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汽車市場需求少
① 新能源汽車與傳統汽車相比有什麼不足
經過近幾年新能源汽車的市場熱潮,普及程度逐漸消退,車輛更新換代的速度越來越慢。越來越多純粹為了應對市場而成立的品牌開始退出市場。造成這種情況的主要原因是新能源汽車本身的不足。讓我們仔細看看。
新能源汽車的第一個缺點是使用不方便,尤其是 純電動 汽車,主要體現在續航里程上。雖然現在有些新能源汽車能跑500或600公里以上,但不管實際能跑這么多,能跑的人也就那麼幾個。
大部分純 電動車 的續航還是在300公里左右,不算太多。另外,實際的電池壽命會有一定程度的縮水,所以跑長途顯然是不夠的。沒電的時候,不僅充電時間長,而且充電樁也不好找。雖然家用車很少跑長途,但也不需要很多。一年一次,有理由拒絕新能源。
另一個缺點是新能源的質量。雖然燃油車也有故障率,但 新能源車 進入市場的時間相對較短,各方面的成熟度遠不及燃油車。此外,一些新成立的品牌更多的是為了政策紅利。車輛所做的真的很難恭維。各種配件都是組裝的,能做的調整和測試很少,所以新能源對應的故障率比較高。
還有,價格太高。本來是有補貼給消費者福利的,但是很多車型在定價上都去補貼了。顯然,消費者不願意看到高價,所以高價也是新能源汽車的一個劣勢。
還有新能源汽車的保值率。現在新能源汽車三年平均保養率只有32.31%,是平均值。也就是說,保養率只有10%以上到20%以上的車型還有很多,一輛10萬元的車三年後只能賣一兩千,顯然是一個很大的劣勢。
除了質量不可靠,主要原因是電池容量縮水,尤其是現在廣泛使用的三元鋰電池。電池容量下降相對明顯,相當於燃油車發動機的問題,保值率不會好。
這些都是新能源的缺點。一般來說,新能源汽車不能很好地滿足當前的市場需求。
② 新能源汽車的前景如何
2021年,中國汽車產業走過了極其不平凡的一年,在疫情與晶元短缺、原材料上漲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中國汽車市場在危機與挑戰中持續升溫,市場總體呈現出超預期的表現,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市場,更是一抹不可忽視的亮色。
2021年,中國汽車產業走過了極其不平凡的一年,在疫情與晶元短缺、原材料上漲等多重因素影響下,中國汽車市場在危機與挑戰中持續升溫,市場總體呈現出超預期的表現,尤其是新能源汽車市場,更是一抹不可忽視的亮色。近日,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副秘書長陳士華在2022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預測峰會上表示,預計2022年我國汽車新車銷量將達到2750萬輛,同比增長5.4%。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500萬輛,同比增長47%。
新能源汽車已成為汽車消費乃至整個消費的亮點和新增長點,自2015年以來保持60%的復合增速。2021年繼續保持高速增長,滲透率不斷提升。前11個月累計產量突破300萬輛,銷量接近300萬輛。根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的預測,2021年中國汽車總銷量為2610萬輛,同比增長3.1%。其中,新能源汽車銷量為340萬輛,同比增長1.5倍。新能源汽車市場化進入爆發式增長新階段,已由過去的以政策驅動為主轉向了市場驅動。
展望2022年,中國汽車工業協會預判,2022年中國汽車總銷量為2750萬輛,同比增長5.4%,其中,乘用車銷量為2300萬輛,同比增長8%;商用車銷量為450萬輛,同比下降6%;新能源汽車銷量為500萬輛,同比增長47%。
峰會上,比亞迪乘用車產業辦公室主任熊甜波對2022年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預判是,局部變數,前景可期。其中「四新」值得關註:一是新拐點:新能源汽車產業增長符合「S型曲線」,10%-15%是快速上升拐點;二是新認知:國貨新潮,自主新能源崛起正當時;三是新增長:新能源陣營擴軍,多元化產品聚焦各細分領域滿足更多元需求;四是新服務:全渠道時代強勢來襲,構建新消費體驗。預計2022年新能源乘用車總量將達到500萬-520萬輛。
