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動汽車普及後國家電網效益
❶ 國家電網:推動完善峰時峰谷電價,發揮電動車電力海綿作用
國家電網創立並統一國內充電設施和充電介面標准,保障車樁充電匹配,信息互通,積極推動中國充換電標准與美國、日本、歐盟標准共同成為第四大標准。
國家電網當前社會運營商達到416家,充電樁140萬個(全國90%)、服務用戶超過930萬。國家電網還在加強車聯網平台的搭建,建設行業數據中樞,促進新能源汽車產品和技術的快速迭代。同時,國家電網還發布了電動汽車超低傳導充電技術白皮書,聯合推出Chaoji新一代大功率充電技術。未來可支持最大充電功率900kW,10分鍾充電續航可達400km。
截至今年8月底,中國的電動汽車達到了500萬輛;2030年,純電動汽車有望達到1億輛左右,每年可減少二氧化碳排放可達到2.2億噸。同時,他介紹,要有效參與削峰填谷,保障電力電量平衡,促進新能源消納,提高電力系統整體運行效率;爭取實現充電可彈性、行為可引導、規律可預測、負荷可調節。到了2025年,最高可調節負荷3000萬千瓦,儲能資源超過1500億千瓦時/年。
❷ 電動車如果普及,電力方面跟的上嘛,會不會造成用電緊張
純電動車的電力資源如果與傳統燃油汽車的石油資源相比的話,電力資源完全能夠跟得上,因為電力資源的獲取方式有很多,包括火力發電、水電站、風能、核電站等等,獲取電能的方式多種多樣,而獲取石油資源的方式卻只有一種,開采獲取,和傳統燃油車的石油能源相比,一旦電動車普及,電力資源方面會非常充裕,完全沒有電力緊張一說。 舉個例子,2018年1-3月止累計中國核能發電量產量為611億千瓦時,目前大多數純電動車的百公里能耗在18度電計算,實際市區行駛50公里,大概能耗在18度電左右,目前國內汽車保有量在2億輛,每輛車的車型功率也有差距,但實際功率100千瓦也足夠滿足目前汽純電動市場上的車型,每天使用5-6小時,每天用電大概在150度電左右.我國核能產量月均200億千瓦左右,我國核電站一年發電3500個小時,當新能源純電動車普及之後,僅憑核電站發電就可以滿足全國電動汽車的電力需求,並且還有太陽能、風能、火電站、水電站等發電站,均可以滿足純電動汽車的發電需求。 在電力發展方面,我國處於世界領先水平,產能豐富並且量大,即使是未來所有的汽車都是純電動的,電力方面也會非常從容,這也是為何我國大力發展新能源汽車的主要原因之一。 電動汽車如果普及,那毫無疑問,用電量會大大增加,那麼增加的這些電量是否會造成用電緊張的情況出現呢?對於這個問題,我們可以從目前我國發電能力的方面來算一下。按照目前我國車輛保有量約2億,就算一部電動汽車平均每天跑50公里,耗費電量14度電,2億也不過才28億千瓦時(實際只會比這數據更少)。全國目前的日發電量達到了221億千瓦時左右,電動車也就用個零頭。可以說,就電力供應來說,是完全沒有問題的。電動車在電的方面,關鍵問題不在電量,而是在如何解決大量電動車型同時充電時產生的功率負荷。電動汽車都追求快速充電,這就需要高功率充電器,這會對電網造成較大沖擊。當然,這只是按照現有的技術條件下的設想。真等到電動汽車普及了,我想現在的問題就都不會是問題了,會有相應的解決方案的。綜上所述,哪怕現在就普及了電動汽車,在電量方面也是完全夠用的。目前阻礙電動汽車的發展不是電量,而是汽車本身的核心技術,比如動力電池技術,電控技術等。還有就是配套設施等一些外在因素。 電動汽車普及的話,電力方面其實是跟得上的,從電上面去講,我們國內對電力這一塊的投資還是非常大的,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火電站,水電站甚至是包括核電站,從整體的電力上面去講的話,電動車用到的電量還是非常少的,相比工業用電來講。目前我們國內的火電總裝機容量約十億千瓦,按照目前電動汽車百公里耗電17度電來計算,行駛50公里,耗費將近18.5度電,那麼一年下來,其實增加了電量,相對來說也是非常少的,基本上不到10%左右。沒輛車的車型功率大小是不一樣的,按照車輛的實際功率一百千瓦左右來進行說,一天跑將近五個小時左右,那麼一天的,用電量大概是在143.5度電左右。