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年新能源汽車股票
A. 「汽車強國」藍圖鼓舞,中概股先漲為敬,新能源車產業鏈個股接力漲停
國務院辦公廳日前印發《新能源 汽車 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中國新能源 汽車 產業迎來最強紅利節點!
受此影響,今日(11月3日)股市大面積飄紅,新能源、 汽車 板塊漲幅居前,充電樁、物聯網、智能電網、鋰電池等板塊也出現不同程度的上漲,多支股票出現漲停。
美股
蔚來理想小鵬
市值一夜暴漲近500億
規劃指出,到2025年,純電動乘用車新車平均電耗降至12.0千瓦時/百公里。新能源 汽車 續航水平的提升將從追求大電池向低能耗目標邁進。同時,規劃還對充換電便利性提出了要求。
而更為突出的變化是, 智能 汽車 全面進入新能源 汽車 產業發展規劃 。「高度自動駕駛」與「車用操作系統」已經寫入新的規劃,智能 汽車 無疑將迎來新一輪爆發式增長。
就在近兩月,特斯拉、蔚來、小鵬先後發布了自己的高速領航功能NOA(特斯拉)、NOP(蔚來)、NGP(小鵬),可以實現跟隨導航自動由匝道駛入高速、高速自動超車、自動變換高速、駛離高速等,在遇到突發情況需要駕駛員接管時,系統會提前數秒發出預警。
受規劃發布刺激,今日凌晨美股市場中國「造車新勢力」蔚來 汽車 、理想 汽車 、小鵬 汽車 股價均出現大漲。蔚來 汽車 (NYSE: NIO)上漲8.96%,報收33.32美元;理想 汽車 (NYSE: NIO)上漲13.44%,報22.88美元;小鵬 汽車 (NASDAQ: XPEV)上漲6.91%,報20.72美元。
蔚來 汽車 近期股價走勢
理想 汽車 近期股價走勢
小鵬 汽車 近期股價走勢
三家公司市值一夜增長466億元。自去年10月股價低點算起,蔚來已飆漲27倍,最新市值一舉突破3000億元關口。
紅星資本局查閱具體交付數據,「造車新勢力」都出現了大幅增長。其中領頭羊蔚來 汽車 10月份共交付5055輛 汽車 ,同比增長100.1%,創下單月交付新紀錄;年初至10月總共交付31430輛 汽車 ,同比增長111.4%。理想ONE10月交付3692輛,連續三個月刷新單月交付量紀錄;年初至10月理想ONE已累計交付21852輛。小鵬 汽車 10月交付3040輛 汽車 ,同比增長229%;年初至10月交付17117輛 汽車 ,同比增長64%。
A股
新能源 汽車 板塊活躍
多隻氫能源個股大漲
本周,新能源 汽車 板塊走勢活躍,板塊內多股漲停。
寧德時代市值逼近6000億元人民幣。比亞迪近期股價和市值也是不斷攀升,目前總市值已超過4476億元人民幣(含A股和對應的港股)。
值得一提的是,氫燃料電池發展也受到重視。 規劃要求推進加氫基礎設施建設,引導企業根據氫燃料供給、消費需求等合理布局加氫基礎設施,提升安全運行水平;開展高壓氣態、深冷氣態、低溫液態及固態等多種形式儲運技術示範應用, 探索 建設氫燃料運輸管道,逐步降低氫燃料儲運成本。
11月3日A股氫能源板塊應聲大漲,其中龍頭股深冷股份(300540.SZ)早盤一度觸及20%漲停板,截至下午收盤報23.69元,漲幅13.4%。
深冷股份目前氫能源業務主要針對氫的儲運、加註,公司擬在山西大同市建立氫能源裝備基地,並與中能源、瑪雅投資成立合夥企業氫能源產業基金,規劃分步投資建設日產5噸液氫裝置、油氫混合加氫站以及對氫燃料電池公司股權投資等事項。
另一隻龍頭股雪人股份(002639.SZ)繼11月2日漲停之後,今日早盤再度大漲逾8%。但隨後回落,收盤小漲1.13%。消息面上,豐田 汽車 11月2日宣布,與雪人股份達成一致,將為雪人股份的氫燃料電池系統提供豐田零部件。豐田和雪人股份合作將向數家中國商用車廠商提供氫燃料電池組件。
今日其他氫能源板塊個股如金固股份(002488.SZ)、創元 科技 (000551.SZ)均以漲停報收,另外宗申動力、德威新材、中泰股份等漲幅也超過7%。
在美股市場,氫能源概念亦是一大風口,甚至風頭一度蓋過了以特斯拉為代表的電動車。10月初,氫燃料電池製造商普拉格能源(Plug Power)一周之內漲幅達4成,氫燃料電池廠商巴拉德動力公司同期亦大漲。不過截至目前普拉格能源仍未能實現盈利,華爾街預計要到2023年公司才能實現盈利。
氫能源已有小規模應用
100輛氫燃料城市客車成都投用
從全球氫能產業發展來看,氫能開發利用已經進入商業化應用階段,已在交通、發電、航天等領域實現氫能及燃料電池技術產業化突破。
氫能可以從多渠道獲取,屬於氣體能源,存儲在水中可謂取之不盡。同時氫能不含二氧化碳,從應用氫能的角度看,沒有二氧化碳排放的焦慮和擔憂。在國家氫能源戰略政策的驅動下,我國能源結構具有從碳氫化合物能源向氫能源轉變的趨勢, 氫能源有望成為下一代基礎能源。
以氫燃料電池為例,其實距離我們並不遙遠,已經有小規模、小范圍的應用。紅星資本局曾經實地探訪東方電氣(600875.SH)控股子公司東方電氣(成都)氫燃料電池 科技 有限公司,其擁有中國西部首條氫燃料電池自動化生產線。
目前在成都市郫都區,由成都客車和東方電氣共同研製的100輛氫燃料城市客車已經投入使用,且順利運行總里程已達數十萬公里。其安全性、穩定性和可靠性均得到了初步驗證,性能指標國內先進。
今年9月,東方電氣(成都)氫燃料電池 科技 有限公司還進行了增資擴股,以有效整合多方資源,著力解決氫能及燃料電池產業環節核心零部件等「卡脖子」問題,實現氫能產業鏈、價值鏈協同發展和轉型升級。
不過由於氫自身的活性氣體屬性,極高的燃燒速率,以及存儲攜帶安全性問題,使得氫能的產業化應用還存在很多需要解決的問題。目前氫燃料 汽車 在我國乃至全球范圍內尚屬起步階段,2019年我國氫能源 汽車 銷量2750台左右。
《中國氫能產業發展報告2020》中提到,預計2050年氫能會占終端能源消費比例達10%,氫燃料電池 汽車 保有量3000萬輛,氫氣需求量6000萬噸,將逐漸進入氫能 社會 。
編輯 鄧凌瑤
(下載紅星新聞,報料有獎!)