陳士華認為,從長期發展來看,當前我國汽車市場仍處於普及初期向普及後期過渡階段,新車銷售由增量市場逐步轉向存量市場。雖然2018年我國汽車市場出現了波動,但縱觀歷史,汽車發達國家在普及階段也出現2-4年左右的波動。根據這一規律判斷,我國汽車市場產銷目前已處於短期調整的尾聲,未來將保持溫和的增長態勢。
據了解,自2016年開始,「中國汽車市場發展預測峰會」已成功舉辦了六屆,其專業、權威的預判,對於中國汽車市場的未來走勢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
免責聲明:以上內容轉載自中國能源網,所發內容不代表本平台立場。
全國能源信息平台聯系電話:010-65367702,郵箱:[email protected],地址:北京市朝陽區金台西路2號人民日報社
③ 新能源車,為何政策火熱,市場遇冷
我覺得應該有三種原因
第一種原因,我覺得是雖然說政策火熱,但是它的生產成本並沒有降低,它的價格與正常的燃油汽車還有一定的差距,人們追求的還是費用的節省
第二個原因,我覺得它的續航能力,它的電池續航能力,而且電池的抗低溫能力都很差
第三個原因就是車輛的保值一般,目前來說,最保值的就是可能是未來車,未來如果車整車30萬,第二年她折就五折,這是他目前所有新能源車當中最保值的,可想而知,其他的車嗯,能貶值到什麼程度?所以說綜上所述是市場遇冷的原因
④ 新能源汽車產品競爭形勢如何
新能源汽車是生活中常見的交通工具,那麼新能源汽車的競爭形勢如何呢?大家請看我接下來詳細地講解。
一,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需求
新能源汽車的市場需求受到社會經濟發展水平、消費者需求偏好和收入水平等因素的影響。從社會整體需求的角度來看,我國新能源汽車的產銷在過去三年呈增長態勢。2015年,我國新能源汽車產量約34萬輛,銷量約33萬輛,同比分別增長3.3倍和3.4倍;年產51.7萬輛,銷量50.7萬輛,同比增長36.8%。和53%;在2o17年,產量達到79.4萬輛,銷量達到77.7萬輛,同比分別增長53.8%和53.3%。
⑤ 由於新冠肺炎大流行,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面臨又一年萎縮
意義:
中國新能源汽車(NEV)市場在經歷了2014年至2018年的擴張期後,2020年將再次面臨產量銷萎縮。2019年,中國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首次出現萎縮,銷量同比下降4%。
展望:
我們預計,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將下降9.3%,至109萬輛左右,隨後在2021年將強勁反彈72%,至187萬輛。純電動汽車仍將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據主導,預計2021年產量將超過142萬輛。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數據顯示,2019年中國新能源汽車需求首次出現萎縮,銷量同比下降4%。由於新冠肺炎疫情以及新能源汽車補貼退坡的影響,我們預計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主要包括插電式混動汽車和純電動汽車)產量將同比下降9.3%,至109萬輛左右。其中,純電動汽車產量預計將下降15.2%,至84萬輛左右。盡管上市銷售的新能源汽車車型有很多,但新能源汽車產量的預期下降,很大程度上反映了零售市場的需求下降,主要是因為私人購車者對於純電動汽車這一中國市場比重最大的新能源車型仍然缺乏興趣。在本文中,我們將重點介紹在新能源汽車市場表現最好的幾家車企,針對中國這一全球最大的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消費者偏好提供一些見解。
