40萬輛新能源車產能
根據《公告》,廣汽豐田有關新能源車產能擴建項目一期、二期投資項目合計新增產能40萬輛/年,計劃2022年全部建成投產,項目總投資1132988.6萬元人民幣(摺合約164394萬美元),其中股東增資54799萬美元。廣汽集團按50%持股比例增資27399.5萬美元,其餘資金由合營公司自籌。
廣汽集團方面表示,投資建設將有助於提升合資公司廣汽豐田總體產能,解決生產瓶頸問題,並根據中長期發展規劃適時導入更多新產品,滿足市場需求以及國家的雙積分法規要求。同時通過本項目的實施,廣汽集團還將進一步加大與合作夥伴的合作力度,促進公司長期穩定發展和綜合競爭力的提升。
目前,廣汽豐田已經在新能源 汽車 進行了布局,去年導入首款純電動SUV廣汽iX4,今年則導入了雷凌PHEV車型。按照規劃,廣汽豐田將於今年再度一款全新純電動車,明年則推出純電動C-HR,全面完善新能源產品矩陣。
事實上,廣汽豐田大手筆投入的背後,是股東雙方對新能源 汽車 市場十分看好。目前,廣汽集團規劃到2020年要實現整體銷量10%為新能源 汽車 ,而豐田也頻頻向外界傳達了在中國發力新能源 汽車 的意向。
此外,《公告》提及廣豐發動機將進行TNGA系列發動機建設項目,建設規模為43.2萬台/年,計劃2021年建成,項目總投資37.28億元(摺合約60519萬美元)。
粵規劃產能已超200萬輛
隨著廣汽豐田項目的啟動,廣東在新能源 汽車 領域的布局將再一次提升,將進一步推動廣東 汽車 製造業高質量發展。
據不完全統計,粵港澳大灣區各個車企發布的中長期規劃中,新能源 汽車 產能已經超過200萬輛,其中廣汽新能源為40萬輛、廣汽豐田40萬輛、寶能新能源 汽車 產業園為50萬輛。
省工信廳最新數據顯示,在 汽車 製造業整體同比下滑大環境下,廣東一季度新能源 汽車 產量增長252.1%,遠超全國新能源 汽車 增幅。在剛剛過去4月份,廣汽新能源智能生態工廠已經實現了首款車型下線與上市,Aion S已經實現了3萬輛訂單,並且50%為私人用戶。
得益於新能源產業集群效應凸顯,越來越多新能源 汽車 項目正在加緊落戶粵港澳大灣區。目前,在廣汽新能源智聯產業園,已經吸引了多個新能源 汽車 項目,包括廣汽集團與寧德時代簽約組建兩家合資公司,即「廣汽時代動力電池系統有限公司」和「時代廣汽動力電池有限公司」。
其中,廣汽時代預計在2019年底進行一期工廠投產,項目總投資3億元,未來主要負責電池包的生產供應;2020年底二期投產,共計形成20萬套/年的產能。時代廣汽動力電池項目主要負責電芯的生產供應,項目總投資42.26億元,2020年底工廠投產。
更為關鍵的是,在粵港澳大灣區,除了廣州,其他城市也在新能源 汽車 產業快馬加鞭布局,形成「整車生產+核心零部件」的完整上下游產業鏈。
按照規劃,惠州將打造以智能網聯 汽車 為特色的千億級 汽車 產業發展集群,到2025年,以智能網聯 汽車 為主體的 汽車 產業規模達1000億元。而肇慶將全力引進技術水平高、創新能力強、成長性好的項目,2018年以來已有44個項目通過進園評審會,計劃投資總額241億元。
【作者】 郭小戈
【來源】 南方報業傳媒集團南方+客戶端
㈥ 廣日新能源汽車怎麼樣
廣日新能源汽車不錯。廣汽新能源汽車是款很不錯的新能源汽車,而廣汽新能源汽車的市場也是非常大的,廣汽新能源汽車的價格和功能也是非常合廣大用戶朋友的需求,未來廣汽新能源汽車有著很大的市場,下面就給大家推薦幾款廣汽新能源汽車。