B. 一天漲出一個北汽藍谷 比亞迪遭遇資本市場捧殺
這幾天,國內汽車行業最熱門的話題莫過於比亞迪超越上汽集團成為了A股市值最高的車企。
上汽集團是誰?國內汽車集團中的巨無霸,世界500強中國品牌之首,一年汽車銷量可達六七百萬輛,相比之下,年銷四五十萬輛新車的比亞迪只有上汽的一個零頭,頂多算小弟。
可是,商業世界就是這么神奇。7月10日,比亞迪股價收盤價89元,市值達到2430億元,總市值首次超越上汽,成為國內上市車企「市值一哥」。
7月13日,比亞迪首板漲停,公司市值一天漲出一個北汽藍谷,總市值達到2671億元,比上汽集團(2248億元)還高出400多億元,「一哥」之位坐得穩穩當當。
不過,與比亞迪暴走的股價形成反差的是,今年上半年,比亞迪汽車累計銷量同比下降30.45%,輸給了大盤;其中,新能源汽車累計銷量更是暴跌58.34%。
名不副實的「市值一哥」背後,是資本市場的一場陰謀?新能源汽車概念股正淪為國內A股的新賭場?
後浪開啟汽車全新時代
過去半個月,新能源汽車行業開創了一個全新的時代。
在國際汽車市場,成立十幾年的美國電動車品牌特斯拉把成立82年的老牌車企大哥豐田汽車踩在腳下,榮升為全球市值最高的汽車公司。國內汽車市場如法炮製了一番——上市才十年的比亞迪超越穩當「市值一哥」多年的上汽集團,登頂中國汽車市值之巔。
這兩家企業,一個代表新興勢力,一個代表傳統霸主,正好是典型的後浪與前浪。
但是,它們完全不在一個量級。2019年,上汽集團的營業總收入達到8433.24億,光凈利潤就有256.03億;而比亞迪的營業收入是1277.39億,凈利潤更是只有16.14億。
論收入,上汽是比亞迪的6.6倍,論利潤,上汽是比亞迪的15.86倍!
然而,資本市場卻對比亞迪給出更高的估值,為什麼呢?
資產價格趨勢的研判,除了考慮宏觀經濟趨勢和經濟政策對於資產價格趨勢變化的影響外,還要考慮產業的總體趨勢,以及企業自身的效率、發展路徑及市場預期。
而比亞迪的市值能幹掉上汽集團,全憑新能源布局。
從銷量來看,2019年比亞迪實現新能源汽車銷量23萬輛,拿下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冠軍之位,「元」和「唐」兩個品牌都位列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前五名,而上汽集團的新能源汽車銷量為18.5萬輛。
早在今年2月份,特斯拉股價還在低位階段,作為特斯拉股票的持有者,小鵬汽車創始人何小鵬曾表示「沒有看到當前如此高估值的邏輯」,言下之意是特斯拉的市值存在泡沫。如今,打敗豐田的特斯拉,市值更是過分虛高。
作為新能源汽車的晴雨表,特斯拉股價的走勢很大程度會影響到國內新能源汽車相關概念股的表現,國際資本對以特斯拉為首的新能源汽車的過度追捧,也讓國內新能源汽車股產生泡沫。
以比亞迪為例,比亞迪目前的主營業務分整車、動力電池、汽車半導體和手機電子四大塊,分別對應的估值是:
整車:新能源汽車業務收入估算為360億,傳統燃油車業務收入為233億,合計為593億;
動力電池:寧德時代目前市值約為4500億,比亞迪2019年動力電池裝機量為寧德時代的三分之一,對應估值約為1500億。
汽車半導體:比亞迪半導體在完成增資擴股後,估值約為100億,亞迪持股72.3%,對應估值約為73億;
手機電子:比亞迪電子目前市值為450億元,比亞迪持股65.76%,對應估值296億。
593億+1500億+73億+296億=2462億。
比亞迪目前2634.02億的總市值,顯然已經高於資本市場對其的估值2462億,而這個估值是否存在泡沫,也還有待市場驗證。畢竟,幾年前,海外資本市場就曾用過捧殺這一招,虛高估值引發比亞迪在港深兩市突然同時暴跌,目前很難下定論資本市場是否在捧殺比亞迪。
最近一年來,由於補貼斷崖式下滑,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非常低迷,上半年產銷分別為39.7萬輛和39.3萬輛,同比分別下降36.5%和37.4%。與此同時,特斯拉國產後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佔有率不斷提升,可以說,支撐比亞迪和蔚來汽車如此高估值的基本面都有些薄弱。新能源汽車概念股是真的受資本界看好,還是淪為國內A股的「新賭局」,答案終將揭曉。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C. 開盤首日汽車股遭血洗 寧德時代成新能源唯一希望
在各方權衡之後,2月3日A股終於迎來鼠年開盤。
寧德時代表示,2019年業績與上年同期相比上升的主要原因為:隨著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動力電池市場需求較去年同期相比有所增長;公司加強市場開拓,前期投入拉線產能釋放,產銷量相應提升;公司持續加強費用管控,費用占收入的比例降低。
最後,市場下行,龍頭集聚效應愈發明顯。據中國汽車動力電池產業創新聯盟的數據顯示,2019年我國動力電池裝車量為62.2GWh,同比增長9.2%。雖然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在2019年下半年出現了10年來的首次下滑,但由於產品的向上升級、續航能力的提升,動力電池的裝車量仍取得了一定程度的增長。
其中,寧德時代的裝車量達到了31.46GWh,市佔率超過五成。比亞迪由於下半年新能源汽車銷量開始出現下滑,動力電池裝車量受到影響,與寧德時代的差距拉開,2019年裝車量為10.75GWh,市佔率僅為17.28%。排名第三的國軒高科裝車量為3.43GWh。