根據蓋世汽車網整理的全國乘聯會數據,特斯拉國產Model3轎車在市場上的銷量超過了眾多競爭對手。今年上半年,Model3在中國的總交付量為43,744輛,成為市場上最受歡迎的純電動汽車。僅6月份,Model3的銷量就達到14,954輛,創下了這款入門級特斯拉車型自今年1月開始交付以來的月度新紀錄。比亞迪中型轎車比亞迪秦同期銷量為20,990輛,其中6月份銷量為4,303輛。廣汽埃安S轎車今年上半年銷量為18,211輛,排名第三。埃安S在6月份的總銷量為3,695輛,遠遠落後於Model3。奇瑞微型電動汽車eQ1銷量為9,788輛,排名第四,緊隨其後的是與eQ1尺寸類似的長城汽車歐拉R1,上半年銷量為9,372輛。電動汽車初創公司蔚來汽車的中型電動運動型多用途車(SUV)ES6今年上半年共銷售11,711輛。其中,6月份共銷售2,476輛。北汽集團入門級電動汽車EU系列增速放緩。今年上半年,該系列總銷量為11,722輛,其中6月份銷量為2,339輛。在今年上半年純電動汽車銷量前十排行榜上,奇瑞EQ1、歐拉R1、上汽科萊威和寶駿E100這四款車型被劃分為微型電動汽車。
在插電式混動汽車市場上,以寶馬和大眾(VW)為首的合資汽車製造商表現最為出色。今年上半年,寶馬5系插電混動版車型銷量為13,564輛,排名第一,隨後是大眾帕薩特插電混動版車型(6,386輛)。比亞迪唐DM的總銷量為5,167輛,排名第三。上汽榮威ei6上半年總銷量為4,703輛,在該市場排名第四。大眾途觀L插電混動版車型上半年總銷量為3,753輛,排名第五。另外進入2020年上半年銷量前十的插電式混動汽車還包括大眾探岳GTE、邁騰GTE、卡羅拉PHEV、上汽榮威eRX5和比亞迪宋ProDM。
IHSMarkit觀點深度解析
我們預計,2020年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量將下降9.3%,至109萬輛左右,隨後在2021年將強勁反彈72%,至187萬輛。純電動汽車仍將在中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占據主導,預計2021年產量將超過142萬輛。
隨著特斯拉在過去6個月里大幅降低了Model3的售價,預計這家美國汽車製造商在中國純電動汽車市場的主導地位將繼續保持。新華網今年5月曾報道,特斯拉計劃最早在6月將其上海超級工廠的周產能提高至4,000輛。另外,上海超級工廠的二期工程已經開工建設。工廠擴建後將使特斯拉能夠在中國開始生產利潤更加豐厚的ModelY純電動SUV,以實現其定於2021年初交貨的目標。
Model3強勁的銷售表現表明,如果車企向消費者展示足夠引人注目的產品,市場將擁有巨大的開發潛力。為了保持競爭力,廣汽集團等本土汽車製造商開始推出基於專用純電動汽車平台打造的新一代車型。廣汽埃安系列目前擁有兩款SUV和一款轎車,與廣汽早期推出的基於傳統燃油車型打造的電動汽車相比,實現了巨大的飛躍。然而,從它們的銷售表現來看,這些車型在短期內都無法成為Model3的有力競爭者。中國自主品牌汽車製造商繼續致力於生產微型電動汽車,可能只是一個短期提振銷量的解決方案。五菱MINI-EV和寶駿E100等車型十分適合在低線城市和農村地區出行使用;然而,這類車型很難成為電動汽車購買者的主流選擇。
如果有更多激勵措施來加速純電動汽車在輕型商用車領域的應用,電動輕型商用車(LCV)將為汽車行業的電氣化轉型做出更大貢獻。目前,輕型商用車電動化的舉措主要由地方政府推動,通過政府主導的采購來替換傳統燃油公共汽車、特種車輛和運輸卡車。到2023年底,純電動輕型商用車預計將佔中國輕型商用車總產量的6%,相比之下,2019年佔比僅為2%。
本文內容來自IHSMarkit?[Automotive]收費內容
文章版權歸微信平台IHSMarkit[Automotive]所有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⑥ 新能源汽車未來銷量下滑的擔憂,市場如何保持景氣
我認為應該從新能源汽車企業自身找出路,同時還要從政策角度出發保護優質車企,這樣才能讓市場保持高景氣狀態。
