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圳新能源汽車產值
⑴ 深圳市新能源車2022年補貼政策
深圳市新能源車最新的補貼政策:第一類補貼:使用通過常規方式申請的新能源小汽車增量或更新指標辦理新車注冊登記的車輛,機動車銷售統一發票含稅價(以下簡稱「車輛價格」)10-20萬元的補貼0.5萬元/輛;20萬元以上的補貼1萬元/輛。深汕特別合作區戶籍居民可按相關規定申請純電動小汽車或混合動力小汽車增量指標,僅限於辦理在深圳市行政區(新區)內購買的新能源小汽車新車注冊登記。補貼同上。
第二類補貼:通過市交通運輸局專項搖號活動獲得的普通小汽車增量指標,僅用於辦理新車注冊登記;如用於辦理新能源小汽車新車注冊登記的,僅限於在深圳市行政區(新區)購買價格10萬元及以上的車輛。其中,價格10-20萬元的補貼1萬元/輛;20萬元以上的補貼2萬元/輛。
第三類補貼:通過放寬申請條件方式獲得的混合動力小汽車增量指標,僅限於辦理「納入工業和信息化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2022年第5批及以前),且車輛動力蓄電池組總能量≥35kWh的插電式混合動力(含增程式)小汽車」新車注冊登記。對搭載開源鴻蒙系統及其商用版本的車型予以補貼,標准同第一類補貼。
以下內容供參考:網路-深圳新能源汽車補貼2022年最新政策
⑵ 深圳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48萬輛 位居全國第一
據深圳特區報報道,2020年,深圳市已連續六年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注冊登記數量最多的城市,其中保有超過 8.6 萬輛新能源物流車,是全球新能源物流車應用規模最大的城市。
而深圳市的48萬輛新能源汽車中,新能源巡遊計程車約2.1萬輛,新能源網約車約6.3萬輛,新能源物流車8.6萬輛,純電動泥頭車4300輛,另外深圳私人購買新能源小汽車累計超過25萬輛。(圖片來源網路)
⑶ 深圳推廣新能源公交車3850輛全球第一
深圳在公交行業示範推廣新能源汽車3850輛,成為全球新能源公交車數量最多、運營效果最好、管理最規范的示範城市。作為國家低碳試點城市,深圳也是首批13個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城市和首批6個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試點城市之一。截至目前,深圳市在公交行業示範推廣新能源汽車3850輛,佔全市公交車、計程車總量的12.6%。其中新能源公交車3050輛,純電動計程車800輛。建成公交充電站74個、充電樁941個;有6個計程車充電站和194個充電樁。開通新能源公交線路188條,形成新能源公交服務網路。深圳已成為全球新能源公交車數量最多、運營效果最好、管理最規范的示範城市,率先走上了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推廣和應用的可持續發展之路。
⑷ 珠海市透露正與特斯拉、比亞迪等4個項目洽談
珠海市透露正與特斯拉、比亞迪等4個項目洽談
珠海市透露正與特斯拉、比亞迪等4個項目洽談,目前,各地正加速競逐「中國新能源汽車之都」的稱號。不久前,9個城市爭奪特斯拉中國第二工廠項目的傳聞,便可見一斑。珠海市透露正與特斯拉、比亞迪等4個項目洽談。
珠海市透露正與特斯拉、比亞迪等4個項目洽談1