【紅點觀察】
綜合來看,寧德時代的此番逆市上揚,既在意料之中,也在情理之內。面對日益嚴峻的汽車市場形勢,加之突發疫情對行業的長遠影響,車市2020年地獄模式已成定局。但是我們仍舊應該看到行業的希望,常懷市場敬畏之心,堅持科技創新,車市春天常在!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D. 電池龍頭股票有哪些
電池板塊龍頭股票有:
一、國軒高科(002074):
龍頭,2020年凈利潤1.5億,同比上年增長率為192.02%。
2017年11月13日晚公告,公司本次配股擬按每10股配售3股的比例向全體股東配售,募資總額不超36億元,擬全部用於公司新一代高比能動力鋰電池產業化項目、年產1萬噸高鎳三元正極材料和5000噸硅基負極材料項目、年產21萬台新能源汽車充電設施及關鍵零部件項目、年產20萬套電動汽車動力總成控制系統建設項目、工程研究院建設項目等項目。
二、寧德時代(300750):
龍頭,公司2020年實現凈利潤55.83億,同比增長22.43%,近五年復合增長為18.28%;每股收益2.4942元。
2019年2月25日公告,公司與北京新能源汽車股份有限公司、北京普萊德新能源電池科技有限公司對2019年起始後續5年的業務深化合作簽署了《中長期深化戰略合作協議》。
電池概念股其他的還有:
一、南玻A000012:
業務涵蓋光伏全產業鏈,包括高純多晶硅材料、矽片、電池片、組件及光伏電站工程設計和建設;公司目前高純多晶硅產量為9000噸/年,矽片產品產量為2.2吉瓦/年,電池片產量為0.85吉瓦/年,組件產量為0.4吉瓦/年;17年太陽能產業收入31.26億元,營收佔比28.73%;公司已生產出適合不同BIPV(光伏建築一體化)工程要求的太陽能光電構件(建築部品),達到國際先進水平。 深中華A000017:自行車業務包括生產、裝配、采購、銷售自行車及電動自行車等,19年自行車及零配件銷售收入0.47億元,主營自行車業務以及鋰電池材料業務。
二、深科技000021:2019年半年報顯示,在動力電池領域,公司與全球知名的汽車動力電池系統企業建立合作關系,目前已有數款產品進入試產階段,預計2019年第四季度開始量產,未來有望在新能源汽車電子方面通過發揮產業鏈優勢,共同做大做強新能源汽車業務。
三、德賽電池000049:公司是智能手錶電池的重要供應商。
E. 新能源汽車股票有哪些好股
一、寧德時代(300750):新能源車龍頭股。2月11日消息,寧德時代今年來漲幅下跌-16.1%,最新報489.99元,跌5.43%,成交額119.95億元。
為提升北汽新能源車型產品的市場綜合競爭力,寧德時代與北汽新能源成立聯合研發團隊,在新型動力電池包方面開展深入合作。
二、比亞迪(002594):新能源車龍頭股。2月11日收盤消息,比亞迪收盤於230.19元,跌4.14%。今年來漲幅下跌-17.73%,總市值為6701.16億元。
新能源車行業絕對龍頭,在國內新能源汽車領域的市場份額第一。
三、長安汽車:近5個交易日股價下跌0.85%,最高價為13.45元,總市值下跌了8.4億。
四、一汽解放:回顧近5個交易日,一汽解放有4天上漲。期間整體上漲2.06%,最高價為9.87元,最低價為9.42元,總成交量2969.15萬手。
五、中鼎股份:近5日中鼎股份股價下跌4.49%,總市值下跌了9.93億,當前市值為221.44億元。2022年股價下跌-12.04%。
【拓展資料】
新能源汽車行業發展趨勢如何?
券商研報內容摘要如下:2022 年是電池結構創新實現全面應用元年。
1.2021 年以來各車企多款車型改版或新上CTP 電池包,憑借降本增效發揮對應車型價格優勢逐步擴大市場份額。
2.國內電池企業引領全球CTP 技術開發:2019 年以來寧德時代、比亞迪和蜂巢能源陸續公布了最近方案,將電芯直接集成至電池包,省去模組環節,有效將電池包空間利用率和能量密度提升20%~30%,同時儲備更加集成化的CTC 技術實現全球領先。
3.3.CTP技術通過降本增效對沖原材料價格上漲帶來的成本壓力,延續電池包平價趨勢。CTP 技術下電池包內模組結構件材料件顯著減少,直接降低電池包成本100 元/kwh。4.車企連續加快導入,滲透率放量拐點明顯:2021 年中國地區搭載CTP 技術電池包的滲透率為12.13%。從目前市場簽署的合作車型可以預計未來CTP 滲透率有望實現持續提升。
F. 北汽新能源如何跌落谷底:從獨角獸、第一股,再到追趕者
到了2020年,北汽自主在北京地區要全面停售燃油車,到2025年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停售燃油車。
——前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
本文字數8609字
閱讀時間22分鍾
在2018年北汽集團召開的一場 「北汽集團再度晉級世界500強新聞發布會」 ,會上時任北汽集團黨委書記、董事長徐和誼先生提出,
「北汽就是走新能源化創新之路,燃油車不玩了,北汽沒戲,或者戲也不大」。 與 此同時徐和誼先生還公開表示,「到了2020年北汽自主在北京地區要全面停售燃油車,到了2025年在全國范圍內全面停售燃油車。
如此有自知之明,又如此的自信,他比楊笠口中的那個男人還要優秀
但是徐董事長一定預料不到,他的夙願並沒有成真。2020年的北汽自主在北京地區如果不是靠著燃油、新能源並網銷售,可能在大本營北京都要出讓大半市場。北汽新能源在短短兩三年時間里都經歷了什麼呢?
徐董提出的新能源取代燃油
是否夜郎自大?
