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營銷分析
㈠ 對比亞迪的戰略分析
比亞迪股價近期大幅上漲,動態市盈率都超過900了,很大一部分朋友會覺得這個股價已經算是比較高了,但是中信建投給比亞迪的預估值是1.5萬億目標市值,這表示還有70%的上漲空間。到底比亞迪有沒有被高估呢?今天就來和大家來分析下國內新能源汽車業務的龍頭——比亞迪。
在開始看比亞迪股票前,給大家說一下我整理好的新能源領域龍頭股名單,戳鏈接就可以領取:寶藏資料:新能源行業龍頭股一覽表
一、從公司角度分析
公司介紹:比亞迪是公認的中國新能源汽車技術綜合實力第一的企業,業務橫跨汽車、電池、IT、半導體等多個領域,擁有全球領先的電池、電機、電控及整車核心技術,以及全球首創的雙模技術和雙向逆變技術,實現汽車在動力性能、安全保護和能源消費等方面的多重跨越,是全球新能源汽車產業領跑者之一。
比亞迪的亮點:
1、產品力持續向上,新能源車銷量表現強勁
公司已經進入產品與技術的集中兌現期,因為很多車型攜帶著比亞迪全新技術陸續上市,公司新能源汽車銷量持續升高,在電動車領域繼續引領行業發展,在自主品牌高端化方面異軍突起,進步迅速。
2、刀片電池出鞘安天下,進一步強化核心競爭力
比亞迪刀片電池具備超級安全、超級壽命、超級續航、超級強度、超級功率和超級低溫性能六大技術創新,跳過模組,相較於傳統電池包,體積利用率提升50%,成本上也明顯更有優勢。截止目前為止電池市場佔有率15%,就比CATL(寧德時代)低一名。受益於技術創新,比亞迪刀片電池在性能方面有優勢,在成本方面也有優勢,就算在全球電動化為主的今天,比亞迪外供動力電池有望不停進步,攻克更多的市場份額,增強核心競爭力。
3、深度產業鏈布局,彰顯龍頭地位
比亞迪的產業鏈布局被持續擴大,全力推動半導體分拆上市,先後入股華大北斗(高精度導航)、阿特斯(光伏)、湖南裕能(正極材料)等產業鏈核心公司。能理解為,比亞迪憑借產業鏈進行絕妙布局,對升高核心技術、供應鏈風險的把控能力有顯著促進作用,突顯了龍頭的位置。
二、從行業角度分析
目前看來,在碳中和減排政策的推出,結合鋰電池成本的控制雙輪驅動下,汽車電動化發展進程實在是太快了,到2027年全球新能源汽車滲透率有望超過50%。這時候,還有一個汽車智能化革命,汽車駕駛由輔助駕駛逐步過渡到自動駕駛,駕駛艙智能化,完成了交通工具場景向智能出行場景的轉變,出行服務未來將占據汽車市場主導權,到2025年全球L2及以上自動駕駛汽車滲透率有望超過70%。當下電動化與智能化變革,正在改變著傳統汽車產業鏈格局,新能源汽車的高速發展時期指日可待。
篇幅不能過長,許多新能源汽車行業相關的深度報告以及風險提示,在整理這篇研報的過程中,點擊一下就能看到:【深度研報】比亞迪股票點評,建議收藏
三、總結
整體來看,國內新能源汽車的領軍企業是比亞迪,在行業前景如此可觀的情況下,有望迎來不斷發展。但是文章是具有一定的滯後性的,假若大家想明確知道比亞迪股票未來行情,可點進下方鏈接,有專業的顧問幫你分析,看下現在比亞迪股票的估值是高還是低:【免費】測一測比亞迪現在是高估還是低估?
應答時間:2021-09-07,最新業務變化以文中鏈接內展示的數據為准,請點擊查看
㈡ 比亞迪營銷策略是什麼越詳細越好
2003年比亞迪借收購西安秦川汽車,成功切入汽車領域。經過近3年的超乎尋常的學習、創新與改進,2005年比亞迪第一款新車下線。2006年5月F3正式上市,到2007年6月18日第十萬輛F3下線, 2005年以來,比亞迪汽車銷售每年實現100%高增長。2008實現銷量20萬輛,2009年在上半年全國轎車銷量排名中位列第七,銷量176814輛,銷量同比增幅176%,市場佔有率達5.45%,成為我國自主汽車品牌的主力之一。
正如我們看到,比亞迪的成功絕不是一個單項上的創新,而是系統的模式的成功。比亞迪用自己的創新邏輯,將這一模式從電池復制到手機部件,再復制到汽車都取得令業界震驚的快速發展。比亞迪的營銷的主要策略:
價格:成本=售價-利潤
「成本=售價-利潤」是比亞迪技術運用的核心思維。比亞迪的「成本=售價-利潤」的思維方式,使得比亞迪更加專注於成本的控制,比亞迪更加關心的是如何運用技術改進的方式來降低成本。比亞迪的做法是在現有的戰場上,做到比競爭對手更加出色,以節約成本的研發來驅動技術創新。
比亞迪最讓競爭對手懼怕的就是他的撒手鐧——高性價比,以超高的性價比將產品投放市場,打亂現有的市場價格體系,迅速佔領市場,是比亞迪的市場拓展的「簡單」邏輯。
在汽車業,比亞迪的價格策略是更具殺傷力的「一半的價格」策略。從第一款新車F3開始,比亞迪就貫徹著這一策略。在外觀上F3和豐田花冠有90%的相似度,甚至內里的部分零部件都可以通用,但價格不到花冠的一半。比亞迪後來推出的數款車型都復制了這種成功模式。微車F0高仿豐田AYGO,風格時尚,但價格只有4萬左右;F3-R翻版上海通用凱越HRV,但售價只在6萬左右;F6財富版則被業內稱為比亞迪「凱凱定律」,即「凱美瑞的享受,凱越的價格」;而明年上市的新車T6與保時捷外型相似度達98%,價格只有保時捷的1/8。
