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調研前言
『壹』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的前言
由此帶來的能源緊張和環境污染問題將更加突出。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汽車與新能源汽車,既是有效緩解能源和環境壓力,推動汽車產業可持續發展的緊迫任務,也是加快汽車產業轉型升級、培育新的經濟增長點和國際競爭優勢的戰略舉措。為落實國務院關於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和加強節能減排工作的決策部署 ,加快培育和發展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特製定本規劃。規劃期為2012—2020年。
『貳』 調查新能源汽車的目的
具體有以下4點。
1、因為它本身對環境友好,並且對消費者的使用成本非常友好。
2、汽車是一個非常巨大的市場,中國是世界第一,我們要利用這個世界第一和巨大的市場來拉動我們的經濟發展。
3、在燃油車和新能源車的對比上,我們的新能源車已經達到,並且持續會保持自主技術創新能夠全世界領先。
4、新能源車本身,因為能量消耗的原因,對我們國家的能源戰略,從長期來看,有非常重大的意義
『叄』 新能源汽車產業變革中如何把握機遇
市場火熱
資本市場上,新能源汽車巨頭們越來越受到投資者的追捧。
在美股,特斯拉的漲法讓華爾街分析師直呼看不懂,半年時間飈了400%,最新市值超過4000億美元,牢牢穩坐全球汽車最大市值的寶座。泡沫一定有,但背後市場對於汽車行業顛覆變革的預期不可小覷。
文章圖片1
比特斯拉更瘋狂的是,蔚來汽車飆升800%,最新市值高達290億美元,摺合人民幣2000億元,躍升為國內汽車業市值第3名,僅次於比亞迪和上汽集團。
文章圖片2
在A股,比亞迪不簡單,半年時間飈了170%,市值不斷創新高,已經來到了3300億元了。而傳統燃油車巨頭上汽集團市值僅為2337億元,3月底以來僅漲11%,最新股價相較2018年3月最高點已經回撤將近40%。
可見,資本市場對於新能源汽車、傳統燃油車有著截然不同的態度。百年汽車業,來到了顛覆變革的前夜。
2
行業賽道
2019年,特斯拉Model 3?在全球銷量已經超過30萬輛,所有車系的銷量為367820 輛,比上一年增加了 50%。
今年,特斯拉已經在19個國家和地區是電動汽車銷量冠軍,包括中國、韓國、加拿大、英國、荷蘭等。
三季度,特斯拉交付量高達13.93萬輛,交付再創歷史新高。10月初,特斯拉時隔4個月再度降價,初始版本的model 3已經跌破25萬元,攪動著全球新能源汽車市場,搶食著原本屬於燃油車的市場大蛋糕。並且隨著零部件國產化比例提升,Model 3還有降價空間,2020 年全年銷量有望達到 50 萬輛。
國內市場,比亞迪9月新能源汽車銷售2萬輛,同比大增45%,環比大增30%以上,同比自去年7 月以來首次轉正。
造車新勢力4巨頭——蔚來、理想、小鵬、威馬,9月份交付同樣創下新高,分別為4709輛、3504輛、3478輛、2107輛,環比增速分別為18.7%、29.3%、31%、2.4%。4家合計銷量高達13798輛,絕對數值已經相當喜人了。
今年早些時候,中汽協預計,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將實現200萬輛的目標,2025年達到533萬輛,滲透率將高達18.3%。
文章圖片3
不管是特斯拉,還是國產造車新勢力,還是比亞迪、北汽,在新能源車市場上已經嶄露頭角,讓傳統燃油車巨頭備案焦慮與緊張。
在中國,新能源汽車產業的發展,有諸多的政策保駕護航,包括補貼以及雙積分政策等。
4月23日,財政部等四部委發布2
『肆』 新能源汽車步入快車道,線控底盤成重要受益者,800億市場待開啟
前言:前面在《線控底盤系列二》中我主要梳理了幾個線控底盤的細分賽道,本篇再來從行業現狀等角度補充介紹一下線控底盤行業的情況,結合前面的內容就是對行業的整體介紹。
本篇目錄
1.行業現狀
2.行業前景
3.市場空間
4.相關上市公司
5.獨家核心提示
一,行業現狀
1.線控底盤行業門檻較高
一方面線控底盤系統相比於動力電池,整車BOM成本的佔比相對較低、疊加較高的技術要求,預計車企或仍以外部采購為主。另一方面, 汽車 底盤系統涉及駕駛安全,具備較高的行業技術門檻、較長的開發驗證周期、以及製造業規模經濟特徵,或呈現零部件供應商集中化效應。相比於國際零部件企業,國產零部件供應商就具備成本優勢、基於自主品牌電動化/智能化轉型的配套響應速度更快、也可提供高度訂制方案。
2.線控底盤高度匹配智能電動 汽車 發展
首先電動車電池容量更大,電氣化程度高,能夠承載的電子電氣設備更多,這也為線控底盤奠定了基礎。其次線控底盤技術自主控制類ADAS底層控制單元的重要環節,自主控制類ADAS依賴於線控底盤技術。 以自主換道技術為例,該技術是指車輛為滿足自身駕駛要求,在沒有駕駛員干預的情況下進行自主換道行為的控制技術,主要涉及環境感知單元、網路通信單元、自主決策單元和底層控制單元。底層控制單元主要包括驅動、線控制動、自動變速器、電動助力轉向/線控轉向等。
二,行業前景
1.相關規劃推動線控底盤發展
近年來,行業規劃對新能源、智能網聯的推動作用凸顯,線控底盤長期,有望進受益入快速增長期。 2018年12月,《車聯網(智能網聯 汽車 )產業發展行動計劃》強調要加快推動高性能車輛智能驅動、線控制動、線控轉向、電子穩定系統的開發和產業化;2020年10月,《新能源 汽車 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提出「三橫三縱」的技術架構,強調線控執行系統是智能網聯的核心技術;2021年3月也有相關文件明確指出要加快研發智能(網聯) 汽車 基礎技術平台及軟硬體系統、智能線控底盤和智能終端等關鍵部件。