車型推薦:廣汽新能源 GE3。廣汽新能源 GE3是一款純電動小型SUV,新車也是基於全新電動車平台打造,這一點切實是十分比較少見。新車前臉採用家族式的「凌雲翼」設計理念,這也是繼承傳祺的設計語言。三角形的前大燈造型看起來是十分的銳利。這款是是純電動,進氣格柵採用的是密閉式的設計,傳祺的標志則是充電插口。前臉臉、輪圈和尾部這些地方都加入了藍色的新能源標識的裝飾條。
廣汽新能源 GE3的內飾造型設計起來相對的簡約,整個設計是屬於很居家。方向盤造型則是採用經典的三幅式方向盤造型設計,局部方向盤造型則是採用鍍鉻設計。另外、方向盤造型集合許多的科技按鍵,讓駕駛這更加容易操控整車。
配置方面,新車配備LED前大燈、全液晶組合儀表、自動空調、360°全景影像、制動能量回收系統以及智能手機遠程監控安防系統,同時GE3還是配備一個電子手剎。
車型推薦:廣汽新能源 GS4
外觀傳祺GS4前臉設計採用廣汽傳祺家族式設計,前進氣格柵被設計成"凌雲翼"造型。前大燈組很好的和進氣格柵融為一體,並加入LED光源。車尾部分, 整體造型比較圓潤,黑色的D柱造型讓傳祺GS4在視覺效果上得到一定程度提升。
內飾GS4內飾同樣非常新穎,中控台區域和空調控制按鈕採用了六邊形設計。鍍鉻條裝飾讓六邊形造型更加突出。8英寸彩色觸摸屏採用與GA6相同的操作系統,上手比較簡單,顯示也很清晰。六邊形的空調控制按鍵區同樣非常新穎,並採用了黑色鋼琴漆邊框裝飾。
動力傳祺GS4搭載1.5L發動機,發動機的最大功率為97馬力(71kW),最大扭矩120Nm。。
車型推薦:廣汽新能源 GA3S
傳祺GA3S外觀走的是年輕時尚造型風格,前格柵鍍鉻裝飾細節的處理也恰到好處。在細節方面還會在不經意間帶來一絲驚喜,比如它的遙控鑰匙長按鎖車鍵可在發動機熄火後關閉車窗,長按解鎖按鈕又可在車外打開駕駛員位置和天窗的玻璃,提前給車內換氣。
內飾設計偏向於駕駛員,多功能方向盤採用平底設計,而白色背光顯示+紅色指針的儀表,使信息簡潔明了,便於讀取,傳祺GA3S配置了可觸控的液晶屏,解析度較高,畫面細膩,配置的的3D導航系統可分屏顯示,而且這款導航還可以進行語音操作,使用方便。後排空間還算不錯,靠背傾斜角度也適中。
搭載1.5L發動機。長寬高分別為4510/1852/1708mm,而軸距為2650mm,需要加速時,發動機轉速在1500轉起即可爆發最大扭矩,因此起步和加速超車對於這款小排量車型來說並不是問題,相對這樣一款緊湊型車來說,動力是足夠的。
㈦ 廣汽新能源埃安V正式上市 售15.96萬起,續航里程與智能化讓你滿意
在國家新能源補貼政策延期後,新能源車型或許迎來了一絲曙光。盡管國內新能源車市受到了來自國產特斯拉的沖擊和疫情影響,但是隨著復工和經濟開始逐漸復甦後,國內的自主品牌新能源汽車也逐漸回溫。就拿廣汽新能源來說,該品牌2020年1-5月共銷售新車16231輛,同比增長率達100%,成功沖進國內新能源車品牌銷量前三名。這自然得益於廣汽新能源品牌的車型布局,口碑頗好的埃安S和SUV車型埃安LX因為其超長的續航里程和大空間等等優勢,深受消費者追捧。
----------E------------N-------------D----------
想看到更多實用且實在的文章、音頻和視頻,盡在「車軲轆話的聲音」!