北汽新能源是2009年時就成立的國內最早涉足新能源的車企之一,同時北汽還是首個獲得新能源 汽車 生產資質、首家獨立運營、首家進行混改所有制改革和首批試點國有企業員工持股改革的新能源 汽車 企業。
新能源領域資深企業,北汽發展新能源領域的自信不只是來自「全球500強企業」的底氣,更是因為有多年行業積累的經驗。
憑借著地處北京的出色戰略眼光, 北汽新能源在2018年成功借殼上市,成為國內第一家在A股上市的新能源企業, 不僅自家的EC和EU系列新能源車型常年霸榜新能源銷售榜,同時 北汽新能源從2014-2019年連續7年銷量全國第一。
「什麼叫做「站在風口,豬也會飛」」
北汽新能源完美詮釋了這一句話,作為最早站上風口的新能源企業,北汽新能源在市場、政策兩邊的收獲可謂盆滿缽滿。 2019年12月,單月銷量都能突破1.9萬輛!
要知道那年受補貼退坡以及大市場環境的影響,國內新能源市場的體量不增反降4.0%,全年僅銷售了120.6萬輛。
但是好日子沒過多久,2020年這股風小了,入局的狼多了,北汽新能源這只大肥豬就處於虎視眈眈之中。
傳統 汽車 領域比亞迪、廣汽新能源開始全力沖刺,新勢力品牌蔚來、小鵬、理想們正舉起銷量大刀三英戰特斯拉。新能源市場進入了一個火熱的時期,作為曾經的王者,北汽新能源毫無徵兆就被市場拋棄。
北汽新能源2020年全年累計實現銷量2.59萬輛,累計同比暴跌82.79%! 從2019年依然站在巔峰,到2020年瞬間跌入谷底,北汽新能源雄風挺立的周期這么短暫嗎?和2019年單月1.9萬輛的銷量相比,2020年簡直成了笑話。
也許在明眼人看來,北汽新能源的衰退是必然的,但衰退速度如此之快,衰退結果如此慘烈還是給吃瓜群眾增添了不少意外之喜。為了揭露 北汽新能源衰退背後的秘密, 筆者決定做回事後諸葛來尋根溯源。
北汽或許是國內最復雜的車企,畢竟難有人說得清楚「北汽」究竟包含了什麼。
在北汽集團的大框架下,有 北汽製造、北京 汽車 、北汽新能源、極狐 汽車 、北京賓士、北京現代、北汽福田等等超過10家 汽車 品牌, 甚至包括北京通航這樣的航空公司都有,還有北汽鵬龍、華夏出行等等出行相關行業品牌。
可以說北汽集團覆蓋的交通出行產品陣列之廣,是國內大部分 汽車 集團無法企及的。 集團下的眾多品牌之間是怎樣的關系? 北京 汽車 處於怎樣的地位呢? 北京 汽車 和北汽新能源又是什麼關系? 對於錯綜復雜的北汽,我們有必要抽絲剝繭的來解讀。
北京 汽車 成立於2010年9月,是北京 汽車 集團有限公司(簡稱北汽集團)乘用車整車資源聚合和業務發展的平台。 這就意味著北汽集團從2010年開始不直接涉足整車業務,並將相關業務下放給北京 汽車 這一子公司。
也就是說,我們熟悉的一些北汽合資公司,例如 北京賓士、北京現代等等,他們的合資對象都是北京 汽車 。 雖然是子公司,但不同於一汽轎車在一汽集團中的地位,北京 汽車 在集團內部的地位可以改用獨攬乘用車板塊大權來形容。
在與合資公司的基礎之外,北汽還有自主品牌的業務,而這正是北京 汽車 復雜的地方。
例如我們現在在道路上看到的 北汽自主品牌 ,有懸掛「北字」標、「北字」藍標、「北京」標、「BEIJING」標等等眾多logo的車型 ,甚至有些車同款不同標。他們究竟是同屬一家,還是各自獨立呢?
筆者將北汽自主根據近些年 歷史 發展分別為「北汽紳寶」、「北汽新能源」、「北汽越野」以及「BEIJING」四個部分。
「首先說說「北汽越野」」
相比於「井岡山」牌轎車, 1966年國內首款越野車「北京212」風靡全國讓北京 汽車 製造廠找到了自己的方向,因此越野車部門在北汽集團中一直有著特殊的重要地位。 而在北汽成立北京 汽車 自主部門的時候,自然而然將越野車劃撥到過來了。
但北汽越野與北京 汽車 放在一起的話,兩者品牌地位還是不對等的。畢竟前者可是有BJ90這種售價過百萬的頂級越野車,而北京 汽車 主打的是20萬元以內的入門車,兩者這么放在並不會成為彼此的助益。 2018年11月,北汽集團將其現有最後一張 汽車 生產牌照讓渡給了北汽越野。
到了2019年1月2日,北汽集團在北汽越野生產基地舉行召開了北汽集團越野車有限公司成立大會, 正式將其剝離北京 汽車 股份有限公司。自此,北汽越野成為了一家集研發、采購、製造、營銷等為一體的獨立運作公司。
如果以前買BJ40的話,是車頭掛「北京」標,而方向盤上依然是「北字」標,而現在買BJ40則是完完全全的「北京」標了。
「那麼北汽新能源和北京 汽車 的關系是怎麼回事呢?」
根據北汽新能源官網上的介紹描述,
北京新能源 汽車 股份有限公司(簡稱北汽新能源,證券名稱:北汽藍谷,證券代碼:600733)是一家新時代下的國有控股高 科技 上市公司和綠色智慧出行一體化解決方案提供商。
注釋:「北汽藍谷」是北汽新能源證券名稱,在涉及財報等方面資訊時 大多會啟用該正式名稱,北汽藍谷包含了北汽新能源、極狐 汽車 、Lite等多個品牌,本文著重探討北汽新能源主品牌。
也就是說,北汽新能源是相對獨立的一家主打新能源領域的企業,並在2019年成功上市,所以它其實是獨立運作的。而且要算成立時間的話, 北汽新能源成立於2009年,比北京 汽車 還早。
但北汽新能源和北京 汽車 的關系可非兩家獨立公司這么簡單,在後面我們還會重點解讀它們的關系。
「還剩下的「北字」標和「BEIJING」標是怎麼回事呢?」
原來截止2018年的時候,北汽自主品牌業務有 北汽 汽車 (紳寶品牌)、北汽越野、北汽新能源(包含ARCFOX和Lite倆品牌)、昌河和威旺品牌。