2.我國新能源 汽車 加速滲透,自主品牌高端化崛起
2021年起,新能源 汽車 市場進入高速發展期:2021年我國新能源 汽車 市場迎來爆發,據中汽協數據,全年新能源乘用車銷量333萬輛,同比+168%,新能源滲透率達15.5%,同比+9.3pct。2022年1-4月,我國新能源乘用車銷量149萬輛,同比+115%,新能源滲透率達22.9%,同比+12.6pct。
據Marklines數據,銷量前20的新能源車型中,高端車佔比逐步提高,高端化趨勢對底盤舒適程度和智能化程度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蔚來、小鵬等品牌也以空氣懸架等線控底盤技術作為亮點。乘聯會數據顯示,新能源車2021年銷量前十的主機廠中,自主品牌佔了9席。 自主品牌有更強的降本壓力,因此技術儲備足、價格有優勢的自主供應商迎來了國產替代機會。
3.線控底盤市場潛力大,國產替代新機遇
線控底盤的幾個賽道都有很大的市場潛力和國產替代機遇,線控轉向和線控制動的技術門檻最高,量產時間晚,目前滲透率低,自主供應商與海外供應商差距較小,國產替代機會大;線控懸架誕生雖早,但目前滲透率仍較低,預計滲透率將在電動車高端化發展中快速提升,實現技術突破的自主供應商有望擴大市場份額;線控油門和線控換擋出現時間較早,市場滲透率高,且市場格局近幾年已相對穩定。
三,市場空間
1.線控制動
目前線控制動處於商業化初期階段,隨著自動駕駛技術的發展,預計線控制動滲透率將持續提升,2026 年有望達 30%。 預計2026 年我國線控制動市場規模可達 201 億元,2022-2026 年CAGR 達 49.6%;2026 年全球線控市場規模達 552 億元,CAGR 達 47.1%
2.線控懸架
國內空懸市場剛剛起步, 市場空間廣闊,假設乘用車線控懸架滲透率逐步提升,2025 年達到 15%,單價隨著國產化進展緩慢下降,2025 年為 0.8 萬元;商用車線控懸架滲透率緩慢上升,2025 年達到 9%,單價隨著國
產化進展緩慢下降,2025 年為 1.1 萬元, 預計2022 年乘用車空氣懸架市場規模為 81 億元 , 預計 2025 年國內空氣懸架市場規模達到 288 億元 ,年復合增速約為 52% 。
3.線控轉向
線控轉向更加貼合高級別自動駕駛的需求,因此在目前量產乘用車上應用越來越多,滲透率將快速提升。同時,線控轉向控制代碼行數進一步增加,且需增加冗餘安全功能,以單車價值量提升至 3500 元/車進行測算, 預計我國 汽車 線控轉向市場規模將從 2022 年的 30.1 億元增至 2026 年的 152.5 億元,4 年期間的 CAGR 達 50.0%。
4.線控換擋
由於線控換擋將逐漸成為國內外主流 汽車 標准配置,預計線控換擋滲透率在 2026 年達到 55%,單價在 400-500 元;2026 年全球線控換擋市場規模可達 228 億元,2022-2026年 CAGR 達 14.5%; 2026 年我國線控換擋市場規模達 83 億元,2022-2026 年 CAGR 達16.4%。
5.線控油門
線控油門成熟度較高,已成為國內外 汽車 標准配置, 預計在 2026 年達到 100% ,單價在300 元左右。預計2026年全球線控轉向市場規模可達276億元,2022-2026年CAGR達2.8%; 2026年我國線控市場規模達 101 億元,2022-2026 年 CAGR 達 4.0%。
綜合以上預測,把線控底盤的五大領域結合起來,預計2026年我國線控底盤市場規模將達825.5億元。
四,相關上市公司
伯特利(603596):公司技術實力雄厚,量產進度快,與主機廠合作緊密。公司EPB產品成熟,公司新開發的雙控電子駐車制動系統可以大幅降低主機廠采購成本,已在多款新能源車型上應用。2021年,伯特利新增EPB定點項目83項。
拓普集團(601689) :公司可為客戶提供EHB+EPS一體化解決方案,同時加速線控制動和線控懸架產品量產。公司空氣懸架計劃2022年6月正式投產,新工廠投產後可實現年產量200萬只空氣懸架,滿足每年50萬輛車的配套;公司IBS-PRO智能剎車系統工廠位於寧波,滿產亦可實現年50萬輛車的I配套能力。
保隆 科技 (603197):公司致力於 汽車 智能化和輕量化產品,主要產品有 汽車 輪胎壓力監測系統(TPMS)、車用感測器、ADAS、主動空氣懸架、 汽車 金屬管件、氣門嘴以及平衡塊等。公司空氣懸架產品布局完善,技術成熟,已獲多個量產訂單。
中鼎股份(000887) :公司業務布局完善,在空氣懸架、輕量化底盤、 汽車 熱管理和密封系統等領域均有布局,且通過持續海外並購吸收轉化相關技術,技術儲備豐富。 公司於2018年成立子公司安徽安美科,承接AMK公司技術並推進新能源 汽車 空氣懸掛系統總成國產化。2020年8月開始首次獲得量產訂單,空氣懸掛系統總成國產化取得重大突破。
耐世特(1316.HK):公司線控轉向系統的轉向手感和生產准備都處於行業領先地位,配合可收縮式轉向管柱、靜默方向盤以及隨需轉向系統,公司提前布局高階自動駕駛所需的轉向技術,於2021年斬獲了線控轉向系統的第一個訂單,並有望隨著高階自動駕駛的逐步落地釋放更大業績彈性。
『伍』 談談對新能源汽車發展的看法
新能源汽車,最大痛點就是電池了,雖然有幾種比較先進的技術,如特斯拉的電力管理技術、國內的快速充電和換電,但最根本的設施需要巨大投入,當然也包括各大廠家的技術更新和發展。