之所以這樣說,是因為從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供需關系來看,兩者並沒有出現矛盾沖突,而且新能源汽車也沒有出現產能過剩的狀態。其銷量下滑的很大原因並不是消費者難以承受新能源汽車的價格,而是其產品無法完全代替傳統燃油車,也滿足不了消費者的用車需求。所以新能源汽車企業要從自身找原因,在充分滿足消費者需求的同時,還要在薄弱環節上有新的突破,只有這樣才能提高銷量。
⑦ 現階段,新能源汽車的發展都面臨著哪些問題呢
對於我國新能源汽車目前的發展狀況來說,技術方面的問題不容忽視,加之新能源的相關核心技術本身就較為復雜,現階段我認為現階段的新能源汽車發展面臨的主要問題有以下三種:
1. 基礎設施缺乏
配套的基礎設施建設對產品發展和推廣來說是必不可少的。但目前在新能源汽車領域,多數中小城市並沒有足夠給汽車充電的設備,多數充電樁均是在公交車站,而對私家車來說並沒有專用的設備,這成了一件非常棘手的事情。計程車因其運營成本可能會為充一次電排上幾小時的隊,但這對私家車來說就極其不便,這是新能源汽車發展中的又一大阻礙。
第二,新能源汽車價格較高。主要原因有如下幾方面:一方面,研發和推廣費用較高。新能源汽車處於起步階段,多方面研發都屬於探索性嘗試階段,因此需要較高的費用支撐,也因此推高了汽車的成本和市場價格。除此之外,新能源汽車的多數關鍵組件都是從國外進口的,這也推高了新能源汽車的製造成本。另一方面,商家認知存在誤區。部分生產廠家認為新能源汽車屬於新時代技術條件下的新型產品,因此一味追求高的價格,卻沒有進行市場調研,了解市場需求和對產品價格的承受能力,反而不利於產品在市場上的進一步推廣。
⑧ 為什麼取消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後,對新能源汽車的需求會降低
先說結論:取消對新能源汽車的補貼,新能源車市場競爭力會下降,對新能源車的需求會下降。
⑨ 特斯拉變相降價,新能源汽車為何競爭這么激烈
新能源車的產量不斷增加,市場需求量增漲不快,所以競爭特別激烈。
特斯拉變相降價引起了多方關注,讓人意識到了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的激烈,其實新能源汽車競爭激烈早就出現端倪。隨著汽車行業的改革,新能源汽車想要佔據汽車市場的主流,但燃油汽車還沒有完全退出市場,而各大品牌的新能源汽車紛紛推出,這就導致新能源汽車市場出現了飽和狀態,各大品牌只能想盡辦法佔據市場,拉攏客戶。
國內多數車主還是喜歡燃油車,雖然新能源車在市場上占據了一定的地位,但沒有獲得大多數消費者的認可,這也是導致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激烈的一個重要原因。不過有些地方已經出台了燃油車退出市場的政策,如果這個政策真的能落地實施燃油車退出市場,那個時候新能源車的競爭應該會變小一些。
⑩ 2019年中國新能源車市:全年或現負增長
沒有想像中的金九銀十,可能也不會迎來往年顯著的翹尾效應,數年來漲勢迅猛的新能源汽車銷量在2019年甚至有負增長之虞。據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統計,2019年1-11月,中國新能源汽車產銷量分別為109.3萬輛和104.3萬輛,同比增幅僅有3.6%和1.3%。而11月的銷量還有沒超過10萬輛,同比跌幅超過四成,已連續5個月同比下降。如果12月仍然不能止住頹勢,全年銷量負增長幾成定局。7月份成為一道分水嶺。2019年上半年,國內新能源汽車依舊保持快速增長,6月份銷量漲幅甚至一度超過80%。7月開始形勢急轉直下,同比降幅逐步擴大,從3.8%、21.7%、34.8%到10月份已呈腰斬之勢,達到46.0%,11月份才略微收窄(見圖表1、2)。從2010年新能源汽車被列為國家戰略性新興產業以來,銷量幾乎一路走高,即便是近幾年國內汽車行業進入微增長時代,到2018年甚至迎來了當時28年來的首度新車銷量下滑,新能源汽車也一直是相對低迷的整體車市中的一抹亮色。它為何會在2019年出現前所未有的「五連降」?當前的市場形勢是在哪些因素影響下形成的?市場格局正發生怎樣的變化?還有哪些值得關注的亮點?
