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年鄭州新能源汽車產量
⑴ 鄭州用了16年超越了13座大城市,長沙和無錫將面臨前所未有的壓力
這篇文章將把鄭州這16年的發展大致梳理一遍,便能以管窺豹鄭州是怎樣一步一步崛起的 ,要說中國近些年哪些城市發展的速度更快的話,那麼鄭州肯定在第一序列,鄭州作為中部地區的核心城市,近些年進步之神速也是有目共睹的。
2003年的時候,鄭州排在大陸第29名 ,不僅排在長沙之下,更是離排在第9名的無錫差了20個身位,甚至就連很多非省會地級市也排在鄭州之上,也就16年的時間,到了2020年,鄭州不負眾望一舉超過了13座城市,分別是溫州、福州、煙台、東莞、泉州、唐山、石家莊、濟南、大慶、哈爾濱、沈陽、大連和佛山,而且距長沙和無錫也就一步之遙了, 那麼問題來了,鄭州這16年都經歷了什麼?
讓我們把目光看向2004年,2004年是鄭州開始發力的一年,這一年,鄭州一舉拿下了長沙、福州和大慶,直接來到了大陸第26名 ,這一年,鄭州GDP的名義增長率高達24.31%,這樣的高增速在前30名城市裡排名第三,而且增量更是高達261億,甚至比排第15名武漢的GDP增量還要高。
值得一提的是鄭州的第二產業迎來爆發式增長,增速超過了18.5%,其中煤炭、建材和食品工業增長較快,這一年,國家電投集團鄭州燃氣發電有限公司正式成立,而亞洲最大的客車生產企業宇通 汽車 零部件工業園也在陸續開工建設,這一年,統一集團在鄭州生產基地正式投產,主要生產方便麵和飲料。
而鄭州的出口加工區也正是在這一年開始運行,成為了鄭州對外開放的重要窗口,這一年,鄭州逐步開始重視招商引資了,出台了一系列招商引資的政策和獎勵辦法,接踵而來的成績是116家外商企業首次入駐鄭州,實際利用外資直接增長了58.4%,坦白講,其實此時的鄭州已經有飛速發展的苗頭了,我們繼續往下看。
到了2005年,鄭州梅開二度一舉超過了溫州和泉州,但由於被長沙超過,所以鄭州的名次只上升了一名,來到了大陸第25名 ,這一年,鄭州GDP的名義增長率繼續保持著高速增長,有24.37%之高,這樣的增速在前40名城市裡排名第6,GDP增量高達325億,超過了排在第14名的成都的GDP增量。
這一年,鄭州的第二產業的增速高達18.7%,其中輕工業和重工業的增速都超過了22%,值得一提的是民間投資有313.5億之高,增長了66.2%,由此可見鄭州的招商引資和工業發展都在進一步向好。
這一年,河南省提出中原崛起看鄭州的發展思路,一時間鄭州的未來將充滿無限的想像空間,這也大大增加了鄭州崛起的底氣,這一年,中國鋁業河南分公司70萬噸氧化鋁擴建項目在鄭州正式投產,總投資為26億元,這一年,康師傅在鄭州的生產基地正式投產,而德國麥德龍、法國拉法基等多家世界五百強企業也紛紛入駐鄭州。
時間來到2006年,鄭州再下一城,超越了素有燕晉咽喉的石家莊 ,排名也順勢來到了大陸第24名,這一年,鄭州GDP的名義增長率依然超過了20%,而石家莊的名義增長率只有13.82%,所以被鄭州超過也是大勢所趨,這一年,鄭州第二產業增速依舊給力,高達18.5%,其中食品製造、裝備製造和 汽車 製造的增速都超過了30%,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的固投高達1031億,同比增長了25.8%。
這一年,首屆豫商大會在鄭州召開,各大豫商在聯絡鄉情的同時也為鄭州等多地帶來了大量的招商引資項目,而世界五百強的聯邦快遞也在這一年入駐鄭州,這一年,鄭州在長三角和珠三角等沿海地區設立招商辦事處,鄭州的招商團隊更是走出國門,四處拜訪外國企業,這一年,河南規模最大、品種最全的干混砂漿生產線在鄭州投產,而世界五百強的沃爾瑪和家樂福也紛紛入駐鄭州。
