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融合綠卡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
① 新能源車產銷資質大起底,15家車企僅6家有車在售
暫停發放了大半年的新能源車「准生證」,最近由前途汽車打破,前途取得工信部的審批後,新車量產上市將被開綠燈。然而,緩慢的資質發放頻率,對大批對產銷資質渴望的新能源車企,包括新造車勢力來說,就如頭上的達摩克利斯之劍,依舊懸掛在它們的頸脖上。
「有些企業拿到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卻根本沒有實力生產汽車,而是借著『資質』四處找投資;而很多有能力、想要生產新能源汽車的企業,卻得不到生產資質。」在日前舉行的2018智能汽車國際研討會上,吉利控股集團董事長李書福道出了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審批過程中存在的問題,也解釋了相關部委暫停發放資質的原因所在。從2017年5月22日至今,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審批大門已經關閉了整整一年時間,背後原因眾說紛紜,但都避不開對已領取生產資質的15家新能源車企項目進展不一、表現懸殊的問責。
一方面是部分獲得資質的企業,遲遲未進入市場,除了北汽新能源和江淮大眾以及知豆,其他企業絲毫沒有成為市場主流車企的跡象。
另一方面,對資質近乎「飢渴」的新造車企業,尤其是產品進度推進較快,以及融資金額排名前列的一二梯隊,卻又遲遲無法得到資質。為了搶新車上市的進度,一些新造車勢力甚至被倒逼迂迴生產——— 尋求代工或收購有資質企業。可以說,近兩年冒起的新造車勢力,如果說之前仍處於「PPT造車」階段時,沒有領到生產資質實屬合理,那麼過去一年資質發放近乎停擺後,讓逐漸走向量產、走向市場的新造車企業,無奈地成為了被「歧視」的一方。在新能源車蓬勃發展的當下,如何把資質給到對的人,依舊有待破局。
停審現有新能源產能嚴重超標
從2016年3月17日北汽新能源拿到首張新能源汽車生產資質,再到2017年5月22日江淮大眾獲得最後一張生產資質,短短14個月時間,發改委共發放15張新能源牌照。業內曾經普遍認為新能源生產資質發放10個最合適,隨著蘭州知豆拿下第11張牌照,渴求新能源一紙准生證的新造車勢力欣喜若狂,加快遞交申請,以期佔得先機。然而,這扇資質大門卻在江淮大眾領到第15張牌照之後,在沒有正式文件的情況下關閉了,至今仍無重啟的跡象。
為何發改委暫停發放新能源生產資質?這必須從發放新能源牌照的初衷說起。
發改委發放新能源生產資質,本是為了扶持一批有競爭力的優質企業,推動我國新能源汽車行業快速發展,也即是「鯰魚效應」來攪動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不過,從目前拿到牌照的15家新能源企業的進展來看,產品推出普遍緩慢,競爭力弱,根本無法起到領頭羊的作用,更遑論對傳統車企造成沖擊,完全辜負了國家的期望「目前審批工作處於暫停狀態,主要原因是之前國家層面對新能源汽車的審批規則相對寬松,審批速度過快,獲批的企業實力參差不齊。」一位消息人士解釋說,發改委應該也意識到了這一點,因此從2017年5月開始暫停審批工作至今。
拿到新能源生產資質的15家車企分別是: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前途汽車、奇瑞新能源、江蘇敏安、萬向集團、江鈴新能源、重慶金康、國能新能源、雲度新能源、知豆、速達、合眾、陸地方舟及江淮大眾。按照傳統車企、新造車、汽車產業鏈三大勢力劃分的話,傳統車企勢力有5家企業,分別是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淮大眾、江鈴新能源、金康新能源;新造車勢力最多,有7家之多,包括前途、知豆、雲度新能源、河南速達、合眾新能源、陸地方舟、國能新能源;剩餘的萬向集團、長江汽車、敏安汽車則屬於汽車產業鏈勢力。
南都記者統計發現,這15個獲得新能源准生證的「天之驕子」,現有產能加起來達到91萬輛。據不完全統計,正在排隊等待資質審批的新進入企業超過了20家,產能是這15家車企的兩三倍之多。根據《節能與新能源汽車產業發展規劃》,2020年我國新能源車銷量將達200萬輛,而現有的新能源產能已經嚴重超標。新能源造車熱急需降溫,從狂熱回歸理性。
事實上,拿到發改委生產資質的15家車企,並非都可以生產銷售新能源汽車,他們還需通過工信部的考核,產品被列入《道路機動車輛生產企業及產品公告》,即拿到工信部的「生產資質」,方能上市銷售產品。而這15家車企中,獲得工信部生產資質的只有6家,分別是雲度新能源、北汽新能源、江鈴新能源、蘭州知豆、長江汽車、前途汽車,原因是很多車企的生產基地建設緩慢,始終無量產車影蹤。
尷尬15家車企僅6家有車在售
記者調查發現,在領取牌照超過一年時間以上的今天,有量產車型上市銷售的只有北汽新能源、長江汽車、奇瑞新能源、雲度新能源、江鈴新能源、蘭州知豆等6家車企,另外還有前途汽車、江淮大眾、合眾新能源、陸地方舟4家車企計劃在今年推出首款量產車型,而其餘5家車企中,除了重慶金康此前表示首款產品將於明年推出市場之外,敏安、萬向、速達、國能都尚無十分明確的上市時間表,也常被稱為「僵屍企業」。