而北汽紳寶正是那個懸掛「北字」標的自主品牌核心產品(因為設計造型原因,坊間喜歡給這個logo冠以「豬鼻標」之稱)。而「BEIJING」標是將北汽紳寶與北汽新能源並網後重新設計的品牌logo。
2019年10月15日,北汽紳寶和北汽新能源正式確認合並,啟用新品牌logo「BEIJING」,並發布新品牌首款量產純電動車EU7以及全新概念車。 隨著北汽資源的整合,2009年北汽以2億美元收購的薩博核心知識產權而開發的「紳寶」系列也就走入了 歷史 。
為什麼要合並呢?這點其實從財報之中就能夠看出原因。
根據北京 汽車 財報顯示, 北汽紳寶2016年累計銷量22.45萬輛,而到了2017年則是腰斬式下滑到了10.83萬輛,2018年北汽紳寶銷量11.44萬輛,同比有所回暖。 而2018年北京 汽車 的銷量是15.79萬輛,2019年為16.7萬輛。雖然總體有所增長,但基本還是和北汽新能源持平。
注釋1:在2018年下半年,北汽紳寶先後推出了全新產品智道和智行兩款轎車和SUV,但並沒有如預期般帶來銷量的爆發;
注釋2:北京 汽車 主要由北汽紳寶和北汽越野兩部分組成,其中北汽紳寶占絕大多數銷量;
另一邊北汽新能源的情況如何呢? 2018年全年累計銷量15.8萬輛,2019年銷量15.1萬輛, 這市場體量和北京 汽車 就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在營收方面,北京 汽車 品牌2019年營收196.07億元,同比增長17.87%,毛利為-47.28億元,虧損同比擴大34.47%。北汽藍谷方面2019年營收235.89億元,歸母凈利潤0.92億元,同比增長25.54%。
前者巨虧,後者巨賺,形成了巨大的差異
在銷售網路方面,截止2018年,北汽新能源共有經銷商503家,僅2018年就新增了223家;北京 汽車 截止2017年擁有一級經銷商420家,2018年並無明顯增長數據;
數據是直觀的,不論在市場影響力,還是營業能力來說,在重組之前北汽新能源都是不遜色北京 汽車 的存在,整合資源也就順理成章。
關於北汽這一年之間發生的一拆一合一停看似簡單,可涉及的業務變更可不少。例如經銷商網路如何分配?
在合並之前,北京 汽車 和北汽新能源都有獨立經銷商網路,前者產品包含紳寶和越野,後者主打新能源系列產品。 而現在存在的北京 汽車 經銷商分為「BEIJING」、「北汽新能源」、「北京」三個品牌, 至於銷售產品類目,則看各自網路的授權許可權。
「北汽集團自業務整合後,在營銷團隊和渠道方面都獲得了加強和提升,並優化了超過700家經銷商」, 這是北汽新能源副總經理李一秀先生在2019年合並後透露的信息。
「我有一個朋友系列」
筆者一位朋友,從2016年加盟至2020年的經銷商總經理告訴筆者, 業務重組並沒有官方表述的那麼理想。 原來過去基於集團戰略發展的原因,北京 汽車 和北汽新能源的經銷商大多毗鄰,守望相助。
而在品牌合並後,針對經銷商網點是只要更換全新「BEIJING」品牌logo即可無條件同時銷售燃油與新能源產品,加上北汽越野還沒完全獨立,產品目錄還是相當豐富的。一時間不少銷售網紛紛變更新logo。
這就導致了全國不少 汽車 城的街道上會出現兩家臨近的「BEIJING」品牌4S店,再加上合並後2020年北京 汽車 的銷量並不理想,因此 惡性競爭讓不少經銷商打退堂鼓。
根據筆者在相關網站上查閱的信息顯示, 截止發稿前,北京 汽車 在全國的4S門店數量為222家, 囊括了「北汽新能源」、「BEIJING」和「北京」三個品牌的門店。大規模的退網對一個 汽車 品牌的打擊毫無疑問是致命性的,對此北京 汽車 做了什麼呢?
根據筆者朋友的描述,為了即使止住退網趨勢,北京 汽車 內部出台了針對4S店經營的政策,只要經銷商維持經營,部分經營成本,例如員工工資,將由北京 汽車 給予補貼,補貼比例高達50%!
政策是給力的,但奈何市場體量難以為繼,朋友還是在2020年選擇了退網
掌握中國新能源 汽車 發展政策發展風向的北汽新能源本應成為北京 汽車 的救命稻草。
根據中國 汽車 工業協會數據顯示, 2020年,中國新能源 汽車 銷量達到136.7萬輛,同比增長10.9%。 而北汽藍谷的產銷快報顯示, 2020年北汽新能源的累計銷量為2.59萬輛,同比下滑高達82.79%。 要知道2019年北汽新能源可是創造了1.9萬輛的的單月。
2018年,北汽新能源全年累計銷量15.8萬輛,2019年銷量15.1萬輛,並連續第7年問鼎中國新能源市場銷量桂冠。 而到了2020年,各大榜單上已經見不到北汽新能源的名字,銷量就彷彿雪崩一般的暴跌了。
2021年7月算是北汽新能源值得開心的一個月份了, 這一月北汽新能源的銷量達到了3491輛,同比增長73.77%,環比大漲120.3%, 這是今年目前為止最好的一個月。
今年1-6月,北汽新能源累計銷量6595輛,也就是平均1100輛/月的表現。
8月27日,北汽藍谷披露公司半年報,報告顯示,北汽藍谷的經營面持續惡化並未得到改善。 公司上半年營業收入24.37億元,同比減少21.69%;凈利潤為虧損18.13億元,上年同期凈虧損18.63億元,同比縮窄2.68%!
讓悲慘銷量雪上加霜的是
自家龐大產業規模的赤裸對比
目前 北汽新能源在河北、青島、江蘇以及北京擁有四大生產基地,設計年產能約25萬輛,而如今的銷量僅為產能的10%, 如此之低的產能利用率,也許要不了多久北汽新能源會資產拋售以補貼營收?