(5)新能源汽車調研前言擴展閱讀
新能源汽車優缺點:
優點:技術相對簡單成熟,只要有電力供應的地方都能夠充電。
缺點:蓄電池單位重量儲存的能量太少,還因電動車的電池較貴,又沒形成經濟規模,故購買價格較貴;至於使用成本,有些試用結果比汽車貴,有些結果僅為汽車的1/7~1/3,這主要取決於電池的壽命及當地的油、電價格。
『陸』 在一次關於新能源汽車前景的調研中
1、 新能源汽車專業就業前景光明
當前,我國正在貫徹「資源節約型,環境友好型」的發展戰略,國家對新能源汽車實施重點扶持政策。
目前國家財政扶持節能減排,促進了新能源產業加速發展,並且已成為新一輪汽車促銷的亮點。
隨著油價不斷攀升,能源與環保問題日益突出,新能源汽車無疑會成為未來汽車的發展方向。因此,新能源汽車技術專業所培養的人才定然是未來的稀缺人才。
2、新能源汽車專業畢業生就業途徑比較廣
新能源汽車專業畢業生可以通過競聘,做新能源汽車公司的技術人員;也可以到4S店做新能源汽車的維修技師;還可以通過自主創業實現就業。
就業方向:新能源汽車部件總成及整車試制崗位;新能源汽車裝配、調整、性能測試、質量檢驗等崗位;新能源汽車的技術維修崗位。
前瞻網發表的《 中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市場調研與投資預測分析報告》指出隨著全球環境污染的加劇,各國政府都加大了對環境污染的治理力度。汽車尾氣作為環境污染的罪魁禍首之一,無疑將受到特別的重視。
『柒』 汽車市場調查方案分析報告
隨著社會生產力的發展,汽車產量不斷增加,同時,受到國家政策, 保險 費油價上漲等因素的影響。為此我為大家整理了汽車 市場調查 方案,歡迎參閱。
汽車市場調查方案篇一
一:前言
山東省機動車保有量:20372867 輛; 2.一汽旗下產品(乘用車): 350萬輛(10年11月數據);(一汽大眾、一汽豐田、一汽馬自達、一汽捷達、一汽奔騰、邁騰、速騰) 3..2011年機油類產品市場預估 15 億元(400元/車/年); 4.一類,二類 修理 廠數據超過1000家;三類修理廠,機油店,輪胎店等超過1500家;汽配城一汽產品類零件批發商超過300家。截至2010年底,全省機動車保有量達20372867輛,位居全國第一,駕駛人15789952人,位居全國第二位。2010年末山東省民用汽車擁有量達到842.7萬輛,增長18.7%,其中,民用轎車保有量達到370.8萬輛,私人轎車325.2萬輛,增長35.6%,占轎車擁有量的87.7%。濟南市120萬輛。青島市151萬輛。煙台市74萬輛。臨沂市60萬輛。濰坊市58萬輛。聊城市47萬輛。淄博市48萬輛。濟寧市50萬輛。濱州市35萬輛。日照市35萬輛。萊蕪市15萬輛。東營市33萬輛。菏澤市35萬輛。威海市41萬輛。棗庄市29萬輛。德州市28萬輛。
二:調查目的
1、調查山東省范圍內汽車銷售企業,目的是了解汽車銷售市場情況,為本項目的市場定位、評審提供可靠的調研依據。
分析GM通用的前期營銷計劃(包括其銷售 渠道 、媒體投放、產品終端和產品情況)以及消費者的產品期望,明確其自身的優勢和劣勢,以及面臨的機會和威脅。
2、了解消費者對汽車的認知,探察其對汽車的接受程度。
3、了解產品的知度以及美譽度,確定今後營銷計劃的重點。
三:調查內容
根據上述調研目的,我們確定本次調研的內容主要包括:
1、用戶的特點調查?人群、用車情況、用車想法、變動情況。 ?
2、影響用戶的因素?價格、油耗、維修成本、操控性、駕駛樂趣、個人 愛好 。 ?
3、用戶的需要調查?現實需要、潛在需要、意識到但未及時購買、未意識到但以後會購買、不購買。 ?
4、不喜歡自動擋或手動擋的原因,手動擋或自動擋汽車的競爭環境、競爭結構與規劃、競爭內容與手段,針對其營銷計劃進行全面的分析,從而為其今後的營銷計劃提供科學的依據。本部分所需要的主要信息點是: (1)消費者對於GM通用旗下品牌汽車的使用情況——是否用過,滿意度,以及認為產品的哪方面更加吸引消費者。 (2)對GM通用在前期營銷計劃情況的了解——怎樣知道通用的,通過什麼渠道購買到通用旗下品牌汽車的,使用過後的感覺,以及認為可以在產品上改進的地方。 (3)消費者對於汽車性能這方面的認知。
5、了解消費者的觀用推廣的深入程度做一個調查。
6、對產品前期的銷售宣傳做一個調查,主要須掌握的信息點有: (1)對於通用的了解程度——是否知道以及是否使用過。 (2)對於通用印象的評價(五分法) 此外,我們還將收集包括消費者的年齡、性別、收入、職業,以及包括消費者的發質在內的背景資料以備統計分析之用。
四:調查 方法
本次調查主要是問卷調查,擬定問卷,期中有單選題、多選題、排序題和填空題。
五:汽車產品的市場調查問卷(附件)
親愛的女士、先生: 您好!我們是山東商業職業技術學院的學生,正在進行一個關於濟南汽車市場的調研,下面請您花幾分鍾的時間回答一些問題。您所提供的信息對我們這次調查的結果相當重要。非常感謝您的支持與合作! (填寫說明:請在選項上畫鉤 )
1.您的個人情況—
(1)年齡:口19歲~28歲 口29歲~39歲 口39歲~49歲口50~60歲 口60歲
(2)婚姻:口已婚 口未婚 、
(3)職業:口教師 口公務員 口醫生 口公司職員 口個體商戶 口其他
(4)個人平均月收入: 口2000~3000元 口3000~5000元 口5000~7000元 口7000以上
2.您對下列轎車的哪些品牌感興趣——(多項選擇)
a.自主品牌: 奇瑞(QQ,A3.A5.東方之子.瑞虎)、吉利(豪情.美人豹.全球鷹.自由艦)、力帆(320.520.620)、長安(奔奔.CX2.悅翔)、比亞迪(F0.F3.F6.G3) b.合資品牌:上海大眾(高爾夫.桑塔納.帕薩特) 、東風日產(天籟.逍客.騏達) 、長安福特(福克斯.嘉年華.蒙迪歐)、北京現代(納瑞.伊蘭特.悅動) c.日韓品牌:本田(里程.雅閣.奧德賽)、凌志(ES.GS.LX)、三菱(格藍迪.Colt.三菱i)、豐田(漢蘭達.普銳斯.普拉多)、馬自達(馬自達3.馬自達
