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功能安全
⑴ 電動汽車安全要求(GB/T18384.1-2001)
本標准規定了電動汽車驅動系統車載儲能裝置的安全要求,以保證用戶和車輛周圍環境的安全。本標准適用於最大工作電壓低於660伏或1000伏的電動乘用車和最大設計總質量小於3500千克的電動商用車。最大設計總質量超過3500kg的電動車可參照執行。本標准不適用於指導電動汽車的裝配、維護和修理。電動汽車安全要求第1部分:車載儲能裝置全文下載電動汽車安全要求第二部分功能安全與故障保護全文下載電動汽車安全要求第三部分電擊防護全文下載
⑵ 如何判定新能源汽車是安全的有什麼檢測手段
引言:新能源汽車受到了人們的關注,新能源汽車的車型有很多,大部分的車企已經展開了相關的研發,那麼如何判斷新能源汽車是安全的還是不安全的呢?有什麼檢測手段呢?
總結
新能源車輛的發展是一個可持續的過程,而且未來必將會有全新的新能源汽車完全的去替代油車的。但是至於到底是使用了什麼樣的驅動,還是不可知道。所以希望能夠及時的做出相關的研發,並且也能夠進行資本市場的投資。
⑶ 2個月燒了8輛,究竟什麼樣的電動汽車才安全
又到了電動車「自燃」季?
不完全統計,僅4-5月全國各地已經被曝光的電動 汽車 自燃起火事件就高達8起。這裡面有長達3年的舊車,也有剛提不久的新車;有新造車企業,也有傳統車企,有低端車型,更有高端車和熱銷車型。
其中在統計的8起事故中,有2輛車處於駕駛狀態,有2輛車處於充電狀態,有3輛車處於靜止狀態,有1輛車遭受碰撞。
連續發生的自燃起火事件,再次考驗著人們對電動車安全性的信任感。
而就在幾天前,由工信部組織制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發布了關於電動 汽車 的三項強制性的國家標准,分別是:GB18384-2020《電動 汽車 安全要求》、GB38032-2020《電動客車安全要求》和GB38031-2020《電動 汽車 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將於2021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
主要規定了電動 汽車 的電氣安全和功能安全要求,強化了整車防水、絕緣電阻及監控要求,以降低車輛在正常使用、涉水等情況下的安全風險。
當然,電動 汽車 的自燃也不一定就與電池有關,也有可能是高壓電路故障、配件老化磨損等都有關系。因此在上述國家強制標准中都有一一體現。
而電動 汽車 所裝載的動力電池系統是重中之重,這次強制性標准中,特別增加了電池系統熱事件報警信號要求,同時要求電池單體發生熱失控後,電池系統在5分鍾內不起火不爆炸。
目的就是為了給司機和乘客預留逃生時間。
在此之前,國家對電動 汽車 和動力電池安全性強制標准一直存在,電池企業會在電池組生產的各個環節包括電芯、BMS、PACK等多層級的防護,也會通過主動和被動策略來降低電池熱失控的風險。
但電動 汽車 還是照燒不誤。
這次的5分鍾是首次做出時間量化,要求電池管理系統在識別單電芯熱失控信號後,通過主動或者被動策略,爭取在5分鍾之內把熱失控控制在一定范圍內。
消息一出,又一次引發三元和磷酸鐵鋰安全之爭。
大家普遍的認知是,三元電池尤其是高鎳電池能量密度高,但活性強穩定性差,磷酸鐵鋰電池穩定性好,可惜低溫性能差,能量密度也不高。
而5分鍾理論一出,似乎也讓高能量密度的高鎳三元電池面臨質疑。
但磷酸鐵鋰電池就一定安全嗎,大家一定還記得2018年間發生的電動車自燃事件一起接一起,有不少是裝載了磷酸鐵鋰電池的物流車和電動小車。
無論三元電池還是磷酸鐵鋰電池,安全性如何最終還是和企業技術實力和產品質量有關。
目前動力電池業界反饋的消息來看,從熱失控「警報信號」發出開始計算,現有主流的三元電池都能遠超5分鍾的標准。
注意,這里是主流。
現在市場上每家企業的電池技術不一,電池型號非常多,不同化學體系、電芯尺寸、電芯類型、容量和熱失控觸發方式,這使得每種電芯和電池系統在熱失控的過程存在很大差異。
並不是每一家企業都有能力築起這5分鍾的生命牆。
既然以鋰電池的特性和現階段的技術水平,熱失控很難避免,那麼可通過阻止起火和延緩的方式,預留逃生時間。