產品:比亞迪式多元化
比亞迪造車,延續了比亞迪占據制高點,積累品牌能量,擴大品牌影響力的策略。比亞迪2003年剛一進入汽車製造業,就瞄準了汽車產業的最前沿——純電動汽車。比亞迪先是研製出「鐵電池」,續航旅程達400公里,普通家庭電源8小時可完成充電,專業充電站10分鍾可以充滿一半,一舉解決了電動車續航旅程、充電電源等問題,進入電動車電源的世界領先行列。比亞迪更進一步推出了全球首款純電動車E6,使得比亞迪這個汽車業初出茅廬的小子名噪一時,獲得眾多的關注。比亞迪對用新能源技術建立起來的品牌能量的運用也更加成熟,比亞迪的參展每次必定會帶上這些尚未上市的新概念能源車,以此來打造比亞迪汽車的高技術的品牌形象。
渠道:超低成本「千店工程」
比亞迪汽車確定渠道建設工作目標,內定開始實施「千店工程」。具體包括:網路覆蓋率要在省會城市達到100%、地級市達到80%以上、縣級市達到70%以上、總網點達900個。按照惲力的估計,「千店工程」明年就會實現,全國1000家,平均每家每年銷售800台車。
促銷:低價促銷模式
價格是消費者購車首要考慮因素,服務對於消費者購車的影響正在逐步提升,比亞迪在產品上主要有節能的巨大優勢同時,低價也是不可或缺的一個重要競爭優勢。產品的性價比在中低端汽車中更具優勢,「千店工程」將汽車的銷售渠道大大的擴展同時,也降低了很大的銷售成本,將更多的利潤分給了經銷商和消費者,是得比亞迪為更多消費者所接受。在售後附加服務上更是加大了投入如:「繽紛雙月,全心回饋」除了開展技術人員服務技能大賽、提高服務人員服務水平以外,比亞迪售後還在終端積極開展針對消費者需求的服務活動。從比亞迪汽車A2網了解到,為了給車主提供貼心、實惠的服務,比亞迪F0、F3R啟動了「繽紛雙月,精彩雙周」 精誠服務活動,以雙周為一個服務周期,其中包括了清涼雙周、安全雙周、舒適雙周、暢行雙周,為車主在炎炎夏日送上一份清涼和舒爽。
㈢ 比亞迪的銷售模式優缺點
比亞迪的銷售模式優缺點:優點是比亞迪精準的營銷方式來帶動品牌效應,提升品牌形象,用好口碑吸引更多的忠誠用戶,缺點是比亞迪的銷售模式依舊是傳統的4S店模式,並非廠商直營,而是經銷商銷售。比亞迪用硬實力打好基礎,生產高質量的汽車,找准細分市場和目標群體,研究消費者的心理,使得產品與需求相契合,合理運用價格營銷策略,敢於沖擊高端市場。
比亞迪營銷優勢的意義
比亞迪近幾年通過在新能源領域打出的營銷「組合拳」,不僅占據了新能源汽車相當的市場,品牌形象也在不斷提升,逐步成為消費者心目中值得信賴和購買的汽車品牌,這與比亞迪精準的營銷定位和高質高價,品牌導向的營銷策略是分不開的。
自主品牌車型產品力進步明顯,與合資品牌的差距越來越小甚至藉助新能源技術實現了反超,且尺寸,價格,配置上的優勢及消費者對本土品牌不斷提高的認可讓自主品牌已經具備同合資品牌掰手腕的能力,自主品牌的不斷攀升,也讓合資品牌多年來頭一回真正感受到緊迫感。
㈣ 王傳福的情懷依舊,比亞迪新能源汽車前景卻令人堪憂
引言:王傳福很有情懷不假,但卻不懂愛,更不懂消費者。長江後浪推前浪,新一輪的智能電動車大潮中,王傳福和比亞迪會被後浪們反超、甚至拍打在沙灘上嗎?
5月19日,註定將被載入新能源 汽車 史冊。
中國新能源 汽車 龍頭企業比亞迪,迎來第100萬輛新能源 汽車 整車下線,成為繼特斯拉之後又一個新能源車累計銷量破百萬的車企。
比亞迪官方喜報中如此表述,首個進入新能源 汽車 「百萬輛俱樂部」的中國品牌。
可喜可賀!
特斯拉再厲害,那也是源自大洋彼岸的「舶來品」,BYD雖說晚了一年,但怎麼著也是中國第一。
成績擺在面前,比亞迪在新能源車領域的龍頭型行業地位,毋庸置疑。
但身為一個曾經的比亞迪人,以及現如今的新生代獨立行業觀察者,筆者看到這則重磅行業喜訊的時候,除了道賀與欣喜之外,更多的其實是一種莫名的惆悵。
「比亞迪肩負著中國新能源 汽車 品牌向上發展的責任使命。從0到100萬輛,是比亞迪引領全球 汽車 行業變革,交出的一份答卷;
也是中國新能源 汽車 產業從無到有、從小到大,實現傳統車大國邁向新能源 汽車 強國的波瀾歷程。」
台上的比亞迪董事長兼總裁王傳福,一如既往地表達感慨和傳遞情懷。
台下的觀眾和媒體,除了及時拿出手機拍照記錄外,究竟有多少人對「老王」的演講產生共情,需要打個大大的問號。
要知道,2003年通過收購西安秦川 汽車 製造廠闖入 汽車 製造行業、2008年推出全球首款量產插電式混合動力新能源 汽車 —F3DM以來,過去這十多年的時間里,比亞迪一直試圖苦口婆心地教育大眾,新能源車才是未來。
王傳福基本上每逢大事,都會來一場洋溢著家國情懷的宏大演講。
主旨思想也很簡單,比亞迪干新能源 汽車 ,絕非只是捕捉風口和鑽空子,是為了國家和人類的未來!