5.馬自達6)、起亞(霸銳.速邁.起亞Ceed)
d.美系品牌:進口別克(昂科雷.君越.英朗)、克萊斯勒(300C.交叉火力.PT 漫步者)、福特(福克斯.嘉年華.福特GT)
e.歐系品牌:雷諾(風景.雷諾Clio.科雷傲)、雪鐵龍(大C4畢加索.雪鐵龍C3.雪鐵龍C4)、大眾(大眾CC.高爾夫.POLO)、賓士(A級.GL.GLK)、寶馬(i系.3系.X5)、沃爾沃(C30.C70.S60)、奧迪(A4.A6.A8
f.其他品牌
3.如果您將要購買汽車,你想買那種類型的汽車 a.微型轎車(3-6) b.緊湊型車(10-15) c中高級車(15-20) d.MPV多功能車(20-25) e.SUV越野車(25-30)
4.您認為將要購買轎車的界定根據是—— a.價格 b.品牌 c.排氣量
5.您認為經銷商應該提供以下的哪幾項服務—— a.整車售賣 b.牌照全包 c.零配件供應 d.售後維修服務 e.信息反饋 f.其他
6.您比較關注下列哪些汽車促銷活動—— a.降價 b.送禮 c.折扣 d.保險優惠 e.長保修期 f.贈品 g.駕駛培訓 h.代辦執照
7.您購買轎車時主要考慮下面哪些因素 a.質量 b.價格 c.品牌 d.款式(顏色,外觀) e.耗油指標 f.維護保養服務 g.乘坐的舒適程度
8.您一般通過哪些渠道得到有關汽車的信息—— a.展示廳 b.報紙 c.雜志 d.電視 e.廣播 f.新聞報道 g.展銷會 h.親朋好友推薦
9.您對售後服務有哪些要求 a.經常舉辦車主活動 b銷售員主動提醒按時維修保養 c配件價格的滿意度 d4S店的覆蓋面是否滿足售後需求
六:調查地點?
各地市場、學校、經銷商、經銷點、4S店以及駕校場地。
七:調查進程?
1、前期准備?:(1)?經小組討論?擬定調查方向?確定此次調查的意義、目的?明確調查主題? ?(2)?明確調查內容?方法?確定調查人群?經費預算? ?(3)?准備問卷?確定訪談內容。
汽車市場調查方案篇二
汽車是當代社會最主要的交通工具之一,隨著人類工業水平的提高和社會經濟的發展,汽車的製造技術和產業規模也不斷提高。汽車產業已經成為世界經濟發展的支柱性產業。進入本世紀以來,全球汽車行業得到了快速發展,2001 年全球汽車產量為5,630萬輛,2007 年上升到7,327 萬輛,2008 年至2009 年由於金融危機影響產量有所下降,但產量總規模仍保持在較高水平。2010 年後世界汽車產量快速回升,2015 年增長到9,078 萬輛。 近幾年汽車市場的增長主要來自中國、印度、俄羅斯等經濟持續快速發展的國家。伴隨著發展中國家汽車產業的成熟、固定資產投資帶來的高速公路等基礎設施的完善、經濟發展水平的提高,預計未來這些新興的發展中國家仍將是全球汽車市場增長的主要推動力量。
中國的汽車市場將是以中級車為消費主力、高級轎車之間競爭更加激烈、經濟型轎車保持溫和態勢的局面,隨著自主品牌的實力逐漸壯大,市場競爭將更趨激烈,特別是在國內廠商蜂擁的經濟型轎車領域,由此,市場的洗牌在所難免。
我國最近新的消費稅調整辦法開始實施以及《關於鼓勵發展節能環保型小排量汽車的意見》的頒布為小排量轎車的發展迎來了春天。標準的出台使小排量轎車前景看好。微型轎車和經濟型轎車都有很好的市場表現。
但國內轎車生產能力的增長開始超過市場需求量的增長,市場對價格越來越敏感,以及轎車企業不斷增加,競爭日益激烈,國內轎車市場的價格大戰將越演越烈,競爭將更加殘酷,這就讓中國轎車行業在面臨發展機遇的同時也面臨著巨大的挑戰。
目前中國的千人汽車保有量約為120輛,而美國的這一數字為800輛,日本為600輛,歐洲為550輛,世界千人平均保有量160輛。根據世界各主要國家汽車保有量的發展規律看,未來15年中國汽車的千人保有量將超過300輛,屆時汽車將年產4200萬輛,由此可見中國的汽車產業仍有較大的發展空間。此外,目前中國車市的現狀是一二線城市升級換購的需求仍較大,三四線城市的市場潛力也在逐步釋放,這些都為中國乘用車市場的發展提供了有效支撐。
購置稅減半政策的取消對2017年的車市來說可謂是最致命的打擊。在購置稅減半政策的刺激下,2016年車市增速節節攀升,1-8月同比增速高達17.4%,但高增速背後是被政策提前透支的中小排量市場。回顧歷史,2010年年底購置稅減半政策取消後,2011年汽車市場增速創出2013年最低水平,根據過去的 經驗 ,如果沒有其他替代政策2017年中國汽車市場將會重現2011年的車市。
隨著人口的增多和經濟的增長,有能力購買車輛的人越來越多,隨著必然的需要,越來越多的人為了方便會選擇買車,但是不同品牌汽車的市場競爭力也會越來越大,但汽車的銷量相信不會減少,而且會越來越多,畢竟是一個高速發展的時代,只是汽車品牌之間的摩擦會越來越多,優勝劣汰,勇於創新的品牌註定走的更遠,市場也會更
加的眷顧他們,特別是一些發展中國家,特別是我們中國,人口基數大,經濟增長也快,未來勢必有更多的人買車方便自己的生活,所以市場對汽車的需求應該是穩定上升的。
汽車市場在可預見的未來幾年的需求應該會持續增長,汽車的市場競爭主要源於汽車品牌之間的競爭,品牌的競爭也主要從價格,性能等幾個來決定,在快速發展的這個社會最不缺的就是產品,而最主要的就是你如何去打動顧客,要想打動顧客就應該順應顧客心理,製造出新穎,實惠,耐用的產品。而現在大多數人將購買汽車的用途作為交通工具和改變家庭生活質量,結合這一方面運用自身品牌優勢和營銷策略提高競爭力,讓顧客得到更舒適的體驗,在未來的時間里,汽車市場不說會持續快速增大,但是居高不下是肯定的,現在的人對汽車的需求已經達到了不可或缺的地步,沒有汽車,就去不了很多地方,對於我們中國,未來還有比較大的發展空間,所以汽車市場這一塊的發展空間還是非常大的。