所以,無論你是磷酸鐵鋰還是高鎳三元,都必須築起這幾分鍾的生命牆。
對於有技術水平實現的大企業來說,這相當於是一道安全合格證書,對於落後者來說,就是淘汰標准。
車企和消費市場對高續航里程和低電耗的追求很難停止。
從2019年開始,新能源 汽車 產品競爭升級,沖擊高端市場,高續航必不可少,也形成了續航里程的攀比風。例如2019年底就已經有不少自主品牌紛紛殺入了600km續航市場,今年更是有無700km不足以稱霸的勢頭。
這種壓力轉嫁到動力電池身上,就變成了對能量密度的追求。例如2019年開始,三元高鎳NCM811電池很快得到了高端車型的青睞。
從2020年純電動車型申報情況來看,有部分車型所搭載的三元電池系統能量密度最高達到了180Wh/kg甚至190Wh/kg的級別。
這種電池對安全控制的技術和設計、製造、模組、管理系統等環節的技術不達標,就很容易埋下安全隱患。
這個時候能設下強制標准,也是另一種控制與警示。
當中小企業還在低端市場廝殺,大企業們預見了趨勢,走在了前列。
例如由特斯拉和寧德時代率先爆出無鈷電池,長城旗下的蜂巢能源剛剛也發布了無鈷電池,這屬於全新的電池材料配方和路線;寧德時代的CTP電池組還有比亞迪的刀片電池,不再單純的從電池材料入手來提高能量密度,而是通過調整和優化傳統電池模組的結構,提高電池組的體積利用率,為電池減負和減重,從而提升電池包的能量密度。
這些大部頭企業不僅能引領技術趨勢,能引導產業走向,更能引導消費市場對電池的認知,這一點就比較厲害了。
所以,現在電池市場最殘酷的事實不是市場集中度有多高的問題,而是中小企業玩不起的問題(這是題外話,後續再詳細聊)。
在現階段,純電動乘用車採用磷酸鐵鋰電池的產品會逐步提升,但短期內主要還是在低端產品和低續航版本中應用。從2020年已發布的推薦目錄來看,採用磷酸鐵鋰電池的純電動乘用車佔比已經提升到了20%左右,這部分車續航主要在400km以下的A00級、A0級車型。
但在中高端車型中,磷酸鐵鋰電池要實現高續航還有難度。
一台的純電動轎車尤其是目前市場比較主流的緊湊型轎車,要實現NEDC續航500-600km級別只能通過高能量密度的三元電池來實現;小鵬P7一台軸距將近3米的轎跑車型,用高鎳三元電池也只能裝下81度電,才能實現NEDC續航700km以上,比亞迪漢EV採用磷酸鐵鋰刀片電池,能實現的電量是77度電,續航也在605km水平。
因此,在高能量密度和安全可控之間,必須要找到一個平衡點。
電動 汽車 的安全性任重道遠,包括國家層面、企業層面上下游也一直在共同努力,期望能通過這類強制標准,技術門檻的設定,鼓勵少數領先的企業在新技術、安全等各個方面快速落地,為生命護航。
⑷ 強制3大標准 電動汽車加強防範起火風險
夏季以來,一系列火災事故再次將電動車安全推到了風口浪尖。為了確保安全,完善相關法律法規迫在眉睫。5月29日,工業和信息化部裝備工業發展中心發布關於電動汽車強制性國家標准實施情況的公告:在《公告》產品准入管理中,提前實施了《電動汽車安全要求》《電動客車安全要求》《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安全要求》三項強制性國家標准。
《電動汽車安全要求》主要規定了電動汽車的電氣安全和功能安全要求,增加了電池系統中熱事件的報警信號要求,可以第一時間給駕乘人員安全提醒。加強整車的防水、絕緣電阻和監控要求,以降低車輛在正常使用、涉水等方面的安全風險。優化絕緣電阻、電容耦合等測試方法,提高測試精度,確保整車高壓安全。
針對電動客車乘客量大、電池容量大、驅動功率大的特點,《電動客車安全要求》對電池艙碰撞、充電系統、車輛防水試驗條件和要求等提出了更嚴格的安全要求。,並增加了對高壓部件的阻燃要求和對電池系統最小管理單元的熱失控評估要求,從而進一步提高了電動客車的火災事故風險防範能力。
《電動汽車動力電池安全要求》不僅優化了電池單體和模塊的安全要求,還強調了電池系統的熱安全、機械安全、電氣安全和功能安全的要求。測試項目涵蓋系統熱擴散、外部火災、機械沖擊、模擬碰撞、濕熱循環、振動浸水、外部短路、超溫和過充等。特別是標准增加了電池系統熱擴散試驗,要求電池單體熱失控後5分鍾內電池系統不起火不爆炸,並為乘客預留安全逃生時間。