你很難想到,這么多年過去了,比亞迪在很多重要活動前給大夥兒放的宣傳視頻,都還是一模一樣。
時間在變,王傳福和比亞迪還是一如既往地大談情懷。
現實在於,情懷偶爾談個一次兩次倒也還行,年復一年談多了只剩「幾毛錢一斤」。
比亞迪自己也說,100萬輛是個重要 歷史 節點,也是一個新的起點。
據樂逗 汽車 觀察,群雄崛起的時代,比亞迪的「王朝」根基已經被動搖,引領者地位受到空前挑戰,前景難言樂觀。
為什麼這么講呢,我們不妨從人才、技術、產品、營銷等幾大關鍵要素加以看待。
人才方面,眾所周知比亞迪一直以「工程師文化」著稱,創始人王傳福也是工程師技術派出身。
按理說,比亞迪對人才方面是較為重視的。
前些年當許多同行友商研發人員規模,普遍還僅為幾千人的時候,比亞迪就號稱擁有上萬人規模的工程師隊伍。
但與龐大的數字相對應,比亞迪的薪資待遇在業內卻並不咋地。
這就造成了一個不好的現象,比亞迪往往「留不住人」 。
不僅很多大學應屆生在比亞迪工作一段時期後離職率較高,那些有想法能力也相對突出的人才,更是大多容易選擇「跳槽」。
比亞迪在新能源 汽車 領域搞的比較早,過去這些年,太多比亞迪的人才和高管「外流」,被吉利、上汽,以及許多新造車勢力「挖走」。
尤其是造車新勢力,在包括薪酬在內的諸多方面提供的待遇,很難讓人拒絕。
王傳福可以始終談夢想和情懷,那些研發人員和工程師,說到底大家也都是「打工人」,人家開的條件好的不要太多,誰願意繼續待在比亞迪?!
技術方面,過去較長一段時期,新能源 汽車 技術的確是比亞迪的一大核心優勢。
畢竟搞得早,自1994年成立比亞迪就是靠電池起家,2003年闖入造車行當後不久,就瞄準了新能源的方向搶占研發布局。
這也是為什麼比亞迪在品牌、設計、營銷等多方面,皆不如人的背景下,能夠搶先抓住新能源的 歷史 機遇、並占據C位的關鍵原因。
前些年,當消費者在談到新能源電動車哪家最靠譜,比亞迪當仁不讓。
比如動力電池的安全性、可靠性等,大家普遍比較認同比亞迪,別的牌子車造的再好看營銷做得再好,總感覺不安心不靠譜。
但是,近年來隨著新能源 汽車 產業的快速發展,各種新勢力、傳統車企集中猛發力,八仙過海各顯神通。
大家在核心「三電」等領域,基本上差距越來越小,比亞迪固然很強,但上汽、廣汽、蔚來等,也都不差。
甚至一些新勢力在自動駕駛、車載智能網聯體驗上,比BYD更優!
就連比亞迪最引以為傲的鐵電池、刀片電池等技術,慢慢被大家迎頭趕上,大家都很好了。
產品方面,這方面無疑是比亞迪的一大短板,近幾年才有了一些好的變化,但依舊是短板。
什麼意思呢?
過去比亞迪的新能源車產品,在三電技術方面的確很超前很NB,但造型設計太山寨太low,外在顏值完全跟不上內在實力。
第一代的秦,唐,哪怕是後面的第一代宋,產品「賣相」真的叫人提不起興致。
只是那個時候國內新能源車市還不夠繁榮,同價位消費者可選的品牌的車型,著實太少。考慮到技術的可靠性啥的,能就將就講究一下了,因為沒有太多更好的選擇。
現在呢,雖說自打2017年挖來了前奧迪設計總監艾格,從全新一代唐開始比亞迪的產品設計和賣相,終於有了質的飛躍。
但隨著時間的流逝,龍臉家族化造型日漸有些審美疲勞,加之其它自主及合資廠商在設計上,也都普遍有了很大的進化,比亞迪的產品賣相只能算是主流水平。
尤其內飾設計及色澤搭配上,比亞迪的產品給人的直觀印象,還是「挺土「。
包括最新的王朝旗艦——漢,外觀還行,坐到車內你會感嘆,簡直不像是這個時代應有的高端智能電動車的樣子!太傳統,太矯揉造作,挺老氣。
事實上,筆者身邊就有一個活生生的例子,之前買車還咨詢過我,看了特斯拉Model 3以及燃油車寶馬X3,問我有沒有別的可推薦,我說可以再看看比亞迪漢、小鵬P7。
小鵬P7還好,比亞迪漢人家直接回了一句,「這內飾跟特斯拉Model 3一比,完全沒有想要買的慾望好吧!」
營銷方面,和產品造型設計類似,營銷同樣是比亞迪一直以來的一大短板,而且是超級短板。
王傳福畢竟搞技術出身,過去比亞迪很不屑於搞營銷,覺得「技術為王」,以為老資苦研技術走遍天下都不怕。
所以即便是2010年股神巴菲特、蓋茨、芒格等大神,一起造訪了比亞迪並給比亞迪的電動車站台,比亞迪依舊沒有去製造出個鋪天蓋地刷屏的「大新聞」。
甚至據說當年比亞迪方面,還有意拒絕媒體前往報道。
這些年比亞迪在營銷方面有了一些轉變,在CCTV、 汽車 之家等頭部平台,各種大手筆的砸錢投廣告不老少。
不過比亞迪的營銷公關口線,長期由王傳福的貼身跟班李雲飛把持,營銷領域缺乏創新,投入不菲效果一般。
一句話,無論是在人才、技術、產品,還是營銷等方面,同許多同行尤其新勢力相比,比亞迪過去的既有優勢在加速喪失,而既有劣勢也沒有得到根本性的扭轉。
未來的市場競爭力,恐將只會越來越弱。
從2008年到2021年,13年,100萬輛。雖說跨度有些長,但成績依舊可喜。
但我們也必須清醒的意識到,比亞迪過去之所以能夠取得快速發展、並成為國內新能源 汽車 領域的引領者,更多的是因為其賭對了新能源的趨勢,佔有絕對的先發優勢。
尤其在咱們中國這樣一個,政府宏觀政策調控力度可以非常之大的國家,比亞迪那些年的巨大成功,某種意義上是站對了邊、得到了政策的大力扶持。
比亞迪堪稱前些年我國新能源 汽車 補貼,以及一攬子配套利好政策的最大獲利者。
但當新能源 汽車 的補貼褪去,特斯拉國產不斷提速,以及蔚來、小鵬、理想、智己、嵐圖等等越來越多的造車新勢力/新實力加入戰局,比亞迪一枝獨秀的局面早已發生根本性變化。
譬如,與比亞迪同一年造車的特斯拉去年便已經實現了100萬輛整車的下線,如今已經超過150萬輛,而且全球市場的勢頭還更猛(中國市場近期以來由於受到維權及「正直」等方面的原因,面臨較大一輪危機)。
再比如,無論是特斯拉的100萬輛、150萬輛,還是蔚來的的10萬輛、小鵬的4萬輛等,含金量也比BYD高太多。
比亞迪搞了那麼多年,乘用車、商用車、叉車、各種工程用車一大堆,車型產品更是兩只手都數不過來,同時還發力BC兩端市場,平均車型售價也相對偏低!