汽車市場調查方案篇三
汽車產業對我國經濟影響重大其對其他產業的帶動作用、對科技的促進作用、對收入消費水平的提高作用以及對於我國國民經濟安全的穩定作用都是明顯且重要的。汽車產業依據其產業關聯性促進我國其他產業(汽車金融服務、鋼鐵工業、石油工業)發展、依據其科技集中性促進我國科技的發展,生產率的提高、汽車產業依據其對勞動力的高需求和較強的收入彈性提高居民收入,促進國民消費、依據其內需擴大作用以及科技創新維系國民經濟安全。一些數據表明,中國汽車產業的發展,其對中國經濟的促進作用占各大行業之首,說明了其對中國經濟的重要性。
此次調查目的是為了要更好地發展汽車產業,就要更好地了解如何發展汽車市場。如今我國,汽車已經完全走進我們的生活,並影響著我們的生活,隨處可見,從而形成了一個龐大的汽車市場。
一、我國汽車發展狀況分析
1、我國汽車行業發展背景分析
基本建設階段(1953~1978年),汽車產業發展動力不足並且在產品結構上凸顯出缺重少輕,轎車幾乎空白的畸形結構,汽車產業初步形成體系。
探索成長階段(1979~1993年),缺重少輕的結構有所緩解,但是過多的汽車廠家使得中國汽車產業集中度較低,沒有形成規模經濟。這一階段汽車技術有了明顯的提高。
調整發展階段(1994~1998年),汽車產業面臨更大強度和廣泛的競爭與合作。快速發展階段(1998年至今),中國汽車工業的社會環境、政策環境以及市場環境都發生了深刻的變化。這些變化都促進了中國汽車產業的迅猛快速發展。“十八大”後,推進新型城鎮化和收入分配製度改革等政策的推出,都將對汽車行業形成實質性利好。
2、當前我國汽車市場銷量規模分析
20XX年中國汽車銷量將較此前一年同比增長20%,遠高於今年的增幅預期10%左右。畢爾巴鄂比斯開銀行在 報告 中表示,2011年中國的汽車普及率達到每千人56輛,幾乎達到2003年的5倍。不過相形之下,2009年全球汽車平均普及率為每千人125輛,因而中國市場潛力巨大。根據韓國等新興市場此前的路線,
比畢爾巴鄂比斯開銀行預測,未來3年內,中國的汽車普及率將達到每千人113輛,為此,2012年較2011年銷量將同比增長10%,而2014年將較2013年同比增長近20%。
3、品牌銷量分析
20XX年5月份已經悄悄走完,在這個鮮花絢爛、幸福流淌的月份,中國汽車市場以迅速而穩健的步伐,繼續演繹著世界第一汽車消費大國的風采,南北大眾、美系雙雄、日系三強,以及韓國現代所造就的市場格局,短期內難以撼動。回首4月份的汽車市場,大眾汽車成功甩開競爭對手,成為了中國車市的霸主,在銷量排行榜前十名的車型中,大眾汽車占據了6款,銷量之高,令對手羨慕不已。其次是通用汽車,攜凱越和賽歐,成功占據2席位置,福特和日產,也各有一款車型上榜。合資品牌激烈的混戰局面,並沒有令自主品牌漁翁得利,從4月份的銷量排行榜上可以看出,只有長安逸動、吉利帝豪EC7、比亞迪F3三款車型的銷量破萬, 其它 自主品牌都在苦苦掙扎,前途難料。中國政府出台的一系列扶持自主品牌的政策,短期內難以見效,唯有自強不息,才能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奪得生存空間。
二、我國消費者對汽車關注點分析
消費者行為研究是營銷決策和制定營銷策略的基礎,與市場的發展密不可分。從營銷角度看,市場機會就是未被滿足的消費者需求,通過消費者行為研究才能去挖掘這些潛在的市場機會,開發新的市場。
在此次市場調查以泉州為調查地點,設計了一些問題通過現場詢問收集第一手資料。詢問了50位不同年齡層、不同行業的消費者,涉及各個行業,最後整理綜合所有資料,並從中得出了幾個結論。
1、消費者的個人特質
汽車市場有了較大的發展,現在已是不小一部分家庭所能夠負擔,但還有大部分不能夠負擔。根據調查,有39%的家庭擁有汽車,但近幾年打算購車的佔40%,剩下的60%都是沒打算或是沒能力買車的。由此可以看出,泉州的汽車市場將會有很大程度的擴大,由於經濟和觀念方面的原因,汽車的普及還是一個比較漫長的過程。
所有受訪者按性別分段,在已買車的人當中,男性佔56、9%,女性43、1%;打算要買的人當中,男性佔58%,女性佔42%。總體上說,在汽車購買上男女性別差異並不特別大。
所有受訪者按年齡分段,汽車的主要消費年齡群體之所在。根據調查結果,汽車購買者當中,30歲以下者佔30%,3040歲佔40%,4050歲佔20%(受訪者大部分已買),50歲以上的佔10%;而打算購買汽車的人當中,30歲以下佔60%,3040的佔26%,4050佔10%,50歲以上佔4%。因此可以看出現在汽車的主要消費群體是3050歲,而潛在的消費群體則以40歲以下為主,佔96%,但調查結果顯示他們的消費一般會在兩三年以後。所以,汽車市場的針對性恐怕是汽車廠商必須認真面對的問題。
所有受訪者按月家庭收入分段,月家庭收入為20005000元者在已買車者中佔12%,在打算買車者中佔25%;月收入為500010000元的在已買車者中佔55%,在打算買車者中佔60%;加總起來分別佔67和85%,都佔了四分之三。由
此可以看出,這兩部分人現在是而且還將是汽車市場的主體,他們的意向與喜好必然左右著汽車市場的走向。
2、消費者的購車理念
5成受訪者選擇10萬以下經濟車,一年內有購車計劃的消費人群中,超過一半的人選擇了經濟型車代步,汽車的預購價格在5萬-10萬元。家庭月入6000元就有購車計劃,近8成有車家庭3年內欲買第二輛車,有近五成的汽車消費者會因為等待降價或打折而持幣觀望,而適度的降價或打折優惠政策會直接促成這部分消費者的汽車購買。小排量車型受歡迎程度最高,不難想像,當今對於眾多汽車廠家來說,小排量車型仍將面臨激烈的市場競爭。