到了2007年,鄭州繼續前行拿下了冰城哈爾濱,來到了大陸第23名 ,這一年鄭州GDP的名義增長率高達23.58%,這樣的增長率在前23名城市裡排名第三,鄭州的第二產業繼續領跑,增長率有18.9%之高,值得一提的是鄭州的二產佔比從2002年的48.9%已經提高到了54.1%,可見鄭州的快速發展與二產佔比的提高息息相關。
這一年,海馬鄭州 汽車 有限公司正式成立,並設立生產基地,而少林 汽車 大客車項目也正式在鄭州竣工投產,少林 汽車 在當年可是出口全球幾十個國家和地區,在國內更是遍布各個省市,生意可謂做得風生水起。
這一年,第二屆中部博覽會在鄭州召開,鄭州可謂賺得盆滿缽滿,共簽約外資項目20億美元,簽約內資項目500億元,這一年,世界五百強台塑集團在鄭州投資的大型管材生產基地也正式開工投產。
時間來到2008年,鄭州一鳴驚人,居然同時拿下了沈陽、大連和濟南,來到了大陸第20名 ,這一年鄭州GDP名義增長率高達21.16%,更誇張的是鄭州已經連續5年保持著20%以上的增速了,這一年,鄭州更是提出加快 汽車 、裝備製造和電子信息三大戰略產業的發展。
這一年,河南首家外資銀行匯豐銀行在鄭州成立分行,而鄭州日產的新工廠也正式開工建設,這一年,鯤鵬航空和西部航空都紛紛入駐鄭州機場,而新鄭機場也在這一年被國家民航局確定為中國八大區域性樞紐機場之一,這一年,河南首條晶圓生產線也在鄭州出口加工區投產,由此可見,鄭州的發展是蒸蒸日上,此時誰也不知道鄭州的上限到底在哪。
到了2009年,因為金融危機的影響,鄭州增速放緩,排名被濟南超過,來到了大陸第21名 ,而第二產業的增速也被第三產業超過了,這一年鄭州的出口額僅為22億美元,同比下降了25.2%,此時的鄭州在經歷了5年的高增速後,迎來了第一個低谷期,但是鄭州並沒有放棄,調整發展思路,繼續砥礪前行,才有了後來的守得雲開見月明。
時間來到2010年,鄭州不負眾望,再次超過了濟南,來到了大陸第20名 ,鄭州的GDP名義增長率高達21.88%,這樣的增速在前30名城市裡排名第三,此時的鄭州也再次坐上了20名的寶座,這一年,鄭州的固投同比增長了20.8%,其中 汽車 、電子信息和食品產業增速較快,值得一提的是進出口總額增長了43.3%,其中出口為34.6億美元,更是增長了57.2%。
這一年,富士康正式落地鄭州,為鄭州帶來了高附加值的手機生產業務,而格力的鄭州分公司也正式成立,並在鄭州建立中原地區最大的空調生產基地,這一年,海爾的物流產業園落地鄭州,而百事可樂的罐裝生產基地也在這一年落地鄭州經開區,從以上6年來看,鄭州的製造業和電子信息產業發展速度加快,而物流優勢也在進一步擴大。
到了2011年,鄭州一鼓作氣拿下了東莞和煙台,來到了大陸第18名 ,這一年鄭州GDP的名義增長率高達22.95%,GDP增量更是高達924億,甚至超過了排在第12名的青島的GDP增量,而鄭州的工業繼續向好,同比增長了19.1%,值得一提的是 汽車 產量高達35.5萬輛,同比增長了57.6%。
這一年,世界五百強的敦豪物流在鄭州設立分公司,而富士康的第一台鄭州造的蘋果手機也正式在工廠下線,這一年,海爾投資45億元的創新產業園落地鄭州,而中鐵裝備公司總部也在這一年整體搬遷至鄭州,並且盾構總裝車間也正式在鄭州投產,也就8年的時間,鄭州離無錫只差8個身位了,要知道2003年還差無錫20個身位,所以不得不服鄭州的發展速度,直叫人刮目相看。
時間來到2012年,鄭州GDP增長速度還是不錯,但是之前離前面城市的差距較大,所以排名沒有上升,仍然是第18名 ,值得一提的是這一年,鄭州的第二產業佔比已經高達57.8%了,而鋼材、裝備製造和電子信息產業增速非常快。
這一年,百事可樂在鄭州的生產基地正式投產,而宇通客車新能源工廠的第一台新能源客車也正式下線,這一年,鄭州還編制了鄭州 汽車 城的總體規劃,目的是未來建設成全國重要的 汽車 製造基地和新能源 汽車 研發基地。