文章未經允許不得轉載!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㈧ 加量不加價——廣汽新能源.2020款埃安S上市
「加量不加價」往往是食品行業的做法,這樣也符合消費者的心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㈨ 廣汽合創新能源汽車怎麼樣
合創汽車旗下的兩款產品放在市場內沒有太大的競爭力,中規中矩。
合創汽車是廣汽蔚來新能源汽車科技有限公司旗下的汽車品牌,你可以將它理解為由廣汽集團、蔚來汽車、以及珠江投管集團等企業合資成立的新能源汽車項目,成立時間是2018年4月,推出合創品牌的時間是2019年5月。
合創汽車的英文名稱是「HYCAN」,是HereyouCAN的簡寫,代表著「構築一個「開放、共享」的智能+出行生態平台,融合全價值鏈優勢,提升全價值鏈效益,為行業、為用戶開啟一個新的世界,成就彼此」的理念。
合創汽車旗下有合創007和合創Z03兩款車,其中合創007是一款純電中型SUV,基於廣汽新能源的GEP平台生產,所以和Aion系列一樣擁有非常出色的車內空間。
由於這款車是在Aion的平台上建造的,所以你會發現它的三電系統與AionLX是同款,百公里加速7.9秒,最大續航643公里,非常熟悉的參數。
不過有一點是有區別的,就是電控系統的程序是蔚來寫的,這一點並不意外,因為合創007的智能系統全部由蔚來負責,看儀表台上面那個長得像煤球一樣的「小CAN」就知道了。
而合創Z03則是一款純電緊湊型SUV,看起來與AionY很相似,動力參數與AionY完全一致,相當於是在AionY的平台上打造的。不過比起合創007,這款Z03或許更加引人注目,它主打的是年輕運動,在成都車展上亮相的改裝版吸引了不少人。
與此同時,合創Z03還有很寬裕的車內空間以及非常豐富的配置,最重要的是這款車的價格只要13-15萬,很顯然是沖著年輕消費者而來。
不過說實話,合創汽車旗下的兩款產品放在市場內沒有太大的競爭力,它們最大的優點是空間好以及擁有功能豐富的智能系統,但放眼望去,基本上所有的新能源車都是如此的,合創汽車要做大做強,還需要好好研究另求僻徑。
㈩ 專訪|廣汽新能源古惠南:2023年動力電池成本有望下降30%
會議期間,廣汽新能源 汽車 有限公司總經理古惠南接受了包括懂車帝在內的媒體專訪,就新能源 汽車 發展痛點、純電動 汽車 「車電分離」,以及傳統車企如何在新能源 汽車 競爭中領先等熱點話題與媒體進行交流。
以下為采訪實錄(有刪減):
媒體: 當前新能源 汽車 還存在哪些痛點,廣汽新能源如何解決這些痛點?