所有受訪者按顏色分段,調查對象中,喜歡白色佔12%;黑色佔48%;紅色佔8%,銀色佔20%;藍色佔10%;黃色佔2%,三大主色調仍是黑白銀。
三、我國汽車工業的發展問題
自主創新成發展短板,我國汽車業的迅猛發展離不開繁榮的市場,但在5年間,用市場換技術並未讓中國汽車得到更多的實惠,中國汽車產業仍不能自立。我國汽車企業技術創新和品牌主要體現在載貨汽車上,而轎車方面的自主品牌缺乏競爭力。自主創新的匱乏,依然是目前我國汽車的短板。
品牌未能形成競爭力,面對日益繁榮的市場,中國汽車的消費者的品牌忠誠度依舊沒有形成,品牌忠誠度已成為國產車的現實之憂。
出口規模亟待翻番,中國汽車及零部件出口也僅佔世界汽車貿易總額一小部分,還要面對國際間技術性貿易壁壘、抑制惡性競爭等問題和挑戰。
四、未來我國汽車行業分析及問題的解決辦法
20XX年,面對錯綜復雜的國內外經濟形勢,汽車行業認真貫徹落實黨中央、國務院的戰略部署,堅持科學發展為主線,按照穩中求進的工作總基調,加快推進行業轉型升級,攻堅克難,銳意進取,全行業呈現持續健康發展態勢。全年汽車產銷跨上2000萬輛台階,創全球歷史新高,再次蟬聯全球第一。2013年我國汽車工業再次取得良好成績:全國汽車產銷2211、68萬輛和2198、41萬輛,比上年分別增長14、8%和13、9%,比上年分別提高10、2和9、6個百分點,增速大幅提升,高於年初預計。產銷突破2000萬輛創歷史新高,再次刷新全球記錄,已連續五年蟬聯全球第一。
在新能源汽車產業鏈中,整車組裝部分難度不大,主要投資機會在於上游相關資源及重要原材料;電池、電機、電控系統三大核心零部件;充電站等配套設施的建設。總體來看,利潤和投資機會更多集中在技術壁壘較高的電池領域和各環節的電控系統。影響汽車行業運行的主要因素有:汽車保有量、經濟發展水平、社會環境、產業發展戰略等因素。從這些因素來看,我國汽車銷量的天花板遠未達到。判斷“十二五”期間,汽車銷量年均增長仍可維持在10%左右,2015年銷量將接近3000萬輛。展望“十二五”,汽車產業政策將引導企業轉變增長方式,盲目追求規模擴張的模式將難以持續,而核心技術在企業發展中將扮演更重要的角色。只有以綠色節能為宗旨,加強自主創新,提高增長質量才能順應潮流,脫穎而出。
從消費層面看,維持我國汽車消費快速增長的基本因素依然存在:人們的收入將進一步提高,二、三線城市乃至四、五線城市的汽車消費增長超過一線城市,工業化和城市化進程不斷推進,我國的汽車消費將繼續維持在一個較高水平。雖然還有如油價、停車費上漲等使用成本增加因素的存在,還是擋不住人們的購車慾望。當前,我國汽車工業發展面臨的國內外環境仍然十分嚴峻和復雜:國際金融危機影響仍在持續,各種形式的保護主義明顯抬頭,對我國保持和拓展外需形成較大制約;同時,國內經濟發展中一些深層次矛盾特別是結構性矛盾仍然突出,汽車產業發展中還存在發展方式粗放、產業結構不合理、技術水平較低等矛盾和問題。優化調整產業結構,實現企業重組,增強汽車行業的國際競爭能力,是汽車行業長期以來努力爭取的目標。盡管目前我國汽車行業基本建立了包括轎車、載貨車、客車、專用車和零部件在內的初步的工業體系,形成了一批骨幹企業和集團,但整體實力與汽車行業的發達國家相比,差距十分巨大。汽車工業是國民經濟的重要支柱產業,要堅定發展汽車工業的信心。當前,我國汽車產銷量已位居世界第一,但汽車工業大而不強。汽車強國的標志主要有三個:一是具有自主創新能力,掌握核心技術和共性技術;二是產業集中度高,企業競爭力強,要有能與國際一流汽車企業比肩的企業;三是在國際市場上佔有一席之地。要通過不斷努力,推動我國由汽車大國向汽車強國邁進。
猜你喜歡:
1. 汽車銷售策劃方案範文
2. 汽車營銷方案
3. 汽車營銷方案範文
4. 市場調查方案範文
5. 關於汽車市場調查模板
『捌』 結合中國汽車企業的現狀,談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戰略。1000字以上的論文
戰略性新興產業之新能源汽車:中國車企沖頂
2010年10月18日發布的《國務院關於加快培育和發展戰略性新興產業的決定》規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將成為中國國民經濟的先導產業。發改委隨後在對有關決定解讀時指出,新能源汽車是全球汽車行業升級轉型的方向。我國要在未來形成具有世界競爭力的汽車工業體系,必須超前部署新能源汽車的研發和產業化。當前,要充分發揮社會各方面的積極性,以產業聯盟系列化為途徑,著力突破動力電池、驅動電機和電子控制領域關鍵核心技術,加速形成知識產權,推進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推廣應用和產業化。而有關規劃實際上已經將中國新能源汽車10年內的發展目標定為全球第一。若這一規劃成真,中國汽車企業將有望通過新能源汽車的跨越發展一舉登上全球汽車產業的王者寶座。
2009年9月,我國在聯合國氣候變化峰會上提出,爭取到2020年非化石能源佔一次能源消費總量的比重達到15%左右。同年12月,我國在哥本哈根氣候變化大會上承諾到2020年,我國單位GDP二氧化碳排放比2005年下降40-45%。這意味著未來10年我國節能減排任務艱巨。我國工業能耗大約佔70%,而汽車是工業能耗大戶,我國每年新增石油需求的2/3用於交通運輸業。截至2010年10月,全國機動車保有量約1.99億輛。若未來國內機動車完全更新換代為新能源汽車(價格按每車10萬元計算),則整個市場規模將高達20萬億元(這還未考慮到出口)。因此,發展新能源汽車不但有助於節能減排目標的實現,同時也代表了汽車產業的發展方向,其市場空間極其驚人。