到了2013年,鄭州一舉超越了唐山,來到了大陸第17名 ,鄭州GDP的名義增長率高達12.33%,在前20名城市裡排名第五,GDP增量為680億,更是超過了排在第10名杭州的GDP增量,這一年,鄭州的 汽車 產量高達46.1萬輛,增長了25.5%,手機產量高達9645台,增長了40.9%。
這一年,知名新能源鋰電池企業「比克」入駐鄭州,而且鄭州專門為此打造了一個新能源新材料的產業園,總投資220億,入駐了27家新能源企業,這一年,世界五百強的甲骨文公司的OAEP中心項目將落戶鄭州,而諾基亞也在鄭州設立了全球服務交付中心,同時鄭州也在這一年發布了支持 科技 型企業發展的若干政策,目的是提高自主創新能力,推動高新技術產業發展。
而在2014年至2017年的這4年的時間里,鄭州的排名並沒有變化,穩在了大陸第17名 ,要知道在前20名的排位賽里,沒有一座城市是等閑之輩,所以每前進一步都非常困難,這4年,鄭州的目標也很清晰,那就是趕超佛山,2014年,佛山還比鄭州多了800億。
而到了2017年,佛山只比鄭州多了190多億,因為鄭州這四年GDP的平均增速要比佛山高不少,所以鄭州在極力拉近與佛山的差距,而且這4年,鄭州開始逐漸調整產業結構,三產比重不斷上升,二產比重不斷下降。
2014年 ,鄭州編制了 汽車 及裝備製造產業提升發展的專項規劃,一是擴大產業規模,二是提高創新力量,以客車、乘用車和新能源 汽車 三大格局為主,為鄭州的經濟發展提供強動能,而招商引資方面到2014年,鄭州引進的世界五百強企業已經高達121家,可謂是碩果累累。
2015年 ,正威集團3000萬台手機項目的生產基地正式落戶鄭州,而投資8億元的雙匯美式工廠也正式投產,這一年,世界五百強的日本電氣公司在鄭州設立研發中心,而鄭州也在這一年啟動實施「智匯鄭州·1125聚才計劃」,目的是招賢納士,為鄭州的高質量發展提供中堅力量。
2016年 ,鄭州迎來重大利好,國家正式批復支持鄭州建設國家中心城市,這也是中國唯一成為國家中心城市的地級市,可見國家對鄭州的期望和要求是很高的,這一年,鄭州中車四方公司開始投產,首列鄭州製造的地鐵列車正式下線,而總投資30億元的「新華三」大數據基地也落地鄭州。
2017年 ,上汽集團年產量30萬輛整車生產基地落地鄭州,這對鄭州 汽車 產業的發展來說可謂是濃墨重彩的一筆,而華為在鄭州的軟體開發雲創新中心也正式落地,這一年,鄭州出台了加快總部經濟發展激勵的相關政策,因為各大城市都在搞總部經濟,鄭州很顯然也不甘落後,要知道一座城市的巨頭總部越多,不僅能從正面反映這座城市的營商環境之好,更是能帶來相關配套產業的入駐。
時間來到2018年,鄭州終於對佛山實現了超越,來到了大陸第16名 ,這一年,鄭州GDP的名義增長率高達16.06%,這樣誇張的增長率在前20名城市裡排名第一,更誇張的是這一年鄭州GDP的增量是1476億,而廣州這一年的GDP增量僅為1130億,就問大家驚不驚訝,不得不服鄭州的爆發力是如此之強。
這一年,上汽集團在鄭州生產基地的二期項目正式開工建設,未來鄭州的上汽生產基地預計可達到60萬輛的整車規模,而金星啤酒年產量50萬噸的新工廠也正式開工建設,這一年,鄭州合晶8英寸單晶硅拋光片生產項目正式投產,這可是目前國內產能最大的200mm單晶硅拋光片生產基地。
到了2019年,鄭州再次對長沙實現反超,來到了大陸第15名 ,這一年鄭州GDP的名義增長率是8.62%,而長沙的增長率只有5.19%,值得一提的是鄭州新能源 汽車 增速較快,增速高達38.3%。