眾多因素疊加在一起,多維度來分析判斷,比亞迪今後在新能源車市的龍頭地位將受到巨大挑戰,前景難言樂觀。
起了個大早趕了個晚集,辛辛苦苦培育市場十多年,到頭來給同行做了嫁衣,也是大概率事件。
說到底,王傳福很有情懷,但不懂愛,更不懂今天的消費者。
試問,當下及未來,當你在選擇新能源電動車的時候,同等價位可選的品牌和車型不再單調,而是日益豐富到令人眼花繚亂,你還會選擇BYD嗎?!
這對王傳福和比亞迪,無疑是個靈魂拷問。
比亞迪,BYD,總歸還是土和low了一些,沒有逼格和面子 。
至於新高端品牌,何時發布,新車型如何與比亞迪做好區分,還是個謎。
常言道,長江後浪推前浪,前浪被拍在沙灘上。
60後的王傳福,相較於70後、80後的李斌李想們,顯然是十足的前浪;
27歲的比亞迪,相較於不過6、7歲的理想蔚來們,同樣堪稱前浪的前浪。
在新一輪的智能電動車大潮中,王傳福和比亞迪會被後浪們反超、甚至拍打在沙灘上嗎?
㈤ 比亞迪:秦PLUS累計銷量突破40萬輛,為什麼這么受歡迎
比亞迪秦PLUS累計銷量突破40萬輛,這種車之所以非常受歡迎,主要是系統進行了升級,各個方面都會有所改變,符合消費者的需求。
在另一個方面可以發現新能源領域布局是比較早的,而比亞迪能夠掌握電控電機以及電池這樣的核心技術也屬於特別不容易的一件事情。會有不一樣的競爭力,最主要的就是擁有核心技術。比亞迪銷量也能夠快速增長,這樣就能夠打下最堅實的基礎,這也是比亞迪銷量能夠領先的一個原因。
㈥ 為什麼比亞迪賣得這么好
在傳統的燃油車領域,比亞迪的車子銷量還是比較一般的,不過在新能源車的領域那裡的確做的非常好,綜合的性價比非常高,而且整體的技術也是在整個新能源車價也處於比較前列的位置。因此,車輛的銷量非常好。同時,比亞迪在設計以及在營銷方面都完全符合中國的國情的需求。車輛的外形設計非常的搶眼,配置非常豐富,並且有超長的電池質保期。這些也是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獲得成功的主要原因。 @2019
㈦ 比亞迪6月新能源汽車銷量134036輛,你覺得這個銷量成績如何
由於溫室效應越來越嚴重,各大汽車品牌全部都推出了新能源汽車,那麼在整個行業的新能源中,小編認為比較強的兩款汽車就是比亞迪和特斯拉。根據數據顯示,2022年6月份,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售量高達134036輛。同比增長了224.02%。那麼自從2022年以來,比亞迪累計銷售的新能源汽車就已經達到了641350量,它的新能源汽車銷售的成績是十分的搶眼的。根據對比小編認為這個6月份的銷售成績在汽車行業已經算得上是頂尖的地位了,並且沒有任何一個車企能夠在一個月內銷售10萬台,這也充分的說明了比亞迪在汽車行業還是十分受歡迎的。它搶眼的成績也是對於業內來說算是頂尖的水平了,所以小編認為這個銷售成績是十分值得引人關注的。
㈧ 比亞迪發布2022年上半年報公布,對新能源車板塊會有何利好影響
比亞迪發布2022年上半年報公布,對新能源車板塊會利好影響能夠加強對於新能源汽車改善帶來更多經濟效益,並且對其新能源汽車保持高增長的趨勢。
對於比亞迪通過數據了解到,對於新能源汽車,不管是在市場產業升級,營銷策略還是政策調整等多個方面都能做出突破和創新,帶來更多經濟效益,由於這種經濟效益提供了我國有關新能源汽車發展基礎。
㈨ 比亞迪股票基本面分析2021
2021年中國股市新能源板塊表現亮眼,比亞迪作為市值最高的整車公司之一,股價漲幅也比較大。截至本文撰寫日(2021年12月10日,下同),比亞迪a股股價為301.42元,今年以來漲幅為55.25%;如果以2020年比亞迪a股最低價46.61元為基數,不到兩年股價上漲546.69%。 在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營業收入等核心業績指標快速增長的同時,比亞迪的盈利能力並沒有明顯提升。根據比亞迪公布的數據,截至2021年第三季度,比亞迪當年營業總收入達1451.92億元,同比增長38.25%;凈利潤24.43億元,同比下降28.43%。在比亞迪股價大幅上漲的同時,其盈利水平卻沒有明顯改善,這就引發了人們對比亞迪「增收不增利」的質疑,以及其股價是否被高估。 根據比亞迪不同業務板塊所處的行業和發展階段,通過分析各業務板塊的核心競爭力、核心業務數據和財務數據預測,探討比亞迪的估值模型和2022年的估值。本文認為,比亞迪應該採用「分部估值法」對不同的業務分部進行估值。對於新能源汽車、動力電池等業務,要按照市銷比進行評估。因為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投資比亞迪的確定性,而不是試圖證明投資比亞迪的高彈性或高回報率,所以在估算營業收入、PS值等關鍵指標時,應該採取保守的方法。 根據上述估值原則和方法,在悲觀、中性和樂觀條件下,2022年比亞迪整體估值分別為10400億元、12992億元和15585億元,對應的股價分別為357.27元、446.31元和535.38元。對比本文發表之日比亞迪a股股價,預計2022年比亞迪股價在悲觀、中性、樂觀三種情況下分別上漲18.53%、48.07%、77.62%。 一、估值模型基礎知識 在對比亞迪進行估值之前,我們必須明白,不同行業、不同發展階段的企業應該採用不同的估值模型。 以下常用估值方法引自知乎: 1.資產導向型企業(如傳統製造業)以凈資產估值為主,利潤估值為輔。 2.輕資產型企業(如服務業),以利潤估值為主,凈資產估值為輔。 3.互聯網企業,以用戶數、點擊量、市場份額為長期考量,以市場銷比為主要考量。 4.新興產業和高科技企業,以市場份額為長期考量,注重市場銷售比。 顯然,並不是所有的企業都只能用利潤(PE,即市盈率)來估值。相反,如果所有企業都必須按利潤來估值,那估值就太簡單了。