根據《電動汽車科技發展「十二五」專項規劃》,到2015年中國電動汽車保有量計劃達到100萬輛,動力電池產能約達到100億瓦時。
此外,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到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將初步實現產業化,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化;純電動汽車和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市場保有量達到50萬輛以上;到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實現產業化,新能源汽車產業化和市場規模達到全球第一,其中新能源汽車(插電式混合動力汽車、純電動汽車、氫燃料電池汽車等)保有量達到500萬輛;以混合動力汽車為代表的節能汽車銷量達到世界第一,年產銷量達到1500萬輛。
因此,我國新能源汽車產業即將面臨爆發期,可以預計該產業中將會涌現出許多高速成長的企業,而這些企業也將會在資本市場獲得良好的表現,極具投資價值。
新能源汽車產業政策支持全面加強
現代電動汽車一般可分為三類:純電動汽車(PEV)、混合動力汽車(HEV)、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近些年在傳統混合動力汽車的基礎上,又衍生出一種外接充電式(Plug-In)混合動力汽車(PHEV)。目前全世界各國對電動汽車都非常重視,許多國家都開始投入大量資金開發電動汽車。
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產業支持政策由來已久。「十五」期間,投入8.8億元設立電動汽車重大科技專項,並取得重要進展,形成了「三縱三橫」的研發布局,基本形成電動汽車自主開發的技術平台。所謂「三縱」是指開發燃料電池汽車、混合動力電動汽車、純電動汽車;「三橫」是指多能源動力總成控制、驅動電機、動力蓄電池。此外,電動汽車也被列入我國「863」計劃12 個重大專項之一。
目前我國汽車產業支持政策包括兩個方面:一是鼓勵節能環保和小排量汽車,減少現有汽車能源消耗和排放;二是鼓勵新能源汽車發展。主要補助插電式(plug-in)混合動力車和純電動車。支持政策的走向是:
(1)一攬子政策推動整個產業發展、補貼范圍擴展到私人購車領域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和一攬子扶持政策將於近期上報國務院審議,如審議通過,最快年內有望實施。一攬子扶持政策將從研發生產、市場推廣、售後服務和回收利用等各個環節入手,制訂產業政策、財政政策、稅收政策、投融資政策等。我國還准備設立國家層面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研發與產業化專項,重點支持節能與新能源汽車關鍵技術研發和技術改造。這將是我國第一次針對一個產業提出一攬子扶持政策。
近期我國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范圍從對公交、公務、市政、郵政等政府采購補貼逐步擴展到對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進行補貼。
2009年1月,國家啟動「十城千車」 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示範推廣試點,計劃用3年左右的時間,每年發展10個城市,每個城市推出1000輛新能源汽車,首批列入了13個城市。09年底試點城市由13個擴大到20個,選擇5個城市對私人購買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給予補貼試點。
2010年5月,政府在全國范圍內開展「節能產品惠民工程」,消費者在6月18日之後,每購買一輛節能型汽車,將獲得3000元的補貼。6月,出台對於私人購買新能源汽車補貼辦法,對滿足支持條件的新能源汽車,按3000元/千瓦時給予補助。插電式混合動力乘用車最高補助5萬元/輛;純電動乘用車最高補助6萬元/輛。
(2)通過補貼扶持和引導新能源汽車產業鏈整體的發
展,並重點支持關鍵環節
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政策通過規定補助范圍、對象,並需要滿足一系列的支持條件,來引導試點城市建立相關配套設施和示範推廣工作。通過《推薦車型目錄》和國家標准,來引導申請補助的汽車生產企業及其新能源汽車產品,提高和保證產品性能參數,重點扶持具備一定產能規模和完善售後服務體系,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企業。
目前,發改委正在修訂《產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2010年本)》,在鼓勵類產品中,新增新能源汽車關鍵零部件。其中包括電池管理系統、電機管理系統、電動汽車驅動電機、電路集成以及充電設備等。
在配套設施方面,國家電網2010年將建設75個電動汽車充電站和6200個充電樁,2015年前將建設1700個充電站。南方電網也宣布2010年將建設超過80座充電站。
在國家和行業標准方面,我國已制定並發布了新能源汽車相關國家標准和行業標准共計42項,其中22項已列為新能源汽車產品准入的專項檢驗標准。2012年前,我國將基本建立與產業發展和能源規劃相適應的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充電設施標准體系。