按照之前國家規劃好的排放標准升級時間表,從2019年7月1日起,國內開始正式實施國家第六階段排放新規,即從7月1日開始,國五排放標準的新車停止上牌登記。有些城市甚至採取了提前實施的措施。
但一份由中國汽車流通協會在2019年4月下旬公布的《2018年汽車經銷商生存調查》數據顯示,2018年經銷商新車銷售幾乎無利潤可言,而庫存預警又連續17個月居高不下,其中「國五」車型壓庫嚴重。對於經銷商而言,大幅降價促銷成為快速清理庫存車的必然選擇,市場上在5、6月份甚至出現「買一輛送一輛」的打折法。
這種降價力度在一定程度上也影響了不少消費者的購車選擇,即從打算購買新能源汽車轉向購買超低價格的國五傳統燃油車。而有的消費者面對這種情形更加迷茫,繼續觀望。
「新能源汽車其實也受國六標準的制約,很多企業受到國六標準的沖擊,導致傳統產品跟不上,老產品又必須清庫,遭受了巨大的損失。」崔東樹認為,國六標準的實施推動了行業的快速清退的過程,一些合資企業特別是不少自主品牌車企受到嚴重影響。插電式混動車型在10月份出現同比下降44%的情況,也是受到這一政策的後續影響。
3.第三個政策因素則與正在實施的「雙積分」政策相關。一些業內專家指出,當前正在實施的「雙積分」政策沒有發揮預期的巨大「威力」。
發布於2017年9月的《乘用車企業平均燃料消耗量與新能源汽車積分並行管理辦法》(「雙積分」政策),被業內視為補貼退出後鼓勵車企繼續生產新能源車的接檔政策,意在通過積分交易推動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化推廣。該政策對年產量或進口量達到3萬輛以上的企業提出了明確的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2019年度、2020年度,新能源汽車積分比例要求分別為10%、12%。徐長明曾表示,新能源汽車未來如何波動式發展,取決於雙積分政策所發揮的作用。如果不嚴格執行,新能源汽車市場的未來發展將充滿疑問。
從目前來看,雖然「雙積分」政策的促進作用已經開始顯現,但無論是當前表現出來的積分交易價格,還是在倒逼車企加大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投入、推動擴張市場份額的力度上,業內一些專家都認為略顯不足。2018年,新能源汽車雙積分交易金額超7億元人民幣,每分僅850元,預計2019年年末將上升到2000元以上。
中國電動汽車百人會理事長陳清泰明確指出:「現在的『雙積分』政策效率是不高的,應該研究調整『雙積分』政策的實施方案,通過『雙積分』政策來保障實現電動車佔比逐年上升的目標。」
2019年是「雙積分」政策實施的元年,工信部已經兩度調整,並拿出徵求意見稿向社會公開徵求意見。目前「雙積分」政策還在調整完善之中。據了解,本次修改意在引導節能汽車的多元化發展,給車企的新能源積分考核和來源要求提供更為寬松的環境,以求對行業發展起到良好的引導作用。
第二,從消費市場來看,2019年主要有三重因素影響了消費者的購買力和信心。
1.近年來宏觀經濟的持續下行已經影響了整個國內汽車市場。
國內一些經濟學家指出,對汽車等行業而言,當前面臨的一個嚴峻形勢就是國內消費受到了嚴重擠壓,居民的家庭資產負債出現嚴重問題,打擊了居民的消費信心和能力。在購車補貼大幅退坡的疊加影響下,2019年的新能源汽車市場已經難以像往年一樣獨善其身。北汽集團營銷業務委員會產品與商業模式創新中心市場研究部部長趙新智也分析認為,因為很多家庭是第二輛車用戶,隨著中低收入群體的收入水平和消費能力下降,導致購買力不足。
2.從2018年下半年到2019年,頻發的新能源汽車起火等安全事件也在一定程度上打擊了普通消費者的購買信心。
新能源汽車國家大數據聯盟發布的《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大數據安全監管成果報告》顯示,從5月到8月,新能源汽車國家監管平台共發現79起安全事故,涉及車輛96輛。在已查明起火原因的車輛中,41%的車輛處於行駛狀態、40%的車輛處於靜止狀態、19%的車輛處於充電狀態。特別值得注意的是,絕大部分事故車輛使用的是三元鋰電池,佔比達86%。
近三年的國家新能源汽車補貼政策持續提升對續航里程和能量密度的要求,一年一個台階快速升級。為了達到補貼的標准,車企多採取高能量密度電池,但驗證工作嚴重不足。目前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產品續航里程已有大幅提高,但隨之帶來的安全隱患也逐漸顯現。
國家市場監督管理總局的數據顯示,目前已要求召回33281輛新能源汽車。另據了解,因動力電池問題而召回的車輛佔比近兩成。
3.目前新能源汽車特別是純電動車型的保值率狀況堪憂,而保值率恰恰是消費者購車時重點考量的因素之一。