巴菲特曾經說過,「一個投資者只需要學會兩個功課:如何理解市場,如何對市場進行估值。」如果估值這么簡單,那麼炒股就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顯然,我們都知道炒股不是一件很簡單的事情。 那麼,為什麼有些企業不以利潤來估值,而是以價銷比來估值呢?這是因為新興產業和高科技企業在不同階段的利潤水平差別很大。以新能源汽車產業為例。目前,大多數企業都處於萌芽階段或成長期。在這個階段,企業需要投入大量的R&D費用做基礎研究和開發新產品,投入大量的資金建廠和購買生產設備,建立營銷和服務網路,投入大量的市場費用進行市場推廣。但此時由於新能源汽車的普及率還比較低,企業的產品成熟度和品牌影響力還比較差,所以銷售收入還比較少或者還處於緩慢爬坡階段。現階段,一方面各種成本很高,另一方面銷售規模相對較小,必然導致利潤率降低,甚至虧損。隨著新能源汽車普及率、企業產品力和品牌影響力的提高,頭部企業的銷售規模會迅速放大,邊際成本會隨著規模的發展逐漸降低,然後利潤率會逐漸提高。因此,對於高速增長但利潤不穩定的新興行業和高科技企業,通常採用市銷率進行估值。 企業生命周期中的銷量和利潤曲線圖如下(紅框表示比亞迪新能源汽車等業務目前所處的階段,即成長期): 二、比亞迪的估值模型 在對比亞迪進行估值之前,一定要對比亞迪不同業務板塊的行業、發展階段等關鍵因素進行分析,然後在此基礎上決定不同業務板塊的估值模型。 根據比亞迪2021年半年報中的描述,比亞迪的業務包括汽車、半導體、手機零部件及組裝、充電電池及光伏、軌道交通等業務。其中,汽車業務包括新能源乘用車(含純電動汽車和混合動力汽車)、新能源商用車(含純電動客車、純電動商品物流車、純電動叉車、純電動智能自卸車等。)和傳統燃油車。從收入構成來看,汽車、汽車相關產品及其他產品收入佔52%,充電電池和光伏佔8%,手機零部件、總成及其他產品佔40%。 比亞迪的業務板塊眾多,不同板塊的行業和發展階段存在明顯差異。比如新能源汽車和手機組裝是完全不同的行業,目前的發展階段也不同。首先要確立「分部估值法」的原則,即對比亞迪的不同業務分部分別進行估值,匯總後即為比亞迪的整體估值。根據比亞迪不同的上市主體(包括比亞迪半導體)和業務板塊,我們可以將比亞迪的業務拆分為以下幾個板塊,按照不同的估值方法進行估值: 1.新能源乘用車業務按市銷比估值; 2.新能源商用車業務,按市銷率估值; 3.傳統燃油車業務,估值為0(比亞迪預計將很快退出該業務); 4.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業務,以市銷率估值; 5.Foday為備件業務,估值為0(估計目前外供業務量較小,目前還沒有找到相關營收數據); 6.比亞迪電子(手機零部件及組裝、電子霧化產品等業務。)已經上市,按照預測市值估值; 7.比亞迪半導體(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集成電路、智能感測器、光電半導體、半導體製造及服務等業務。)擬在創業板上市,按照預測市值估值; 8.軌道交通、光伏等業務按預計累計投資額估值。 注:以上第6項,比亞迪電子已在港股上市(股票代碼285);上面提到的第七家比亞迪半導體,計劃2022年上半年在創業板上市;其他業務屬於比亞迪總公司或其他子公司。 三。2022年比亞迪估值 我們根據以下原則和方法對比亞迪進行估值: 1.採用分部估值法; 2.對於以價銷比(PS)進行估值的業務,在簡要分析比亞迪競爭力和業務發展前景的基礎上,結合同行業、同規模企業的價銷比預測PS值,並在此基礎上結合2022年的預測業務收入計算估值。 3.因為本文的主要目的是分析投資比亞迪的確定性,而不是試圖證明投資比亞迪的高彈性或高回報率,所以應該採取保守的方式來預測PS值。 我認為,價銷比估值法是一種間接估值法,因為企業的最終價值來源於其盈利能力,所以在採用價銷比估值法時,要考慮企業未來的成長性和盈利能力。在我看來,創新型科技公司的成長性和盈利能力取決於企業的綜合競爭力。關於比亞迪的核心競爭力,我曾經在2021年6月15日寫過一篇題為《投資比亞迪的核心邏輯》的文章。其中的核心思想仍然適用於目前對比亞迪核心競爭力的分析。如果說有什麼不同的話,那就是比亞迪目前的競爭力遠遠超出了我寫這篇文章時的預期。以上「投資比亞迪的核心邏輯」鏈接如下:網頁鏈接。 採用以下分部估值法對比亞迪2022年各業務分部進行單獨估值。 (1)新能源乘用車業務估值 1.1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業務的核心競爭力。 根據CleanTechnica公布的新能源乘用車全球銷量數據,2021年1-10月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全球統計排名中,比亞迪位列第二,僅次於特斯拉。如下圖: 2021年10月月度統計,比亞迪高居榜首,特斯拉降至第二。如下圖: 根據上述2021年累計數據,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全球第二;根據2021年10月的月度銷量數據,比亞迪銷量全球第一。是數字神的語言(意思是最客觀)。以上銷售數字充分體現了比亞迪在全球新能源汽車行業的地位和競爭優勢。 從核心技術來看,比亞迪的葉片電池、電機和電控技術,以及被譽為「下一代純電車搖籃」的DMi平台和E平台3.0,技術競爭力突出,優勢領先。在產品力上,比亞迪乘用車覆蓋純電動和超級混動兩大系列。車型包括轎車、SUV等車型,價格從8萬元到30萬元不等,覆蓋了90%以上的市場需求。從實際市場表現來看,很多車型供不應求,銷量遙遙領先除特斯拉以外的所有競爭對手。