據媒體報道,珠海市近期正重點對新能源整車製造項目進行招商,已初步洽談特斯拉、比亞迪、小鵬汽車及優品車等項目。同時,據當地發布的《關於堅持「產業第一」加快推動工業經濟高質量發展的實施方案》顯示,珠海未來新能源產業集群的產值將超2000億元。
4月25日,時代財經就新能源汽車項目規劃等情況采訪了珠海市招商署,相關工作人員透露稱,目前珠海市主要發力的是新能源的整車項目。「珠海市遵循產業第一、製造業優先的發展規劃,所以在新能源產業發展上,整車製造是新能源項目的切口和重點目標(對象)。」
至於在引進整車製造廠的進度方面,前述工作人員向時代財經透露,現階段珠海市與特斯拉、比亞迪等4個新能源整車項目處於初期洽談階段,洽談結果具有不確定性,「正在初期洽談,但是項目在沒有簽約、落地之前都可能存在變數。」與此同時,該人士認為,如果上述整車製造項目都順利落地,將對珠海的產業發展起到很好的助推作用。
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正處於高速發展階段。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產銷數據顯示,今年第一季度,全國汽車產銷分別為648.4萬輛和650.9萬輛,同比增長2.0%和0.2%,增速有所回落;
但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依然強勁,第一季度產銷分別完成129.3萬輛和125.7萬輛,同比均增長1.4倍,市佔率達19.3%。中汽協預計,2022年全年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將達到500萬輛,繼續成為車市增長的主要力量。
業內人士認為,在此行業背景下,各地政府大力布局新能源整車企業,可以拉動地方整體汽車產業鏈與周邊配套產業的協同發展,這對城市的就業乃至經濟增長都有積極的意義。
作為目前我國新能源車年產量最多的城市,上海此前不僅引進了特斯拉,還參與了威馬汽車的融資,並參股智己汽車等。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上海以63萬輛的新能源汽車年產量,位居全國首位,其新能源汽車產值更突破1600億元,同比增長200%。其中,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僅去年的產值就超過1500億元。
除上海外,曾因投資蔚來等明星企業被冠以「最牛風投城市」之稱的合肥,此前還對包括江淮大眾、長安汽車二期等50多個新能源汽車相關產業項目進行了總額超500億元的投資;小鵬汽車首個自建工廠落地肇慶,零跑牽手杭州等,同樣離不開各地政府的大力支持,而這些新能源車企也成為當地先進製造業的代表性名片。
值得關注的是,目前,各地正加速競逐「中國新能源汽車之都」的稱號。不久前,沈陽、廣州、深圳、青島、宜賓、重慶、合肥、武漢、西安等9個城市爭奪特斯拉中國第二工廠項目的傳聞,便可見一斑。
對此,乘聯會秘書長崔東樹認為,「產業鏈配套和消費基地的組合是車企選擇擴產落戶地的主要考慮因素。」他向時代財經表示,對於車企自身來說,其實是比較希望擴產的,這樣車企在全國范圍內能擁有更多的生產基地,同時憑借地緣優勢在相應地區獲得更多的消費人群,也有利於銷量的增長。
此外,對於珠海加入特斯拉中國第二工廠爭奪戰,有業內人士則認為,珠海市背靠大灣區,海運優勢明顯,但是由於新能源產業起步較晚,供應鏈配套與長三角仍有一定差距,所以在當地政府沒有出台明確的優惠政策情況下,相關項目能否落地仍未可知。
珠海市透露正與特斯拉、比亞迪等4個項目洽談2
自特斯拉表示將在中國建設第二個超級工廠以來,多個城市都曾與這一項目傳出緋聞。