根據乘聯會批發數據顯示, 2021年1-7月極狐阿爾法T累計批發銷量1,191輛,極狐阿爾法S累計批發銷量604輛, 這樣的數據在眾多新勢力品牌中,就是處於邊緣化的狀態。
從曾經的7冠王,到如今的舉步維艱。對北汽新能源的境遇筆者不免好奇,究竟是什麼原因導致的?
「風口上的豬」,政策扶持下的好日子
「如何快速拿到新能源政策補貼?那是油改電工程的輝煌歲月。」
早在前面的內容筆者就說過北汽新能源其實是一隻「站在風口上的豬」,產品基本沒經過多少研發投入就將其推向市場了。 北汽新能源主打的EU/EC/EX/EV系列電動車中大部分就是拿北汽紳寶燃油車做了簡單的電路改造,就成了一台可以合法上路的電動車。
這批車在網路上被戲稱為「合法上路的老年代步車」,記住,這並不是一種褒義。
換而言之,北汽新能源雖然有較長的發展 歷史 ,但其產品力一直是上不來檯面的。那麼 北汽新能源靠什麼做到連續7年摘奪銷量桂冠的?很簡單,政策。
作為一家坐標北京的車企,北汽對於政策的把控與解讀一直是行業領先的。在提倡發展新能源之初,國家對敢於先行試點新能源的企業給予了非常豐厚的補貼。
2017年北汽新能源應收國家補貼資金 27.71億元 ,應收地方補貼 21.88億元 ,
合計高達 49.59億元 !!!
2017年全年北汽新能源營收 114億元 ,
補貼佔比,也就接近一半而已。
於此同時,2017年北汽新能源在研發上的投入僅為1500萬元
相較於豐厚營收來說,真可謂是鳳毛麟角。有個諷刺的對比,即使是經營不善的海馬 汽車 ,同年研發費用都有2.54億元。所以對於此時北汽新能源的描述,沒有比「站在風口上的豬」更合適的了。
一直到了2019年,北汽新能源在研發上的投資才比較像樣:
2019年,北汽新能源研發投入了15.06億元,在營收中佔比6.55%(年營收235.89億元),這一年北汽新能源投資20.51億元的試驗中心正式啟用。
試驗中心的88個實驗室覆蓋了電池、電機、電控、智能網聯、輕量化、整車應用六大關鍵核心領域。這樣看來,北汽新能源總算有「中國新能源領軍企業」該有的樣子了。
沒對比就沒傷害,我們再看看國內其他企業的研發投入狀況:
「2017年,廣汽集團斥資30億元在國內率先開發出純電專屬平台,
並投資45億元建成中國第一個純電專屬工廠。」
並投資45億元建成中國第一個純電專屬工廠。
新勢力方面:
「蔚來 汽車 2019年研發投入44億元,2020年研發投入24.88億元;
小鵬 汽車 2019年研發投入20.7億元,2020年研發投入17.26億元;
理想 汽車 2020年研發投入10.2億元;」
上述幾家企業,即使到了2020年市場規模、公司體量也沒法和北汽新能源相比較。但即便在這樣的前提下,他們在研發上的投入也不是北汽新能源能比的。也就是說 北汽新能源在產品研發上的投入遠遠達不到主流新能源品牌該有的表現, 最多和理想 汽車 這種非正統新能源車廠比高低。
按前面所說,北汽新能源是吃了政策補貼新能源的福利,才能創造這么好的營收。但對於北汽新能源這么一隻大豬來說,只有這一個政策風口還不足以讓它起飛。畢竟補貼政策是要你把車賣出去之後才會支持你, 如果沒產量,沒銷量,政策憑什麼支持?
善於解讀政策北汽新能源就借著另一個風口的風勢順利讓產品有了銷路, 共享出行。
在國家大力提倡發展新能源 汽車 的時候,就明確提出了 汽車 新「四化」, 「智能化、電動化、網聯化、共享化」 ,而「共享化」,就為北汽新能源帶來了銷路的靈感。
「共享出行對於計程車市場頗有建樹的北汽新能源來說,這個操作成本並不高」
在2018年底,北汽新能源低價出售旗下呂狗租車,接著又與滴滴出行合作將EU5打造成網約車專屬,還推出新的共享 汽車 平台「輕享出行」。
而作為網約車的主推車型,EU5也貢獻了北汽新能源的絕大多數銷路。 這款車在2019年時銷量超過了9萬輛,佔全年品牌銷售比例59.8%(全年銷量15.06萬輛) 。也就是說,在不直面銷售市場的前提下,北汽新能源通過「to B」的渠道就完成了大半的銷售目標。
在一次北汽新能源的推介會上,總經理助理卜紅升就公開透露, 公司產品私人購買與單位購買、租賃的比例為 3:7!
銷量有了,補貼自然輕松到手
那你知道為什麼北汽新能源的車被稱作「合法上路的老年代步車」嗎?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 2017年-2018年,中國新能源市場A00/A0級車型的累計銷量比分別為75.44%和65.11%。 也就是說入門級純電動車是新能源市場的絕對助理, 以2018年為例,北汽EC3就成了銷量最大的電動車型, 累計年銷量9.06萬輛。
這是一款車長僅3,684mm,軸距不過2,360mm的A00級小車。搭載一塊30.66kWh的三元鋰電池,可實現NEDC工況下261km的續航。該車市場指導價12.19萬元,補貼完售價6.58萬元。在大部分消費者眼中,這就和一輛老年代步車無異了。
新能源補貼政策到了2019年迎來了一次較大的變動
1.2019年純電動 汽車 國家補貼降幅大於50%;
2.插電混動車型國補從2.2萬元降至1萬元(純電續航大於50km);
3.取消地方補貼;
政策的變動是為了激勵各大車企去提升自家新能源的技術,以滿足市場需求。因此對於續航里程、電池密度等核心技術指標的要求只會越來越嚴格。到了2019年,不少入門級電動車的補貼要麼被取消,要麼大幅減少。
根據2019年政策指示,NEDC續航低於250km的電動車將不再列入補貼名錄, 還好北汽EC3跨過了這個門檻,依然能拿到補貼。但是2018年時這車還能拿到3.4萬元的國家補貼,到了2019年只能拿到1.8萬元補貼。
到了2020年,新能源 汽車 推廣補貼方案及產品技術要求中則要求純電乘用車工況法續駛里程不低於300km。而北汽EC3並不符合2020年政策的要求,也就拿不到補貼。
這也就不難理解為什麼北汽新能源在2019年時依然能保證較大的銷量規模,而到了2020年之後,立馬呈現腰斬式下滑。
成也政策,敗也政策
北汽新能源的沒落之路,可以看作是一段新能源發展 歷史 的縮影。那對於如今四面楚歌的北汽新能源來說,還有機會嗎?