這一年,世界500強企業日本住友合資的速美特 汽車 配件有限公司在鄭州成立,而APUS全球第二總部也順勢落地鄭州,將與鄭州共同打造全球數字基因庫,這一年,世界五百強的世邦魏理仕入駐鄭州設立分公司,這是全球領先的商業地產咨詢服務機構,而恆大的新能源 汽車 生產基地也落地鄭州,一期年產量預計將達到20萬輛。
時間來到2020年,鄭州再次被長沙反超,排名最終定格在了大陸第16名 ,長沙第15名,無錫第14名,讓我們回望2003年,鄭州僅僅排在第29名,而現在鄭州離無錫和長沙已經近在咫尺了,而且差距也是微乎其微了,三城的差距只有100多億至300多億左右,也就是說2021年,誰稍不注意就可能被反超。
鄭州坐擁河南近1億人口的腹地,頭頂國家中心城市的閃耀頭銜,手握米字型鐵路樞紐,並行走在強省會的道路上,所以我認為未來,鄭州超越長沙和無錫的機會還是挺大的,當然,鄭州的當務之急一個是加大力度引進和培育高新技術產業,一個是提升科教文衛的綜合競爭力,方可在前15名坐得更穩,加油吧,鄭州。
⑵ 新能源汽車銷量
迄今為止,11月新能源車銷量為78萬輛,同比增長百分之七十二,刷新了歷史最高紀錄。
中汽協數據顯示,今年的新能源車累計銷量突破了600萬輛大關,市場佔有率達到了百分之二十五。這意味著,我國已提前3年完成國務院印發的《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中「新能源汽車將在2025年滲透率達到百分之二十五」的目標。
新能源車用實際行動證明了自己在車市中的重要地位,而新能源車市場表現也在很大程度上影響著國內車市整體發展。
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概述:
發展新能源汽車是國家戰略,汽車產業是我國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 ,在國民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發揮著重要作用。近年來我國汽車產銷量均保持平穩增長,2016年我國汽車產銷量均超過2800萬輛。
目前我國汽車主要以汽油、柴油為燃料,隨著汽車產銷量及保有量的迅速增長,燃油汽車帶來的能源緊張問題也更加突出。基於能源結構安全和環境保護壓力,發展節能環保的新能源汽車已成為迫切需求。相較於傳統燃油汽車,新能源汽車在能源來源、尾氣排放等方面具有明顯優勢。
⑶ 新能源車產量
截至發稿,亞星客車漲停,賽力斯漲逾7%,長城汽車、海馬汽車、安凱客車等多股紛紛跟漲。
9月19日,汽車整車板塊持續拉升,漲幅居前。截至發稿,亞星客車漲停,賽力斯漲逾7%,長城汽車、海馬汽車、安凱客車等多股紛紛跟漲。
國家發改委新聞發言人孟瑋19日在發布會上介紹,今年以來,在穩增長、促消費等政策支持下,我國汽車產業克服疫情等因素沖擊,呈現出恢復增長的良好態勢,為穩住經濟大盤發揮了積極作用。其中,新能源汽車保持快速增長,今年1—8月,新能源汽車產銷分別完成397萬輛和386萬輛,同比增長1.2倍和1.1倍;出口34萬輛,同比增長97.4%;新能源汽車銷量佔全部汽車銷量比重達到22.9%;新能源汽車保有量超過1000萬輛。
孟瑋表示,近年來,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快速增長,關鍵技術水平大幅提升,充電基礎設施等配套服務體系不斷健全,可以說,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已形成良好基礎,新能源汽車發展進入全面市場化拓展期。
下一步,國家發展改革委將認真落實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持續促進新能源汽車產業高質量發展。