從2021年1月1日起,上述三項電動汽車強制性國家標准正式實施,取代了新能源汽車產品專項檢驗項目的相關標准和《關於貫徹實施有關事項的通知》的文件要求。
以上標准主要針對動力電池組件。從近年來的事故調查結果來看,雖然大多與電池有關,但也存在充電設備、車輛裝配工藝等問題。裝備一師表示,近期將聯合組織新能源汽車安全隱患排查、事故調查、動力電池廠家延伸檢查、充電基礎設施安全隱患排查,進一步加強新能源汽車安全監管。 @2019
⑸ 新能源汽車常見的功能安全設計有哪些
消費者買了一輛車,也就購買了汽車帶給我們的舒適與愉悅,更重要的是購買了汽車帶給我們的安全感,這是汽車製造商最基本的責任與義務。
一.汽車功能安全標准誕生的背景
汽車作為交通工具,始終和駕駛者、乘客以及車外的行人的安全息息相關。作為一種工業產品,並且是大批量工業產品,必須要保證各種復雜路況環境下汽車的安全性。尤其隨著科技的進步,在汽車上使用的電子器件,電氣電路,可編程邏輯器件越來越多,汽車系統也隨之越來越復雜。有鑒於此,國際標准化組織參考已經實施多年的電子、電氣及可編程器件功能安全基本標准 IEC61508,制定了專門針對汽車電子電氣系統的功能安全國際標准 ISO26262。這個標準是一個道路車輛功能安全標准,適用於道路車輛上所有提供安全相關功能的電力、電子和可編程電子器件等組成的安全相關系統。
希望能幫到你!
⑹ 鄭州新能源汽車凌晨自燃消防員10分鍾撲滅,新能源的車的安全隱患有哪些
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已達261萬輛。隨著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的快速增長,新能源汽車安全事故引發關注。新能源汽車的安全隱患主要有充電時起火、電池推進或放置起火、碰撞翻車起火、涉水起火等。
新能源車在充電過程中存在安全隱患。
純電動汽車充電的問題也存在安全隱患,尤其是電池內部出現小短路時,新能源汽車容易起火。如果說長期充電會導致電池過熱等,那麼車主就應該按照車輛說明書給車輛正確充電。
總的來說,電動車雖然越來越普及,但是它的安全性問題依然沒有被很好的解決。購買了純電動車型的消費者在使用當中必須要多加註意。
⑺ 新能源汽車碰撞安全技術的意義
新能源汽車碰撞安全技術的意義:
新能源汽車碰撞安全技術汽車製造商向自主研發方向轉變,通過創新技術強化電池包整體安全性,進而促進整車結構優化,完善主被動安全配置的提升,為消費者帶來更多優質安全新能源車型。
新能源客車上的超大電池組採用高電壓、大電流的迴路,車輛應用過程中一旦發生漏電,將對人們的人身安全造成巨大傷害。
而目前國家關於新能源客車的技術標准側重於研發、生產、製造階段,運輸儲存、使用維護保養階段的相關標准和技術要求不完善,工程中心制定的3S安全技術要求,將有效地幫助廣大新能源客車用戶選好車,維護保養好車,安全監控好車。
新能源汽車碰撞安全技術工程中心從電池安全、高壓安全、功能安全、涉水安全、碰撞安全、電磁兼容和防火安全的角度制定選車技術要求,確保用戶選用安全車輛。
針對新能源車輛防火安全問題,電控中心制定了在車載能源裝置、車輛碰撞等方面的防火安全技術要求,確保新能源車輛滿足防火要求。每一大項其中又分許多小項,每項都有詳細的技術要求說明,力求讓廣大客戶一目瞭然,選車用車做到心中有數。
⑻ 電動汽車的安全性大家怎麼看
5月12日,工信部組織制定,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國家標准化管理委員會批准發布GB 18384-2020《電動 汽車 安全要求》、GB 38032-2020《電動客車安全要求》和GB 38031-2020《電動 汽車 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三項強制性國家標准,將於2021年1月1日起開始實施。
此前我國已有相關推薦性國家標准:《電動 汽車 安全要求》、《電動 汽車 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及實驗方法》、《電動 汽車 用鋰離子動力蓄電池包和系統第3部分:安全性要求與測試方法》、《電動客車安全技術條件》。新規定是在此基礎上制定,並首次進行強制技術要求。
這三項標准分別都要求了什麼?