東邊不亮西邊亮,口風轉向服務
從車企的角度來說,北汽新能源以及北京 汽車 是挺失敗的。但對於政策的解讀與更新,讓它在行業之中一直保持著話語權。
2020年5月,《政府工作報告》首次提出了將換電站的建設作為我國基礎設施建設的一部分,鼓勵成立獨立運營的充換電企業。 這份報告等於為新能源領域的發展又開辟了一條新賽道。而這次的風口,恰巧又被北汽新能源碰上了。
相比於共享出行,北汽新能源換電服務開展的時間還要更早。
2020年《政府工作報告》發布前,北汽新能源已經在全國19個城市投放了1.8萬輛換電計程車,累計配套換電站超過200座。
到了2020年年底,BEIJING 汽車 4.0版換電站正式推出,這個版本的換電站的特點如下:
1、換電效率大幅提升,單次換電時間30秒,換電全程由3分鍾縮減到1.5分鍾;
2、4.0換電站儲備有60塊電池,與3.0版本的28塊相比,增加了一倍多的電池儲備;
3、配套更完善,例如毗鄰公共衛生間等公共服務設施,打造更全面出行服務平台;
不論從換電效率還是服務能力來看,BEIJING 汽車 4.0版換電站都遠遠優於時下風頭正盛的蔚來換電站。
根據相關數據顯示, 截止2020年結束,全國共有換電站555座,其中北汽新能源在全國19座城市建設的換電站接近250座。 這就意味著全國接近一半的換電站都掌握在北汽新能源手中,不得不說這是個巨大的話語權。
但北汽新能源發展一直以來都有個很大的問題,缺乏個人用戶
也許共享出行領域能幫助品牌前期積累用戶與市場,但後期持續 健康 的增量必定來自個人用戶市場。而在換電站方面北汽新能源同樣面對這樣的困境,計程車和網約車市場已經趨於飽和,要想發展只能立足個人用戶。
2021年過半,北汽新能源在4.0版本換電站的更新以及普及方面幾乎沒有進展。
反觀另一個大力發展換電站的車企蔚來 汽車 ,在2021年9月之前,已經在全國建成400座換電站,過去短短兩個月時間內新增了100座新站。 而根據蔚來規劃,在2025年時要在全球落成4000座換電站。
在新能源全行業發展方面,北汽新能源已經狠狠被蔚來這些後生仔甩在身後了。如果不出意外,換電站這個風口過後北汽新能源可能再也等不到下一個風口了!
不得不說,北汽新能源太聰明了,同時也太自信了。不論身處北京,還是行業積累,都讓它有驕傲的資本。但同時,它也忽略了市場經濟的發展性。
不進則退,當你把小聰明放在如何鑽政策空子的時候,
壯大的只是自己累贅的肚腩,而非讓你自行高遠的健足。
*如有不同觀點,歡迎探討;如發現錯誤內容,感謝指證
審閱:張建忠
撰稿:林映輝
整理:陳燕楠
G. 2019股市回顧 | 「熊」「牛」角逐
隨著2020年迎面而來,2019年也逐漸封存在過往的痕跡里。在過去一年,車股跟著大盤上下波動,有的令人欣喜不已,有的令人唏噓感慨。
2019年5月3日恆生指數開盤金額為29,818.480港元,收盤價為30,0081.550港元,漲幅0.46%。而5月6日當天一開盤,股價暴跌至29,342.38港元,收盤價位29,209.82港元,下跌871.73點,跌幅2.9%。到6月4日,股市開盤價已為26994.08港元,收盤時為26761.52港元,一個月內跌幅高至8.8%。不僅恆生指數暴跌,道瓊斯、上證指數、深圳成指紛紛在5月一路下跌。
當然,力帆也好不到哪裡去。2019年全年,力帆銷售傳統乘用車2.54萬輛,同比下滑75.52%,新能源汽車全年下滑69.49%至3091輛。2019前三季度,公司歸母凈利潤-26.3億元,同比下滑2064.56%,全年巨虧已幾成定局,表現在資本市場就是股價日落千丈。
受車市大盤影響,2019年1月~4月力帆股份呈上漲趨勢,到4月26日達到最高點9.65元,隨後急轉直下,一路綠到底,目前單股價格在3元左右。力帆雖然在汽車市場潰不成軍,好在其傳統優勢摩托車產業的基本面還在。
2019年的車市顯然是殘酷的,就像遇上了難度系數很高的高考,即便考完一片哀嚎,但總有人站在最高處接受仰望。車市寒冬,行業洗牌加速,未來汽車行業將進入持續調整期,市場進一步向頭部集中,強者愈強,中小玩家將在這波寒流中摧枯拉朽。
甘芳利/文
-END-
?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H. 12月汽車出行大事件:Rivian獲13億美元融資;蔚來股價大漲
[億歐導讀]?2019年12月,Rivian再獲13億美金融資;吉利與戴姆勒推出高端出行服務「耀出行」,已經在杭州登陸;前雷諾-日產董事長戈恩逃離日本
吉利與戴姆勒推出高端出行服務「耀出行」
2019年12月3日,浙江吉利控股集團管理的吉利科技集團有限公司,與戴姆勒出行股份公司宣布「耀出行」,後者聚焦高端出行服務。「耀出行」前期將有100輛高端專車投入服務,如梅賽德斯-賓士S級轎車、E級轎車和V級MPV等車型,預計2020年,「耀出行」將服務拓展至國內其它主要城市。
2019年12月9日,吉利汽車旗下新能源汽車共享出行服務平台曹操出行也接入耀出行,這意味著曹操出行正式實現「聚合叫車」。可在該平台上同時呼叫不同的出行服務品牌產品。另外,「耀出行」還宣布將在明年初相繼登陸北京、上海和廣州。
「聽伴」宣布獲得四維智聯投資,並與其達成合作
2019年12月3日,「聽伴」宣布獲得四維圖新旗下四維基金投資,與去年完成的來自一號資本、時尚資本、漢富資本的融資同屬於A輪融資。「聽伴」CEO俞清木肯定了資本市場對智能座艙和車載音頻賽道的看好,他同時表示,目前聽伴還在與更多投資人洽談。