綜合分析產品競爭力、產品覆蓋面、產能、品牌影響力等因素,我認為比亞迪很有可能在2022年成為全球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 1.2 2022年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業務收入預測。 根據比亞迪公布的2021年11月產銷快報,2021年1-11月,比亞迪共銷售新能源乘用車500922輛,其中11月銷售90121輛。預計2021年比亞迪將銷售60萬輛新能源乘用車,其中2021年12月預測銷量將超過10萬輛。 預計2021年12月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銷量將突破10萬輛。考慮到合理的環比增長,預計2022年比亞迪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150萬輛。按照15萬元的ASP(平均售價)(與2021年ASP預估值相同)計算,2022年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收入將達到2250億元。 注:比亞迪2021年宣布2022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目標為150萬輛,隨後又將銷量目標下調至120萬輛。我們的分析可能是基於預期管理層的考慮,有意調低新能源汽車的銷售目標。 1.3標桿企業當前銷售率數據。 由於比亞迪將於2022年基本退出燃油車業務,成為純新能源車企,本文選取純新能源車企特斯拉、蔚來、小鵬、理想作為標桿企業。截至本文撰寫之日,上述四家企業的市值、PB、PE、PS數據如下: 以上四家企業的簡單平均PS為:14.93。 1.4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業務估值。 從理論上講,由於比亞迪目前新能源汽車的銷售規模和利潤水平弱於特斯拉,但高於蔚來、小鵬和理想,比亞迪的估值水平應該介於特斯拉和其他三家之間,14.93的PS比較合適。但由於這些企業的PS可能被嚴重高估,本文按照悲觀、中性、樂觀三個等級確定PS,並對比亞迪新能源乘用車業務進行評估。下表: (二)新能源商用車業務估值 2.1比亞迪新能源商用車業務的核心競爭力。 比亞迪新能源商用車包括純電動客車、純電動商品物流車、純電動環衛車、純電動叉車、純電動智能自卸車、純電動混凝土攪拌車、純電動拖拉機等。 根據比亞迪2020年年報,「集團推出的純電動公交車和純電動計程車已在6大洲50多個國家和地區的300多個城市成功運營,為洛杉磯、倫敦、阿姆斯特丹、悉尼、香港、京都、吉隆坡等城市帶來綠色公共交通解決方案。」 比亞迪是全球領先的新能源商用車企業之一,產品布局全面,具備一定的全球化運營能力。 2.2 2022年比亞迪新能源商用車業務收入預測。 根據比亞迪2020年年報,比亞迪2020年銷售商用車6651輛,銷售收入69.73億元。 在比亞迪2020年的商用車銷量中,銷售了6050輛客車和601輛其他商用車。如下圖: 比亞迪2020年商用車銷售收入約為69.73億元,如下圖所示: 考慮到比亞迪在新能源商用車領域布局較早,產品線全面,在「碳中和」的大背景下,新能源汽車的普及將逐步從乘用車擴展到商用車,新能源商用車市場也將快速增長。預測2020-2022年比亞迪商用車將保持50%的復合增長率。以此計算,2022年比亞迪商用車銷售收入預計為: 69.73×150%×150% = 157(億元) 2.3標桿企業當前銷售率數據。 本文選擇宇通客車作為標桿企業。宇通客車官網介紹,「宇通客車是中國客車行業上市公司(SH.600066),集R&D、客車產品製造和銷售為一體。其產品主要服務於公交、客運、旅遊、團體、校車、特殊出行等細分市場。截至2020年底,宇通累計出口客車超過7萬輛,銷售新能源客車14萬輛。大中型客車多年來暢銷世界各地。」 截至本文撰寫日,宇通客車市值、PB、PE、PS數據如下: 注:市銷比由前三季度銷售收入計算的市銷比1.57換算成全年市銷比。 2.4比亞迪新能源商用車業務估值。 本文按照悲觀、中性、樂觀三個等級確定PS,對比亞迪新能源商用車業務進行估值。下表: (3)傳統燃油汽車業務的估值 從2021年開始,比亞迪的燃油車業務逐漸萎縮。根據比亞迪公布的2021年11月產銷快報,2021年1-11月,比亞迪共銷售燃油車131181輛,其中11月銷售7121輛。2021年11月,比亞迪燃油車銷量占當月98340輛整車銷量的7.24%。 考慮到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業務的快速增長,比亞迪燃油車銷量的逐月下滑,以及比亞迪DM和DMi車型對燃油車的替代效應,預計2022年比亞迪將基本放棄燃油車業務,因此2022年比亞迪燃油車業務估值為0。 (4)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業務(以下簡稱「電池業務」)估值 4.1比亞迪電池業務的核心競爭力。 我認為比亞迪的刀片電池是目前量產最好的動力電池,原因如下: 1.與同行業磷酸鐵鋰電池相比。 葉片的能量密度是已經量產的磷酸鐵鋰電池中最高的。 1)汽車續航能力對比。比亞迪採用2020技術的blade電池的「漢」續航已達605公里。作為標桿產品,特斯拉2021年發布的搭載磷酸鐵鋰電池的Model 3續航556公里,「漢」續航里程領先約9%。 SUV續航能力對比。根據工信部公布的申報信息,採用2021技術的刀片式電池的比亞迪「唐」續航已達700公里。特斯拉2021銷售的搭載磷酸鐵鋰電池的Model Y作為標桿產品,續航545公里,「唐」領先28%左右。 上述基準車型使用的磷酸鐵鋰電池由全球領先的動力電池公司當代安普科技有限公司提供,在其他企業中可以算是比較先進的磷酸鐵鋰電池產品。