4月24日,根據珠海產業發展大會披露信息,珠海將瞄準年度新簽約千萬元以上產業項目1500個、注冊超億元製造業項目450個等重量級目標,倒排工期,加強外出招商力度。近期重點對接新能源整車製造項目,已初步洽談特斯拉、比亞迪、小鵬汽車及優品車,探討合作可能性,積極推進比亞迪電子、信維通信、萊寶高科、中材鋰膜、科恆股份等優質在談項目。
業內認為,上述消息也釋放出珠海市欲參與爭奪特斯拉超級工廠項目的信號。在此之前,已有沈陽、廣州、深圳、青島、宜賓、重慶、合肥、武漢、西安等9個城市與特斯拉中國第二工廠項目傳出「緋聞」。
4月25日,《每日經濟新聞》記者針對此事向特斯拉中國方面進行求證,但截至發稿未獲回復。
「對特斯拉來說,當地產業鏈配套是否完整,是其選址首要考慮的問題。因為降低成本,使利益最大化,是包括特斯拉在內的所有企業所追求的。」4月25日,全國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接受記者采訪時表示,即使地方政府能給予最大的政策支持,如果沒有完整的產業鏈配套,會讓企業生產陷入被動,無形中增加生產製造成本。
圖片來源:每經記者 黃鑫磊 攝(資料圖)
自上海超級工廠投產後,特斯拉在中國的產能和市場規模均處於快速提升狀態。公開數據顯示,2021年特斯拉上海超級工廠共交付48.41萬輛汽車,同比增長235%,占特斯拉年度全球總交付量的51.7%。今年一季度,特斯拉累計交付新車超31萬輛,同比增長68%。而特斯拉中國今年1~3月批發銷量累計約18.22萬輛,占特斯拉總銷量的59%。這意味著,特斯拉全球銷量中有近六成來自中國市場。
在今年1月舉行的特斯拉財報電話會議上,特斯拉CEO馬斯克公開表示,公司正在為新工廠進行選址,今年年底可能會有相關信息公布。
在外界看來,特斯拉選擇在中國建設第二工廠是吸取了上海超級工廠帶來的經驗,即越接近當地市場,對生產越有利。同時,本土化生產更有利於其控製成本。
「主機廠選擇工廠落戶城市主要考慮的是當地產業鏈配套是否完善、市場需求是否旺盛,以及地方政府給予的包括土地、稅收等支持政策力度的大小。」今年2月,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師建華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曾表示。
4月25日,汽車行業分析師田永秋在接受記者電話采訪時稱,好的企業引進,將為當地政府帶動一批相關產業鏈配套企業的入駐。而相關產業鏈配套企業的逐步完善,也將吸引更多的企業和人才進入,提高當地就業率,從而形成正向循環效應,助推當地經濟快速發展。
中國作為特斯拉的出口中心,出口的`便利性,無疑會是其考慮落戶城市的關鍵一環。田永秋分析稱,按照慣例,美國企業的出口方式更多選擇的是海運方式。
在田永秋看來,特斯拉中國第二工廠選址主要會考慮三方面因素:一是地理位置的便利性,評估是否便於其出口和銷售;二是當地產業鏈配套是否完善;三是當地給予的政策優惠條件是否足夠吸引。
如此來看,在出口便利性上,珠海市擁有著其他內陸城市沒有的天然優勢。公開資料顯示,珠海位於廣東省南部,珠江口右岸,珠江八大出海口的五門(金星門、磨刀門、雞啼門、虎跳門和崖門)匯流入海處。上海國際航運研究中心發布的「2021年全球港口排名」顯示,珠海港以全年實際完成貨物吞吐量1.28億噸的成績,名列全球港口第57位。
值得注意的是,珠海市也曾被列入FF國內工廠落戶城市名單中。但後因橫琴粵澳深度合作區的成立而發生了變動。「FF中國總部落戶珠海的可能性非常小,但未來不排除FF會有一部分研發中心設立在珠海。」一位不願透露姓名的知情人士此前也向記者坦言。
在多個城市的激烈爭奪之下,最終特斯拉第二工廠項目建設會花落誰家?