一、《電動 汽車 安全要求》
(1)如果電池發熱,車輛必須及時提醒駕乘人員,每輛車將強制配備『電池發熱預警』功能。
(2)不管是下雨、涉水還是意外致使車輛被水泡,車輛的防水和絕緣功能必須滿足國家標准。
(3)電動車存在強電和弱電,需要耦合或隔離。新國標優化了絕緣電阻、電容耦合等試驗方法,以提高試驗檢測精度,保障整車高壓電安全。
二、《電動客車安全要求》
由於電動客車的電池容量更大,電機的功率更大。在安全上,風險會比一般家用純電動車更大。所以對於電動客車,新國標對電池倉受到碰撞、充電過程、整車防水提出了更加嚴格的強制性要求。
這一部分,其實是在第一部分的《電動 汽車 安全要求》基礎之上單獨對電動客車進行更進一步的要求。
三、《電動 汽車 用動力蓄電池安全要求》
第三部分就是專門對動力電池的要求。新國標優化了電池單體,模組安全方面的要求。此外還重點強化了電池系統發熱安全、機械安全、電氣安全還有功能安全的要求。另外試驗要求涵蓋系統熱擴散、外部火燒、機械沖擊、模擬碰撞、濕熱循環、振動泡水、外部短路、過溫過充等試驗。
新國標增加了電池系統熱擴散試驗,明確要求電池單體發熱失控後,電池系統在5分鍾內不起火不爆炸,目的是為乘員預留出必要的安全逃生時間。
————————
此次頒布的三項標准屬於國家強制性要求,目的是對電動車產品的安全性做到基礎性保障,加強消費者對電動車的信心。在此之前,各個企業對電動車安全的執行標准各有不同,這對於整個行業的發展起到不利作用,如今規范新標准之後,電動車的安全屬性又將進一步提升。
電動 汽車 的安全性,整體來說,比較成熟了, 不必擔心 ,但安全是相互的,不能只是廠家把車做到了安全, 車主在使用過程中也要安全駕駛、及時維修保養等 ,愛護車子。
關於純電動 汽車 的安全,目前大家最為關心的4個方面的安全問題有: 電池漏電不安全、電磁產生輻射不安全、電池爆炸起火不安全、自動駕駛不安全。
我們分別來說一下。
1、電池漏電不安全,不必擔心 :電池如果漏電,就不會通過質檢,而且如果電池漏電,那些製造工廠豈不是時時刻刻都危在旦夕?因此,這一點不用擔心。而且這個問題,根本不是問題,對於一個新能源 汽車 製造企業來說,都是最基礎的製造工藝;
2、電磁產生輻射不安全,不必擔心 :雖然純電動 汽車 會產生輻射,但是經過專家的測試與驗證,這個輻射殺傷力簡直弱爆了,比手機的輻射都小,因此,純電動 汽車 的輻射,對人體的影響可以忽略不計。
3、電池爆炸起火不安全,不必擔心 :同樣地,雖然動力電池會爆炸、起火,尤其是三元鋰電池,其化學特性決定了它易燃易爆,但它能比汽油更易燃易爆嗎?既然汽油加進車里,都能讓它不爆炸起火,那三元鋰電池也是一樣,現在製造商的智能溫控管理系統都非常成熟了。
4、自動駕駛不安全,不必擔心 :雖然特斯拉發生了多起因自動駕駛引發的安全事故,但問題都是司機本人太輕信自動駕駛了,司機只要記住:目前的自動駕駛都是狗屁,還沒到解放雙手的年代,不要使用自動駕駛相關配置,那就萬事大吉了。
純電動 汽車 發展到現在,各種技術已經算比較成熟了,畢竟經過了市場驗證,大家不必對純電動 汽車 的安全性抱以過多擔心,放心去享受純電動 汽車 生活吧。
優點:
一、電動 汽車 的優點首先是節約能源,因為電動 汽車 的主要能源是電力,也就是說根本不會用到汽油,這樣的情況下電動 汽車 的污染排放量幾乎是零,對於保護環境來說是一個很好的選擇,屬於環保出行工具。
二、中國政府目前對於電動 汽車 政策方面有一些扶持,雖然力度已經減小,但是起碼在一線城市的話,你會得到一些好處。首先你上牌的話會比較容易,其次稅費方面有一定的優惠政策!這對拿不到車牌的老百姓比較有吸引力。
三、電動 汽車 駕駛起來比較方便,目前電動 汽車 就是一個檔位,也就是說幾乎不需要怎麼樣操作。前進的速度方面主要看你踩加速的力度而定,因此駕駛起來比較方便,也比較容易上手。
缺點:
一、電動 汽車 的缺點也比較多,首先電動 汽車 市場方面使用的人比較少,因此電動 汽車 維修的費用高昂,一旦出現任何的問題,那麼必須去4S店面進行保養,這樣一次下來價格至少在一千元左右。
二、電動 汽車 的市場佔有率很低,因此保值增值率更加低,一般新買的電動 汽車 ,只要一到消費者手裡,直接貶值百分之六十以上,這樣下來買車的消費者損失慘重,只能自己使用,賣掉的話可以說極不劃算!