毛豆聯手五菱首推定製車,售價6.38萬元
2019年12月5日,由毛豆新車聯合上汽通用五菱共同打造的730毛豆定製版正式上市。該款定製車售價6.38萬元,搭載五菱車標,在毛豆新車線上、線下渠道獨家發售。這也是國內汽車新零售平台首次聯合主機廠推出定製版車型。
滴滴企業版新布局:將上線「滴滴團隊版」小程序,面向中小企業團隊
2019年12月5日,由滴滴企業版主辦的2019「乘勢而行」企業出行服務峰會在京舉行。峰會主要探討出行服務新格局、數字化賦能企業用車管理等內容。峰會上,滴滴企業版推出了將於近期發布的「滴滴團隊版」微信小程序。該小程序主要針對中小企業團隊打造,具有創建團隊、加入團隊成員、團隊支付等功能,從而實現流程簡化、降本增效。
網路Apollo組織架構新增智能交通業務組;獲批在北京啟動自動駕駛載人/物測試
2019年12月6日,據新浪科技消息,網路Apollo於近日進行了組織架構升級,除原有自動駕駛、車聯網等業務組升級外,新增智能交通業務組。自動駕駛業務組進行了升級擴充,現下轄三個部門,包括智能汽車業務部、智駕地圖業務部和自動駕駛技術部。原有車聯網業務組繼續小度車載OS等智能車聯業務。最新公布數據顯示,網路智能駕駛專利申請總量達到1237件全國第一,自動駕駛路測牌照總數150張。
2019年12月30日,據北京市交通委員會消息,北京正式啟動自動駕駛載人載物測試。網路公司40輛車獲得了首批自動駕駛載人測試資格,這批車輛累計測試里程在10萬公里以上。
黑莓QNX與汽車零部件商馬瑞利中國達成戰略合作
2019年12月10日,黑莓QNX宣布與汽車零部件商馬瑞利中國達成戰略合作,將QNX?數字駕駛艙平台整合到馬瑞利的ElectronicseCockpit和DigitalCluster的解決方案中。
黑莓技術解決方案部(BTS)高級副總裁兼聯席主管KaivanKarimi表示,中國有潛力成為最大的車聯網和電動汽車市場。目前超過45家主機廠在其北美、歐洲和亞洲生產的數百款車型中部署黑莓QNX軟體,全球超過1.5億輛行駛中的汽車搭載了QNX軟體。億歐汽車獲悉,如今9家全球前10大汽車OEM廠商、全球前7大汽車一級供應商正在使用黑莓QNX的技術。
自動駕駛汽車公司Cruise或將提供共享乘車服務
2019年12月11日,通用汽車旗下自動駕駛汽車公司Cruise首席執行官丹·安曼(DanAmmann)表示,打算「以極低的成本」提供共享乘車服務,作為最終「超越汽車」計劃的一部分。他表示希望通過以極低的成本提供令人驚嘆的體驗,使共享的乘車方式更具吸引力,從而減少擁堵。此前Cruise曾宣布與本田汽車公司合作,開發一款專用於共享出行的自動駕駛汽車,同時本田汽車也是Cruise的投資者之一。
寧德時代坐上創業板頭把交椅;四川工廠正式開工
2019年12月24日,在邁過百元關口後,寧德時代股價繼續飆升,截至12月26日收盤,寧德時代股價達到105.12元,市值2321.47億元,超過邁瑞醫療成為創業板市值最高的公司。
2019年12月24日,四川宜賓動力電池項目正式開工,年產能30GWh。項目分兩期建設,項目一期總投資45億元,建設年產能15GWh的動力電池生產線,二期總投資55億元,建設15GWh動力電池生產線。建設周期方面,項目一期自開工建設起不超過26個月,項目二期計劃在一期投產後兩年內啟動。
比克電池與當升科技、容網路技等十餘家新能源供應商達成戰略合作
2019年12月26日,深圳市比克動力電池有限公司2020年供應商大會在鄭州隆重召開。活動現場,比克電池與當升科技、容網路技等十餘家新能源供應商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根據戰略合作協議,未來比克電池將與多方供應商充分共同推進新能源市場開拓。
阿里與一汽簽署戰略合作協議,基於斑馬系統打造下一代智能網聯汽車
2019年12月27日晚間,阿里官宣,與中國一汽在長春簽署戰略合作協議,雙方將以斑馬智行系統為基礎,打造面向未來的下一代智能網聯汽車。中國一汽將建設以雲計算、數據智能、中台和移動協同技術為核心的數字化技術基礎設施,推動汽車行業邁入雲上智能時代。
一汽出行與GoFun出行達成合作
2019年12月31日,GoFun出行與一汽出行在成都舉行戰略合作簽約儀式。兩家國企強強聯手,雙方的合作首先將在成都、貴陽和西安落地,並將陸續延伸至GoFun業務覆蓋的更多城市。
雙方還將依託GoFun出行成熟的運營管理體系展開訂單合作,並以GoFun出行平台優質的流量入口及高質量用戶群,獲得更高客單收益;同時,GoFun出行也將在向輕量化模式轉型的過程中,獲得一汽出行車源補給,共創雙贏合作模式。
編輯:張宇喆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I. 看好蔚來還是新能源汽車淺析騰訊增持蔚來股份
近日,騰訊斥1000萬美元(約合人民幣7070.7萬元)增持了蔚來汽車168萬股ADS(美國存托股份)。此次增持是通過騰訊旗下HuangRiver基金進行,目前騰訊共持有蔚來汽車15.1%的股票,為蔚來汽車第二大股東。
此外,今年6月10日,成立17年的新能源頭部車企特斯拉股價突破1000美元,市值突破1900億美元,一度超越「87歲」的豐田,成為全球市值最高的車企一度令外界吃驚,新能源汽車正在不斷追趕並逐步超越著傳統汽車。
責任編輯:陳曉霞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