雖然評價動力電池的能量密度是一件非常復雜的事情,包括電芯密度、電池組密度等不同的評價指標,還有重量密度、體積密度等評價指標,但在保持車型正常(外觀正常,不侵佔用戶實際可以使用的空間)的情況下,續航里程可以看做是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的綜合指標。畢竟這是用戶能夠實際體驗到的關鍵指標。我們認為特斯拉的電機、電控等技術應該不弱於比亞迪。因此,上述續航里程的差異在某種程度上可以認為是動力電池能量密度的差異。 2.與三元鋰電池相比。 三元鋰電池的優點包括:更長的電池壽命、最快的充電速度、最佳的低溫性能等。磷酸鐵鋰電池的優點包括:更好的安全性、更低的成本、更高的循環次數、更少的資源限制等。(比如用於三元鋰電池的鈷,世界已探明的經濟可開采儲量只有710萬噸,只能作為950億千瓦時電池;而2/3的鈷礦依賴於非洲的剛果金)。 同行業刀片電池與三元鋰電池的比較: 1)耐力。隨著磷酸鐵鋰電池的續航已經達到足夠高的水平(比如2021款比亞迪唐已經達到700公里),隨著充電網路的逐步完善和快充技術的廣泛採用,高續航的邊際效用遞減,高續航的三元鋰電池只對追求極高續航的小眾車型意義重大。通俗地說,三元鋰電池即使續航達到1000公里,除非解決了安全和成本的問題,否則實質意義比較小。 2)充電速度。理論上三元鋰電池的充電速度更高,但隨著800V快充技術的應用,充電速度的實質性差異已經縮小到可以忽略不計的程度。 3)低溫性能。根據比亞迪近期進行的冬季測試,由於採用了全新的熱管理技術,續航405km的海豚時尚版,在平均環境溫度-7℃ ~ 4℃的續航測試中,續航實現率高達81%,充滿電續航超過330 km。低溫續航比同級機型高出20%,遠超行業平均水平,非常接近三元鋰電池的低溫性能。 4)刀片電池在安全性、成本、循環次數和減少資源限制方面比三元鋰電池具有明顯的優勢。 3.與其他類型的電池相比。 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的技術路線迭代很快,但一般認為,固態電池、燃料電池、納米離子電池,以及其他技術路線的電池,至少在3到5年後才會大規模量產和應用。從專利申請等信息來看,比亞迪在這些技術路線上也有充足的技術儲備。 刀片式電池與其他電池的對比總結: 綜上所述,在國內補貼不斷下降的背景下(國外補貼政策有待觀察),磷酸鐵鋰電池必將成為動力電池的主流,三元鋰電池將逐漸只應用於追求超長續航的小眾車型。比亞迪的刀片電池有非常好的市場競爭力。 4.2 2022年比亞迪電池業務收入預測。 根據比亞迪公布的2021年11月產銷快報,2021年1-11月,比亞迪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總裝機容量約為32.873GWh,其中2021年11月裝機容量為4.883GWh,預計2021年比亞迪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總裝機容量約為38GWh。 預測比亞迪2022年規劃產能約165GWh,電池裝機容量保守估計70GWh,其中外供約20GWh(含儲能);預計裝機容量約80GWh,其中約30GWh外供(含10GWh儲能)。本文以中位數75GWh作為2022年比亞迪電池裝機容量的預測數。 注:以上預測數據引自雪球用戶「開心自在」2021年11月12日發表的文章《比亞迪近期概況及2022年展望》。文章鏈接:網頁鏈接。 據彭博新能源財經(BNEF)11月30日發布的消息,2022年純電動汽車(ev)配備的鋰電池價格可能出現調查開始以來的首次上漲。2021年為每千瓦時132美元,僅比上一年低6%。預計2022年將升至135美元。按照上述標准,2022年電池價格約為0.86元/Wh。 考慮到上述價格可能包含三元鋰電池和磷酸鐵鋰電池,而磷酸鐵鋰電池價格相對較低,再考慮到原材料成本增加等因素,本文以0.77元/Wh計算出比亞迪2022年電池業務的營業收入,即578億元。如下所示: 0.77元/Wh X 75GWh = 578(億元) 4.3標桿企業當前銷售率數據。 本文選取a股上市的以動力電池和儲能電池為主營業務的當代安普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和郭萱高科作為標桿企業。 截至本文撰寫之日,上述兩家企業的市值、PB、PE、PS數據如下: 注:營銷率簡單來說就是由前三季度銷售收入計算的營銷率換算成年營銷率。 以上兩家企業的PS簡單平均值為:12.67。 4.4比亞迪電池業務估值。 從理論上講,由於目前比亞迪電池業務的規模和盈利能力弱於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但高於郭萱高科,比亞迪的估值水平應介於當代安培科技有限公司和郭萱高科之間,12.67的PS較為合適。此外,由於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業務增長較快,比亞迪電池業務繼續高速增長的可能性較大,因此應給予其相對較高的估值。但由於標桿企業的PS可能被嚴重高估,本文按照悲觀、中性、樂觀三個等級確定PS,並對比亞迪電池業務進行評估。下表: 需要注意的是,比亞迪電池業務很大一部分是內部銷售,也就是直接供應給比亞迪汽車子公司。在編制合並報表時,這部分的銷售收入將被合並,不會反映在財務報表的營業收入中,而只會在合並報表中反映外供部分的營業收入。但由於其他車企和作為標桿企業的電池企業基本不會同時生產新能源汽車和動力電池,其PS只針對單一的新能源汽車業務或電池業務,所以本文將比亞迪的新能源汽車業務和動力電池業務分別按照PS進行估值。 (5)福迪零部件業務估值 2020年3月,比亞迪宣布成立福特電池有限公司、福特遠景有限公司、福特科技有限公司、福特動力有限公司、福特模具有限公司五家福特公司,分別對應動力電池、汽車照明、汽車電子、動力總成、汽車模具,幾乎涵蓋了新能源汽車零部件的所有核心領域。