有產品在售的6家車企中,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江鈴新能源均出自傳統車企。其中,北汽新能源早已是行業的佼佼者,其目前最受矚目的大事並非產品或銷量,而是上市。事實上,北汽新能源2009年創立之初,就被北汽集團規劃為未來獨立上市公司來運營,甚至從2014年開始籌備上市。今年4月27日,北汽新能源與成都前鋒電子股份有限公司(SST前鋒)的關聯交易方案獲批,這意味著北汽新能源這一國內新能源整車巨頭終於登陸A股。北汽集團董事長徐和誼在本屆北京車展上明確了北汽新能源的上市時間表———2018年第三季度。
公開數據顯示,去年北汽新能源全年銷量達到了10.3萬輛,位居比亞迪之後,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中排名第二。依託傳統車企的開發平台和技術沉澱,奇瑞新能源和江鈴新能源也雙雙排進去年新能源銷量榜前十,其中奇瑞共銷售3.68萬輛新能源汽車,江鈴則售出3萬輛,分列第六名和第七名。
在去年新能源汽車銷量排行榜前十車企中,有四家車企獲得新能源生產資質,除了上述北汽新能源、奇瑞新能源以及江鈴新能源之外,另一家就是近兩年在新能源市場大放異彩的知豆。蘭州知豆旗下已有H1、D1、D2、D3等車型上市,2017年實現銷售4.25萬輛,排在奇瑞新能源和江鈴新能源前面,在去年排行榜中名列第四,僅次於比亞迪、北汽新能源和上汽乘用車。成立於2015年的知豆電動汽車有限公司,2017年估值超過12億美元,目前累計銷量逾10萬台,占據新能源乘用車逾10%的市場份額,純電動乘用車13%的市場份額,足跡遍布義大利、法國、德國等近20個國家。在今年由北京市長城企業戰略研究所、科技部、中關村等聯合發布的《2017中國獨角獸企業發展報告》中,知豆以寧波首家「獨角獸」企業的身份亮相,未來發展前景備受看好。
雲度新能源則在去年迅速推出首款量產電動車π1,今年3月再神速推出π3,並在剛剛結束的北京車展全球首發A+級純電SUVπ7,據稱這款車將於明年上市銷售,將具備L3級別自動駕駛能力。
涉足乘、商兩個汽車領域的長江汽車,也高調參加剛剛結束的北京車展,帶來9款產品,包括3款乘用車和6款全新純電動物流車。據了解,長江汽車依託母公司香港五龍電動車集團在電池材料、電池生產、乘用車/商用車/客車生產、汽車設計全產業鏈的優勢,目前在北京、上海設有研發中心,在天津、遼寧建立了汽車動力電池生產基地,在重慶建立了電池材料生產基地,在中國、昆明、貴州建立了整車生產基地,甚至在美國有海外生產基地,整車年產能達10萬輛,在15家獲資質車企中與江淮大眾並列第一。
統籌策劃:南都記者 鍾鍵挺 張澤彤
采寫/製表:南都記者 何羽 鍾鍵挺 實習生:貢芊芊
編輯:張澤彤
② 第三批新能源汽車下鄉名單出爐 三批總車型61款
近日,為進一步規范新能源 汽車 下鄉活動,中國 汽車 工業協會發布了第三批新能源 汽車 下鄉的車企及車型名單,其中包括東風 汽車 、比亞迪、雲度新能源、零跑 汽車 、江蘇吉麥新能源有限公司、成都大運 汽車 集團有限公司、國機智駿 汽車 有限公司和中通客車等8家車企9款車型,三批總車型共61款。
第一批新能源 汽車 下鄉名單共計16款車型,包括北汽新能源EC3、長城歐拉R1和IQ、長安奔奔E-star、比亞迪元、E1、E2、E3等新能源車型。
第二批新能源 汽車 下鄉名單共計36款車型,包括五菱宏光電動車、寶駿E300、比亞迪S2、歐尚尼歐、跨越X1EV、開瑞K60EV、威爾馬斯特EX5、上汽榮威Ei5、雷丁i3、i5、風神E70、啟辰e30等。
第三批新能源下鄉名單有9款車型,包括東風風神奕炫EV500、比亞迪EV 535和秦EV、雲度π3 Pro遠行版、零跑T03、吉麥凌寶BOX、成都大運悅虎3、國機智駿GC1和中通客車的開陽系列EV共計9款車型。
選車君觀點:受到全球疫情影響,雖然新能源 汽車 銷量有所回升,但是增幅不大,希望通過這次「新能源 汽車 下鄉活動」,讓消費者看到實惠,從而拉動新能源 汽車 的增長。
③ 成都綠創新能源代理怎麼樣
好。
1、工資高。成都綠創新能源科技集團有限公司,成立於2020年5月19日,在該公司任代理一職月工資為1500以上,相比較於其他公司工資很高。
2、工作簡單。代理的工作主要是在其行業慣例范圍內接受他人委託,為他人促成或締結交易,該工作非常好,非常輕松。
④ 四川有幾個比亞迪工廠
2個。四川位於中國西南地區內陸,省會成都,當地經濟發達,物資豐富,具有2個比亞迪工廠,分別為比亞迪汽車工業有限公司、成都蜀都比亞迪新能源汽車有限公司,都是比亞迪總公司的分公司,在當地工商部門登記的正規企業。
⑤ 2020第三屆中國(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大會盛大開幕
7月4日,2020第三屆中國(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大會在四川成都星宸航都國際酒店盛大開幕,來自政府機關、科研組織、協會組織、整車企業、運營經銷商、貨運平台以及網約車平台等數百位新能源汽車行業精英齊聚一堂,共同暢談中國新能源汽車的發展。
2020年以來,在疫情等因素影響下,新能源汽車行業競爭加劇,淘汰賽加速。大浪淘沙之下,如何站穩腳跟?2020第三屆中國(成都)新能源汽車產業大會在此時召開,研討內容緊貼行業發展形勢,為當下新能源車行業和企業發展辨明了方向,意義重大。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