新能源汽車技術路線:近期以混合動力汽車為重點,未來以純電動車為主要發展方向
面對純電動汽車(PEV)、混合動力汽車(HEV)、燃料電池電動汽車(FCEV)等不同的技術選擇,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我國新能源車發展路線將以純電動汽車作為主要戰略取向,近期以混合動力汽車為重點,大力推廣普及節能汽車。考慮到技術發展現狀,而將燃料電池電動汽車作為未來長期的發展方向。
經過近10年的自主研發和示範運行,中國在電動車產業技術方面與世界先進水平的差距在大幅度縮小;中國電動車領軍企業與國外電動車技術的先行車企正在同一起跑線上成長。小型純電動乘用車將是3到5年內中國電動車產業發展的主導方向。在「十二五」電動車發展規劃中,小型純電動車將得到充分重視。
動力電池:以鋰電池為主要發展方向、以錳酸鋰+鈦酸鋰為正負極搭配方式
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部件成本占電動車整車成本的30%至50%,同時也是新能源汽車的關鍵核心技術。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規劃》,到2015年,動力電池、電機、電控等關鍵零部件核心技術實現自主化;到2020年,節能與新能源汽車及關鍵零部件技術將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在動力電池環節,我國力爭突破動力電池瓶頸。到2015年,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達到120瓦時/公斤以上,成本降低至2元/瓦時,循環壽命穩定達到2000次或10年以上。到2020年,動力電池系統能量密度達到200瓦時/公斤以上,成本降低至1.5元/瓦時以下。
目前二次電池包括鉛酸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和鋰電池等。雖然影響電池性能及決定其相對優勢的因素很多,但是比能量是最重要最直觀的一個指標。從鉛酸電池、鎳鎘電池、鎳氫電池到鋰電池,比能量越來越高。與鉛酸電池、鎳鎘電池和鎳氫電池比較,鋰電池的優勢明顯,因此作為發展方向的鋰電池將會在電動汽車領域廣泛應用。我們預計2015年國內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的市場規模達到180億元。到2020年,新能源汽車已經進入普及期,新能源汽車動力鋰電池規模將達到2880億元。市場容量巨大,且增長迅速。
鋰電池單元主要由正極、負極、隔膜和電解液四部分組成。正極材料是決定電池性能的關鍵,目前市場應用的主流正極材料包括鈷酸鋰、錳酸鋰、三原材料和磷酸鐵鋰,其中錳酸鋰和磷酸鐵鋰可以說是各領風騷。由於磷酸鐵鋰產品存在一致性、低溫性能、高倍率放電性能和成本等問題,因此我們認為未來新能源汽車將主要選擇錳酸鋰路線。從目前市場主流新能源汽車看,除了比亞迪堅持使用磷酸鐵鋰電池,其他公司也基本都選擇了錳酸鋰路線。
在負極材料方面,雖然碳材料一直處於主導地位,但是我們預計鈦酸鋰的出現將會顛覆行業格局。鈦酸鋰是一種性能優異的負極材料,由於電位過高,鈦酸鋰並不適合與磷酸鐵鋰搭配,反而錳酸鋰+鈦酸鋰體系是較優的一種選擇。錳酸鋰+鈦酸鋰體系的優勢包括:近乎完美的安全性、使用壽命更長、可以快速充放電、結合錳酸鋰具備整體成本優勢等。因此我們認為錳酸鋰+鈦酸鋰體系將會是未來正負極材料的主要搭配方式。
電解液約占鋰電池成本的15%,電解液中關鍵材料六氟磷酸鋰約占成本一半,目前六氟磷酸鋰國產化程度很低,毛利率更高達70%;隔膜是鋰電關鍵材料中技術壁壘最高的一種高附加值材料,占鋰電池成本的20%左右,由於技術含量高,目前國內80%的隔膜需要進口。可以預計動力鋰電池用隔膜的發展方向是耐高溫、多層隔膜、高強度、高保液能力。
驅動電機:我國驅動電機技術進步明顯
驅動電機是電動汽車的關鍵部件,直接影響整車的動力性及經濟性。驅動電機主要包括直流電機和交流電機。目前電動汽車廣泛使用交流電機,主要包括:非同步電機、開關磁阻電機和永磁電機(包括無刷直流電機和永磁同步電機)。其中,非同步電機主要應用在純電動汽車,永磁同步電機主要應用在混合動力汽車中,開關磁阻電機目前主要應用在客車中。
車用電機的發展趨勢包括:第一、電機本體永磁化:永磁電機具有高轉矩密度、高功率密度、高效率、高可靠性等優點。我國具有世界最為豐富的稀土資源,因此高性能永磁電機是我國車用驅動電機的重要發展方向。第二、電機控制數字化:專用晶元及數字信號處理器的出現,促進了電機控制器的數字化,提高了電機系統的控制精度,有效減小了系統體積。第三、電機系統集成化:通過機電集成和控制器集成,有利於減小驅動系統的重量和體積,可有效降低系統製造成本。
在驅動電機方面,經過「九五」、「十五」、「十一五」國家對電動汽車用電機系統的集中研發和應用,我國已自主開發了滿足各類電動汽車需求的驅動電機系統產品,獲得了一大批電機系統的相關知識產權,形成具有核心競爭能力的車用驅動電機系統批量生產能力。
目前,我國自主開發的永磁同步電機、交流非同步電機和開關磁阻電機已經實現了與國內整車產業化技術配套,電機重量比功率顯著提高,電機系統最高效率達到93%以上,系列化產品的功率范圍覆蓋了200kW以下電動汽車用電機動力需求,各類電機系統的核心指標均達到相同功率等級的國際先進水平。但是與國際先進水平相比,在產品集成度、可靠性和系統應用技術方面,仍存在較大的差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