未來,福特企業可能會獨立出來,為汽車行業的其他企業提供零部件。 目前福迪的企業業務量還是比較小的,相關業務可能會納入比亞迪的汽車業務或者電池業務。本文暫將福迪的備件業務估值為0。 本文的目的是將福迪的零配件業務單獨列出,以提示該業務的增長潛力和比亞迪市值繼續增長的潛在機會。 (六)比亞迪電子的估值 由於比亞迪電子已經上市,本文根據16家機構在富途軟體上預測的平均目標價計算2022年比亞迪電子的估值,並根據比亞迪持有的股權比例計算這部分業務的估值。 截至2021年11月18日,富途軟體上已有16家機構預測了比亞迪電子的目標價,目標價最低26.440港元,目標價最高65.400港元,目標價平均44.542港元。 按照上述平均目標價,2022年比亞迪電子的估值為1003.53億港元。如下所示: 2.53億股X 44.542港元/股= 1003.53億港元。 持有比亞迪電子14.82億股,佔比65.75%,對應估值659.82億港元,約合人民幣539億元。 在上述估值的基礎上,本文採用悲觀、中性、樂觀的方法,對比亞迪2022年持有的比亞迪電子股份分別評估為431億元(0.8系數)、539億元(1.0系數)、647億元(1.2系數)。 (七)比亞迪半導體的估值 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已向深交所提交IPO申請,預計2022年上半年在創業板上市。本文根據比亞迪半導體的發行價和比亞迪持有的股份數量,計算出比亞迪持有的比亞迪半導體的估值。 根據CicC編制的《比亞迪半導體股份有限公司首次公開發行股票並在創業板上市招股說明書》,比亞迪半導體是一家高效、智能、集成的半導體供應商,主要從事功率半導體、智能控制IC、智能感測器和光電半導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涵蓋電、光、磁信號的感測、處理和控制,產品市場應用前景廣闊。公司自成立以來,一直以汽車級半導體為核心,同步推進工業、家電、新能源、消費電子等領域的半導體業務發展。比亞迪致力於共同構建中國汽車級半導體產業創新生態,助力實現中國汽車級半導體產業自主、安全、可控、全面、快速發展。 根據上述招股書,2020年,比亞迪半導體實現營業收入14.41億元,扣非凈利潤3184.44萬元;2021年1-6月,比亞迪半導體實現營業收入12.35億元,扣非凈利潤16399.34萬元。截至2021年6月30日,比亞迪半導體總資產為452,533.90萬元,母公司所有者權益為342,898.31萬元。 根據上述招股書,比亞迪半導體擬募集資金26.86億元,發行股份數量不超過5000萬股,占已發行總股本的比例不低於10%。按照常規理解,IPO後,比亞迪半導體的估值約為268.6億元。 在比亞迪半導體IPO和發行新股之前,比亞迪持有比亞迪半導體72.30%的股份。比亞迪半導體IPO後,預計比亞迪持股比例將被稀釋至65.07%。屆時,比亞迪所持比亞迪半導體股份的估值約為175億元。如下所示: 268.6×65.07% = 175(億元) 在上述估值的基礎上,本文採用悲觀、中性、樂觀的方法,對比亞迪2022年持有的比亞迪半導體股份分別評估為140億元(0.8系數)、175億元(1.0系數)、210億元(1.2系數)。 (八)軌道交通、光伏等業務的估值。 比亞迪的城市軌道交通業務被視為比亞迪未來發展的戰略方向之一,致力於為全球光伏發展提供一流的解決方案。作為比亞迪新能源戰略的重要組成部分,比亞迪的軌道交通和光伏業務已經取得了一定的進展,未來有很好的發展空間。 由於財報中沒有單獨披露軌道交通和光伏業務的財務數據,我按照預計累計投資額對比亞迪的軌道交通、光伏等業務進行估值。 比亞迪官網顯示,僅雲軌項目,比亞迪就投入了50億元。據非正式消息稱,比亞迪在軌道交通和光伏項目上投資了數百億元。按照悲觀、中性和樂觀的方法,本文對比亞迪軌道交通、光伏和其他業務的估值分別為160億元(0.8系數)、200億元(1.0系數)和240億元(1.2系數)。 (九)2022年比亞迪整體估值 綜合上述分部估值結果,在悲觀、中性和樂觀條件下,比亞迪2022年整體估值分別為10400億元、12992億元和15585億元。如下所示: 截至本文發稿日,比亞迪a股股價為301.42元,總市值約8775億元(此處h股等於a股計算總市值,下同)。根據本文預測,2022年比亞迪整體估值為1.04萬(悲觀)、12992億元(中性)、15585億元(樂觀),對應股價分別為357.27元、446.31元、535.38元。預計2022年比亞迪股價分別為18.53%和48.00元。 四。比亞迪估值的其他參考數據 (1)券商對比亞迪的估值 以下是近期部分券商發布的關於比亞迪營收預測、盈利預測、估值的數據: 注:招行國際市值預測按港股目標價425港元計算,花旗銀行市值預測按a股目標價461元、港股目標價536元計算,美國銀行證券市值預測按目標價372港元計算。其他數據直接引自相關研究報告。 (2)比亞迪過去一年的定價 1.2021年1月,比亞迪以每股225港元(摺合人民幣183.71元)的價格增發1.33億股h股。據悉,本次增發,高瓴資本有意以更高的金額參與認購,但並未得到比亞迪方面的積極回應,最終確定為2億美元。可以合理推測,投資機構對比亞迪本次發行的價格認可度較高。 2.2021年11月,比亞迪以每股276港元(摺合人民幣225.35
㈩ 比亞迪新媒體營銷存在哪些問題
主次不夠分明。
比亞迪營銷存在的問題,在大眾媒體的宣傳中主次不夠分明。
深圳比亞迪股份有限公司是一家擁有IT、汽車及新能源三大產業群的高新技術民營企業,創立於1995年2月10日,總部設於廣東深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