按照一億輛的保有量來算那麼一年下來的發電量也是在143.5億度電,我國的煤電廠一年平均下來發電僅3000多小時稍微多發個十天半個月就可以滿足用電量了。加上我們國家現在電力發展的是特別快的,就算是100%的純電動車,電力也不會太緊張的,當然電動汽車的保有量在逐漸的增加,那麼對於電力供應來講,其實也是在不斷的增加的,能夠滿足電動汽車的發展需求,即使面臨用電緊張,但也不可能每輛車都在同一個時段裡面來進行充電。 電動汽車是以電機驅動行駛的,電能是其唯一的驅動能量。現在,國家正在大力推廣應用電動汽車,那麼,如果電動汽車得到普及,肯定會增加電網壓力,那麼,會不會出現用電緊張的局面呢?2018年,我國汽車保有量為2.4億輛。我們知道,電動汽車百公里電耗大約為20度。而根據調查顯示,國內上下班通勤距離較長北京,工作日小汽車平均跑41.5公里。算上其他車輛,全國機動車預計平均每天行駛路程為100公里。那麼,一輛電動汽車一天需要消耗20度電。如果這些車全部都是電動汽車的話,則每天需要消耗48億度電,全年電動汽車耗電量為17520度電。2018年,我國全年電總量為67914.2億度,比2017年增長6.8%。乍一看,電動汽車的耗電量簡直就是天文數字,已經佔了2018年全國放電量的25.8%了,如果普及電動汽車,豈不是居民生活用電都要受影響了嗎?事實上是不會的。目前,我國新能源汽車保有量才300萬輛左右,2018年,新能源汽車銷量只有125.6萬輛,比上年增長了61.7%。而我國年發電量也在呈逐年上升的態勢。2012年,我國發電量為49876億度,2013年發電量為54316億度,2017年上升到64951億度,可見,我國的發電總量增長得非常快,每年都是以幾千億度的速度增加的。一千億度電,就差不多可以供1500萬輛電動汽車使用一年了。事實上,電動汽車並不會與民爭電。我們知道,用電的高峰期是在白天,晚上用電量普遍降低。而電廠發電機組只要啟動,除了檢修,一般是不能關閉的。也就是說,電廠發電機組是日夜發電的。放電量太多,用電量太少的話,電網就很可能發生故障,引發大面積停電。所以,國家制定了峰谷電價,鼓勵居民夜間用電,有些電廠甚至白天發電,夜間把下游的水用電重新抽到上游,第二天繼續發電。電動汽車白天使用,夜間充電的居多,正好可以削峰填谷,把原本浪費的電能給利用起來,起到儲能的作用。電動汽車普及的速度不是一蹴而就的,現在的保有量是300萬輛,要想得到普及,達到2.4億輛,沒個三五十年恐怕是有難度的。到那時候,我國的發電量還會像2018年一樣多嗎?肯定不會。所以,根本無需擔心電動汽車得到普及,會出現電力不足的現象。 在電的方面,關鍵問題不在電量,而是在如何解決大量電動車型同時充電時產生的功率負荷。電動汽車都追求快速充電,這就需要高功率充電器,這會對電網造成較大沖擊。當然,這只是按照現有的技術條件下的設想。真等到電動汽車普及了,我想現在的問題就都不會是問題了,會有相應的解決方案的。 @2019
❸ 電動汽車的出現,能夠帶動哪些產業的發展
電動汽車的出現,中國汽車工業協會將中國新能源乘用車全年銷量預期從550萬輛上調至600萬輛。國內充電運營商呈現出高度碎片化的市場格局,充電站分布在多個場景中,站點所屬的房地產開發商往往具有較強的議價能力。充電站需要做功率容量;在服務和充電樁設備方面,需要購買樁、操作、維護。決定了中國的充電服務市場是一個極其分散的市場。
❹ 國家電網:應對用電高峰,試點推行電動汽車錯峰充電,此方案可行嗎
我認為電動汽車錯峰充電這個方案非常可行。
在持續高溫天氣的影響下,各地區的用電量也達到了歷史新高的水平,如果不對各地區的用電量進行嚴格管控,那麼必然會導致電力供應出現嚴重癱瘓的情況,所以為了解決電力供應緊張的問題,國家電網也想出了很多的辦法。
一、電動汽車錯峰充電這個方案非常可行。
隨著新能源汽車的快速發展,各地區也出現了很多的新能源汽車,由於新能源汽車離不開電力的供應,所以新能源汽車也給電力供應系統帶來了極大的壓力。如果能夠選擇電動汽車錯峰充電,那麼就能夠有效緩解電力供應系統過於緊張的問題,這對於避免電力供應癱瘓也將會帶來巨大的幫助。
因此我希望新能源車主能夠顧全大局,在不影響所有人供電使用的情況下,然後再解決新能源汽車的供電問題。
❺ 電網因為電動汽車的充電改變了什麼