珠海市透露正與特斯拉、比亞迪等4個項目洽談3
據南方財經報道,4月24日舉辦的珠海產業發展大會上,珠海官方稱將瞄準年度新簽約千萬元以上產業項目1500個、注冊超億元製造業項目450個等重量級目標,倒排工期,加強外出招商力度。
近期重點對接新能源整車製造項目,已初步洽談特斯拉、比亞迪、小鵬汽車及優品車,探討合作可能性,積極推進比亞迪電子、信維通信、萊寶高科、中材鋰膜、科恆股份等優質在談項目,做好本土企業、商業樓宇「二次招商」,為實現全年目標任務注入強勁動力。
珠海市招商署主任劉高路表示,將在北京、上海、深圳、成都等地組建駐外招商部門。搶抓重點經濟城市產業溢出和產業轉移、央企限時遷出北京等重要機遇,全面鋪開對京津冀、長三角、粵港澳大灣區和西南地區等地多點開花招商。
珠海市工業和信息化局局長李叢山介紹,為增強產業發展承載力,珠海將按照1年100億元、5年不少於500億元的標准,實施園區配套倍翻計劃,解決當前園區配套滯後的問題;5年內統籌新增和盤活工業用地約50平方公里,首年熟地整備不少於7000畝,保障重點項目用地需求。
「這也是珠海首次通過特區立法嚴格管控工業控制紅線,嚴格限制工業控制線內用地改變功能和用途。」珠海市自然資源局局長蔣道平說,到「十四五」末期珠海將力爭整備工業熟地3.5萬畝。
按照目標,到2025年,珠海全市工業總產值要突破1萬億元,工業增加值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不低於40%,工業固定資產投資佔全社會固定資產投資比重不低於30%;全市新增15家以上百億級製造業企業,上市企業超過50家,高新技術企業總數突破4000家。
⑸ 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仍存短板,新能源汽車的機遇來了嗎
我國新能源汽車核心技術仍存短板,新能源汽車的機遇來了嗎?
在中國新能源車與國際出色水準大部分同步發展,不斷3年銷量全球第一,累計推廣營銷新能源車總產值超過180萬部。新能源車技術實力明顯提升。推動力電池單體水平密度提高2倍,新能源汽車技術實力與國際出色水準同歩。北京、上海、深圳市等城市已建成產業發展充電服務互聯網技術。在中國新能源車發展趨向依然存在核心技術操縱能力不夠,運用環節優惠措施不夠,地方保護依然存在等諸多問題。
多年來,公里數稍短和充電樁建設不足,一直是在中國新能源車發展中的的質量和服務方面的兩大重要阻攔。因此,不能僅限於全球產供銷第一,更應爭得質量和服務第一,讓新能源車真正接受市場銷售檢驗。
⑹ 深圳發布2021年新能源汽車地補政策
8月30日,深圳市金融委發布《2021年深圳市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金融支持政策》。與國家補貼政策一致,深圳也設置了過渡期,分為三個時間階段進行補貼:
1.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2月11日期間上牌的車輛按深圳市2021年補貼政策執行。
2.2021年2月12日至2021年6月11日,獲牌新能源乘用車、純電動公交車按2021年深圳市補貼標準的0.7倍補貼,純電動貨車、專用車按相應標準的0.4倍補貼,燃料電池汽車補貼標准不變。
3.2021年6月12日至2021年12月31日,對已上牌的新能源乘用車、純電動公交車、純電動貨車、專用車按中央補貼標準的0.5倍進行補貼,對燃料電池汽車按1:1進行補貼。
車輛要求:已列入工信部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推薦車型目錄,兩年內車輛號牌不得轉出深圳。除私人購買、工作專用車輛、民航機場車輛外,其他類型新能源汽車運營 里程 ( 查成交價 | 車型詳解 )達到2萬公里才能申請補貼。
企業要求:一是保證產品性能穩定、安全可靠;二是售後服務和應急支持齊全;三是加強關鍵零部件的質量保證;四是確保與《車輛製造企業及產品公告》保持一致。此外,企業應建立監控平台,根據國家相關要求統一介面和數據交換協議,及時准確地報告相關信息。