一是會同有關部門進一步研究完善新能源汽車政策體系,營造有利於新能源汽車發展政策環境。
二是堅持「全國一盤棋」優化新能源汽車產業布局,按照區域集聚、主體集中的原則,構建布局合理、發展有序、運行高效的產業格局。
三是鼓勵企業充分依託我國產業基礎,加強技術創新,加快突破新能源汽車關鍵系統部件和基礎共性技術,持續提升全產業鏈核心競爭力。
四是繼續以開放的姿態深化國際合作,鼓勵中外雙方企業深化合作方式,拓展合作領域,實現更高水平的開放合作和互利共贏。
西南證券指出,根據中汽協數據,8月新能源乘用車批發滲透率高達30%,創歷史新高,在新能車供給持續多元的背景下,預計新能源車滲透率有望保持高位,假設9月新能源乘用車滲透率保持30%,則測算出2022年三季度新能源乘用車批發銷量有望同比增長105.9%,新能源產業鏈公司業績有望明顯提升。
中信證券指出,今天上半年行業維持高景氣度,在需求與供給匹配不足的結構性錯配下,逐步擺脫局部疫情、國際局勢等外部因素的擾動,整車產銷量穩健增長,旺盛的下游需求帶動鋰鈷資源、鋰電設備、電解液、正極材料等中上游產業全面成長,營收及利潤水平持續提升。隨著優質車型加速投放,經濟形勢回暖向好及多地政策、法規推動,報告判斷2022年下半年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高企,高增長趨勢有望延續。從全球視野看,中國電動化供應鏈快速發展、最為完善,龍頭企業已供應海外,作為全球優質製造資產的價值凸顯。推薦具備全球競爭力的新能源汽車供應鏈以及細分賽道優質企業。
⑷ 為遏制大氣污染鄭州到2016年新能源公交車比例提高到60%
2016年底前,鄭州市三環排放大氣污染物的工業企業全部搬遷;推廣新能源汽車。2018年,城市建成區將全面禁止黃標車通行。近日,鄭州市印發了《鄭州市大氣污染防治實施方案》。規劃通過5年治理,城區空氣質量空將得到明顯改善,PM2.5平均濃度較2013年下降20%以上。為有效遏制大氣污染物排放,鄭州將在推進產業結構調整的同時,合理實施工業企業搬遷,逐步搬遷或轉產現有涉氣重污染項目。根據規劃,鄭州將積極推廣新能源汽車,加快公交、計程車、專用車等車輛在全市范圍內的清潔能源轉型進程。2016年新能源公交車佔比提升至60%,2018年達到70%。自2018年起,鄭州市建成區禁止黃標車通行。在考核問責方面,鄭州市大氣污染防治工作目標任務按月排名、按季通報、按年考評,年度績效考評結果作為對本單位領導班子和領導幹部考核評價的重要依據。如果年度考核失敗,實行「一票否決」。
⑸ 鄭州新能源汽車推廣數量達2558輛
昨天上午,市委常委、市工業經濟科技和安全生產領導小組組長、統戰部部長王月花帶領市工業和信息化委、交通委等職能部門負責人深入我市商都路充換電站、博學路充換電站、公交公司等地,對公交充換電站建設運營情況進行實地調研。副市長黃晴一同調查。據了解,我市商都路充換電站是全省首個投入運營的電動客車換電站。這個電站專門配備了智能換電機器人,每天可以為60輛純電動公交車提供換電服務,整車換電需要8分鍾。截至目前,換電站已完成換電2400台,銷售用電量約27萬kWh。截至2014年底,我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2558輛,完成率在全國88個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城市中排名第三。王月花要求,各有關單位和部門要分工協作,加快研究完善一些鼓勵新能源汽車在我市推廣應用的政策,按照職責分工和規劃確定的時間節點完成任務,科學大力推進充換電站、充電樁等基礎設施建設,做好新能源汽車更新計劃、公交示範運營、計程車示範推廣、綠色交通等重點任務,圓滿完成新能源汽車示範目標。