能源供給:電動汽車保有量越來越多,電動汽車耗電量在社會總用電量方面比例有明顯增加,電動汽車無需充電在較為極端情況下會出現極充電峰值,選擇電網建設以及新增裝機容量等方式滿足電網新增符合需求,將非常容易導致電網設備利用率嚴重下降,給整個電網資源帶來不必要的浪費。
網路損耗:在負荷高峰時間段,有較大規模電動汽車充電時,所產生的充電負荷非常容易降低電網電壓以及供電緊張,同時導致線路的損耗和變壓器損耗增大。
❻ 電動汽車會帶動哪個行業的發展
第一,礦業。新能源汽車主要使用鋰電池為主,目前鋰礦資源受益最大的產業,多數礦業公司紛紛進軍鋰礦資源開采。
第二,動力電池。新能源汽車的動力系統主要是電動,尤其以三元鋰電池為主體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為主,中國目前全球規模最大的鋰電池生產企業寧德時代股價從發行時的60元上升到了75元,而老牌的電池廠及電動汽車生產企業比亞迪受益最大,政府對新能源汽車的補助力度空前。
第三,充電樁。電動汽車需要充電,為了方便充電服務,各大城市紛紛布局充電樁等設施,帶動了充電樁的研發、生產和銷售,站在電動汽車的風口,充電樁也能飛起來。
第四,國家電網。電動汽車必須要充電,需要消耗源源不斷的電能,而國家電網作為壟斷性的產業,獲益非常明顯。
第五,電纜。充電時需要電纜線,電纜廠家比原來多了一個市場,電動汽車須要和電纜廠家合作,在充電過程中,電纜也會有損耗,最重要的是,所有的充電樁需要電纜作為延長線
第六,電池回收。電動汽車電池用了3年左右損耗約20%,還有80%的使用率可以通過回收加工再利用到別的行業。
電動汽車的發展,除了帶動了以上大家耳熟能詳的行業外,還帶動了更多的細分行業的發展
❼ 請問未來新能源汽車的發展對電力行業有推動作用嗎
隨著不斷地追求低碳,綠色環境,電動汽車等用電的交通工具、家用電器將不斷地推陳出新,耗電量的劇增是巨大的,必須要求國家電網提高其電力的供應量!
❽ 電動汽車集中充電對電網供電有何影響採取那些措施減少影響
電動汽車充電總體負荷目前已經比較大了,但因為都屬於事先規劃好的負荷范圍,所以對電網的沖擊不會很大。同時由於電動汽車充電呈現隨機特性,不會同時進行充電,所以總體負荷比較均衡。國家電網採取分時電價策略後很多用戶會選擇夜間充電,便宜很多,所以也大大降低了對電網的影響。
❾ 中國已成電力大國,將持續為汽車電動化賦能
眾所周知,電動化汽車的發展離不開完善的充電基礎設施,而充電基礎設施又高度依賴於國家電網的電力供應。因此,國家的電力保障體系是電動化汽車快速發展的基本前提,得益於我國強大的電力保障體系,電動化汽車行業得以健康發展。
谷電資源豐富,完全可以滿足汽車電動化需求
由於白天要進行各種生產活動,用電量會處於一個高峰期,而萬上用電需求會大幅下降,但到了晚上不能因為用電量少而大幅減少發電量,因此多餘的發電量並沒有被很好地利用。
每一輛電動汽車都是一個小型的移動儲能電站,利用夜間的谷電充電,對電網有「削峰填谷」的作用,提高了用電效率,調節了用電負荷,節約了電力資源。如果將晚上到夜間的谷電全部利用起來,我國電網現有的電量可完全滿足汽車全面電動化的需求。
充電增容「先苦後甜」
顯然,充電設施的普及不足以成為電動化汽車發展的一大問題,為了促進行業發展,國家在充電設施上傾注了大量的財力和精力。據數據顯示,2020年4月,國家發改委宣布將在2020年全年完成投資約100億元,新增公共樁約20萬個、私人樁超40萬個和公共充電站4.8萬座。截至2020年8月,全國充電基礎設施累計數量為138.2萬個。
不過,充電設施增多的同時,也讓一些充電規劃網點的變壓器出現負荷不夠的問題,需要進行電力增容。電力增容需要大規模的資金投入,而且前期收益低。隨著時間的推移,當城市充電網路發展到一定規模後,充電設施投資的邊際成本將會越來越低,反而運營收益會越來越高,整個產業鏈都會因此受益。
得益於我國電力發展突飛猛進,電動化汽車得以強勢發展,有足夠的理由相信,在強大的電力保障體系下,電動化汽車一定會迎來「春天」。
本文來源於汽車之家車家號作者,不代表汽車之家的觀點立場。
❿ 電動汽車的發展前景
發展前景當然好了。今年上半年,全球電動車銷量為306823輛,較去年同期上升49%。單在今年6月,全球電動車銷量為67075輛,較去年同期上升57%。不好的話,數據能這么好么。現在無論生產還是買電動汽車都有補貼,各個國家也支持。