中國汽車金融暨保值率研究委員會發布的2019年度中國汽車保值率報告顯示,多數目前在市場上熱賣的中國品牌新能源汽車1年的保值率就已經低於50%,續航能力在300公里以下的更是僅有兩、三成。即便是表現最好的特斯拉MODELX,1年保值率僅為67.46%,其次分別為特斯拉MODELS與蔚來ES8,它們的保值率分別是65.32%與51.28%。
「新能源汽車銷售量下滑還有一個更重要的原因,就是殘值率低,而且還需要專業人士對其動力電池的使用情況進行評估才能定價。即便是電池使用狀況還可以,但是二手車買家不認賬,新能源二手車的價格也提不起來。」崔東樹表示,這種情況帶來的直接後果就是經銷商不好出手,回收的時候會把價格壓得很低,車主不接受便會私下交易,對二手車市場和新能源二手車的流通都十分不利。
以上三點因素,加上政策的變動及不確定性,讓更多消費者暫停購買計劃,處於觀察和觀望狀態。
第三,從供給端看,一些國內新能源汽車企業的生產動力轉弱,減少了對市場的產品供應。
國內一家整車廠銷售負責人甚至表示,「從單車成本而言,目前是賣一輛虧一輛,有的已經暫時停賣了。」在2019年3月25日之前,有的純電動乘用車單車補貼可拿到7.5萬元,到6月26日前已經降到4.5萬元,之後繼續降到2.5萬元。崔東樹分析指出,這個調整期給企業帶來的巨大壓力是難以承受的,也導致了現在艱難的困局。
據趙新智透露,相對於2018年,新能源乘用車的補貼退坡幅度達60%-80%。這加大了企業的成本壓力,因此必須對低價車限產、提價。
市場格局演變:傳統自主車企份額跌破9成
歷經數年發展,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正打破原來的局面,各參與方、各種產品的市場份額和力量對比也正在變化之中。
在自主品牌與合資品牌、外資品牌的較量中,傳統自主車企在新能源汽車市場的絕對優勢正受到沖擊。
「2019年可能是近年來傳統自主品牌車型佔比首次低於90%的一年。」近日,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2019年會長、中海同創集團董事長李金勇在2019中國車商高峰論壇上表示,目前國內合資品牌純電動車型已經逐漸進入市場,造車新勢力的產品佔比達到9%,也逐步成為市場重要參與力量。
從2010年到2015年之間,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幾乎是傳統自主車企的天下。但從2016年開始,跨國車企巨頭明顯加快了向電動化轉型的步伐,向中國市場投放新能源汽車產品的規劃力度也明顯加大。
中國汽車技術研究中心情報所主任、總工程師黃永和觀察到,從2013年到2015年,雖然很多合資企業包括跨國公司都發布了關於新能源汽車的發展戰略,但車型上市還比較少。但從2018年開始,在市場上的合資品牌新能源車型明顯增多。2019年1-10月,合資品牌產品佔比已經超過了10%。他擔憂的是,根據市場調查,在不少「80後」、「90後」年輕人的意識中,已經把特斯拉和BBA並列為豪車品牌了,這可能會影響整個新能源汽車市場,特別針對年輕一代的細分市場。「應該對我們的市場沖擊比較大。」
從各類細分市場看,插電式混動車型銷量到2019年11月已經同比下滑超過40%。而在純電動乘用車市場中,A0和A00級車型的下滑尤其明顯。
這兩款車型一直是近年來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的主力。在2017年,A0和A00級車型總銷量一度占據純電動乘用車7成以上的市場份額,然而到了2018年開始收縮,特別是A00級產品的市場份額少了接近20個百分點。2019年,A00級車型的市場佔有率降幅擴大,目前僅占不到三成。值得注意的是,在2019年,A級純電動乘用車的佔比明顯提升,已佔據當前純電動乘用車銷量的半壁江山。
業內專家分析指出,這種市場格局的演變正是近三年國家補貼政策不斷調整的結果。崔東樹指出,另一個因素是一批分時租賃企業倒下,其產品被大量退租並流向市場,大量低價處理。A00級電動車一直是分時租賃場景的主要運營車輛,「因此A00級車增長壓力巨大,市場表現低迷。」
進口車、出行市場承包年度亮點
盡管新能源汽車整體市場下滑,但在一些細分領域仍然不乏亮點。
第一是新能源車型進口量增長迅猛,成為進口車市場的亮點。
統計數據顯示,2019年1-10月,新能源汽車總進口量約4.9萬輛,同比增長191.7%。其中,特斯拉總進口量約3.33萬輛,同比增長了184.1%,成為進口新能源汽車市場的主力品牌。
第二是出行市場特別是計程車、網約車市場,但這種市場表現是否可以稱之為亮點,業內爭議不小。