三、我們知道電動 汽車 只有一個檔位,因此駕駛起來幾乎沒有任何的駕駛感,同時電動 汽車 的方向盤指向模糊,因此駕駛起來只有一種方向性,而沒有 汽車 精確的指向性,因此電動 汽車 被譽為老年代步車。
四、電動騎車冬季駕駛的話,電池的消耗很大,一般來說一輛官方宣布續航里程三百公里的 汽車 ,冬季的時候至少會消耗三分之一的里程,因此也就能跑二百多公里,因此買電動 汽車 可以說駕駛的問題很大。
五、電動 汽車 的電池消耗問題也值得人們考慮,一般來說一組電池價格至少為三千元左右,這樣換算一下,你的電動 汽車 更換電池至少六七萬元!這個價格幾乎可以買一輛汽油車了,因此購買的時候一定考慮這方面的成本。
六、電動 汽車 充電的過程很麻煩,一般至少需要兩個小時,可是這屬於快充。對 汽車 的電池損耗很大。可是適應慢充的話,一般是八個小時以上。這樣的話有任何緊急的事情,根本沒有辦法處理。
其實人們對於新能源 汽車 電池的顧慮完全在於,它畢竟是跟電相關的東西,它穩定嗎會不會漏電,它會不會爆炸,會不會有輻射之類的。
其實我們可以首先了解一下現在電動車電池的材質和構成,現在的電池基本上使用的都是三元鋰電池,這種電池是不含任何重金屬和稀有金屬的,是經過設計師嚴格選取的材質,跟普通電池相比,還是比較安全可靠的。
其次我們擔心的漏電問題其實是完全沒有必要去擔心的,動力電池從設計到裝車都是經過層層嚴格把控的,尤其是關繫到民眾安全問題,國家對於這方面也是非常重視的,各大車企絕對不會因為這種小事而去損害自己的名聲的,所以漏電問題是基本不會發生的。
至於新能源 汽車 電池的自燃自爆問題,這個問題不能說完全沒有,在新能源 汽車 技術剛起步時這種問題誰都不敢打包票,絕對不會發生,但隨著現在新能源電池技術不斷地發展,電池已經越來越成熟,現在這種問題已經基本可以杜絕了,尤其是在如今各大新能源車企競爭激烈的時候,各大車企對於新能源 汽車 技術都在爭相研究,使得現在新能源車輛的安全系數越來越高了。
最後我們再來看一下關於輻射的問題,這個是不可避免的,畢竟電流巨大,肯定會有一定的輻射,但絕對不會到危機我們安全的程度,因為經過相關的研究,電動 汽車 的輻射甚至比我們的手機輻射還要小,所以是不足以威脅到我們的安全的。
總的來說,在新能源 汽車 剛起步的時候電池可能或多或少會存在一些問題,但是隨著新能源 汽車 的蒸蒸日上,新能源電池技術已經在不斷地走向成熟了,現在已經是相當安全的了,我們完全沒有必要去擔心這些問題。
您好,很高興回答您的問題,電動 汽車 安全性是行業的老大難問題了,提及電動 汽車 我想很多人都會想到「電動 汽車 自燃事件」,也正是自燃事件讓很多消費者打消購買電動 汽車 的慾望。
網上確實有很多電動 汽車 自燃的事,但燃油車其實同樣也會自燃,並且按照概率來說燃油車自燃概率並不比電動 汽車 低,只不過因為電動 汽車 是一個新新事物,消費者天然就會帶著批判和懷疑的眼光看待它,燃油車自燃大家習以為常,電動 汽車 自燃大家口吐芬芳, 長期以來大家就會給電動 汽車 打上「自燃」的標簽。
我認為,目前市面上絕大多電動 汽車 在安全性方面是沒什麼問題的,能上市的車型也都通過了國標測試,但是達到標准並不意外著絕對安全,電動 汽車 的核心是動力電池,動力電池溫度過高會起火甚至爆炸是化學反應,而如何將動力電池變得可控就成了關鍵技術。