⑹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現狀是怎樣的
⑺ 全國各省市新能源汽車產量
從各地已公布數據來看,截至2021年底,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最高的城市是上海,達到63.5萬輛;
其次,深圳、北京保有量也都超過50萬,分別為54.4萬輛、50.7萬輛
⑻ 鄭州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
鄭州不同品牌新能源汽車的保有量達到139904輛。
據悉,2007年鄭州市機動車保有量突破100萬輛;2012年鄭州市機動車保有量突破200萬輛,機動車保有量從100萬輛到200萬輛,用了5年時間;此後,鄭州市機動車保有量以每3年100萬輛的速度遞增。目前,鄭州市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到139904輛。
汽車保有量
汽車保有量(car parc)指的就是一個地區擁有車輛的數量,一般是指在當地登記的車輛。但汽車保有量不同於機動車保有量,機動車保有量包括摩托車、農用車保有量等在內。
公安部交通管理局2018年7月16日發布,截至6月底,全國機動車保有量達3.19億輛。
據介紹,2018年上半年新注冊登記機動車達1636萬輛,高於2017年同期1594萬輛的登記量。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達199萬輛,私家車保有量達1.8億輛,2018年以來保有量月均增加166萬輛,保持持續快速增長。
全國58個城市汽車保有量超過百萬輛,7個城市達300萬輛以上。載貨汽車保有量達2470萬輛,2018年上半年新注冊登記載貨汽車達172萬輛,明顯高於2017年同期156萬輛的登記量,為歷史最高水平。
同時,機動車駕駛人數量達3.96億人,新領證駕駛人1325萬人。其中,男性駕駛人佔70.7%,女性駕駛人佔29.3%。
以上內容參考 網路-汽車保有量
⑼ 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
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呈現加速增長的態勢 。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136.7萬輛 ,滲透率5.4% ,到2022年上半年 ,我國新能源汽車銷量達到260萬輛,佔全球銷量六成以上 ,市場滲透率超21.6% ,保有量突破1100萬輛 。連續七年居世界首位 ,目前全球新能源汽車累計銷售量已超兩千萬輛 ,進入高速發展新階段 。
⑽ 鄭州打造全國最大的新能源汽車生產基地,巨頭的加盟意味著什麼
各個行業均有浸透,只不外大部門企業之間的聯系很小。跟著全球資本儲蓄量逐年削減,大部門國家的汽車製作公司會變化製作汽車的範例和品種。以前大部門汽車製作公司製作的汽車屬於高耗動力範例的汽車,現現在,絕大部門汽車公司城市開辟新動力汽車。除很多先輩的汽車製作廠商以外,大部門互聯網巨擘企業也會投資新動力汽車,這也闡明新動力汽車已成為成長的一種趨向。
產業成長必要用到大量的自然資本,除化學質料以外,企業還必要用到各類百般的原質料,大部門原質料都屬於不可逆的自然資本。當世界列國漸漸建成產業系統以後,這些國家對資本的需要量愈來愈高。這就會進入一個惡性輪回進程中,損耗的動力愈來愈大,開辟力度愈來愈大,地球儲藏的自然資本卻在漸漸降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