關於充電設施建設補貼,深圳政策規定,只有單個運營商建設的充電樁總功率達到8000千瓦,才能申請補貼。根據充電設施裝機功率,DC充電設備補貼600元/千瓦,交流充電設備補貼300元/千瓦,交流充電設備補貼200元/千瓦。按規劃設計要求新建的收費設施不享受本政策的補貼。
關於動力電池回收補貼,深圳政策規定,新能源汽車廠商承擔電池回收的主要責任。深圳市發改委將根據需要對汽車廠商專項提供動力電池回收資金給予補貼。按照20元/千瓦時的標准,動力電池回收處置基金專門留出。按要求提供動力電池回收資金的,按審核確定金額的50%對企業進行補貼,補貼資金專項用於動力電池回收。
在深圳銷售新能源汽車的企業,包括在深圳的本地生產企業和外地生產企業的法人銷售企業,應設立動力電池回收渠道,負責回收新能源汽車使用報廢後產生的廢舊動力電池。一是新能源汽車銷售後,及時將電池生產、車輛生產、車輛銷售、車電匹配等信息上傳至國家監控和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回收追溯綜合管理平台。二是指定不少於5個維修網點負責動力電池的維修、更換和回收,並定期向社會公布網點信息。三是維修網路按照「一對一」的方式回收廢舊動力電池,在動力電池交車後及時向汽車廠商提交車輛識別碼與動力電池碼重新匹配信息、廢舊動力電池回收信息和目的地信息。
上述支持政策自2021年1月1日起實施,有效期至符合條件的車輛和充電設施補貼清算完畢。適用范圍為2021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1日上牌的車輛、完工驗收符合條件的充電設施,且申報主體應在達到條件後6個月內申報。深圳市政府表示,將根據國家、省新能源汽車推廣應用財政補貼政策以及新能源汽車技術進步、產業發展、推廣應用規模、成本變化等因素,適時調整政策標准。 @2019
⑺ 有人說深圳車牌成交價暴漲是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契機,對這個觀點你怎麼看
深圳車牌成交價暴漲是推動新能源汽車發展的契機,這個觀點,相對於來說,我還是比較贊同的!
總結:
車牌成交價暴漲,只能是針對一些喜歡好車牌號的人來說,哪些不注重車牌號的車主來說,就無所謂了!新能源汽車也許是可以趁機發展起來的!
⑻ 深圳消委會新能源汽車消費調查結果出爐,Model 3獲推薦度第一
近日,深圳消委會發布「新能源汽車消費調查結果」,結果顯示特斯拉Model3獲得車主推薦度第一,推薦者多於貶損者。此外,該調查還讓車主針對產品本身進行打分。Model3車主對該車型的「中控智能配置」、「汽車充電速度」、「汽車安全性配置設計」方面最為滿意。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⑼ 現在新能源汽車是怎麼個發展趨勢
上海有色網訊:中辦國辦印發《黨政機關公務用車管理辦法》,規定黨政機關應當配備使用國產汽車,帶頭使用新能源汽車,按照規定逐步擴大新能源汽車配備比例。公務用車配備新能源轎車的,價格不得超過18萬元。越野車不得作為領導幹部固定用車。
為了推動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國家也是拼了!
公務用車和公共服務領域使用新能源車。
公務車和國企/央企、學校醫院等單位用車,公共巴士、計程車、郵政物流車、警車等等。這些領域之前國家都發布過相關新能源汽車推廣計劃,基本都要求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的比例要超過50%。
國家新能源汽車(NEV)推廣計劃里各領域NEV比例目標
據統計截止2014年底公務車的總數已經超過500萬輛,如果按計劃要求達到50%的話就是250萬輛。公共汽車和計程車的保有量到2015年大概分別為60萬輛和137萬輛,50%的話就是近100萬輛。
推動新能源汽車,國家一招接一招
9月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宣布,已經啟動了相關研究,制訂停止生產銷售傳統能源汽車的時間表。
10月16日,央行和銀監會聯合發布《關於調整汽車貸款有關政策的通知》。宣布:買新能源汽車貸款最高發放85%。也就是說,只要你買新能源汽車,首付只用15%!