目前市面上的電動 汽車 品牌車型繁多,各個品牌及車型對電池管理系統的策略和邏輯不同,有責任心的車企會下足了工夫提升電池管理的技術,而很多不良商家就只企求考試及格但不要求滿分,這就導致各品牌各車型的安全性有非常大的差異化,所以如果要購買電動 汽車 一定要看這個品牌對安全性方面的態度以及實際做出來的成績,選擇市面上安全性高的車型。
威馬EX5自上市以來從未出現過動力電池異常導致車輛自燃事件,並且也是首批獲得C-NCAP碰撞測試「五星」的車型,電池包防塵防水測試也達到了行業最高水準「ip68」,威馬 汽車 也是造車新勢力中首家自建整車工廠和電池包工廠的車企。
碰撞安全性,就還好吧,一個普通家用買菜代步車,碰撞安全性說得過去就行了。但是,這種車,尤其自主品牌的,自燃的,出現各種嚴重問題的,就比較多了。如果是這種安全性,我個人的意思就是,很垃圾。
網上經常看到電動車事故起火或者充電自燃,個人覺得電動 汽車 的安全性有待加強,各位怎麼看?
確實有安全性問題,但是不影響電動 汽車 的發展,而且安全性也在不斷提升,10年內電動 汽車 與油車車比例相當是大概率事件。
⑼ 電動汽車真的安全嗎
新鮮事物的出爐一般都會引起廣大人民群眾的反抗,這是非常正常的一件事。
像汽車這種安全性要求極高的大件,一定是經過了各種各樣的檢測才會上市的,所以是不用擔心的。
自燃這種事情,燃油車不見得比電動車少,但是強大的陰暗面放大效應導致電動車自然更加容易引起大家的注意,更加吸引大家的胃口。畢竟每個人只看自己想看到的。
想想最近的德國某車企
舉一個例子:
7月13日,2019年第二批中國新車評價規程(C-NCAP)測試結果公布,小鵬G3以綜合得分率92.2%獲得C-NCAP測試五星評價,成為2018版C-NCAP測試規則發布後,首批參與測試並獲得五星評價的純電動車型之一,同時,在綜合得分率及乘員保護、行人保護、主動安全分項得分率中,均位列純電車型第一名,獲得全滿貫。(測試車型為2019款小鵬G3智享版)。
⑽ 想要保證新能源汽車的安全,應該怎麼保證呢
從這五個方面來看,設計出非常好的電動汽車,少量試生產,目前看來,這幅畫的淺色部分是我們國內企業能力比較強的。黑暗部分需要大量生產時,要如何保持產品的一致性,確保產品的所有核心參數都在非常嚴格合理的區間內。藍色部分的質量工具是目前我們認為國內企業能力弱的方面。其次,產品安全設計,中間V型是中國典型的傳統V型設計過程,藍色是電動汽車領域現有V型設計過程的重疊,通過包括BMS、MCU、VCU在內的功能安全目標設置和系統安全概念、硬體和軟體實現,軟體,我們想強調的是,功能安全在電動汽車的安全中起著非常重要的控製作用這可以有效地減少硬體和軟體使用過程中可能出現的許多風險。
看看我們的電動汽車,新能源汽車事業的價值鏈。從設計到最終銷售過程,最重要的是在前面的研發階段。剛才另一位嘉賓也提到了第三方扮演什麼角色。我們應該說,我們可以和製造商在這個階段進行很多溝通。我們可以咨詢。我們都可以討論並且我們可以逐一考慮所有需要考慮的部分。(大衛亞設,Northern Exposure(美國電視),市長/市場認證體系給了我們電動汽車體系的門檻,提供了護送作用。最後,在這個運營過程中,企業職員將提供相應的認證工作,讓我們在整個價值鏈中安全地開始,實際上在工作中包括安全意識,我們認為只有這樣做,我們的電動汽車的核心問題才能得到解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