古惠南: 新能源車的主要痛點以前最主要的是續航,現在續航已不是特別大的問題,因為新車續航普遍都超600公里,解決了里程焦慮。
核心痛點是充電的便利性 。現在影響純電動 汽車 使用的核心問題是充電的便利性。
所謂便利性,就是當我需要的時候找得到地方能充電。為什麼這個變成了核心痛點?盡管國網、南方電網在主要的高速公路都鋪了充電樁,解決了遠途出行的問題,但是很多時候充電樁的位置被燃油車佔用,純電動 汽車 沒法使用。
另外,依然有很多地方不讓用戶建私人充電樁。 如何大量普及充電樁是解決充電便利性的核心問題,而且這個痛點必須由政府牽頭才能有效解決。
還有一個痛點就是殘值問題 。如果考慮到一輛純電動車要用10年的話,動力電池衰減還是一個痛點。電池衰減的問題現在不算是最大的問題,但它依然還需要改善。怎麼去解決電池在冬季衰減的問題,應該是個痛點。這個問題得到解決了,那麼殘值的問題和應用的問題都會得到同步解決。
純電動車的成本的問題也是一大痛點 。全世界的新能源行業都依賴於政府補貼,這是不爭的事實。要讓成本下降,除了車身、技術、電機效率的提高等等,很重要的是在電池上要有一個進步。
這個成本進步有兩方面:一方面續航里程不需要太長。如果充電樁多了,根本不需要那麼多的續航里程。400公里續航和600公里續航相比,前者的電池成本差不多減半。因為,400公里跟600公里,不僅僅是電池容量的比例問題,更是在於電池小了之後車就輕了,車輕了之後里程自然會增長。
另一方面是電池本身要降本。 到2023年電池成本再下降30%以上應該是可期的 。 如果這一塊進步了,至少3年之後電動車不一定依賴國家的補貼生存了 。
最後,是質量和安全痛點 。時下純電動 汽車 安全問題時有發生,這不單單是車本身的問題,還跟車主的使用習慣,以及對應用場景預判不夠有關。比如,現在逐步要求充電標准統一,實際上對電池的安全影響很大的。另外上下游產業,像電池的原材料怎麼樣提升質量、製造端怎麼提升質量,都應重視。
另外,應用端的環境也要改善,比如電池都鋪在底盤,如何在通過性方面養成好習慣,也要加強對車主的信息普及。
古惠南: 車電分離有兩種方式:一種是物理分離,就是電池可以拆出來去換電的模式。還有一種是商業模式。我們現在討論物理分離模式。
廣汽的埃安S也推出了換電版,我們自己有這項技術。但是,完全物理分離模式是不是就能解決電動車的推廣、應用難題呢?換電模式是否肯定就是未來的方向?我認為這條路現在還在 探索 。
因為電池技術發展非常快,半固態電池、固態電池更新換代很快。以後電池小型化、輕量化技術成熟之後,冬季也不衰減了,那它會帶來什麼革命呢?我覺得接下來在行業內依然有一個 探索 的過程,還不能完全下結論說這種做法肯定好或者不好。
換電模式可以嘗試,但是實事求是講(這個模式)成本不低。
媒體 :今年6月上市的埃安V銷售情況是否達到預期?
古惠南: 埃安V的市場表現比我們的預期要好。 今年6月上市,7月份就交付了1000台,8月份應該是超過1800台, 我們會朝著更高的目標前進。現在主要是受電池供應量的影響,另外這個車擁有很多先進的智能 科技 ,後續會逐步實現量產搭載。這款車有潛力在緊湊型純電動SUV細分市場里成為銷冠。
媒體: 您怎麼看待未來中國氫燃料電池車市場發展?
古惠南: 廣汽不會放棄氫燃料電池技術路線。但大家也知道,從國家的產業政策導向看,實際上是放慢了腳步,因為 氫燃料電池技術從成熟到大批量應用的周期可能要比電動車要長 ,比如加氫站的成本高、建設周期也長。另外,氫燃料的來源現在還沒有有效的產業支撐。因此,目前氫燃料電池車推廣不像電動車來得那麼直接,電不管怎麼樣家家戶戶都有,但氫不是到處都有。
這個產業未來的走向,國家已經明確在商用車肯定是要用的。為什麼商用車一定要用?一個是體積的問題,再一個加氫站可以建在郊區,因為商用車主要在城市周邊跑,進城也是偶爾進去,所以在商用車里推廣是有優勢的。在乘用車領域推廣周期會比較長。我們先把這個技術培育好,至於怎麼樣大批量應用呢?我們還需要一段時間來研究。
媒體: 今年整體的新能源 汽車 市場您如何判斷?
古惠南: 今年受疫情影響,新能源 汽車 市場實際上已經開始洗牌,主流的車型銷量總體在增長。特別是廣汽新能源一直都在增長,連2月份也在增長,說明只要有好的產品,市場需求還是有的。今年下半年新能源車市場也開始增長了,盡管第四季度仍有增長的預期,但我認為今年整體未必能夠超過去年的增長幅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