11月21日,公安部正式宣布,為新能源電動汽車推出專屬牌照,即刻起全國實行「綠色車牌」。綠色車牌享有其他車牌沒有的「特權」。比如,凡懸掛綠色車牌,不受尾號限行;大量停車場免費兩小時;而送貨的快遞車,只要是綠牌,隨你送。
如今,全球都在盯著中國,作為世界新能源汽車產銷排名第一的市場,中國新能源汽車在2018年勢必全速飛躍。
2017年為「政策利好年」
簡單回顧新能源汽車近三年的發展,可以看到,國家對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管控,已經從最初單純的補貼鼓勵政策,到如今恩威並施、全面監管的管理方式。
2014年,隨著國家陸續出台購車補貼政策、地方上牌政策優惠,新能源汽車銷量實現飛躍式增長,2014年、2015年同比增長 3.2倍、3.4倍。隨後2016年陸續出現車企通過有車無電、有牌無車以及車輛閑置方式的「騙補」丑聞,新能源汽車銷量進入低潮。
2017年以來,為了促進新能源汽車行業健康有序地發展,各方制度政策都在逐漸健全當中。新能源汽車補貼目錄陸續出台,新的補貼政策對行車里程、電池密度等做出了詳細的要求,新能源汽車銷量重新回到增長的軌道。
新能源汽車將加速放量
工信部11月初再度下發通知,要求對乘用車企業2016年度、2017年度平均燃料消耗量和新能源汽車積分實施核算。
2016年度、2017年度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負積分不能抵償歸零的,將導致超標燃油車的生產和新品投放受阻。相比此前2018年實施新能源積分核算的預期,該政策發布大超市場預期。
根據測算,2016年、2017年我國新能源車企不可結轉抵償的油耗負積分高達120萬分~150萬分,按照每輛新能源車平均3分計算,需多生產40萬~50萬輛新能源汽車才能對沖。
在政策倒逼下,今年年底電動乘用車可能會快速沖量,部分油耗壓力的企業會考慮年底突擊生產,新能源車或加速放量。
保監會:新能源汽車將設「專門車險」
在中國保險行業協會日前召開的新能源汽車保險發展交流會上,中國保險協會會長朱進元透露,保協將啟動新能源汽車保險專屬條款制定。
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逐漸增大,帶來的安全隱患也不容忽視。保協表示,與傳統燃油汽車構造與原理不同,新能源車風險點也不同。鑒於消費者對新能源汽車產業鏈的技術成熟度尚未充分肯定,新能源汽車專屬延長保修保險以及充電樁保險等也將面臨巨大的市場需求。
保協表示,當前車險條款的形成機制已趨於成熟,這給新能源汽車保險示範條款的制定奠定經驗基礎。
共享汽車與新能源車互促互進
值得留意的是,正在蓬勃興起的共享汽車領域,也對新能源汽車行業帶來巨大的促進。
在利好政策的刺激及資本的加持下,傳統車企、互聯網企業爭相布局共享汽車領域,希冀搶得市場先機。滴滴出行創始人兼CEO程維在第四屆世界互聯網大會「分享經濟:創新與治理」分論壇上表示,十年後,將有超過50%的汽車是為分享而設計,他預計,到2020年,在中國將擁有超過100萬輛分享新能源汽車。
⑽ 新能源汽車七連跌又遇「疫情」,深圳取消地補會不會過於激進
受不斷「延長」的春節假期以及疫情的綜合影響,使得我國汽車行業進入2020年後遭遇了「慘淡」的開局。國內車市1月同比下降20.4%,2月銷量更是跌入谷底,史上最大跌幅的單月銷量成績已是板上釘釘。
據乘聯會最新發布的汽車銷量數據顯示,2月第一周我國乘用車市場零售同比下降96%;第二周同比下降89%。同比9成的跌幅已經創造了歷史的最高紀錄。
本身購車已有諸多限制,如今又正式取消了地補,對於深圳消費者購買新能源汽車勢必會起到一定的抑製作用,從而造成整個深圳車市的不給力。
時下倡導穩定汽車消費已並非各地自己的事情,而是整個國家層面都在執行。深圳此舉,是否與現實所需「背道而馳」,可能會打上一個不小的問號。
馬曰:
相關部門出於對整個新能源汽車行業長期有利的考量,推出了車補逐步退坡的政策,本無可厚非。然而特殊時期特殊處理,在需要穩定汽車消費的時間節點,依然選擇執行正式取消地補,自然也會引發不小的「爭議」。對於消費者而言,不是每個人都會有為了整個產業有利而作出犧牲的「覺悟」。此時的某些決定,是否會有不合時宜之嫌,可能需要相關的政策制定者重新認真審視一番,過於激進或許並非正確之舉。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