上汽通用總經理王永清曾在2019年廣州車展上透露,2019年1-9月,全國賣給私人用戶的電動車僅十餘萬輛,其餘的70多萬輛全部投放給B端的出行市場。不少行業人士在看到這一信息後紛紛表達了對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的質疑與擔憂,他們認為,這沒有反映出私人用戶的真實需求,對新能源汽車的市場前景更加悲觀。而1-10月的新能源汽車上牌數據則顯示,過半數純電動乘用車是營運車輛及由單位購買的非營運車輛。
出行市場特別是網約車、計程車已經成為消化新能源汽車產品的主要渠道。從另一個角度看,這不失為新能源汽車市場發展的一個亮點。崔東樹透露,目前納入監控范圍的新能源汽車保有量約為201萬輛左右,其中計程車、網約車、公務租賃用車佔47%,而私人用車佔了53%。
從運營的里程來看,用於網約車、計程車的車輛的運營里程佔60%、55%左右。「網約車市場的良好發展態勢帶動了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大幅提升,目前新能源汽車在網約車市場的滲透率達到了10%以上,計程車則達到了6%左右,主要車型包括北汽EU系列、帝豪EV系列、比亞迪e5、e6等,網約車、計程車是新能源汽車真正推廣的活名片。」
因此,崔東樹分析指出,新能源汽車主要賣給了出行公司應當是一個亮點而非問題。因為這恰好說明出行市場對新能源汽車產品的接受,特別是運營用戶對其認可,電耗比油耗更有優勢,如果網約車運營而沒有達到合理的經營情況,用戶是絕對不會願意使用的。這本就是新能源汽車發展的亮點。
當前,新加入的網約車必須是純電動車型已經成為越來越多城市的選擇。在司機收入方面,新能源網約車在一二線城市已經開始占據優勢。新能源汽車在網約車市場的大量使用應當被視為到目前為止一個較為成功的案例。
專家觀點:2020年新能源汽車市場預判
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不會有大幅提升
中國汽車工業協會秘書長助理許海東
在2019年的最後一個月,新能源汽車的銷量有可能會因為多重因素出現翹尾跡象,但是即便出現年末的銷量小幅上揚,也無法直接帶動全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大幅提升。下半年新能源車市出現的「五連降」會讓政府、車企、消費者等多方重新審視新能源汽車市場。預計政府會推出更利好新能源汽車發展和銷量提升的政策,車企也將根據市場調整生產節奏與產品布局,而消費者也將更為理性。因此,進入到2020年後,新能源汽車的銷量不會有太大提升,仍將會處於一個調整期。
2020年我國新能源汽車市場將出現26%的正向增長
乘用車市場信息聯席會秘書長崔東樹
預計2020年新能源汽車銷量的具有挑戰性的目標是200萬輛,中性判斷約為160萬輛。按照工信部《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1-2035年)》徵求意見稿中提出的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佔比達到25%的目標,預計2025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將達到700萬輛以上。按照2019年近130萬輛的銷量計算,2020年到2025年復合增速將超過33%。新能源汽車新車銷量佔比達到25%左右,這個目標對企業的引領作用很大,會推動企業加速發展新能源汽車。
預計2020年國內新能源汽車銷量達180萬-200萬輛
全國工商聯汽車經銷商商會2019年會長李金勇
2020將成為新能源汽車市場化的起步年。未來B端市場將繼續堅挺,計程車、網約車電動化成為必然趨勢。限購城市市場有望出現新能源汽車的增量(北京增加4萬-10萬輛)。未來隨著積分價值提升,電池成本下降,A00級純電動乘用車市場將回暖,非限購城市銷量增加。隨著特斯拉國產、部分造車新勢力車型上市,推動新能源汽車高端用戶擴大,預計增加10萬輛以上。2020年作為新能源汽車補貼最後的盛宴,最後一個年尾效應顯現,有望增加20萬輛銷量。
2020年仍是調整期,實現微增長
北汽集團營銷業務委員會產品與商業模式創新中心市場研究部部長趙新智
2019年和2020年是市場的調整期,預計2019年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在110萬輛左右,其中純電動汽車80萬輛。明年有望微增長,純電動汽車約有6%的增幅增加到85萬輛。未來市場會進入一個增長期,2021—2023年增速約為17%-20%。到2023年以後預計可達200萬輛以上。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